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汇编一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案
【教学内容】初中化学鲁教版教材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 能够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室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化学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化学反应吗?化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引导学生谈论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反应的概念、分类和特点;
2. 讲解化学实验室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
3. 分析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3. 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1.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学习感悟;
2. 总结化学反应的规律和应用;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深化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化学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醒学生注意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导入、讲解、实验操作、讨论和总结、作业布置等环节,全面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强调化学实验的安全和实践操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鲁教版初中化学全套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全套教案

鲁教版初中化学全套教案课题:化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酸碱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3. 能够用PH试纸检测酸碱溶液的酸碱性质。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2.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3. PH试纸的使用。

教学难点:1. 酸碱指示剂的选择;2. PH值的测定与酸碱性质的判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实验原料、教学实验操作指导书;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一下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物质;2. 提出问题:酸和碱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酸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2. 介绍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3. 讲解PH值的概念及其在酸碱性质判定中的作用。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用酸碱指示剂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2. 实验二:利用PH试纸测定不同溶液的PH值。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交流与讨论,确定溶液的酸碱性质;2. 总结实验结果,复习酸碱的基本性质。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做好作业。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以“实验教学”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酸碱的基本性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总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巩固了学生对酸碱知识的掌握程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篇一: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数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基本环节。

2.重视化学实验,掌握化学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单元教材地位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

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本单元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部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第三部分:初步学会某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

重点: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难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学法建议1.重视科学探究,掌握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3.注重比较,认清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本单元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通过比较,认清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会判断哪些变化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单元教学计划节次教学时数主要知识点探究活动第1节 2 化学改变了社会;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利用化学反应的目的;绿色化学观念;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

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取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进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鲁教版初三化学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进程与方法】运用实验视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

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酷爱科学,建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投影仪四、教学进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期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现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

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摸索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现: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现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品,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板书】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环节:新课教学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教师多媒体出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以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第一生成二氧化硫。

化学方程式为: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案初中化学鲁教版

教案初中化学鲁教版

教案初中化学鲁教版课程:化学
教材: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年级:初中
主题:酸碱反应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酸碱的定义及特性。

2. 了解酸碱中常见的具体物质。

3. 掌握酸碱的性质及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1. 酸碱的定义及特性。

2. 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1. 理解酸碱的定义。

2. 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准备:
1. 教材《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

2. 实验器材:酸、碱、指示剂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酸碱反应的知识。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酸碱的定义及特性。

2. 带领学生了解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进行一些简单的酸碱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反应过程。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酸碱反应的规律。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酸碱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

2. 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让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下节课复习酸碱反应的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酸碱的定义及特性,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规律。


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演示和讨论环节的引导和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

同时,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案

初三化学鲁教版教课方案【篇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课方案】2013 新课标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套教课方案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单元备课(上)第一节化学真巧妙第二节体验化学研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术训练(一)单元备课(下)第一节化学真巧妙【篇二:鲁教版初中化学(上 )教课方案】鲁教版初中化学(上)教课方案江阳区况场中学许小兵12附:板书设计4.3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一、 co2 的循环产生:生物的呼吸、化石燃料的焚烧等耗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二、实验室制法原理:药品:大理石、石灰石或稀盐酸3反响:装置:发生装置:(与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同)采集装置:向上排气法步骤:查验:考证: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验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

4【篇三: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课方案】课题:元素(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知道元素的观点,初步学会用元素描绘物质的宏观构成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领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着常有的元素符号教课重点和难点:1、元素观点的成立及物质的分类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教课方法:启迪叙述法、自学法教课内容剖析: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含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内容经过剖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指引学生成立起元素的观点,而后经过元素观点,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

第二部分内容经过创建疑问使学买卖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需性,进而引出元素符号。

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经过分别记忆与集中记忆相联合的方法使学生赶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剖析: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习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下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构造表示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

经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且知道同种原子拥有同样的核电荷数,不一样种类的原子根本差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一样,为“元素” 观点的成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教课过程:[知识回首 ](教师) 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2、水是由(学生)思虑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引入新课 ]物质都是由元素构成,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设计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设计的内容为《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一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课时安排本单元的教学安排为3个课时,具体内容如下:课时一: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 - 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 -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 -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引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找出不同的物质,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思考; 2. 导入:简单介绍物质分类的方法,如按物质的状态、组成成分等进行分类; 3. 实践探究: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分类实验,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性质和外观,掌握物质分类方法;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种分类方法,并进行讨论; 5.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课时二:溶解和固体的特点教学目标: - 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了解固体的性质和分类; -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对上节课所学的物质分类进行复习,并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 2. 导入:简单介绍溶解的概念和固体的特点,并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3. 实验探究: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和溶液的特点,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归纳溶解的一些基本规律和固体的性质; 5. 拓展:介绍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盐的溶解和冰的融化等;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课时三:化学实验与实验记录教学目标: - 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 掌握实验记录的基本方法; -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能力。

教学内容: 1. 复习:对前两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并检查学生的答题情况;2. 导入: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等;3. 实践探究: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记录;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实验心得和实验记录的方法,促进合作学习;5. 集体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进行集体总结和评价;6. 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

初中鲁教版化学教案全册单元名称:原子结构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构成,掌握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掌握原子的结构,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 能够解释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的形成;
4. 进一步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内容:
1.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
2. 原子的结构;
3. 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形成;
4.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原子的结构和构成;
2. 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形成;
3. 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方法:
1. 讲述与示范相结合;
2. 实验方法;
3. 讨论与分析;
4. 练习与测试。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
2. 学习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构成;
3. 讨论原子的亲和力与化学键的形成;
4. 实验验证原子核和电子云的运动规律;
5. 总结与讨论。

六、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理解了原子的基本构成;
2. 学生是否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是否能够做好实验操作。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3. 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学科:化学
年级:初中
教材:鲁教版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3. 能够在实验中正确操作化学仪器和设备。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难点:化学中的基本术语和单位。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教学课件。

2. 班级准备化学实验器材。

3.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30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相关概念。

2. 讲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详细解释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

四、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化学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实验操作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下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范文5篇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2.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教学课件。

实验用品:事先用酚酞溶液写好“化学”字样并晾干的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画好“小笑脸”并晾干的滤纸,稀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浓氨水。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

化学第一课初中鲁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什么是化学,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简单描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定义,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 教科书《鲁教版化学一年级》;
2.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入化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并通过例子说明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的作用等。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5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小实验,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如何影响其变化的。

四、小结及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概念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通过直观的例子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册3.3海水制碱 教案1

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册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化学全册3.3海水制碱 教案1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海水“制碱”【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和步骤,知道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对氨碱法制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用微粒的观点对反应作出解释;2.认识纯碱(碳酸钠)的重要性质,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3.通过了解纯碱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认识化学反应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纯碱性质的探究,碳酸根离子的检验;2.氨碱法制纯碱的原理,元素守恒观的建立。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匙。

实验药品:碳酸钠固体、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钡溶液、蒸馏水、稀硫酸。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境引入】1.展示一袋纯碱阅读标签获知成分并交流纯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这袋纯碱在家里可用来干什么?2.纯碱不只在生活中用途很多,它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更加广泛。

视频:纯碱的工业用途。

过渡:纯碱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我们如何获取纯碱呢?请同学们从物质变化的角度考虑,我们获取物质的方法有哪些?自然界中就含有天然碱。

投影:过渡:天然碱的含量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那么我们在工业上是如何制取纯碱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海水“制碱”的有关知识。

用途。

明确食用纯碱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在生活中可以用于蒸馒头,刷碗等等。

观看视频,了解纯碱的工业用途。

思考回答,可以从自然界中含有的物质直接获取,也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制取。

了解纯碱的自然界来源。

引发学习的欲望。

通过介绍碳酸钠的用途,使学生认识到纯碱的重要作用,强化对制取纯碱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天然碱的介绍,使学生明确仅靠天然存在的物质,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更进一步认识到工业制取纯碱的必要性根据投影了解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的探究方向。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书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书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书
第一课: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

教学内容:
1.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用途。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及其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入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2.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如试管,量筒,坩埚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用途。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仪器,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
老师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总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总结。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优秀学生,指导有欠缺的学生。

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化学实验材料等。

教学辅助:PPT,化学实验视频等。

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化学相关书籍和网站拓展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课题:化学基础知识教材: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

2.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3. 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3. 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化学主要研究什么?引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讲解(10分钟)(1)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强调化学研究的重要性。

(2)介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提示学生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3)展示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分类和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3. 练习(15分钟)(1)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分享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设计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独或小组完成,并进行讲评。

4.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5. 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化学基础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以及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鲁教版化学初中教案

鲁教版化学初中教案

鲁教版化学初中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
教学年级:初中
教学版本:鲁教版
教学主题:化学元素及周期表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部分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3. 能够正确使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教学重点: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及相关问题的解答
教学准备:化学教科书、元素周期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化学元素的定义和性质,介绍常见元素的符号及其特点;
2.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解释元素周期表排列原则及各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三、练习(20分钟)
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填空题,练习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性质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讲解化学元素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 理解复分解反应。

3. 了解酸碱指示剂、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

4. 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分类知识,提出问题:酸是一种什么物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酸是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化合物。

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盐酸(HCl)的性质:a.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b. 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

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c. 盐酸的化学性质:讲解盐酸与金属、碱、盐的反应,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讲解硫酸(H2SO4)的性质:a. 硫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b. 硫酸的化学性质:讲解硫酸与金属、碱、盐的反应,引导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讲解复分解反应:介绍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演示盐酸与锌粒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2. 演示硫酸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3. 演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 强调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使学生掌握了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
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3. 能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简单的元素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元素的周期性性质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教学板书
2. 元素周期表
3. 实验器材:几种不同元素的化合物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调查学生对化学元素的了解程度
2. 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介绍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15分钟)
1.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周期和族
2. 解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周期性性质
3. 示范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某种元素的信息
三、讨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20分钟)
1. 以氢、氧、氮等常见元素为例,分析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特点
2. 对比不同族的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化合物
四、练习和应用(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
2. 指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元素的分类和比较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和讨论
五、总结与检查(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检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掌握情况
3. 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运用能力,通过讨论和实验加深对元素性质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化学思维方式。

初中鲁教化学教案

初中鲁教化学教案

初中鲁教化学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中的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作用。

2. 理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其与电子云的关系。

3. 掌握原子序数和质子数的概念。

4. 能够解释元素的原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原子序数的概念。

难点: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及其与电子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不同元素的周期表,引导他们思考:元素的性质是如何确定的?
2. 通过提问,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作用。

2. 讲解原子核的构成及其与电子云的关系。

3. 解释原子序数和质子数的概念。

三、讨论(15分钟)
1. 小组讨论: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练习(15分钟)
1. 完成练习册上与原子结构相关的习题。

2. 师生一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整理总结原子结构的内容,并思考一个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例子。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六、课堂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2.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勇于表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化学概念与数学计算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熟练计算技能,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化学式的引入,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课化学式的学习,在化学用语的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此节课是学生是否学好化学的一个分化点,对于元素符号记不下来的学生,要及时做好补救工作。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教学要精讲、精练,抓规律、做示范。使学生理解化学式的意义,对化学式的计算必须做到“正确”、第四节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意义。
2、会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间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3、通过调查和分析某些商品标签或说明书上标志的物质成分和含量,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条件
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教具】:多媒体投影、部分药品标签。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具有相对原子质量,那么分子有相对
分子质量吗?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P82什么是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
联系旧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自学交流]2、怎样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呢?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82例1。
[设问]从化学式MnO2中你可获得哪些信息?
[讨论得出]1、组成的元素2、原子间的个数比;3、原子的总个数;
【点评】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获得结论。
[设问]MnO2中锰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指导自学]教科书P82,例2:元素间质量比的表示方法。
【点评】
继续设问,让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同时可展示球棍式分子模型,使学生形成一种直观概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讨论,归纳总结出化学式的意义以及书写化学式的方法。然后用课堂练习对化学式加以巩固、熟练。
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组成物质各成分元素的质量比和质量分数。学生对计算应不成问题,关键在于对化学式的真实涵义的理解,尤其是对化学式中的符号、系数、右下角码的意义的理解,应及时分析、强调。培养学生依据化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为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模仿练习]
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请A、B、C三同学演板。
⑴氢氧化钙[Ca(OH)2]⑵氢气⑶5P2O5
【点评】
让学生自主参与,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讨论交流]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要点: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即相对分子质量。
【总评】
本节课是化学式的运用,主要是一些计算技能的理解和培养,但授课教师大胆采用了教师引导、
学生自学互纠、概括小结的教学设计,成功的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学生
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节课有两个特点:1、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注重了学生获得亲自参
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也为学
⑴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由此可猜想碘酸钾的化学式为
相对分子质量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
⑵假设某1000g碘盐中含20mg碘。
①这里标明的碘的含量是指()
A、碘单质B、碘元素C、碘原子D、碘分子
②g碘酸钾中含有20mg碘。
③已知成人每天约需0.15g碘,假设这些碘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则成人每天需要食用碘盐g。
【点评】
创设新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
[分析纠正]:引导同学们一起分析G、H两位的解答并强调解题方法。
【点评】
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
[指导观察]:展示几种药品的标签,请I、J、K等同学描述组成药品成分和纯度,纠正上述三同学描述中的错误信息。
[投影展示]:展示部分药品的标签,教给学生如何查看它们的成分、含量或纯度。
生的个性特长和才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执教者改编习题时,联系了学生身边的化学物质和铁
锈、加碘盐,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教案上册化学式式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化学式概念的涵义,掌握一些简单的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了解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初步掌握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模仿练习]投影:计算下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请D、E、F三同学演板。
1、水(H2O)2、二氧化碳(CO2)3、硝酸铵(NH4NO3)
[设问]知道元素间的质量比的表示方法,我们还能知道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吗?
[指导自学]教科书P83:例3:并强调什么叫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如何表示出来?
[模仿练习]投影:已知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试计算:⑴氧化铁的相对分子质量;⑵氧化铁中铁、氧两元素的质量比;⑶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⑷如有1000t氧化铁,则可生产多少吨铁?请G、H两位同学演板。
【点评】
改编习题,抓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学习,使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
[作业]:
1、教科书P85、7、8、9、10
2、各实验小组从P85、11题中任选一种产品标签或说明书按题目中的要求完成任务,下次课进行交流。
【点评】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采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旨在培养学生关注和关心产品说明书的意识。
【点评】
收集一些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
[整理归纳]: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哪些由学生自己完成。
[拓展应用]:投影:
碘元素(符号为I)具有预防和治疗甲状腺肿大的作用,人体缺碘时易患粗脖子病。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食盐,简称碘盐。所谓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所以食盐中常含有一种补充碘元素的盐。如图4-5所示为湖北省盐业公司专营的“云鹤牌”精制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文字,请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建议:
从检查学生对元素符号、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入手设疑激趣:元素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而由元素组成的各种单质和化合物怎样来表示呢?即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得出化学式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化学式不是凭空写出来的,而是前人经过多次的精密实验,测定物质的组成后推算得出来的。每一个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都可以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