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课件
制度变迁理论[1]
师。找对象。在泰国,人妖有自己的组织,而
且相当有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组织(主要指非政府的组织)
赢利性组织是促使市场经济中各种制度变 迁的重要主体。
如公司制企业的形成、股票市场规则的形 成、
市场交易中的各种规则、约定、惯例、法律形 成等等,都是在赢利性组织的努力下才产生和 发展起来的。
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 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诺斯认为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
均衡,及未达到帕累托效率准则最优
资源配置是否最优 分配是否公平 社会福利是否最大化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 较;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 行为主体才会推动制度变迁,否则,就会维 持原有制度不变。所以制度变迁的主要经济 动机是获得制度收益,减少制度成本或交易 费用。
制度变迁理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11
制度变迁理论[1]
一、制度变迁的含义 制度变迁理论是制度经济学中的一个重
要内容,其主要代表人物:诺斯,
代表作:《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革》。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是指从一种制度安排,经过人们 的修正、
完善、更改、替代、转换、废除、创立、创 新等各种方法而变为另一种新的制度安排。
PPT文档演模板
制度变迁理论[1]
制度变迁的发起者必然是制度创新者,它 可能是个人、政府或非政府的盈利与非赢利 组织。
能够进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团体是企 业家、优秀政治家、管理者、领导者的基本 素质之一,也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的内容之 一。
制度变迁的方式与理论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变迁方式分类 A:诱致性制度变迁 1.含义: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
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2.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诱致性制度变迁变为现实取决于个别创新者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的 比较
5.保护限制进口:更为糟糕的情况 然而,认识到一些稀缺性劳动资源的配臵不是为了Y(物 品,例如鞋)的生产而是为了保护限制进口的进口许可证 或进口份额,情况就变得更加严峻了 重塑模型:存在一条自由贸易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F ,还 存在一条包括资源的配臵以维持对外国鞋的进口限制的生 产可能性边界R 外
四、重新分配经济优势的制度变迁
阅读资料:搞定与被搞定都很累-冯仑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第一节 基于目标实现途径的 制度变迁分类
一、提高生产效率的制度变迁 1.是指通过改变人类行为的选择集以提高生产效率使净国民 收入无可争议地得到增加的制度变迁 2.布罗姆利:“制度交易通过对社会某些成员的鼓励和对某 些成员的限制来修改选择集。 对消费者来说,新产品能扩大消费集(X*>X),就像新技 术能扩大企业的生产集(Z*>Z)。同样的,如果发现X*中 的一个新的化学制品是致癌的,现在必须禁止生产,这将 会产生一个新的生产集(Z’<Z*)
冲击力——巨大振荡——休克状态
C: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进式制度变迁都有被采用的价值 1.渐进式变迁所需时间长,新旧制度对峙、摩擦大,而且,本来为了缓 和或不激化矛盾,协调好各方关系,却也可能使矛盾悬而未决,而且, 还可能增加新矛盾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的构成
非正式约束(内在制度):包括价值信念、 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 形态等,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正式约束(外在制度):包括政治规则、 经济法规和契约,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 成文法
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关系
1· 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非 正式约束的改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 正式约束尤其是哪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 的正式规则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 个国家,大大降低正式制度创新和变迁 的成本。非正式约束可移植性差 3· 非正式约束只有与正式约束相容的情况 下,才能发挥作用
路径依赖
1· 一旦一种独特的发展轨迹建立以后,一系列的 外在性、组织学习过程、主观模型都会加强这 一轨迹; 2· 一旦在起始阶段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在市场 不完全、组织无效的情况下,阻碍了生产活动 的发展,并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共荣的 组织和利益集团,那么这些利益集团就会加强 现有制度,由此产生维持现有制度的组织。
制度变迁的动力
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 大的潜在利润,外部利润内在化的过程 就是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过程 外部利润来源的四个方面:1· 由规模经济 带来的利润;2· 外部经济内部化带来的 利润;3· 克服对风险的厌恶;4· 降低交易 费用带来的利润
引起制度不均衡的原因
1· 制度选择集合的改变(影响制度选择集 合的因素: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制度 引进、政府政策的改变) 2· 技术改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 4· 其他制度安排改变
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型
1· 主体:一群人或一个团体 2· 特点:盈利性、自发性、渐进性 3· 原则:成本--收益比较 4· 优势:一致性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5· 面临问题:外部主体:国家或政府 2· 原则:国家的成本--收益分析 3· 优势: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推进 制度变迁 4· 面临问题:统治者的有限理性、意识形 态的刚性、官僚政治、集体利益冲突、 社会科学知识的局限
制度变迁的过程与方式理论教材(PPT 82页)
⑤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一起努力使新的 制度方案得以通过并付诸实施。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5
(二)黄少安对制度变迁过程的分析
①认识变迁条件、发现变迁机会。这也是制度变迁 的启动或开始。
②组织变迁集团。
③确定变迁目标。也就是确立新制度的目标模式。
④启动时滞。启动时滞是指选择最佳的制度变迁方 案和实际进行的制度变迁之间的时间间隔。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0
影响制度变迁时滞的因素
• 不管什么时候,现存法律(普通法和成文法) 限制着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同时,居先的法 律和其他安排结构的存在,不仅影响安排创新 的形态,而且还影响安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3
一、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
12.11.2019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4
(一)诺思等对制度变迁一般过程的分析
①形成“初级行动团体” 。
②初级行动团体提出制度变迁方案。
③在有了若干可供选择的制度变迁方案之后,初 级行动团体对预期纯收益为正值的几种制度变 迁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
x y
穷人 Ur
D
Wr
D*
富人
12.11.2019
图10-2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图10-3
Wp Up
6
三、重新配置经济机会的制度变迁
• 这种制度变迁与以下活动相关:一些矿 工组织起来进行游说疏通以增加矿井安 全。如果成功(即产生新的安全法或体 制) ,会导致有利于矿工的经济机会的 重新配置。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制度是社会生活中约束行为的规则体系,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制度变迁理论是研究制度变迁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的理论体系,对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变迁涉及多个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
政治因素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政权的更替往往伴随着制度的变革。
经济因素是制度变迁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压力推动了制度的演进。
社会因素是制度变迁的重要背景,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变革引发了制度的调整。
文化因素是制度变迁的重要支撑,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影响了制度的改变。
制度变迁理论主要有制度演化论、制度路径依赖论和制度创新论等。
制度演化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逐步调整和改进,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制度演化论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为任何制度变革都应该建立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避免剧烈的冲突和动荡。
制度路径依赖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既受历史条件限制,也受现实利益驱动。
制度的选择和变迁往往依赖于历史上的习惯和惯例,不能忽视创新和的可能性。
制度路径依赖论强调随机性和非线性的特点,对于解释制度变迁中的突发事件和突破具有重要启示。
制度创新论认为制度变迁是一个策略的选择过程,需要有人主动推动和引领。
制度的创新和变迁往往需要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需要有领导者和者的引领和推动。
制度创新论强调制度变迁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制度变迁不仅是制度的调整和,也是社会整体发展的表现。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遵循基本原则和法治精神,推动制度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建言献策,形成共识和合力,推动制度创新和变迁的顺利进行。
总之,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是研究社会变革的重要理论体系,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度经济学课件-第四章:制度与制度变迁理论
世界银行 (2003)
制度是用以协调人类行为的法规、组织和社会规范, 从非正规的一面来说,它们包括的内容从信誉到其 他各种形式的社会资本(包括根深蒂固的支配社会 行为的规范)到非正规的机制和协调网络。从正规 的一面来看,它们包括国家列入法典的规章条例和 法律,以及制订、修改、解释和执行规章条例和法 律的程序和机构。
非正式制度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间移植。正式制度 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2019/8/23
NIE
13
2、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按制度的产生方式 或起源来分)
内在制度:一种制度的产生方式是演化的方式,由这 种方式产生的制度被称为内在制度。
外在制度的产生方式是理性设计,由这种方式产生的 制度叫外在制度。
3、实施特征:由规则的实施环境、措施、监督违规的力 度和违规的代价等因素构成。
制度经济学认为,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实施特 征三者共同界定社会的尤其是经济的激励结构,因 而共同决定着经济绩效。正式规则可以在一夜之间 改变, 而非正式规则只能逐步变化;不同的国家如 果正式规则相同而非正式规则和实施环境不同,它 们的经济绩效就会不同。
边缘制度:直接服务于核心制度的,如为核心制度 的运行提供财政收入,从而间接服务于基本目标。
2019/8/2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NIE
15
三、制度的构成
(一)柯武刚、史漫飞
内在 制度
习惯 内化规则 习俗和礼貌 正式化内在规则
非正式的内 在制度
正式的内在 制度
制
度
外在行为规则
外在 制度
具有特殊目的的指令 程序性规则或元规则
非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
(二)诺思
制度作为界定人们的选择空间、规范人们行为的一套规 则,一般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正式规则和这两者 的实施特征组成。
制度变迁理论ppt课件
c.外部利润的存在(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成 本)
外部利益是泛指可以产生但在现有制度之内没有实 现的利益。或者在现有制度之外存在的利益。
市场规模、风险成本、交易费用等方面的变化都可 以产生外部利益,这些外部利益存在,但在现有制 度安排中不能实现,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制度变迁 和制度创新来实现这些利益,也就是外部利益内部 化。
第四节 制度变迁的方式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二、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
一、渐进式制度变迁与突进式制度变迁
1.渐进式制度变迁: 渐进式制度变迁是通过渐次的部分变化逐步实现制
度整体变化的方式。明治维新,中国改革,语言。市
场
其特点:从部分到整体,方式非对抗、自发、自愿 的演进,过渡相对平稳。连续性。
评析:一般说来,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人们在 获利机会的诱致下并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自 主进行的,因而,是有效率的。同时,它一 般是在一致同意基础上实现的,因而比较公 平,实施效率比较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微 观制度变迁,应该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为主。
但是,由于制度是一种公共品,外部性“搭 便车”,会使制度供给不足。
d.制度环境的变化。降低变迁成本,产生新的收益。
德姆塞茨(1967)考察了美国印第安人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认为美国山区的印第安人之所以在18世纪之后形成了土地的 私有产权,主要原因是动物毛皮的贸易大大地提高了动物的 相对价格。动物相对价格的提高促进了更为经济地畜养毛皮 动物。畜养毛皮动物要求有能力阻止偷猎,于是诱致了对圈 养毛皮动物的土地私有产权进行界定和保护的制度的产生。 相反,美国西南部印第安人迟迟未发生私有产权的制度变迁, 因为平原地区的动物和森林地区毛皮动物相比没有商业上的 重要性,而且平原动物主要是食草动物,其习性是在广阔的 土地上漫跑,为确立私有狩猎边界所获得的价值,由于要阻 止动物跑到相邻的土地的成本相对较高而降低了。他由此证 明,新的产权制度的形成是相互作用的人们对新的收益—成 本的可能渴望进行调整的回应。而相对价格是决定这种新的 收益—成本比较的关键因素。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演变ppt课件
46
(2)通过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
国家财政的作用由满足国家政权机构本身活动 的需要转变为国家参与再生产过程的手段。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 社会福利开支(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卫生保 健和公共教育) 国防费用 国债利息 各种补贴
35
2、垄断与金融资本的统治 工业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银行垄断资本迅速发展,控制工业企业乃至国民经济 工业和银行业的垄断资本相互渗透,形成金融资本 ★银行通过日益稳固的信贷关系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督, 进而决定了它们的命运; ★银行通过控股的方式来控制和操纵工业企业的经营 活动; ★银行通过派员担任企业主要领导职务,实现人事结 合,从而进一步实现对工业企业的控制。
21
2、雇佣劳动制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 合是以具有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向资本家出卖劳动 力的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是以雇佣劳动制度为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所有制具有私有制的一般特征 具有与其他社会形态中的私有制相区别的特
J·瓦特
18
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
19
资本 主义 经济 制度 确立
资产 阶级 革命
产业 革命
建立 资产 阶级 政权
工厂 制度
在上层建 筑领域确 立了自己 的统治
确立了自 己的物质 技术基础
资本 主义 最终 战胜 封建 主义
20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 (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资本 主义私有制。 (2)国有经济的出现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因 为: a.国有经济的发展是有限的,并没有成为国民 经济的主体; b.国有经济除在公共部门外,主要集中在某些 特殊的部门,这些部门都是私人资本不愿经营或不能 经营的。
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概述(PPT53张)
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论述制度创新有以下几方面的
内容: (1)制度创新一般是指制度主体通过建立新的 制度以获得追加利润的活动,它包括以下三方 面:第一,是反映特定组织行为的变化;第二, 是指这一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 化;第三,是指在一种组织的环境中支配行为 与相互关系规则的变化。 (2)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追加利益而 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与对策。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模型:“诺思模型”
制度创新的条件和动因。 制度变迁过程。
诺思等人把制度变迁视为一种制度均
衡——非均衡——均衡的过程。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模型:“诺思模型” 所谓制度均衡指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 (1)已经获取了各种要素资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
的全部增量; (2)潜在利润仍然存在,但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成本超 过潜在利润; (3)如果不对制度环境作某些改变,就不可能实现收入 的重新分配,那么,现存的制度结构就处于一种均衡状 态(即制度均衡)。制度均衡实际上就是现存的制度 结构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中,在这一状态中,现 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的任何人或 任何团体带来额外收入。
制度创新
(6)制度创新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包括制
度的替代、转化和交易过程。 综合观之,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 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通称, 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动力 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制度总是要借助不
断地创新来拓展自身的绩效范围。从一 般意义上讲,如出现预期的净收益超过 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就会被创新。 制度创新的成本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 规划设计、组织实施的费用;清除旧制 度的费用;削除变革阻力的费用;制度 变革带来的损失及变革的机会成本等。
《精心整理》第二讲 制度变迁理论PPT资料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作用的两面性:积极性与消极性。
18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认为: 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制度安排的非均衡,及未达到帕累
托效率准则最优,这是制度变迁的前提; 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成本与收益”的比较; 只有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的情形下,行为主体才
防范不确定性与风险(订立各种合作、契约、协议等 等)(WTO)
合作有序(各种国际法律、法规、惯例、条约等) (有关市场秩序的各种法律、法规、规定等)
21
四、制度变迁的原因
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名誉等)(有关人身、财产 等的各种制度、法律,有关产权的各种制度等)
相对减少制度费用(交易费用)(政府的行政审批) 减少外部负效应(明晰产权) 减少搭便车行为(明晰责、权、利)(人力资源管理
11
二 、制度变迁实例
3、实例三:经理人员的十大股权激励制度设计
帐面价值股票:对于非上市公司,帐面价值股票作为经营者长期激励性 报酬是可以操作的。西方一些大公司也有采用帐面价值来向经营者发放 报酬的。
特定目标奖金:这类奖金与年度奖金相同,也是一年一评,但是评定的 标准是前3~5 年内公司战略计划中既定的长期目标的实施情况。该奖 金一般以现金计量,但是可能有的公司以现金支付,有的公司以股票支 付。通用汽车公司在1997 年设立了一次性的以净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 激励计划。如果从1997 年计划开始起到2000 年12 月31 日为止的时间区 段中,通用汽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5%,则2000 年12月31 日公 司将向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赠予既定数量的公司股票。如果该目标没有达 到,该计划在2000 年12 月31 日自动失效。
制度的基本概念与变迁分析(ppt 59页)
1、诱致性制度变迁
(3)问题: 第一,群体间达成变迁方案的谈判成本
较高,有可能使制度变迁无法产生;
第二,正式制度变迁中的外部性问题极 易造成搭便车,进而弱化制度变迁的动 力。
(4)例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强制性制度变迁
(1)含义:由政府法令引致的变迁
(2)政府推进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指的是激励和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种规则。P36
(1)制度与人的动机、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体现着人 的动机,又激励和约束人的行为,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自发 形成或人为设计的。
(2)制度是一种公共品。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不是针对某 一人设计,这是从最终状态来说的。可能开始是为少数人制 定的,后来适用于所有人。“
乙 不坦白
甲 不坦 A 1年
白
1年
甲 坦白
C 10年 3月
乙 坦白
B
3月
10年
D
5年
5年
二、财产制度的起源
我们假定“假想的世界”只有A、B两个人,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 种植谷物、偷取对方的谷物或防止偷窃,但每个人种植谷物、行窃和 反窃的技术程度不一样,在自然状态下,有如下面结果
制度变迁比较
1、诱致性制度变迁
(1)含义:是指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 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 迁。
(2)特点:
第一,盈利性:只有当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 大于预期成本时,有关群体才会去推动制度 变迁。
第二,自发性:并不是由政府。
第三,渐进性:是一种自下而上,从局部到 整体的。
(3)制度与组织是不相同的。
制度是社会游戏的规则,是人们创造出来的,用以激励 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组织则是参与社会游戏的角色。制 度与组织又紧密相联,制度必须以组织或人与人的存在为前 提,而组织则总是体现着一定的制度,靠制度保障和维持, 如企业是组织,但企业体现着一定的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课件-第7讲-制度变迁理论
这是不是一个巧妙的制度安排?
二、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需求与供给
制度均衡
就是人们对既定制度安排和制度结构的一种满足状态或 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制度。具体来说, 制度均衡是指,在既定的制度安排下,已经获取各种资 源所产生的所有潜在收入,或者潜在利润仍然存在,但 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超过潜在收入。
诺斯等人的研究引起论很大的反响,并在很多 方面得到论更系统的阐释和深化。
V.W.拉坦(Ruttan,1978)的文章《诱致性变迁理 论》展示了这方面研究的综合性成果,而且将 诺斯等的理论推进了一步。他认为,制度变迁 不仅是由诺思讨论的对更为有效的制度绩效的 需求所致,而且也是关于社会与经济行为以及 组织与变迁的知识供给进步的结果。
制度变迁的含义(续)
制度变迁的含义
二、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
1)制度是为了规范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 定的一系列制约,其主要作用是建立一个 人们相互作用的稳定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 性。
2)当要素相对价格及谈判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以及组织的偏好发生转变时,制度变迁随 之发生。组织偏好会勾画出制度变迁的方 向。
在19世纪60年代,牧场上的土地所有权一开始是谁先占 用就归谁。由于土地极多,想进入一个牧区的牧场主很容易 找到还没有人捷足先登的地区并占用它。随着养牛业日益普 遍发展,投入使用的土地越来越多,以养畜者或牧场主协会 的形式自愿地组织了起来,采取驱逐非协会会员的措施,把 自由放牧区变成了协会公共所有财产。控制进入缺水区和畜 群聚集区的结果,降低了被迫迁移的成本。协会公共所有财 产形式尽管比自由放牧区形式进了一步,但并不是理想的制 度安排。然而在岩石或林木等类围篱材料奇缺的环境下,严 格限定私人放牧权的实施成本就很高。有刺铁丝明显改变了 实施私有化的成本。有刺铁丝的销售量由1874年的1万磅增 加到1880年的8050万磅。围篱首先是在耕地和有水源的最好 放牧地周围修建起来的。这个例子还表明,实施成本还影响 到制度安排的选择及其利用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5
3. 行动团体
行动团体是一个决策单位(可能是个人或团体、组织),它的 决策影响或支配制度变迁的进程。
行动团体可分为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6
4. 制度装置
制度装置,“是行动团体所利用的文件和手 段,当这些装置被用于新的制度安排结构时,行 动团体就利用它们来获取外在于现有安排结构的 收入。”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7
2. 制度和秩序产生与变迁的源泉
① 制度要给予参与人一个稳定的预期。 ② 连续行为之间的博弈,是制度改革完善的 一个必要条件。 ③高重复率的博弈限制非合作性策略,构成 了制度和秩序内生的源泉之一。 ④合作性策略比非合作性策略更能促进个人 利益。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制度环境是一国的基本制度规定,决定、影 响其他的制度的安排。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4
2. 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是指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 合作与竞争的方式的一种安排,制度安排可能最 接近于‘制度’一词的最通常使用的含义了”。
一般来说,制度环境决定着制度安排的性质、 范围、进程等,但是制度安排也反作用于制度环 境。
14
6. 林毅夫对制度变迁的分类
制度的功能、制度不均衡的原因
制度变迁的类型: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原有制度安排下无法 得到(即制度不均衡)的获利机会引起的。
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实行的。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5
(三)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产权基础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2
4. 哈耶克的演进主义制度变迁观
将生物学上的自然选择和进化演进方法应用 于经济制度的变迁分析之中,认为制度的变迁是 一个自发的演进过程,而不是一个理性设计的人 为制造过程。
形成自然演进制度的前提是要保证个人的自 由选择权,加上相互之间所形成的博弈与互动关 系,可以达到信息与知识最大限度的交流与共享, 从而自然选择式地逐步筛选出一个好的制度。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1
3. 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以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从供给方面将产权理论、国 家理论和制度形态理论结合起来,构建了一个比较成型的制度变迁 理论框架。
其中产权理论和国家理论是其理论的两个基本支柱,国家不是 中立的,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 率负责。
9
1.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在某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当物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就会发生社会变革,导致经济基 础连同上层建筑都发生变化。
制度变迁首先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偏好和简单的成本——收 益分析,而主要取决于客观物质条件决定的,对特定制度再生产的 经济支付能力。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8
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模型
• (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 (二)制度变迁的自我强化机制与路 径依赖
• (三) 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模型 • (四) 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 度变迁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9
(一)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1. 制度变迁中的组织 •2Hale Waihona Puke 制度变迁的源泉 •3. 适应效率
制度变迁本质上是由生产力决定的。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0
2. 舒尔茨对制度变迁的分析
我们假定增长进程改变了对服务的需求,并 且这种需求上的改变又导致了以长期成本与收益 来衡量的供求之间的非均衡。
经济增长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会引起人的 经济价值的上升,导致劳动力市场价格提高,人 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上升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加 等,这些变化就构成了对制度变迁的需求。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3
5. 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制度不完全是理性设计的产物,不同利益集 而的博弈才是决定一个制度优劣的根本原因。
制度也不是完全自由演进的,因为利益集团 显然是一个对制度变迁具有决定作用的,并且具 有明确利益目标的主体。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2
(一)基本概念
• 1. 制度环境 • 2. 制度安排 • 3. 行动团体 • 4. 制度装置 • 5. 制度变迁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3
1. 制度环境
制度环境,“是指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 换与分配基础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
第四章 制度变迁理论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二、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与模型 •三、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四、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五、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
一、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过程 • (三)制度产生和变迁的产权基础
•1. 产权与制度的产生和变迁 •2. 秩序和制度的产生与变迁的源泉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16
1. 产权与制度的产生和变迁
产权与制度的产生和变迁有关高度的内在关联性:
首先,制度概念是产权概念的延伸。诺思认为,制度是为使财 富最大化所作出的契约安排 。
其次,产权是使市场顺利运行的前提。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8
(二)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过程
• 1.马克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 2.舒尔茨对制度变迁的分析 • 3.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 4.哈耶克的演进主义制度变迁观 • 5.奥尔森的利益集团理论 • 6.林毅夫对制度变迁的分类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4章-制度变迁理论
7
5. 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 首先,制度变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 的制度对效益较低的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 其次,制度变迁还可以被理解为对一种更有 效率的制度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际制 度供给的约束条件是制度的边际转换成本等于制 度的边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