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最新: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最新: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最新: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1、概述(-)定义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黠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本质是胃军占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使黠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萄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该病易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流行病学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真发病率与幽门螺忏菌(H 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量[1],并随茸龄增长而增加[2]。

(三)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强调了胃炎的病因学分类,但由于憧性胃炎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而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黠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于胃炎的组织学分类及内镜下分类仍是必要的。

1 .墓于病因分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病因分类高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3,4)。

2.墓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3.墓于胃炎分布分类: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胃体为主胃炎尤真伴再胃军占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痛的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真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2、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诱因或危险因素1 .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胃黠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可致部分患者发生胃黠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胃癌。

2.饮食和环境因素: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致胃黠膜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黠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是自身免疫机制所致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胃组织不同组分的自身抗体。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整理课件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 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整理课件
2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 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伴有中重度肠 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 明显的关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 范畴。
整理课件
8
胃镜检查(二)
萎缩性胃炎胃镜所见:①黏膜颜色改变:多呈灰、 灰白或灰黄色,同一部位深浅可不一致,境界常 不清,范围或大或小,萎缩范围内也可能残留红 色小斑;②黏膜下血管显露:轻者为暗红色的细 小血管网,重者可见蓝色的树枝状的大血管;③ 黏膜皱襞细小或消失;④增生或肠腺化生:黏膜 粗糙或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改变,黏膜下血管显露 特征可被掩盖。
整理课件
11
病理组织学诊断(三)
病理诊断报告
诊断要包括部位特征和形态学变化程,有 病因可见的要报告病因,病理要报告每块 活检的组织学变化情况,结合内镜所见及 活检取材部位作出诊断。
整理课件
12
Hp检测
于检测Hp的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的方法有5种:①快速 尿素酶法;②组织切片染色;③细菌培养;④尿素呼吸试 验(13C或14C一尿素呼气试验);⑤血清抗体测定。其他还 有一些方法,尚未被临床广泛应用。前三种方法均须通过 胃镜取胃黏膜活检进行检测,属有创性检查,后两种方法 属无创性检查。前四种方法检测阳性提示有Up的现症感染, 常用于诊断有无Hp现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而血清抗 体测定阳性提示既有可能是现症感染,也有可能是既往曾 经感染,多用于流行病学的研究,调查在Hp人群中的感染 率,而不宜用于诊断有无Hp现症感染及治疗后疗效评价。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慢性胃炎系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或)腺体萎缩性病变。

病因主要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

我国成年人的感染率比发达国家明显增高,感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胃窦炎患者感染率一般为70%~90%。

其他原因如长期服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十二指肠液反流,其中胆汁、肠液和胰液等可减弱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发生炎症、糜烂和出血,并使胃腔内H+反弥散至胃黏膜内,刺激肥大细胞,促进组胺分泌,引起胃壁血管扩张、炎性渗出而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此外,口鼻咽部慢性感染灶、酗酒、长期饮用浓茶、咖啡等以及胃部深度X线照射也可导致胃炎。

我国胃炎多以胃窦部损伤为主,炎症持续可引起腺体萎缩和肠腺化生。

慢性胃炎的发病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胃体萎缩性胃炎常与自身免疫损害有关。

【临床表现】1.症状无特异性,可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隐痛、烧灼痛,疼痛无节律性,一般于食后为重,也常有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有一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

如有胃黏膜糜烂者可出现少量或大量上消化道出血。

胃体萎缩性胃炎合并恶性贫血者可出现贫血貌、全身衰竭、乏力、精神淡漠,而消化道症状可以不明显。

2.查体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胃体胃炎有时伴有舌炎及贫血征象。

【诊断要点】1.慢性胃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胃镜所见和胃黏膜组织病理检查。

凡有上消化道症状者都应进行胃镜检查,以除外早期胃癌、胃溃疡等疾病。

中年女性患者应作胆囊超声检查,排除胆囊结石的可能。

内镜和组织学诊断以2000年5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99~201)为依据。

(1)分类:内镜下慢性胃炎分为浅表性胃炎(又称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或胆汁反流,则诊断为非萎缩性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或伴胆汁反流。

(2)病变的分布和范围:胃窦、胃体和全胃。

中医内科慢性胃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内科慢性胃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慢性胃炎本病属于中医学“胃院痛”、“呕吐”、“痞满”等范围。

多为饮食不节、嗜食酒辣生冷、精神刺激所引起;或续发于急性胃炎、溃疡病等之后。

因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胃气虚寒或胃阴不足),胃气不能和降所致。

【诊断】1大多数病人,尤其轻症与浅表性胃炎可无明显症状。

一般临床多见上腹部胀闷疼痛,无明显规律性,食后加重,胃口欠佳,常有暧气、恶心、呕吐。

2 .上腹部可有压痛,范围较广,且不固定。

3 .肥厚性胃炎,胃酸增多,有吐酸烧灼感,也可发生胃出血。

4 .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有饱胀、暧气、口苦或腹泻,后期可见营养不良、消瘦、贫血、舌炎,伴肠上皮化生者有变为胃癌之可能。

5 .可作纤维胃镜检查及胃液分析,以协助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辨证当分虚实。

实证肝气犯胃的,治以理气和胃;虚证脾胃虚弱的,治予补脾温中或滋阴养胃。

1气郁胃部胀满,疼痛,暧气,恶心或呕吐,嘈杂,吐酸,口苦,食欲不好,抑郁恼怒时胀痛明显,舌苔薄白或黄,脉细弦。

治法:理气和胃。

方药举例:苏梗IOg,法半夏10g,厚朴5g,茯苓10g,白蔻仁(后下)3g,枳壳IOgo加减:吐酸明显,去川朴;加姜黄连3g或炒黄苓5g,淡吴萸15g,煨乌贼骨15g。

2.虚寒上腹隐痛,胸闷恶心,呕吐清水,喜暖畏寒,头昏,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大便或清,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补脾温中。

方药举例: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各IOg,陈皮6g,广木香5g,砂仁(后下)3g0加减:夹湿,呕吐腹胀,大便清,苔白腻,去白术、党参;加苍术IOg,厚朴5g,姜半夏10g。

胃寒重,怕冷喜暖,吐清水,加制附片5g,干姜3g。

气滞,胸闷暧气,加苏梗10g,佛手片5g。

3.阴伤胃部灼热,隐痛,嘈杂,恶心,有饥饿感,但不能多食,食后饱胀,面色无华,消瘦,心烦,口干,或有腹泻,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胃。

方药举例:一贯煎加减。

北沙参12g,麦冬12g,川石斛10g,玉竹15g,白芍10g,川楝子10g,炙甘草5g.加减:恶心呕吐,加陈皮6g,竹茹10g。

慢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胃炎 病情说明指导书

慢性胃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慢性胃炎概述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临床常见。

其患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

目前,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主要手段。

英文名称:chronic gastritis。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慢性胃炎波及黏膜全层或呈活动性,出现癌前情况甚至胃癌具有一定家族聚集性。

发病部位:胃,腹部。

常见症状: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

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十二指肠-胃反流、药物和毒物、自身免疫。

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试验、血清抗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及维生素B12水平测定、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胃黏膜组织活检。

重要提醒:慢性胃炎有向胃癌发展的可能性,需要关注癌前病变情况及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1、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1)自身免疫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的胃炎,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底胃体黏膜萎缩以及血清存在壁细胞抗体和内因子抗体。

(2)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萎缩病变是多部位发生的,通常以胃窦部为中心。

2、基于病因分类可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可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二、慢性胃炎的发病特点三、慢性胃炎的病因病因总述:慢性胃炎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

结语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复杂的消化系统疾病,治疗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整体 调节。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中医治疗可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疗效。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加强与 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患者也应注意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做好预防和调护工作,共同促进病情的康复。
在参考西医诊断标准方面,中医同样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的结果。根据胃镜 下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的程度和范围,以及病理活检显示的炎症 细胞浸润、腺体萎缩等病理变化,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进行诊断和病情评估。
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辨证论治为核心,针对不同的证候表现采取相 应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证候表现和个体差异,医生会开具具 有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利湿、养阴活血等功效的中药方剂。针灸治疗和推 拿治疗也是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常用方法。
结语
消化系统常见病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指南为大家提供了一份综合性的治疗方 案,包括中医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中医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具 有独特的优势和实用性,不仅能够缓解疼痛、促进愈合,还能整体调理患者的身 体状况,减少复发。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未来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诊疗 将取得更加深入和完善的研究成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健康保障。
发病机制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 遗传因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脾 胃虚弱、肝胃不和、痰瘀内阻等因素有关。同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差异和病因特 点,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更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
临床表现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严重的 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这时可能会有呕血、黑便、 血便等症状。诊断消化性溃疡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胃镜检查、钡餐检查、幽门螺 杆菌检测等。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临床诊疗指南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特征是胃黏膜的长期炎症。

该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预防和治疗慢性胃炎,以下是针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指南。

一、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1.1 上腹痛:慢性胃炎患者常常出现上腹痛的症状,可能为隐痛或钝痛,疼痛位置多位于胃窦部。

1.2 消化不良:患者可能感到饭后胃部胀闷、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1.3 食欲减退: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厌食等食欲异常。

1.4 其他:胃痛可加重或缓解,慢性胃炎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反酸、胃肠道出血等症状。

二、慢性胃炎的诊断要点2.1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饮食习惯、饮酒、吸烟、服用药物等方面。

2.2 体格检查:应进行腹部触诊,了解病变部位、疼痛特点等。

2.3 实验室检查:患者可以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胃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相关检查。

2.4 内窥镜检查:内窥镜是确诊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可以了解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2.5 高频超声内镜:该检查可进一步对胃黏膜进行全面评估。

三、治疗指南3.1 饮食调节: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规律饮食,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精等。

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平时应多吃高纤维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等。

3.2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患者阳性检出幽门螺杆菌感染,应采用三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进行干预治疗。

3.3 药物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剂、抗生素等。

应遵医嘱合理用药。

3.4 生活方式改变:慢性胃炎患者应避免吸烟、限制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因素,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4.1 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饭食定时定量,禁忌过冷、过烫、过硬、过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酒精等摄入。

4.2 控制饮食摄入:避免暴饮暴食,维持正常的体重。

4.3 避免吸烟与饮酒:吸烟和饮酒均对胃黏膜有害,应坚决戒烟、戒酒。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ppt课件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ppt课件
ppt课件 3
类型
• 浅表性( 非萎缩性) 胃炎 • 萎缩性胃炎两大类
自身免疫性胃炎( A 型胃炎、胃萎缩) 多灶萎缩性胃炎( B 型胃炎、胃窦萎缩)
• 特殊型胃炎
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及其他
感染性疾病等所致之胃炎
ppt课件
4
诊断依据
• • • • 临床表现 理化检查 病理诊断 HP检测
ppt课织学变化的程度分级
• 对5种形态学变量(Hp、慢性炎症、活动性、 萎缩和肠化生)要分级,分成无、轻度、中度 和重度4级。如有异型增生要注明,并分轻度、 中度和重度3级。异型增生( 上皮内瘤变) 为重 要的胃癌癌前病变,可分为轻度和重度( 或低 级别和高级别)两级。异 型增生( dysplasia) 和上 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是同义词。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包括早期胃癌和重度异型增生。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ppt课件
1
概念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 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ppt课件
2
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 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已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 与慢性胃炎关系密切,其他如酗酒、吸烟、十二指肠液 反流、自身免疫、药物及饮食因素等也可引起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分类方法很多,我国目前一般分为浅表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伴有中重度肠 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称为癌前病变,与胃癌发生有 明显的关系。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 等 范畴。
ppt课件
16
治疗(一)
一般治疗
• 饮食宜选用富营养、少刺激、易消化的 食物,避免吸烟、酗酒、咖啡、浓茶以 及对胃有刺激的药物。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慢性胃炎诊疗规范

(2)抑酸治疗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150mg,口服, 每日2次;或法莫替丁20mg,口服,每日2 次。 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口服, 每日1次。
(3)胃黏膜保护
可用硫糖铝★lg每日3次,或枸橼酸铋钾 ★0.11g,口服,1日4次。
(4)对症治疗
促胃动力:多潘立酮★10mg,口服,1日3 次;或甲氧氯普安★5-10mg,口服,1日3 次。 解痉:山莨菪碱片剂★5-10mg,口服,1日 3次,针剂★10mg,肌肉或静脉注射,1日 1-2次。 助消化:乳酶生★0.3-0.9g,口服,1日3次。 常见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见附表。
硫糖铝★
枸橼酸铋钾★ 胃肠解挛和促动力药 多潘立酮★
1.0g,口服,1日3次
0.11g口服, 1日4次,或0.22g,1日2次
可引起便秘,疗程一般在4周之内,
抗酸剂可影响其疗效,两者不宜同时服用
10mg,口服,1日3次
与抑酸药合用时,不宜两药同时服用,可在饭 后服用
甲氧氯普胺★
山莨菪碱★ 助消化药 乳酶生★ 抗菌药 阿莫西林★ 呋喃唑酮★ 克拉霉素★
慢性胃炎基本诊疗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胃炎(ICD-10:K29.502)患者姓名: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期: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4-7天
性别: 出院日

慢性胃炎常用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名称 抑酸剂 用法及用量 注意事项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法莫替丁★ 胃粘膜保护剂
20mg,口服,1日1次
0.15g,口服,1日2次 20mg,口服,1日2次
为肠溶剂型,服用时不要嚼碎,不宜同时服用 其它抑酸剂,妊娠期妇女一般不用。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1. 本文概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但尚未发展到萎缩的程度。

在中医学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诊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通过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中医治疗该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

在《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指南》中,本文首先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其与脾胃功能失调、气血失和等因素的关系。

接着,指南详细介绍了中医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包括望闻问切等传统四诊技术,以及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分型。

本文还系统阐述了中医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策略和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旨在调和脾胃,疏通气血,达到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的目的。

指南还提供了一些预防和日常调理的建议,帮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减少疾病的复发。

本文概述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诊疗全貌,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通过遵循本指南的推荐,有望提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病因病机饮食是影响脾胃功能的重要因素。

过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饮食无规律,均可损伤脾胃,导致气机不畅,痰湿内生,形成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中医认为,七情内伤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

长期的情绪波动,如忧思、恼怒、忧虑等,均可导致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又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进而导致胃炎的发生。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适当运动,均可导致脾胃功能减弱。

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劳逸失宜会导致脾胃受损,进而引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外界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寒邪侵袭,也会影响脾胃的功能。

寒邪容易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减弱,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包括体质因素、其他疾病的影响等,都可能成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诱因。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

XX省慢性胃炎分级诊疗指南(2020年版)目录一、流行病学 (1)二、定义与分类 (1)三、筛查、诊断与评估 (2)(一)筛查 (2)(二)诊断 (2)(三)评估 (3)四、治疗 (3)(一)消除病因 (4)(二)对症治疗 (4)(三)中医药治疗 (4)(四)精神心理治疗 (5)(五) 胃癌前病变及早癌的处理 (6)(六)康复与保健 (6)五、慢性胃炎的分级诊疗服务目标、流程、双向转诊标准与各级医院服务对象6 (一)目标 (6)(二)分级诊疗服务流程 (7)(三)双向转诊标准 (8)(四)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对象 (9)六、慢性胃炎的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12)(一)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人群的筛查 (12)(二)慢性胃炎患者的门诊随访 (13)(三)慢性胃炎患者的自我管理 (13)(四)慢性胃炎规范化诊治要求 (14)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

20世纪40年代由于胃镜的发明和应用,胃炎作为一个临床疾病开始得以认识和研究,胃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慢性胃炎的重要手段。

一、流行病学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占消化内科门诊40%~60%的就诊率。

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其发病率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特别是中年以上更为常见。

二、定义与分类慢性胃炎属于病理学诊断,新悉尼系统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后者再分为自身免疫性胃炎和多灶性萎缩性胃炎。

如同时存在平坦或隆起糜烂、出血、黏膜皱襞粗大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可依次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根据病变分布,内镜下慢性胃炎可分为胃窦炎、胃体炎、全胃炎胃窦为主或全胃炎胃体为主。

三、筛查、诊断与评估(一)筛查由于慢性胃炎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体征很少,作胃镜诊断以前,临床上也习惯以慢性胃炎这一名词进行诊断。

实际上,作胃镜检查以前,对于以上腹部为中心的腹痛/腹部不适≥24周患者,临床医师应根据以症状分析为基础的RomeⅢ诊断标准,按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等征象进行思考。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对慢性胃炎的病因、分类、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策略的制订、随访等给予了系统、清晰的指导。

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流程和治疗,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慢性胃炎的诊断流程慢性胃炎患者常无临床症状,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因此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进行诊断,确诊必须依靠胃镜及胃黏膜病理学检查,尤以后者的价值更大。

特殊类型胃炎的内镜诊断需要结合病因和病理。

诊断流程见图1。

慢性胃炎的治疗治疗的目标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组织学、提高生命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一)生活方式干预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慢性胃炎治疗的重要部分,建议患者清淡饮食,避免刺激、粗糙食物,避免过多饮用咖啡、大量饮酒和长期吸烟。

对于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NSAIDs的患者,是否停药应权衡获益和风险,酌情选择。

(二)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病因、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

增加黏膜防御能力,促进损伤黏膜愈合是治疗基础。

1. 对因治疗:(1)Hp阳性慢性胃炎:根除Hp有利于胃黏膜的修复,显著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阻止或延缓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和发展,甚至有可能部分逆转萎缩。

目前推荐根除治疗方案为铋剂四联方案: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2种抗菌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高,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

我国多数地区为抗菌药物高耐药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 d,除非当地的研究证实10 d治疗有效(根除率>90%)。

(2)伴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治疗可应用促动力药和/或有结合胆酸作用的胃黏膜保护剂。

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10 mg/次、3 次/d),莫沙比利(5 mg/次、3 次/d)等;铝碳酸镁(1 g/次、3~4次/d)可以结合胆汁酸,增强胃黏膜屏障,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所致胃黏膜损伤。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诊断方法:胃镜检查、组织病理学
酸、嗳气等
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
03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胃镜检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胃部疾病如胃溃
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相鉴别
疾病分类和分期
01
慢性胃炎可分为 浅表性胃炎、萎 缩性胃炎和特殊 类型胃炎。
02
浅表性胃炎分为 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浅表性胃炎 通常表现缩。
随访频率:根 据病情严重程 度和治疗效果, 确定合适的随 访频率
治疗调整:根 据随访和复查 结果,调整治 疗方案,确保 治疗效果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难点和 挑战
疾病认识不足
基层医生对慢
1 性胃炎的认识 不足,容易导 致误诊和漏诊
患者对慢性胃
2 炎的认识不足, 容易忽视病情, 延误治疗
缺乏有效的诊
3 断和治疗方法, 导致治疗效果 不佳
基层医疗资源
4 不足,难以满 足慢性胃炎患 者的诊疗需求
治疗方案选择困难
01
病因复杂:慢性胃炎病因多样, 难以确定具体病因
02
症状多样:慢性胃炎症状多样, 难以确定具体治疗方案
03
药物选择:药物种类繁多,难 以确定最佳药物组合
04
患者依从性:患者对治疗方案 的依从性差,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依从性差
01
综合分析:根据病史、体格检
螺杆菌检测等
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初步诊断
慢性胃炎并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制定治疗方案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 的症状、病程、用药 史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 的体征,如腹部压痛、 反跳痛等
辅助检查:进行胃 镜、幽门螺杆菌检 测等
分型诊断:根据病史、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对慢性胃炎进 行分型诊断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慢性胃炎临床路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 今、明日出院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二级护理 □ 流质或软食
□ 对症治疗
□ 对症治疗
点 □ 支持治疗
□ 支持治疗
□ PPI、粘膜保护剂、 □ PPI、粘膜保护

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剂、动力药等 临时医嘱:
□ 出院带药 □ 门诊随诊 □ 胃镜结果提示高
级别瘤变、癌变 等需要内镜下 EMR、ESD以及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根据病情需要下达 □ 酌情复查:大便常
手术治疗,退出 本路径,转入相
规+潜血、血常规
应临床路径或外

科手术治疗。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基本生活和心理护 □ 帮助患者办理出


院手续、交费等
主要 □ 观察患者胃镜后表 □ 正确执行医嘱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胃炎(ICD-10: K29.502)(无并发症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 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 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CRP、尿常规、大便常规+潜 血; (2)生化全项、血清常规、凝血常规、输血常
病情 □无 □有,原因:
□无 □有,原因:
变异 1.
1.
记录 2.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4天
住院第5-6天
住院第7-10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记录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完整版(一)定义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本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该病易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流行病学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叠[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三)分类慢性胃炎的分类尚未统一。

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强调了胃炎的病因学分类,但由于慢性胃炎的主要潜在风险是癌变,而发生胃癌的风险因胃黏膜萎缩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因此对于胃炎的组织学分类及内镜下分类仍是必要的。

1.基于病因分类: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可将慢性胃炎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病因分类有助于慢性胃炎的治疗[3,4]。

2.基于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3.基于胃炎分布分类: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胃体为主胃炎尤其伴有胃黏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诱因或危险因素1.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Hp感染者几乎都存在胃黏膜活动性炎症,长期感染可致部分患者发生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甚至异型增生、胃癌。

2.饮食和环境因素: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可致胃黏膜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020年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2020年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

2020年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 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 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一、概述(一)定义慢性胃炎(c h ro ni c gastriti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

本质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使黏膜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胃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该病易反复发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生命质量。

(二)流行病学慢性胃炎是基层消化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在自然人群中的确切患病率难以获得。

慢性胃炎发病率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Hel i cobac t er pylo r i, Hp)感染的流行病学重叠[lJ,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

(三)分类1.基千病因分类:分为Hp胃炎和非Hp胃炎。

病因分类有助千慢性胃炎的治疗 。

2. 基千内镜和病理诊断分类:分为萎缩性和非萎缩性两大类。

3. 基千胃炎分布分类:分为胃窦为主胃炎、胃体为主胃炎和全胃炎三大类。

胃体为主尤其伴有胃黏膜萎缩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胃窦为主者胃酸分泌增多,发生消化性溃疡的风险增加。

4.特殊类型胃炎的分类:包括化学性、放射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嗜酸细胞性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所致。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诱因或危险因素1.H 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原因。

2.饮食和环境因素:进食过冷、过热以及粗糙、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饮食习惯。

3.自身免疫:自身免疫性胃炎在北欧多见,我国少有报道。

4.其他因素:胆汁反流、抗血小板药物、非笛体消炎药(NSAIDs)等药物、酒精等外在因素也是慢性胃炎相对常见的病因。

其他感染性、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肉芽肿性胃炎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所致的胃炎比较少见。

(二)发病机制1.H p感染:H p具有鞭毛,能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其释放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分泌空泡毒素A等物质而引起细胞损害;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胃炎诊疗指南
【概述】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为各种有害因子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胃粘膜而引起的慢性炎症。

可能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胆汁反流、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反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尤其是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精神紧张或压力、遗传因素及某些慢性病影响等。

根据病理改变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儿童以前者为多(占95%以上),萎缩性胃炎很少见。

慢性胃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也是反复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单凭临床诊断较困难,主要依靠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因HP感染是常见原因,故应常规做HP感染的检查,以便确定是否给予HP根除治疗。

【病史要点】
1.询问腹痛的病程、发作时间、有无发作间歇、发作诱因;记录腹痛与饮食的关系;腹痛的部位、性质。

2.询问有无恶心、呕吐、纳差、反酸、嗳气、上腹饱胀。

3.询问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有无腹痛发作即感便意、排便后即腹痛缓解。

4.有无黑便、呕血。

5.了解有无胃病家族史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
药、糖皮质激素史,有无饮食不良习惯。

【体检要点】
1.腹部检查,腹部有无固定的压痛部位(常代表病变部位)、有无包块、腹水征等。

2.评估生长发育状况、有无贫血。

【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首选检查方法。

能直接观察胃粘膜病变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

内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糜烂、新鲜或陈旧性出血、粘液斑或/和胆汁反流。

患HP相关胃炎时,还可见胃窦粘膜微小结节形成。

2.钡餐检查:非创伤性检查、但病变检出率不高、准确性差,可作为胃镜的补充检查手段。

可见胃窦部激惹征,粘膜纹理增粗、迂回或锯齿状,幽门前区半收缩状态等。

3.病理学检查:胃镜下钳取胃粘膜做病理学检查,可明确有无炎症、区分急性与慢性、炎症是否活动、炎症分度(轻、中、重)。

4.HP感染的检查:HP是儿童慢性胃炎常见原因,因此,慢性胃炎患儿均应做HP感染的检查。

检查方法有:
1)细菌培养
2)组织切片染色法:找到较多典型形态幽门螺杆菌即可诊断。

3)快速尿素酶试验:初筛试验,简单、快速,临床运用最多的方法。

4)13C尿素呼气试验:非创伤性检查,最适宜于治疗后的随访。

5)血清HP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主要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下列表现或病史者应考虑慢性胃炎诊断:①反复腹痛、尤其伴中上腹压痛者。

②消化不良症状如反酸、嗳气、上腹饱胀、纳差。

③不明原因消瘦、贫血而大便潜血阳性。

④有胃病家族史或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或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者。

2)辅助检查:胃镜和病理学检查,并同时做HP感染的检测。

2.鉴别诊断:应与可引起反复腹痛的其它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相鉴别,如肠蛔虫症、肠痉挛、偏头痛、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1.观察腹痛缓解情况如发作频率、腹痛程度。

2.消化不良症状有无改善。

3.注意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性、有无副作用,必要时做调整。

4.慢性胃炎伴HP感染者、疗程结束后宜复查胃镜或13C 尿素呼气试验。

【治疗】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1)HP感染者
HP相关性胃炎需给予HP根除治疗,其方案有:①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疗程2周;②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2周;③次枸橼酸铋钾+羟氨苄青霉素+克拉霉素,疗程4周;④次枸橼酸铋钾+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疗程4周。

其中以第一个方案的HP根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

相关药物剂量及用法:奥美拉唑0.7~1mg/(kg.d) 清晨顿服;次枸橼酸铋钾6~8mg/(kg.d),分三次;羟氨苄青霉素20~30mg/(kg.d) ,分三次;克拉霉素15~20mg/(kg.d),分三次;甲硝唑20~30mg/(kg.d),分三次。

2)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者:给予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多潘立酮(吗丁啉)每次0.2~0.3mg/kg ,每日三次(餐前15~30分钟口服),疗程2~4周。

3)停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炎药、糖
皮质激素等。

4)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长时间的精神压力。

2.饮食疗法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2)避免进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

3.药物治疗
1)制酸剂或抗酸剂:①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10~15mg/(kg .d),q12h,疗程2~4周;雷尼替丁3~5mg/(kg.d),q12h(早晚),疗程2~4 周。

②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0.7~1mg/(kg.d),清晨顿服,疗程2周。

③抗酸剂:碳酸钙口服液、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碳酸钙口服液:2~5岁5ml/次,>5岁10ml/次,每日三次,餐后1小时服用。

2)胃粘膜保护剂:①次枸橼酸铋(CBS)6~8 mg/(kg.d),分三次,疗程4周。

②硫糖铝10~25mg/(kg.d),分四次,疗程4周。

③麦滋林-S 每次30~40mg/kg,每日三次,疗程4周。

【预防】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进食规律、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对胃有刺激的食物(如辛辣的、生冷粗糙的食品),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2.家中有HP感染者,主张分餐进食、以避免交叉感染。

3.因故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时,必要时同时每晚口服雷尼替丁1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