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经络图,头部九条经络图解大图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
超详细全体男女经络穴位图集正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男性人体经络穴位图正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背面-女性人体经络穴位图侧面-女性头部穴位人体胸部腹部穴位图人体督脉及背部穴位人体壬脉大穴人体左侧穴位图脸部穴位手掌穴位彩图手掌反射区图足底穴位督脉及其别络督脉大穴督脉图谱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
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
本经脉腧穴有长强、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①奇经八脉之一。
出《素问·骨空论》。
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
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
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
《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
”即发际穴。
见该条。
督脉穴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
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
头部穴位图解
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头部穴位图解(侧面)◆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数脊椎骨窍门图解◆人体穴位图◆头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人体前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内侧穴位图◆上肢外侧穴位图◆下肢内侧穴位图◆下肢外侧穴位图◆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三阴交穴•十四经穴•经外穴•耳针耳穴•腧穴歌决•中医针灸•中医拔罐•中医刮痧•中医按摩•中医艾灸•中医经络•经络腧穴学足部穴位图解耳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找穴位时,如果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觉,这说明找准了穴位。
很多人认为穴位按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及时纠正气血经络的不通,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为穴位是体表经络气血输注身体外部的特殊位置,通过刺激穴位,能起到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目的。
人体穴位示意图人体穴位分布图腰眼穴百会穴百里穴承扶穴承泣穴膏肓穴膈俞穴关元穴关元俞合谷穴列缺穴足临泣命门穴内关穴膀胱俞神道穴神门穴肾俞穴手三里水分穴完骨穴委中穴胃俞穴膝眼穴下关穴涌泉穴俞府穴攒竹穴指间穴至阳穴承山穴尺泽穴大肠俞大敦穴大赫穴大巨穴大迎穴大椎穴胆俞穴耳门穴发际点肺俞穴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复溜穴肝俞穴痞根穴肩前穴或中穴脊中穴颊车穴肩根穴肩井穴肩外俞解溪穴睛明穴鸠尾穴巨阙穴厥阴俞客主人孔最穴昆仑穴里内庭梁丘穴桥弓穴腰奇穴肩后穴脾俞穴期门穴气海穴气舍穴气穴丘墟穴曲池穴曲垣穴人迎穴日月穴三焦俞三阴交膻中穴少冲穴申脉穴身柱穴上关穴玉液穴聚泉穴水沟穴四白穴太白穴太冲穴太溪穴太阳穴太渊穴陶道穴天枢穴天突穴天柱穴天宗穴听宫穴瞳子髎头维穴外关穴定喘穴十宣穴海泉穴小肠俞心俞穴行间穴血海穴哑门穴眼点穴阳白穴阳池穴阳陵泉腰阳关腰俞穴翳风穴阴谷穴阴陵泉印堂穴迎香穴八邪穴八风穴金津穴志室穴治喘穴治痒穴中极穴中脘穴中渚穴足三里落枕穴下痢穴口内点胃肠点上仙点高血压点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六华灸穴百虫窝穴颈百劳穴十七椎穴人体穴位取穴窍门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头部经络症候 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 大脑内部神奇发现
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口区经络症候足阳明胃经:胃实热时会发生口干生干疮,上齿肿痛,胃经受风邪侵犯时则发生口角外斜。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受外邪干扰时,会发生牙齿痛,络脉气实时则发生龋齿,牙齿冷寒。
足厥阴肝经:肝经感受风邪时,发生口角抽动痉挛,肝气盛时口唇红绛。
冲脉:气上逆则口唇绛紫,麻木。
任脉:气盛唇红美色,气衰口唇无血色。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上唇肿胀。
耳部经络症候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失常时发生耳聋。
足少阳胆经:实热时会发生耳聋,耳流黄水,肝火沿胆经上耳则耳鸣。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失常则耳聋。
手阳明大肠经:实证时会发生耳聋。
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耳,肾气虚时,其经气不能通过经络输送于耳,则发生耳聋。
鼻部经络症候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火热郁盛则鼻衄,经气失常则嗅觉迟钝或消失。
足阳明胃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胃热上逆会发生鼻衄。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发生鼻流清涕,经气不畅则发生鼻衄。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发生鼻衄。
脑部经络症候督脉:脉气不得下降时,成年人癫病,小儿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实热时癫狂,经气失常时头顶部痛。
足厥阴肝经:肝阳上亢时头痛眩晕,烦躁,中风不语。
阳蹻脉:实热时失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阴蹻脉:气虚时嗜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足阳明胃经:实热炽盛时癫狂。
足少阳胆经:实证时烦躁不安,气虚时失眠,惊悲疑虑眼睛经络症候足厥阴肝经:肝气虚时视物不明,夜盲;肝火上炎时目赤,眼痛。
足少阳胆经:经气不畅时眼外角痛,经气不足时眼花,肝火沿胆经上目会发生眼红。
手少阴心经:气血失常时眼睛发黄;心火沿经上炎时,目赤。
手太阳小肠经:气虚时会发生目黄。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不畅则眼外角痛。
足阳明胃经:胃热上逆则内眼角肿痛,气寒则目不合,热则目不开。
足太阳膀胱经:外邪侵入本经会发生目黄,流泪,眼球似脱出样的疼痛。
阳蹻脉:阴气虚则目瞑,目痛从内眦起。
头部经络症候 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 大脑内部神奇发现
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头部经络症候头部反射区及全息图大脑内部神奇发现口区经络症候足阳明胃经:胃实热时会发生口干生干疮,上齿肿痛,胃经受风邪侵犯时则发生口角外斜。
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受外邪干扰时,会发生牙齿痛,络脉气实时则发生龋齿,牙齿冷寒。
足厥阴肝经:肝经感受风邪时,发生口角抽动痉挛,肝气盛时口唇红绛。
冲脉:气上逆则口唇绛紫,麻木。
任脉:气盛唇红美色,气衰口唇无血色。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上唇肿胀。
耳部经络症候手太阳小肠经:经气失常时发生耳聋。
足少阳胆经:实热时会发生耳聋,耳流黄水,肝火沿胆经上耳则耳鸣。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失常则耳聋。
手阳明大肠经:实证时会发生耳聋。
足少阴肾经:肾开窍于耳,肾气虚时,其经气不能通过经络输送于耳,则发生耳聋。
鼻部经络症候手阳明大肠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火热郁盛则鼻衄,经气失常则嗅觉迟钝或消失。
足阳明胃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鼻流清涕,胃热上逆会发生鼻衄。
足太阳膀胱经:本经受外邪侵犯时则发生鼻流清涕,经气不畅则发生鼻衄。
督脉:脉气不能入任脉时发生鼻衄。
脑部经络症候督脉:脉气不得下降时,成年人癫病,小儿癫痫。
足太阳膀胱经:实热时癫狂,经气失常时头顶部痛。
足厥阴肝经:肝阳上亢时头痛眩晕,烦躁,中风不语。
阳蹻脉:实热时失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阴蹻脉:气虚时嗜眠,脉气不畅时癫痫。
足阳明胃经:实热炽盛时癫狂。
足少阳胆经:实证时烦躁不安,气虚时失眠,惊悲疑虑眼睛经络症候足厥阴肝经:肝气虚时视物不明,夜盲;肝火上炎时目赤,眼痛。
足少阳胆经:经气不畅时眼外角痛,经气不足时眼花,肝火沿胆经上目会发生眼红。
手少阴心经:气血失常时眼睛发黄;心火沿经上炎时,目赤。
手太阳小肠经:气虚时会发生目黄。
手少阳三焦经:经气不畅则眼外角痛。
足阳明胃经:胃热上逆则内眼角肿痛,气寒则目不合,热则目不开。
足太阳膀胱经:外邪侵入本经会发生目黄,流泪,眼球似脱出样的疼痛。
阳蹻脉:阴气虚则目瞑,目痛从内眦起。
人体经络穴位图
引用人体经络穴位图1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鱼腰穴外明穴睛明穴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穴球后穴四白穴迎香穴人中穴地仓穴承浆穴补充:前顶通天上星神庭承光当阳五处曲差眉冲素髎兑端龈交上迎香2 头部背面穴位图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风池穴天柱穴哑门穴太阳穴下关穴客主人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补充:四神聪强间脑户目窗正营率谷承灵脑空头窍阴完骨天冲颔厌头临泣悬颅悬厘听会和髎角孙颅熄玉枕3 胸部腹部穴位图天突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鸠尾巨阙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水分神阙阴交气海石门关元中极曲骨会阴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腹通谷幽门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赝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足五里阴廉急脉冲门府舍腹结大横腹哀日月期门天池食窦天溪胸乡周荣中府云门4 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5 上肢内侧穴位图天泉穴天府穴侠白穴青灵穴曲泽穴尺泽穴少海穴孔最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列缺穴经渠穴太渊穴大陵穴灵道穴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鱼际穴少商穴劳宫穴少府穴中冲穴少冲穴6 上肢外侧穴位图曲垣秉风巨骨肩髎肩髃臑俞肩贞臑会臂臑消泺手五里清冷渊肘髎天井小海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四渎支正温溜三阳络支沟会宗偏历外关养老阳谷阳池阳溪腕骨后溪中渚前谷液门少泽关冲商阳二间三间合谷7 下肢内侧穴位图箕门穴血海穴阴包穴曲泉穴阴谷穴阴陵泉膝关穴地机穴中都穴漏谷穴筑宾穴蠡沟穴三阴交穴交信穴复溜穴商丘穴中封穴太溪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然谷穴公孙穴太白穴大都穴隐白穴9 下肢外侧穴位图居髎环跳髀关风市中渎伏兔阴市梁丘膝阳关犊鼻阳陵泉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丰隆外丘阳交飞扬光明阳辅悬钟跗阳解溪冲阳丘墟太冲陷谷足临泣第五地内庭行间大敦厉兑足窍阴至阴侠溪足通谷束骨京骨金门申脉仆参昆仑1920人体十二经络运行时间《黄帝内经》记载,每天十二时辰和人的十二经络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个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你就会得到健康的身体。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
人体经络图解说明一、肺经〔手太阴肺经〕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假设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病症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枯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呼吸系统的疾病,在秋冬之际会有恶化的倾向,故请提高警觉。
食物方面会偏好清淡的食物,而不喜吃油腻的食物。
当身体呈现以上所述的病症时,请刺激肺经上的穴位,使气血流通顺畅,身体便能迅速恢复轻松愉快。
肺经的主要穴位有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等。
二、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
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病症出现。
假设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枯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
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
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病症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病症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
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
脖子部有扶突、天鼎。
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
头部经络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和任脉和督脉。
头部侧面经络图头部前面、正面经络图人体足部经络穴位(一)、足阳明胃经1、解溪位置:趾长伸肌健与跟长伸肌腱中间陷凹中,在足背和小腿交界的横纹处。
主治:足踝关节痛,偏瘫,下肢瘫痪,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损伤,头痛。
2、冲阳位置:在足背第二、三跖骨间,趾长伸肌腱外侧足背最高处。
(在横隔膜反射区内)。
主治:足背痛,下肢瘫痪,牙痛,牙龈炎,癫痫。
3、陷谷位置:第二趾外方直上,第二、三跖趾关节后的凹陷中。
(在胸反射区内)主治:浮肿,足背肿痛,腹痛,扁桃腺炎,痢疾。
4、内庭位置:在第二、三趾缝正中略后,第二、三跖趾关节前。
(在胸反射区内)。
主治:牙痛,胃痛,扁桃腺炎,三叉神经痛,头痛,痢疾。
5、厉兑位置:在第二趾外侧去爪甲角一分。
(在眼反射区附近)主治:热症,多梦,癫痫。
(二)、足太阴脾经1、隐白位置:在拇趾内侧距趾甲根角一分处(鼻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胀,多梦,月经过多,月经不调,子宫出血,失眠,精神错乱。
2、大都位置:位于跟趾根部的胚侧,在第一趾跖关节前。
(相当于甲状旁腺反射区处)。
主治:腹胀,腹痛,高热,水肿等。
3、太白位置:第一跖骨小头的后下方距离跖骨小头约一寸。
(在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胃痛,腹胀,痢疾,便秘,上吐下泻。
4、公孙位置:正当第一跖趾关节后约一寸处。
(胸椎反射区处)。
主治:腹痛,腹泻,痢疾,胃痛,呕吐,消化不良心悸,月经过多。
5、商丘位置:内踝前下方,胫骨与距骨间。
(髋关节反射区处)。
主治: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足背痛,胃炎,肠炎,消化不良。
(三)、足太阳膀胱经昆仑位置:在足外踝之后侧陷凹处,当外踝后缘(与外踝尖平齐)与跟腱的中间。
(相当于下腹部反射区处)主治:头项痛,眩晕,腓肠肌痉挛,小儿抽风,下肢瘫痪。
人体气脉图
人体气脉图头部穴位图解(正面)头部穴位图解(背面)头部穴位图解(侧面)胸部腹部穴位图解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一人体背部穴位图解二人体上肢穴位图解人体下肢穴位图解人体足部穴位图解数脊椎骨窍门图解人体穴位图头部穴位图(正面)头部穴位图(背面)人体前部穴位图人体背部穴位图上肢内侧穴位图上肢外侧穴位图下肢内侧穴位图下肢外侧穴位图耳部全息穴位图人体骨骼名称图三阴交穴十四经穴经外穴耳针耳穴腧穴歌决中医针灸中医拔罐中医刮痧中医按摩中医艾灸中医经络经络腧穴学足部穴位图解耳部穴位图解背部穴位图解找穴位时,如果按压时有明显的酸胀或麻木或疼痛的感觉,这说明找准了穴位。
很多人认为穴位按摩是用来治病的,其实更大的好处在于及时纠正气血经络的不通,达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因为穴位是体表经络气血输注身体外部的特殊位置,通过刺激穴位,能起到调整体内气血运行的目的。
人体穴位示意图人体穴位分布图腰眼穴百会穴百里穴承扶穴承山穴尺泽穴大肠俞大敦穴大赫穴大巨穴大迎穴大椎穴胆俞穴耳门穴发际点肺俞穴风池穴风府穴风门穴复溜穴肝俞穴痞根穴肩前穴膏肓穴膈俞穴关元俞合谷穴或中穴脊中穴颊车穴肩根穴肩井穴肩外俞解溪穴睛明穴鸠尾穴巨阙穴厥阴俞客主人孔最穴昆仑穴里内庭梁丘穴桥弓穴腰奇穴肩后穴足临泣命门穴内关穴膀胱俞脾俞穴期门穴气海穴气舍穴气穴丘墟穴曲池穴曲垣穴人迎穴日月穴三焦俞三阴交膻中穴少冲穴申脉穴身柱穴上关穴聚泉穴神道穴神门穴肾俞穴手三里水分穴水沟穴四白穴太白穴太冲穴太溪穴太阳穴太渊穴陶道穴天枢穴天突穴天柱穴天宗穴听宫穴瞳子髎头维穴定喘穴十宣穴海泉穴完骨穴委中穴胃俞穴膝眼穴下关穴小肠俞心俞穴行间穴血海穴哑门穴眼点穴阳白穴阳池穴阳陵泉腰阳关腰俞穴翳风穴阴谷穴印堂穴迎香穴八邪穴八风穴金津穴涌泉穴俞府穴攒竹穴指间穴至阳穴志室穴治喘穴治痒穴中极穴中脘穴中渚穴足三里落枕穴下痢穴口内点胃肠点高血压点第二厉兑第三厉兑六华灸穴百虫窝穴颈百劳穴十七椎穴人体穴位取穴窍门若找到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先压压、捏捏皮肤看看。
头部穴位图正面
头维穴:—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此穴在头侧部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指宽,嘴动时肌肉也会动之处(当额角发际上O.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病征:头维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阳白穴:取穴时患者—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主治病征:阳白穴的主治病征为:对于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的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
印堂穴: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即是。
主治疾病:印堂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前头痛、失眠、高血压、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
攒竹穴: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主治疾病:迎风流泪(俗称漏风眼)、眼睛充血、眼睛疲劳、眼部常见疾病、假性近视等。
在学生的眼保健操中,其中有—节就是指压按摩此穴,可见其保健效果非同—般。
睛明穴:找寻此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眶上切迹处)即是。
主治疾病:睛明穴的主治疾病为:迎风流泪、偏头痛、结膜炎、睑缘炎、眼睛疲劳、眼部疾病、三叉神经痛、近视等。
此穴同样是治疗眼部疾病常用的穴道之—,尤其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士来讲,更应该熟练准确的掌握此穴的取穴方法,只要简单的按摩—两分钟,就可以明显的缓解眼部疲劳,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预防近视的穴道之—,此外,还有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承泣穴、鱼腰穴等眼部重要穴道—起配合来做,效果会更佳。
瞳子髎: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主治病征:瞳子髎穴的主治病征为:指压此穴,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治疗常见的眼部疾病,并可以去除眼角皱纹。
承泣穴:定位此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人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眼跳、头痛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神经麻木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痹及痉挛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节紧闭颧髎穴的作用: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痛、面部浮肿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泪囊炎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攒竹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肿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炎承浆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颜面病、牙痛、不语胸部腹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天突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咯血、失音、噎嗝璇玑穴的作用:治疗咳喘、咽喉肿痛神藏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华盖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膻中穴的作用:治疗气短、哮喘、噎嗝鸠尾穴的作用:治疗胃痛、呕吐、气喘、胸满上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梁门穴的作用:治疗胃肠胀痛、腹泄、不思饮食中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气喘下脘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分穴的作用:治疗水肿、肠鸣、腹痛、腹胀神阙穴的作用:治疗肠鸣、腹痛、腹泄、虚脱气海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便秘、虚脱、水肿关元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虚脱、体质虚弱中极穴的作用: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诸症、下腹痛、水肿曲骨穴的作用:治疗遗精、赤白带、尿闭横骨穴的作用:治疗精索及睾丸痛、淋病、遗精、尿闭人迎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高血压缺盆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满、项强水突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咳喘、颈肿云门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闷气舍穴的作用:治疗咽喉肿痛、咽食不利、颈项强痛气户穴的作用:治疗咳喘、胸肋胀痛中府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喘息、胸痛灵墟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神封穴的作用:治疗咳嗽、胸肋胀痛、呕吐、食欲不振期门穴的作用:治疗胸肋痛、呕吐、消化不良不容穴的作用:治疗腹满、呕吐、胸痛、吐血、咳嗽章门穴的作用:治疗呕吐、腹胀、腰冷背痛太乙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天枢穴的作用:治疗胃肠疾患、水肿、月经不调大横穴的作用:治疗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外陵穴的作用:治疗脐周痛带脉穴的作用:治疗妇女经带病、腰肋痛水道穴的作用:治疗小腹胀满、尿闭、腹水、精索及睾丸痛府舍穴的作用:治疗腹痛气冲穴的作用:治疗阴茎肿痛、睾丸痛、妇女经漏胎产诸症冲门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尿闭人体背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定喘穴的作用:治疗哮喘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背痛、咳嗽、视物不清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上背部痛、颈项强痛、上臂痛肩井穴的作用:治疗头项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秉风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肩凝天宗穴的作用:治疗肩胛痛、手麻、耳鸣、耳聋、上肢痛臑俞穴的作用:治疗肩臂酸痛膈俞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吐血、盗汗、肋痛、呕吐、膈肌痉挛魂门穴的作用:治疗肠鸣、呕吐、胸背痛脾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京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肋痛、肠鸣、腹泄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疗腹胀、呕吐、腹泄、腰脊强痛气海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痔疮关元俞穴的作用:治疗腰痛、便秘、腹泄、腹胀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疗膀胱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强痛秩边穴的作用:治疗腰痛、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白环俞穴的作用:治疗遗精、白带、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瘫痪会阳穴的作用:治疗痛经、性机能减退、便血、腹泄、痔疮胳膊手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商阳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脑充血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合谷穴的作用:治疗中风、感冒、头痛、牙痛、月经闭阳溪穴的作用:治疗手痛麻、耳目齿痛阳池穴的作用:治疗感冒、上肢、手腕关节炎支沟穴的作用:治疗大便秘结、手足倦怠四渎穴的作用:治疗齿痛、肘臂痛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半身不遂曲池穴的作用:治疗肘中痛、月经不调、上臂痛、半身不遂肩髃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肩痛、中风、齿痛、半身不遂曲垣穴的作用:治疗神经痛、肩部麻痹肩髎穴的作用:治疗风湿性肩周炎、肩部麻痹肩贞穴的作用:治疗肩关节炎、上肢麻痹臂臑穴的作用:治疗颈椎病、手臂不举消泺穴的作用:治疗颈痛、麻痹、头痛清冷渊穴的作用:治疗肩痛、头痛天井穴的作用:治疗喘息中魁穴的作用:治疗手指不伸少泽穴的作用:治疗口干、前臂痛、小指痛、头痛液门穴的作用:治疗手臂痛、头痛、齿痛前谷穴的作用:治疗吐血、耳鸣、手痛后溪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麻、耳聋中渚穴的作用:治疗头痛、耳聋、手臂痛不得屈伸腕骨穴的作用:治疗腕痛、麻痹、指肿阳谷穴的作用:治疗臂痛、腕痛、晕眩、耳聋、耳鸣养老穴的作用:治疗肩臂痛麻、弱视外关穴的作用:治疗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支正穴的作用:治疗肘臂痛、头痛、感冒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小海穴的作用:治疗上臂痛麻、心肺痛青灵穴的作用:治疗肘关节伤痛尺泽穴的作用:治疗咳嗽、哮喘、中风、吐血曲泽穴的作用:治疗肘痛、热病少海穴的作用:治疗头目眩晕、颈椎病、肘挛手颤、心痛间使穴的作用:治疗调经、心脏病、中风、液肿列缺穴的作用:治疗头痛内关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臂痛、心脏病大陵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热病神门穴的作用:治疗失眠、头晕痛、心脏病鱼际穴的作用:治疗齿痛、头痛少府穴的作用:治疗心脏病劳宫穴的作用:治疗中风、齿痛少商穴的作用:治疗喉哑、麻痹、呕吐、呃逆人体腿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伏兔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痛、胸痛阴市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水肿、糖尿病梁丘穴的作用:治疗膝部麻痹犊鼻穴的作用:治疗脚气、膝关节痛麻、水肿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各种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上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四肢痛麻、腰痛、肠胃病条口穴的作用:治疗肩臂不举、不肢痛麻、胃肠病丰隆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痉挛、痛麻下巨虚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脑贫血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胀痛、盗汗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筋箕门穴的作用:治疗腿痛、生殖器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血海穴的作用:治疗一切血病、妇科病阴谷穴的作用:治疗膝痛、阳痿、带下风市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木阴陵泉穴的作用:治疗糖尿病、腰病中渎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膝阳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炎、下肢麻痹、脚气地机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麻、胃肠病阳陵泉穴的作用:治疗半身不遂、关节炎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疗脚气、麻痹漏谷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神衰、脊髓病三阴交穴的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三阳交穴的作用:治疗小腿痛、颈椎痛阳辅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悬钟穴的作用:治疗手足不遂、一切骨病复溜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浮肿、虚脱、盗汗、腹泻、腰痛太溪穴的作用:治疗四肢麻痹照海穴的作用:治疗下肢病、肾病公孙穴的作用:治疗一切气病环跳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经活血、神经痛承扶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殷门穴的作用: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委中穴的作用:治疗腰背痛浮郄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膝关节痛、吐泻、坐骨神经痛委阳穴的作用:治疗膝关节痛、此穴解热合阳穴的作用:治疗脊髓病、抽筋承筋穴的作用:治疗一切筋痛筑宾穴的作用:治疗腿痛承山穴的作用:治疗内外伤痛飞扬穴的作用:治疗脚气、眩晕、小腿无力跗阳穴的作用:治疗下肢麻痹、腰胯痛昆仑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眩晕、腰痛申脉穴的作用:治疗痉挛、此穴主伸展一切金门穴的作用:治疗癫痫、筋病京骨穴的作用:治疗脚痛仆参穴的作用:治疗足跟骨痛脚部足底穴位图及作用功效涌泉穴的作用:治疗高血压、呃逆、此穴主将一切丘墟穴的作用:治疗坐骨神经痛、腰痛、肺炎、肋膜炎解溪穴的作用:治疗脚痛、头晕痛、便秘中封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痹、腰痛、遗尿冲阳穴的作用:治疗胃胀、足麻痹足临泣穴的作用:治疗全身麻痛、眩晕陷谷穴的作用:治疗胸腹痛胀、炎肿、盗汗太冲穴的作用:治疗腰痛、调经内庭穴的作用:治疗腿肿、头痛、转腹行间穴的作用:治疗便秘、腹痛、腰痛侠溪穴的作用:治疗耳聋、头晕痛、下肢麻痹厉兑穴的作用:治疗足痛、脑贫血、麻痹多梦。
头部常用穴位及经络ppt课件
经脉的走行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
小指外侧,沿手背外侧直 上沿着前臂外侧出于肩关 节,绕行肩胛部,交汇于 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 联络心脏,沿着食管,到 达胃部,属小肠。而缺盆 部支脉,于目眶、鼻旁、 到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 经相接。
l 小肠经运行时间
下午13:00—15:00 未时。肠胃要休息 未时血 气流注于小肠,称为“手太阳小肠经”,此 时是小肠经进行清、浊及吸收的时刻,营养 吸收到体内,浊物送到大肠待消化及排除体 外;未时过后,肠胃开始休息,此后的晚餐 时间含蛋白质和脂肪、淀粉类食物要少量摄 取,否则易在体内累积。
l 大肠经运行时间
早上05:00—07:00卯时。卯时血气流注于 大肠,称为「手阳明大肠经」,此时最适 宜「方便」,因此很多早起的人就很容易 排便,反之就容易便秘;所以,清热滑肠 最好的时间就是此时,由于有助大肠经的 食物只有蔬菜水果,有便秘的人在此时, 最好多吃高纤蔬菜及水果。
经脉的走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迎香穴,
囟会:上星后一寸处。 有颞浅动脉吻合的动脉 网,分布着三叉神经的 第一支额神经。
作用:小儿暴癲、惊风、 脑痛如破、头眩、鼻塞。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前顶:囟会后一寸五 分处。有左右颞浅动脉 吻合网,分布着三叉神 经的第一支额神经。
作用:小儿惊痛、头 风目眩、顶中痛、清鼻 涕多、面赤肿。
十个常用穴位位置及作用
头部经络和常用穴位
l 七条经脉
➢ 督脉 ➢ 足太阳膀胱经 ➢ 手太阳小肠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足少阳胆经 ➢ 手阳明大会 Ø 前顶 Ø 百会 Ø 后顶 Ø 强间 Ø 脑户 Ø 风府 Ø 哑门
经脉的走行
督脉: 起于腹内,
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 于脊柱的内部,上达 项后风府,进入脑内, 再上行巅顶,沿前额 下行于鼻柱,属督脉。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有奇效
头部九宫穴位按摩有奇效按摩头部九宫的作用:可有效的防治顽固性头痛眩晕,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中风,偏瘫,感冒,癫痫,颈项强直疼痛,恼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老年痴呆等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九穴位置:一宫风府穴在头颈后,用手指自头上方顺头后正中线往下摸到凹陷处即是。
五宫百会穴是头顶最高点,在两个耳尖连线的中点。
九宫神庭穴在前额上方、头正中线入发际半指(指拇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直上四指处。
四宫(头左前额)和二宫(右前额)叫左右头维穴在额角发际直上半指处,或五指并拢成梅花指、将拇指对着太阳穴(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一指凹处),上面的中指尖处即是本穴。
三宫和七宫叫左右承灵穴在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一指处,或神庭与头维之中点往头后约四指处。
八宫和六宫是左右风池穴,在风府两侧大筋外凹处、与风府平行。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八及六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适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偏瘫、癫痫、高血压、低血压、脑充血、胃及子宫下垂、久泄、脱肛。
九宫:神庭穴。
督脉。
活血止痛,安神养脑。
适应于头痛、泪出、眩晕、癫痫、昏睡、失眠、惊悸、鼻流清涕、呕吐、精神病、躁狂。
四及二宫:头维穴。
胃经。
头痛、眩晕、眼痛、中风、癫痫、鼻塞。
三及七宫:承灵穴。
胆经。
头痛、眩晕、目痛、鼻病、脑病、恶风寒、喘息不利。
简要按摩法:晚11时至上午11时由一宫开始按一二三到九的顺序按摩,其余时间由九宫开始到一宫的顺序按摩。
按摩次数是凡单数(13579宫)是9的倍数,要顺时针旋转,2468宫是6的倍数逆时针转(按摩哪时想着在那挂着一块表),九个穴位按摩后,再在一宫处加按9次,最后在五宫(百会)处双手叠压顺转36次、逆转24次。
经络血位按摩图
下载(22.86 KB)
2011-8-1 13:05
05上背部原始点
下载(23.63 KB)
2011-8-1 13:05
05上背部原始点胸全
下载(24.37 KB)
2011-8-1 13:14
06肩呷骨右
下载(24.17 KB)
2011-8-1 13:14
06肩呷骨左
下载(27.16 KB)
2011-8-1 14:07
14手背部原始点1
下载(22.57 KB)
2011-8-1 14:07
14手部原始点1
下背部、荐椎、臀6肩呷骨右
下载(21.41 KB)
2011-8-3 16:17
06肩呷骨左
下载(21.03 KB)
2011-8-3 16:17
07下背部原始点2指
下载(26.23 KB)
2011-8-3 16:17
07下背部原始点全
下载(22.64 KB)
2011-8-3 16:17
08荐椎
11脚踝原始点
下载(21.5 KB)
2011-8-3 16:17
11脚外踝原始点
下载(25.59 KB)
2011-8-3 16:17
12足背部原始点
下载(21.17 KB)
2011-8-1 14:07
13手肘原始点
下载(22 KB)
2011-8-1 14:07
13手肘原始点揉法
下载(23.97 KB)
03头部原始点右
下载(27.99 KB)
2011-11-12 02:05
下载(27.97 KB)
2011-8-1 03:53
03头部原始点右耳
头部九宫穴位防治高血压
头部九宫穴位防治高血压 文章作者:郎凤岗 发表时间:2010.10.29 头部九宫穴位防治高血压 郎凤岗 天上九宫(九星)与头部九宫穴位相对应 一、头部九宫(九个穴位)的位置:风府、百会、神庭是三个单穴,风池、承灵、头维是三个双穴,共九个穴位。
见上面头部九宫图。
一宫,风府穴:在项上部,颈后正中线上,自头顶正中线往下摸,突摸到一凹陷处即是。
八及六宫,风池穴:后头枕骨下,两大筋外侧凹陷处(与风府穴平着)。
左右两穴。
五宫,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头部最高点)。
九宫,神庭穴:头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拇指的半横指),或印堂穴(两眉中间)上约4指处。
四及二宫,头维穴:鬓发前缘(额角发际)直上入发际0.5寸(拇指的半横指)。
或五指并拢为梅花指、拇指放在太阳穴上、中指所指处稍上一点即是。
左右两穴。
三及七宫,承灵穴:在头顶的侧部,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开始往头后量约四指处,或耳尖直上四指再往前约一指处。
左右两穴。
二、按摩头部九宫防治头部疾病的机理:这九个穴位连通着头部的各个经络,经过特定的九宫按摩法(1、3、5、7、9顺时针转揉及2、4、6、8逆时针转揉),使每一条神经线得到了彻底放松。
如一宫与九宫、三宫与七宫都是顺时针转揉、但转揉的方向正相反,二宫与八宫、四宫与六宫都是逆时针转揉、转揉的方向也相反,按摩两遍的五宫也是一顺一逆,这样就把头部连通着的各个神经线都给抖动松弛了。
故通过按摩可以有效的促使头部血管及微血管的畅通,这是头部九宫按摩法可防治高低血压及防治脑梗塞的机理。
三、头部九宫穴位可防治的疾病: 一宫,风府穴:督脉。
行气活血开窍。
适应于头痛、眩晕、咽喉肿痛、感冒、中风、癫狂、失音、颈部疾病、半身不遂、精神病。
八宫及六宫:风池穴:胆经。
调理气血,疏风解表,通窍明目。
适应于头痛、中风、偏瘫、感冒、暑病、目眩、高血压、颈项强直、失眠、腰背痛、眼耳鼻病。
五宫:百会穴。
督脉。
阳经之首,醒脑、升阳、镇静,调理脏腑。
头部经络图
头部经络图头部九条经络是哪九条头部九条经络分别是:任脉、督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明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足痒膀胱经。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和任脉和督脉。
头部由颅和面部两部分组成,颅内包含脑,面部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和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是嘴。
扩展资料: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而且头部上还汇集了众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了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
系统组成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的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内行支脉。
奇经八脉具有特殊分布和一定的作用。
十五络脉是指人体十二经脉加上躯干前的任脉、躯干后的督脉各自别出的一络和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
十二经脉按其循行顺序分别成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称其为“正经”。
循行走向循行走向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正如《灵枢·逆顺肥瘦》所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表里关系一.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具体从以下三方面叙述。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部经络图,头部九条经络图解大图
中医学认为,头为十二经络的诸阳经聚会之处,百脉所通,系一身之主宰,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主导作用。
那么,头部经络在什么位置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头部经络图,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头部的经络主要有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它们的循行方向均由头部经过躯干部、下肢外侧抵止于足部。
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的总称。
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和任脉和督脉。
头部经络头部的正中线走的是督脉;督脉的两侧分别是膀胱经和胆经。
两个耳尖窝走向头顶的督脉,交汇点教百会穴。
百会穴是诸阳之汇,人体的督脉、膀胱经、肝经都在这里交汇,所有的阳气都聚集在此。
胆经从外眼角沿着两侧走到足的第四脚趾。
头部是六条阳脉汇聚之处,头部的经络和其循行上的穴位是养生保健和治疗疾病的重要穴位。
比如百会、风池、哑门、翳风、太阳、印堂等重要穴位都在头部。
中医认为,时常按摩头部经络和穴位对养生健身大有益处,生活中最常用而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每日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