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阶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

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发展阶段及特征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不同的区域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了解区域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对于我们理解区域的现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高中地理必修三的这个重要知识点。

区域发展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传统农业社会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农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较为简单和传统。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和简单的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

农民们遵循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经验和习惯进行耕种,技术创新和改进较为缓慢。

由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粮食产量有限,人们常常面临温饱问题。

在这一阶段,区域内的商业和工业发展非常有限。

交通条件也比较落后,对外交流和贸易较少。

城镇规模较小,数量有限,且功能单一,主要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简单的商品和服务。

二、工业化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区域开始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力量。

工业生产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例如纺织、食品加工等。

这些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从而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由于工业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

区域开始大规模开发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但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和浪费现象。

交通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区域内外的物资交流和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工业化后期相比,交通网络仍不够完善,运输效率有待提高。

教育和科技水平逐步提升,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人们开始意识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行动上还相对滞后。

三、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区域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结构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更为显著的变化。

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

汽车制造、化工、机械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及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差异区域是指地理分区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邻的国家、城市、地区等。

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征,形成了各自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起点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简单,主要依赖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

人口多以农民为主,就业机会有限。

典型的初级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

2.发展阶段:发展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中间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开始增长,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

人口开始从农村向城市流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加,服务业和制造业等行业蓬勃发展。

典型的发展阶段区域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城市和省级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高度发展,产业结构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人口大多集中在城市,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达,劳动力素质较高。

典型的成熟阶段区域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和经济中心地区。

区域发展差异:区域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1.地理条件差异: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气候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地理条件好的海岛地区可能发展旅游业,而地理条件差的山区可能发展农业。

2.经济基础差异:不同区域的经济基础差异也会导致区域发展差异。

比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发展矿产资源,而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地区可能发展高科技产业。

3.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会对区域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导致经济发展加快。

政策的不同也会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

4.人力资源差异:不同地区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也会导致发展差异。

比如,高素质的劳动力可以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可能发展较慢。

以上是关于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简要介绍。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及区域发展差异

①工业带形成,产业
结构日趋复杂,发展
发 展 特 点
了机械、化学、汽车
形成以匹兹堡为中心的钢铁中心,但整个区 、纺织等部门;第二
域的工业化、城市化、开放程度较低、农业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占较大比重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形成“芝加哥—匹兹
城市化、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传 统工业衰落,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 兴起,环境日趋改善,产生新的增 长活力
区域的基本含义、 区域发展阶段及区 域发展差异
区域的基本含义
01 区域的含义:区域是指
一定的地域空间。
02 区域的主要特征
一.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分明确的界 线和模糊的界线两种。
二.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 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如通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对比关系, 将甘肃省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图中a是干旱区;b是半干旱区;c是 半湿润区;d是湿润区。
1
概念:三
次产业及
其内部的
比例关系
2
。 3
差异表现:三次产
业占国内(地区)生
产总值的比重,三
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三次产业的内部
构成等。
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因素: 自然地理条 件、经济发 展水平、资 源配置状况 、劳动力素 质等。

传统农业( 发展水平 较低)区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较大
区 工业(加速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
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不是说 其内部就不存在差异。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 一个区域,其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 有旱地。
区域特征分析 区域的位置特征
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的人文 地理特征
区域差异分析 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 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应主要从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和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两个 方面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 地理位置差异可从纬度位置差异、海陆位置差异、半球位置差异、相对位 置差异等方面分析。 ②气候差异的形成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
发展阶段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基本展阶段
传 统 农 业 主 体 工 业 化 阶 段 高 效 综 合 发 展
发展差异
东 中 西 部 差 异
经济联系
东 西 经 济 合 作 资 源 跨 区 域 调 配 产 业 转 移
区 域 空 间 结 构
区 域 产 业 结 构
变式训练1 下图为“某区域模式图”,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各区域突出环境问题的叙
述,正确的是( B ) A.①区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 B.②区水土流失面积广大 C.③区泥石流、滑坡灾害频发 D.⑤区土壤盐渍化普遍 (2)关于图中各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 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②区河流春汛长于夏汛 C.③区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D.⑥区河流汛期短,径流量季节变化
(3)区域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 分: 项 目 类 型 结 论 区域是汇集农 农 业 面状 业、工业、交通运 交通运输线路 线状和网络状 输等产业,点、 线、面相结合的 点状 城市和工业 自然—社会综合 体 城市群和工业区 岛状
2.区域的产业结构
(1)概念和因素 产业结构是指三大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很多,诸如自然地理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 等。 (2)产业结构的差异
第一产业所占比 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较 少
第二产业所占 比重比较大
对外经济联系 加强 主要是环境污 染
对生态环 主要是生态破坏 境的影响
要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1.衡量指标及发展趋势 (1)衡量指标
①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常用指 人均国民收入 标 三大产业产值比重 发达地区与发展中地区 区域类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 型 区和低收入地区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

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区域经济发展历程是指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的各个阶段和变化。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包括几个不同的阶段:1. 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通常是以农业为主导。

人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来维持,经济活动相对简单,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资源利用率低,人均收入较低,劳动力大部分从事农业劳动。

2. 工业化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经济开始向工业化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重视工业发展,大量的劳动力涌入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较高。

同时,城市化也在这个阶段快速进行,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3. 经济转型阶段:当一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地区开始进行经济结构的转型。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

4. 服务业经济阶段:在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服务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服务业在一个地区的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增加,劳动力从实体经济向服务业转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

5. 高端产业阶段: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些高端产业开始在该地区兴起。

这些高端产业通常是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为特点,产业链较长,附加值比较高。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技术水平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创新能力较强。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可能有所不同。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政府政策、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教案)—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一、区域的发展阶段二、区域产业结构1.概念: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2.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3.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产业指广义的农业。

(2)第二产业指工业和建筑业。

(3)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

4.产业结构描述(1)主导产业。

(2) 一、二、三次产业变化。

(3) 工业结构变化(轻重工业、传统和新兴工业)。

(4)产业结构是否优化、合理、复杂。

三、区域空间结构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区域空间结构表现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变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四、区域发展的差异性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1)常用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构成等。

(2)人文发展指数(综合性指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开发方式粗放型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精细型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五.坚持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补充:南北差异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范围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秦岭—淮河以南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有小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植被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黄土高原(黄土)、东北平原(黑土)江南丘陵(红壤)、长三角(水稻土)、四川盆地(紫色土)资源煤、石油、铁丰富水能、有色金属(湘)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耕地类型旱地以水田为主,水稻种植面积广作物小麦、玉米、甜菜、大豆、花生水稻、甘蔗、油菜水果苹果柑桔熟制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一年两熟或三熟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合理交通铁路、公路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交通发达房屋顶平、封闭、楼间距大顶尖、敞阔、楼间距小补充: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差异。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

区域发展阶段PPT精品课件

对外开放 程度较低
交通运输 线路少,稀疏
城市化
水平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展状态 ⑤__低__水__平__平衡
逐步提高 建设加快 ④_加__速___推进 不平衡加速发展
程度高 ③__网__络__形_成____
水平高 综合发展
【点睛】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区域空间结构不断演化的过 程,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过程, 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
由1978年的约23.3%上升到2007年的约39.5%。因此主要分 析三次产业比重变化即可。第(2)题,1990~2007年台州的就 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结构比例 从1990年的61.6∶21.6∶16.8调整到2007年的 23.7∶41.0∶35.3。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了37.9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分别上升了19.4个百分点和18.5个百分 点,台州第二、三产业在此时期吸收了从第一产业分离出来的 大量劳动力,据此分析三次产业就业情况的比重顺序变化即可。 第(3)题,主要按照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来分析是否符合发展规律, 就业情况和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是否一致即可。
第二产业比重迅 速上升,出现规 模较大的工业中 心和工业基地, 后期经济衰退, 环境污染严重
不平衡 加速发 展状态
3.“知识城”匹兹堡——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五大湖地区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污染等问题,采取多种措施, 实现了区域的转型与再生,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的区域 发展阶段。
压缩传统工业, 加大技术革新, 对产业进行升级 与调整,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
(4) 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
乡村地域:面积减少 城镇地域:面积增大
2.产业结构的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的一般规律)

3.1.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

3.1.2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发展阶段

【例2】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 述,正确的是( c ) A、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自然 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发展方式,对生态 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 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和 经济的发展速度较慢
二、区域发展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比重较大,工业化处于 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 业为主体。
区域空 间结构
区域发 展状态
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案例:——活动:P9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区域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美国建国初期,匹兹堡只是一个普通的毛皮贸易场 所。尽管附近有优质大煤田,但几乎无工业可言。19世纪 中叶,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亚 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苏必利 尔湖附近出产的铁矿石,匹兹堡才逐渐发展成为美国的钢 铁工业中心。
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 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 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发展趋势
•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 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 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内 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 速度要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不平 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的 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 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 的总体趋势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与环境规划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任务。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在环境规划和区域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区域发展和环境规划两个方面探讨高中地理如何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一、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区域内的生产、投资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

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重点了解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 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区域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开发阶段、成熟阶段和后成熟阶段。

其中,开发阶段主要是指通过资源开发和生产、消费方式等方面发展经济的过程;成熟阶段主要是指在已经拥有一定条件的基础上,采取新的技术和理念等方面推动区域经济再次提升;后成熟阶段则是在成熟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区域综合实力。

现代区域发展的趋势包括城市化、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等。

城市化主要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和人口趋向聚集;经济转型则是指在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持下,区域经济从传统的自然资源依赖型转向科技、信息、知识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资源保护。

2. 区域间的比较与联系区域间的比较和联系是指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相关性。

比较主要是指以同一指标来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需要注意使用的指标是否准确;联系则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需要关注地域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3. 区域发展的政策与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政策是指政府组织和推动的各种指导、促进、限制和引导等措施,着力于促进区域发展。

而环境则会受到这些政策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时需要考虑保护环境的方面。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在这一阶段,人地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需解决的问题: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哪 些?区域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2、区域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何?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1、指标 (1)常用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地 区 A B C D
国内生产 总值 (亿元) 5 408.8 11 674.4 4 340.9 1 180.0
按上述指标,区域类型可分为:
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 判断:高收入地区就是发达地区
×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
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生活质量指标,人文 发展指数终将代替传统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已经跟上这一趋势,在短短的几年中, 不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及原则、措施,而 且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上出现了诸多可持 续发展目标。
2、匹兹堡附近拥有优质大煤田。但为什
么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匹兹堡才逐渐发展
成为大型钢铁基地?
19世纪前由于区域发展水平低,附近丰富的煤炭 资源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得不到充分发 挥。随着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崛起,尤其是宾夕法尼 亚运河的开通和铁路的修建,通过五大湖和运河运进 苏必利尔湖附近的铁矿,匹兹堡才成为逐渐发展成为 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加工制造业向资 金密集型和技术 密集型全面升级
工业化 状态 区域内 部的经 济差异
工业化、 城市化加速
中心城市的发展速 区域内部的发展 度明显高于区域的 差异逐渐缩小 平均发展速度 交通建设 显著加快 现代化交通运输 网络和信息商务 网络逐步形成
交通线路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2)、区域发展水平与对外联系 区 域 发展水平 较低地区 发展水 平较高 地区 对外经济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不大, 其社会经济通常是相对封闭的 将经济社会发展放在全国乃至全 球一体化的背景上综合考虑,十分 关注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和科技的进 展,区域是相对开放的,与外界保 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恶 性 循 环
资源浪费
生态破坏
环境恶化
区 域 低 开 水 发 平 方 式
高 水 平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可 持 续 发 展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3、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
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呈现出:
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趋势
思考:为什么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不 是表现出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 展趋势?
分析:在区域发展初期,经济发展水平 低,区域内部的差异比较小,整个区域处于 低水平的平衡发展状态,伴随着工业化、城 市化的起步和加速发展,城市的发展速度要 明显高于区域的平均速度,整个区域呈现出 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随着区域的进一步 发展,其内部的差异缩小,区域处于比较高 水平的平衡状态,因此,区域空间结构的演 化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 体趋势。
劳动力开始由农 业向制造业和服 务业大规模转移
第二、三产业在国 内生产总值中占到 相当大的比重,第 三产业的增长速度 和产值比重明显地 超过第二产业 从事第三产业的 劳动力大大增加
劳动力 分布
大多数劳动 力从事农业 生产活动
发展指标
以传统农业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工业化处于起 步阶段,以资 源型工业和劳 动密集加工制 造业为主体 比较小,缺 乏中心城市 数量少, 分布稀疏
二、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主导因素, 产业结构 把握不同阶段区域
空间结构发展状况等 Nhomakorabea以传统农业 发展指标 为主体的 发展阶段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很少
工业化阶段 提高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达到较高的水平
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 比重最大
第一产业比重较 低,第二产业在 国内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迅速上升, 第三产业表现出 加速发展的趋势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 1.6 8.8 19.5 23.8 第二产业 47.4 50.2 40.0 40.2 第三产业 51.0 41.0 40.5 36.0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40 627 14 908 6 565 3 140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 内,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 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它能全面地反 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总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 地区经济实力,评价经济形势的重要综合指标。 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各个生产部门在 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就是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中减去 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后剩余的部分。 三次产业产值:在第一节已经学过。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成为钢
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产方式——大多数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 产业转移 生活方式——由乡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某一优势因
素,比如矿产、能源、农副产品、地理区位
等,往往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突破口,并由
此形成支柱产业。就此问题,阐述你的观点。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 ②在区域发展初期,区域开放程度低,对外联 系少, ③某一方面的优势,往往成为经济成长的突破 口,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并由此形 成主导产业。
一、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
2、区域开发方式
(1)、类型 方式 粗放 型的 开发 方式 高水平 的开发 方式 特点 以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 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 短期内的高速增长(高投入.高消耗.高 污染)
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 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工业化阶段
高效益的 综合发展阶段 区域的开放程 度和对外联系 大幅度增长 高水平的均衡
较低,对外贸 区域对外 易规模甚小, 开放程度 表现出典型的 自给自足特征 发展状态 低水平 均衡状态
逐步提高
不均衡状态
讨论完成P9“活动”
匹兹堡
1、在美国地图上找出匹兹堡,说出它的
地理位置特点。 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 湖区的东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地的西北部,地 理位置优越,附近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通过运河与五大湖相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