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
叔本华哲学简介
6
• “我承认,我不认为在《奥义书》、柏拉图和康德给予我 精神上的启发之前,我能形成自己的学说。” • 1819年 银行事件 :“一个人既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但 并不因此而成为一个傻瓜” • 1820年 柏林大学短暂任教 • 1831年 叔本华因惧怕霍乱而避离柏林,不久黑格尔死于 那场霍乱 • 1837年 参与康德全集的编撰工作,因为他为收入《纯粹 理性批判》第一版而放弃第二版进行了成功的辩护。 • 1839年 征文 《论人的意志自由 》获得挪威皇家科学院加 冕
26
• 因而满足的实质就是被剥夺了目标了的意志又开 始蠢蠢欲动。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快感在作为快感被感受到之前已 经“变化消失”。换句话说,在世界的秩序中,也就是意 志和时间的秩序中,幸福从未得到预见。
27
• 因而满足的实质就是被剥夺了目标了的意志又开 始蠢蠢欲动。 •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快感在作为快感被感受 到之前已经“变化消失”。换句话说,在世界的 秩序中,也就是意志和时间的秩序中,幸福从未 得到预见。
24
• 为意愿所支配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呢?
“生活就像一座钟摆。从右摆到左,从痛苦摆到无聊。” 这里我们接触到叔本华哲学中第二个核心概念:无聊。 无聊是一种体验,但它是一种完全特殊的体验,一种人们希 望能够有所体验却什么也体验不到的体验。无聊因此是一 种的缺失的惊奇,一种人们希冀、甚至从某一固定时刻起 开始等待,却始终未曾来临,也永远不会到来的东西。与 其说无聊体验,不如把无聊说成,体验的不可能性。
25
人为欲望所驱迫,这种追求本身始终是痛苦。 欲望——缺乏, 并且糟糕的是,我们的大部分欲望从来没有 得到实现。 满足——满足并不等于幸福。当摆脱了积极的痛苦之后,人 们在满足中找不到任何积极性。 “我们感受得到痛苦,但却感受不到不痛苦;我们感受得到 忧虑,但是感受不到不忧虑;我们感受得到恐慌,但是感 受不到安全,我们感受得到欲望,就像我们感受得到饥饿 和干渴一样。然而,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立刻无法被感受, 就好像我们吃饱喝足之后就不会再感到饥渴一样。”
叔本华关于爱国的名言
1.“哇塞,叔本华说爱国是一种本能。
就像饿了要吃饭一样自然。
比如说咱看到国旗升起,心里就涌起一股热流,这可不就是本能嘛。
”(例子:看国旗升起,如本能爱国。
)2.“嘿,叔本华讲爱国是心灵的寄托。
有次我看到那些为国家奋斗的人,就觉得爱国就像有了个温暖的家。
”(例子:看奋斗者,如心灵寄托。
)3.“哎呀,叔本华言爱国是一种力量。
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一样强大。
咱为国家加油的时候,那力量满满的。
”(例子:为国家加油,如力量强大。
)4.“哇哦,叔本华说爱国让人勇敢。
就像超级英雄有了超能力。
有次看到有人为了国家挺身而出,真的好勇敢。
”(例子:见挺身而出者,如勇敢爱国。
)5.“嘿,叔本华讲爱国是一种责任。
有责任就像背着书包上学不能偷懒。
咱得为国家做点啥,这就是责任。
”(例子:为国家做事,如责任在身。
)6.“哎呀,叔本华言爱国是一种荣耀。
像得了大奖一样光彩。
咱为国家骄傲的时候,那荣耀感爆棚。
”(例子:为国家骄傲,如荣耀满满。
)7.“哇,叔本华说爱国是一种信仰。
信仰就像天上的星星指引方向。
咱心中有爱国的信仰,就不会迷路。
”(例子:心中有信仰,如爱国不迷。
)8.“嘿,叔本华讲爱国是一种幸福。
幸福就像吃了糖果一样甜。
为国家奉献的时候,心里甜滋滋的。
”(例子:为国家奉献,如幸福甜蜜。
)9.“哎呀,叔本华言爱国是一种美丽。
美丽就像花园里的花朵。
咱爱国的样子,可美啦。
”(例子:爱国的模样,如美丽花朵。
)10.“哇哦,叔本华说爱国是一种智慧。
智慧就像孙悟空的本领。
咱用智慧爱国,那才厉害呢。
”(例子:用智慧爱国,如本领强大。
)观点结论:叔本华关于爱国的名言超棒,本能、寄托、力量、勇敢、责任、荣耀、信仰、幸福、美丽、智慧,让我们更懂爱国。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著名哲学家、悲观主义的先驱,他的哲学被认为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悲观主义,他认为人生不免充满痛苦和苦难,而这种苦难是无法避免的,他的哲学值得我们深入了解。
一、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根源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不是源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而是基于对人生本质的分析和思考。
他相信,人生中的痛苦和苦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种苦难是由人生存在的本质决定的。
在他看来,人生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欲望、满足和失望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不可能被打破,从而导致了人类永无止境的痛苦。
二、叔本华对人生的看法叔本华认为,人的存在本质上是痛苦的、失败的和虚无的。
他主张拥有一种冷静的、客观的态度来面对人生中的苦难。
他认为,人类需要接受生活中的不幸和痛苦,并试图达到一种内在的平静。
在他的哲学中,这种内在平静被称为“超越”。
叔本华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欲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欲望往往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总是在寻求那些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
人的欲望始终无法满足,因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更好的东西,而这种欲望最终会导致失望和绝望。
在他看来,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这也意味着痛苦将永远存在。
叔本华认为,人类是一个自私和残忍的物种,这源于人类的本性。
他主张人类应该在自己的悲惨和不幸中认清自己的本性,并寻找一种优秀的方式来面对这种本性。
他认为,人类应该尽量避免伤害他人,因为痛苦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存在,并希望人类在悲剧中铸造出自己的人格。
四、叔本华对自由意志的看法叔本华认为,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
他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觉,我们的行动是由自然的现象所驱动的,而非我们自己的决定。
他主张人类应该摆脱对自由意志的信仰,并接受生活中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行为。
五、叔本华对宗教的看法叔本华不信任宗教,因为他认为它们是对人的欲望和苦难的认知上的幻觉。
他认为,宗教只会让人们更加渴望和追求,从而导致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在他看来,真正的信仰应该是一种内在的、静态的信仰,而非追求快乐和满足。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种形态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种形态叔本华的充足理由律,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吓人吧?别担心,今天我们来轻松聊聊这东西。
充足理由律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就是说每件事都有它发生的理由。
就像你不小心摔了一跤,肯定是因为你没注意脚下的石头。
哈哈,真是“脚底下长了眼”的教训啊。
叔本华把这个律分成四种形态,咱们一起来看看。
第一种形态是“因果律”。
这玩意儿特别好理解,就像生活中的各种事件都有前因后果。
你今天没吃早饭,结果中午饿得肚子咕咕叫,难道不是“因果”吗?无论是生活琐事还是宇宙大事,因果律都在默默地工作。
你看,连“因”都有它的“果”,不然这生活简直乱成一团。
就像吃了火锅,隔天胃痛,这可都是咎由自取啊。
第二种形态是“存在律”。
这就是简单粗暴的说法,任何东西要存在,都得有理由。
比如说,为什么你今天心情好?可能是因为昨晚看了一部喜剧电影,笑得合不拢嘴。
这种理由很直接,存在和理由就像老朋友,永远绑在一起。
缺了理由,存在的意义就得打个问号,真是让人琢磨不透。
要是你今天见了个老朋友,瞬间回忆起美好时光,那就是存在的魅力。
接着是“量的律”。
这个有点意思,简单说就是数量和程度的问题。
你喝了一杯咖啡,提神效果很明显;但你喝了十杯,那可就不仅仅是提神了,可能会晕头转向。
量变引起质变,这就是量的律的核心。
就像玩游戏,刷了几个小时分数提升,刷到一百个小时,嘿,那就不是简单的提升了,简直是登顶!所以,别小看“量”的力量哦。
最后是“形式律”。
这就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形式就是这个个性,反映了事物的特性和规律。
比如,你见到的每一种艺术品都有它独特的风格,就像你认识的人,各有各的特点,没两个完全相同的。
形式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外在表现,这种表现就是它的灵魂。
你喜欢的音乐,可能是因为它的旋律特别打动你,这种感受就是形式律的体现。
懂了吧?它就是在揭示事物背后的本质。
叔本华通过这些形态,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种种关系和现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学,而他的充足理由律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的框架。
叔本华
美学成就
• 意志独立于时间、空间,所有理性、知识都从属于它。人们只有 在审美的沉思时逃离其中。 • 叔本华认为,作为观审的主体进入到艺术的审美活动时,直观认 识下的主体,进入到艺术活动,融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心境,此 时他对世界的考察是超功利的,是无利害的,是纯粹的审美活动, 因而能够达到对意志的暂时否定,获得审美愉悦。 • 转向艺术:建筑、绘画或雕刻、诗歌、悲剧、音乐
思考问题
叔本华属于唯心主义还是唯物 主义?主观还是客观?
亚瑟·叔本华
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的创 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在人生观上,受印度教和佛 教思想影响,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忘我。叔本 华出生于德国但泽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孤 僻。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非常成功的 商人,后因溺水去世。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 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他和母亲的 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叔本 华继承了父亲的财产,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因肺炎恶化死后,将所有财产献给了慈善事 业。
生存意志论
世界的本质是意志,人生就是斗争,就是一部悲剧的苦难史! 叔本华哲学思想中表象(presentation )的含义:意志是世 界的本质 (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2)动物的各 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 配(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5)理性及表现 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 “物自体”就是“意志”,“所有生物都依赖它而出生,依赖 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直到他们加快步伐”。这世间的万 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好比牙齿食道肠子是客体化的饥饿, 生殖器官是客体化的性欲,意志总要把自己表现为可见的世界。 • •
叔本华
叔本华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 ,1788~1860)19世纪德国哲学家。
唯意志论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着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论自然意志》(1836)、《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1841)等。
祖籍荷兰,生于但泽(今波兰的革但斯克)一个银行家家庭。
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丁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
1811年转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
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后因与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
哲学思想叔本华抛弃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传统,力图从非理性方面寻求新的出路。
他从I .康德的理论出发,认为康德所说的“物自体”就是意志,整个现象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
在他看来,万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根源就是求生意志,这种意志是人的生命的基础。
意志之所以表现为世上形形色色的具体现象,是由于各类事物的意志强弱程度不同和表现途径不同。
叔本华把理性看作是意志的奴仆和工具。
叔本华研究过印度哲学,他吸取了佛学思想,认为科学和哲学在意志领域已达到了极限,只有依靠神秘的洞察,才能领悟意志的本性;只有以禁欲为起点,尔后忘我,最后忘掉一切,进入空幻境界,才能叔本华《叔本华论文超脱生存意志及其一切烦恼。
伦理思想叔本华认为作为人的本质的非理性的、盲目的“求生意志”支配人的一切行为。
但是人的欲海难填,欲望不能满足,就会产生痛苦,所欲愈大痛苦愈烈;不仅有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而且满足欲望之后的空虚和随之而来的欲求,仍然是痛苦的。
他反对一切理想观念和普遍义务,强调同情心是道德行为的最坚实和最可靠的保证,是最重要的德行基础,并且只有发扬同情心才能遏制私欲和相互残杀,解脱人类的痛苦和不幸。
叔本华认为哲学和艺术的精神解脱还只是暂时的、消极的;而最根本的、积极的解脱则是否定个体意志,弃世绝欲,达到佛教的涅盘境界,使没有价值的个体复归于宇宙的绝对意志,实现道德的最高理想。
【名人故事】叔本华简介
【名人故事】叔本华简介叔本华个人资料中文名:叔本华外文名:arthurschopenhauer性别:男国籍:德国出生地:波兰但泽(今格但斯克)出生日期:788年02月22日逝世日期:860年09月2日职业:哲学家成就:意志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代表作品:《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章与二卷》叔本华简介叔本华即为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788年2月22日-860年9月2日),德国知名哲学家,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在人生观上,受到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抱持悲观主义的观点,主张禁欲主义坚毅。
叔本华出生于德国但泽(今属于波兰,改名为格但斯克)的一个银行家家庭,自幼性情暴躁。
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heinrichflorisschopenhauer)就是非常顺利的商人,后因肺炎转差去世。
母亲约翰娜?叔本华(johannaschopenhauer)就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存有相处。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浅,最后关系断裂。
但由于他承继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并使他一生过着富足的生活。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打开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作存有《论充裕理由率为的四重根》、《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860年9月2日叔本华去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赠给了慈善事业。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
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
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曼受到叔本华思想的影响。
叔本华自己曾受了柏拉图和伊曼纽尔?康德思想的影响,以及东方哲学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做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88年顺利完成,89年出版发行),在这本书中,叔本华主张唯一的真的就是存活意志,即为盲并无目的的不懈努力存活。
叔本华最经典的名言100句
叔本华最经典的名言100句1.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2.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3.天才不受意志的支配,只面向美的欣赏,一切美所给予的欢悦,艺术所提供的安慰,使他完全忘却生活的烦恼。
天才乐于孤独寂寞,一个人热衷于社交的程度恰正相当于他在理智上贫乏和庸俗的程度。
4.挫折可增长经验,经验能丰富智慧。
5.无价值的事物总是不断增加:由于频繁的重复,许多起初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事物逐渐变得毫无价值。
6.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7.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情常叫我们激动、焦虑、烦恼、热情,就是因为它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看着它觉得是多么的硕大,又是多么的重要而严峻。
可是,一旦它们全部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时,就失去了自身的任何价值,只要我们不再想它,它就在我们的记忆中逐步消失。
它们之所以如此硕大,就是因为离我们很近的缘故。
8.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9.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最多的苦恼。
10.时间对善用者亲切。
11.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
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
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
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12.时间是无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为了用有限的时间去抗衡无限的时间而采取了繁殖这一手段,让自己的生命时间得以延续。
这是人类繁殖的本能。
13.人们给同类施加痛苦并无其他原因,仅仅是出于恶意。
在所有的动物中,唯有人这么做。
14.人生最初的四十年得益于教科书,以后的三十年是注释教科书的内容。
15.“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缺乏痛苦的程度是衡量一个人生活是否幸福的标准。
“如果你失去一个世界,不要为此悲伤,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如果得到一个世界,不要为此高兴,因为这是微不足道的;苦乐得失都会过去都会离开这个世界,因为这都是微不足道的。
哲学家叔本华名言
哲学家叔本华名言
1.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妥协的过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
个极端。
2.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3.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4.只有在独处时,你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5.人应该支配习惯,而绝不应该习惯支配人。
6.我们最值得自豪的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
都爬起来。
7.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
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8.痛苦只是一种错觉,所以人们把痛苦当作快乐;但是快乐
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事实;所以我们要摆脱痛苦,追求快乐。
9.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
会到。
10.人生中最永恒的幸福就是平凡,最长久的拥有就是珍惜。
11.幸福不在别人眼中,而在自己心中。
12.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3.人对痛苦的反应是加入更大更强的痛苦。
— 1 —
14.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 2 —。
叔本华简介,名人故事
叔本华简介,名人故事
叔本华个人资料
中文名:叔本华
外文名:ArthurSchopenhauer
性别:男
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与歌德等文豪有交往。
他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隔阂非常深,最后关系破裂。
但由于他继承了他父亲的财产,结果使他一生过着富裕的生活。
叔本华影响了尼采、萨特等诸多哲学家,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作有《论充足理由率的四重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道德的起源与基础》等。
860年9月2日叔本华逝世,死后将所有财产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亚瑟?叔本华,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唯意志论的最重要倡导者之一。
唯意志论主张意志先于或高于理智。
在现代哲学中,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开始不断强调意志的重要作用。
叔本华也因他的悲观主义而闻名,他的悲观主义与他那个时代欧洲大多数人所持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对比。
虽然他的作品起初并没有得到承认,但是在他晚年时这些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查德?瓦格纳、弗里德里希?尼采,以及托马斯。
叔本华悲剧观
叔本华悲剧观
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悲
剧观”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他认为,生命是无意义的,人类
的终极命运是失败和死亡。
他通过对“悲剧”的研究来探讨人类的悲
惨命运和生存的道路。
悲剧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展现了人类的痛苦和苦难。
叔本华认为,悲
剧中的主人公通常是英雄,他们经常遭受不幸,最终也无法摆脱灾难
的命运。
他把这种无法抗拒的命运称为“命运的铁环”,这是一个凌
驾于英雄身上的超自然力量,无法被任何人所掌控。
叔本华认为,悲剧中所展现的痛苦和苦难,是我们生活中的必然结果,这是因为我们生命的本质是追求快乐和幸福,而生命的本质却又使我
们无法在这个追求中获得满足。
我们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而我们的痛
苦和苦难则是永恒的。
我们的人生不仅仅是一场徒劳的争斗,也是一
个必然走向失败和死亡的旅程。
虽然叔本华的悲剧观听起来颇为悲观,但他也提供了一些解决办法。
他认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抱着“无脚本主义”的态度,不断地改
变自己的行为方式,不要被命运的铁环所束缚。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
会放弃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去寻求更高级的美和美学体验。
总的来说,叔本华的悲剧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快乐和痛苦之间的矛盾,并提供了解决之道。
我们应该坚持生命的意义,并尽力去摆脱命运的
铁环,寻找更高级的美和美学体验。
叔本华有关苦难的句子
叔本华有关苦难的句子
嘿,你知道叔本华吗?那个对苦难有着深刻洞察的哲学家!他说过
好多有关苦难的句子,真的太扎心了!
就像他说的“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摆动。
”哇,这不就
像是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会在低谷和无聊之间晃荡嘛!比如说,当你工
作了一整天,累得像条狗,这时候是不是感觉处在痛苦之中;可当你
好不容易休息了,却又觉得无所事事,这不就是倦怠嘛!
还有“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
一艘
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
”这多形
象啊!你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不就像那艘船嘛!那些忧愁、痛苦就像
是压舱物,虽然它们让人难受,但没有它们,我们可能就会轻飘飘的,没办法坚定地朝着目标走。
就好比你学习的时候,遇到难题会苦恼吧,但正是这些苦恼让你更努力去钻研,最后才能取得好成绩呀!
“我们所经常遇到的痛苦,常超过我们所想象的痛苦,只有中年丧
妻老年丧子的人,才真能了解它的痛苦会令人深到什么程度。
”哎呀呀,这话说得太对了!没经历过那种巨大痛苦的人真的很难想象那是怎样
的一种感受。
就像你没失去过最爱的东西,你就不知道那种空洞和心
痛有多厉害。
叔本华对苦难的理解真的是太深刻了。
我觉得他说得特别对,苦难
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没法逃避,只能去面对。
我们要学会从苦难
中找到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就像那句话说的,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不是吗?。
叔本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他对于人类生活和幸福的思考一直是他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的著作中,他对幸福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释。
对于叔本华而言,真正的幸福并不是来自于外部世界的物质财富和享乐,而是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一种精神状态。
本文将探讨叔本华对于真正的幸福的理解。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们常常将幸福与各种欲望满足联系在一起。
然而,他指出这种满足并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感。
欲望往往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追求,总会有新的欲望浮现。
而这种追求欲望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焦虑、痛苦和失望。
在这种无休止的欲望追逐中,人们注定无法达到真正的幸福。
其次,叔本华强调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对于幸福感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过分依赖外部世界的物质财富和享乐来追求幸福,而忽视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真正的幸福是通过探索自己内心的深处,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
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内心和谐相处并满足内心的需求时,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还提到了对外物的态度对于幸福感的影响。
他认为,对于外物的贪欲和执着往往使人们迷失自己,无法获得幸福。
相反,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态度,不被物质所左右,我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幸福。
只有在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中保持适度和平衡,才能真正体验到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此外,叔本华认为,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对生活的深度思考和理解。
他鼓励人们探寻人生的真谛,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思考和反思,人们可以超越表面的欲望和追求,寻找到更深层次的幸福感。
这种幸福并非来自于外部的条件,而是通过理性思维和情感的调节,使得我们的内心得到自由和满足。
在叔本华的哲学体系中,真正的幸福源于对内心的掌控和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他认为,幸福不应该仅仅被定义为物质财富和瞬时的享乐,而是一种内心状态的体验。
只有通过超越欲望、理性思考和深度思索,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并通过思考和反思,找到生活的真正意义,实现真正的幸福。
叔本华及其主要著作
叔本华及其主要著作叔本华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
父亲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华是一名富商,母亲约翰娜·叔本华是当时颇有名气的作家。
叔本华早年在英国和法国接受教育,能够流利使用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多种欧洲语言和拉丁语等古代语言。
1809年他进入哥廷根大学最初攻读医学,但后来把兴趣转移到了哲学。
1811年时,他在柏林学习了一段时间,并在那时起对费希特和施莱尔马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13年他以《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在耶拿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叔本华将柏拉图奉若神明,视康德为一个奇迹,对这两人的思想相当崇敬。
1814年至1819年间,他移居德累斯顿,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该书于1818年出版,受到了印度哲学的影响,被认为是首部将东西方思想融合的作品,但发表后无人问津。
叔本华这么说他的这本书:“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但凭这部作品他获得了柏林大学编外教授的资格,在这里的一件著名的事情是他选择与自己认为是沽名钓誉的诡辩家的黑格尔同一时间授课。
但黑格尔当时正处于他声名的顶峰,叔本华自然没能成功,很快他的班上就只剩下两三个人,最后一个也不剩了。
在柏林大学受挫之后,他于1833年移居法兰克福,并在那儿渡过了最后寂寞的27年。
1844年,在他坚持下,《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
第一版此时已早已绝版,且未能引起评论家和学术界丝毫兴趣,第二版的购者结果也寥寥无几。
1851年,他完成了对《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补充与说明,结果就是这篇以格言体写成的《附录与补遗》使他获得了声誉,使他瞬间成了名人。
1859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第三版引起轰动,叔本华称“全欧洲都知道这本书”,他在第三版序言中写道:“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
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满足了。
叔本华个体化原理
叔本华个体化原理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国哲学家,他的个体化原理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
个体化是他对人类存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认为一切现象和实体都可以追溯到一个根本的个体化原则。
个体化原理是叔本华发展自康德的思想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对于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知识的限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叔本华提出了个体化原理,以此来理解人类经验和存在的实质。
他认为个体化是宇宙的根本特性,人类只是宇宙存在的一种表象。
个体化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意愿、表象、时间和空间。
意愿是个体化的核心,是一种强烈的欲望和追求生存的冲动。
表象是外部世界的呈现,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都是通过表象来实现的。
时间和空间是表象的基本维度,无论是感知还是思考,都需要依赖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
叔本华认为个体化的本质是一个永恒而无目的的过程。
个体化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地,它只是一种不断进行的盲目发展。
每个个体的存在都是一个无尽的欲望追求的过程,这种无尽的欲望使得人类处于不断的痛苦和苦难之中。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个体化的根本特征,它是个体对生命的本质的直接体验。
个体化原理对于叔本华的伦理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个体化意味着人类的存在是有限的和无意义的。
对于个体而言,生命的目的是通过摆脱欲望和执着来达到解脱和平静。
他主张通过知识和理智来认识个体化的本质,并通过意志的否定来超越个体化的限制。
叔本华的个体化原理对于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个体化原理强调了人类存在的无意义和无尽的欲望,这种观点在后续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和发展。
个体化原理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总而言之,叔本华的个体化原理是他对人类存在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个体化是一个无目的和永恒的过程,它是宇宙实体化的根本特性。
个体化意味着无尽的欲望追求和存在中的痛苦。
个体化原理对于叔本华的伦理学和现代哲学、心理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叔本华50句智慧名言
叔本华50句智慧名言1、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2、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3、所谓辉煌的人生,不过是欲望的囚徒。
4、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5、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6、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7、人们最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在一些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10、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11、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12、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13、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14、懦弱和胆怯暴露了我们对于自身关注过多。
15、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16、所有的真理都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受到嘲笑;然后,遭到激烈的反对;最后,被理所当然地接受。
17、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应该看他拥有多少高兴的事,而应该看他是否正为一些小事烦恼着。
只有幸福的人,才会把无关痛痒的小事挂在心上。
那些经历着大灾难的人是无暇顾及这些小事的。
也因此在失去幸福以后,人们才会发现它们曾经存在。
18、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
19、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0、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21、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
22、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
23、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
24、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过活。
26、每当人远航归来,他总有故事可说。
27、一个人在照镜子时,永远都不会以陌生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
叔本华悲观主义名言
叔本华悲观主义名言在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的哲学体系中,悲观主义是他最为著名的思想之一。
他认为人生充满了无尽的苦难和痛苦,而且我们无法摆脱这些不可避免的困境。
以下是叔本华一些著名的悲观主义名言,它们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人生的消极观点。
首先,叔本华认为人类的存在充满了痛苦和矛盾。
他说:“人生本身就是一场悲剧,因为我们无法摆脱我们内心的欲望。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人类本性的看法,认为我们的欲望和渴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导致了痛苦和纷争。
叔本华还强调了人类的无能为力和命运的无情。
他说:“人类是一棵受苦受难而活的树,无论如何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暗示着我们在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无论我们如何努力和奋斗,最终我们都无法逃脱遭遇的痛苦和困境。
叔本华也对人们的欲望和追求进行了批判。
他说:“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永远无法满足。
人类的欲望只会增加我们的痛苦和烦恼。
”这句话揭示了叔本华对人类贪欲无止境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追求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不满。
尽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思想给人以沮丧和绝望的感觉,但他的观点却引发了一系列的反思和讨论。
他的哲学思想强调了生活中的困境和痛苦,提醒人们审视自己的欲望和目标,并思考人生的意义。
然而,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叔本华的观点所带来的启示。
他的悲观主义思想提醒我们要更加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时刻,同时也要有所启发,追求内在的平和和满足,而不是永远追逐无意义的欲望。
总体而言,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名言揭示了他对人生的消极观点。
尽管这些思想可能令人感到沮丧,但它们也给予了我们对自身欲望和追求的反思,并提醒我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美好和平和。
悲观主义或许会引发争议和反对意见,但它在哲学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对人类的思考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浅析叔本华意志哲学
浅析叔本华意志哲学【摘要】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他的意志哲学对于当代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叔本华的生平背景,解析了他的意志哲学的核心概念,探讨了他对于意志的理解以及悲观主义观点。
对于叔本华意志哲学所引发的争议也得到了探讨。
文章指出叔本华意志哲学的启示,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和对于生活的深刻思考。
通过对叔本华意志哲学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的意志和行为,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叔本华、意志哲学、生平背景、核心概念、意志理解、悲观主义、争议、启示。
1. 引言1.1 浅析叔本华意志哲学的重要性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哲学体系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探讨了人类意志的本质和作用,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冲动,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人类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观点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存在和幸福的思考,对于人们认识自我和世界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在当代仍然备受关注,其对于意志、生命、幸福等议题的探讨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浅析叔本华的意志哲学对于理解人类存在和行为,认识人类内心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 正文2.1 叔本华的生平背景亚瑟·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是19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于1788年出生于丹麦哥本哈根一个富有的家庭。
他的母亲是作曲家和歌剧演员,父亲是成功的商人。
叔本华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习过古典文学、哲学和音乐。
他在年轻时代游历欧洲各地,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这对他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叔本华曾就读于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
他深受康德哲学的影响,但又对康德的理性主义哲学提出了批评和质疑。
在他的作品中,叔本华展现了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叔本华的观点
叔本华的观点一、关于人生的本质叔本华认为人生本质上是痛苦的。
他觉得我们就像在一个充满迷雾的森林里行走,时不时会碰到各种荆棘和坎坷。
比如说,我们想要追求幸福和快乐,但是往往求而不得,这就会带来痛苦。
就像你拼命地想要考个好成绩,但是努力了很久却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那种失落感就是一种痛苦。
而且,即使我们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快乐也只是短暂的,很快就会被新的欲望和烦恼所取代。
就像你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衣服,刚开始可能会很开心,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又会想要其他的东西了。
叔本华把人生比作一个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你对他这种人生本质的看法有什么想法呢?二、意志的力量叔本华强调意志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他认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是被意志所驱动的。
意志就像一个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小怪兽,它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做各种事情。
比如,你对音乐有强烈的热爱,这种热爱其实就是你的意志在起作用,它让你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练习音乐。
而且,叔本华还认为意志是超越理性的,有时候我们会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决定,但其实是我们的意志在背后操控。
比如说,你明知道吃太多甜食对身体不好,但是就是忍不住想吃,这可能就是你内心的某种意志在驱使你。
你觉得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是受到意志影响的呢?三、对欲望的看法叔本华觉得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想要更多的钱、更好的房子、更漂亮的衣服等等。
当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
就像一个小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但是家长不给买,他就会哭闹,这就是欲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
而且,即使我们满足了一个欲望,很快又会有新的欲望产生,所以我们永远都在追求的路上,痛苦也就一直伴随着我们。
叔本华主张我们要学会控制欲望,不要让它无限膨胀。
比如,你可以试着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感到满足,而不是总是去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东西。
你能做到控制自己的欲望吗?四、孤独与思考叔本华认为孤独是一个人进行深刻思考的好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守哲学、 坚守哲学、赢得认可
• 1825年重返柏林,遭受新的失败。耳聋。母亲剥夺他财产继承权。 1825年重返柏林,遭受新的失败。耳聋。母亲剥夺他财产继承权。 年重返柏林 1831年因霍乱离开柏林 年因霍乱离开柏林。 1831年因霍乱离开柏林。 • 27年中,他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哲学。他模仿偶像康德,也过着极有 27年中,他在孤独中坚守自己的哲学。他模仿偶像康德, 年中 规律的生活。写出了《自然界中的意志》 规律的生活。写出了《自然界中的意志》、《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 题》、《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卷。他的每一部著作都无人问 津。 • 1851年,他发表了最后一本著作《附加和补充》来解释《作为意志和 1851年 他发表了最后一本著作《附加和补充》来解释《 表象的世界》的思想。这一次他终于赢得了世人的认可。 表象的世界》的思想。这一次他终于赢得了世人的认可。一时间名噪 欧洲,洛阳纸贵,到处都是他的画像、雕塑、作品集。 欧洲,洛阳纸贵,到处都是他的画像、雕塑、作品集。伯恩大学专门 开设《叔本华哲学》的课程。 1891年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开设《叔本华哲学》的课程。到1891年,《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就已再版了18 18次 就已再版了18次。 • 1859年,获得柏林皇家学院院士,但是他拒绝了。因为无人分享荣誉。 1859年 获得柏林皇家学院院士,但是他拒绝了。因为无人分享荣誉。 • 1860年9月,离开了让他厌恶的世界。 1860年 离开了让他厌恶的世界。
主要著作列表
• • • 1813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年大学博士论文《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年大学博士论文 1816年,《论视觉与颜色》 论视觉与颜色》 年 1819年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他把客观世 年著作《 年著作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 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混与叔本华有关的书为一谈。在此基础上, 界同主体意识中的世界混与叔本华有关的书为一谈。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他 的为意志论哲学体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 意志的直接客体化) 理念( 的为意志论哲学体系:意志(自在之物)——理念(意志的直接客体化)— —事物(意志的间接客体化) 事物( 事物 意志的间接客体化) 1836年《论自然中的意志》 年 论自然中的意志》 1839年,《论意志的自由》 论意志的自由》 年 1840年,《论道德的基础》 论道德的基础》 年 1841年《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年 伦理学中的两个根本问题》 1851年,《附录与补遗》 附录与补遗》 年
你是难以忍受的负担
• 1805年。叔本华17岁,父亲自杀。 1805年 叔本华17 17岁 父亲自杀。 • 1806年,举家迁往德国文化中心魏玛。母亲举办文学沙龙。 1806年 举家迁往德国文化中心魏玛。母亲举办文学沙龙。 • 1807年,叔本华离家进入哥达中学,之后进入格丁根大学医学系。第 1807年 叔本华离家进入哥达中学,之后进入格丁根大学医学系。 二年转入哲学系。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 年转入柏林大学。 二年转入哲学系。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 • 1813年7月,写就《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获耶拿大学哲学博士 1813年 写就《论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 • 11月回到魏玛家中,与歌德相识。 11月回到魏玛家中 与歌德相识。 月回到魏玛家中, • 1814年,26岁,与母亲决裂,离开魏玛,有生之年再没相见。在来往 1814年 26岁 与母亲决裂,离开魏玛,有生之年再没相见。 信件中可见母子关系之恶劣。 信件中可见母子关系之恶劣。
• • • •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刺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 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远也不能得到玫瑰的芬芳。 •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 信念: 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 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 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 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我活着就是为了撰写这部著作
• 1819年,30岁,出版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9年, 1819年 30岁 出版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9年 30岁 出版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30岁,出版代表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共印500册,一年半间只卖出140本,十年后做废纸出售。 共印500 500册 一年半间只卖出140 140本 十年后做废纸出售。 •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这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 第一部分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解释为什么现象世界必须通 第一部分重新诠释了充足理由律, 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 过充足理由律来了解; • 第二部分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不停止, 第二部分提供了意志显现的细节,它是一种既不满足又不停止, 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 盲目的冲动,要求人从自身存在本质即欲望之中解放出来; • 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即艺术中获得一种短 第三部分试图通过对自然和生命的审美, 暂的慰藉; 暂的慰藉; • 第四部分以伦理学和禁欲主义的形式提供一种可能获得拯救的 方式。 方式。
• • • • •
叔本华名言
• • • •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 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 衰老的事业。 衰老的事业。 •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造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造成反比。读书多, 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 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无聊之间摇摆。 无聊之间摇摆
在叔本华看来,欲求体现于各种具体的欲望之间,所以,在欲望和欲望实现之间 的人生必然是痛苦的。他认为“欲求和挣扎是人生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 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是一切欲求的基础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 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的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的。”痛苦必然伴随着 人生,人生是一种挣扎,是为满足欲求而做出的各种努力,那么痛苦就是无终止 的,无法衡量的,从意志到欲求,从欲求到各种欲望的不断更替,这就是叔本华 的痛苦人生观。即使人的所有欲望都得到满足了,人也会随之而产生无聊、空虚 和孤独,而这是一种更为难耐的痛苦。他说“人因为他易于的满足随即消除了他 的可欲之物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 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 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最后的两种成分…… 在人们把一切痛苦和折磨都认为是地狱之后,给天堂留下来的除闲着无聊之外就 再也没有什么了。”人生就象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无聊之间,永无休止。
我的父亲给我意志, 我的父亲给我意志,我的母亲给我智慧
• 亚瑟·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德国的但泽(今天波兰的格坦斯 亚瑟·叔本华1788年 1788 22日出生在德国的但泽( 日出生在德国的但泽 克) • 父亲是成功商人,国王曾册封“枢密顾问”(宫廷顾问)。向往自由、 父亲是成功商人,国王曾册封“枢密顾问” 宫廷顾问)。向往自由、 )。向往自由 忧郁寡言、意志坚定。家族徽章“无自由即无幸福” 忧郁寡言、意志坚定。家族徽章“无自由即无幸福”。有家族精神病 史。 • 母亲出身贫困的但泽市民家庭,性格开朗,崇尚享乐至上,喜欢交际, 母亲出身贫困的但泽市民家庭,性格开朗,崇尚享乐至上,喜欢交际, 后成为浪漫主义小说家。 后成为浪漫主义小说家。 • 他的幼年和童年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中度过的。 他的幼年和童年是在缺少爱的环境中度过的。 • 父亲的希望是让他成为商人。但他却喜欢哲学。 父亲的希望是让他成为商人。但他却喜欢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