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尾索动物亚门)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 尾部及脊索消失; ➢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
2
(二)背神经管:
位于脊索背方,是一条由胚体背中 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管状中枢神 经系统。
在高等种类,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 脊髓,神经管腔分别形成脑室和脊髓中 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 一条由外胚层分层形成的实心腹神经索。
3
(三)咽鳃裂:
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的裂隙状构 造,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在鳃裂之间 的咽壁上充满毛细血管,具有呼吸作用。
13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脊索动物们的主要特征: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
2.圆口纲的特征: 身体裸露无鳞,呈鳗形。
全为软骨。
无偶鳍。
无肩带和腰带。
无
上、下颌。
半寄生或寄生生。
3..出现上下颌。
有成对附肢--偶鳍。
完整的内骨骼系统。
脊柱彻底取代脊索。
脑明
显分为五部分,双鼻孔,出现半规管。
鳃呼吸。
.有调节体内渗透压的良好机制。
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以鳔和脂肪调节水的浮力。
4.鱼纲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用鳍作为运动器官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
动物。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脊椎动物亚门六纲八大系统
脊椎动物亚门分为6纲: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八大系统中各纲特征一、运动系统1、圆口纲1、骨骼系统:仅有软骨,无硬骨。
(1)头骨:无上下颌。
颅骨不完全。
(2)咽骨(咽颅):为一软骨条相编结而成的软骨篮,称鳃笼,与其他脊椎动物的咽弓没有同源关系,鳃笼紧贴在皮下,包在鳃囊外面,不分节;而咽弓是分节的,着生于咽内壁。
2、脊索:脊索终生保留。
3、鳍:无偶鳍。
具奇鳍4、肌肉保持原始分节,与文昌鱼类似。
2、鱼纲1.体形:纺锤形:适应快速持久游泳侧扁型:游泳不多但敏捷平扁形:行动迟缓,底栖生活河豚型:不善游泳鳗鲡型:穴居生活2.鳍:奇鳍:背鳍、臀鳍、尾鳍(软骨鱼歪型尾,硬骨鱼正型尾)偶鳍:胸鳍、腹鳍3.皮肤和鳞片:皮肤分表皮和真皮,表皮无角质层有大量粘液腺,真皮内有鳞片,皮下组织少鳞片分盾鳞(软骨鱼特有,由基板和棘构成,与齿同源)、硬鳞、骨鳞(分圆鳞和栉鳞)。
后两种为硬骨鱼特有,完全来源于中胚层。
4.骨骼系统:中轴骨:头骨、脊柱、肋骨(硬骨鱼较发达)附肢骨:带骨(肩带、腰带)、鳍骨(胸鳍、腹鳍)、奇鳍骨5.肌肉系统:躯干肌(上、下轴肌)、头部肌肉(腮肌)、附肢肌肉3、两栖纲1、头骨脑腔狭小,无眶间隔,脑颅属于平颅型。
不高,骨块数目少。
蚓螈类骨片大,排列紧凑无大孔洞。
,由外枕骨形成。
脑颅连接为自接型。
失去连接脑颅与咽颅的悬器作用,进入中耳腔,形成传导声波的耳柱骨。
舌弓的其它部分和鳃弓的一部分成为舌器支持舌,舌骨体由基舌软骨愈合而成,前角由角舌软骨形成,后角由第1对鳃弓演化成。
成体鳃弓大部分消失,小部分演变为勺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及气管环。
蝌蚪有4对鳃弓2、脊柱颈椎1枚,呈环状叫寰椎。
躯干椎椎体前凹型,盘舌蟾科为后凹型,有尾两栖类为双凹型。
椎体为二种类型者叫参差型椎体。
荐椎1枚,椎体前面与躯干椎相关节,后面与尾杆骨相关节。
横突发达与髂骨相连。
无尾目尾椎愈合成一根尾杆骨。
有尾两栖类尾椎在20枚以上。
第二十一章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附一、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六、哺乳类的起源和演化
• 哺乳动物起源于距今2.3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原始的古 爬行动物杯龙类。在石炭纪末期,由其发展出一支似 哺乳类的兽形爬行类,即盘龙类。由它进化出一支较进
步的兽孔类,兽孔类后裔中的一支称兽齿类(被认 为是哺乳类的祖先)。
• 这些动物属于合颞窝类型。它的基本特征都与哺乳类相似, 但下颌除齿骨外,还有其它骨片,所以还属爬行类。 • 最早的兽齿类化石发现于南非三叠纪地层的犬颌兽。我 国云南禄丰的卞氏兽发现于晚三叠纪地层。 • 中生代白垩纪出现了有袋类和早期的有胎盘类,白垩纪末 期(6500万年),古爬行动物逐渐灭绝,哺乳动物兴起并 一直进入新生代。 • 最早的哺乳动物是小型食虫类,从这一主干向各种生态环 境辐射发展,形成了单孔类、有袋类和真兽类。
• 我国近年发现大量早白垩纪具齿鸟类化石,如辽阳中国鸟;玉门甘 肃鸟;辽阳华夏鸟;2002.7中央台报道我国发现热河鸟化石。鸟类 在白垩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有牙齿,新生代则与现代鸟类无 明显差别。 • 鸟类起源的两种假说:树栖起源说;奔跑起源说
除始祖鸟外,考古学家查特基(S.Chatterjee)于 1986年从1983年采到的标本中发现了二件原始鸟类的标本, 这2个标本均采自美国得克萨斯的加扎(Garza)县的晚三 叠纪(距今约 2.25亿年前)地层的泥岩中,定名为原鸟 (有人译为新鸟)原鸟大小似鸡,大的个体约长60cm, 似始祖鸟,小的个体长约30cm。
附一、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二、圆口纲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 最早的圆口纲动物化石(也就是脊椎动 物的化石)是
甲胄鱼(距今约5亿年
前的古生代奥陶纪);
• 甲胄鱼是适应于向底栖生活发展的一支, 而圆口类是适应于寄生或半寄生生活的 一支;这两类不一定有直接的亲缘关系, 可能来自共同的无颌类祖先。 • 根据甲胄鱼生活于淡水中,推断脊椎动 物起源于淡水。
第十一讲圆口纲和鱼纲
鱼类体色的成因:主要是在皮肤的真皮里存在有各种色素 细胞,光的干涉现象也能产生一定的色彩效果。
20
4. 年轮、侧线鳞和鳞式
年轮:鱼类鳞片上有许多同心环纹,因季节不同而表 现出宽窄不同的生长情况,称为年轮。
侧线鳞:在鱼类身体两侧有侧线穿孔的鳞片称为侧线 鳞,由背鳍或臀鳍的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段距离上 的鳞片分别称为侧线上鳞或侧线下鳞。
1) 楯鳞:由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为板鳃鱼类所特有。 2) 硬鳞:是埋在真皮中的菱形骨板,为硬鳞鱼类所特有。 3) 骨鳞: 由真皮产生,为真骨鱼类所具有。 ① 栉鳞,后区的鳞嵴变形突出于边缘,呈齿状构造,高 等真骨鱼类多具栉鳞,如鲈形目鱼类。 ②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无栉齿,低等真骨鱼类多被圆鳞, 如鲱形目、鲤形目鱼类。
的雏形。 5.躯干部肌肉具有分节现象。 6.舌活塞式运动,引导食物入口。食管、胃肠分化不明
显(肠内具螺旋瓣)。
3
7.具鳃囊。是独特的鳃呼吸器官,鳃位于鳃囊内,故 又称囊鳃类。
8.血液循环系统为单循环,一心房一心室。 9.成体中肾排泄,幼体前肾和中肾同时存在,前肾可
形成头肾。 10.生殖腺分化为原始状态,生殖腺单个,幼体时为2
髓弓
椎管 椎体横突
髓棘 前关节突
椎体 肋骨
后关节突
髓棘
前关节突 椎体 脉弓
脉棘
27
2.附肢骨胳:偶鳍骨和奇鳍骨 1)偶鳍骨:带骨以及支持鳍的鳍担骨和鳍条。 • 肩带与肩臼 软骨鱼类:位脑颅后呈半环状,不与头骨关连。由肩胛
骨和乌喙骨组成。 硬骨鱼类: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匙骨)、上锁骨
和后锁骨组成。 • 腰带与髋臼 腰带:构造简单,软骨鱼类为一对一字形的坐耻杆骨,
同:肉食尖锐,杂食呈缺刻形或磨形,浮游 生物细弱。 3)鳃耙 滤食器官,密而长。 4)草食或杂食性鱼类无明显的胃肠分化,肠较 长,可达体长的4-8倍;肉食性胃肠分化明显 ,肠较短。只有体长的1/3或1/4,有些有幽 门盲囊,软骨鱼多具螺旋瓣。
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练习-
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练习-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一、选择(C)1、柱头虫是属于:A、环节动物B、棘皮动物C、半索动物D、脊索动物(C)2、逆行变态发生在下列哪一种动物:A、柱头虫B、头索动物C、尾索动物D、两栖类()(B)3、柱头虫特有的器官是:A、鳃裂B、口索C、刺细胞D、骨针(D)4、哪一种动物属于半索动物:A、海胆B、海豆芽C、医蛭D、柱头虫(A)5、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A、半索动物B、海绵动物C、腔肠动物D、棘皮动物二、填空:1、柱头虫身体可以分为吻、领和躯干3部分。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选择(D)1、背神经管见于:A、柱头动物B、棘皮动物C、环节动物D、脊索动物(C)2、被囊素见于下列那种动物:A、眼虫B、河蚌C、海鞘D、扬子鳄(D)3、肛后尾见于:A、节肢动物B、柱头动物C、头足动物D、脊索动物(A)4、属于无颔类的特征是:A、无成对附肢B、无明显头部C、三个半规管D、脊椎代替脊索(B)5、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闭管式循环B、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C、背神经索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A)6、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B、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索C、脊索、咽鳃裂、腹神经索D、咽鳃裂、背神经管、闭管式循环(A)7、背神经索是哪类动物特有:A、半索动物B、海绵动物C、腔肠动物D、棘皮动物(B)8、下列那一条特征是脊索动物特有:A、闭管式循环B、肛后尾C、背神经索D、分层法形成原肠胚(C)9、海鞘属于:A、头索动物B、半索动物C、尾索动物D、无脊椎毒物(C)10、海鞘的结构-内柱的主要作用是:A、支持B、呼吸C、帮助取食D、排泄(D)11、下列哪些特征既见于脊椎动物,又见于无脊椎动物:A、脊索、两侧对称B、口索、闭管式循环C、开管式循环、背神经管D、真体腔、两侧对称(D)12、不属于有颔类的动物有A、林蛙B、鳕鱼C、游蛇D、七鳃鳗(A)13、属于柄海鞘结构的是:A、外套膜B、脊髓C、脊柱D、脑(C)14、区别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脊索、咽鳃裂、肛后尾B、脊索、咽鳃裂、心脏位于腹面C、脊索、咽鳃裂、背神经管D、脊索、真体腔、背神经管二、填空:1、无羊膜类包括圆口纲、鱼纲、两栖纲3纲动物。
尾索动物亚门资料
(3)成体:
海鞘经过
变态,失去了
脊索和背神经
管等一些重要
的结构,形体
变得更为简单,
这种变态称为
逆行变态。
14
15
16
17
18
Ascidian larvae have a similar tadpole appearance when viewed with a
microscope (courtesy of Dr M. Jessopp).
本亚门仅一纲——头索纲。 代表动物——文昌鱼。
28
自由漂浮生 活,体呈桶形, 被囊透明,出、 入水管分别位于 身体的前、后端, 单体或群体,生 活史复杂,有世 代交替。如樽海 鞘。
26
27
(二) 头索 动物 亚门 (略)
是原索动物中的高等类群,终生 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由于脊索 纵贯全长,一直到达身体最前端,故 名。头索动物分布很广,遍及热带和 温带的浅海海域。仅25种左右。
(1)幼体:
幼体具备脊 索动物的三大 特征。背神经 管前端膨大成 脑泡,并具有 眼点和平衡器。
12
(2)变态过程:
幼体经过几小时的自由生活后,开始变态:
➢ 尾部及脊索消失; ➢ 神经管退化为一个神经节; ➢ 咽部扩张,鳃裂数目急剧增多,并形成了围鳃
腔; ➢ 身体各部分的位置有变化 ; ➢ 体壁分泌出被囊。 于是变为固着生活的成体。
7
二、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 亚门,即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 动物亚门。
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脊索 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
8
尾索动物亚门
这是一群以单体 或群体生活的海 栖动物,普见于 世界各地,全部 为海产,约2000种 左右。身体外被 有一层特别的被 囊,所以又称为 被囊动物。
(完整版)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脊索动物-名词解释
脊索动物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出现羊膜,所以合称羊膜动物。
•无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出现羊膜的动物,即除了爬行纲、鸟纲与哺乳纲的其他脊椎动物。
只可在水中产卵。
•逆行变态:柄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一些重要的结构,使身体变得更为简单,称为逆行变态。
•脊索:来源于原肠背壁,脊索细胞富含液泡,外有脊索鞘,脊索鞘分内外两层,纤维且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脊椎:脊索动物背部的主要支架。
由多个椎骨组成,中间有椎管,内有脊髓。
•尾索动物: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背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的尾部有脊索及神经管.•背神经管 :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咽鳃裂:低等脊椎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孔列,直接开口于体表或心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
陆栖高等脊椎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具鳃裂。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
•被囊类: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中,至少在幼体时期尾部具有脊索及神经管,所以称为尾索动物或被囊动物。
•无头类:头索动物亚门没有形成脑,称无头类。
•原索动物: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亚门合称原索动物。
•有头类:脊椎动物亚门形成明显的头部,有集中的脑,称有头类。
•无颌类:圆口纲无上下颌,故又叫无颌类。
•有颌类:鱼纲心及更高级的四足类都出现有颌,合称有颌类。
•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超过背神经管的最前方。
•脊椎动物: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分为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1、神经系统发达:分化出复杂结构的脑,称为有头类。
脊索动物简介
脊索动物简介•相关推荐脊索动物简介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动物吧,不知道大家对动物的了解有多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脊索动物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高等的门。
动物背侧有一条脊索,分为三个亚门,其中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可以合称为「原索动物」。
它们共同特征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个阶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
现存的脊索动物约有4万多种,分属于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Urochordata)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
体表常有被囊(tunic),故又称被囊动物。
常见种类有各种海鞘和住囊虫,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本亚门主要的纲有:1、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2、海鞘纲(Ascidiacea)3、樽海鞘纲(Thaliacea)二、头索动物亚门(Subphylum Cephalochordata)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本亚门仅头索纲(Cephalo-chorda)一个类群,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头部不显,故称无头类(Acrania)。
代表动物:文昌鱼。
三、脊椎动物亚门(Subphylum Vertebrata)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Craniata)。
本亚门分以下几个纲:1、圆口纲(Cyclostomata)无颌,缺乏成对的附肢,单鼻孔,脊索及雏形的椎骨(verte-brae)并存。
又名无颌类(Agnatha)。
2、鱼纲(Pisces)出现上、下颌,体表大多被鳞,鳃呼吸,成对的前后肢形成适于水生生活的胸鳍和腹鳍。
本纲与更高等的四足类(Tetrapoda)脊椎动物合称为有颌类(Gnathostomata)。
3、两栖纲(Amphibia)皮肤裸露,幼体用鳃呼吸,以鳍游泳,经过变态后的动物上陆生活,营肺呼吸和以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 limb)运动。
脊椎动物重点
第一部分:原索动物1、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2、脊索出现的意义✓ 1.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功能得到了质的飞跃。
✓ 2.脊索(脊柱)是支撑躯体的主梁,体重的主要承担者,使内脏器官得以保护。
✓3.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使动物”大型化”成为可能。
✓ 4.中轴的支撑作用使定向运动、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更为准确。
3、原索动物: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无头类。
包括尾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上述3大特征,脊索在尾部,成体背神经管和脊索退化,只存在咽鳃裂。
头索动物亚门:3大特征终生存在。
脊索纵贯全身,并向前延伸至背神经管前端。
4、脊椎动物:脊索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脑和感觉器官集中于前端,形成明显头部,称为有头类。
5、海鞘和文昌鱼消化系统的比较:相同点:咽内都具有内柱、背板、围咽沟等结构,食物经咽进入肠中消化吸收,最后由肛门排出。
不同点:文昌鱼的消化能力更强,在肠开始处腹面向前伸出一盲突,称为肝盲囊,能分泌消化液,文昌鱼初具细胞外消化外,还可以在后肠和肝盲囊处进行细胞内消化。
6、海鞘具有动物界绝无仅有的循环方式:特殊的可逆式血液循环,开管式循环,血液的流动每隔几分钟就周期性地改变方向。
7、逆行变态:逆行变态: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结构,形体变得简单。
8、文昌鱼被称为活化石进步性(与脊椎动物相同点):1脊索2背神经管3咽鳃裂4分节的肌肉5相同的血液循环方向和血管配置6皮肤结构和低等脊椎动物类似原始性:1无头部和感觉器官2肾管分节排列3无生殖导管4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消化第二部分:圆口纲1、圆口纲原始性1.缺乏用作主动摄食的上下颌,无颌类(Agnatha)。
2.无成对的偶鳍,支持奇鳍的为不分节的辐鳍软骨.尾鳍为内部支持骨和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原型尾,这是水栖羊膜动物最原始的尾型。
3.终生保留脊索,外围有脊索鞘。
4.脑颅不完整。
5.躯干和尾部肌肉为一系列按节排列的弓型肌节及肌膈,肌节间无水平隔,无上下轴肌。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作业 2
问答题1.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加以简略说明。
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次要特征:腹位心脏、肛后尾、内骨骼一般特征(与无脊椎动物共有特征):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后口、身体分节(分部)2.脊索动物门可以分几个亚门、几个纲?简要记述一下各亚门和各纲的特点。
现存脊索动物约有4万1千多种,分属2个类群3个亚门一、尾索动物亚门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在尾部,变态后消失,神经管退化成神经节,鳃裂终身存在。
二、头索动物亚门终生存在脊索动物3大特征,脊索纵贯全身,向前伸至神经管前端。
三、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
脑和各种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一) 圆口纲(无颌和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二) 鱼纲(具颌和成对附肢、用鳃呼吸)(三) 两栖纲(水陆两栖)(四) 爬行纲(陆生、开始出现羊膜卵)(五) 鸟纲(全身被羽、前肢特化成翼,恒温)(六) 哺乳纲(全身被毛、恒温、胎生、哺乳)3.什么是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加以说明。
1 从幼体到成体结构更为简单化(失去一些重要器官)的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2 海鞘逆行变态:躯体前端吸附在其它物体上,尾部(包括肌肉、脊索和背神经管的大部分)逐渐退化,残留的神经系统退化为神经节,眼点和平衡器消失,躯体被被囊所包裹,开始营固着生活。
4.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幼体具3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仅见于幼体的尾部,而成体退化或消失——尾索动物;体表被有被囊(一种近似植物纤维素的囊状结构)——被囊动物。
5.头索动物何以得名?为什么说他们是原索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1其脊索纵惯全身并延伸到背神经管的前方,所以叫头索动物。
2因为:.头索动物终身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的原索动物特征。
6.简述文昌鱼的外形和躯体结构。
分析文昌鱼形态结构中的原始性、特化型和进步性。
1形态特点:体形似小鱼,3-6厘米,左右侧扁,两端尖,全体粉红色,半透明,平行排列的肌节清晰可见。
动物学作业,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
动物学作业,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
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态、进化和分类等。
在动物学作业中,绘制对比总结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是十分必要的。
以下是对这几个纲的简要概括和总结。
一、圆口纲
圆口纲动物是最早的脊椎动物,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圆形的口腔,无上下颌。
这一纲的代表物种有七鳃鳗、盲鳗等。
在研究圆口纲时,要注意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点。
二、鱼纲
鱼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为繁盛的一类,分为硬骨鱼、软骨鱼两大类。
硬骨鱼具有硬骨骼和鳞片,如鲤鱼、草鱼等;软骨鱼则没有硬骨骼,如鲨鱼、鳐鱼等。
研究鱼纲时要关注鱼类的生活环境、生理特点和分类体系。
三、两栖纲
两栖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型,如青蛙、蟾蜍等。
它们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能在水和陆地上生活。
研究两栖纲时要关注其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和生态适应性。
四、爬行纲
爬行纲动物是完全陆生的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龟等。
它们具有鳞片或角质化的皮肤,可以防止水分蒸发。
在研究爬行纲时,要注意了解各类爬行动物的生态、行为和生理特点。
五、鸟纲
鸟纲是最高级的脊椎动物,具有羽毛、空心骨、产卵等特点。
鸟纲动物分为鸟类和恐龙类,如鸡、鸭、鹅等。
研究鸟纲时要关注鸟类的生活习性、羽毛结构和飞行能力等方面。
在对比总结这些纲的特征时,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生活环境、生理特点、生殖方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同时,也要关注各个纲之间的共性,例如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骨骼结构和血液循环系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5.鱼类排泄特点:
鱼类以中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为氨和尿素。
生活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鱼有不同的排泄机制:
◆硬骨鱼类:
体内含盐量 水环境含盐量
淡水硬骨鱼
7‰
<2‰
肾小体发达
海水硬骨鱼
偶鳍:保持躯体平衡和进行转向、拐弯等动作。 奇鳍:背鳍和臀鳍能使身体稳定而有利于运动,尾鳍 和尾柄组成尾。 陆生动物四肢由偶鳍改造发展而来。
鱼 的 形 态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3.以脊柱代替脊索。 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被一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 代替,从而加强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 鱼类脊髓骨的特点: ●无颈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 ●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体椎和尾椎。 ●有肋骨,无胸骨。 ●体椎全为双凹型。 ●在相邻两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尚留有残余 的脊索。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不论何种体形,其躯体都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 ◆头部:身体最前端至最后一对鳃裂(软骨鱼)或鳃盖后 缘(硬骨鱼)。 ◆躯干部:鳃盖后缘至肛门或臀鳍前端。 ◆尾部:肛门以后部分。 尾部可根椐尾椎和尾鳍的形状分为三种类型: ①原尾型:尾椎末端平直,将尾鳍分成对称的上、下两 叶。刚孵化的幼鱼为原尾型。 ②歪尾型:尾椎末端上翘,伸入尾鳍上叶,将尾鳍分成 不对称的二部分,为软骨鱼类的尾型。鲨。 ③正尾型:尾椎末端仅达尾鳍基部,末端稍上翘,但尾 鳍外形仍对称。为硬骨鱼类的尾型。鲤鱼。
鱼尾的形状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2.鱼类消化特点 ◆不具唾液腺。 ◆软骨鱼有形态固定的肝脏和胰脏。 硬骨鱼肝脏和胰脏混合在一起,无固定形状,呈散状分 布,统称为肝胰脏。 ◆鱼类消化道的长短因食性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明显,肠管较短。 草食性鱼类:胃、肠分化不明显,肠管较长。 3.鱼类呼吸特点 以鳃呼吸,咽部有5个鳃裂。鳃由鳃弓(着生鳃丝和鳃耙 的骨架)、鳃耙(为滤食器官)和鳃丝(二列,组成鳃片,上面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为气体交换的场所)组成。 软骨鱼:鳃裂直接开口体壁,二鳃片间有鳃间隔相连。 硬骨鱼:鳃裂开口在鳃腔内,鳃腔外覆有鳃盖骨,以一 总的鳃孔向外开口。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7.皮肤有丰富的粘液腺,大多数种类有鳞片。 鱼类皮肤粘液腺的功能: ●能分泌大量粘液,使体表润滑,以减少水的磨擦。 ●形成一层隔离膜,使皮肤减少对水分的渗透,以维持 体内渗透压的平衡。 鳞片可分成三类: ●盾鳞:由菱形的骨质基板和隆起的圆锥形棘组成。为 软骨鱼所特有。 ●硬鳞:为斜方形骨板,表面有一层闪光物硬鳞质,鳞 质坚硬,为原始硬骨鱼所特有,如中华鲟。 ●骨鳞:为圆形鳞片,仅见于硬骨鱼。 根椐其后缘的形状可分为: 圆鳞:后缘光滑,如鲫鱼。 栉鳞:后缘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
1.具吸附性的、不能开闭的口漏斗。没有上、下颌,是 脊椎动物进化史中第一阶段的代表。
2.没有成对的附肢,没有偶鳍,只有奇鳍,是脊椎动物 中唯一没有成对附肢的动物。
3.终生保留脊索,没有真正的脊椎骨,在脊索上方及神 经管的两侧只有一些软骨小弧片,是脊椎的雏形。
4.脑的发达程度低。 5.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鳃囊 鳃位于鳃囊,囊壁为由内胚层来源的褶皱状鳃丝,其上 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
七鳃鳗
七鳃鳗
七鳃鳗
七鳃鳗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第三节 鱼 纲 (Pisces)
一、鱼纲的主要特 征
1.有上、下颌。 动物在取食方面 由被动变主动的一次 形态革命,扩大了利 用食物资源的范围。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2.有成对的附肢(胸、腹鳍)和发达的尾部。 尾部:是使身体向前的主要运动器官,兼有舵的作用。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二、代表动物——七鳃鳗
七鳃鳗是体外寄生的种类,形如鳗鱼。头部两侧有一对 眼睛,眼后有七个鳃孔,故称七鳃鳗。
口漏斗在头部前端腹面,口漏斗内有许多具齿骨板,四 周边缘有乳状突起,可吸附在鱼体上。口位于口漏斗的底 部,口内的舌上有角质齿,可从口腔底部伸出,锉破鱼皮 后吸食寄主的血液和柔软组织。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鳔:大多数硬骨鱼有鳔,鳔在原始鱼类(总鳍鱼、肺鱼) 有呼吸功能,在大多数鱼类是调节身体比重,控制沉浮的器 官。
4.鱼类循环特点: ◆单循环,血液从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入鳃 动脉→鳃微血管网气体交换。 ◆心脏小,重量不到体重的1%。 ◆血量少,血液循环速度慢。 以上特点都是鱼类对代谢水平较低的水生生活的适应。
鱼骨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4.终生以鳃呼吸。一般具有5对鳃弓,上有两个并列的鳃片,无数 鳃丝。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5.循环系统为单循环,心脏由静脉 窦、一心房、一心室组成。心脏内含 缺氧血。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6.具有特殊的感觉器官——侧线器官。 侧线是由许多单独侧线器官组成的一条管状结构。侧线 器官在鳞片上以小孔向外开口,基部与感觉神经相连,能感 受水的低频振动,以此来判断水流方向、水波动态及周围环 境的变化。
鱼 的 鳞 片
类 型
12 、躯干、尾 鱼类的形态多样,生活在不同水域中的鱼类其体形就有 不同的适应性,可分成4类: ◆纺锤形:身体流线形,能减少运动时的阻力,游动速 度快,如鲨鱼、马鲛鱼、鲤鱼、青鱼等。 ◆侧扁形:身体左右扁平,游泳能力差,有的只能随水 飘流,如鲳鱼、鳊鱼(武昌鱼)、翻车鱼等。 ◆平扁形:身体上下扁平,适应于底栖生活,如牙鲆、 舌鳎鱼等。 ◆棍棒形:躯体沿长轴延长成棍棒状,适应于洞穴生活, 游泳能力差。如黄鳝、鳗鱼等。
思考题
★试述圆口纲的主要特征。 ★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鱼类适应水栖的特征有哪些? ★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什么叫洄游?洄游的类型游哪些? ★鱼类的循环有什么特点?
12 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
第二节 圆口纲(Cyclostomata)
最原始的脊椎动物,约50多种。
一、圆口纲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