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寻隐者不遇》

合集下载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实用10篇《寻隐者不遇》教案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3.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2.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寻隐者不遇课时目标:基础性目标:1.能背一首已学过的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理解古诗意思,会背诵古诗。

4.能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会默写《寻隐者不遇》这首诗。

5.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6.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

7.感悟诗人的心情以及对隐者形象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寻隐者不遇》。

教学过程:一、背诗导入,解题范读。

完成目标1、21.师:同学们,世上最美的文字莫过于诗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有着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这片土地上曾产生了浩如烟海的诗词名篇。

它们或抒发诗人的豪情壮志,或描绘山高水长的灵气,或称诵大自然的明净与洒脱。

3.出示课题《寻隐者不遇》,请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

4.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学读这首诗。

二、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合作完成目标31.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现在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学*。

(学生小组合作学*,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可以自己思考,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问老师。

)2.交流汇报学*所得。

(交流时可推派代表,可四人合作,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的见解)。

3、完成《补充*题》三三、质疑问难,讨论释疑完成目标5、6、71.学生就刚才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疑问。

2.教师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云深不知处”中的“深”是什么意思。

(2)诗中的隐者到底是何许人也?3.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互动,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义和背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 材料准备:古诗文本,图片或视频资料,教学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幼儿了解古诗的背景,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讲解:教师生动讲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意义和内涵,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义。

3. 互动:通过教学卡片或问答形式,让幼儿参与到学习中来,巩固对古诗的理解。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幼儿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

五、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和意义。

2. 要求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估幼儿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趣味性,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2. 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诗的魅力。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创作活动,让幼儿尝试自己创作古诗,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 举办古诗朗诵会,让幼儿有机会展示自己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才能。

九、家长沟通:2. 鼓励家长在家辅导幼儿朗读和背诵古诗,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

十、课程总结:1. 总结幼儿在本次古诗教学中的学习成果,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经验和借鉴。

3. 激发幼儿对古诗的持续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要求:1,《寻隐者不遇》描写诗人松下问童子的生活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朗读,背诵诗文,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新课听教师讲唐代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板书:贾岛):贾岛是唐代诗人,屡次应试没有考中,一度出家当和尚,后来听从韩愈劝告还了俗,当过小官。

他作诗时,非常讲究铸字炼句,反复苦吟思索,为此传下来一个生动的故事:有一天,他骑驴访问隐居的友人李凝,正好友人外出未归,他便在门墙上题诗一首(即《题李凝幽居》),共八句,描绘李凝隐居地的幽静景色,叙述自己来访不遇,以后再来,一同隐居。

从李凝隐居地往回走,贾岛一直觉得这首诗的三四句有个字似乎应该改一改,原诗是这样:岛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他想:究竟用推字好呢还是改为敲字好贾岛在驴背上反复思索,总是犹豫不决,不知不觉间用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想把这个字定下来。

这样一直走到长安城里,他还是做着手势不断苦吟。

这时,当时任长安地方长官的韩愈出门办事,贾岛由于太专心了,一头撞进韩愈的仪仗队还不觉得。

仪仗队的士兵见贾岛这么放肆,已经冲进了第三节还要向前闯,便不客气地把他揪下驴来,推到韩愈跟前。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无缘无故冲撞他的车骑贾岛这时已回过神来,连忙说明是由于在驴背上做诗,神情恍惚的缘故,并非有意冲撞。

韩愈是有名的文字家,对贾岛的问题也发生了兴趣,不但没责备他,反而立马想了很久,然后说:用'敲'字好!于是,这两句就最后定下来,成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改为敲字,是用来反衬李凝隐居地在万籁俱寂中更见幽静,也就是响中寓静,这比在万籁俱寂中无声无息的推门要好。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1. 让幼儿通过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2. 培养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3.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寓意,学会尊敬和欣赏他人。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的内容,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分析古诗中的意境美,让幼儿能够体会到诗人对隐者的尊敬和欣赏。

3. 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采用欣赏法,让幼儿通过听、看、感受古诗的美。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寻隐者不遇》的课件或挂图,方便幼儿观看和理解。

2. 准备古诗的朗读录音,让幼儿聆听和欣赏。

3. 准备相关的故事或图片,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向幼儿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古诗的内容,让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和寓意。

3. 问答:提问幼儿,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欣赏:播放古诗的朗读录音,让幼儿聆听和欣赏。

5. 总结: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意境,让幼儿学会尊敬和欣赏他人。

1. 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

2. 组织幼儿进行古诗朗诵比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七、作业布置:1. 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2. 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古诗的朗诵练习,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在问答环节的思维活跃性和表达准确性。

3. 评估幼儿在教学拓展和作业完成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

2. 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十、教学建议:1. 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幼儿感受到古诗的美。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能让幼儿初步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古诗,让幼儿懂得礼貌待人,尊敬长辈。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幼儿学会古诗中的词汇和句式。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 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美。

二、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动作演示等直观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古诗中的意境。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增强学习效果。

4. 欣赏教学法:让幼儿反复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动作演示道具等。

2. 材料:古诗文本、注释、翻译等。

3. 环境: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动作演示,引出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主题。

2. 新课学习:a. 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b. 教师讲解古诗的背景和意境,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c.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古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式。

3.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4. 巩固环节:进行古诗接龙游戏,帮助幼儿记忆古诗。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让家长帮助幼儿复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2. 家长引导幼儿用古诗中的词语和句式造句。

3. 家长协助幼儿绘制一幅表现古诗意境的画。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学习古诗的成果。

2. 开展古诗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3. 进行家庭古诗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兴趣。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的作业,了解他们对古诗内容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寻隐者不遇”这个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 培育幼儿的语言表达本领和理解力;3. 提高幼儿的阅读喜好。

二、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寻隐者不遇”这首古诗,向同学们描述古代士人的生活和文化交流的紧要性,让孩子们了解历史文化的背景和诗歌创作的意义。

2. 学习(50分钟)2.1 阅读诗歌让同学们轮番读出这首古诗,老师和家长陪伴孩子们一起读。

2.2 听故事老师利用现代儿童所爱好的、栩栩如生的图画故事,让孩子们全神贯注地听着,感受诗歌带来的情感。

2.3 回答问题老师出一些问题,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寓意。

1)叙述这个寻隐者的故事,为什么他会灰心?2)老虎石像的特点有哪些?3)这首诗歌想要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2.4 教授相关汉字和词语教育孩子们认得和使用诗歌里的生字和词汇,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本领。

幸福寻隐者戈壁黄昏一马平川路人日落后鸟影分寸2.5 练习1)观看图片集,在甘肃戈壁荒漠中找寻隐士,找寻灵感。

2)与小伙伴们合作创作一篇小故事,内容围绕“寻隐者不遇”。

3. 总结(10分钟)老师向孩子们让他们对课程进行总结,激励孩子们共享本身的体会和认得。

4. 作业通过仿照诗歌进行创作,写一首本身的小诗,激励孩子们自由写作和发挥想象。

三、教学思路“寻隐者不遇”是一篇具有深刻意义和情感的古诗,老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表现意义来激发幼儿们的思考和制造力,培育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本领,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喜好和美学修养。

同时,老师可以结合图片故事和实践活动来加添课程的趣味性和参加性,让孩子们在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加深刻的诗歌理解。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优秀3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篇一范立耘初读古诗交流资料还未开课,悠扬婉转的笛声在课堂上空飘荡,屏幕上,远山、丛林、碧潭……那么悠远、静美。

孩子们微微闭着眼睛,完全进入了意境,台下一千多名与会者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讲台,整个大厅静静的、静静的……只见执教的张笔春老师优雅地来到孩子们中间,一会儿摸摸这个的头,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肩,一会儿又亲亲这个的脸。

孩子们一脸幸福地笑着,老师和孩子之间是那么融洽、和谐,情谊融融……台下的听课老师看到这一幕,无不为之感动,都赞许地直点头。

“铃……”上课铃声响了。

课,在诗意般的氛围中开始了——师: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宝藏和智慧。

我们的土陶艺术,我们的国画,我们的书法,我们的民乐,我们的文学,构成一座宏伟精深的宝库!古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绚丽斑斓的瑰宝。

你们听:[笛声悠悠,宁静的画面上出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漂亮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经过一番碰挤后,排列成整齐的四行,还熠熠生辉。

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 孩子们惊喜的目光注视着屏幕,嘴巴微微蠕动。

师:能与老师一起轻声朗读吗?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住了,摇头晃脑地读起来。

坐在后排的一位孩子甚至站起来了,还边读边比画。

听课的老师们开心地笑了。

/PP/PP/PP/PP(续)[民乐还是那么悠扬,画面还是那么宁静、悠远。

]师: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意境!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心境来学习这一首古诗呢?咦,怎么提这样的问题?台下的老师们吃惊地看着张老师。

孩子们侧着脑袋思考着,一秒、两秒、十秒,孩子们的眼睛一亮,一个个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生1:我认为应该用热爱的心境来学习!生2:我认为应该用欣赏的心境来学习!生3:我认为应该用赞美的心境来学习!生4:我认为应该用轻松的心境来学习!生5:我认为应该用深沉的心境来学习!生6:我认为应该用平静的心境来学习!生7:我认为应该用激动的心境来学习!生8:我认为应该用陶醉的心境来学习!生9:我认为应该用愉悦中又有忧愁的心境来学习!孩子们纷纷争抢着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极了。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古诗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2. 引导幼儿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隐喻和象征。

2. 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3. 朗读教学: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创意表达: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古诗《寻隐者不遇》的作者和背景。

2. 讲述一个寻找隐者的故事,引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3. 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意境。

4. 引导幼儿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朗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古诗韵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倾听幼儿在讨论中的发言,评价幼儿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欣赏幼儿的绘画和表演作品,评价幼儿对古诗意境的创造性表达。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2. 准备绘画和表演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六、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引发幼儿对寻找隐者的兴趣。

2. 展示图片:展示与古诗《寻隐者不遇》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景象。

3. 朗读古诗:带领幼儿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4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4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4篇)《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有表情的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含义,学会松童药深4个生字。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研题1、寻?隐?遇?2、想想题目的意思3、引导质疑二、研读课文1、反复读读准音,读通句。

2、哪些词不懂?3、议:什么意思?回到句中读读。

4、背背三、探究问句1、出示答句2、想问句3、分组汇报4、对话5、体会古诗用词的精炼:言、此、云深、处四、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药、深五、填诗,练字。

()下问童子,言师采()去。

六、课外作业给古诗题画板书: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媒体运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默读第九课课文《推敲》,了解贾岛推敲的故事及其生平。

板书:唐贾岛小结: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寻隐者不遇》。

二、读题、释题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三、精读课文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

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松下?童子?只?深?不知处?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

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四、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4、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大班教案 寻隐者不遇9篇

大班教案 寻隐者不遇9篇

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9篇寻隐者不遇 1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内容,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

3.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诗人的心情以及隐者形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黑板。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课文。

二、品语言。

三、悟诗情。

四、写诗意。

五、小结作业。

1.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文体,它用语简洁,意境深远,琅琅上口。

这么多年的学习,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能吟诵一些吗?根据学生吟诵古诗的特点启发其他学生,并教给学生积累知识的方法。

2. 揭示学习内容:出示古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这首诗的题目你能读懂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字词分析。

3. 简介作者贾岛: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贾岛,大家对他一定不陌生,能谈谈吗?师补充:贾岛被世人称为“苦吟诗人”。

他所写的每一首诗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经过他反复地推敲,所以才能被千年吟诵。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这种品质,认真研读他的这首诗。

过渡:首先,让我们先读好这首诗。

1. 诗的朗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我们来听一听课文的录音。

说说古诗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正确停顿。

2.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读一读,记住我们刚刚提出的要求。

检查。

3. 这首诗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简单易懂。

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读懂,有疑问提出来更好,记得在文中注上记号。

教师相机巡回指导。

1你读懂了什么?结合诗句说说。

2你还有什么疑问。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云深”。

播放视频,结合视频理解。

3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4. 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过渡:诗是语言的精华,它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无尽的,只要我们乐于寻找,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2、引导幼儿学说古诗,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学说古诗。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讲述法: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背景和内容。

2、朗诵法:带领幼儿反复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表演法:鼓励幼儿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现古诗的情节,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图片或动画视频。

2、与古诗相关的道具,如松树、童子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寻找神秘人物的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2)提问幼儿:“你们有没有找过一个人,但是没找到呀?”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经历。

2、理解古诗内容(1)展示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图片,逐句讲解古诗的含义。

(2)“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指着图片上的松树下,问幼儿:“这里有谁呀?”引导幼儿回答“诗人和童子”。

解释诗人在松树下问童子,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指着远处的山,说:“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但是山里云雾缭绕,不知道具体在哪里。

”3、朗诵古诗(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

(2)带领幼儿逐句跟读,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

(3)多次重复朗诵,让幼儿逐渐熟悉古诗。

4、表演古诗(1)给幼儿分发道具,如松树的模型、童子的帽子等。

(2)让幼儿分别扮演诗人和童子,进行古诗情节的表演。

(3)在表演过程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古诗。

5、拓展活动(1)引导幼儿思考:诗人为什么要找隐者?隐者为什么要去采药?(2)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说一说如果自己找到了隐者,会和隐者说什么。

6、总结(1)回顾古诗的内容,再次朗诵古诗。

(2)表扬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鼓励幼儿回家后把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教学背景及目的本节课主要目的是通过教授《寻隐者不遇》这首唐诗,让幼儿了解汉字的基本构成、发展和文化背景,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初步认字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让幼儿对于《寻隐者不遇》这首唐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能够让幼儿从课文中学习到一些汉字的基础构成和演变历程。

•培养幼儿自我思考的能力。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让幼儿先听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节选,并观察掌握教师展示的关键汉字。

2.相关联:由教师导引幼儿想象,了解唐代这个时期的文化历史,并引导幼儿思考和问问题:唐朝是哪个时期?唐詩怎麼來的?揣摩诗词运用的汉字和提出自己的对策。

3.讲解:教师讲解唐代时期的汉字书写技巧和方式,让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4.互动环节:引导幼儿在此学习新的汉字,通过互动进行学习和互动,让孩子们以玩的方式轻松学习汉字。

5.应用巩固:老师设计与诗词相关群组活动,让孩子们写出自己感受的汉字,提高幼儿汉字认知水平。

6.结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新课讲师首先播放这首唐诗《寻隐者不遇》的节选,将唐诗的大意和重点汉字进行介绍。

第二步:相关联导师借着老师的介绍,让孩子们对唐朝时期进行深入了解唐朝从何而来的以及它的文化对于汉字的影响,然后引导幼儿思考和提出问题:唐朝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唐诗怎么来的?这些汉字的来源和背景是什么?第三步:讲解教师通过展示或比较唐代汉字和现代汉字的特点、形态和变化,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第四步:互动环节设计互动游戏,让孩子们以玩的方式轻松学习和掌握新的汉字,提高幼儿汉字认知水平。

第五步:应用巩固结合相应的课文内容,设计以唐诗为核心的群组活动,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感受用汉字写成故事,以提高对于汉字的应用、认知和运用能力。

第六步:结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汉字书写的基础规则、认知重点和应用面向。

教学要点1.通过唐诗教授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汉字的构成和起源。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最新9篇《寻隐者不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

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

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

《寻隐者不遇》教学设计优秀6篇《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寻隐者不遇》,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感受故事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富有节奏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平白如话、寓问于答的写法,感受古诗的深远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想为大家介绍一首古诗,诗的名字就叫《寻隐者不遇》我们一起来写出这首古诗。

这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教师提醒有些字的写法:寻、遇、松、)二、读。

(读通古诗)1、以往拿到一首古诗,你们会怎么去学习?学生交流方法,教师肯定:的确,拿到一首古诗,首先要读,把诗读通顺了。

(板书:读)2、先自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时别把题目丢了,开始。

生自读。

3、指名检查读诗。

4、齐读古诗。

三、解。

(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1、过渡:读这关过了,那接下来如何理解这首诗呢?你们有好方法吗?(板书:解)2、教师引导学法:使用工具书,同座互相探讨,借助插图。

3、交流:重点解决:(1)“隐者”,层层递进理解。

(这里的“者”就是指?的人。

那隐者仅仅指隐居山中的人吗?这种人还?像诸葛亮那样很有?对,所以隐者是隐居山中的学者;而且这种人不想为官,想过清净悠闲的。

生活。

)(2)“童子”指儿童,在这首诗中,童子的身份其实就是隐者的:徒弟。

(3)“云深”:云会有深浅吗?看看书中的插图,巍峨的高山直插云霄,半山腰处地云雾怎样?这里的云深指什么?对呀,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这云雾吗?生交流,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读。

(云雾缭绕。

云雾飘渺,云雾深重,云海茫茫,云遮雾罩,云雾弥漫)出示,学生读。

(4)“只”:教师提出:“只”字你们理解吗?我们来看看工具书中的注释:第一声:量词;单独的、极少的;第三声:表示限于某个范围;唯一,仅有;这首诗中读第几声,是什么意思呢?在诗中可以说成是“就在这座山中”。

出示:这些诗句中的“只”又是什么意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班教案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9篇

大班教案 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9篇

大班教案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9篇大班古诗寻隐者不遇 1一、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凭借诗句,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感悟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走近诗人知“贾岛”1.同学们,人们写文章时的用词造句都要反复推敲。

你们知道“推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 (师讲述贾岛因斟酌“推”、“敲”而冲撞韩愈的故事,并简介贾岛生平。

)2.唐代诗人贾岛的创作态度极为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称为“苦吟诗人”。

他的诗自然质朴、高度凝练、耐人寻味,一首《寻隐者不遇》便可见一斑。

你看,唐朝大诗人韩愈是这样称赞他的——(课件出示: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

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

)再看看,北宋诗人梅尧臣又是怎样评价贾岛的——(课件出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3.贾岛的诗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好呢?他是把诗当做生命的,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

”他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常为得一个好字而费尽苦心。

请看——(出示贾岛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4.唐朝后期,还有不少诗人成了贾岛的超级“粉丝”,把贾岛的画像和诗歌供奉起来,烧香膜拜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五言绝句。

(课件出示:笛声悠悠,宁静的高山深林中,浮现《寻隐者不遇》的诗句,动情的配乐诗朗诵在耳畔响起……)[故事,是学生最喜爱的。

悠扬的音乐,美妙的画面,动情的朗诵,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古诗的情境。

而对诗人的了解,可以为进一步领悟诗歌作铺垫。

(二)走进诗句识“童于”1.理解诗意。

师: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简单易懂,老师相信同学们自己就能读懂。

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讨论。

2.观察图画。

诗人贾岛前往山中寻访隐者,可惜没有遇到,于是他以这首诗记录下了与隐者的徒弟的对话。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

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

We improve ourselves by victories over ourselves. There must be contests, and we must win.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寻隐者不遇教案(精选4篇)寻隐者不遇教案1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

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生字。

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提示课题1.认生字。

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寻隐者遇2.释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

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

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

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二、自学课文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三、读诗句,认生字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

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相机识字:言采药深(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言师/采药/去。

(感到失望)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云深/不知/处。

(无可奈何)五、识字、写字指导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

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

上面是立,下面是里。

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

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

巡隐者不遇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理解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幼儿体会诗人对隐者的敬仰之情,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古诗的情景。

2、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意境。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帮助幼儿理解古诗的内容。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

3、提问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播放一段山林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山林的景色。

(2)提问幼儿:在这样的山林中,可能会住着什么样的人呢?2、理解古诗(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寻隐者不遇》,让幼儿倾听。

(2)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理解。

比如:“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可以解释为:在松树下我问童子,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解释为: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云密,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

3、感受意境(1)再次朗诵古诗,让幼儿闭上眼睛,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想象中的画面,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

4、角色扮演(1)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诗人、童子,进行情景表演。

(2)在表演过程中,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活动(1)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心中的古诗画面。

(2)鼓励幼儿回家后给爸爸妈妈朗诵这首古诗。

五、教学总结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多种方式理解了古诗《寻隐者不遇》的内容,感受到了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通过角色扮演和绘画等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于古诗中一些词语的理解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更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
大班教案《寻隐者不遇》适用于大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寻隐者不遇》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古诗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古诗诗句相关图片、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贾岛《推敲》的故事,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引出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贾岛写的一首古诗,叫做《寻隐者不遇》。

3.初步了解题目大意
二、初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1.播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朗诵古诗
3.幼儿尝试跟着教师一起诵读古诗
4.教师解释古诗大意
我们已经一起朗诵过这首古诗,下面来听听这首古诗说的是一件什么故事。

诗人在松树下问一童子,你师傅在哪,去干什么啦?童子认真的回答说,师傅采药去了。

但我只知道,师傅在这座山里,具体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

三、精读古诗,分段理解
1.(出示插图).图上画的这两个人是谁?(诗人和童子)
2.诗人是在哪里碰到这个童子的?从古诗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松下”指出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教师小结:在一棵松树下面,诗人遇到了童子,他正在问童子一些事情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一句。

3.这个童子与隐者是什么关系?他是怎么回答诗人的?
教师小结:童子说他的师傅上山采药去了。

幼儿一起朗诵古诗第二句。

4.童子的师傅到底在哪里呢?古诗里的那一句说到了?
教师小结:童子的师傅就在这座山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三句。

5.最后诗人有没有找到童子的师傅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里。

教师解释第四句古诗的意思:山上的云太浓了,看不清人到底在哪里。

师幼一起朗诵古诗第四句。

四、创设情境,表演古诗
1.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古诗数遍
2.请幼儿扮演诗人和童子表演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小百科:《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

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