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赏析

合集下载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

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滕王阁序》原文和译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译文: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物类的精华,是上天的珍宝,宝剑的光芒直冲上牛、斗二星的区间。

人中有英杰,因大地有灵气,陈蕃专为徐孺设下几榻。

雄伟的洪州城,房屋象雾一般罗列,英俊的人才,象繁星一样的活跃。

城池座落在夷夏交界的要害之地,主人与宾客,集中了东南地区的荚俊之才。

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远道来到洪州坐镇,宇文州牧,是美德的楷模,赴任途中在此暂留。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

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滕王阁序》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勃《滕王阁序》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滕王阁序》原文豫章(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fán)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yì)范,襜(chān)帷(wéi)暂驻。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cān )騑( fēi)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ē)。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fú)渚(zhǔ),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zhú)。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吟)甫(俯)畅,逸兴遄(chuán)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è)。

睢(suī)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zūn);邺(yè)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jiǒng),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指)吴会(kuài)于云间。

高中语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赏析

高中语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 赏析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
答案:总结后人的观点,一共有“五美”。 ① 本句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 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 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 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 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 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 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 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 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③其次是动态美。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 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 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 美丽图画。 ④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 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 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 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 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 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 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③再次,巧化成句,别出新意。王应麟《困学记闻》卷十七:“庾信《马射赋》 云》:‘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王勃仿其语。如果我们从对仗的角 度去比较王勃与庾信彼此文句的优劣,会发现王句的长处恰在于上下句都能“句 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点线面结合。孤鹜尽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总之是不 会太多的几点;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 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面了,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层次性。

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

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

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句子吧,从表达的角度说,句子是最基本的表述单位。

那什么样的句子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赏析《滕王阁序》经典名句篇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彩霞满天;“夕阳西下”。

“彩霞满天”本是美景,却是“夕阳西下”之时。

这不能不让人想到,此时的王勃,是一个即将去“天涯”寻父的“断肠人”。

“孤鹜”:一只孤独的野鸭。

明写野鸭,暗寓自己。

作者未满二十,即背井离乡,“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其间虽写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壮词,却也早有“同是宦游人”的悲凉。

而今又因高傲,先后得罪了上至皇帝下至同僚的各色人等,不单自己被革职而且老爹也受连累才而被贬为交趾令。

自己年轻,浪迹天涯四海为家倒也罢了;老爹垂垂老矣,被贬“天之涯”、“地之角”,为人子者,于心何忍!“秋水”:水势很大,“不辩牛马”。

“长天”:辽阔的天空。

此时的作者,寻父途中路过洪都,“躬逢胜饯”。

虽见秋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且与“长天”融为一体,却也不无郁闷心情。

故借此高朋满座之际,一抒郁闷之情。

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翻译: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悲悯那迷路的人呢?(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

这个解释不太好。

“(在座的各位)”?这种提法似乎把自己排除在外了。

难道作者自己就不是浮萍、不是客居异乡的人?况且“萍水相逢”一词,现在依然在用,似可不译。

我的看法是:你我萍水相逢,却都是客居异乡;今朝欢聚之后,明日又各奔西东。

“人有悲欢离合”。

“离合”之一,背井离乡至京师;“离合”之二,送别杜君不“沾巾”;“离合”之三,漫游剑南被革职;“离合”之四,今宵一别隔阴阳;……“关山难越”一语,让学生想到“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

《滕王阁序》的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序》的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序》的原文及赏析《滕王阁序》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滕王阁序》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滕王阁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及解释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及解释

滕王阁序原文赏析及解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滕王阁序原文赏析及解释《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于上元二年(675年)所创作的一篇骈文。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及翻译赏析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简介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 唐代诗人。

汉族, 字子安。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 世称“初唐四杰”, 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王勃滕王阁序原文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 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 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 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 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 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 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 胜友如云;千里逢迎, 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 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 路出名区;童子何知, 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 南昌故郡)时维九月, 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 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 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 上出重霄;飞阁流丹,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 层台;即冈一作: 列冈;天人一作: 仙人)披绣闼, 俯雕甍, 山原旷其盈视, 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 舳;迷津一作: 弥津;云销雨霁, 彩彻区明一作: 虹销雨霁, 彩彻云衢)遥襟甫畅, 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 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 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 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 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 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 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 奉宣室以何年?(遥襟甫畅一作: 遥吟俯畅)嗟乎!时运不齐, 命途多舛。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原文译文赏析

《滕王阁序》一、作者简介: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的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

父亲王福□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

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

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

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

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

他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的诗文,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

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

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

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

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 6篇残缺之文。

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

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

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二、关于《滕王阁序》的故事一字千金:传说,唐朝文学家王勃到南昌,刚好赶上都督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写成《滕王阁序》。

名家名篇好词好句200字加赏析50字

名家名篇好词好句200字加赏析50字

名家名篇好词好句200字加赏析50字
标题:《古典文学中的珠玑之语:名家名篇好词好句赏析》
古典文学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其中名家名篇中的好词好句更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本文精选了其中的200字珠玑之语,并附上50字的赏析,带您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

1.好词好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这句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以壮阔的自然景观描绘出人生的哲理,表现了作者胸怀壮志的豪情。

2.好词好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山水间的变幻莫测,寓意着人生道路上的困境与希望。

3.好词好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赏析: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句诗,展现了春江潮汐与海上明月的和谐之美,令人陶醉。

4.好词好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赏析: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这句诗,以江边的夜景勾勒出一幅寒江孤寂图,表达了诗人愁眠的心情。

5.好词好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赏析:这句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以简洁优美的词句描绘了美好的爱情,至今仍被传颂。

结尾:
通过对这些名家名篇好词好句的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智慧,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

千古第一奇文|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唐初四杰中最为出名的当数王勃。

王勃,维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西村)人。

他出身于望族,自小就聪敏好学,诗文出众,十四岁被推举出仕,十七岁就被授官朝散郎,到沛王府担任修撰。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王勃千古奇文《滕王阁序》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诗文中,有很多因妙用一字而倍受后人称赞的事例,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等等。

但很少听说缺出来一个字不写,也同样受人称赞的事例,然而,却确确实实有这样的事。

很多朋友都读过唐代文学家王勃写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坛留下了千古美谈。

而王勃在《滕王阁序诗》中缺了一个字却引起人们百般猜测、补充,最后竟以千金悬赏,却鲜为人知。

这话还得从王勃那次到南昌说起。

王勃到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舆的宴会,一气呵成《滕王阁序》,最后写了序诗。

这首诗境界远大,文笔优美,实非一般诗可比。

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王勃却最后一句空了一个字不写,呈上序诗便扬长而去,直奔江边。

当人们慢慢欣赏这首诗时,却有人忽然叫道:“怎么结尾空了一个字没有写?”众人近前一看,果然看见诗末空了一个字。

阎公道:“只怕是我等轻慢了王郎,故空一字作难大家来猜,大家就猜猜罢。

”众人在赞叹之余也纷纷跃跃欲试。

有人便说是个“独”字,有人说是“船”字。

问到阎公的女婿吴子章,他冥想苦思了好久,说是个“水”字。

阎公面露不悦之色,说:“独字太浅,不合王郎诗境;船字太俗,不足论;水字太露,毫无诗意。

”众人琢磨良久,竟然没有想出佳句来。

阎公一边叹息一边若有所思地问:“此时王勃船到何处?”衙卫答:“最快可到丰城。

”阎公一听,面色一喜,急忙下令:“你快马先追王郎,千金求其一字。

”衙卫得了都督之命,快马加鞭,追上王勃。

衙卫说明来意,王勃笑之,说:“王勃乃一介书生,岂敢戏弄都督大人!我将这一字写在你手心上,你定要握紧拳头,见了都督方可伸掌,否则此字会不翼而飞。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及全文翻译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阁序》意思翻译: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又重新照耀着大地。

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

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此句色彩对比鲜明,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远近、上下、立体式的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

此外,动静结合。

动写“落霞”、“孤鹜”,动写“秋水”、“长天”,使人的视野中出现一幅绚丽的“江边初晴”的画面。

另外句中有对,对中又有对。

“落霞”与“孤鹜”对,“秋水”和“长天”对,他们结合在一块儿又是对仗。

作者登高望远的畅快之情并没有直接的宣泄出来,而是寓情于景,使整句变得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从而成为千古绝唱。

全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赏析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赏析
文中写阁门美屋宇美山川美写遍地宅舍舸舰迷江渔舟唱晚真可谓是山清水秀国富民强的江南风景图特别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既具有诗的意境又兼备画的情调想时像一幅充满诗意的大自然风景画读时像一首妙趣绝伦的好诗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初唐 王勃
千古名篇《滕王阁序》赏析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zhěn),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 (ōu)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huáng)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qǐ )戟(jǐ)遥临;宇文新州之懿 (yì)范,襜(chān )帷(wéi)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自幼聪慧好学,为时人所公认。《旧唐书》本传谓王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 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又有杨炯《王勃集序》说:“九 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 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太常伯刘公称王绩为神童。唐高宗麟德元年 (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中有“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之语,求刘祥道表 荐。刘即表荐于朝,王勃乃应麟德三年(666年)制科,对策高第,被授予朝散郎之职。此时的 王勃,才14岁,尚是一少年。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 何时,有两种说法。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合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 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 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从这篇 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 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所 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鉴赏

《滕王阁序》逐句翻译讲解与鉴赏第一段:原文: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豫章(原为)旧时的郡治,洪州(本是)新设的都府。

分野(正对应着)翼星、轸星,地域紧接着衡州、江州;以三江为衣襟,把五湖作束带,(上)控着荆楚(下)连着瓯越。

讲解:“分野”涉及到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理念,二十八列星分别对应着地面上的一些区域,比如现在的南昌,也就是西汉时的豫章郡、唐朝的洪州府,所对应的列星就是翼星和轸星,那么,翼星和轸星就叫做南昌的分野。

翼轸二宿为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的最末二星,有煞尾的作用。

“襟”和“带”都活用为意动用法了,意为“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控”“引”本义都和拉弓有关,有控制之意,但对于地理位置来讲,只能是连着,不可能是真的控制,这里用这两个字,是为了强调滕王阁所处位置的重要。

鉴赏:这是扣着题目中的“洪府”介绍滕王阁所在的地方。

一连三组,分别从历史、地理、政治三个方面描述了滕王阁所在之地的重要,言辞之间的历史感、空间感、使命感使人在千载之下犹然怦然心动,洪州的地势之雄可谓写得淋漓尽致。

原文: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翻译:物品具有光华,天空显示宝气,龙泉剑光直射向斗、牛二星的位置;人物具有杰出才能,山川显现出灵秀之气,(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雄伟的州郡像云雾一样(从大地上)涌起,杰出的人材如流星一样(在夜空里)飞驰。

城池雄踞于蛮夷与中原相交之处,宾主囊括了东南地区的俊美之士。

讲解:“华”、“宝”、“杰”、“灵”都是描述状态的动词,分别翻译为“具有光华”、“显示宝气”、“具有杰出成就”、“显示灵秀之气”。

“下”为使动,直译为“使陈蕃之榻放下”,不雅,意译为“(高士)徐孺留宿在陈蕃特设的客榻”。

“雾”、“星”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了,意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及赏析

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及赏析

唐王勃《滕王阁序》翻译及赏析原文:滕王阁序唐·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名篇。

唐王勃作。

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

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滕王阁序》是王勃的巅峰之作。

下面就由店铺来对《滕王阁序》中的一些句子进行赏析,希望加深你对《滕王阁序》的理解。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之一: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赏析:句意为“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现紫色”。

这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运用了对比、对仗、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①上句写寒潭之水的清明,设色淡雅;下句写傍晚的山峦呈现紫色,设色浓重。

在这色彩的浓淡对比中,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描绘秋天,突出了秋日的山容水态,从而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的境地。

②对仗工整,“潦水”对“烟光”、“寒潭”对“暮山”是名词对名词,“尽”对“凝”是动词对动词,“清”对“紫”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③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不拘泥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动静结合,写水写山,突出了色彩变化之美,如诗如画。

《滕王阁序》句子赏析之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赏析:句意为“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

这两句更是写景名句,素称千古绝唱,运用对偶、白描、动静结合等艺术手法。

①这两句运用对偶,在句式上不仅上下句相对,而且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与“孤鹜”,“秋水”对“长天”,不仅结构上是偏正结构,对仗严整,而且音律上也是平仄相对,抑扬顿挫,富于乐感,给人美感,这是王勃骈文的最大特点。

②白描手法的运用,作者从空间、色彩、动态、静态等多角度进行描写。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角转换,视野开阔,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整个画面完美和谐;既有动态的落霞与孤鹜,着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神态,又有静态的秋水与天空,着重于心因景而静,突出景物色彩,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沉醉东风·秋景》赏析范文一份

《沉醉东风·秋景》赏析范文一份

《沉醉东风·秋景》赏析范文一份《沉醉东风·秋景》赏析 1《沉醉东风·秋景》赏析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①。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②,载我在潇湘画里③。

①“落残霞”句:落霞。

鹜,野鸭。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用其语意。

②云帆:一片白云似的船帆。

③潇湘画里:宋代画家宋迪曾画过八幅潇湘山水图,世称潇湘八景。

历代题咏者不少。

潇、湘,湖南境内的两大水名。

湘水流至__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

这里极言潇湘__的风景如画。

弯曲的枯松倒挂在悬崖绝壁上,残留的片片晚霞和孤零的野鸭在天上一齐飘飞。

四周围是数不尽的.青山,一无际的碧水,西风箫箫,天地间一派浓浓的秋意。

静静的夜里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载着我行舟在湘江上,恍如置身在画图之中。

这是元散曲大家卢挚的一首写景曲。

前五句写黄昏之景,后两句写静夜之景,二者又有机地构成一幅反映时空推移的动态画面,传达出诗人悠闲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情思。

此曲的特点在于,通过时空的转换,对景物作动态的描写,使画面有所移动,使黄昏与清夜两个时间范畴同时出现,诗情融于画意而又多于画幅。

全曲虽仅有45字,其所蕴涵的“意”与“景”却是十分丰富的。

整首__写的是潇湘行舟所见,按时间顺序道来。

作者的态度感想,更多的是寓于冷静的观照之中。

视野所及,潇湘__的山水风物,都使他心旷神怡;虽然西风轻拂带来了满天的秋意,传统的季节感受,加之身在旅途,不能不心生微微的萧瑟之感;但其时卢挚是在湖南宪使任上,或许是外出公干,或许正是在赴任途中,所以心境是平静的。

由是,我们欣赏到了一幅气象阔大、意境飞动的秋光图。

曲中有三处明显的用典:“挂绝壁枯松倒倚”一句套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落残霞孤鹜齐飞”句,套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载我在潇湘画里”一句中,“潇湘画”指宋代画家宋迪的《潇湘八景图》,是著名的一组平远山水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这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

“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浅谈元曲与宋词的区别肖旭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唐、宋、元时,代有新变,诗之余为词,词之余为曲,各相争雄。

文学史上所说唐诗、宋词、元曲,就是在形式、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的三种不同的诗体。

唐诗基本上是五、七言诗,词、曲则都是长短句。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最后两个阶段是词与散曲。

词与散曲在本质上都属于诗,它们和诗一样,有着大体相同的渊源;共发生和发展都和音乐密切相关;它们都既可唱可咏,又同样要倚声填词,合辙押韵,讲究形、音、意的俱现。

词与散曲原本都是“民间物”,属于民歌一类,久已有之。

其曲调,依民族的不同而有差异,因时代的改换而有所变迁。

它们的发展规律正所谓“人民创造,文人加工,新陈代谢。

”词和散曲产生后都走了一条由俗到雅,由民间而人文人的道路。

如同鲁迅所说:“词曲之始,也都文从字顺,并不艰难”,“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

我们这里不谈诗,只谈当时词和曲这两种新诗体在内容、形式、语言、风格上的区别。

一、词和曲在内容上的区别词与散曲,共主体并不属于浴文学,它们反映的大都是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只有少数表现人民痛苦的作品,这是值得注意的。

就内容而言,宋词一般反映了:1.爱国的激情和抗敌的壮志。

2.都市的繁荣和个人的享乐。

3.世情的感伤和归隐的清高;4.丧国的悲恸和人民的痛苦。

(人们对宋词知之较多,这里不例举了)散曲是在师承诗词和宋金民歌、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从一开始在创作上就兼具了稚俗两种倾向,前者更多地接受了诗词的熏染,后者更多受到了民歌的影响;再加上新的时代的条件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散曲的美学形态与传统诗词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词之异于诗也,曲之异于词也,道迥不侔也。

”(王骥德:《曲律》)由于“主旨”、“作意”的不等、不同,才导致诗词往往讲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而元散曲则可哀可伤,敢怨敢怒,狂歌当哭,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元代民族矛盾尖锐,统治者执行民族歧视政策,对汉人、尤其是南人中的知识分子特别歧视,有所谓九儒、十丐之说。

散曲作者们眼见政治黑暗,仕途险恶,在悲愤感叹之余,常萌洁身隐退之想。

因而“叹世”和“归隐”成为元散曲的两个突出的主题。

如马致远《拨不断·叹世》:“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悟远近千官冢。

一场恶梦!”同调《归隐》:“菊花开,正归来。

伴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似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有洞庭栖、东阳酒、西湖蟹。

哎,楚三闾休怪!”看破人间恶梦,遁人世外桃源,虽不过是一种幻想,却反映了对污浊现实的消极抗议,马致远的这种思想感情在元散曲作者中有相当的典型性。

至于他那首名作《夜行船·秋思》,则不过是把“叹世”和“归隐”的主题融而为一,化为两部合唱罢了。

“叹世”的主题变奏是“讥世”、“刺时”,这类作品寄悲愤于慨叹,情怀激烈,一吐为快。

如无名氏《朝天子·有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忒心偏,贤和愚无分辨!”张鸣善《水仙子·讥时》:“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查德卿《寄生草·感叹》:“如今凌烟阁一层一个鬼门关,长安道一步一个连云栈!”至于无名氏那首《醉太平》则更是毫无顾忌地喊出:“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哀载可怜!”这一类愤世讥时之作,闪耀着社会批判的锋芒,有较高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与上述主题声气相通的还有一些怀古之作,大多借古讽今,绵里藏针。

代表作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睢景臣那首脍炙人口的《哨遍·高祖还乡》则剥下了皇帝的神圣衣衫,还其流氓无赖的真相,嬉笑怒骂,痛快淋漓,虽讥刺一人而实际上是对封建皇权的亵渎,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讽刺佳作。

与“归隐”主题相联系的则是对山水田园和自然景物的讴歌欣赏。

这类作品在元散曲中占的数量也不少,光是吟咏杭州西湖之美的散曲就相当可观。

“元代散曲作家对于山水的审美态度与魏晋六朝的名士有所不同,他们不是淡然的幽栖和无所动心的观照;也有别于唐宋写景诗词的含蓄蕴藉,而是敞开胸怀,歌哭于斯,使山水染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他们对于自然的审美感,已有了更高的自觉,已发现艺术美与自然美相互渗透和转化的辨证关系。

一位少数民族作家薛昂夫写道:“一样烟波,有吟人景便多。

”(《殿前欢·秋》),这就是说,同样的自然景色,一经诗人的发现和吟咏,就可以使风景增色,使游览者增添不少观赏的意趣。

在元代描写西湖风光的散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那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小诗,对散曲家们的审美规范作用是何等巨大,而散曲家们又是如何根据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发现,在新的审美角度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请看张可久的这首《红绣鞋·西湖雨》:“删抹了东坡诗句,糊涂了西子妆梳,山色空濛水模糊。

行云神女梦,泼里范宽图,挂黑龙天外雨。

”写西湖雨景,由苏轼的审美意境翻新出奇,根据对实境的真切感受,展开想象的翅膀,灵活地融入诗、画及神话意味,在对自然美的感受中渗透着浓郁的艺术情趣。

作为外化了的审美感受,散曲家们的作品也足以使祖国的河山增色,并有助于启迪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鉴赏力。

元散曲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歌唱男女恋情,追求爱情幸福。

这类作品态度大胆,感情真挚,不乏反封建意味的佳作。

但有的放笔无忌,甚至对偷情幽会的情态和心理都有淋漓尽致的描写,为唐宋诗词所罕见。

这种情况与元代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一度放松封建礼教,对两性关系的态度较为开放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由于元代长期停止科举,知识分子仕进无路,屈居社会下层,与沦落风尘的娼优为伍,为她们写清唱的曲词和演出的脚本,长期的接触,使他们对妓女的情态、心理有较多的了解,因而写这方面的题材也较为得心应手和易于流露真情。

但他们那种视妇女为玩物,津津于打情骂俏,追求感官享受,甚至流于色情的低级趣味,也时有表现,不可不予注意。

总体来讲,散曲所取得的成就不如宋词。

二、词和曲在形式上的同异曲和词同属长短句,但散曲的句子长短更为参差。

词和曲(分散曲与剧曲——杂剧、传奇中的唱词部分)在当时都是合乐能唱的歌词;其句式从一字到七字以至八、九、十、十一、十二字。

但一字句到七字句是基本句式,八字句不是四加四成句,便是三加五成句,余可类推。

这是词和曲在形式上相同的地方。

但同为长短句式,也有相异之处:1、词分为一段(或称片、遍、阕)二段、三段、四段,而以二段为最多。

曲通常只有二段。

如曲牌同为[满庭芳]如是二段的,即是词,如是一段的,即是曲。

(此调词、曲名同,实异)2、曲有衬字,词一般没有衬字,故《词律》等书,可以规定某调是多少字,如[十六字令],即十六个字,[念奴娇]亦称[百字令),即一百个字。

但曲有衬字,即正格(正字) 之外。

而加衬字可多可少,大抵散曲加衬较少,剧曲加衬较多,甚至有一支曲衬字多于正文的。

衬字的大量使用,是散曲句式加长的根本原因。

例如关汉卿在[一枝花]《不伏老》套中将原有的两句十四字,加衬字后增至五十三字之多:“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凭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 (“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恁子弟每谁教你”“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均为衬字)衬字越多,音节便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如果去掉这些衬字,曲中描写的生动性、感情烘托的程度和所表达的内容,便会大大削弱。

加添衬字,一般不宜超过正字的字数,但王和卿的《百字知秋令》,曲字定数39,衬字却多至61。

全首的衬字大大超过曲字的定数,这种情况为诗词所未见。

衬字一般不要求平仄,它可以是虚词,也可以是实词;既可以用在句首,亦可以用在句尾(或词头词尾)。

总之是以配调演唱适度,不妨碍调中正字的吐音清晰为原则。

3、词韵通常可用清戈载的《词林正韵》,它分十九部,平声、上去、入声各部分押。

曲通常用元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共分十九部,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押,入声则分别归入、平、上、去,像现在的普通话那样。

还有,词韵疏(小令亦较密),一般不大换韵;曲韵密,句末大都押韵。

曲一支都押—个韵部,还可以重韵。

词并非句句押韵,隔句或隔多句押韵较为常见,并且词中还可换韵。

散曲则用韵较密,几乎要求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这首曲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须句句押韵(u韵)并一韵到底外,还能够分析出散曲韵律上的两个特点:其一,平上去三声通押(曲无入声),而不像词那样细分平仄。

其二,不避重字重韵,如“苦”字在句尾出现两次,这在词里是非常忌讳的。

这种用韵的灵活性,使散曲更具有顺口、动听的声韵之美。

4、曲不但有衬字,而且有些曲调本身可以增加句子,有些套数还可以增减调数,这是曲律的规定。

可增句的共有十四调:[正宫]的[端正好][货郎儿]、[煞尾];[仙吕]的[混江龙]、[后庭花]、[青哥几];[南吕]的[草池春]、[鹌鹑儿]、[黄钟尾];[中吕]的[道和];[双调]的[新水令]、[折桂令]、[梅花酒)、[川拨棹]等。

增句多少,不大有限制,如[混江龙],有增至数十句的,竟成为长达千字的长歌。

散曲在字数、句数和调数方面的上述特点,既增加了曲子的生动灵活,又可扩大曲体所表达的内容,体现出散曲比词在体制方面的长足进步。

5、句式长短与音乐情调有关系。

词的句子从一字句可至十字句(甚至有“十一字句”之说),九、十字句如辛弃疾《粉蝶儿》:“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