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从《认真的重要性》看王尔德喜剧特征

从《认真的重要性》看王尔德喜剧特征

lo slk a e ls n s . o k i e c r e s e s
李金 波
( 哈尔滨师范大学 西语学 院,哈尔滨 10 2 5 0 5)
摘 要 :王 尔德 的喜 剧 突破 了以 亚理 斯 多德 为代 表 的 西方 喜剧 理 论 的框 限 ,将 传 统 喜剧 中的 下层 人 物 排 斥
在 舞 台之 外 ,喜剧 中的人 物 皆来 自上 流社 会 。在 喜剧 人 物 对话 中,王 尔德善 于运 用 多种 修 辞 手 法增 添 人物 对话 的情 趣 ,突 出喜剧 人 物 的 幽默 、机 智 ,也 是王 尔德 喜 剧 语 言 最显 著 的 艺术 特征 之 一 。在 喜剧 语 言 中大 量 出现 的
出生 于爱 尔兰 的英 国著 名剧 作家 奥斯 卡 ・ 王尔 德 是一个 充满 奇思异想 和独到见解 的语言 天才 ,是 英 国 文 学 史 上 久 负 盛 名 的剧 作 家 ,与 莎 士 比亚 、 本 ・ 、谢 里丹并 称 为英 国戏剧史 上 的四座 高峰 。 王森 王 尔 德 在 戏 剧 方 面 的贡 献 主要 是 他 的 四 部喜 剧 :
21 第 1 02年 0期
( 第 16期 ) 总 0
边疆经济 与文化
T 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 UR T E
No 0 2 1 .1 . 0 2
G n r] .O e ea. 1 6 No
【 作品赏析 】
从《 认真的重要性》 看王尔德喜剧特征
作者 简介 : 李金 波 ( 8 一 ) 1 1 9 ,女 ,黑龙 江通河 人 ,硕 士研究生 ,从事 英 国文 学研究 。

B J GN l W H / I J dUE u AA I NA N N GY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2 霍尔顿的人生之旅--《麦田里的守望者》之存在主义解读3 顺应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中社交指示语的英译研究4 交际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研究5 商务谈判中话语的顺应性研究6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7 中英广告中的双关语探析8 On the Translating Strategi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Seen from the Trans lation ofE.B.White’s Charlotte’s Web9 归化与异化在文学翻译中的融合应用——评《红楼梦》两英译本中的习语10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11 浅析英语无灵句中的汉英认知思维方式差异12 埃德加•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技巧应用分析13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14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15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看《红楼梦》颜色词的英译16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17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商务翻译中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对等翻译18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9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20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21 关于初中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分析22 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23 解读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意识24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25 英汉动物习语中隐喻用法的对比分析26 数字模糊语义的汉英翻译27 青少年的危机时刻——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初探28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29 德伯家的苔丝中人类的欲望——悲剧的根源30 法律英语翻译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分析31 论《小镇畸人》中人物的怪诞性32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33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34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女性的形象35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36 从《徳伯家的苔丝》看哈代的贞操观和道德观37 《觉醒》中的爱与死亡38 An Analysis of Marguerite’s Tragedy in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39 中西酒文化比较40 《紫色》中黑人男性形象研究41 《双城记》与《呼啸山庄》的家庭主题对比42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43 旅游景点标志翻译初探44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45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46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47 中美大学课堂文化比较研究48 从唯美主义角度分析《莎乐美》中邪恶的灵魂49 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50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51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52 《榆树下的欲望》卡博特的悲剧分析53 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的原则和技巧54 词汇衔接手段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55 跨文化交际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56 The Embodiment of Xu Yuanchong’s“Beauty in Three Aspects”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57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58 美国俚语的文化及特征59 基督教文化对《哈姆莱特》创作的影响60 中西酒文化的差异对比61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62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63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64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65 An A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66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67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68 试论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的异同——商务英语书面语的特点69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习语的翻译70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71 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无名的裘德》中裘德的无根性72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73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74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75 浅析构词法及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76 《红字》中对自由的求索77 执著——赏析《暮光之城》女主角Bella的爱情观78 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s Pursuit of Identity in Invisible Man79 论苏珊•桑塔格《在美国》的身份危机80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81 从迈克尔杰克逊看美国梦82 双重人格——《化身博士》的启示83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84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Gothic Literary Tradition in Jane Eyre85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86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的翻译策略87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88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89 A Study of Narrative V oice in Jodi Picoult’s My Sister’s Keeper90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91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92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93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94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析《红楼梦》中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95 从性别歧视浅析两位复仇女性之困境——美狄亚及莎乐美9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97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98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99 论海明威《死在午后》的悲观主义色彩100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101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102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103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104 从文学作品中透析东西方女性异化现象105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wrence《儿子与情人》106 《达洛维夫人》中的生死观初探107 Maintaining and Revitalizing the Native American Languages108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09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110 从用词的角度分析商务英语信函的翻译111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析杰克•伦敦的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獠牙》112 爱玛人物形象分析113 民族文化差异与广告语言创意114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15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116 商务英语中的颜色词浅析117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118 A Study on Differences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119 The Conflict between Desire and Surroundings:an Analysis of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120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个人主义比较121 Perception of the Beat Generation through John Lennon122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123 对《绝望主妇》中加布丽尔的解读与阐明124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125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26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127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128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29 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130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131 女性哥特视角下的《蝴蝶梦》研究132 中西方文学作品中复仇的异同——《基督山伯爵》和《连城诀》比较研究133 高中生英语学习成败归因现状调查及对策134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135 从跨文化角度浅析化妆品商标翻译13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7 论中西教育观的差异138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139 英汉称谓语对比分析140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141 精神之光——《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人性解析142 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143 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144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45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146 浅析《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碰撞与融合147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148 On the Unique Narrating Methods and Writing Skills in Brideshead Revisited149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150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51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152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153 电影《阿甘正传》影视分析154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155 从功能对等角度翻译委婉语156 从“看上去很美”和“Little Miss Sunshine”两部影片浅析中美儿童教育观念的差异157 从文化角度看老友记的字幕翻译158 英国喜剧电影和美国喜剧电影的不同特点分析159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160 化学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161 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162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163 试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莉的形象164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165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66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167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168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169 《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70 《荒原》中的死亡与重生171 希腊神话在占星学中的体现172 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一词不同理解的分析17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fusal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174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175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176 论《大卫•科波菲尔》中人物个性与时代背景的关系177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78 "工业小说"《玛丽•巴顿》的宗教解析179 Teleology, Religion and Contexts180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181 The Influence of Westward Movement on American National Character182 A Study on Strategies of Effective Teaching in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EFL Classroom 183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184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185 论欧•亨利的写作风格186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187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188 从言语行为理论看商务沟通中的委婉语189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190 肯尼迪演讲的语音衔接分析191 Judy’s Double Character in Daddy-Long-Legs192 论《喜福会》中女性的反抗精神193 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以x市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194 On Sister Carrie’s Broken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195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96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97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198 情感范畴在转喻中的认知体现199 浅析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中的婚姻观200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认真重要性》中讽刺艺术

《认真重要性》中讽刺艺术

浅议《认真的重要性》中的讽刺艺术摘要:在世界文学史上,奥斯卡·王尔德以其作品中的机智俏皮、风趣幽默的艺术特征而著称,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喜剧内容深受读者和观众的喜爱,更是由于他在剧中所使用的幽默技巧令学者和专业人士折服。

《认真的重要性》被认为是王尔德最受欢迎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一部喜剧。

对观众来说,这部喜剧的名字非常机智巧妙地运用了文字的音和义,同时也隐含了姓名与观念、名叫认真的人与具有认真态度的人之间的某种联系。

本文将从用词的角度小议这部喜剧中的讽刺艺术,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王尔德的创作风格和取得的成就。

关键词:讽刺;艺术特征;形式主义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奥斯卡·王尔德是十九世纪兴起的“为了艺术而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这场运动颠覆了当时把艺术置于道德教育之下的潮流。

在这一背景下,他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剧中,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扮演着浪荡子的角色,非常注重形式。

近来也有批评家认为这部喜剧堪称存在主义戏剧的先行者。

王尔德之所以取得这么大成功的原因莫过于他从社会和语言两个方面发现了人们未察觉的,他意识到修辞学是反对维多利亚时期伪善和颓废习惯的最巧妙和最无形的武器。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把文学视为其自身术语需要被检验的人类知识的一种独特形式。

要分析一首诗歌或是一个故事,形式主义者通常会集中注意力在文本的用词方面而不是作者生活的事实或是作品被创作的历史背景。

而讽刺指的是用幽默的形式去批判某人某事,使其看似愚蠢,实则不然。

因此,本文将从用词的角度对该剧中的讽刺这一艺术特征加以讨论。

一、剧名中的讽刺《认真的重要性》运用了“认真”一词的双关,主要讲述的是追求美好爱情的两位好友,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实他们是一对亲兄弟。

哥哥叫杰克·沃辛,他杜撰出了他在城里有一个放荡不羁、名叫欧内斯特的兄弟,因为这样他可以有借口逃离乡村去朋友亚吉能家玩(当他在城里时,他又假装自己名叫欧内斯特);为了逃避社会约束,亚吉能则谎称在乡下有一个叫“邦伯里”的病人,这样,他可以经常到乡间游玩。

520王尔德作品《认真的重要性》分析.诗歌作业

520王尔德作品《认真的重要性》分析.诗歌作业

• Part 2 语言特点分析 语言特点分析——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 以反复说浪荡 • (1)娱乐加娱乐 ) • 在文章一开始阿尔杰农问杰克为什么来城里是Jack 答道: 答道: 在文章一开始阿尔杰农问杰克为什么来城里是 • Oh, pleasure, pleasure. What else should bring one anywhere. • 寻欢作乐啊,一个人出门还能为了别的什么吗?在这里,两个 寻欢作乐啊,一个人出门还能为了别的什么吗?在这里, pleasure 的反复,集中突出了杰克这一花花公子只想吃喝玩乐的心态, 的反复,集中突出了杰克这一花花公子只想吃喝玩乐的心态, 并暗含了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的感觉。 并暗含了不以此为耻,反以为荣的感觉。 并且在后面句子中又进一步 体现“没有别的事” 只是寻欢作乐,将花花公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刻 体现“没有别的事”,只是寻欢作乐 将花花公子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刻 画了出来。 画了出来。 • (2)寻开心与被开心 ) • 阿尔杰农问杰克在乡下都做什么时,Jack 答道: 阿尔杰农问杰克在乡下都做什么时,Jack 答道: • When one is in town one amuse oneself. • When one is in the country one amuses other people. • 在城里是自己寻开心,在乡下是让别人寻开心。从这两个句子可以看 在城里是自己寻开心,在乡下是让别人寻开心。 出杰克认为生活的全部都是amuse,充分体现了他游戏人生的态度。 出杰克认为生活的全部都是 ,充分体现了他游戏人生的态度。 而他将到处寻欢作乐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 而他将到处寻欢作乐的行为视为理所当然,并且还似乎把它总结成这 样一句道理。王尔德用了这样朗朗上口的整齐的对偶句, 样一句道理。王尔德用了这样朗朗上口的整齐的对偶句,很好地体现 了他对语言的驾驭。 了他对语言的驾驭。Biblioteka 2).主要作品• 文作

喜剧的显著特点纪实性

喜剧的显著特点纪实性

喜剧的显著特点纪实性喜剧,是和悲剧同样历史悠久的戏剧体裁。

一般地说,喜剧的主要内容是嘲笑、讽刺丑恶和腐朽的事物,肯定美好、进步的事物。

喜剧的结局,或者是丑恶事物的失败,或者是正面力量在斗争中取得胜利。

在喜剧创作中,一般是充满了偶然性事件,充满了误会、巧合,运用夸张的手法和幽默、诙谐的台词。

喜剧的特殊力量是通过笑引起观众对反面事物的鄙视、警觉,从而产生消除这种现象的要求。

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

”黑格尔认为喜剧指写的是“破坏自身的,微不足道的,虚伪的,矛盾的”事物。

马克思则认为,喜剧性在于人们“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

由于剧本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不同,喜剧又分为“情节喜剧”“性格喜剧”“生活喜剧”“抒情喜剧”“讽刺喜剧”“闹剧”等。

喜剧也是一个发展的观念。

喜剧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纪实性。

如维加的喜剧题材,主要是描写中小贵族和市民阶层的现实生活,嘲讽、抨击封建道德和等级偏见,同时又维护君权。

16世纪中叶以后,在意大利流行一种由职业旅行剧团在民间演出的喜剧,没有固定的剧本,由演员在舞台上即兴编词表演,故名“即兴喜剧”;演出时除男女青年主人公外,其他角色都戴假面,因此,又名“假面喜剧”。

这种喜剧,人物都是定型的,甚至都有固定的名字,演出是程式化的,并常常穿插舞蹈、音乐、哑剧等成分。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是莫里哀。

他继承了法国中古闹剧、英国人文主义喜剧和意大利即兴喜剧的传统,并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莫里哀喜剧的主要内容是讽刺、抨击僧侣、贵族、高利贷者、江湖骗子、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及其他丑恶的现象,并歌颂下层人民的智慧和善良的品行。

莫里哀在创作中也崇尚“理性”,不过,他认为理性的标准是人道和正义。

他的喜剧不仅有反封建、反教会的内容,而且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18世纪是欧洲喜剧创作的繁荣时期,法国的博马舍和意大利的哥尔多尼是启蒙运动时期喜剧最重要的作家。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消极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和雪莱的比较研究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灵魂救赎从关联理论看《博物馆奇妙夜》的字幕翻译论商业广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从及物性角度分析童话的文体特征(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开题报告+论)游戏在学前儿童英语教学中的角色及作用《哈利波特》的圣经原型解读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浅析《珍妮姑娘》的悲剧原因《警察与赞美诗》的功能文体分析从认知角度比较英日语言的空间隐喻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Terror of the Soul-Analysis of Features in Poe’s Gothic Fictions《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庸人”自扰——《普鲁弗洛克情歌》主题探究女性主义视角下《傲慢与偏见》的情态意义解读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托妮•莫里森《宠儿》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荣格原型理论下的多丽丝•莱辛《天黑前的夏天》从文化视角下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芒果街上的小屋》中窗户意象的分析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功能对等理论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的运用《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对策论简爱的性格特征目的论下英语广告仿拟格的汉译浅析跨映射视角下的歇后语意义构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课堂焦虑的影响及解决策略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陶渊明和华兹华斯的共同追求——自然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Barack Obama’s Inauguration Speech“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词性转换翻译研究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浅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认知隐喻从《男孩们女孩们》看身份问题对艾丽斯•门罗文学创作的影响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论《家》和《儿女一箩筐》中的中美家庭文化差异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从容•重生—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心态《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读者在文学文本多元解读中扮演的角色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从三美原则看中国古诗词中酒意象的英译论广告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奴的命运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政治委婉语的取效性行为分析日用品广告语言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比较研究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从苔丝的悲剧到托马斯•哈代的宿命论数字在汉英文化中的对比与翻译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从文化角度分析英汉数字习语的不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研究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从模因论角度下谈广告语的仿译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男权社会女性意识的觉醒——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差异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分析《牧师的黑面纱》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英文歌词翻译的原则和技巧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Rebecca Sharp in V anity Fair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其翻译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及应对策略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公益广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十字会广告语为例《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红字》中的冲突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性格分析浅析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的癫狂文化语境对汉译英的影响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从生态批评角度看艾米丽狄金森的诗歌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美个人理财规划的对比分析《雾都孤儿》中的正邪儿童形象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从《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看中西方爱情悲剧的异同合作性学习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翻译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德伯家的苔丝》简写本与原著的语篇比较——基于倒装句的分析视角A Study of Neo-Classicism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浅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作品中人文精神的一致性论英语商务合同中状语从句的翻译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认知角度下的隐喻翻译动物词汇的英汉互译策略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太阳照样升起》中杰克•巴恩斯的形象从《狼图腾》和《野性的呼唤》中狼的意象比较中西方生态意识从孤独心理学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中中老年人的心理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缩略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教师主导,学生中心”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了不起的盖茨比》叙述者尼克分析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 ellow and Hua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还《失乐园》中撒旦的本来面目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英汉基本颜色词研究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受超验主义影响的具有美国精神的作家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幽默翻译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arwinism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论原声电影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作用浅论《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的心里分析技巧源于真爱的结合:简爱的婚姻对当代人的启示Sister Carrie:a Girl with Ascending but Unfulfilled Desires从历届美国总统访华演说探讨其对中国所传递的价值观土耳其咖啡与中国工夫茶的对比浅析中西方宗教习俗展现出的文化差异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从生态视角解读《瓦尔登湖》Study on the Mute and Deaf People’s Language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中美家庭教育比较—文化差异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超音段特征对意义的影响分析课堂教学中的肢体语言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文体特征及翻译Why is V alentine’s Day More Popular than Qi Xi — Cultural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Festivals 论被动句的翻译从《简爱》和《藻海无边》看罗切斯特对女性和婚姻的态度变化“It be adj for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制约研究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废墟之鹰——《永别了武器》中亨利形象之分析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浅谈奥斯卡·王尔德的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谎言”的运用对其情节、语言和人物塑造的作用尼斯湖和西湖—中西方旅游性格差异研究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青春》中的孤独主题分析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数字“三”的文化意蕴及其翻译方法《快乐王子》中的唯美主义《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哥特式文学特点分析A Struggle for Survival and Mastery—on Buck’s Experience in The Call of the Wild从《人生的枷锁》中三个女性看毛姆的婚爱观A Study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American TV Series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从《永别了,武器》看海明威的战争观《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的人物原型分析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认真的重要性

认真的重要性

Victorian era(1832-1902 )
• The Victorian Age was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development, and reforms. England became a typical capitalist country and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workers and capitalists became the fundamental contradiction in English social life. • The Victorian Age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creative periods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movement in the lateVictorian period is the Aestheticism(唯美主义) , represented by Oscar Wilde.
Life Attitude---Serious or Trivial Wilde emphasizes on dressing, eating, drinking in this play, which is obviously a reaction against Victorian morality emphasizing on duty, work and thrift. In his opinion, we should treat all trivial things in life very seriously, and all serious things of life with a sincere and studied triviality. The theme is also hinted at in the play ’s ironic title, and it continues in the drawing room discussion. Algernon: Yes, but you must be serious about it. I hate people who are not serious about meals. It is so shallow of them.(P158)

认真的重要性

认真的重要性

1944年冬,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铁壁合围,法西斯第三帝国覆亡在即。

整个德国笼罩在一片末日的气氛里,经济崩溃,物资奇缺,老百姓的生活陷入严重困境。

对普通平民来说,食品短缺就已经是人命关天的事,更糟糕的是,由于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冬季非常寒冷,家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料的话,根本无法捱过漫长的冬天。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政府只得允许让老百姓上山砍树。

你能想像帝国崩溃前夕的德国人是如何砍树的吗?在生命受到威胁时,人们非但没有去哄抢,而是先由政府部门的林业人员在林海雪原里拉网式地搜索,找到老弱病残的劣质树木,做上记号,再告诫民众:如果砍伐没有做记号的树,将要受到处罚。

在有些人看来,这样的规定简直就是个笑话:国家都快要灭亡了,谁来执行处罚?
当时的德国,由于希特勒做垂死挣扎,几乎将所有的政府公务人员都抽调到前线去了,看不到警察,更见不到法官,整个国家简直就是处于无政府状态。

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全德国竟然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违章砍伐无记号树木的事,每一个德国人都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没有任何强制约束力的规定。

这是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回忆录《留德十年》里讲的一个故事。

当时他在德国留学,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所以事隔五十多年,他仍对此事感叹不已,说,德国人“具备了无政府的条件却没有无政府的现象”。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得德国人在如此极端糟糕的情况下,仍能表现出超出一般人想像的自律?答案只有两个字:认真。

因为认真是一种习惯,它深入到一个人的骨髓中,融化到一个人的血液里。

因了这两个字,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中叶两次毁灭性的世界大战之后,又奇迹般地迅速崛起。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是什么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人类生活中不能没有笑,因而人们喜欢能引人发笑的喜剧性作品,很多文学家大都努力使作品写得生动有趣,具有喜剧性。

金庸谈自己的创作时说:"我仅仅一个'讲故事人',我只求把故事讲得生动热闹。

我自幼便爱读武侠小说,自己当作是一种娱乐,自娱之余,复以娱人。

"(见《诸子百家看金庸》)他所说的热闹、自娱、娱人之语即指作品的喜剧性。

他的武侠小说中大都有一些喜剧性人物。

戏剧分类中喜剧的特征是什么?喜剧又称“喜”或“喜剧性”。

广义是审美范畴之一,狭义上特指戏剧的一个种类。

作为美学范畴,喜剧与悲剧相对应,并与丑、笑和滑稽有密切联系和区别,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喜剧艺术最早出现于古代希腊。

从语源学看,“喜剧”一词源于希腊语的“诗篇”和“载歌载舞的欢乐行列”二词。

一般认为它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狄奥尼苏斯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后来经“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将其定型化,成为以艺术手段对社会不良现象实行讽刺和批评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喜剧”一词的涵义逐渐突破了一种戏剧类型的限制,上升成为泛指一切艺术和生活中令人感到可笑的对象的审美范畴。

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过很多相关喜剧的理论。

最早把喜剧作为美学范畴加以研究的是亚里斯多德,他在《诗学》中指出:“喜剧的摹仿对象是比一般人较差的人物。

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滑稽)。

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

例如喜剧面具虽是又丑又怪,但不至引起痛感。

”另一古希腊佚名作者的《喜剧论纲》指出:“喜剧是对于一个可笑的、有缺点的、有相当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喜剧来自笑”。

这种看法把喜剧当作丑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对后来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康德没有系统的喜剧理论,他试图揭示笑的本质。

他认为:“在一切引起活泼的撼动人的大笑里,必然有某种荒谬背理的东西存有着。

【最新精选】认真的重要性分析

【最新精选】认真的重要性分析

读王尔德《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认真的重要性)》会读这本书,一方面是好奇,在流传至今的众多戏剧中罕见喜剧。

另一方面是写戏剧的王尔德实在让人爱。

初识王尔德是在一本游记中看到关于他的文字描述,他在拉雪兹神父国家公墓里狮身人面像的墓碑,印满爱慕者的红唇印。

一个英国的戏剧家安眠在巴黎最大的公墓,在死后的一个世纪都能享受着崇拜者的泪水与亲吻,真是美好又性感的事。

一份好奇,和一份感性驱使着我去阅读了王尔德最富盛名的戏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认真的重要性)》。

王尔德追求的是唯美主义哲学,他醉心于艺术形式美的追寻,他曾经断言只有风格才能使艺术不朽。

这部戏剧也着实是精致和富有美感的。

首先的感触会是,剧中人物幽默风趣,但又充满智慧的语言。

王尔德是个语言天才,他玩弄语言,他笔下的人物也一个个是玩弄语言的高手。

他们的幽默不是在热热闹闹中让你捧腹大笑,而是让你在有所思考之后会心一笑,是富有智慧的幽默。

就连戏剧的名字也是一语双关值得探索的。

Earnest是认真的意思,在剧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作为一个名字,谁叫Earnest谁就会得到爱情。

在看完戏剧之后,却又引人思索,生活到底该不该认真。

维多利亚时期的人们的彬彬有礼却又谨慎死板,生活被繁文缛节所束缚,Earnest的确是应该思索的问题。

19世纪,王尔德的戏剧大受欢迎,甚至出现了一个戏院同时上演了王尔德的三部戏剧。

即使是再差的演员,只要是王尔德的戏剧,也会获得满堂彩。

我想着不仅仅是王尔德的盛名所致,更是因为在他的剧本里演员都只是工具,负责背出台词而已,不管是谁来都一样,情节只是一种铺垫,台词才是精髓。

纵观他笔下的人物,个个都风度翩翩,自信满满,动不动发表一番长篇大论。

起初还都看似颇有见地,但经过思考才发现,这些看似一本正经的理论实际上极其幽默,具有讽刺的意味。

比如,Algernon认为他的仆人对婚姻不够严肃,就表情严肃的说:“说真的,如果下层阶级不为我们树立好榜样,他们到底有什么用呢?”看似是对仆人的谴责,其实是对自己乃至整个上流社会的影射和讽刺。

认真的重要性内容梗概200字

认真的重要性内容梗概200字

认真的重要性内容梗概200字认真的重要性是由剧作家/小说家/诗人和全能文学天才奥斯卡王尔德撰写的。

它于1895年在伦敦的圣詹姆斯剧院首演。

以19世纪后期的伦敦和英国乡村为背景,《认真的重要性》既是一部异想天开的浪漫喜剧,也是对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机智讽刺。

贵族布拉克内尔夫人的侄子阿尔杰农·蒙克里夫是一个聪明而愤世嫉俗的单身汉。

他的主要消遣包括与朋友一起用餐和避免家庭聚会。

他的朋友“欧内斯特”杰克沃辛顺便拜访了他。

阿尔杰农正在为他的姑姑(布拉克内尔夫人)和他的表弟格温多伦费尔法克斯的到来准备三明治。

“欧内斯特”(本名杰克)打算向关多琳求婚。

阿尔杰农说,在“欧内斯特”解释最近在他的烟盒上发现的铭文之前,他不会同意他们的结合。

上面写着:“从塞西莉,带着她最深的爱,到她亲爱的杰克叔叔。

”“欧内斯特”解释说他一直过着双重生活。

他解释说他的真实姓名是杰克沃辛。

作为离开他沉闷的乡村庄园的借口,杰克捏造了一个名叫欧内斯特的违法兄弟。

他18岁的被监护人塞西莉·卡杜认为杰克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监护人,经常被召唤去拯救他犯错的兄弟免于各种麻烦。

“欧内斯特,”想象中的兄弟被嘲笑,杰克因兄弟般的奉献而受到称赞。

阿尔杰农犯下了类似的欺骗行为,他承认他发明了自己并不存在的“堕落者”。

他捏造了一个叫班伯里先生的人。

阿尔杰农经常假装班伯里先生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病友,这是一种避免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的聪明方法。

在这些启示之后,布拉克内尔夫人和格温多伦到达。

阿尔杰农的阿姨优雅而浮夸。

她代表了在维多利亚时代已经失去大部分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

杰克独自与格温多琳一起向她求婚。

虽然她很高兴地接受了,但布拉克内尔夫人进来并声称除非她同意求婚者,否则不会订婚。

布拉克内尔夫人向杰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节目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

当她询问他的父母时,杰克做出了惊人的坦白。

他已经“失去”了他的父母。

他父母的身份完全是个谜。

小时候,人们在手提包里发现了杰克。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文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文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中

《论真诚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是爱尔兰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一部喜剧,该剧通过一系列荒诞、幽默的情节,探讨了真诚、虚伪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中文名:《论真诚的重要性》
类型:喜剧
作者: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
首次演出时间:1895 年 2 月 14 日
剧情简介:两位男主角分别用假名“厄内斯特”和“卡鲁索”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追求两位女主角。

他们为了维持自己的虚假形象,陷入了一系列荒谬的谎言和误会之中。

最终,他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谎言,并认识到真诚的重要性。

该剧通过幽默和讽刺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虚伪和虚假的现象,强调了真诚和真实自我的价值。

王尔德以其机智的对话和对社会现象的尖锐观察,使这部剧成为了英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论真诚的重要性》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演出和研究。

它不仅是一部娱乐性的喜剧作品,更是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珍惜真诚,勇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和身份。

喜剧的审美特征美学

喜剧的审美特征美学

6
回朱紫国国王向悟空下跪说: 如《西游记》第69回朱紫国国王向悟空下跪说:“若救得 西游记》 回朱紫国国王向悟空下跪说 若救得 朕后”, 将一国江山 尽付神僧,让你为帝。 八戒在一 将一国江山, 朕后 ,“将一国江山,尽付神僧,让你为帝。”八戒在一 忍不住呵呵大笑”道 这皇帝失了体统 这皇帝失了体统! 旁“忍不住呵呵大笑 道:“这皇帝失了体统!怎么为老婆 忍不住呵呵大笑 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 嘲讽封建帝王们崇尚女色而不 就不要江山,跪着和尚?”嘲讽封建帝王们崇尚女色而不 顾国计民生的荒唐之处。 顾国计民生的荒唐之处。
八戒语录10五其他审美特征喜剧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其自身还包含着诸如诙谐乖讹荒谬巧智反语等审美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汇聚了喜剧博大精深的审美内涵才使喜剧更加贴近生活更加为人们所熟知所接受
喜剧的审美特征
(一)冲突悖谬
喜剧内容和形式的不和谐以及表面与 实质的悖谬(喜剧的实质是事物内容 与形式之间的一种透明的错位),常 常给人带来滑稽可笑的效果。
7
8
八戒语录
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 “和尚是色中饿鬼” 和尚是色中饿鬼”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虚名”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虚名”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 流沙河的妖怪嘲笑八戒的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 流沙河的妖怪嘲笑八戒的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 八戒说道: 且莫管甚么筑菜, ,八戒说道:“且莫管甚么筑菜,只怕荡了一下儿 ,教你没处贴膏药,九个眼子一齐流血!纵然不死 教你没处贴膏药,九个眼子一齐流血! 也是个到老的破伤风! ,也是个到老的破伤风!”
3
(二)非恶的形象
亚里士多德说过: 亚里士多德说过:“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 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误或丑陋,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 朱光潜先生说:“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为 朱光潜先生说: 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 谐的对象,穷凶极恶也不能为谐的对象。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 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 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疾。 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疾。”

什么是喜剧性

什么是喜剧性

什么是喜剧性第四节喜剧性一、什么是喜剧性作为审美类型的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戏剧形式的喜剧,而是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如同前面所讲到的悲剧性一样,我们这里所讲的喜剧性,也不是指戏剧的一种,而是指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型,这种喜剧性涉及文学艺术的许多门类和领域。

1究竟什么是喜剧性呢,鲁迅先生讲过:“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

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作为审美类型的喜剧性,虽然也包括现实生活中的喜剧性事件和人物,但它主要还是指分布在文学艺术许多门类和领域中的喜剧性艺术。

除了戏剧艺术中大量的喜剧作品之外,喜剧性艺术也表现在雕塑(如我国东汉雕塑《说书俑》,如图,,,,,所示)、绘画(如当代画家方成的漫画《武大郎开店》)、文学(如前苏联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政治讽刺诗《开会迷》)、喜剧电影(如中国的《女理发师》和美国卓别林的《摩登时代》)等许多艺术门类与领域之中。

当然,喜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其发展历史十分长久,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首先出现的是悲剧,随后出现的便是喜剧。

至于作为戏剧类型的正剧,则是晚了许多,直到,,世纪法国文学家狄德罗和剧作家博马舍大力提倡“严肃戏剧”,才推动了正剧的快速发展。

希腊喜剧最初产生于祭祀酒神庆典中的欢乐歌舞和化装游行,同时也吸收了民间滑稽表演的成分。

希腊喜剧的题材大都取自日常生活,属于政治讽刺剧或社会讽刺剧,现实感十分强烈。

古希腊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创作了《阿卡奈人》等,另一位古希腊喜剧作家米南德创作了《恨世者》等一批喜剧作品。

古希腊喜剧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常常带有夸张性,动作与台词滑稽可笑,具有一定的社会讽刺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莎士比亚和法国的莫里哀,都创作过许多杰出的喜剧作品。

喜剧的艺术境界

喜剧的艺术境界

喜剧的艺术境界喜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它源于古希腊,由在收获季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演变而来。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模型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喜剧的艺术境界就是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

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提到:“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洪深《电影戏剧表演术》第三章:“那真正会得表演喜剧的人(如:卓别林),倒是大部借用悲剧的动作的。

”;朱光潜在《谈美感教育》中说:“丑陋乖讹通常只引起嫌恶,喜剧却叫我们在丑陋乖讹中见出新鲜的趣味。

”喜剧这种艺术样式表现生活的范围十分宽广,它既可以表现生活中丑恶、腐朽的事物,也可以讴歌美好的事物,表现绚丽的梦幻理想,抒发赞颂与欢乐的心情,还可以反映人生悲痛、苦难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态度不同,它所引起的笑也有不同的性质,从而赋予喜剧以不同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

中世纪喜剧是随着市民文学的兴起而兴起的。

教会压抑了人民的天性,在兴起来的市民文学里,讽刺、夸张、变形应运而生。

中世纪的喜剧主要表现为三种:笑剧、傻子剧、闹剧。

中世纪是西方喜剧真正发轫的时候。

文艺复兴时期,用喜剧提倡人文主义,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书中的叙述我觉得有点乱,不过这却被认为是作品颇具特色的一点,在结构安排上打破了传统,把看书人的评论直接引入到故事的发展当中去。

据说,西方的小孩特别喜欢《堂吉.诃德》,常常一人捧书躲在角落里,边看边哈哈大笑不止。

《堂吉.诃德》似乎给了喜剧表现的一个程式——我们需要疯疯傻傻的笑料。

西方的喜剧有着2500年的历史。

寓庄于谐的特征

寓庄于谐的特征

结合经典喜剧作品分析喜剧“寓庄于谐”的特征喜剧的艺术特征是“寓庄于谐”。

“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所体现的深刻社会内容;“谐”则指主题思想所赖以表现的形式是诙谐可笑的。

因为在喜剧中“庄”与“谐”是处于辩证统一,失去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也不能成为真正的喜剧,中国古代喜剧理论中很注重“庄”与“谐”的结合。

简单的说喜剧的寓庄于谐的特征就是在喜剧本身引起观者的笑声的同时也会引起观者对于内容主题的深刻思考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美国作家欧·亨利,其《警察与赞美诗》便成功地借鉴了喜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充分体现了喜剧的“寓庄于谐”的特征。

小说中写到流浪汉苏比寒冷饥饿,几次有意犯法,以便被抓进监狱度过寒冬,但警察却不抓他。

而当苏比在教堂外听到了赞美诗,忏悔过去,决心重新做人的时候,警察却把他当作无业游民抓进了监狱。

这篇小说可以说是“寓庄于谐”的经典运用了,小说反映了贫富悬殊、是非颠倒的美国社会现实,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主题庄重、严肃,具有“庄”的特征。

而表现和传导这一主题的形式,情节、语言等艺术手法却滑稽幽默,具有“谐”的特征。

小说以幽默诙谐的形式表达庄重严肃的主题运用倒错和背理形式显示生活的真实,内容情节具备了出人意外的特质,获得了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

其次作品中也出现了夸张的成分,这么多的巧合夸张但是却给人一种合理的感觉也正是这种夸张使作品产生了明显的喜剧效果。

在现代的喜剧中周星驰的作品一直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作品《喜剧之王》看似无厘头却又寓庄于谐。

影片中周星驰饰演尹天仇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服大众自己演技理念的故事,当中有喜亦有悲。

我们在被他无厘头的动作话语逗笑的同时体现出作品中“谐”的特征,而打拼的过程到最后的成功却在透露着一种主人翁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有着创作者的深刻主题的,而这便是“庄”的特征。

而所有这些正是喜剧应具有的特征“寓庄于谐”喜剧艺术确实是要使人发笑,但要弄清笑的实质,要寓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喜剧性格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喜剧性格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喜剧性格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喜剧性格在具有喜剧性的事件或艺术作品中,由于喜剧人物的性格之中存在着不相协调的内在矛盾结构,因而使人物的行为显得滑稽可笑。

喜剧人物所具有的这种充满喜剧色彩的不相协调的矛盾性格征一般被称之为喜剧性格。

喜剧创作离不开喜剧人物性格的塑造。

历史上许多理论家、艺术家对塑造喜剧性格及喜剧性格在喜剧性艺术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等问题,提出过有价值的见解。

亚里士多德曾对喜剧性格做过分类,认为:“喜剧的性格分丑角性格、隐嘲者的性格和欺骗者的性格。

”古典主义时期,喜剧人物的塑造缺乏个性特征,经常纳入类型化的创作模式之中,使人物喜剧性格的表现受到限制。

意大利十八世纪现实主义剧作家哥尔多尼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窠臼,重视喜剧性格的塑造,将已往的即兴喜剧革新改造为性格喜剧。

在谈喜剧人物的塑造时,哥尔多尼说:“我们要求主要人物性格有力,有独创性,为大家所熟知。

”后来,德国古典美学家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对喜剧的本质及喜剧性格进行了哲学的分析:“喜剧的目的和人物性格绝对没有实体性而却含有矛盾,因此不能使自己实现。

”在黑格尔看来,喜剧人物所认真追求的目的是渺小空虚的,它导致“目的本身和目的内容”之间的矛盾对立,显示出自身的虚假性。

到现代,柏格森从其生命哲学出发,认为喜剧冲突根源于事物的机械性与生命冲动流动变化的矛盾之中,而“僵硬、机械、心不在焉、不合社会,这四者都是相互沟通的,并且都是造成性格的滑稽的原料。

”喜剧冲突的产生从根本上讲是源于一定社会历史阶段的矛盾冲突。

它是社会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喜剧将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喜剧性格则正是特定的社会矛盾冲突在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观表现形式。

社会矛盾冲突内化凝聚为个别人物的性格特征,使其曲折复杂地折射着各种矛盾的对立冲突,因而具有了强烈的喜剧色彩。

喜剧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物行为过程中所呈现的内容与形式、动机与效果的不协调的矛盾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2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3 英文电影对英语学习的影响4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5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6 互文性理论指导下的公示语汉英翻译7 从中美非语言差异看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8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9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10 不做房间里的天使——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1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12 旅游资料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13 从语用角度谈英汉称赞语及其回应策略14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家庭关系15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16 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17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英社交称谓18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9 剖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求20 汉英动物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翻译21 卡特福德的等值翻译理论与名词化翻译——以《入乡随俗》英译汉为例22 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研究23 从《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探索简奥斯丁实用爱情观24 Growing Pains—An Analysis of J. D. 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s a Bildungsroman25 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26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27 试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28 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和婚姻观29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30 《弗兰肯斯坦》中怪物身份的矛盾性31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32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33 浅析英语委婉语功能34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35 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36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37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38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39 浅析父权体制下黛西的“他者”形象40 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41 浅谈英语俚语42 中英文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43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44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45 主位推进模式在语篇翻译中的应用46 跨文化交际中身势语的运用对比分析47 Existentialism in Pride and Prejudice48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49 探究马克吐温的反奴隶制观—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吉姆的分析50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51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52 从创伤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5354 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55 英语国家姓氏文化研究56 论麦琪的悲剧57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58 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英语新闻标题中修辞的翻译59 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观照下霍桑的救赎观——以《红字》为例60 Doomed Tragedy out of Desire-Driven Morbid Personalities in Nabokov’s Lolita61 外语学习焦虑与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62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63 英汉“去除”类运动事件表达异同的对比研究64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65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66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67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68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69 The Analysis of Teacher Images in English Films And Their Impacts on Young Teachers70 《名利场》和《嘉莉妹妹》女主角形象对比71 论《白鲸》的象征主义72 红河州农村英语学习两极分化7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74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75 唯美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解析王尔德的矛盾性76 孤独的灵魂—简评《月亮和六便士》中的思特克兰德7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aracter of Tess and Jane Eyre78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79 Effects of Chinese Culture on Promotion of Automobiles--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80 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教学81 消极商务信函写作策略82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83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84 网络流行语翻译评析——“神马都是浮云”个案分析85 A Study of Humor in Films and TV Series Subtitles and Its Translation86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87 BB电子商务安全88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艺术8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90 《冰与火之歌》的人文主义分析91 英语多义词习得的实证研究92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93 跨文化视域中的英汉动物隐喻比较研究94 论汉语缩略语的英译95 李尔王和格勒旺布王比较研究96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97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98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99 对《觉醒》的女权主义解读100 《我弥留之际》中的荒诞性元素101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102 中美幼儿教育对比研究103 Personality that Matters: A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Elizabeth and Darcy10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Expressions in English and Chinese105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106 论女性的牺牲——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07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108 英汉委婉语的跨文化对比研究109 目的论与外国汽车商标的汉译110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的个人抱负与自我完善111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112 “词块”理论及应用前景探微113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14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5 梦幻梦灭皆痛苦---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意义116 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117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行业的影响—以CR法案为例118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19 从《篡夺》中看辛西娅奥兹克作品中的反偶像崇拜精神120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21 《老友记》中言语幽默的修辞学思考122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123124 从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及解读125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126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27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128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29 英语外贸电子邮件的语篇分析130 论外国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131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132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133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134 A Miniature of Ambivalence and Self-Discovery as Reflected by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135 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奥巴马推定总统候选人演讲136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137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138 基本数字词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与翻译139 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规避140 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喧嚣与骚动》141 The Comparison of Western and Eastern Privacy Concepts142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43 An Interpretation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144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145 《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价值观146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ocial Etiquettes147 简述托马斯哈代和苔丝悲剧命运的原因148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149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义中的传统英雄和反英雄形象150 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151 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看商标名称的英译152 英汉缩略语的比较与互译153 Women in the Civil Wa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ld Mountain and Gone with the Wind 154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师提问策略对学生口语输出的影响155 论教师的非语言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56 女性的赞歌—《愤怒的葡萄》中乔德妈和罗撒香两位女性的坚强性格分析157 Verification of Soft Term in Letter of Credit158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159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160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161 试论用英语电影进行英语文化教学162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16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傲慢与偏见》翻译中的体现164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165 灵魂救赎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菲比的人物分析166 论《野性的呼唤》中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呼唤167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英汉音译研究168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169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170 探讨法国葡萄酒营销与中国白酒营销中的民族特色171 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男主人公性格分析172 中美大学生课堂讨论话语性别差异对比173 Who Stole Our Panda——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n American Movie Kung Fu Panda174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浅析175 中国的超前消费以及其对“八十后”的影响176 A Brief Analysis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n Cat in the Rain177 《纯真年代》中的女性主义178 Contradiction of Hawthorne Reflected in the Symbols and Images in Young Goodman Brown 179 浅析语用预设在广告语中的运用180 英汉状语语序修辞对比与翻译181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82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183 苔丝悲剧的自身原因分析及其启示184 委婉语与英语交际185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86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s187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188 从对照艺术看《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塑造189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90 动机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1 解析哈代《远离尘嚣》中的悲剧因素192 从异化法和归化法看中式菜单翻译193 中式菜谱英译策略研究194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195 论《认真的重要性》的喜剧艺术特征196 中美家庭教育与个人能力培养197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悲剧的成因198 On Loss of Fidelity in Translation199 目的论在广告翻译实践中的应用200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