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十个核心概念包括:数与代数、函数、几何与空间、统计与概率、数论、初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计算、数学应用以及数学史与文化。

这些核心概念的描述如下:
数与代数:包括整数、有理数、无理数、实数和复数等基本概念,以及代数符号、多项式、方程和不等式等内容。

函数:包括函数的基本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函数图像的性质、分段函数、反函数等内容。

几何与空间:包括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向量、三角函数以及空间中位置关系、轨迹等内容。

统计与概率:包括统计数据、频率分布、概率的概念、概率计算、随机事件、期望值、方差等内容。

数论:包括素数、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基本概念,以及同余、欧几里得算法等内容。

初等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归纳法、递推法等基本思想方法。

数学语言:包括术语、符号、图形等数学表达方式。

计算:包括加减乘除、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多项式运算以及根号化简、分式分解等基本计算方法。

数学应用:包括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图形的变换和投影等内容。

数学史与文化:包括数学史上的重要人物、数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在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1.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严重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载体。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繁复的数学问题,变得扼要、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马云鹏东北师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0个核心概念的解

10个核心概念的解



1、符号意识包含的内容
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由简单到复杂,有具体到抽象。 (数符号—运算符号—字母表示数—字母表 示数量关系—符号关系式表示数学变化规 律)

数学符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关系式、 表格、图像等,都是表达数量关系和 变化规律的符号工具。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字母或图形,并 说明理由。 1, 1, 2; 1, 1, 2; , , ; A, A, B; A, A, B; , , ; □ ,□ ,□□ ;□ ,□ ,□□ ; , , ; 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字还是字母 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 同。

“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 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 另一个量的值。 ”
※彩带每米售价3.2元,购买2米,3米,……, 10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在方格纸上把 与数对(长度,价钱)相对应的点描出, 并且回答下列问题: (1)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2)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 少元? (3)小刚买的彩带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 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第
三学段)
课程内容
第一学段
图形的运动 1. 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 称现象
在下列现象中,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 转现象? (1)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2)火车车厢的 直线运动; (3)电梯的上下移动; (4)钟摆的运动。


2.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小时
357千米
79千米
?千米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四年级下册第93页第5题。
解:(600-64 5) 70 =280 70 =4(天)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马云鹏东北师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10 个核心素养,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一些材料中,曾把这些称之为核心概念,但严格意义上讲,称这些词为“概念”并不合适,它们是思想、方法或者关于数学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学生数学素养的表现。

本文把这10 个词称之为数学的核心素养,并结合小学阶段(第一、二学段)的数学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价值。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应当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指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数学能力。

核心素养基于数学知识技能,又高于具体的数学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反映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数学学科本质,设计数学教学,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认为,“素养与知识(或认知)、能力(或技能)、态度(或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统整,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了人的反省思考及行动与学习。

”“数学素养是指当前或未来的生活中为满足个人成为一个会关心、会思考的公民的需要而具备的认识,并理解数学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能力,作出数学判断的能力,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可见,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的学习建立起来的认识、理解和处理周围事物时所具备的品质,通常是在人们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作用时所表现出来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人们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能不是明显的和直接的数学问题,而具备数学素养可以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77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77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哪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概念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及总体目标,结合我的教学实际,对课程标准中核心概念有以下粗浅的理解: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第二层意思是数感的功能。

数学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数感的学习,其实是和数的抽象,数的应用相连的。

比如小学阶段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估算以及在初中学习无理数时对无理数大小的估算都与数感有关。

数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就是具有一般性可以进行运算的一个结论。

在数学教学中对数学符号语言的应用十分关键。

还有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也是在训练和运用符号意识。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这是对于空间观念的一个刻画。

空间观念,有这么几个纬度。

第一 , 就是图形和实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纬度。

第二,就是标准中所刻画的即通常所说的方向感。

三,视图的学习中对某个实物的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画法必须具有空间观念。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几何问题的思路。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四)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四)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四)作者:赵升龙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01期《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调整和界定了数学课程中的若干核心概念,对于原实验稿中应用意识的标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修订,那么你们是怎样理解应用意识的?张文静:首先我来说说对应用意识的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应用意识的两方面含义,就我个人的理解,应用意识意在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出示图片:房屋的房顶、大型吊车支架、自行车、晾衣架等,提出问题: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实验:拿出预先准备的三角形、四边形框架,试着拉动它,会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经过实验交流,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之后,再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并用这个数学原理来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这样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问题,体会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刚才张文静老师谈了对应用意识的理解,那么在教学中你们又是怎样落实的呢?能否结合具体的课例再说一说。

张文静: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既可以帮助学生认知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全过程。

我们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都应有所体现。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在探究解组合图形面积的一般方法之后,出示几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下面是环保回收箱的指示牌,请你算一算它的面积。

2 油漆工人刷门(如图),计算涂油漆的面积是多少。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五)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五)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的思考与实践(五)作者:赵升龙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4年第03期推理能力:高崇辉: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由于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完全相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原理一致,因此,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时,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组建新的知识结构时,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整数间的共同点,迁移类推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怎么做到计算方法与推理能力培养并重呢?路琳: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意在培养推理和迁移能力郭晶晶和帕卡琳娜几轮比赛成绩的出示,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成绩的出示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完全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师注意加强整、小数加、减法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注意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共同因素“相同数位对齐”,类比推理,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实现知识正迁移,进而推理归纳出计算法则,再进行运用。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整数计算法则的推理结果,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是本节教学目的之一。

2 找类比推理的起点,抓法则的形成小数加减法法则形成的关键是解决为什么“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问题。

九年义务教材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六册结合小数的初步认识,借助元、角、分引导学生把小数的各个数位和元、角、分一一对应,弄清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开始相加、减得计算过程。

第二阶段在第八册结合小数的再认识,在明确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基础上,结合整数加减的计算法则,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02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二次培训讲座2021年12月28日,正式颁发了202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将于2021年秋季开始实施。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各个学科教师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

最大的改变:“双基”→“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 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从更多方位拓展了数学基础教育的内涵,在更高层面增益了数学课程教学的价值,让课程标准的内容、精神和理念都更好地反映了数学教育教学的本质。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2021版)》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做了修改。

主要修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

在保持《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验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做了以下调整。

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强调了“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2.为了避免行文的重复、进一步突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完整性,《课程标准(2 021版)》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增加了课程目标中的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这些行为动词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包括“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概念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事实出发,按照一些确定的规则,然后进行逻辑的推理,进行证明和计算,是这样一个过程。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理念及四基四能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0个核心概念及四基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10个核心概念,揭示了课程具体内容与基本数学思想之间的联系。

对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加以充分的关注。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力,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7.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当中,经常使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曹培英讲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曹培英讲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其次,读数可以也应该读出数感!
一、数感
回溯以往相关教学策略: 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 如:借助几何直观引入计数单位 千 个 十 百
一、数感
(1)看图写数。
( 233)
(数概念直观化的练习)

“多样化”旨在“各取所 需”, 适应不同学生!
海平面0米 甲湖 水深 20米
( 233) 乙湖 水深 60米 20 米
一、数感
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 如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推导: 0.15 0.15×3=? × 3 0.45
1 1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推导:
2 小时行6公里,1小时行? 3 3 3 2 1 6 6 2 3 6 3 6 3 2 2
先求1份是多少→再求3份是多少
2/3小时行6km 即3份中的2份是6 3份是9
一、数感
认知偏差: 全新概念,从头摸索(割裂历史) …… 实践误区: 先估再数,看谁估的准 „„ 问题所在: 数感、量感不分 以特殊的量为载体 有效案例:
首先,数感是数出来的!
一、数感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对于数的感觉与理解。 有没有不依赖量的数感? 请看读数的例子: 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 2 30600, 30060, 30006 三万零六百 三万零六十 三万零六 3 6789读作( 6 )千 ( 7 ) 百 ( 8 ) 十 ( 9 ) ; 678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789=( )×1000+( )×100+( )×10+( ) 分数也能读出数感,如“2/3什么意思?” “2/3的意思就是三分之二”
三、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
(5)从使用日常语言到使用几何语言 如“高”: 生活中的高→几何图形的高 身高、树高→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线间的距离) →三角形的高 (点到直线的距离) →圆柱的高 (平行平面的距离) →圆锥的高 (点到平面的距离)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论文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课程论文

成绩课程名称: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任课教师:xxxx专业:xxxxxxxxxxx班级:x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x2013年12 月24 日问题一:简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个核心概念并且具体选三个核心概念,举出具体片段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

答: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十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一个结论具有一般性。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的形式。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6、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引发的思考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引发的思考

第四,这些核心概念是数学课程的目标点, 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并通过教 师的教学予以落实。
一、模型思想:
(一)什么是模型思想?
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采用 形式化的数学语言,去抽象地、概括地表征所研究对 象的主要特征、关系所形成的一种数学结构。(在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中,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 立起来的代数式、关系式、方程、函数、不等式,及 各种图表、图形等都是数学模型。)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提出了10个核心概念: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 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核心概念有何意义呢?
第一,应该注意到,这些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性质上是体现的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 它们涉及的时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 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 能力等,因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 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 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 理解运算的原理,能够根据题目条件寻求正确的运算 途径,称为运算能力。
《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运算能力主要 是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 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并非一种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 是运算技能和逻辑思维等的有机整合。
几何直观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此处所指的图形应包括:基本几何图形、 线段图、数轴、方格纸、坐标、示意图等。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 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它是知识 进化的源泉。严格底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 因素。”

课程标准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核心概念

《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理念及总体目标话题三、标准中核心概念的解读在标准当中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的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

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除了前面说的这些理念,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也进行了一个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过程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二)核心概念的理解1.数感数感在实验稿里边就提出来,在修订稿里边又进一步明确了数感的含义。

在这里边,有这样两句话,来帮助理解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这是一层含义,是一种感悟,对那些数量、数量关系和估算结果的估计这种感悟。

然后第二句话的含义是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这两层意思都是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第二层意思就是数感的功能。

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尺规作图题的编制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尺规作图题的编制

浅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尺规作图题的编制[摘要]《课程标准》中提出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画图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画出图形或将想象中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对画图题,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为: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以及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关键词]空间观念尺规作图编制设计意图《课程标准》中提出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分别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这些核心概念指向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涉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

结合长期命题的实践经验,我们将数感融入运算能力,将符号意识融入模型思想,进而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初中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测试题编制的立足点与关注点。

空间观念的考查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与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

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

画图是根据已知条件正确地画出图形或将想象中的空间形式表现出来,对画图题,中考命题的基本要求为: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会利用基本作图作三角形、圆、三角形的外接圆和内切圆以及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下面本人就尺规作图的编制及其考查的途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此抛砖引玉。

例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已知:如图所示AB=AC, AE∥BC(1)尺规作AE;(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求证:AE平分∠DAC.[设计意图]试题意在考查学生依据语言的描述想象图形,处理图形和画出图形的能力,试题以等腰三角形和平行线为背景,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希望通过此题的画图使学生体验、感悟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使学生掌握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让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语言,再根据几何语言画出图形,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10个核心概念通过整理新课标中关于数学标准,发现在其中提出的10个核心概念非常具有指导性。

也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数感。

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二.符号意识。

新课标把符号感修改为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的基本要素。

空间观念表现为对现实世界里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变化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四.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标准》将“统计观念”更名为“数据分析观念”,点明了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进一步,“数据分析观念”更加突出了统计与概率独特的思维方法: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六.运算能力。

《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学运算的目的是要解决一些问题,所以仅仅停留在运算的巧和快,可能误导了对运算的理解。

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进行正确的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始终是中小学教学里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一直都占很大的篇幅,另外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七.推理能力。

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

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和统计推理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

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培养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该做到以下两点:首先,把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贯穿在日常数学教学中。

其次,把推理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标准》的四个内容领域之中。

包括在学生学习数学和今后的未来的社会生产实践和生活当中,都是特别重要的。

八.模型思想。

《标准》首先说明了模型思想的价值,即建立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小学阶段有两个典型的模型“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有了这些模型,就可以建立方程等去阐述现实世界中的“故事”,就可以帮助我们去解决问题。

数学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件事情就是解决问题,所以要形成模型;另外一件事,要从实际情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模型。

一个是归纳的过程,一个是演绎的过程。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构造,没有数学公式在那里摆着,其实很多数学从一开始就要构造一个能够描述模型客观现实的模型,所以说模型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应了数学的本质。

九.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是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应用意识说白了就是强调数学和现实的联系,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数学,去解决现实中和其他学科中的一些问题,当然也包括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另一个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注意以下几点:⒈指导学生选好题目;⒉明确活动目标;⒊强调自主性与交流的要求;⒋总结与评价。

十.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可能更重要,数学是非常抽象和严谨的,但是同时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应该体现创新、创造性的应用。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创新,在各个学科里边,都是要提倡,而数学的创新可能更重要,数学是非常抽象和严谨的,但是同时数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应该体现创新、创造性的应用。

所以说标准里面提出创新意识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等。

结合教学实践我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理解和看法有:首先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的学生学不好数学,是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学习动力,学习中糊里糊涂的。

如果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再努力学习,就会学好数学。

所以,我平时很注意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有些后进生智力并不低,但因前面基础打得不牢,造成学习困难大,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于是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课后不完成作业,常受老师批评,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从不放弃。

在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让他们问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多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像好学生一样,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心,使他们学得快乐。

在课堂上,我还经常发现有些学生胆子不够,总怕自己说得不好,或是本来就不够热情。

但是因为同伴被老师表扬、夸赞而变得跃跃欲试,我会抓住机会请他们发言,等他们发完言后,我同样也会给予赞扬“讲得真好!”他们腼腆的脸上流露出自豪的微笑。

也许正是这一次良好的开端,激发了他们以后学数学的信心,锻炼了胆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因素。

一个没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往往一辈子平平庸庸。

所以,我平时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预习、复习的好习惯。

预习可对新课中较浅显的知识通过思考达到掌握。

预习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一旦有了自学能力就会产生学习潜能。

因为老师教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自己学习知识是无限的。

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

因此,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2、培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3、培养认真细致,工整,有质有量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练习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重要的基本功。

再次,让数学走近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乏味、学生厌学的现象。

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和他们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阐述科学知识,引导他们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最后,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其中应该特别关注的是具有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

在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身的特点灵活的运用教材的内容,根据区域特点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即有选择性地删减,更注重以人为本,变不利为有利,从学生的实际基础为出发点展开更好的教学。

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境促学。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创设的情境还应该赋予一定的时代气息。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了新知识。

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并存。

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就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元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