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形象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及发展方向

中国国际形象演变历程及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演变历程(一)古代中国:“她是人类童年时代所创造的不可企及也不可再造的文化的高峰。
”- --马克思《马可波罗游记》中:中国形象:繁荣,发达,美丽,神秘;这是西方的中国形象的历史起点。
英国旅行家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中对中国进行盛赞:有无数的金银财宝,国土辽阔,统治严明。
(二)清末至民国19世纪的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与现代世界的对话,屈辱的被动式这一个过程的基本特点,19世纪以来,西方把许多可怕的异域景象作为一种想象投给中国,中国由开明、富饶、发展、繁荣,变成了一个专制、贫困、停滞的、腐朽的国度。
中国人原先的想象是聪明、勤奋、坚强、质朴,现在变得愚昧、奸诈、怯懦、保守。
西方的中国印象由过去的钦佩、狂热、仰视,转变为批判、憎恶、蔑视。
而这些特点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国际形象的形成。
在这个阶段中,那些塑造中国形象的力量阵营一一显现,并且形成此后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的格局。
(二)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赢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复兴,为中国改变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契机。
近代意义上的大国地位的确立,最起码在形式上需要有体现为具有权威意义的国际组织的认定,中国从加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到参与创建联合国,向世界展现了一个东方大国在抗战中的崛起历程。
首先,《联合国家宣言》——中国首次跻身于世界四强之列。
第二,《开罗宣言》——中国大国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确认。
第三,“理论上”的大国:抗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的虚幻性。
一方面,中国的大国地位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中国长期被排斥在盟国的重要国际组织和一些重要会议之外,再次,中国的领土主权被大国拿来做交易。
最后,在法理和事实上的不完全统一。
(三)解放战争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帝国主义的东方链条上,美帝国主义还在通过条约控制着中国,还在直接干涉中国内政,支持国民党打内战。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

� 认为
是好事 � � 认为是坏事� 应当指出 �这些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担忧是没有根据的 �因 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带动了它们的经济发展 � 例如� 德国的经 济复苏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中国出口的增加 � 印度经济的快速增 长得益于对华贸易的迅速增加� 因此 �这些国家并不是对中国的经 济崛起担忧 � 而是对中国崛起本身忧虑 � 美国 �欧洲� 亚洲� 拉美国家 �"好 " 中国 如前所述 � 在对待中国的态度上 �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西方世 界 � 尽管有些西欧国家对中国印象不佳 �但是有许多西方国家仍然 认为中国是个不错的国家 � 在美国� 英国 � 西班牙 �对中国有好感的 超过对中国没有好感的 � 在美国 � 感 � 在英国 � � 对中国有好感 � � 对中国有好感 � � 没有好 � 对中
中 国 的 四 种 国 际 形 象 � 薄智跃
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不好不坏 � 坏 �好 �超 好 � 事实上 �西方国家未必就一定对中国没有好感 �而对中国没有 好感的有许多是中国的邻邦 �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 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 � 中国在国 � � � � � � 际上究竟是 一个什么样的 形象呢 皮尤 全球态度项目 ( )对 2 2 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 � 中国在国 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 中东国家�"不好不坏 " 的中国 在皮尤全球态度项目 2 01 0 年的民意测验中 �中东国家对中国 的评价褒贬各半 � 虽然参加民意测验的中东三国有超过半数的人 对中国有好感� 也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 �黎巴嫩的公众 5 6 � 对中国有好感 � 而 42 � 没有好感 � 在约旦 �5 3� 对中国有好感 � 而 46 � 没有好感 � 埃及的 公众 5 2 � 对中国有 好感 � 但 43� 没有好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作者:薄智跃来源:《领导文萃》2010年第22期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不好不坏、坏、好、超好。
事实上,西方国家未必就一定对中国没有好感,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有许多是中国的邻邦。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
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中东国家:“不好不坏”的中国在皮尤全球态度项目2010年的民意测验中,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褒贬各半。
虽然参加民意测验的中东三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对中国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黎巴嫩的公众56%对中国有好感,而42%没有好感;在约旦,53%对中国有好感,而46%没有好感;埃及的公众52%对中国有好感,但43%没有好感。
中东各国对中国的暧昧态度或许与中国在中东的政策有关。
自从1992年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争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调。
当问到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的时候,中东国家大都选择“两者都不是”。
当然,在“合作伙伴”和“敌人”之间,中东国家更倾向于把中国当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在埃及,28%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5%认为中国是敌人;在黎巴嫩,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的占35%,认为中国是敌人的占10%;在约旦,47%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3%认为中国是敌人。
中东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态度与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态度截然相反。
大多数人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但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普遍表示担忧。
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认为中国的经济强大对他们国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约旦人有71%持有类似观点。
但三国都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强大对他们本国是件坏事。
具体说来,这样的人在埃及占55%,在约旦占56%,在黎巴嫩占59%。
在中东地区,埃及对中国的态度值得注意。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

2010.11下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不好不坏、坏、好、超好。
事实上,西方国家未必就一定对中国没有好感,而对中国没有好感的有许多是中国的邻邦。
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
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中东国家:“不好不坏”的中国在皮尤全球态度项目2010年的民意测验中,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褒贬各半。
虽然参加民意测验的中东三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对中国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黎巴嫩的公众56%对中国有好感,而42%没有好感;在约旦,53%对中国有好感,而46%没有好感;埃及的公众52%对中国有好感,但43%没有好□薄智跃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边缘思想1252010.11下感。
中东各国对中国的暧昧态度或许与中国在中东的政策有关。
自从1992年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争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调。
当问到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的时候,中东国家大都选择“两者都不是”。
当然,在“合作伙伴”和“敌人”之间,中东国家更倾向于把中国当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在埃及,28%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5%认为中国是敌人;在黎巴嫩,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的占35%,认为中国是敌人的占10%;在约旦,47%的公众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13%认为中国是敌人。
中东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态度与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态度截然相反。
大多数人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但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普遍表示担忧。
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认为中国的经济强大对他们国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约旦人有71%持有类似观点。
但三国都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强大对他们本国是件坏事。
具体说来,这样的人在埃及占55%,在约旦占56%,在黎巴嫩占59%。
在中东地区,埃及对中国的态度值得注意。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及地位

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形象及地位不得不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变化就在身边,这是摸得着,看得见的。
对于那些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现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很高,但是,人均水平却非常低;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人民心中对中国的现状都有些不满意。
在国际上而言,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是对于中国能不能在联合国中取得一定的决策权这个问题不得而知。
那么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中国这些年的成长和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影响。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经济上,进入21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名次,2008年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09年或2010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经济总量在2008年达到4.4万亿美元,这一实力地位的变化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基础。
在此轮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也提升了自己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军事上,中国的投入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使中国的海军、空军等实力比20世纪90年代有显著的提升。
科技上,航天活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
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发展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认可,成为不少国家试图仿效的样板。
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
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法制”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显著下降。
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声誉下降,不得不有所调整。
中国的国际形象变迁

中国国际形象的演变过程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西方人对中国印象的描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不尽相同,甚至存在显著差别。
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代表着不同的西方价值观念。
从历史上看,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始终是西方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西方看到的不仅是充满异国风味的梦境,而且也看到自己的影像。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经于13世纪来到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在中国为官和游历17年。
《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了中国发达的工商业,繁华热闹的市集,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
对我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举世闻名的发明均有不少记载。
这部游记传达出的中国文化是高度文明、和平而繁荣的。
尽管《马可·波罗游记》对这个“世界之冠”的国家充满故弄玄虚的溢美之词,但却是第一次向西方定格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书中的内容,使每一个读过《马可·波罗游记》的人都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笔下天堂一般的中国一直在后世作家中延续,如英国的曼德维尔爵士在《曼德维尔游记》中描绘的中国仍是一个神奇瑰丽的国度,国土广大,统治严明,拥有无数的金银财宝。
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君主等。
这些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文明与财富的倾慕,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十七到十八世纪。
来华耶稣会士的报道进而吸引了西方。
中华文化的精神和繁荣社会连同其精美器物一道引起西方人的浓厚兴趣。
他们用景仰的口吻在著述里讲到,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从幼年开始接受教育。
成年人凭好文章获得官职,以政绩得到升迁。
这与实行贵族世袭制的欧洲形成鲜明的对比。
孔夫子是最有智慧和道德的人,他的儒教治国使得中国繁荣富庶。
安定开明,是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
伏尔泰在《哲学通讯》、《风俗论》等著作中常以钦慕的口吻谈到中国文化、孔子学说、中国人的道德与智慧,称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聪明、最礼貌的一个民族”。
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

大学生应如何看待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国际形象中国已岿然崛起,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影响,有着不容忽视的世界地位以及其自身作出的和平大国形象。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
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作为大学生,我们对于很多事情已是有目共睹:在国际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正以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承担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受到世界范围的肯定和认可;在科技实力上,继“神六”之后“神七”、“神八”成功发射,令整个世界刮目相看;在软实力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掀起“孔学”热和学汉语的热潮,08年奥运会令全世界瞩目,表现出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吸引力……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变化中渐渐改善提高。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仍被许多人质疑。
中国本身存在发展问题: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层次低;资源有限并且利用率低,生态结构不平衡、脆弱;社会中存在各种潜在的危机。
同时,中国周边较为复杂的环境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变。
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

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近代中国是一个历经艰难而又辉煌的国家,对外形象和软实力的塑造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近代中国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发展与变迁。
一、历史背景与特殊性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的塑造与国家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近代中国经历了积贫积弱的封建社会、殖民侵略的屈辱年代以及艰难崛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阶段,这些特殊的历史经历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际声誉一度跌至谷底,国际社会对中国一度产生了侵略与欺凌的印象。
二、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借助先进的科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全球市场中崭露头角。
中国的GDP快速增长,对外贸易额不断攀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了国家的发展轨迹,也塑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
三、文化传播与外语教育的重要性文化传播是塑造国际形象和提升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艺术作品通过网络、电视、电影等媒介传播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同时,加强外语教育也是提高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中国积极推动汉语国际推广,成立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教育,使中国文化和语言得以跨越国界。
四、外交政策与国际合作中国秉持着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方案。
同时,中国通过与各国的友好合作、经济援助和人文交流等方式,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总结:近代中国的国际形象与软实力的发展与变迁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过程。
从历史背景到经济发展,再到文化传播和外交政策,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近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

中国的国际形象塑造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持续上升。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尤其重要。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一国形象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首要途径。
如何建立起由感召力、凝聚力及亲和力的国际形象,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外交等层面进行分析,寻求崭新国际环境下中国国际形象塑造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中国;国际形象;国际环境;形象塑造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广泛的外交基础,历来秉承热爱和平、民主进步的发展理念。
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在国际社会中,中国定位于“民主、和平、文明、环保”的综合形象,通过与国际社会的真诚沟通和国际形象的塑造,能够有效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片面认识和误解,维护国家形象和国际利益,将使未来国际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国际形象定位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首先需要有精准的形象定位。
在不断实践摸索中,中国展示在国际社会面前的是一个“文明、民主、发展、和平、环保”的良好形象。
(一)文明的中国中国有着悠久了历史文明,在世界文化发展历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的传统文化凝聚了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已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面旗帜。
因此,在国际形象的定位和塑造中,需要向世界展示中国辉煌深厚的文明历史,并着力塑造这一生动的过你形象,同时还需要积极向国际社会展示民族文化的突出贡献,从而定位与文化强国的突出形象。
(二)民主的中国长期以来,国际社会对中国一直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
因此,我们要在政治文明的进步中不遗余力,以此获得国际社会的正确认知和理解。
同时,我们需要与国际发展趋势相一致,在国际关系的构建中倡导民主化,在于不同国家的交往中坚持和平对话与友好合作,主动参与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建设,积极承担自身国际责任,逐步建立起由国际担当的大国形象。
这是中国拓展国家利益的先决条件,同时是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必然需求。
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一:什么事国际形象二:中国的国际形象三:什么决定中国的国际形象四:中国怎么改善它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一:什么是国际形象?国际形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民在国际上的总体印象,反应一个国家民族风情、文明程度、文化背景、政治策略、民族精神等。
1、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的形象2、改革开放、发展富强的经济大国的形象3、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团结统一的形象4、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伟大复兴的形象5、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形象6、谋求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形象与之相关联的比如:出口贸易等。
国际形象好能有助于国家平稳较快发展,从而使国家闻名于世。
二:中国的国际形象历史上中国在西方的印象一直都非常好,直到过去十年才发生了变化。
也许可以说过去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尤其好,因为那时的欧洲人对中国有一种认识,认为中国一方面是一个古老而富有威望的文明体,另一方面已经在20多年里逐渐摆脱了毛主义,而进行了有目共睹的十分成功的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这个良好形象开始改变了,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个因素是,西方各国的经济在此期间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挑战与挫折,从而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失业,在普通民众中造成了不安全感、挫折感和某种嫉妒情绪。
与此同时,西方主流媒体、尤其是欧洲媒体对中国缺乏客观的报道,则加深了民众的这一情绪。
通常,当经济和社会形势恶化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要把情绪发泄在某些替罪羊身上,例如不论是在今天的欧洲还是中国,移民或迁移劳工都被当成替罪羊。
经济改革。
中国在外交政策上正在慢慢地变得更加自信而坚定,更能展示自己的力量,有时还会用威胁性的口气对西方人说话。
这就在西方引起了越来越大的担忧,有人担心中国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希望把自身观点强加给他人的超级大国——就像过去400年里西方国家所做的那样。
三:什么决定中国的国际形象?随着中国的加速崛起,中国也日益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就国内外当前的形势,浅谈如何塑造中国国际新形象【优质】

就国内外当前的形势,浅谈如何塑造中国国际新形象摘要:一、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办自己的事的形象二、改革开放、发展富强的经济大国的形象三、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团结统一的形象四、文化繁荣兴盛、文明伟大复兴的形象五、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幸福安康的形象六、谋求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形象关键词:中国形象,国内外形势中国国际形象的根基是自己的文明,塑造国际形象也就是在各种场合(包括奥运会)把中国文明的底蕴发挥出来。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中国也正在加速转型,全方位地融入世界.2009年公布的国家形象指数(NBI)显示,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是: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西班牙和瑞典(并列第十)。
中国在此报告中排名第22,而在2008年,中国排名为第30位,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是中国举行完第29届北京奥运会后进行的一次调查,在很大程度上北京奥运会帮助了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
英国国际广播公司BBC最近对28个国家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形象的民意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世界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评价是多元化的。
中国的形象仅在非洲和巴基斯坦保持正面评价,而在亚洲其他国家、北美和拉美等地区,对中国的形象评级由中到差。
而在整个欧洲,中国的形象是完全负面的。
根据BBC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不认可”。
虽然非洲国家和巴基斯坦对中国仍然保持着正面的评价,但这是基于经济援助基础之上的。
美国基辛格研究会执行主席乔舒亚·库珀·雷默认为,中西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反差集中体现在“中国到底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国家。
”他分析,影响这种认识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第一,中国是一个大而复杂的国家,而现在中国发展变化太快了,快得连中国人自己有时都感到迷惑,更何况是没有足够时间认识中国的西方人;第二,中国的政治体系表述与西方传统意义上的观念不同,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从而销蚀了信任感;第三,在台湾、西藏、新疆、朝鲜等一些热点问题上,中国的行为方式与西方不同,中西在价值观上有很大差异;第四,在经济、军事上,中西存在利益之争和认识分歧。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

中国的四种国际形象作者:薄智跃来源:《党员文摘》2010年第10期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
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中东国家:“不好不坏”的中国在皮尤全球态度项目2010年的民意测验中,中东国家对中国的评价褒贬各半。
虽然参加民意测验的中东三国有超过半数的人对中国有好感,也有接近半数的人对中国没有好感。
中东各国对中国的暧昧态度或许与中国在中东的外交政策有关。
自从1992年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国在中东的政治争端上一直基本保持低调。
当问到中国是合作伙伴还是敌人的时候,中东国家大都选择“两者都不是”。
当然,在“合作伙伴”和“敌人”之间,中东国家更倾向于把中国当作是“合作伙伴”而不是“敌人”。
中东国家对中国经济崛起的态度与对中国军事崛起的态度截然相反。
大多数人欢迎中国的经济崛起,但对中国的军事崛起普遍表示担忧。
埃及和黎巴嫩人中认为中国的经济强大对他们国家是一件好事的都占54%,而约旦人有71%持有类似观点。
但三国都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强大对他们本国是件坏事。
在中东地区,埃及对中国的态度值得注意。
埃及不仅是一个中东国家,也是一个非洲和阿拉伯国家。
它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同其建交的非洲、阿拉伯国家。
1956年5月30日同中国建交,1999年与中国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06年两国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关系实施纲要》。
相对于官方关系的升温,埃及民间对中国的看法却大大回落。
2007年65%的埃及人看好中国,而到了2010年只有52%的埃及人对中国有好感。
这种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大多数的埃及人对中国的了解依赖于西方媒体,容易产生负面看法;其二,埃及人在同中国做生意时,遇到诸多不便,也影响他们对中国的看法。
个别西欧国家和邻邦国家:“坏”中国中国媒体常常喜欢把西方国家归为一类,认为由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报道,使得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普遍持有负面看法。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在世界的舞台上,每一个国家都试图塑造自己的独特形象,以影响国际社会的看法。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中国而言,这一任务尤为复杂和富有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全球信息流动的加速,“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呈现出多维度的面貌,引人深思。
在政治领域,中国常被视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其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关注。
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政策决策的效率以及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独立性和自信,构建了一个强势而独特的政治形象。
然而,不同文化和政治体系的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发展道路的理解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对中国政治形象的不同解读。
在经济层面,中国被广泛认为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扩大的国际影响力,使其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也带来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以及对其市场经济地位的争议。
文化方面,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让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中国的传统节日、美食、书法、武术等文化元素,以及近年来流行的现代文化现象如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逐渐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认识。
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国积极推动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等,展现了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参与解决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显示了其全球视野和国际责任感。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形象是多元和复杂的,既有积极的一面,也不乏挑战和争议。
这一形象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而调整和重塑。
了解和认识这一形象,需要跨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界限,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感知和理解。
在未来,如何平衡国内外的期待,如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将是中国在继续塑造其国际形象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中国,是一个大国,树立一流的国际形象,是人心所向,亦是历史发展所趋。
我认为,树立自己的形象,一要靠国内建设;二要靠国际外交。
以下详细论述。
国内建设,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关系和军力建设等各方面。
一、政治建设即政治发展是指为实现既定政治目标而推行的所有政治变革。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政治发展,把它看成是政治现代化的过程,或者是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或者是建立法治国家的过程,或者是政治制度化的过程,或者是政治进步的过程。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首次提出了“政治发展”的概念,十七大着重论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即中国的政治发展,就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全部政治变革,包括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党领导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和基层社区自治制度、政府行政管理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
中国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理想状态即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
当前政治建设的重点是政府改革,政府改革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主政治的向前推进、人民群众政治需求的日益提高,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冲击,使得政府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
此外,现行的政府管理体制也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相当程度上助长公共利益部门化的决策体制;政出多门、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事不分、成本过高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还相对不足、其服务质量也需要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远没有确立,等等。
中国政府将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依法行政、降低行政成本、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来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效率政府和廉洁政府。
二、经济建设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100年不动摇;加快中国的城镇建设,兼顾现在与将来;开发中西部不等于新一轮的计划项目的重复建设,其基本着力点主要在于改善投资环境及生活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东西经济发展差距;加强和做好社会再分配体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减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要控制好经济走势,应对危机的压力前进,保持经济高速稳步增长;倡导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节约成本,达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战略,树品牌,搞创新,扩展内需,形成强大的后盾;提高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彰显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解决就业压力,东部人力资源企业转移内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提升中国人民国际形象应成国家战略美国早期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很糟糕,大部分是清代中国人的影子,思想落后、行动慢吞吞的。
而中国的女性形象,在早期西方人眼中多是“勤劳的、吃苦的、裹着小脚、命运悲惨的农村女性”,或者是生活在唐人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让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许多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李小龙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了新的看法,表现了中国人勇武的一面,而成龙则通过他的功夫表演表现了中国人灵巧与幽默的一面,李连杰更多的是把正宗的、优美的中国功夫带给了全世界。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以新世纪为开端有了新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流行的“虎妈”、“虎爸”、“大妈”、“土豪”等词语却无一不是在对中国人的形象抹黑,这些形象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有的还有知性缺失、素质低下、爱慕虚荣、盲目投资、无脑消费、文化艺术素质低下、蛮横无知等贬义色彩。
现在的外国媒体也比较关注普通中国人。
现在很多国家的国际机场都挤满了中国人,在国外的中国人非常多。
如果把人比喻成化学里的分子,普通中国人在‘分子’意义上也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
他们的表现更直观,更容易被外国人记住。
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两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用行动来说明。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为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的。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
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提升中国人民国际形象应成国家战略美国早期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形象很糟糕,大部分是清代中国人的影子,思想落后、行动慢吞吞的。
而中国的女性形象,在早期西方人眼中多是“勤劳的、吃苦的、裹着小脚、命运悲惨的农村女性”,或者是生活在唐人街、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妓女。
李小龙、成龙和李连杰三位功夫巨星,让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改变。
过去许多西方人心中的中国人是东亚病夫,李小龙让外国人对中国人有了新的看法,表现了中国人勇武的一面,而成龙则通过他的功夫表演表现了中国人灵巧与幽默的一面,李连杰更多的是把正宗的、优美的中国功夫带给了全世界。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以新世纪为开端有了新的变化。
但是近年来流行的“虎妈”、“虎爸”、“大妈”、“土豪”等词语却无一不是在对中国人的形象抹黑,这些形象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争议,有的还有知性缺失、素质低下、爱慕虚荣、盲目投资、无脑消费、文化艺术素质低下、蛮横无知等贬义色彩。
现在的外国媒体也比较关注普通中国人。
现在很多国家的国际机场都挤满了中国人,在国外的中国人非常多。
如果把人比喻成化学里的分子,普通中国人在‘分子’意义上也是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
他们的表现更直观,更容易被外国人记住。
30年来随着国门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前往海外,他们不仅表现了中国在这一时期的巨大变化,同时负担着改变中国人形象的任务。
只要是中国人,其实都肩负着维护中国形象的责任,从这层意义上说,中国形象不是一两个国家形象片或者一两个大事件能够改变的,需要每个人用行动来说明。
因为每个人的行为,不论是否凸显,如同溪流汇海,本质上都是构成代表中国形象的中国人行为的一部分。
但是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普通中国人通常只关心他们的家庭和亲属,因为中国的文化是建立在家族血缘关系上的。
中国人只在乎他们直系亲属的福址,对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所遭受的苦难则视而不见。
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道德观势必导致自私,冷酷。
如何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国际 电影 奖 、国际 图 书奖 等 引 领 和确 立 媒 体 政 治 “ 正 确 性 ” 标 准
的奖 项 ;设 立 国际 基 金 会 ,培 养 基 金 会 学 者 并 支持 其 有 关 中 国方
关 系理论 与 实践 。 中图分 类号 :H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3— 0 1 7 8— 0 1
进入 2 1 世 纪 以来 ,信 息技术 的 蓬勃 发 展 促 进 世 界各 国之 间 的 的身 体健康 和 生活 质量 ,“ 环 境威 胁论 ” 的 盛行 还 使 中 国 的 国际形 联 系 日益紧 密 ,各 国 的各 项 政 策 也 日益 公 开 化 、透 明化 ,同 时 也 象 受 损 。 促使 各 国越来 越 注重 自身 形 象 的塑 造 。 以什 么样 的 国 际 形 象 在 世 综上 所述 ,塑 造 国家 的 国家 形 象 是 一 个 宏 大 的 系 统 工 程 ,面 界政 治 舞 台上活 动也 是需 要各 国纳 入 到 对外 战 略 的考 虑 范 围 以 内 。 对 多 方面 的挑 战 ,需要 各方 面 的共 同努力 。 对 中 国来 说 ,塑造 良好 的国家形 象 有 助 于消 除他 国对 中 国的 疑虑 、 个 国家 要塑 造 良好 的国 际形象 ,首 先 要 练好 “ 内功 ” :发展 促进 国内的 稳定 与发 展无 疑具 有重 要 的战略 意义 。 经 济 、政治 、科 技 、教育 。一个 国家 的 国际形 象 与其 综 合 国力是 1 9 9 7年 ,中 国应 对亚 洲 经 济 危机 的措 施 得 当而 获 得 东 南 亚 国 密不 可分 的 。亚信会 议 、A P E C会 议 等 的成 功举 办 令 全 国上 下欢 欣
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目标,九年级下册政治

中国国际形象和国际目标,九年级下册政治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中国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对于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而言,塑造积极的国际形象,进一步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亲和力、感召力,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战略课题。
国家形象的定位:中国是举世瞩目的大国,塑造文明、民主、发展、和平、环保的整体形象,向世界展示真实的中国,逐步消除各种误解,维护国家形象和根本利益,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文明的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突出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已日益成为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展示一个光辉灿烂的文明古国的形象,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塑造文化强国的形象。
民主的中国:为了有效地转变世界长期以来对中国存在的误解与偏见,我们必须继续大力发展政治文明,赢得国际社会更为普遍的理解与支持。
同时,还要顺应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潮流,支持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在处理国家间关系时坚持对话、交流与合作的态度,积极参与现有的国际秩序建设,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逐步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这既是中国扩展自身国家利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国际主流体系的必然要求。
发展的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并已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与“稳定器”。
当前,一方面,应努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误解和疑虑,主动向世界说明自身的发展状况,化解一些国家对中国经济发展、资源需求的担忧;另一方面,应更加致力于塑造自己谋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形象,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类型、原因等方面的误读。
和平的中国:和平形象是中国在迅速发展中最迫切需要向国际社会所展示的国家形象。
热爱和平、追求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中国一直依据国际法原则履行自身的国际义务,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软实力?
•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关于如何增强我国的文化 软实力的若干思考 对内 对外
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大家的倾听~~
中国的国际形象
国际形象
主要内容
中国的国际形象
全球化对中国塑造国际形象的挑战
在全球化中中国提升国际形象的良策是增强文化软实力
• 什么是国际形象?
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是其综 合国力的展示,也是国际社会 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等要素的综合认知和评价。
• 中国的国际形象如何?
201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 国家和地区 GDP (百万美元) 1 美国 15,064,81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6,988,470 3 日本 5,855,383 4 德国 3,628,623 5 法国 2,808,265 6 巴西 2,517,927 7 英国 2,480,978 8 意大利 2,245,706 9 俄罗斯 1,884,903 10 印度 1,843,382
2010年4月19日BBC国际台赞助的一项民 意调查发现,在2008至2009年有明显恶 化的中国国际形象在过去的一年中并没有 明显改善。调查发现,全球41%的人认为 中国对国际社会是个正面的影响力量, 38%的人认为中国是负面影响。由BBC国 际台委托民意调查机构Globe Scan和美国 马里兰州大学国际政策态度项目进行的这 项调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 区的近3万人进行了问卷调查。除中国外 有12个国家对中国有正面印象,12个国 家对中国感觉负面,另外3个国家正负双 方基本持平。2009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 示,该年国际社会40%的人对中国有负面 看法,39%的人对中国看法正面。
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7日方式发布了 《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 排名第26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一名。 中国的排名在金砖五国中大幅领先。 在其他4个金砖国家中,南非(第50位) 和巴西(第53位)的排名有所上升,而 印度(第56位)和俄罗斯(第66位)略有下 降。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排名逐年 上升。今年度《报告》给予中国的宏 观经济环境很高评价,在所有142个经 济体中排名第10。《报告》指出,中 国是世界上负债最少的国家之一,拥 有很高的储蓄率和温和的财政赤字, 这些因素与良好的经济前景一起,使 中国的主权债务质量的改善远远好于 其他的金砖国家。此外,中国的健康 与初等教育、商业成熟性和创新等指 标也排名靠前。
•价值观冲突
•对外文化传播不足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文化 软实力不够强大
在全球化中中国 提升国际形象的 良策是增强文化 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实质上就是由思想理论、 价值观念、道德品行、人格、风俗习 惯、科学技术、文化事业(包括公共文 化服务设施)、文化产业、教育、体育、 文化市场、文化资源、文化环境等狭 义文化所展现出来的吸引力、感召力、 创造力、凝聚力和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