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文化》课堂学习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一、导入观看视频:蔡伦改进造纸术设问: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哪些新发展?二、造纸术的发明1.发明任务一:观察图片,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思考以下书写材料有何不便?2.蔡伦改进造纸术任务二:阅读教材,请你讲讲蔡伦改造纸的故事,改造后的纸有何优点?人物故事:蔡伦(?—121),桂阳人,年少时入皇宫做了宦官。

他聪明伶俐,受到皇帝的赏识,被委任主管皇室的手工作坊。

他监造的宝剑,坚实锋利又非常精巧。

蔡伦总结前人的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制造出既轻便又经济适用的纸。

他曾被封为“龙亭侯”,人们便把用蔡伦造纸法制成的纸称为“蔡侯纸”。

观频、思考问题梳理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演变极不方便,引出造纸术的发明讲人物故事,观看图片,思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3.影响任务三:纸的发明对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哪些影响?蔡伦影响: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的发明使书写材料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利于书写和图书编辑,便利了典籍的流传;还为书法、绘画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外,纸张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可用于包装、装饰、美化环境等。

4.传播任务四:识读地图,简述造纸术在世界的传播过程,对世界发展有何作用?考纸的优点概括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造纸术的传播传播:4世纪朝鲜半岛——7世纪日本——8世纪阿拉伯地区——12世纪非洲、欧洲——19世纪大洋洲点拨提升:造纸术的发明,对亚洲、欧洲等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

三、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1)张仲景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为张仲景制作一张人物小卡片。

张仲景人物张仲景时期东汉身份名医代表作《伤寒杂病论》观图,简述造纸术的传播,理解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表格梳理张仲景的医学成就成就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多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校园汉文化活动策划书

校园汉文化活动策划书

校园汉文化活动策划书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汉文化素养,丰富课余生活,我们特此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汉文化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2. 提高同学们的汉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4. 提高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主题“传承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四、活动时间2022年10月(具体日期待定)五、活动地点学校操场或报告厅六、活动内容1. 开幕式:举办方致辞,介绍活动背景、目的和意义,宣布活动正式开始。

2. 汉文化知识竞答:以小组为单位参赛,设置多个关于汉文化的题目,答对题目越多,得分越高。

此环节旨在让同学们在竞赛中增长汉文化知识。

3. 汉服表演:邀请同学们穿着汉服,进行走秀表演,展示汉服的美丽和魅力。

4. 中华传统艺术展示:设置多个展示区,包括书法、绘画、剪纸、陶艺等,让同学们亲自动手体验,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5. 民族舞蹈表演:邀请专业舞蹈团队或同学们表演民族舞蹈,展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6. 传统游戏体验:设置多个传统游戏摊位,如投壶、套圈、踢毽子等,让同学们在游戏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7. 闭幕式:总结活动成果,颁发奖品,感谢参与者、志愿者和举办方的辛勤付出,宣布活动圆满落幕。

七、活动宣传1. 制作活动海报和宣传册,在学校内外张贴和发放。

2. 利用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线上宣传。

3. 组织同学们进行活动预热,通过班级、社团等形式进行宣传。

八、活动预算根据活动内容和规模,制定相应的活动预算,包括场地租赁、道具购置、奖品购置、宣传费用等。

九、活动组织架构1. 活动策划小组:负责活动的整体策划、组织和协调。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

秦汉时期的文化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掌握太初历,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张衡的科技成就;《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和张仲景医学成就;蔡伦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传播和影响。

两汉时期哲学与宗教发展的特点,董仲舒的思想,王充的思想和著作;佛教的传入,早期的道教。

司马迁的《史记》,《汉书》;汉赋的特点及其代表作,“乐府诗”的特点;秦汉陶塑艺术的代表“俑”,秦汉绘画艺术。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认识1.秦汉文化是在秦汉时代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下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影响世界。

秦汉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各个方面产生的辉煌成就,影响深远。

秦汉文化是封建文化的第一高峰阶段,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阶段。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艺术的鉴赏水平。

3.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识和分析秦汉文化的成就。

三、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独立整理、总结知识结构的能力。

秦汉文化成就多种多样,涉及科技、思想、史学、文学、艺术等许多领域,因此知识点繁杂,对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对高三学生来说要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这是分析、理解、阐释历史的基础。

2.培养学生宏观地分析概括秦汉文化特点的能力。

教材对秦汉文化的特点总结了四点。

对高三教学来说,教师不是引导学生去简单地记忆这四点,而是把这些特点作为秦汉文化特点的示范参考。

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秦汉文化成就的微观学习,尤其通过与已经学过的夏商周的文化、春秋战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理解和体会秦汉文化的特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秦汉文化的特点。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和条件。

一个时代的文化是一个时代社会的反映。

在指导学生掌握秦汉文化成就的同时,把这一节同第二章的其他内容联系起来,把文化成就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等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秦汉文化产生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对秦汉时代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1.(四川眉山中考改编)至迟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密的容量问题。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B )
A.数学家多出身于农民家庭
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
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
D.数学成就领先于其他国家
2.(河北唐山乐亭期末)司马迁著的《史记》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这部史书可以作为我们了解历史史实的重要参考资料。

下列历史史实在《史记》中能查到的是( A )
A.武王伐纣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设置西域都护府
D.华佗发明“麻沸散”
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造纸术的改进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教学的重点,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片、讨论探究、教师讲述等形式,突破了本课重点。

为了突破难点,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分析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领域取得新成就的原因,认识秦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整节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

初中秦汉时期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秦朝的建立和汉朝的发展。

2. 掌握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如太初历、张衡的科技成就、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等。

3. 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包括《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以及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

4. 掌握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包括儒学的改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形成。

5. 了解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包括陶塑艺术、铸铜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教学重点:1. 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2. 秦汉时期的文学艺术。

3. 秦汉时期的宗教哲学发展。

4. 秦汉时期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秦汉时期宗教哲学的复杂性。

2.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

3. 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艺术品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提问:你们对秦汉时期有什么了解?秦始皇和汉武帝是谁?二、科技成就(15分钟)1. 讲解太初历的背景和意义。

2. 介绍张衡的科技成就,如地动仪等。

3. 讲解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及其意义。

4. 引导学生讨论秦汉时期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15分钟)1. 讲解《九章算术》、《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著作的内容和意义。

2. 介绍汉赋和乐府诗的代表作,如《长歌行》、《短歌行》等。

3. 引导学生欣赏秦汉时期的文学作品,体会其风格和特点。

四、宗教哲学发展(10分钟)1. 讲解儒学在秦汉时期的改造和发展。

2. 介绍佛教传入中国的背景和时间,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讲解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4.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哲学对秦汉时期社会的影响。

五、艺术成就(10分钟)1. 讲解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如兵马俑等。

2. 介绍秦汉时期的铸铜艺术,如四羊方尊等。

3. 讲解秦汉时期的绘画艺术,如马王堆帛画等。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

中学历史七年级《秦汉时期的文化》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了解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包括主要的思想流派、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成就等。

o学生能够掌握秦汉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及其贡献,如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张衡等。

o学生能够识记秦汉时期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如长城、兵马俑、汉赋等。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历史资料,分析秦汉时期文化特点的能力。

o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o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历史项目研究和展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o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o引导学生理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重点内容:秦汉时期的思想文化(儒家、道家、法家)、文学艺术(汉赋、乐府诗)、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的前奏、天文历法)。

-难点内容:秦汉文化的历史影响及与现代文化的联系,如何理解秦汉时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秦汉时期的基本背景和文化概况。

-讨论法:分组讨论秦汉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秦汉文化的深层含义。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PPT、视频资料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资源-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无需特定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相关纪录片、历史动画短片。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人都有发言机会,组长负责记录和协调。

-维持纪律:设定明确的课堂规则,采用奖励和惩罚机制,保持课堂秩序。

-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随堂进行,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即时掌握情况。

-课后作业:通过小论文的形式,评估学生的深入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

-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

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5篇昌盛的秦汉文化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

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同砚能够了解秦汉文化的特点、进步历程和影响,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识,提高文化素养。

一、导入你知道秦汉文化是怎样的吗?它在历史上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本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究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秦汉文化的特点1.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如聚焦于礼乐仪容、教化匹夫、重视孝道等。

2. 融合了多元文化元素,如秦朝的法家思想、汉朝的儒家思想、匈奴、胡、羌等少数民族文化。

3. 在思想、文学、艺术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如《乐府诗集》、仙侠小说《蛇与鼠》等。

三、秦汉文化的进步历程1. 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推崇法家思想,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

2. 汉武帝时期推行儒家思想,宏扬孝道礼仪,创立了宫廷礼乐制度,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内涵。

3. 文景时期秦汉文化达到鼎盛,史称“盛世文景”,创设了许多文学艺术巅峰。

四、秦汉文化的影响1. 对后世儒家文化的影响深遥,传承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 对中国历史的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茂盛。

3. 对世界文化的沟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丝绸之路的开创带动了中西文化沟通。

五、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昌盛的秦汉文化的特点、进步历程和影响,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熟识。

期望同砚们能够从中吸收智慧,传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六、课后沉思1. 你认为秦汉文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2. 你能从秦汉文化中感受到哪些对当代社会的启迪?3. 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宏扬中华传统文化?以上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导学案,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精通重要知识点,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第二课时一、导入大家好,今日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昌盛的秦汉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时期是一个分外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进步的关键阶段。

通过进修秦汉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的文化自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

初中历史复习秦汉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掌握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了解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

(2)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对秦朝和汉朝进行比较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文化的情感。

(2)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与统一六国(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 秦朝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2)地方制度的实行。

3. 秦朝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改革。

(2)税收政策。

4. 秦朝的文化成就(1)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

(2)修建长城、灵渠等工程。

5. 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

(2)楚汉战争与汉朝的建立。

6. 汉朝的政治制度(1)汉武帝的改革。

(2)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

7. 汉朝的经济政策(1)休养生息政策。

(2)丝绸之路的开通。

8. 汉朝的文化成就(1)儒家思想的兴起。

(2)文学、艺术、科学的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秦朝和汉朝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及其历史地位。

(2)秦始皇、汉武帝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3)秦朝和汉朝的政治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成就等方面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汉武帝的改革及其对汉朝历史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场景。

2.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和汉朝的历史特点,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 结合时事,联系现实,让学生感受秦朝和汉朝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秦朝和汉朝的历史情境。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汉时期的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按时完成。
2.作业需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避免照搬书本内容。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运用历史思维方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4.教师将对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汉时期的文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强化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汉时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秦汉时期某一文化成就的小短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能够体现学生对文化成就的理解和感悟。
2.设计一份秦汉时期文化成就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秦汉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并注明各成就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学生选择一个秦汉时期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汉武帝等,从生平、贡献、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4.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5.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或资料,了解秦汉时期其他方面的文化成就,如科技、艺术、建筑等,拓宽知识面。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作为讨论主题。
2.让学生结合教材、图片等资料,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3.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教案

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二、内容分析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这体现在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

秦汉时期的主要特征有:统一王朝、气势恢宏;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中外交流频繁;科技世界领先。

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成就;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的基本史实;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两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中感受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造纸术的发明(1)教师活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造纸术的改进:“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

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蔡侯纸’。

”——范晔《后汉书》(4)学生活动2.医学与数学与农学成就(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5,完成张仲景的相关史事填写。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6,完成华佗的相关史事填写。

(4)学生活动3.司马迁与《史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87,完成下列内容填写。

(3)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研读材料,回答《史记》带来的影响?材料1: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材料2:朴素凝练、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减一字不能。

——柳宗元(4)学生活动史学价值:秉笔直书,记录保存了大量史料和史事,对我国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设计说明学习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学生接受初步的科技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我国的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以及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求真务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

学习目标1.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影响。

2.归纳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的贡献。

3.了解司马迁的经历、《史记》的地位及价值。

4.知道道教产生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5.学习我国古代科学家坚韧不拔、敢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史记》。

难点:道教和佛教。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多媒体课件、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历史图片等。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西汉时期,简牍用竹、木制成,比较笨重,为了便于携带,人们在绢帛上写字,但是绢帛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经过反复实验,人们终于造出了纸,纸是谁发明的?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除了造纸术之外,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还有哪些新发展?二、预习检查1.东汉时,是谁改进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2.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什么?3.说说华佗的医学成就。

4.《史记》的体例是什么?三、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西汉时有一位名为东方朔的大文学家,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据说他曾向汉武帝上奏,这个奏本使用了3 000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设计意图】利用历史故事,使学生直观地感受造纸术发明的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习任务二造纸术的发明教师提问:纸发明以前,人们的书写材料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龟甲、兽骨和青铜器书写费力,竹简、木简笨重,绢帛价格昂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①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的贡献、《九章算术》、司马迁的《史记》、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等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②知道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

教学难点: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

后人便以“学富五车”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那时候人们一般用竹简或者木简记事,只有少数重要文件才用轻便昂贵的绢帛书写。

竹简木简制作不易,份量重,通常一辆马车只能装5000片左右,一片简只能写30来个字,所以一车简的总字数大约15万字,装满五车也不过75万字左右,放到现在也就是二三本书的概念。

这种情况是如何改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结合本课子目录思考,秦汉的科技和文化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各有何贡献?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造纸术的发明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造纸术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有哪些缺点?答案提示: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帛书;笨重、昂贵、书写不便、不易携带教师指导:用陶器、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当书写材料的弊端那就是笨重而且浪费原料,不方便携带。

帛书虽轻但价格昂贵,人们使用起来都受到限制。

因此,两汉时期发明和改进造纸术,解决书写材料的问题。

2、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P84内容,说一说造纸术的相关史实。

汉兴,有纸代简。

——张怀瓘[guàn]《书断》答案提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教师指导:材料解析:自从西汉建立开始,当时人们就发明了纸,用来取代竹简②【史料实证】结合材料说一说当时的造纸术有何弊端?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

七年级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9篇

七年级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9篇昌盛的秦汉文化 1教学目标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蔡伦改进造纸术;《九章算术》;《神农本草经》;张仲景和华佗的医学成就;张衡的地动仪。

通过归纳秦汉时期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成就,提高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说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并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才智、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激发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秦汉时期许多科学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是秦汉时期历史的重要内容,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这一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医学和数学的成就和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在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当时的世界科技领域中也处于领先地位。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形成时期,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先进的科学技术又是与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密切相关的。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这一时期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它毫无疑问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秦汉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明创造的,这些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劳动后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

重点分析:1.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它不仅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数学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成书于东汉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秦汉时期单元计划教案

秦汉时期单元计划教案

秦汉时期单元计划教案教案标题:秦汉时期单元计划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掌握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4. 能够分析和评价秦汉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2. 秦始皇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3. 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4. 汉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5. 汉武帝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6. 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

教学步骤:第一课: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秦朝的兴趣;2. 讲解秦朝的建立过程和统一中国的意义;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小结:总结秦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的重要性。

第二课:秦始皇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1. 导入:通过展示秦始皇的法家思想和改革措施引起学生的思考;2. 讲解秦始皇的改革内容和对国家的影响;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秦始皇的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小结:总结秦始皇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

第三课: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起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兴趣;2. 讲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和主要事件;3. 讲解楚汉战争的背景和结果;4.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5. 小结:总结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重要性。

第四课:汉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1. 导入:通过展示汉高祖刘邦的事迹引起学生的兴趣;2. 讲解汉朝的建立过程和国家治理;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汉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小结:总结汉朝的建立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第五课:汉武帝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1. 导入:通过展示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引起学生的思考;2. 讲解汉武帝的改革内容和对国家的影响;3. 分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改革对中国历史的影响;4. 小结:总结汉武帝的改革和对国家的影响。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七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 人教版2024)

2024新版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课标内容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

了解道教产生的背景。

二、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传播历史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能力。

2.时空观念: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史料实证:识读《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汉朝造纸工艺流程想象图》,了解这些史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

4.历史解释:了解张仲景、华佗和司马迁的生平及著作,分析他们各自的成就及其著作的影响。

5.家国情怀: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直面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史记》。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边这幅画描绘的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奏本的情景。

图上两个人抬着的一捆捆竹简,就是东方朔的奏本。

这个奏本用了三千片竹简,需两个人才能抬动。

为了轻便,后来人们又用帛写字,但帛价钱很贵,不能大量使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过反复试验,人们终于造出纸张。

纸张出现最早在什么朝代,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二)新课探究探究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教师提问:根据上图,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人们用什么做书写材料?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学生回答:纸发明前,人们把文字写在甲骨、竹简、丝帛和青铜器等上。

缺点是这些材料分量重、成本高、不易携带和推广。

教师提问: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书写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怎么办呢?学生回答:我们的祖先最终发明了纸。

教师提问:有人说是蔡伦发明了纸,你认为对吗?学生回答:不对。

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蔡伦的主要贡献是改进了造纸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认识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
献,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问题解决,探究解决
活动一:同学们,下面我们用7分钟时间,阅读课本第66页到第70页的内容,围
绕下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小组选派一名同学进行展讲。

<一>司马迁与《史记》(文学)
<二>佛教传入与道教产生(宗教)
<三>造纸术的发明(科技)
<四>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医学)
活动二:
1.同学们,请大家继续用2分钟时间回顾课本P72蓝色小字部分,想一想司马迁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2.同学们,浏览第75页造纸生产过程示意图,讨论一下纸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三、问题梳理,总结提升。

各小组用2分钟的时间对本节课的收获进行交流讨论,全班分享。

四、问题训练,巩固提高。

下面轻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完成《问题训练单》上的内容,要求像考试一样认真审题,独立完成。

【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史记》记述了3000多年的历史,它记述的范围是(C)
A.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历史 B.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C.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起源于(D)
A.古代罗马
B.古代希腊
C.古代巴比伦
D.古代印度
3.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于我国的(A)
A.西汉前期
B.西汉后期
C.东汉前期
D.东汉后期
4.“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C)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5.下列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蔡伦发明了地动仪
B.《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C.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D.《九章算术》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八,在南阳市总有大量的各界群众在医圣祠自动参加祭拜活动,表达对一位医德高尚、学术造诣深厚且对我国医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医学家的深爱和怀念。

这位医学家是(B)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7.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撰文上呈汉武帝时,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

以后改变这种携书不便现象,首先得益于(A)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
8.资源回收再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概念,下列哪个人的发明过程体现这一概念的特点(D)
A.黄帝
B.张仲景
C.张衡
D.蔡伦
9.下列人物的事迹不可能在《史记》中看到的是(D)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班超
二、非选择题
材料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材料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揭示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其中“通古今之变”中的“古”“今”分别指的是什么时期?“成一家之言”指的又是什么?
1.目的:探求史事成败兴衰的道理。

2.“古”黄帝时期;“今”汉武帝时期。

3.“成一家之言”开创了纪传体通史这种新的文学体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