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运算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算律教学设计
一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本单元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在学生掌握了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2)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第3单元,属于小学中年级的内容。
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但是还没有接触过运算律,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对今后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所以说本课内容是一个过渡,既要用到以前的知识,又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主要解决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明白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学会应用,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运算律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列举例子,再举例子中运用,使用各种方法计算答案。
运算律首先告诉学生学习原因,帮助学生探索运算律获得的原因,其次告诉学生运算律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使用运算律,从生活实际出发,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运算律来解决。
运算律有很多种,本节课只学习加法的交换律a+b =b+c, 加法的结合律(a+b)+c=a+(b+c),课本上举男生女生跳绳踢毽子的例子,由学生熟悉的出发,通过不同的提问方法,最后得到相同的答案。
让学生明白加法的结合律是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又是一重点,难点。
在检查一道加法题是,可以使用加法交换律验证是否算的准确
(3)学生情况分析
小学四年级是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已经学习加法了,掌握了简单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但是还没接触过运算律,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东西,新概念。
运算律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抽象,他们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时期,要帮助他们完成好这个转化。
既要向他们呈现具体的失事例,也要帮他们形成抽象思维的方法。
小学生对具体的事例,可爱的图片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一起他们的兴趣。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比较容易接受,而对于之前加法学的不好的学生,这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注重这类学生的需求,从最简单的开始,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学会在做题中使用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
在计算的过程中要细心仔细,尽量会的题目都做对。
过程方法:学生自己能够推出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且举一反三。
数学学习的过程比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掌握过程才有可能算出结果,才算是真正掌握了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引导学生养成自己探索发现的精神,树立科学的思维习惯,具有科学的精神。
当遇到问题时,每位学生都会使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以前对于a+b+c只会从左到右一步一步算,现在会把后两个先算,在与第一个相加。
对于每道加法题,学生都是使用二种以上的方法计算。
在计算是时,计算速度要比以前快。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的相等关系,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并会运用。
三设计理念:
~
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老师讲为主的上课模式,侧重学生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从学习中不仅仅学知识,不仅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
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
数学与语文不同,语文课的每篇课文都有思想感情,其实数学同样可以进行情感教育。
当苦思冥想后,解决了一个问题,这将会获得成功的体验。
遇到难题时,鼓励学生自己解决,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精神。
运用科学的
方法解决问题,这需要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从生活实际出发,让数
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第一课时
数学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专项练习题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把它填写在括号里。
175+281=281+175()
452+364+136=452+(364+136)()
23+351+177=(23+177)+351 ()
>
44+68+36+32=(44+36)+(68+32)()
二、填空
1、两个加数(),和(),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2、先把()相加,或者先把()相加,和()。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3、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
这叫做()用字母表示为()
4、在连减算式里,可以任意交换()之间的位置。
a -b-c =a -( )-b
5、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63+a=□+□369+d+142=369+(□+142)
(28+47)+53=28+(□+□)
603+(97+a)=(603+□)+□
<
85-(a+c)=85-□-□b-(65-a)= □+□-□
43-(□-25)=□-c+□
88-m-56=88-(□+□) (87+n+m)-20=(87+m)+( □-20)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98+99 396—28—22 355+260+140+245 109+(291—176)43+189+57 36+64-36+64
591+482+118 986+1999 672-36+64
216+89+11 473+79—63 645—18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487-287-139-61 500-257-34-143
2000-368-132 1814-378-422
!
155+264+36+44 698-291-9
568-(68+178)561-19+58
382+165+35-82 228+(72+189)
155+256+45-98 236+189+64
759—126—259 169+199
569—256—44 514+189—214
369—256+156 512+(373—212)
634-273+466-127 504+273-304-173
四、拓展
1、用6、7、8、9编4道得数相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2、小华出了一道题考小明:计算98+998+9998+2×3,聪明的小明想了想,马上说出了正确答案。
你知道小明是怎么算的吗
:
第二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练习
一、计算下列各题
(25×125)×(8×4)(4+8)×25 35×37+65×37
】
135×6+65×6 (43+25)×40 8×(125+7)
18×82+18×47+18×712 5×(40-4)16×256-16×56
<
125×(80+8)69×45+31×45 38×29+38
123×99 +123 125 ×7+125 79 ×99+79
二、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要简算
35×102 47×101 25×44
|
98×37 87×199 25×199
45×201-45 38×101-38 25×199+25 99×201-99 102×83 125×88
^
124×25-25×24 (80+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18×82+18×47+18×71 4×24+26×24 30×2+25×2
三、直接写得数
:
25×4= 4×25= 125×8=
8×125= 20×5= 5×12=
12×5= 4×50= 50×4=
(15×25)×4 = 15×(25×4)=
(6×12)×5= 6×(12×5)=
(13×5)×20= 13×(5×20)=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
299×120+120 38×25×4 8×17×125 4×8×25×125
35×2×5=35×(2× )(60×25)×4=60×(× )125×5×8=(× )×5 (8×125)×(4×25)8×4×125×25 125×8×8 42×125×8
,
25×6×4 125×8×4
(25×4)×6 8×(7×25)
125×16 16×25 125×32
64×125 25×1227×4×5
23×3= 70×5= 13×100=
25×4= 125×8=
195×25×4 2×125×8×5
125×489×4 (110+90)×2
20×17×2×5×2×2
110×2+90×2 12×105
:
第三课时乘法分配率
学习目标: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在探索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培养自己总结、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
3.体会到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参与推导乘法分配律的过程,能理解乘法分配律。
2.用语言叙述归纳乘法分配律。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
1.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进入新知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独立观察,认真思考,又要加强练习,才能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呦!
2.口算。
(一定要把握好运算顺序呀)(4分) 10 × 3 + 10 × 7= 60 × 9 + 60 × 1= (27 × 73)× 8= 20 × 5 + 50 × 2=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分)
25 × 72 × 4
小结:应用乘法
和 可以使计算简便。
(2分) 4.今天,我们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
二、探究新知。
(一)认真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定律。
1.口算:(3分)
(4×5)×2 = (3+4)×5 = 2×10 + 2×6=
4×2 + 5×2= 3×5 + 4×5= 2×(10+6)= 提示:每组题目中的得数怎样 (2分) 2.观察思考:每组两个算式有没有联系你发现了什么[3分] (4×5)×2○4×2 + 5×2+ (3 + 4)×5○3×5 + 4×5 2×10 + 2×6○2×(10+6)
~
(二)小组合作,总结定律。
1.观察情境图。
我是根据 和 进行简算的。
小明和小军看到工人叔叔正在贴瓷砖,贴了两面墙。
(1)你帮他们估一估,大约贴了块瓷砖。
[2分]
(2)那么工人叔叔实际贴了多少块瓷砖呢我们来列式算一算吧。
?
我们可以有两种方法来计算瓷砖的数量。
(小组成员可以合作呦!)[6分]
解法一:解法二:
(3)数学很有趣吧!观察上面的两种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的。
所以这两道算式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为:[2分]
=
2.仔细观察上面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特点,按照这样的算式特点,还能写出几组相等的算式吗试一试吧。
[4分]
(10 + 7)×6 = ×6 + ×6
49×(100 + 1)= +
=
3.总结规律。
(1)像上面这样相等的两个算式,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它们
的关系呢在小组内讨论,然后把下面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6分]两个数的与第三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这种运算定律叫做乘法分配律。
(3)我要记住乘法分配律。
[4分]
如果用a、b、c来表示算式中的三个数,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写先自己试一试,再与小组成员交流。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或a×c + b×c =
三、课内巩固训练,我能行!
1.填一填。
[6分]
(20 + 9)×6 = ×6 + ×6
8×(125 + 9)= 8×+ 8×
7×48 + 7×52 = ×(+ )
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列各题。
[6分]
(80 + 4)×25 34×72 + 34×28
3.小明这样计算36×3。
[2分]
=108
4.计算。
[4分]
(20 + 4)×25 35×37 + 65×37 25×41
四、学习体会。
写出本节课你的收获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吧。
分配律特别要注意“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中的分别两个字。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24×(2+10)
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