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答案

合集下载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2.自由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4.水分活度: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5.滞后现象: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 水/g干物质)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面对称。

7、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并生成黑褐色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食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物质的反应,又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水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水包围的淀粉分子,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子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小,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老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颗粒开始吸水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因素:淀粉结构,温度,水分,糖,脂类,PH值20、何谓高甲氧基果胶?阐明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天然果胶的一类的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成为高甲氧基果胶。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DNA的变性和复姓:1.变性:稳定核酸双螺旋次级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变成单链结构的过程。

核酸的一级结构(碱基顺序)保持不变。

2.复性:变性核酸的互补链在适当的条件下,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过程称为复性。

3.熔解温度( Tm ):DNA的热变性过程是突变性的,它在很短的温度区间内完成。

把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到最高值的1/2时的温度称为“熔点”,用符号Tm表示。

DNA的Tm值一般在70~80°C之间。

DNA的Tm值与分子中的G和C的含量有关。

G和C的含量高,Tm值高。

因而测定Tm值,可反映DNA分子中G,C含量,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G+C)%=(Tm-69.3)*2.444.增色效应:DNA完全变性后,紫外吸收能力增加20%~40%二.蛋白质化学5.等电点(pI):当溶液浓度为某一pH值时,氨基酸分子中所含的-NH3+和-COO-数目正好相等,净电荷为0。

这一pH值即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简称pI。

在等电点时,氨基酸既不向正极也不向负极移动,即氨基酸处于两性离子状态。

6.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是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它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

7.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Secondary)结构是指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排列,或规则的几何走向、旋转及折叠。

它只涉及肽链主链的构象及链内或链间形成的氢键。

主要有-螺旋、-折叠、-转角、自由回转。

8.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由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9.结构域:对于较大的蛋白质分子或亚基,多肽链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缔合而成三级结构。

这种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就称结构域。

10.变性: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其共价键不变,但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的空间排列发生变化,致使其原有性质发生部分或全部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常考的名词解释1.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质量、延长保质期、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色、香、味等特性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料、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防腐剂等多个类别。

2. 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它们促进并加速化学反应的发生,而不会被反应消耗掉。

在食品化学中,常见的酶包括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

酶可以在食品加工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产生的酶能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3.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减缓或阻碍氧气引起的氧化反应的物质。

在食品中,抗氧化剂通常添加于油脂、肉制品、果蔬制品等易被氧化的食品中,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和质量下降。

常见的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硫代谢物等。

4. 食品中毒食品中毒是由于摄入了被污染或变质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

食品中毒的原因包括细菌、寄生虫、病毒和毒素等。

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烧等。

为了预防食品中毒,食品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使用合适的处理方法,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卫生。

5.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食品作物中,以改变其性状和功能的食品。

转基因食品具有抗病虫害、耐酸碱、耐低温等特性,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等方面引起了争议,许多国家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和标识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6.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类用于食品加工和保存中,以抑制食品变质和腐败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防腐剂包括亚硫酸盐、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等。

防腐剂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质量,但过量的防腐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使用防腐剂需要控制剂量和遵守相关标准。

7. 酸碱度(pH 值)酸碱度是指溶液中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浓度。

酸性溶液的pH值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值大于7,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

食品的酸碱度会影响其质地、味道和保存期限等因素。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与问答题

食品化学习题集(第二版)参考答案第二章水名词解释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近似地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分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水分含量(每单位质量干物质中水的质量)对Aw作图得到水分吸着等温线。

(等温条件下以食品含水量为纵坐标Aw为横坐标得到的曲线。

)3.滞后现象:对于食品体系,水分回吸等温线很少与解吸等温线重叠,一般不能从水分回吸等温线预测解吸现象(解析过程中试样的水分含量大于回吸过程中的水分含量)。

水分回吸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性被称为滞后现象。

问答题1.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其各自特点如下:①结合水(束缚水,bound water,化学结合水)可分为单分子层水(monolayer water),多分子层水(multilayer water)作用力:配位键,氢键,部分离子键特点:在-40℃以上不结冰,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②自由水( free water)(体相水,游离水,吸湿水)可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截留水、自由水)作用力:物理方式截留,生物膜或凝胶内大分子交联成的网络所截留;毛细管力特点:可结冰,溶解溶质;测定水分含量时的减少量;可被微生物利用。

2.食品的水分活度Aw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答:为了说明吸湿等温线内在含义,并与水的存在状态紧密联系,可以将其分为Ⅰ、Ⅱ、Ⅲ区:Ⅰ区 Aw=0~0.25 约0~0.07g水/g干物质作用力:H2O—离子,H2O—偶极,配位键属单分子层水(含水合离子内层水)不能作溶剂,-40℃以上不结冰,与腐败无关Ⅱ区 Aw=0.25~0.8(加Ⅰ区,<0.45gH2O/g干)作用力:氢键:H2O—H2O H2O—溶质属多分子层水,加上Ⅰ区约占高水食品的5%,不作溶剂,-40℃以上不结冰,但接近0.8(Aw w)的食品,可能有变质现象。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

食品化学重要考点(名词解释20道+填空题40道)一、名词解释1、AW :AW表示水分活度,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测得的水蒸气压力(P)与同温度下测得的纯水蒸气压力(P0)之比,即Aw = P/ P0 。

2、等电点:蛋白质在某pH值时其所带电荷数为零,此时它所在溶液的pH就是它的等电点pI 。

3、蛋白质变性: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的构象不稳定,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性。

4、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氨基酸通过肽键(酰胺键)组成的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氢键排列成沿一个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并不考虑侧链的构象和片断间的关系,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α-螺旋和β-折叠,氢键在其中起着稳定构象的作用;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多肽链借助各种作用力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卷曲形成紧密的复杂球形分子的结构;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二条或多条肽链之间以特殊方式结合,形成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其中每条肽键都有自己的一、二、三级结构,这些肽链称为亚基,它们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

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6、酸价: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表示油脂中游离脂肪酸的数量。

7、碘值: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叫做碘值。

碘值可以判断油脂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即双键数)。

8、改性淀粉:它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手段来改变天然淀粉的性质。

通过分子切断、重排、氧化或者在淀粉分子中引入取代基可制得性质发生变化、加强或具有新的性质的淀粉衍生物。

9、同聚多糖:由一种单糖组成,水解后生成同种单糖。

如阿拉伯胶、糖元、淀粉、纤维素等。

10、杂聚多糖:由多种单糖聚合而成,水解后生成不同种类的单糖。

如半纤维素和粘多糖。

11、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总结:1.遗传密码:mRNA分子上从5'→3'方向,由起始密码子AUG开始,每3个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决定肽链上某一个氨基酸或蛋白质合成的起始、终止信号,称为三联体密码,也叫密码子。

2.别构酶:又称为变构酶,是一类重要的调节酶。

其分子除了与底物结合、催化底物反应的活性中心外,还有与调节物结合、调节反应速度的别构中心。

通过别构剂结合于别构中心影响酶分子本身构象变化来改变酶的活性。

3.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不完全氧化生成的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统称为酮体。

在饥饿时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酮体过多会导致中毒。

4.糖酵解:生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或糖原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乳酸,并产生少量A TP的过程。

5.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

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经过一定反应历程被分解为丙酮酸并产生少量ATP和NADH+H+的过程。

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主流代谢途径。

6.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经历糖酵解途径、丙酮酸脱氢脱羧和TCA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02和水,并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

7.氧化磷酸化: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外,大部分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 TP中,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使ADP磷酸化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根据生物氧化的方式可将氧化磷酸化分为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体系磷酸化。

8.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是糖有氧氧化的第三个阶段,由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开始,经历四次氧化及其他中间过程,最终又生成一分子草酰乙酸,如此往复循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乙酰基,生成CO2和水及大量能量。

9.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糖异生作用的途径基本上是糖无氧分解的逆过程---除了跨越三个能障(丙酮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6-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转变为葡萄糖)需用不同的酶及能量之外,其他反应过程完全是糖酵解途径逆过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综合终极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综合终极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名词解释1.两性离子:又称兼性离子,偶极离子,即在同一分子中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

2.等电点: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溶液中蛋白质的带电情况与它所处环境的pH有关。

调节溶液的Ph值,可以使一个蛋白质带正电或带负电或不带电;在某一pH时,蛋白质分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目与负电荷数目相等,即静电荷为零,且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中蛋白质的等电点。

3.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取代基团或原子因受某种因素的限制,在空间取不同的位臵所形成的不同立体异构。

4.构象:指分子内各原子或基团之间的相互立体关系。

构象的改变是由于单键的旋转儿产生的,不需有共价键变化(断裂或形成),但涉及到氢键等次级键的改变。

5.结构域:结构域又成为辖区。

在较大的蛋白质中,往往存在两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明显区分的、相对独立的三维实体,这样的三维实体即结构域;结构域自身是紧密装配的,但结构域与结构域之间关系松懈。

结构域与结构域之间常常有一段长短不等的肽链相连,形成所谓铰链区。

6.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以及超二级结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多肽链中的主骨架上所含的羰基和亚氨基,在主链骨架盘绕折叠时可以形成氢键,依靠这种氢键维持固定,多肽链主链骨架上的若干肽段可以形成有规律性的空间排布而其它部分在空间的排布是无规则的,如无规则的卷曲结构。

这种由多肽链主链骨架盘绕折叠,依靠氢键维持固定所形成的有规律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无规则卷曲结构。

二级结构与侧链R的构象无关。

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主要是氢键。

蛋白质分子中的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非共价键(如氢键、离子键、疏水的相互作用等)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指多肽链所有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布。

此外,在某些蛋白质分子中,二硫键对其三级结构的稳定也起重要的作用。

有些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两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肽链都具有各自的三级结构。

(完整版)食品化学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食品化学课后题答案

食品化学课后复习题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食品《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法律定义: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食品化学研究食品的种类、组成、营养、变质、分析技术及食品成分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或者也可定义为是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和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贮存和运销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对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性影响的科学。

3、基本营养素营养素是指那些能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所必需的物质。

基本营养素一般包括六大类,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二、简答题1、食品化学家与生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和兴趣有何不一样。

答:生物化学家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物质,他们的兴趣包括在与生命相适应或几乎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下,生物物质所进行的繁殖、生长和变化。

而食品化学加则研究的是死的或将死的生物物质,其主要研究兴趣在于暴露在环境变化很大、不适宜生存的环境中热处理、冷冻、浓缩、脱水、辐照等加工和保藏条件下食品中各个组分可能发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

2、简述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首先是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呈色、呈香、呈味成分和激素、有毒成分的化学组成、性质、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其次研究食品成分之间在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的变化,即化学反应历程、研究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及其对食品的品质和卫生安全性的影响。

最后是对食品贮藏加工的新技术、开发新的产品和新的食品资源以及新的食品添加剂等进行研究。

这三大部分构成了食品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简述食品化学的研究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通过理论-实践-理论不断循环的体系中发展的,食品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食品化学的研究中,要采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验主要通过感官实验和理化实验两条途径来实现,将实验结果与查证的资料相结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或者观点,然后将理论知识再反馈到实践中,又可以指导实践,不断循环,使得食品化学的理论只是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第一章水分一、名词解释1.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2.自由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4.水分活度: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组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力结合的那部分水。

5.滞后现象:向干燥食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以食品的水分含量(用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g 水/g干物质)对它的水分活度绘图形成的曲线。

第二章碳水化合物一、名词解释1、手性碳原子:手性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基团,四个基团在空间的两种不同排列(构型)呈镜面对称。

7、转化糖:用稀酸或酶对蔗糖作用后所得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

8、焦糖化反应:糖类物质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蔗糖200℃)时,糖发生脱水与降解并生成黑褐色物质的反应。

9、美拉德反应:食品中的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物质的反应,又称羰氨反应。

10、淀粉糊化:淀粉粒在适当温度下,破坏结晶区弱的氢键,在水中溶胀,分裂,胶束则全部崩溃,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的过程被称为糊化。

11、α-淀粉:胶束彻底崩溃,形成被水包围的淀粉分子,成胶体溶液状态。

12、β-淀粉:淀粉的天然状态,分子间靠氢键紧密排列,间隙很小,具有胶束结构。

13、糊化温度:指双折射消失的温度。

14、淀粉老化:α-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淀粉凝胶经长期放置,会变为不透明甚至产生沉淀的现象。

六、简答题17、什么是糊化?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有那些?淀粉的糊化:淀粉悬浮液加热到一定温度,颗粒开始吸水膨胀,溶液粘度增加,成为粘稠的胶体溶液的过程。

影响因素:淀粉结构,温度,水分,糖,脂类,PH值20、何谓高甲氧基果胶?阐明高甲氧基果胶形成凝胶的机理?天然果胶的一类的分子中,超过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成为高甲氧基果胶。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题-全部解答

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题-全部解答

《食品生物化学》考试题型(2019年秋季)一、英文缩写的中文名称(10个,共10分)二、名词解释(10个,20分)三、填空(20分)四、判断正误(10题,共10分)五、选择题(10题,共10分)六、问答、计算及案例分析题(5题,共30分)《食品生物化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简单蛋白质:蛋白质按组成分为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从组成上来说只含有α-氨基酸,如溶菌酶。

结合蛋白质:蛋白质按组成分为简单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结合蛋白质从组成上来说除氨基酸外,还含有非蛋白质成分如金属离子、核酸、糖等,色蛋白是结合蛋白质。

稀有氨基酸:除20种常见氨基酸外,还有由相应的氨基酸衍生而来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称为稀有氨基酸,如羟基脯氨酸。

非蛋白质氨基酸:除了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多种氨基酸外,还有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被称为非蛋白质氨基酸,如γ-氨基丁酸。

氨基酸的等电点:对于某一氨基酸来说,总有溶液在某一pH时,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解离度完全相同,此时,氨基酸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及氨基酸分子的净电荷等于0,它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氨基酸溶液所处的pH被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pI=(pK1+pK2)/2)氨基酸的光吸收性:由于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的R基具有苯环共轭双键系统,因此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

肽键: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肽键,肽键是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之一。

肽平面:肽键是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化学键,肽键中的C、H、O、N与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这6个原子所组成的基团叫做肽单位或者肽平面。

二面角:两肽平面可以绕α-碳原子旋转,旋转的角度分别用Ψ和Φ来表示,这两个角称为二面角。

氨基酸顺序:多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称为氨基酸顺序。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内氨基酸残基从N-末端到C-末端的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称为氨基酸顺序;维系一级结构的键是肽键和二硫键。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水分活度:食品中水分逸出的程度,可以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饱和蒸汽压之比表示,也可以用平衡相对湿度表示。

2.吸温等温线:在恒定温度下,食品的水分含量(用每单位干物质质量中水的质量表示)与它的Aw之间的关系图称为吸湿等温线〔Moisture sorption isotherms缩写为MSI〕。

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

决定食品Mm值的主要因素是水和食品中占支配地位的非水成分。

3.氨基酸等电点:偶极离子以电中性状态存在时的pH被称为等电点4.蛋白质一级构造:指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序列;二级构造:氨基酸残基周期性的〔有规那么的〕空间排列;三级构造:在二级构造进一步折叠成严密的三维构造。

〔多肽链的空间排列。

〕四级构造:是指含有多于一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排列。

5.蛋白质变性:天然蛋白质分子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这一过程称为变性。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在食品加工、保藏、制备和消费期间影响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性能的那些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7.水合能力:当干蛋白质粉与相对湿度为90-95%的水蒸汽到达平衡时,每克蛋白质所结合的水的克数。

8单糖:指凡不能被水解为更小单位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9.低聚糖(寡糖):凡能被水解成为少数,2-6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蔗糖、乳糖、麦芽糖等。

10.多糖:凡能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类物质,如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

11.美拉德反响:但凡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响称为羰氨反响。

12.淀粉的糊化:在一定温度下,淀粉粒在水中发生膨胀,形成粘稠的糊状胶体溶液,这一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13.糊化淀粉的老化:已糊化的淀粉溶液,经缓慢冷却或室温下放置,会变成不透明,甚至凝结沉淀。

14改性淀粉:为适应食品加工的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酶等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粘度、色泽、味道、流动性等发生变化,这样经过处理的淀粉称为变〔改〕性淀粉。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总结

食品生物化学1.名词解释:核酸的变性:指天然双螺旋DNA分子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是与生物氧化作用相伴而生的磷酸化作用,是将生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自由能,用于ADP和无机磷酸生成高能ATP的作用。

氧化磷酸化是需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生物产生ATP的主要途径。

生物体内通过氧化合成ATP的方式有底物水平磷酸化和电子传递磷酸化。

淀粉酶:凡催化淀粉水解的酶。

也指能水解淀粉、糖原和有关多糖中的O-葡萄糖键的酶。

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指代谢物上脱下的氢(质子和电子)经一系列递氢体或电子传递体按对电子亲和力抓紧升高的顺序依次传递,最后传给分子氧化从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

糖异生作用: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糖异生作用可以通过糖酵解的逆过程和柠檬酸循环的部分过程完成)矿物质的生物有效性:是指食品中矿物质实际被机体呼吸、利用的程度。

乳化剂:是能改善乳化体中各构成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形成均匀分散体或乳化体的物质,是一类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与内膜系统称为生物膜。

其中外周膜指细胞膜,内膜指构成各种细胞的膜,也称胞内膜。

有氧(生物)氧化:指糖、脂肪、蛋白质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供二磷酸腺苷再合成三磷酸腺苷。

同工酶: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呼吸跃变现象:果蔬随着果实进入完熟期,其呼吸强度骤然提高,随着果实衰老又迅速下降的现象。

(呼吸越变的顶点是果实完熟的标志)糖无氧分解:指动植物内组织在无氧情况下,细胞液中葡萄糖降解为乳酸并伴随着少量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

因与酵母菌使糖生醇发酵的过程相似,又称糖酵解。

味感: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感官化学感受系统刺激所产生的一种感觉。

电子传递抑制剂: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

脂酰甘油酯:即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脂。

糖蛋白:糖结合到作为主体的蛋白质分子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生物氧化:糖、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体内逐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2.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和氧化脱氨基作用配合进行的叫做联合脱氨基作用。

分为①氨基酸的脱氨基借转氨基与Glu的氧化脱氨偶联;②氨基酸的脱氨基与嘌呤核苷酸循环偶联。

3.别构效应:蛋白质的构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有些蛋白质表现其生物功能时,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整个分子的性质,这种现象称为别构效应。

4.冈崎片断:DNA半不连续复制的过程中,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即先合成若干短片段,再通过酶的作用将这些短片段连在一起构成第二条链。

这些短的片段就称为冈崎片段。

5.增色效应:核酸变性后,260nm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

6、同工酶: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组成及结构不同,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彼此存在差异的一类酶。

它们可以存在于同以种属的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器官,甚至存在于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中。

7、糖原异生作用: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8.氧化磷酸化:生物体通过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以维持体温外,大部分可以通过磷酸化作用转移至高能磷酸化合物ATP中。

这种伴随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称为氧化磷酸化。

9、诱导契合假说::认为酶分子的结构并非与底物分子正好互补,而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靠近时,酶受底物分子诱导,其构象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酶与底物在此基础上互补契合进行反应。

10、超二级结构:在蛋白质分子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经常可以看到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元件(主要是α螺旋和β折叠)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者二级结构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构建,称之为超二级结构。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生物化学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集锦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和其它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机体又必需,需要从饮食中获得的氨基酸。

3. 氨基酸等电点:指氨基酸的正离子浓度和负离子浓度相等时的pH 值,用符号pI表示。

4.稀有氨基酸:指存在于蛋白质中的20 种常见氨基酸以外的其它罕见氨基酸,它们是正常氨基酸的衍生物。

5.非蛋白质氨基酸:指不存在于蛋白质分子中而以游离状态和结合状态存在于生物体的各种组织和细胞的氨基酸。

6.构型:指在立体异构体中不对称碳原子上相连的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布。

构型的转变伴随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8.构象:指有机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

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5.超二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相邻的二级结构单位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有规则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

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以适当方式聚合所呈现的三维结构。

10.结构域:指蛋白质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成几个相对独立的近似球形的组装体。

12.氢键:指蛋白质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借助各种次级键卷曲折叠成特定的球状分子结构的构象。

14.离子键:带相反电荷的基团之间的静电引力,也称为静电键或盐键。

16.疏水键: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一种弱的、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如蛋白质分子中的疏水侧链避开水相而相互聚集而形成的作用力。

17.范德华力:中性原子之间通过瞬间静电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弱的分子间的力。

食品化学考试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考试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考试名词解释食品化学考试名词解释1、阈值:感受到某种物质的最低浓度,单位为mol/L。

2、LD50:半数致死量,指能使一群试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所需的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

3、BHT(写出结构式):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

4、Vc(写出结构式):维生素C即抗坏血酸。

5、温度系数Q10:表温差为10℃时的呼吸强度比。

水果、蔬菜呼吸作用的温度系数Q10在2~4之间。

1、MNL:最大无作用量是指长期摄入被试验物质仍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体重)。

2、ADI: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单位为mg/kg(体重)。

3、TBHQ(写出结构式):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

4、HLB: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乳化剂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平衡值。

以石蜡为0,油酸为1,油酸钾为20,十二烷基磺酸钠为40作为参考标准。

5、ppm:表百万分含量。

每公斤(升)中所含毫克数,或每克(每毫升)中所含微克数。

3、寡聚酶:寡聚酶由几个甚至几十个亚基组成,这些亚基可以是相同的多肽链,也可以是不同的多肽链。

亚基之间不是共价结合,彼此很容易分开。

4、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生物正常生命过程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需要量很少,但对维持健康十分重要。

人体一般不能合成它们,必须从事物中摄取。

维生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作为辅酶的成分调节机体代谢。

5、糖酵解:糖酵解是将葡萄糖转变成酮酸并同时生成ATP 的一系列反应,糖酵解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6、发酵:由葡萄糖形成乙醇及乳酸称为发酵。

7、氨基转移作用:氨基转移作用是由一种氨基酸把它的分子上的氨基转移至其它α-酮酸上,以形成另一种氨基酸。

1、食用合成色素:合成色素一般较天然色素色彩鲜艳,牢固度大,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并可任意调色,成本也较低。

但合成色素本身无营养价值,大多数对人体有直接危害或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共有8种,即: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和亮蓝。

食品生化的名词解释

食品生化的名词解释

食品生化的名词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品进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越来越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食品生化学,它是研究食品成分及其分解、转化、合成、代谢等生化过程的学科。

本文将对食品生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进行解释。

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类由碳、氢和氧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在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和糖的形式存在。

淀粉是植物存储能量的主要形式,而糖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甜味物质。

碳水化合物是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营养素之一,能够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

二、脂肪脂肪是食物中的一种重要成分,也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脂肪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两种类型。

饱和脂肪酸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和奶制品。

而不饱和脂肪酸则主要来自于植物油和鱼类。

脂肪在人体内可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通过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产生能量。

三、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之一,由氨基酸组成。

在食物中,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鱼类和奶制品,以及植物性食物,如豆类、坚果和大豆制品。

蛋白质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可以形成骨骼、肌肉、酶和激素等。

四、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对于人体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人体内主要发挥调节机体代谢的作用。

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种类型。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和维生素B群,主要存在于水果、蔬菜和谷物中。

而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油中。

五、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内的无机元素,在食品中也存在。

常见的矿物质包括钙、铁、锌、钾等。

矿物质在人体内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构成骨骼、调节神经传导和酶活性等。

不同的矿物质对于人体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对于满足人体矿物质需求非常重要。

六、抗氧化物抗氧化物是一类能够抑制自由基活性的物质。

自由基是由于氧化反应产生的高活性物质,它们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

抗氧化物可以通过与自由基反应,中和其活性,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食品化学名词解释

食品化学名词解释离子水合作用:在水中添加可解离的溶质,会使纯水通过氢键键合形成的四面体排列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对于不具有氢键受体和给体的简单无机离子,它们与水的相互作用仅仅是离子-偶极的极性结合。

这种作用通常被称为离子水合作用。

疏水水合作用:向水中加入疏水性物质,如烃、脂肪酸等,由于它们与水分子产生斥力,从而使疏水基团附近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键合增强,处于这种状态的水与纯水结构相似,甚至比纯水的结构更为有序,使得熵下降,此过程被称为疏水水合作用。

疏水相互作用:如果在水体系中存在多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那么疏水基团之间相互聚集,从而使它们与水的接触面积减小,此过程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笼形水合物:指的是水通过氢键键合形成像笼一样的结构,通过物理作用方式将非极性物质截留在笼中。

通常被截留的物质称为“客体”,而水称为“宿主”。

结合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它非水成分附近的、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部分水。

化合水:是指那些结合最牢固的、构成非水物质组成的那些水。

状态图:就是描述不同含水量的食品在不同温度下所处的物理状态,它包括了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信息。

玻璃化转变温度:对于低水分食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一般大于0℃,称为Tg;对于高水分或中等水分食品,除了极小的食品,降温速率不可能达到很高,因此一般不能实现完全玻璃化,此时玻璃化转变温度指的是最大冻结浓缩溶液发生玻璃化转变时的温度,定义为Tg´。

自由水:又称游离水或体相水,是指那些没有被非水物质化学结合的水,主要是通过一些物理作用而滞留的水。

自由流动水:指的是动物的血浆、植物的导管和细胞内液泡中的水,由于它可以自由流动,所以被称为自由流动水。

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其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汽分压;P0表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ERH是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食品生物化学简答题

食品生物化学简答题

食品生物化学简答题1.淀粉的老化:淀粉糊化后缓慢冷却,经放置一段时间,黏度增大,并产生沉淀的现象,又叫淀粉的回生。

老化原因:淀粉湖在缓慢冷却中,直链淀粉之间通过氢键结合形成晶体结构,但与原来淀粉形状不同,从而使淀粉在溶解度降低产生部分沉淀。

影响因素:①淀粉的种类: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易老化, 直链淀粉含量越大, 该淀粉易老化,支链淀粉则不发生变化,聚合度高的淀粉比聚合度低的易老化②食品的含水量:含水量在30%~60%的淀粉易于老化, 若低于10%或存有大量水分的淀粉都不易于老化。

③温度:2~4度淀粉最易老化, 大于60度或小于—20度不易老化2.酶的共性:①用量少, 催化效率高②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③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④使反应速率加快个性:高效性 , "高度专一性 ..反应条件温和, 可调控性3 酶的抑制方式: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举例反应:不可逆: 如二异丙基氟磷酸可逆:丙二酸和戊二酸的结构与琥珀酸很相似, "都是琥珀酸脱氧酶的竞争性抑制4.CO₂与H₂O如何生成:被生物体摄取到体内的糖 ,,脂肪,蛋白质等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氧分解",最终转变CO₂和H₂O,并释放能量生物氧化过程:在细胞内进行细胞呼吸,"生物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大部分被排出体外,释放能量相当于一部分转变成高能键形成储存以供生命活动所需,另一部分维持生物体温/排出体外,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底物分子中c和h直接来自空气中氧化合成而成,而是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发生。

5.维生素A 干眼病,夜盲症预防:多吃胡萝卜,肝脏,奶类,蛋类。

维生素B1:脚气病防治多吃酵母各类种子的外皮和胚芽维生素B2 口角炎唇炎舌炎眼角膜炎等防治多吃小麦青菜黄豆蛋黄等维生素D 软骨病佝偻病防治多吃肝,"酵母等,鱼肝油,蛋黄,"奶等维生素C 坏血病防治多吃新鲜水果蔬菜6. 影响矿物质有效性因素①食物的可消化性②矿物质的化学与物理形态③矿物质与其他营养素的相互作用④食品配位体⑤个性生理状态⑥加工方法7.影响自由氧化的因素:a温度 b光和射线 c氧气 d 催化剂油脂中油脂酸的类型 f抗氧化剂如何防止酸败:排除O2",用真空或冲N2包包装和使用通透性低的有色遮光的包装材料,"尽可能避免混入铁",铜等离子,"应用有色玻璃瓶",避免金属罐装8.同39.糖酵解途径:第一阶段 a葡萄糖的磷酸化 b 6—磷酸葡萄糖的异构反应 c6—磷酸果糖的磷酸化 d 6一二磷果糖裂解反应 e磷酸二羟丙酮的异构反应第二阶段 a 3一磷酸甘油醛氧化反应, b 3一二磷酸甘油酸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反应 c 3一磷酸甘油酸的变位反应d 2 一磷酸甘油酸的脱水反应 e磷酸烯酵式丙酮酸的磷酸转移三羧酸的意义①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②三羧酸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主要有机物在体内氧化的共同代谢途径③三羧酸是机体代谢的枢纽10.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等电点:①蛋白质在等电点溶解度最小.,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提纯②如食品工业上也有利用,如制备凝固型酸奶变性与复性:其空间构象受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活性丧失,"如加热",可使蛋清变性",凝固",煮热的牛奶和鸡蛋的特殊气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名词解释1.两性离子(dipolarion)2.米氏常数(Km值)3.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4.糖异生(glycogenolysis)5.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五、问答1.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2.DNA分子二级结构有哪些特点?5.简述tRNA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四、名词解释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2.米氏常数(Km值):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3.生物氧化:生物体内有机物质氧化而产生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在细胞内进行,氧化过程消耗氧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时也称之为“细胞呼吸”或“细胞氧化”。

生物氧化包括:有机碳氧化变成CO2;底物氧化脱氢、氢及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分子氧与传递的氢结成水;在有机物被氧化成CO2和H2O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ADP转变成ATP。

4.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5.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五、问答1. 答: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

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2.答:按Watson-Crick模型,DNA的结构特点有: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绕;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形成核酸的骨架;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

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酸之间的夹角是36°,每对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系。

维持DNA结构稳定的力量主要是碱基堆积力;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凹沟,一大一小。

在蛋白质合成中,tRNA起着运载氨基酸的作用,将氨基酸按照mRNA链上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搬运到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核糖体的特定部位。

tRNA是多肽链和mRNA之间的重要转换器。

①其3ˊ端接受活化的氨基酸,形成氨酰-tRNA②tRNA上反密码子识别mRNA链上的密码子③合成多肽链时,多肽链通过tRNA暂时结合在核糖体的正确位置上,直至合成终止后多肽链才从核糖体上脱下。

试题二四、名词解释1.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2.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5.脂肪酸的β-氧化(β- oxidation)五、问答1.什么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其生物功能有何关系?2.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3.磷酸戊糖途径有什么生理意义?4.用反应式说明α-酮戊二酸是如何转变成谷氨酸的,有哪些酶和辅因子参与?5.遗传密码如何编码?有哪些基本特性?四、名词解释1. 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不同的DNA片段之间,DNA片段与RNA片段之间,如果彼此间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互补也可以复性,形成新的双螺旋结构。

这种按照互补碱基配对而使不完全互补的两条多核苷酸相互结合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酶的比活力:比活力是指每毫克蛋白质所具有的活力单位数.3.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的主要方式。

5.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五、问答1.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原子和基团在三维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及肽链走向。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决定蛋白质的功能。

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各自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2.答:(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3.答:(1)产生的5-磷酸核糖是生成核糖,多种核苷酸,核苷酸辅酶和核酸的原料。

(2)生成的NADPH+H+是脂肪酸合成等许多反应的供氢体。

(3)此途径产生的4-磷酸赤藓糖与3-磷酸甘油酸可以可成莽草酸,进而转变为芳香族氨基酸。

(4)途径产生的NADPH+H+可转变为NADH+H+,进一步氧化产生A TP,提供部分能量。

4.答:(1)谷氨酸脱氢酶反应:α-酮戊二酸+ NH3­+NADH →谷氨酸+ NAD+ + H2O(2)谷氨酸合酶-谷氨酰胺合酶反应:谷氨酸+ NH3­+A TP →谷氨酰胺+ADP + Pi + H2O谷氨酰胺+α-酮戊二酸+ 2H →2谷氨酸还原剂(2H):可以是NADH、NADPH和铁氧还蛋白5.答:mRNA上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编成一个密码子,代表某种氨基酸或肽链合成的起始或终止信(4种核苷酸共组成64个密码子)。

其特点有:①方向性:编码方向是5ˊ→3ˊ;②无标点性:密码子连续排列,既无间隔又无重叠;③简并性:除了Met和Trp各只有一个密码子之外,其余每种氨基酸都有2—6个密码子;④通用性:不同生物共用一套密码;⑤摆动性:在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相互识别的过程中密码子的第一个核苷酸起决定性作用,而第二个、尤其是第三个核苷酸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变动。

试题三四、名词解释1.盐析(salting out)3.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五、问答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通路?4.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相互关系?5.简述DNA复制的过程?四、名词解释1.盐析: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高浓度中性盐(如硫酸氨),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3.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 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此过程与呼吸链的作用无关,以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只产生少量ATP。

五、问答1.答:(1)三羧酸循环是乙酰CoA最终氧化生成CO2和H2O的途径。

(2)糖代谢产生的碳骨架最终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通过有氧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脂肪酸经β-氧化产生乙酰CoA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4)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经脱氨后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后合成必需氨基酸。

所以,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共同通路。

4.答:(1)糖转变为脂肪:糖酵解所产生的磷酸二羟丙同酮还原后形成甘油,丙酮酸氧化脱羧形成乙酰辅酶A是脂肪酸合成的原料,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2)脂肪转变为糖: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可沿不同的途径转变成糖。

甘油经磷酸化作用转变成磷酸二羟丙酮,再异构化变成3-磷酸甘油醛,后者沿糖酵解逆反应生成糖;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在植物或微生物体内可经乙醛酸循环和糖异生作用生成糖,也可经糖代谢彻底氧化放出能量。

(3)能量相互利用: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NADPH直接用于脂肪酸的合成,脂肪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用于糖的合成。

5.答:DNA复制从特定位点开始,可以单向或双向进行,但是以双向复制为主。

由于DNA 双链的合成延伸均为5′→3′的方向,因此复制是以半不连续的方式进行,可以概括为:双链的解开;RNA引物的合成;DNA链的延长;切除RNA引物,填补缺口,连接相邻的DNA片段。

(1)双链的解开在DNA的复制原点,双股螺旋解开,成单链状态,形成复制叉,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

在复制叉上结合着各种各样与复制有关的酶和辅助因子。

(2)RNA引物的合成引发体在复制叉上移动,识别合成的起始点,引发RNA引物的合成。

移动和引发均需要由ATP提供能量。

以DNA为模板按5′→3′的方向,合成一段引物RNA链。

引物长度约为几个至10个核苷酸。

在引物的5′端含3个磷酸残基,3′端为游离的羟基。

(3)DNA链的延长当RNA引物合成之后,在DNA聚合酶Ⅲ的催化下,以四种脱氧核糖核苷5′-三磷酸为底物,在RNA引物的3′端以磷酸二酯键连接上脱氧核糖核苷酸并释放出PPi。

DNA链的合成是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按碱基配对原则进行复制的。

亲代DNA的双股链呈反向平行,一条链是5′→3′方向,另一条链是3′→5′方向。

在一个复制叉内两条链的复制方向不同,所以新合成的二条子链极性也正好相反。

由于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种DNA聚合酶能按3′→5′方向延伸,因此子链中有一条链沿着亲代DNA 单链的3′→5′方向(亦即新合成的DNA沿5′→3′方向)不断延长。

(4)切除引物,填补缺口,连接修复当新形成的冈崎片段延长至一定长度,其3′-OH 端与前面一条老片断的5′断接近时,在DNA聚合酶Ⅰ的作用下,在引物RNA与DNA片段的连接处切去RNA引物后留下的空隙,由DNA聚合酶Ⅰ催化合成一段DNA填补上;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相邻的DNA链;修复掺入DNA链的错配碱基。

这样以两条亲代DNA链为模板,就形成了两个DNA双股螺旋分子。

每个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

试题四四、名词解释1.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3.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5.乙酰CoA羧化酶系(acetyl-CoA carnoxylase)五、问答1.糖酵解的中间物在其它代谢中有何应用?2.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3.举例说明氨基酸的降解通常包括哪些方式?4.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相互关系?1. 蛋白质的变性作用:蛋白质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遭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但其一级结构不发生改变。

3.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