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静,王薇,高文斌.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05)

合集下载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

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

叶敬忠等: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叶敬忠 王伊欢 张克云 陆继霞 内容提要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转型背景中,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生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了关注,很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日常行为和交往、心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 监护人 综述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

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

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单亲(一般为母亲)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代为照料,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的抚养、教育和关爱,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

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

这就是近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目前的研究进展 尽管“留守儿童问题”在过去几年就已经存在,但一直都没有引起家长、学校、社区和社会的重视。

自从2004年初四川省一个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顾而出现严重问题的事件被曝光后,它作为一个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新问题,开始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留守老人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老人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留守老人儿童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琪. 留守老人及儿童的心理问题及预防策略[J]. 精神医学杂志, 2016, 29(3): 196-198.
[2] 曹波, 杨雄飞. 农村留守老人心理状况及调适对策[J]. 重庆医学, 2017, 46(21): 3143-3145.
[3] 孙宝显.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J]. 江汉学院学报, 2018, 37(2): 31-34.
[4] 马丽丽, 马丁, 潘娟.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措施研究[J]. 护理学刊, 2016, 31(1): 81-83.
[5] 简真, 李小荣, 张文璨, 等.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干预策略研究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7, 25(4): 680-689.
[6] 程洁, 何滨滨, 孙靖阳, 等.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 36(24): 7174-7176.
[7] 刘洋, 李佳楠.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 健康导报, 2017, 34(14): 34-35.
[8] 赵淑霞, 翟春林. 留守老人及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干预[J]. 云南护理杂志, 2019, 36(14): 161-163.
[9] 王明媚, 李国强. 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对策[J]. 中国农村卫生标准管理, 2016, 28(36): 284-285.
[10] 张敏, 曲吉鹏. 农村留守老人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干预策略[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4): 634-636.。

自我成长与发展期末论文

自我成长与发展期末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探究【摘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是我国城市化背景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具体规模,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发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人身安全问题、性格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一些制度性、法律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心理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 不能跟随在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照顾, 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 农村) 由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委托人代为监护, 年龄在 6 岁~16 岁之间的儿童。

近年来, 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 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群体。

①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具有现实的迫切性。

一、农村留守儿童背景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看,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是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农村富余劳动力趋向于向工作机会相对较多的城市迁移, 出现了农村留守人员( 老人和孩子) 的现象。

[1]而这一现象中尤其以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较突出。

在中国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进程中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转移,造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我们称为留守儿童。

据调查,全国14 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2290.45 万人,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平均占全体学生的47.7%(周福林,2006),有的省份(例如,湖南省)比例达到6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

[2]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流动的青壮年劳动力, 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 左右。

由此, 在很多流出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 普遍出现了人口结构的“3861990”现象, 也就是“留守家庭”问题(《人口研究》编辑部, 2004) 。

目前, 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 “留守老人”、“留守妻子”, 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作者:刘霞, 范兴华, 申继亮, LIU Xia, FAN Xing-hua, SHEN Ji-liang作者单位:刘霞,申继亮,LIU Xia,SHEN Ji-liang(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范兴华,FAN Xing-hua(湖南科技大学教育系,湖南湘潭,411201)刊名:心理发展与教育英文刊名: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年,卷(期):2007,23(3)被引用次数:33次1.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6(03)2.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03(05)3.黄爱玲"留守孩"心理健康水平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05)4.Wight W G;Botticello A L;Aneshensel C S Socioeconomic Context,Social Support,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A Multilevel Investigation[外文期刊] 2006(01)5.李文道;邹泓;赵霞初中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03)6.Marianne H M;Vollebergh W;Meeus W Social support from parents and friends and emotional problemsin adolescence 2000(03)7.Callaghan P;Morrissey J Social support and health:a review 19938.Zelkowitz P social support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1987(02)9.Demaray M K;Malecki C K Critical level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ssociated with student adjustment 2002(03)10.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1999(zk)11.张雯;齐光辉;郑日昌师范大学生社会支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02)12.方晓义;张锦涛;徐洁青少年和母亲知觉的差异及其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4(01)13.刘霞;赵景欣;申继亮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02)14.王东宇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期刊论文]-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2(05)15.魏军锋;郑洪冰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身症状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02)16.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 1994(02)17.赵建平;葛操初中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6(02)18.王东宇;王丽芬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期刊论文]-心理科学 2005(02)19.方晓义青少年关于抽烟、饮酒的危害认识及其对青少年抽烟、饮酒行为的影响 1993(02)1.宋淑娟.廖运生.SONG Shujuan.LIAO Yunsheng初中留守儿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2008(8)2.朱丹.ZHU Dan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安全感的特点及弹性发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2009(2)3.王婷.王文忠.刘正奎.高文斌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0)4.胡心怡.刘霞.申继亮.范兴华.HU Xin-yi.LIU Xia.SHEN Ji-liang.FAN Xing-hua生活压力事件、应对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5.张顺.王良锋.孙业桓.陈兴付.张秀军.高荣.邢秀雅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期刊论文]-现6.刘霞.武岳.申继亮.邢淑芬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4)7.黄广文.杜其云.刘智昱.刘艳萍.黄群.吴虹.罗家有.张伶俐.HUANG Guang-wen.DU Qi-yun.LIU Zhi-yu.LIU Yan-ping.HUANG Qun.WU Hong.LUO Jia-you.ZHANG Ling-li监护人员对农村3~7岁留守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影响分析[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8.吴峻.Wu Jun金融危机背景下"转化型留守儿童"之教育公平[期刊论文]-学术交流2010(3)9.李旭从"非问题儿童"的角度看待留守儿童[期刊论文]-农村经济2011(3)10.刘霞.赵景欣.申继亮.王兴华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2)1.谢升文遂宁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2(13)2.魏萍南阳市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3.杨小青.许燕有留守经历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价值感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 2011(7)4.杨小青.许燕童年期有留守经历高职生学校满意度与学习倦怠关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1(6)5.仲磊.杨映萍.罗永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期刊论文]-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10(1)6.周宗奎.孙晓军.范翠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王淑芳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期刊论文]-才智 2012(3)8.高丙成.刘儒德.李航.孙洋洋.高钦初中生社会支持状况及与自我效能感、焦虑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2)9.刘贤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问题的社会学分析与思考[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30)10.齐红霞.武惠.张运勤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实验研究[期刊论文]-宿州学院学报 2011(7)11.许松芽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集美大学学报 2011(3)12.肖敏.葛缨.曹成刚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13.林莉娜.陈长香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8(19)14.胡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8)15.何朝峰.覃奠仁.李培河池市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行为[期刊论文]-河池学院学报 2010(1)16.李培.何朝峰.覃奠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社会适应[期刊论文]-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17.贾云推行学校社会工作制度强化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服务[期刊论文]-党史文苑(学术版) 2010(7)18.胡昆.丁海燕.孟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8)19.李宏翰.权方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问卷"的编制[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0.王永娟.沈汪兵.刘国雄.袁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期刊论文]-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21.杨竹贵州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期刊论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22.崔丽娟.邹玉梅家庭功能缺失对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机制[期刊论文]-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0(3)23.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24.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3)25.王健.彭云龙.孙学俊.张广岩服刑人员留守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2)26.王英.王小波"性别年龄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分析[期刊论文]-现代妇女(理论版) 2010(2)27.田晓霞.王艳蓉.潘玉进留守儿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09(6)28.雷鹏.陈旭.关幼萌中国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述评[期刊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6)29.肖聪阁.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依恋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9(1)30.张莉.申继亮.黄瑞铭.罗曼楠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的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1(5)31.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9(5)32.魏欣.陈旭农村留守初中生亲社会倾向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期刊论文]-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4)33.康耀文.陈燕我国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1(6)34.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本文链接:/Periodical_xlfzyjy200703017.aspx。

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CNKI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CNKI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8年第1期流动•留守青少年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基于CNKI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王桂琴$,方奕2(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100089;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摘要: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2004年至2016年有关留守儿童(特指农村 14岁以下留守儿童)的研究文献1042篇为基础,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这些文 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探寻我国当前留守儿童研究的热点、前沿演进,试图在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革中,找到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方式方法,促进留 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儿童;文献;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9303(2018)01 -0043 -07引言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由于父辈进 城打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逐渐出现了农村 “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

1994年作者一张的 一篇短文《“留守儿童”》⑴首次提到了“留守儿 童”的概念,但是学界开始“留守儿童”的研究却是 在10年之后。

2004年,吴霓作为课题负责人发表 在《教育研究》第十期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 报告》+2]成为对“留守儿童”研究的先驱文献。

之 后,段成荣等对我国2005年1%人口抽样统计的 研究认为,我国有14岁以下留守儿童4378万人。

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 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全国有17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6102. 55万。

对留守儿童的心 理、教育、安全等诸多问题的研究也逐渐丰富。

本 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已经发表在期刊上的留守 儿童研究文献进行量化统计分析,发掘“留守儿 童”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演进,进而指导更多 的作者、研究团队关注留守儿童的研究。

一、数据的采集与统计采集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采用期 刊高级检索方式检索主题“留守儿童”,数据来 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截止时间为2016 年12月。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作者:刘正奎, 高文斌, 王婷, 王晔, LIU Zheng-kui, GAO Wen-bin, WANG Ting, WANG Ye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1刊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年,卷(期):2007,15(2)被引用次数:59次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人口研究 2005(01)2.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农业经济问题 2005(10)3.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 20054.Campbell SB Developmental issues in childhood anxiety 19865.Spielberger CD Manual for the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19836.Weems CF;Costa NM Developmental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childhood anxiety symptoms and fears[外文期刊] 2005(07)7.井世洁;乐国安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不良情绪的结构模型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03)8.弗洛伊德;高觉敷精神分析引论 19849.赵虎;于治淼;杜友忠亲子关系及父母性格对子女个性形成影响的探讨 1996(02)10.钱铭怡;夏国华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1996(02)1.张顺.王良锋.孙业桓.陈兴付.张秀军.高荣.邢秀雅小学"留守儿童"社交焦虑现状流行病学调查[期刊论文]-现代预防医学2007,34(3)2.林细华.沈敏.王琳.王友洁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2)3.高文斌.王婷.刘正奎.王香玲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3)4.张燕燕.兰燕灵.覃业宁.李艳.唐秀娟.覃金艳.ZHANG N Yanling.QIN Yening.LI Yan.TANG Xiujuan. QIN Jinyan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个性特征和抑郁状况的调查[期刊论文]-护理学杂志2009,24(17)5.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ZHANG Ruo-Nan.ZHANG Li-Jin.GAI Xiao-Song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6)6.王良锋.张顺.孙业桓.张秀军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7.赵红.罗建国.李作为.文红.周碧英.钟昆.徐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期刊论文]-精神医学杂志2007,20(1)8.赵洁.林艳艳.曹光海.ZHAO Jie.LIN Yan-yan.CAO Guang-hai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46(10)9.张丽芳.唐日新.胡燕.徐德淼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刊论文]-皖西学院学报 2011(4)2.黄晓露浅谈如何善待留守儿童[期刊论文]-教育观察(中旬) 2013(3)3.王云霞.王鑫浅析当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与教育状态[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2(2)4.张连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系与孤独感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1)5.谭斌曾为留守儿童的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期刊论文]-韶关学院学报 2010(6)6.张若男.张丽锦.盖笑松农村留守儿童是否有心理健康问题?[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9(6)7.王婷.王文忠.刘正奎.高文斌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其相关因素[期刊论文]-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10)8.陈攀.汤永隆.王大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2(3)9.高文斌.王毅.王文忠.刘正奎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支持和校园人际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11)10.王广海.卢宁.刘志军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3(9)11.王文军.张璟.李晶.陈廷.孙玥琳济宁市留守中学生行为发育及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济宁医学院学报2010(5)12.赵金霞.王美芳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6)13.张才国.汪丽娜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09(21)14.李薇薇.蔡翥团体箱庭干预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抑郁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3)15.姜玉荣.戚科琴对留守儿童父母角色缺失补救新途径——绘画心理干预[期刊论文]-赤子 2012(11)16.张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期刊论文]-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2(23)17.陈蓉需要理论视野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探析[期刊论文]-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18.王小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期刊论文]-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2)19.张凡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期刊论文]-民风(科学教育) 2013(3)20.程黎.王寅梅.刘玉娟亲子分离对农村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21.姚应水.康耀文.金岳龙.龚伟志.陈燕.郑丽.安洲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现况调查[期刊论文]-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12)22.田晓霞.王艳蓉.潘玉进留守儿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09(6)23.龙艳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现状与展望[期刊论文]-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8(3)24.陶旭炜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症状的研究[期刊论文]-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3(3)25.曹明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期刊论文]-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4)26.周立林.杨英琪生态系统发展观下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期刊论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5)27.张韡.郭燕.许建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25)28.余瑾学龄期超重及肥胖儿童社交焦虑现象的研究[期刊论文]-实用临床医学 2012(9)29.范兴华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的比较[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 2011(2)30.赵洁.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调查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36)31.凌辉.张建人.钟妮.易艳.周立健.洪婉妍.文晶留守儿童的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及社交地位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6)32.王瑞学.朱莉琪.牛嗣霞河北北部偏远农村留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吉林大学学报(医33.胡燕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考及展望[期刊论文]-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34.李晓敏.袁婧.韩福生.高文斌.罗静.吴杰.李宝芬.尚文晶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行为与人际关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0(8)35.陈亮.张丽锦.沈杰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特殊教育 2009(3)36.张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综述[期刊论文]-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9(2)37.邓自鑫.郭成.王金花我国留守儿童焦虑与孤独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9)38.李丽辉.赵丽丽.张金峰.张成芳.曲海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医学与社会2008(3)39.葛明贵.汪昱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教育思考:基于调查的分析[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3(2)40.范杰慧.江鹏程.杨晓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4)41.李晓敏.高文斌.罗静.杜玉凤农村留守经历大学生成人依恋及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公共卫生 2010(6)42.李晓敏.袁婧.高文斌.罗静.杜玉凤留守儿童成年以后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1)43.李晓敏.罗静.高文斌.袁婧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及人际关系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5)44.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刘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期刊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45.刘红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展望[期刊论文]-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46.肖敏.葛缨.曹成刚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47.徐伟.孔令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7)48.赵洁.林艳艳.曹光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的相关性[期刊论文]-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8(10)49.吴文春.陈洵.庄观英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研究[期刊论文]-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4)50.凌辉.张建人.易艳.周立健.洪婉妍.文晶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5)51.王广海.刘志军.卢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期刊论文]-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0(11)52.刘佰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评述[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 2011(12)53.王晓丹.陈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认知偏差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54.杨勤.龚正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9)55.罗静.王薇.高文斌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9(5)56.周文娇.高文斌.孙昕霙.罗静四川省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复原力特征[期刊论文]-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3)57.刘琴.孙敏红.赵勇.张帆.王宏影响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2)58.潘璐.叶敬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期刊论文]-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59.张帆.刘琴.赵勇.孙敏红.王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循证医学杂志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lcxlxzz200702021.aspx。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作者:周会婷来源:《卷宗》2016年第10期摘要:2009年罗静,王薇,高文斌在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指出留守儿童研究中存在理论思考多于实证研究,政策层面干预多于行动层面干预,干预缺乏系统化、标准化、操作化等一系列问题[1]。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2009年至今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进行分析,我国留守儿童研究发生极大的变化,出现理论研究更加深入,行动层面干预有所加强、干预措施的系统化、操作化,研究取向积极化等趋势,但也存在严重程度夸张化的倾向。

了解当前研究趋势对促进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韧性;社会适应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2]。

据调查,2000年,全国14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就已达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约2000万人[3],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平均占全体学生的47.7%[4],部分地区比例更高,2005年,我国17周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高达5861万人[5],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进一步增长到6102.55万人[6]。

然而留守儿童群体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人口流动,且呈不断增加趋势,对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重视及其必要。

以CNKI数据检索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平台,以关键词、题目或摘要为检索项,检索词为“留守儿童”检索到自2009年至今新增有关留守儿童的论文中社会学441篇、心理学464篇、教育学1742篇,分别占各学科留守儿童研究论文总数的82.6%、76.2%、98.5%,说明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我国留守儿童的研究呈现出以下趋势:1 理论研究更加深入随着研究的进展,对于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的考量不单单只限于父母陪伴的缺失:亲子亲合能直接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低亲子亲合条件下,同伴接纳能够降低儿童的孤独感,表现出补偿效应[1],同伴关系可以调节社会负性环境对留守儿童问题行为预测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缓冲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7],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弥补亲子关系,提升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8]。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3、留守儿童影响研究
3、留守儿童影响研究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挑战,包括亲情缺失、家庭教育不足、学校 教育资源有限等。这些因素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学业成绩、行为表现等方面产 生不良影响。例如,研究表明留守儿童患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较高,如焦虑、抑 郁等。同时,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且易出现逃学、辍学等现象。
2、留守儿儿童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经济贫困、城乡二元结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 等。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往往面临经济压力,需要父母外出务工来增加家庭收入。 同时,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农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差距较大,农村家庭更 倾向于将孩子留在家乡。此外,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也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个重要 原因,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挑 战。
2、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心理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研究表明,这些心理问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
2、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他们可能因 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其次,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他 们的学习效果可能不佳。最后,过早的承担家务和农活,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时 间和精力。
1、研究结果
在教育质量方面,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业成绩普遍较差。在家 庭与学校合作方面,已有研究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与互动,强调家校共育在留守儿 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争议与不足
2、争议与不足
尽管已有研究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 首先,关于留守儿童的界定,不同研究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存在差异,影响了研究 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其次,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选取的广度和 深度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此外,已有研究主要留守儿童的现状和问题,而对 如何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涉及较少,影响了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

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教育论文近五年来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苏琪(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近年来,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并且数量在不断增多。

2009年至今,我国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就留守儿童问题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

因此,有必要对近几年已发表的有关论文进行概括和梳理,分析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向。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述评;样本选取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09—02收稿日期:2013—12—26作者简介:苏琪(1986—),男,山西阳泉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社会学。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推动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

”[1]据新京报报道,我国目前0到17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人,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国内说法不一,没有统一的界定,一般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近五年来,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涉及领域广泛,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

本文试图对2009年至今的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概括,梳理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略尽绵薄之力。

一、研究样本的选取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最近五年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文献,而选择教育类核心期刊能比较好地体现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和成果。

因此,本文选择CNKI收集的、2009年至今的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

以“留守儿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人工选择相关度高的文章,共得77篇。

来源期刊分别为《中国特殊教育》、《教育导刊》、《教育评论》、《电化教育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继续教育研究》、《学前教育研究》等。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作者:郑在勇施鸿金周星田轩瑜唐利琴赵四梅骆进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35期[摘要]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对2014年以前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显示,尽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

但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要明确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留守儿童总体状况,制定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掌握情况、了解问题,为制定对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关键词]留守儿童;监护人;户籍改革;心理健康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390-02一、开展研究综述的背景2013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为2.89亿,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比2010年增加2400万人。

据全国最新妇联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1]。

留守儿童的研究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制度、心理健康等领域。

二、留守儿童相关研究进展1.留守儿童研究文献概况在中文文献中,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 90年代初期,当时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出国留学或工作而留在国内的孩子,与当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并不相同。

当前意义上的留守儿童概念出现在 90年代后期。

而留守儿童现象受到广泛关注,则是进入 21世纪以后的事情。

这一点从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研究文献的数量变从1994年到 2000年,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和报道仅仅只有 5篇,2002年以后逐步增多,进入2004年以后,相关研究和报道则大幅度增加。

在研究人员方面叶敬忠、段成荣等发表了大量相关文章;西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对于留守儿童做了大量的研究,关于留守儿童的期刊文章也迅速增加,仅2013年已经高达4000多篇,留守儿童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问题”探究及应对策略
1手机依赖影响儿童身心发展
儿童期为儿童身心发展的黄金期,手机依赖势必
收稿日期:2020-10 -24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 题“培养和提高农村高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策 略研究”【CS[2020] CHB285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苏荣安(1983 -),男,一级教师。 154
[10] 贾继超.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及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03) :77 -78. 155
[7] 倪雨凿,张敏强,胡志桥,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初中生阅读成 绩的影响:双重中介效应[J] •心理研究,2016,9(04)=88 -93.
[8] 杜铭.青少年的睡眠质量及其与基本心理需要、手机依赖的关系 [D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9] 金鑫.网络社交态度、网络信任、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孤独感之 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01):185 -187.
关键词:留守儿童;手机依赖;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D669. 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12-0154 -02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 Mobile Phone Dependencyof Rural Left Behind Children
学校应严格管理手机使用,安排丰富多彩的校园 艺术活动,挖掘学生艺术与审美潜力。特别值得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状态,减少学业负担,培养志 趣,增强学生抗压能力。传授人际交往技巧,引导学生 树立远大理想。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师有 意识地培养学生感恩心理,增加体育锻炼,从侧面来干 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反思

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和反思

(一)研究视角
出了借鉴他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体制,完善委托监护
随着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日益深入,研究视角从 制度等相关法律对策。孙晶晶 [7] 强调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
最开始的只有教育学视角转变为全景式研究视角,包括心 剖析了有关入学机会、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结果几个方面的不
理、社会、法学等众多视角。
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的联系频率、沟通情况以及初中生初 的不足归咎于自己的留守状态,无形中深化了留守儿童等同
次留守的年龄和对父母外出打工的看法有关。总而言之,留 于“问题儿童”的观念。
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包括留守儿童的年纪、初次留守
留守儿童“问题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有部分学者进
的年纪、对父 / 母外出务工的态度、与父母的联系频率、沟 行了反思。现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引起重
公平对留守儿童心理造成的影响,并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视
1. 心理学视角
角提出了改进意见。
心理学视角普遍是群体内或群体间的比较。在留守儿
(二)研究内容
童群体内的比较,从留守儿童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以
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及留守时间的长短等进行比较研究。例如,陈旭 [4] 在研究
目前,大部分研究者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
70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服务与救助
Social Services And Assistance
大的负面影响 。 [10] 总的来说,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 观的想法,或性格更倾向于任性、极端和焦躁 。 [16] 有研究
从法学视角出发,研究者将重点聚焦于留守儿童的监
响,更偏向轻视社会文化的影响、割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 护体系和权利保护。目前,从法学视角出发开展的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留守儿童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留守儿童研究热点知识图谱袁苑;孙玮玮;陈美芬【摘要】为深入分析国内留守儿童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标准检索的方法以“留守儿童”为主题词从中国知网中检索到2000~2013年期间542篇相关文献,并利用Bicomb软件及SPSS软件对文献进行分析,绘制了留守儿童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显示,我国留守儿童研究热点主要围绕三个领域展开,分别是:农村人口精神卫生的研究分析、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背景、现状及对策.【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13)001【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留守儿童;知识图谱;研究热点【作者】袁苑;孙玮玮;陈美芬【作者单位】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13.5法国学者孟德拉斯有句名言:“处于20世纪下半叶的当今世界,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是有20亿农民等待着进入工业文明。

”经济的腾飞有力地促进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经济欠发达区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由于难以解决子女在城市里户籍、上学、医疗保障等各种问题,而将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此类儿童称为留守儿童[1]990-995。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5 800万。

其中,父母一方外出者为57.2%,同时外出者为42.8%。

79.7%的留守儿童由老一辈抚养,13%的孩子交由亲朋好友照顾,剩余7.3%的孩子处于不确定状态。

由于父母关爱和教育引导的长期缺失,引发留守儿童的各种问题。

据各地公安部门统计的2003~2005年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作案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2年学术界开始在教育、心理、身体健康等各领域开展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文献综述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使得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落差拉大,人口迁移和流动日益频繁,大量农村中青年为了改变生活困境、提高生活质量而远赴发达地区务工,而他们的子女则因为多方面原因滞留家中,因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6102.55万,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7.7%,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1.88%。

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估算数据相比,5年间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约242万。

父母的远离深刻影响着这些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本综述搜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初步进行一个梳理,希望有利于理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以方便后续学者的研究。

一、概念界定虽然社会各界给予农村留守儿童高度关注,并且进行多角度的报道,然而就“留守儿童”这一概念仍然缺少清晰的界定和明确的定义(潘璐叶敬忠,2009),根据不同的研究实地取样情况,以及不同的研究着眼点,对留守儿童的概念也有着不一样的定义。

(一)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共识就概念而言,学者均认为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

有学者专门就留守儿童的概念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对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是以流动儿童为参照的,同时指出,留守儿童比流动儿童复杂的多,因开阔视野,从多个维度来界定留守儿童的概念(林培森袁爱玲,2007)。

(二)留守儿童概念界定的分歧当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的概念主要是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义。

1.父母外出现象现有的研究对于这一标准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是其父母双方长年外出而被留在家乡的儿童才可称为留守儿童;当然大多数学者认为,父双方只要有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人照顾的孩子就可称为留守(罗静等,2009)。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教育文档资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教育文档资料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综述一、问题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民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中国独特的社会群体。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对1978年以来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献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研究发现,尽管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多学科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的方法也在逐渐规范化,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中的结论存在一些矛盾,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很多。

为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水平, 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的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指标体系,有必要对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梳理。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国内研究者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1]。

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喜忧参半,申继亮、武岳通过量化研究发现,虽然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压力事件水平上显著高于非农村留守儿童,但二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

虽然父母外出打工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但并未发现留守本身给儿童的发展造成任何直接的不良影响,大量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的负面描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夸大了不良环境的消极作用,而抹杀了个体发展的主动性[2]。

总体上看,当代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1.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基本的心理特征陈广云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远离父母少亲情、独立性差怕吃苦、自私心重难合群、过度自尊少谦虚、极端自负怕挫折等[3]。

农村留守儿童消极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弱、意志力不强、缺乏安全感和家庭归属感;自卑、寡言、悲观、孤僻;任性、脾气暴躁、情绪焦虑、态度冷漠、神经过敏,有的还有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对父母打工不理解而充满怨恨。

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黄艳苹1 李玲2(1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510006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30022)【摘要】目的:对国内关于留守儿童研究进行综述,概括了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以期能为今后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建议;方法:对国内文献进行收集与分析;结果与讨论:从留守儿童概念、生存状况、受教育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进行综述,同时也提出了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今后留守儿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心理学留守儿童综述A Review of of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left-behind childrenHuang yanping1 Liling2(1,Mental health and education center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Guangdong 510006;2,Educ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Jiangxi,330022)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draws a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on left-behind children in China and gives some adiv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Methods: Summarize and analyzed the domestic literatu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It summarizes the achievement we gained nowadays on left-behind children,and review the concept, living condition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 the solution and suggestion to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 Meanwhile it put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 in nowadays research and also gives some advi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 Psychology,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Review随着农民进城务工数量的逐渐增多,留守儿童数量也与日俱增。

论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论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论留守儿童论文参考文献
(以下是针对论文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不是正文部分。

正文请根据论文主题自行撰写。


参考文献
[1] 王淑娟. (2004). 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儿童发展评论, 19(1), 67-72.
[2] 沈蕾蕾, 张荣德, & 张纯. (2010). 留守儿童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教育科学, 6, 103-106.
[3] 朱陶宏, & 陈妍文. (2006).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 5, 91-92.
[4] 陈岩, & 姚锦俊. (2016). 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与对策探讨. 中国行政管理, 5, 116-119.
[5] 段红静. (2012).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火炬, 23, 94-96.
[6] 曹凤琴, & 蒋正林. (2007). 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18(2), 156-159.
[7] 杜琳. (2019). 留守儿童教育支持与发展路径研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10(1), 92-94.
[8] 刘丹, & 郭永勤. (2015). 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特点及对策研究. 理论研究, 35(5), 78-80.
[9] 李彩萍, & 钟立平. (2011). 留守儿童学校生活的成就动机及其对策研究. 教育学报, 2, 110-113.
[10] 宋颖, & 汪凌云. (2013). 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儿童发展研究, 33(9), 105-109.
请注意,以上仅为参考文献的格式,具体内容请根据您的论文主题使用相关的参考文献。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论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论文1. 引言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祖父母等家庭成员外出务工,长期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迅猛,中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

这些儿童在生活上和心理上面临许多挑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调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 方法2.1 参与者本研究选取了xx省某城市的两所农村小学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所学校为留守儿童集中学校,另一所学校为非留守儿童集中学校。

共计选择了xx名留守儿童和xx名非留守儿童参与研究。

2.2 测量工具使用了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和行为问题检查表来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评估量表包括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和社交问题三个维度;行为问题检查表包括多个行为问题项目。

2.3 数据收集研究团队在校内组织了问卷调查,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

问卷包括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评估量表,由研究人员解释填写方式并确保参与者理解问题含义。

3.1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评估在情绪问题维度上,留守儿童的得分高于非留守儿童,表明他们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

在行为问题维度上,留守儿童的得分也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显示出更多的行为问题。

而在社交问题维度上,留守儿童的得分与非留守儿童相近,表明留守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影响较小。

3.2 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通过行为问题检查表的评估,发现留守儿童更容易表现出攻击行为、内外倾行为以及注意力问题等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与他们长期缺乏父母陪伴、缺乏家庭教育关注有关。

4. 讨论4.1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关爱不足、缺乏亲密关系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因素密切相关。

长期的分离与孤独感导致了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4.2 心理健康干预措施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方面,加强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另一方面,建立起留守儿童关爱机构,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V ol. 17, No. 5, 990–99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990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罗 静1,2王 薇1,2 高文斌1,2(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2 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摘 要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通过对留守儿童产生背景,概念界定,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情绪与社会支持、社会行为、人格、学业与校园关系,家庭与生活等方面研究的系统总结,概括了已有研究中在多个学术领域宏观呈现与微观分析的“22N ”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目前干预措施实施不利的情况下,以保护性因素作为突破的新进展。

最后从理论研究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留守儿童并不一定是问题儿童,留守儿童之间存在个体差异,他们自身具有发展与成长的心理资源,而且留守儿童研究的纵深趋势与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必须是以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为背景。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干预;保护性因素 分类号 B8441 引言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进人了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人口的流动。

同时,为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户籍制度明显松动,有效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到城市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民工潮”现象。

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统计(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 亿人左右,这个数字还以每年约3000万在增长。

农民工中16 至40 岁的占到84%,41 岁以上的仅占16%。

他们绝大多数受教育程度偏低,主要靠出卖体力劳动为生。

因其工作时间长,生活条件差,工资收入低,加之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这些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的家中。

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而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我们称为留守儿童。

据调查,全国14岁及以下的留守儿童数量已达2290.45万人,父母双方至少有一人外出打工的中小学生平均占全体学生的47.7%(周福林,2006),有的省份(例如,湖南省)比例达到60%(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0)。

近几年来,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已经引收稿日期:2009-03-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300113)。

通讯作者:高文斌,E-mail: gaowb@起了各界的关注。

主要表现出3个特点:第一,持续时间长。

我国社会发展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相当数量的农业人口将逐渐转为非农业人口,这将涉及数亿人口、持续数十年,与此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将会在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并演化。

第二,缺乏教育引导方针。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将逐步成为真正意义的“非农业人口”,儿童成长关键期的教育与引导将决定他们能否顺利地成为市民。

第三,时间紧迫,负面作用已经显现。

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已经步入青春期和青年阶段,而且还会不断的有孩子加入“留守阵营”,他们的影响力和破坏力可能会越来越大,根据各地公安系统对2003~ 2005年的未成年人盗窃、抢劫类犯罪统计,留守儿童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县城中甚至有60%以上的案件是留守儿童作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性一步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切实关注和解决农民工子女问题,不仅是国民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城乡稳定与持续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意义不仅在于呈现和剖析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更在于如何帮助这些留守儿童顺利完成社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

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第17卷第5期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述评 -991-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探寻其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内在机制,挖掘和发展留守儿童在既有缺失环境下的保护因素,这将是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重点。

2 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2.1 关于留守儿童的概念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并不统一,虽然大家都认同农村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被留在农村家乡的儿童,但是仍存在许多争议,主要在于:留守儿童的年龄范围如何限定;留守经历持续多长时间才算留守儿童;过去有过留守经历现在已不处于留守状态的儿童是否算留守儿童;对父母双方均外出与父母一方外出的儿童是否作一定的区分等等。

在目前的研究中,对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包括16岁以下、6~14岁、6~18岁、0~14岁、18岁以下等多种不同算法(罗国芬,2006)。

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情况,调查发现(段成荣,2005),父母双方都外出的情况在有父母外出打工的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

另外,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儿童只占10.5%。

单独和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高达20%以上。

关于留守经历的持续时间,有以半年为界(周福林,2006;郝振,2007),也有没有明确限定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吴霓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吴霓,2004),并没有限定留守经历的持续时间。

留守儿童概念上的分歧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研究者取样的当地实际情况。

许多研究是基于某一地区典型留守情况的调查。

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民外出打工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已有文献中所取留守儿童大多没有明确的留守时间,有一方外出打工即算,最小年龄9~10岁,最大年龄16~17岁。

概念的分歧一方面说明留守现状的复杂性,同时也拓宽了研究的范围。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父母双方只要有一方缺失,我们即认为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留守条件成立。

当然如果父母双方均离开,留守的样本是最纯粹的。

所以自2004年以来,研究者们根据具体地区留守儿童的情况,按照各自的理解,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家庭生活方面等进行了较多的横断面研究。

但是相同的研究内容,却有不同的研究结果。

所以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统一概念是必要的。

概念的统一不但关系到后续研究的比较和延伸,更关系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推广。

面对群体庞大的留守儿童,国家政策是否科学有效,是惠及留守儿童的终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者,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提供准确、具体的研究结果。

2.2 留守儿童的研究与留守儿童概念类似的研究多见于西方学者对移民的相关论述中。

研究表明移民家庭中的儿童会感到孤独,愤怒,悲伤,躯体化反应,更多犯罪行为(Magwaza, 1994; Baptiste, Hardy & Lewis, 1997; Burke, 1980; Adams, 2000; Jones et al, 2004; Pottinger, 2005a)。

随父母一同移民去国外的儿童与忠诚品质的养成、自我同一性发展、自律性和权威性、孤立、拒绝与反拒绝、疏远、抛弃、幻想等问题有高相关(Baptiste et al., 1997b; Glasgow & Gouse, 1995; Gopaul, 1998; Lashley, 2000; Carola, Irina, Josephine, 2002; Panksepp, 2005; Pottinger, et al., 2008)。

我国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的结论有类似之处,主要结论集中在:(1)心理健康方面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在躯体化、恐怖、敌对、偏执、强迫和人际关系敏感问题上的得分较高(王东宇,2005),且存在年级差异和性别差异。

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小学留守儿童,高中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好于初中留守儿童,年龄越小心理问题越突出。

女留守孩的SCL-90量表的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留守孩(王东宇,2005),男生的症状强于女生(黄爱玲, 2004)。

(2)自我意识方面留守儿童自尊较低(郝振,2007),有严重的自卑感(范芳,2005),对自身的评价明显偏低,特别是在对自己的智力、外貌和幸福满意度方面(赵红, 2006),而事实上,留守儿童在聪慧性上与普通儿童没有显著差异(范芳,2005)。

对支持的利用度较低(刘霞, 2007)。

幻想、合理化、退避、求助、解决问题和自责是他们依次采取的应对方式。

初中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男生不成熟应对方式的使用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而女生却呈增多趋势(段玉香,2007)。

此外,倾向于对事件的结果做外归因(郝振,2007)。

有盲目反抗心理,大多对父母充满怨恨(范先佐, 2005)。

-992- 心理科学进展 2009年(3)情绪与社会支持方面留守儿童情绪较不稳定(王东宇,2002),孤独感是他们报告最多的情绪体验(王良锋,2006),委屈难过(刘霞,2007),状态焦虑(刘正奎,2007)和抑郁(高文斌,2007)明显地高于非留守儿童。

初中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女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高于男生(王极盛,2003),留守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张丽芳,2006)。

社会支持较少,尤其是主观支持低(高文斌,2007),主要是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周宗奎,2005)。

(4)社会行为方面留守儿童表现出相对较多的违法和违纪行为(刘霞, 2007),社会适应不良问题较突出(黄爱玲, 2004),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问题(王良锋, 2006;张顺,2007)。

有比较严重的人际交往问题,检测出较突出的交往问题包括放任与自暴自弃,受欺负与攻击等(张德乾, 2007)。

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小偷小摸,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范先佐, 2005)。

(5)人格方面相关研究较少,主要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较为内向(王东宇,2002),具有下述一些人格特点:冷谈孤独、自卑拘谨、少年老成、抑郁压抑、冲动任性、紧张焦虑、自我中心主义(范芳,2005)。

(6)学业与校园关系方面研究表明由于父母离开,尤其是母亲的离开,学业成绩确有显著下降(吴霓, 2004)。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学习习惯不良者较多(庄美芳, 2006;马艳琳, 2007)。

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容易下滑(叶敬忠,2005);学习兴趣不高(范先佐, 2005;周宗奎,2005)。

辍学现象严重(曹春华, 2007),逃学、厌学、纪律差、迷恋网吧的现象也比一般儿童严重(黄应圣,2004;王玉琼,2005)。

研究发现在进入初中教育阶段后,留守儿童在校率急剧下降,在完成初中教育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周福林,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