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05d564e6f1aff00bed51ee1.png)
16
6、24小时后局部可行红外线、超声波等理疗; 7、使用促进血液循环的软膏; 8、避免外渗部位受压;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17
化疗药物外渗局部封闭
方法:环形封闭+冰敷(或结合药物特性热敷) 药物:生理盐水5-10毫升+2%利多卡因100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 结合外渗范围大小选择多个穿刺点,按下图方法边推注药物边退针 进行环形封闭
4)无法沟通的患者、昏迷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 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4
药物原因
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 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 响。刺激性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甘露醇、血管收缩药 等,这些药物一旦外渗,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件
9
液体外渗的分级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10
静脉输液外渗的后果
患者将经历精神上的痛苦和肉体上的创伤,延 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 者、家属、医护人员产生压力和担忧,严重的甚 至造成患者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我国医疗 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 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 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15
化疗药物外渗处理流程
1、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现象,也应 立即停止输液; 2、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余药液; 3、发疱性化疗药外渗,必须给予局部封闭; 4、局部冰敷12--24小时,及时更换,注意观察,防冻伤 (奥沙利铂除外); 5、抬高注射部位肢体48小时,病人注意休息;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0471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f.png)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e84c2f7fd5360cba1adbad.png)
③药物的浓度(稀释程度)。
④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四、影响药物外渗的因素
① 专业知识缺乏,不了解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等 ② 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能力差 ③ 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④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⑤ 责任心欠缺,巡视不到位 ⑥ 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化学性药物-药物的种类
发疱性
长春瑞滨、长春新碱、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氮芥
刺激性(强刺激性)顺铂、奥沙利铂、卡莫司汀、紫杉醇、吉西他滨、 铂类、依托泊苷
刺激性(中等刺激)甲胺喋呤
非发疱性(非刺激性)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塞替派
发疱性
刺激性
目录
CONTENTS
0 1
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分类
0 2
药物外渗的分级、分期
0 3
药物外渗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0 4
影响药物外渗的因素
05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预防及处理措施
PART 01
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分类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
药物渗出
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 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II 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渗漏2-3天后,沿 静脉走向条索状 肿胀、发红、疼 痛,可出现发热
III 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 死黑痂和深部溃 疡肌腱,血管外 露或感染
PART 03
药物外渗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三、发生药物外渗的机制
输液针头尖端刺破血管壁 药物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血流缓慢,稀释能力下降 液体静压增加,从进血管的针眼处渗漏 高渗性、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输入液体或药物刺激血
④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四、影响药物外渗的因素
① 专业知识缺乏,不了解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等 ② 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能力差 ③ 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④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⑤ 责任心欠缺,巡视不到位 ⑥ 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
下列情况应考虑外渗
化学性药物-药物的种类
发疱性
长春瑞滨、长春新碱、表柔比星(表阿霉素) 多柔比星,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氮芥
刺激性(强刺激性)顺铂、奥沙利铂、卡莫司汀、紫杉醇、吉西他滨、 铂类、依托泊苷
刺激性(中等刺激)甲胺喋呤
非发疱性(非刺激性)氟尿嘧啶、环磷酰胺、阿糖胞苷、塞替派
发疱性
刺激性
目录
CONTENTS
0 1
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分类
0 2
药物外渗的分级、分期
0 3
药物外渗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0 4
影响药物外渗的因素
05 药物外渗处理原则、预防及处理措施
PART 01
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分类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
药物渗出
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 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II 期 静脉炎性反应期
渗漏2-3天后,沿 静脉走向条索状 肿胀、发红、疼 痛,可出现发热
III 期 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 死黑痂和深部溃 疡肌腱,血管外 露或感染
PART 03
药物外渗发生机制、临床表现
三、发生药物外渗的机制
输液针头尖端刺破血管壁 药物刺激引起静脉收缩、血流缓慢,稀释能力下降 液体静压增加,从进血管的针眼处渗漏 高渗性、高pH值或其他刺激性的输入液体或药物刺激血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共22张PPT】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e4dc2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d.png)
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优选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内容
1 概念 2 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 3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 4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 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
概念
药物 外渗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 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 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 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
用 使5用0%套硫管酸针镁静溶滴液甘热露敷醇患处时,,有应消同炎时去用肿7的5%功的效。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多巴胺外渗的预防与处理-2
处理方法:
1.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 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 除,改善微循环。
2.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
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 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 为重要。
药液外渗的防护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熟悉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 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优选高危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主要内容
1 概念 2 常见刺激性药物的分类 3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原因 4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预防 5 刺激性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对症处理
概念
药物 外渗
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输入的药液渗 漏在静脉以外的软组织。一般表现为肿胀、胀 痛、中度或重度疼痛,常为烧灼、刺痛、局部 红肿、抽无回血,皮肤暗紫、变硬。
用 使5用0%套硫管酸针镁静溶滴液甘热露敷醇患处时,,有应消同炎时去用肿7的5%功的效。酒精纱布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催眠和消毒防腐的作用兼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可以预防和 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多巴胺外渗的预防与处理-2
处理方法:
1.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射.酚妥拉明 为α受体阻滞剂,能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使周围血管痉挛解 除,改善微循环。
2.外渗早期可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加酚妥拉明40mg)湿敷或25%
硫酸镁湿敷,以减轻局部组织化学反应,减轻患者疼痛,防止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由于水肿组织抗病能力减弱,易受细菌侵袭,甚至发生局部感染,且水肿组织的再 生能力和修复功能减弱,发生损伤后不易愈合。因此液体外渗后的及时处理显得尤 为重要。
药液外渗的防护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责任心,经常巡视患者
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熟悉药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的次数,减少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如何判断是否外渗
➢ 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 陷或有张力无弹性;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97eb3f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5.png)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cb2f16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a.png)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4fb87cee53a580217fcfe33.png)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皮肤发凉,伴 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cm之间,皮肤
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5cm,
4级
4
输液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一.给药期间刺激或毒性药物刺激静脉内壁造成静脉炎。 二.药物由脉管系统渗出扩散至周围组织,致局部炎症反应可形成红肿硬结形成脓肿,称化学
17
外渗——药物因素
300毫升/时 (5 ml/分)
500毫 升/时 (8.3 ml/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外周小静脉 (血流: 1ml/分)
60滴/ 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液)
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 下降/甚至为零
血管壁侧压↑
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80滴/ 分
血液回流受阻 渗出
18
药物外渗的影 响因素
✓ 专业知识缺乏,不了解药物特性,使用方法等 ✓ 临床经验不足,对外渗判断能力差 ✓ 被动输液治疗,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 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穿刺部位选择不当 ✓ 责任心欠缺,巡视不到位 ✓ 药物外渗风险宣教不到位
安全输液管理 --
1
青阳县人民医院
主要内容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及分级 二、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三、药物外渗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与预防
2
一、药物外渗/渗出的概念
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of drug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
以外的周围组织。
重伤害
1、抗血栓药,抗凝剂,如:华法林; 2、硬膜外或鞘内注射药; 3、放射性静脉造影剂; 4、肠外营养液(PN); 5、静脉用异丙嗪; 6、依前列醇注射液; 7、秋水仙碱注射液;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护理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d3425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1.png)
VS
详细描述
血管收缩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外渗后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处理 时需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程度,局部 封闭、热敷,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06 总结与展望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的重要性
保障患者安全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炎症和疼痛,甚至可能引发更严 重的并发症,因此预防和处理药 物外渗对于保障患者安全至关重 要。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护 理课件
目 录
01 药物外渗的基本知识
药物外渗的定义
药物外渗
症状表现
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药液渗漏到血管外的周围组织。
局部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组 织坏死等。
原因分析
注射过程中针头移位、血管弹性差、 药物渗透压过高、注射速度过快等。
药物外渗的分类
01
案例二:高渗性药物外渗
总结词
高渗性药物外渗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疼痛和炎症,需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溶液、10%氯化钠溶液等,外渗后可引起皮肤红肿、 疼痛和炎症。处理时需立即停止输液,评估外渗程度,局部封闭、冷敷,必要 时使用抗炎药。
案例三:血管收缩药物外渗
总结词
血管收缩药物外渗可能导致局部组织缺 血、坏死,需紧急处理。
定期检查注射工具是否完好,避免使 用破损的注射工具。
提高护士的预防意识和技能
加强护士对药物外渗的认知,提高预防意识。 定期进行药物外渗培训和演练,提高护士处理药物外渗的能力。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立即停止注射
立即停止注射,并通 知医生。
避免在受损部位继续 注射药物。
避免继续使用同一血 管通路给药。
技能。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3bb235caaedd3382c4d310.png)
1、药物因素 (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2) 速度过快 (3)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儿科:马秀林
ppt课件
1
药物外渗的概念及分级
药物外渗的原因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
如何防止药物外渗
ppt课件
2
药物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 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出或漏出 到血管以外的组织。可造成局 部组织肿胀、缺血、无菌炎症 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等反 应和并发症。
ppt课件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 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 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 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 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 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 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 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 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 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 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 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 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 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ppt课件
21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 主要途径之一,当有些药物外渗 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 有肿胀感,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如脱水药物中的甘露醇、 山梨醇;化疗药物中的顺铂、环 磷酰胺、丝裂霉素、紫杉醇等。 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 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 痛苦。
ppt课件
10
药物名称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mosm/L 1400 1098 1190 2526
ppt课件
11
美国INS药物渗出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伴有
(无)疼痛 2级: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皮肤发
凉,伴有(无)疼痛 3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水肿大于
ppt课件
22
1、避免机械性损伤: 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
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 损伤
输液完毕,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 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 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从而减轻甚至消 除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伤。
8
ppt课件
9
当输入高渗液体时,由于液体的高 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 透压也升高,毛细血管内皮脱水,发 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同 时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 释放前列素E,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 脉中膜层出现血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 变,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并硬而 引起静脉炎。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 脉刺激越大。
3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护士因素
ppt课件
4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 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 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个体因素: ①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 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 ②长期鼻饲导致营养不良,周围循环差。
ppt课件
19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 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 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 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 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 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 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 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ppt课件
20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15cm,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4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瘀斑,或肿胀,水肿大 于15cm,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重度疼痛
ppt课件
12
技术不过硬,缺乏临床经验。
对局部解剖不清楚,穿刺位置不 得当。
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 不及时。
六神丸+蜂 蜜
ppt课件
绿茶
15
适用于高渗性药物
方法:取新鲜仙人掌每次约100克,去刺,洗 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外包覆盖于患处,每天 1~2次。
ppt课件
16
适用于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 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 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 湿敷。
50%GS+25%硫酸镁+VitB12
ppt课件
17
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物
方法:取酚妥拉1ml(10mg) 加生理盐水50ml,取4层纱 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 每次局部湿敷30m in,每天 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
湿敷时间均为3~7d。
ppt课件
18பைடு நூலகம்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 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 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
ppt课件
13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 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
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 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 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 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ppt课件
14
喜疗妥或湿 润烫伤膏局
部涂擦
50%硫酸镁 湿敷
如意金黄散 +麻油
仙人掌肉捣 碎+冰片
ppt课件
5
药物因素
PH 值
渗透压
ppt课件
6
血液PH值为7.35-7.45 PH<7.0为酸性 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PH6.0-8.0对血管内膜刺激小, PH <4.1,在无充分血流的情况下,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 PH>8.0,使内膜粗糙后,容易形成血栓。
ppt课件
7
药名
PH
药名
PH
药名
PH
左氧氟沙星 4.0 美罗培南 4.5-6.5 依替米星 4.0-5.0
多巴酚丁胺 2.5
氯化钾 4.0-8.0 氟康唑
4.8
多巴胺 2.5-4.5 更昔洛韦 11.0 头孢曲松钠 4.5-6.5
万古霉素 2.5-4.5 头孢哌酮 3.0-5.5 吗啡 2.5-6.0
ppt课件
ppt课件
1
药物外渗的概念及分级
药物外渗的原因
常见药物外渗的处理
如何防止药物外渗
ppt课件
2
药物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由于 各种原因造成药物渗出或漏出 到血管以外的组织。可造成局 部组织肿胀、缺血、无菌炎症 或感染、溃疡,甚至坏死等反 应和并发症。
ppt课件
(2)用0.25%~0.5%普鲁卡因封闭疗法,以缓解肿胀 部位的发炎损伤症状,并纠正其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这 是防止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最关键的一步。
(3)局部湿敷香丹(复方丹参)注射液,香丹注射液 由丹参和降香组成,为中医活血化瘀要药,能减轻局部 淤血,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还有强心、耐缺氧、镇静、 抗炎、抑菌等作用。因此,局部湿敷香丹注射液是防止 葡萄糖酸钙外渗部位坏死的重要环节
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 解为游离脂肪酸。透明质酸酶为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可 促使皮下输液或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 吸收,常稀释后以细针头在渗出处分5处注射。为避免局部 组织坏死,可将透明质酸150~300μm加入0.25%的普鲁 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做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
(4)镁离子可直接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 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用50%硫酸镁溶 液热敷患处,有消炎去肿的功效。
(5)TDP灯局部照射,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渗液、活 血化瘀等作用,达到消炎去肿的目的。
ppt课件
21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的 主要途径之一,当有些药物外渗 时轻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 有肿胀感,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如脱水药物中的甘露醇、 山梨醇;化疗药物中的顺铂、环 磷酰胺、丝裂霉素、紫杉醇等。 因此要以预防为主,外渗时也要 处理妥当,避免给病人增加更多 痛苦。
ppt课件
10
药物名称 TPN 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mosm/L 1400 1098 1190 2526
ppt课件
11
美国INS药物渗出分级标准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伴有
(无)疼痛 2级:皮肤苍白,水肿在2.5-15cm,皮肤发
凉,伴有(无)疼痛 3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水肿大于
ppt课件
22
1、避免机械性损伤: 首先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成功后
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 损伤
输液完毕,采用新拔针法,即先拔出针头, 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 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从而减轻甚至消 除针头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伤。
8
ppt课件
9
当输入高渗液体时,由于液体的高 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渗 透压也升高,毛细血管内皮脱水,发 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同 时引起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 释放前列素E,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 脉中膜层出现血细胞浸润的炎症性改 变,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并硬而 引起静脉炎。药物渗透压越高,对静 脉刺激越大。
3
患者因素
药物因素
护士因素
ppt课件
4
生理因素:老年人由于各器官的老化,会出现 血管壁硬化,弹性差,皮肤松弛,血管脆性增 加等自然的生理现象
疾病因素:由于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 心病等慢性老年疾病,影响机体代谢及恢复。
个体因素: ①患者无沟通能力,四肢活动受 限,感觉障碍,不利于及时发现输液外渗。 ②长期鼻饲导致营养不良,周围循环差。
ppt课件
19
外渗后立即用含酚妥拉明5mg 的生理盐水10~15ml充分浸润注 射.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滞剂,能 阻断α受体的兴奋作用,扩张血管, 使周围血管痉挛解除,改善微循 环。由于酚妥拉明作用持续时间 较短,而浸润注射本身对肌肉组 织就是一种机械损伤。
ppt课件
20
(1)抬高患肢,促使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程度。
15cm,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 伴麻木感; 4级:皮肤苍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 渗出,皮肤变色,瘀斑,或肿胀,水肿大 于15cm,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 中度-重度疼痛
ppt课件
12
技术不过硬,缺乏临床经验。
对局部解剖不清楚,穿刺位置不 得当。
查看患者不到位,发现药物外渗 不及时。
六神丸+蜂 蜜
ppt课件
绿茶
15
适用于高渗性药物
方法:取新鲜仙人掌每次约100克,去刺,洗 净捣烂,用干净纱布外包覆盖于患处,每天 1~2次。
ppt课件
16
适用于阳离子溶液外渗的药物如10%氯化钾、 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 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1次,持续 湿敷。
50%GS+25%硫酸镁+VitB12
ppt课件
17
适用于血管收缩性药物
方法:取酚妥拉1ml(10mg) 加生理盐水50ml,取4层纱 布浸透药液后覆盖于患处, 每次局部湿敷30m in,每天 早、中、晚各1次,持续湿敷。
湿敷时间均为3~7d。
ppt课件
18பைடு நூலகம்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 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 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对药物知识掌握不全面
ppt课件
13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 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
注射,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 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 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 后用干棉球按压3 min左右。
ppt课件
14
喜疗妥或湿 润烫伤膏局
部涂擦
50%硫酸镁 湿敷
如意金黄散 +麻油
仙人掌肉捣 碎+冰片
ppt课件
5
药物因素
PH 值
渗透压
ppt课件
6
血液PH值为7.35-7.45 PH<7.0为酸性 PH<4.1为强酸性 PH>9.0为强碱性。 PH6.0-8.0对血管内膜刺激小, PH <4.1,在无充分血流的情况下,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 PH>8.0,使内膜粗糙后,容易形成血栓。
ppt课件
7
药名
PH
药名
PH
药名
PH
左氧氟沙星 4.0 美罗培南 4.5-6.5 依替米星 4.0-5.0
多巴酚丁胺 2.5
氯化钾 4.0-8.0 氟康唑
4.8
多巴胺 2.5-4.5 更昔洛韦 11.0 头孢曲松钠 4.5-6.5
万古霉素 2.5-4.5 头孢哌酮 3.0-5.5 吗啡 2.5-6.0
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