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高考语文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1鉴赏古典诗词的艺术形象,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可从以下几点去考虑:1、是现实中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一般的咏物诗常借助这种形象,用象征或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而这些形象就成了某种品格、品质、精神的象征。

如:菊【唐】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作者以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高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

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羡名利的思想品质。

菊花就是诗人自己的象征。

2、是现实某种心情、情感的折射。

现实中许多情感都要借助诗歌去抒发,并通过诗中塑造的形象让人去感受。

如:春夜闻笛【唐】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的思妇之作。

前两句,写在寒夜,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

这笛声激起士卒的乡愁,迁客(诗人)不禁悲伤轮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

后两句,写大雁北飞,这里突出了大雁亟待春天一到就急切北飞的心情,也表明迁客(诗人)羡慕大雁只要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

诗歌通过刻画笛、迁客、雁这些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哀怨、思念和遗憾之情。

又如: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中为我们塑造了画眉鸟的形象:啼声婉转,在山花树丛中自由飞翔,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之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

2023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解读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考语文考试中,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对几篇经典的古诗词名篇进行解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

第一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是一首游览名胜的短诗。

通过描绘自然风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使用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形象的描写,通过景物的变化、气势的壮观来暗示人生的无穷。

第二篇:《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名篇,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短诗。

诗人利用床前的明月光和思念故乡的思念之情相结合,形象地表达出自己对乡愁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描写农田生活的词。

诗中通过描绘月亮、鹊鸟、清风、蝉鸣等生动的自然景物,展现农田的丰收和农民的乐观情感。

第四篇:《青玉案·元夕》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名篇,是一首表达爱情之苦的词。

词中通过描绘黄昏之景,以及隐含的爱情和离别的暗示,表达了词人对爱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通过对以上几篇古诗词名篇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出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在备考高考语文时,除了熟练掌握古诗词的背诵和理解外,还需要注重对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古诗词。

希望同学们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学习,能够在2023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19观沧海作者: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敞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非常激动,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个儿心里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个儿的雄心壮志非常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很奔放,思想却非常含蓄。

别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因此更有启示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赞扬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个地方能够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大方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0饮酒(其五)作者: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咨询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热闹。

要咨询我怎能这样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一辈子的真理,想要讲出却不记得了怎么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基本上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间或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故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别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别能道尽其中奥秘,因此只好“欲辨已忘言”别了了之。

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一)临江仙送佑之弟归浮梁辛弃疾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1)“钟鼎山林”分别指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分)(2)下阕画线句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请简述。

(3分)(3)赏析“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两句的妙处。

(4分)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解析(1)钟鼎指做官,山林指退隐。

借代。

(3分)(2)风雨之夜,两人挑灯不寐、联床夜话的画面。

(3分)(3)这两句对偶工整,比喻巧妙:群山如黛,明水如镜。

作者描绘如此明丽的秋景,自问自答,委婉地表达了对佑之千里独行的宽慰。

(4分)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赤壁杜牧(唐)①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②春深锁二乔。

登赤壁山魏裳(明)③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注:①杜牧通晓政治军事,对当时中央与藩镇、汉族与吐蕃的斗争形势,有相当清楚的了解,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

②铜雀即铜雀台,铜雀台位子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两南,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水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③魏裳,蒲圻(今湖北赤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山西副使。

后罢官归籍。

8.两首诗都借古兴怀,在体裁上有何不同?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9.两首诗的尾句在写法各有何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6分)答:山东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习题答案解析8.杜牧诗为绝句,魏裳诗为律诗。

(1分)杜牧的诗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军事才能的推崇,或借史实一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2分)魏裳的诗重在对赤壁之战后苍凉景象的描写,借此反映了嘉靖年间战事频繁、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体现出对战争的厌恶。

1.2020年新高考语文试卷(I 山东)古诗文左光斗注释详解)

1.2020年新高考语文试卷(I 山东)古诗文左光斗注释详解)

同时这个“春”字也领起了下面诗意的转折——“为于耆旧内, 试觅姓庞人”。
耆旧,书名,全称《襄阳耆旧记》,东晋习凿齿著,内有庞德 公传,庞德公即诗中的“姓庞人”。
庞德公不仅是个隐者,更有识人之能,诸葛亮和庞统的“卧 龙”、“凤雏”之称,皆来自他。
杜甫希望郑炼回到故乡,替他在《耆旧记》中寻找贤人庞德公 的踪迹,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朋友能觅得识己者,一展才能的想法。 当然,这也包含了杜甫自己的希望在。
B. 左光斗勤于政事,反对无理要求。他的建议得以施行,水利大 兴,百姓得利;刘朝以东宫名义索取戚畹废庄,他将信件原封返还, 坚决拒绝。
C. 左光斗揭露赃私,受到小人陷害。他与人弹劾魏忠贤,揭发崔 呈秀,引起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愤恨,魏以先发制人的手段,绕过法 司,害死光斗。
D. 左光斗饱受迫害,死后得以平反。他家中受到株连,母亲、兄 长以及同宗群从十余人被迫害致死,直到魏忠贸被诛,他才受到追 赠,谥为忠毅。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 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 风格。
赠别郑炼赴襄阳 杜甫 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 [注]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 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2)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 “_______才__下_眉__头___,_却__上_心__头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 出了主人公无法排遣的离情。
(3)辛弃疾《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 中不仅能看到江水,还能看到“__中__间__多_少__行__人__泪__”;而 北望故都,又“___可__怜__无__数_山_____”,视线常被遮断。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

高考语文古诗词名篇赏析在中华文化的典籍中,古代诗词作为文学的瑰宝,一直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对于古诗词名篇的赏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古诗词名篇,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赏析。

第一篇:《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通过简洁明了的诗句,作者直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同时也暗喻了坚持向前的奋斗精神。

最后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境界为借鉴,表达了作者对个人追求的期望。

从句式结构上看,作者运用了押韵和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也使得诗意更加深入人心。

第二篇:《观沧海》-- 曹操对海而唱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众口铄金,穷山跃波,人生无根行自。

何恨晚来风急,落红不断,洞庭更改,汉水无情,郁默芳心。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这是曹操的《观沧海》。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借以抒发内心的情感。

全诗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中的“众口铄金,穷山跃波,人生无根行自”一段,通过描绘众人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在滚滚红尘中行走的感受,展示了作家在世界中的孤独感。

此外,诗中的对仗和押韵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为整首诗注入了韵律感和美感。

第三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描述了行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诗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句,把自己与友人并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追忆和深深的留恋。

此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揭示了作家视友情如宝贵的珍品,并表达了友情的持久和广阔,给人以鼓舞和安慰的感觉。

通过对这些名篇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以简洁的语言,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 九日齐山登高赏析很多同学都觉得高考语文中的古诗词鉴赏很难学,考试基本靠蒙,其实只要多做几篇练习就能找到其中规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九日齐山登高》古诗词赏析及训练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注释】⑴九日: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旧浴登高饮菊花酒。

齐安:今湖北省麻城一带。

⑵翠微:这里代指山。

⑶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里糊涂。

这句暗用晋朝陶渊明典故。

《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

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⑷登临: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⑸牛山:山名。

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春秋时齐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创作背景】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九日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赏析】首联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扣合重阳节习俗。

山东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山东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商山富水驿①杜牧益戆②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当时物议朱云③小,后代声华白日悬。

邪佞每思当面唾,清贫长欠一杯钱。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

【注】①富水驿:原名阳城驿。

唐德宗时谏议大夫阳城因指斥奸佞、犯颜直谏被贬,后人为避其名讳将阳城驿改名为富水驿。

①戆:刚直而愚。

西汉名臣汲黯,因屡次直谏,被汉武帝怒斥“甚矣,汲黯之戆也”。

①朱云:西汉直臣,因吁请尚方宝剑以斩奸臣之头而触怒汉成帝,险些被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汲黯被斥一事赞颂阳城刚直忠耿,“戆”字似贬实褒,用以反讽当政者的昏昧。

B.颈联写邪佞之徒唾骂阳城,而阳城清贫如洗还不起一杯酒钱,黑白颠倒可见一斑。

C.尾联直言阳城驿不该改名,应以之警醒经此地往长安的朝天者,点明了写作此诗的目的。

D.全诗有叙有议,借古讽今,表达出作者嘲讽、惋惜而不无忧痛之情,足以告诫今人。

2.这首诗的颔联写法精妙,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寿赵茂嘉①郎中二首(其一)辛弃疾玉色长身白首郎,当年麾节几甘棠②。

力贫活物阴功大,未老垂车③逸兴长。

久矣如今太公望,岿然真是鲁灵光④。

朝廷正尔尊黄发,稳驾蒲轮觐玉皇。

【注】①赵茂嘉:曾除江西提刑,于铅山置兼济仓,平稳谷价,造福乡里。

①甘棠:传说周武王时,召伯巡行南国,曾憩于甘棠树下,后人思其德,作《甘棠》诗。

遂用作称颂官吏政绩之词。

①垂车:悬车,辞官家居。

①鲁灵光:宫殿名,屡经战乱而依然存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描写赵茂嘉的外貌形象,夸赞其身材修长,鹤发童颜。

B.第三句歌颂赵茂嘉竭尽全力扶困济难,拯救他人,功德无量。

C.第四句写赵茂嘉未老就已辞官,闲居时超脱豪迈,兴致盎然。

D.第六句中“鲁灵光”用比拟手法,写出赵茂嘉健壮挺立的样子。

4.作为一首祝寿诗,后两联是如何表达祝福之意的?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及重点注释、赏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及重点注释、赏析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及重点注释、赏析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14篇1.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①。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⑤,金就砺则利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⑧。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⑪。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⑫。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⑭;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⑮。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⑯。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⑰。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⑱。

【注】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②青:靛青,一种染料,从蓝草中取得。

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③中(zhònɡ)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通“煣”,使弯曲。

规:圆规。

④虽有槁(ɡǎo)暴(pù):即使又晒干了。

有:通“又”。

槁暴:晒干。

槁:枯。

暴:晒。

复:再。

挺:直。

⑤受绳:经墨线比量过。

⑥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就:动词,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⑦“君子博学”一句: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的言行检查、省察。

参(cān):验、检查。

一说,参,通“叁”,多次,表概数。

省(xǐnɡ):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⑧须臾:片刻,一会儿。

跂(qì):提起脚后跟。

博见:见得广。

⑨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彰:清楚。

⑩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足:脚走得快。

致:到达。

能水:善于游水。

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古诗词赏析

山东省五年高考语文考题汇编——古诗词赏析一.诗歌阅读(共5小题)1.(2022•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

人情苦向南山觅。

村村箫鼓家家笛。

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

商行贾坐农耕织。

须知此意无今昔。

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2021•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杨巨源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

③莫谩:不要。

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3.(202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想要提高语文的古诗鉴赏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鉴赏练习中提高,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解析,供考生鉴赏练习。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一)新荷叶辛弃疾曲水流觞,赏心乐事良辰。

兰蕙光风,转头天气还新。

明眸皓齿,看江头、有女如云。

折花归去,绮罗陌上芳尘。

能几多春。

试听啼鸟殷勤。

览物兴怀,向来哀乐纷纷。

且题醉墨,似兰亭、列序时人。

后之览者,又将有感斯文。

8.这首词的第二句出自谢灵运《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词作者在良辰三月上巳节这一天有哪些见闻?请结合词的上阙内容简要概括。

(6分)9.作为“后之览者”,辛弃疾将他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一文的感受蕴藏在了本词当中,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5分)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解析8.这一天,兰蕙花开,风和日丽,春光明媚,(2分)文人们在做着曲水流觞的游戏(2分), 江边有众多游春的美女,她们折了花回去,大路上衣袂飘飘,带起了一片芳尘。

(2分)9.面对良辰美景,大好春光(1分),作者从啼鸟的殷勤叫声中感慨时光易逝(2分),感叹在永恒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只能借助文学来向后人传达悲喜的感情(2分)。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二)送人游塞王建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注】[边头]边疆;边地。

8.“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颈联、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请简要分析。

(6分)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答案解析8.这两句写了分别的地点以及朋友即将赴往的地方,照应了首联分别时的情景,(2分)也为后面写分别的场景感受作了铺垫。

(2分)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分)9.这两联表达了诗人因朋友的别离而伤感的心情,(2分)朋友就要分离了,驻车饯行,还未出发就问归期,多么急切盼望能与朋友在一起;(2分)想想朋友即将远离,马上分别,成了孤零零的行客,多么让人伤感而担忧。

山东新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备考讲解

山东新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备考讲解

山东新高考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备考讲解【说明】获取word版及相关针对性练习,请私信笔者。

【备考指南】从近几年高考的选文体裁来看,诗歌鉴赏文本选取仍然以律诗为主,五言、七言律诗是鉴赏题的首选。

从作家来看,均是唐宋有名的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陆龟蒙、苏轼、陆游出题率都很高。

从题材来看,题材非常丰富,酬赠送别诗、奉和诗、咏物诗等多有考查。

所选诗歌篇幅精致、情感丰富、技法精妙、语言优美、风格独具,艺术价值很高。

在题型上,基本稳定。

一道客观题,3分,一道主观题,6分。

在客观题上,更加侧重对诗句含义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

主观题上,题干的设问与诗句相结合,与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注重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强化思维能力的考查。

【核心能力·对点突破】一、读懂诗歌内容1.抓住“四个关键点”关键一: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①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时间、对象、主旨;②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标题暗示的诗歌的意境及表达技巧。

关键二:看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需要注意:①诗人不同,风格不同。

如: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②境遇不同,情感不同。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作品因处境的改变,风格情感都发生了改变;③时代不同,精神不同。

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有所区别。

关键三:看注释。

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息,一定要仔细审读。

诗歌的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

如:①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关键四:读诗句①看特点。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宋之问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②。

【注释】①陆浑别业,位于洛阳西南的陆浑县伊水之滨,是宋之问的别墅,公务之暇,他常前往消闲度假。

②典出《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古代一种木制的玩具)而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雪,形象地写出洛阳满城飞花、缤纷如雪的美景。

B.诗歌第二句与首句形成对比,说明山中景色与洛阳城的不同,花朵才刚刚绽放,可尽情欣赏。

C.颔联紧扣标题中的“还”字,诗人早上告别洛阳城中的美景,晚上就看到了陆浑别业的美景。

D.诗人在寒食节回到陆浑别业,山中不但春景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让诗人不禁生出归隐之情。

(2)尾联中的“野老”,有人认为是诗人自己,有人认为是山野中的寻常老人,你怎么看?请阐述理由。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对酒①陈与义新诗满眼不能裁②,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释】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

②裁:写诗(1)请分析首联的作用。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②高处望西川,应在孤云落照边。

瓦屋③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治经方笑《春秋》学,好士今无六一④贤。

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

【注】①黎眉州:黎錞,四川人。

②胶西:诸城。

③瓦屋、峨眉:四川山名。

④六一:六一居士,指欧阳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作者登高远眺,“孤云落照”,既是实景,又饱蘸了诗人的情感。

【最新文档】高考语文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版本 (4页)

【最新文档】高考语文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word版本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语文望岳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望岳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望岳》译文及注释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其中,泰山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于世,为五大名山之一。

古时是“天”的象征。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通“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山东省日照一中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山东省日照一中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杜甫王郎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豫章翻风白日动①,鲸鱼跋浪沧溟开。

且脱佩剑休徘徊。

西得诸侯棹锦水,欲向何门趿珠履②?仲宣楼头春色深③,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注释】①豫章:两种乔木。

白日动:树大则风大,白日为之动。

②珠履:缀有明珠的鞋子。

《史记·春申君传》记载,春申君门客中的上客皆蹑珠履。

③仲宣:东汉末年诗人王璨的字。

王璨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后梁时为纪念他作《登楼赋》建了仲宣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是诗人写来安慰劝勉友人王郎的,王郎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来发泄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人劝他不要悲伤。

B. “豫章”二句运用比拟,是说豫、章的枝叶在大风中摇动时,可以动摇太阳,极力形容树高;鲸鱼在海浪中纵游时可以使苍茫大海翻腾起来,极力形容鱼大。

诗人借此极写王郎的杰出才能。

C. 诗人劝说王郎不必拔剑斫地,徘徊起舞,可以把剑放下来休息一下,乘船西下去见西蜀诸侯。

D. “仲宣”句既是实写杜甫送别王郎的时间已是春末,也是暗用王璨的典故,借此期待王郎此次西行能受到重用。

(2)周振甫先生评价此诗“一悲一喜,转变无穷”,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请结合全诗分析。

【答案】(1)B(2)同意。

①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拔剑起舞,斫地悲歌,一悲;但是诗人劝他“莫哀”,因为他可以替王郎推荐,说“我能拔尔”,一喜。

②以“豫章翻风”、“鲸鱼跋浪”,极尽夸饰之能事,诗人认为以王郎奇才,此去西川,必会得到蜀中大官的赏识,又一喜;但转到“何门”未定,“得诸侯”还是空的,又一悲。

③“我能拔尔”,又“青眼”相望,杜甫用钦佩的眼光对王郎寄予厚望,可喜;可是又一转“吾老矣”,不能有所作为,“我能拔尔”只成了美好愿望,又转悲。

【解析】【分析】(1)B项,“‘豫章’二句运用比拟”中“比拟”一说错误,“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意思是“船帆在风中摇摆,鲸鱼在大海里乘浪而行”,这两句是运用比喻手法赞誉王郎,以豫、章之树和说鲸鱼来比喻王郎的杰出才能,说他能够担当大事,有所作为。

山东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题及答案

山东高考古诗鉴赏训练题及答案白鹤观戴复古荒径行如错,蟠松看转奇。

鸟声人静处,山色雨晴时。

赊得溪翁酒,闲寻道士棋。

个中有佳趣,莫怪下山迟。

【注】戴复古,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南塘石屏山,山上有白鹤观。

8.诗人一路寻访获得了哪些“佳趣”?请简要概括。

5分9.从抒情角度看,诗歌颔联与颈联运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赏析。

6分8.5分①走错道路顿生惊异的快乐;②观赏形态奇特蟠松的快乐;③倾听清脆悦耳鸟语的快乐;④流连清新美丽山色的快乐;⑤品尝甘甜清冽美酒的快乐;⑥收获与友切磋棋艺的快乐。

答对任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颔联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借山林中动听鸟语和雨后美丽山色的描写,寄托诗人热爱自然的感情。

2分②颈联运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1分借溪翁处赊酒畅饮与白鹤观中寻友弈棋的叙述,寄托与乡邻、友人融洽相处的快乐或:表现隐居生活的人情美。

2分春宿左省①杜甫花隐掖垣暮②,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③,因风想玉珂④。

明朝有封事⑤,数问夜如何?注:① 宿:指值夜。

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②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③ 金钥;即金锁。

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④ 珂:马铃。

⑤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8.这首诗前两联具体描写春宿左省之景,技巧突出,请结合诗句予以赏析。

6分9.这首诗后两联直接抒发春宿左省之情,内涵丰厚,请结合诗句予以分析。

5分8.这首诗前两联具体描写春宿左省之景,艺术技巧突出。

⑴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特征。

“隐”、“暮”写傍晚,“星”、“月”写夜景。

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⑵虚实结合,形神兼备。

“万户”、“九霄”貌似状物,实则寓含帝居高远庄严味道。

⑶诗眼亮丽,表现力强。

“动”、“多”十分精妙,大气磅礴。

6分,每点2分。

9.这首诗后两联直接抒发春宿左省之情,表现作者居官勤勉、尽职尽职、一心为国的精神。

山东省日照一中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山东省日照一中高考语文高中诗歌鉴赏试题习题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 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 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 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解析】【分析】(1)B项,“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错误。

颔联写马的敏捷、矫健和雄风。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早晨骏马奔驰在长安的大道上,扬起的尘土很快消散;傍晚到达黄河的发源地,太阳尚未下山。

“朝”、“暮”,早晚仅为一天,说明时间的短促,“东道”、“河源”,两地相距数千里,用以夸张空间的阔远。

“尘恒灭”、“日未阑”,表现骢马飞奔的神速、锐意进取的雄风。

故选B。

(2)“能”、“尽”二字,充分表达了主人对马的信任,认为其定能为人驰骋,为国尽职,肩负起横行关塞、守边保疆的重任。

反之,也表明了骢马的决心、壮志和宏愿。

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表现诗人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只要能有建功立业、为国献身的机会,哪怕是奔赴长城内外和历尽艰难险阻的天山也在所不辞,表现了骢马的不甘寂寞、一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故答案为:⑴B;⑵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作者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作者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讲解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讲解

山东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习题讲解寻陆鸿渐①不遇唐皎然②移家虽带郭③,野径八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④陆鸿渐:名羽,皎然的好友,著有《茶经》,被奉为“茶圣”、“茶神”。

②皎然:僧人,本姓谢。

③带郭:靠近外城:714.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15.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一二两句写出了陆鸿渐刻意搬家,远离城市,表现自己的脱俗。

B.第三句中的“篱边菊”是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

C.第六句中“欲去问西家”的“欲去”还“问”表示惆怅和关切。

D.本诗语言质朴流畅平实,又不失清新淡雅之感,音调自然和谐。

16.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陆鸿渐”这个人物形象加以赏析。

4分14.1分A15.3分A错在“刻意”16.4分作品以描写和叙述的手法,1分塑造了一位寄情山水、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1分写“野径入桑麻”、“篱边菊”、“无犬吠”等景物,表现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突出其高沽不俗;1分写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其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态度和潇洒疏放的性格。

1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6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三阮籍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

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

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驱马舍之去,去上西山①趾。

一身不自保,何况恋妻子!凝霜被野草,岁暮亦云已。

【注】①西山:殷末周初伯夷、叔齐的隐居之地。

14.诗歌的前两句与一个成语有关,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1分15.关于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由桃、李的盛极而衰道出人生的无奈。

B.七、八句是作者在无奈之中做出的人生选择。

C.九、十句的决然态度显示出作者的无限豪迈。

D.最后两句,作者否定了自己此前的归隐选择。

16.请联系全诗,说说五、六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14.1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5.3分C16.4分五、六两句意思是有繁华必有憔悴,今日的高堂大厦终会倒塌,成为荆杞滋长的荒芜之地,揭示了有盛必有衰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

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为诗歌最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2012年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

营造了冷清萧条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

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E(鉴赏评价)
2013年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答案】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4分)【答案】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

2014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

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4分)
2015
卜算子
张元千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千,宋代爱国词人
解析:此诗写于作者退居故里游览山水之时,上篇写景,描述一副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谧的画面语言轻柔高远。

下篇深沉、壮烈。

思古抚今,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1) 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4分)
答案:“湿”“迷”使动用法,爽风夜露使得湿气弥漫,仿佛行云亦被打湿;沙溪上氤氲着水雾之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

作者用“风”“露”“云”“水”“艇”等意象,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而略显凄迷的画面,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4分)
答案:作者借用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反衬出自己的收复失地的豪壮之志的落空,唯有借酒消愁,借“潮落秋江冷”这样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全等三角形口令
角平分,做垂线;垂线等,角平分;有中点,必倍长;证中点,可倍长;半搬角,贴边角;倍角在,延边线;求等边,证等角;平行移,证线等;九十度,找等角;坐标系,找四五;三十度,一比二;四十五,有等边;三垂直,好全等;等腰直,垂线变;错位角,有等角;手拉手,要牢记;正三角,截小角;截补法,太容易;等式性,证两头;步步营,结果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