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矿用一氧化碳技术报告

矿用一氧化碳技术报告

计量器具名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 测量最大允许误差: 0<x≤20 MPE:±2μmol/mol 20<x≤100 MPE:±4μmol/mol 100<x≤500 MPE:±5% x>5 MPE:±6%
4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检定装置采用实物标准(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空气中一氧化碳标准气体) 作为标准器进行直接测量检定,故重复性考核如下: 在装置正常工作的条件下,选一台一氧化碳报警仪,测量范围(0~500)% μ mol/mol 使用本装置 分别对仪器进行 10 次重复性测量,结果如下: 试验时间:2015 年 3 月 17 日 试验条件:温度:20℃ 湿度:60%RH 测量值(μ mol/molCO)
5
八、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试验 本项目不做稳定性试验
6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测量方法 按照 JJG1093-2013 规程,采用比较法,把不确定度不大于 2%的空气中一氧化碳标准气 体,按规定的流量通入一氧化碳报警仪(或测定器) 。 用 3 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温度影响可忽略不计。 2.数学模型 Mx=Ms+ +δ MX——测量结果;MS——仪器显示值;δ ——标准气体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δ 2——通气流量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3.1 仪器显示值重复性的不确定度分量 u1 按规定流量通入 25×10 CO 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 (检定时有多个检定点, 该检定点的不 确定度分量最大) ,测量 10 次,结果为(μ mol/molCO) : 25.0 24.9 24.9 24.7 24.8 24.6 24.9 24.8 24.9 24.8 平均值为:24.83 单次测量的实验偏差 s=0.12μ mol/molCO 不确定度分量为:u1rel=0.12/

211167274_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比对结果与分析

211167274_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比对结果与分析

一氧化碳(CO)气体无色、无味,能高度抑制血液的携氧能力,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氧而无法自我察觉,直至昏迷甚至死亡,被称为“隐形杀手”[1]。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是用于石油、化工和冶金等危险场所检测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的计量器具,能有效地避免因一氧化碳气体泄漏而引起的中毒、爆炸等人身伤亡事故和财产损失,其测定结果是否准确与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为加强全省检定机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标准的监督管理,使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测量结果一致、准确和可靠[2],了解各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专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促进省内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工作的发展,在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织下,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作为主导实验室对陕西省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进行计量比对。

省内已建立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标准,经过考核授权的18家计量技术机构作为参比实验室参加了这次计量比对。

1 比对方案1.1 技术依据这次比对根据JJG 915—2008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JJF 1117—2010 《计量比对》、JJG 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117.1—2012 《化学计量比对》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范进行。

1.2 比对项目根据JJG 915—2008编写了2021年度《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计量比对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对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进行后续检定,并确定示值误差为比对项目。

各参比实验室按照比对实施细则要求,对传递标准进行计量比对[3]。

1.3 传递标准这次比对的传递标准由主导实验室提供,对多种型号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进行长时间的重复检定工作,并考察其稳定性,最终选取HFT系列3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作为传递标准(其中编号为210628163和210628165的报警器作为传递标准,编号为210628164作为备用传递标准)。

按照 GB/T 15000.3—2008/ISO Guide 35:2006 《标准样品工作导则(3)准样品定值的一般原则和统计方法》中稳定性考核方法,对3台HFT系列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相对时间的变动性进行考察。

一氧化碳说明书

一氧化碳说明书

一氧化碳(唧筒式)鉴定器一、操作程序:接受操作命令→使用前的检查:三通开关是否灵活,筒身是否气密,活塞是否灵活,鉴定管是否过期、破碎,刻度是否清晰→检查一氧化碳:→在测定地点,将一氧化碳采取器三通开关扭成与筒身平行位置,往复推拉活塞3~4次;→将活塞向后拉,采取气样,然后将三通开关扭成45☉位置;→将比长式检定管两端封口打开,把带“0”的一端插在采取器垂直出气口的胶管上;→把三通开关扭到垂直位置,以100S的时间匀速推完。

观察变色环位置,根据检定管上的数字读出一氧化碳含量;→对浓度高的一氧化碳可稀薄后进行检查,得出的结果与稀薄的倍数相乘,就是真实含量;→对微量一氧化碳可重复送几次气,检查得出的结果除以送气次数,就是真实含量。

→操作完毕二、一氧化碳(唧筒式)鉴定器的应知应会(一)用途: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冶金化工、环保等部门工作快速鉴定现场的环境空气中的CO浓度之用。

也可以配用其他管型鉴定管测定CO2、H2S、SO2、NO2等多种气体的浓度。

(二)、技术参数1、测量范围根据鉴定管的种类冀范围测定各种气体的浓度。

2、取样唧筒的一次导气量为50ML;3、重量包括外壳及鉴定管1.2Kg反之则0.6Kg(三)、构造1、气嘴2、接头胶管3、三同阀4、活塞5、活塞筒6、带有刻度的拉杆7、手柄8、外壳盒子9、温度计 1温度计纠正表(四)CO唧筒式采取器检测各种气体的方法?检查一氧化碳的方法:(1)在测定地点,将一氧化碳采取器三通开关扭成与筒身平行位置,往复推拉活塞3~4次;(2)将活塞向后拉,采取气样,然后将三通开关扭成45☉位置;(3)将比长式检定管两端封口打开,把带“0”的一端插在采取器垂直出气口的胶管上;(4)把三通开关扭到垂直位置,以100S 的时间匀速推完。

观察变色环位置,根据检定管上的数字读出一氧化碳含量;对浓量和微量一氧化碳的检查方法:使用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上述方法进行检查,如没有相应测量范围的检测管时,可按下述方法按进行检查;(1)对浓度高的一氧化碳可稀薄后进行检查,得出的结果与稀薄的倍数相乘,就是真实含量;(2)对微量一氧化碳可重复送几次气,检查得出的结果被送气次数除,就是真实含量。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环境监测实验报告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监测人员:复核人:审核人:报告日期: 2013 年 8 月日****************************一、监测项目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的一氧化碳二、监测人员****三、监测日期2013.8.四、监测方法及方法来源监测方法: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方法来源:《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五、方法原理传感器电解液中扩散吸收的一氧化碳发生以下氧化反应:CO+H2O→CO2+2H+ +2e与此同时产生对应的极限扩散电流i,在一定范围内其大小与一氧化碳浓度成正比,即:C —一氧化碳浓度。

在一定工作条件下,电子转移数Z、法拉第常数F、气体扩散面积S、扩散常数D和扩散层厚度δ均为常数。

因此,电化学反应中流向工作电极的极限扩散电流i与被测的一氧化碳浓度C成正比。

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凝结,影响其透气性。

在使用本方法时应对被测气体中的尘和水分进行预处理。

本方法检出限:0.5ppm ( 0.6mg/m3)测定范围:0.5~50ppm ( 0.6~62mg/m3)六、样品来源模拟样品七、主要试剂一氧化碳标准气体,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校准气体标准物质GBW(E)060695,样品编号0412099,生产日期2013.3,有效期至2014.3。

八、主要仪器设备九、实验步骤1、工作前准备(1)在干燥瓶中加入约3/4体积的变色硅胶,盖紧瓶盖。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

2、连接仪器将主机面板上的两个“△P”接嘴用橡胶管与多功能烟尘取样管上的“皮托管接嘴”相连:皮托管面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背向气流方向的接嘴连到“-”端。

用橡胶软管将缓冲瓶的一个接嘴与面板上标有“烟尘”的接嘴相连,干燥瓶与多功能烟尘取样枪的气路接嘴相连。

3、开机打开仪器电源开关,仪器进入初始状态,进行自检。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模板)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模板)

报告编号: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
被检单位:
样品名称:
型号规格:
检验类别:
检验日期:
建议下次检验日期: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声明
1、检测检验报告无“安全生产检测检验资质标志”、“骑缝章”、“××××(机构名称)检测检验专用章”无效;
2、检测检验报告局部复制无效,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检验单位“检测检验专用章”无效;
3、检测检验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
4、检测检验报告涂改无效;
5、对检测检验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检测检验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6、检测检验结果只反映被检样品当时状态;
7、被检样品维修后,可能影响其安全性能,建议进行再次检测检验。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检测检验机构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共4页 第1页
检测检验报告表
批准:审核:主检:
日期:日期: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共4页 第2页
检测检验环境表
检测检验用仪器设备表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共4页 第3页
主要技术参数表
检测检验项目表
(检测检验机构名称)
金属非金属矿山用一氧化碳测定器安全检测检验报告报告编号: 共4页 第4页
检测检验项目表
本报告结束。

可燃气体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上传

可燃气体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上传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建立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对本市辖区内的企业使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进行定期检定、校准,以保证本县辖区内的企业使用的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正常运行。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用一定浓度的异丁烷-空气气体标准物质对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进行直接检定的工作,从而验证该装置是否符合检定条件,它由异丁烷-空气气体标准物质、减压阀、流量计等组成。

检定方法是通过异丁烷-空气气体标准物质,采用直接测量方法分别对基本误差、重复性、响应时间、报警误差等进行检定。

检定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如图1所示:
11。

一氧化碳的测定(精)

一氧化碳的测定(精)
f-校正因子,ppm/mm c0-标准气体浓度,ppm h0-平均峰高,mm
(三)气相色谱法
• 3样品分析
通过色谱仪六通进样阀,进样品空气1ml, 以保留时间定性,测量一氧化碳的峰高。每个 样品作2次分析,求峰高的平均值。并记录分 析时的气温和大气压力。 • 高浓度样品,应用清洁空气稀释至小于 40ppm(50mg/m3),再分析.
CO 特征吸收峰为 4.65μm , CO2 特征吸 收峰为 4.3μm ,水蒸气为 3μm 和 6μm 附近。 因为空气中 CO2 和水蒸气的浓度远大于 CO 的 浓度,它们的存在干扰CO的测定。 在测定前可用制冷或通过干燥剂的方法 除去水蒸气,用窄带光除去CO2的干扰。
• 仪器
• 1 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0~62.5mg/ m3。 2 记录仪:0~10mV。 3 流量计:0~1L/min。 4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5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 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6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 %~80%的范围内。
(三)气相色谱法
• 2 绘制标准曲线和测定校正因子 (2)绘制标准曲线 每个浓度的标准气体,分别通过色谱仪的六通进样 阀,量取1ml进样,得到各个浓度的色谱峰和保留时间。 每个浓度作3次,测量色谱峰高的平均值。以峰高作纵 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并计算回归线的 斜率,以斜率倒数作样品测定的计算因子。 (3)测定校正因子 用单点校正法求校正因子。取与样品空气中含一氧 化碳浓度相接进的标准气体,测量色谱峰的平均峰高h0 和保留时间,求校正因子。 f = c0/h0
28为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量
(四)汞置换法
• 原理 经净化后的含一氧化碳的空气样品与氧化 汞在180—200℃下反应,置换出汞蒸汽。根 据汞吸收波长2537nm紫外线的特点,利用光 电转换检测器测出汞蒸气含量,再将其换算成 一氧化碳浓度。 CO(气)+ HgO(固)= Hg(蒸气)+ CO2(气)

烟气分析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烟气分析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烟气分析仪检定装置
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 3 )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6)
五、环境条件……………………………………………………………( 6 )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7 )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8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9 )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0 )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13 ) 十一、结论……………………………………………………………………( 14 ) 十二、附加说明…………………………………………………………………( 14 )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试验
所使用的标准器为气体标准物质,有效期为一年,在有效期内使用,可不作稳定性考核。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最新国标

气体分析 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最新国标

气体分析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

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

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对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原理、试验条件、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采样、试验步骤、试验数据处理、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质量保证和控制、试验报告等内容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对于微量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测定范围为(0.1~30)×10-6(摩尔分数),对于微量碳氢化合物组分及总烃(以甲烷计),测定范围为(0.05~50)×10-6(摩尔分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34.2氢气第2部分:纯氢、高纯氢和超纯氢GB/T4842氩GB/T4844纯氦、高纯氦和超纯氦GB/T4946气相色谱法术语GB/T5274.1气体分析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第1部分:称量法制备一级混合气体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979纯氮、高纯氮和超纯氮GB/T14599纯氧、高纯氧和超纯氧GB/T14850气体分析词汇GB/T43306气体分析采样导则HG/T5896高纯空气3术语和定义GB/T4946、GB/T14850、GB/T43306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总烃Total hydrocarbons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测定条件下,气体中微量碳氢化合物含量的总和。

4原理采用火焰离子化气相色谱法测定气体中微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含量。

侧流烟气一氧化碳测定标准项目验证实验报告

侧流烟气一氧化碳测定标准项目验证实验报告

《卷烟侧流烟气一氧化碳测定》标准项目验证实验报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方法作为本国标准是促进国家工农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为了配合烟草行业采标工作的开展,国家烟草专卖局国烟科【2008】第320号文“2008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下达的工作计划,由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中烟工业公司和江苏中烟工业公司共同承担将CORESTA推荐《卷烟侧流烟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带鱼尾瓶收集装置的常规分析用直线吸烟机法》转化为行业标准的工作。

在转化过程中,项目组根据我国国情,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

在实验中我们选取离线分析法(集气袋法)作为测试方法,严格按照推荐方法规定的测试要求,分别在国家烟草质检中心、福建中烟、江苏中烟、湖南中烟、北京卷烟厂和郑州烟草研究院(化学重点实验室)进行了测试实验。

1. 原理按照YC/T 185 抽吸卷烟,收集卷烟侧流烟气气相,用校准过的非散射红外分析仪测定一氧化碳,计算出每支卷烟的侧流烟气一氧化碳量。

2. 仪器设备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和下述各项:2.1 鱼尾罩:玻璃制造(设计和尺寸参见附录B图B.1)2.2 常规分析用吸烟机,符合GB/T16450的要求,但不采用有关烟支周围环境风速控制的规定。

改装后可装配鱼尾罩,每个通道在鱼尾罩下方安装一块水平板。

该水平板可遮住鱼尾罩整个下端开口部分,最小长度为120 mm,最小宽度为50 mm,(参见附录B图B.2)。

2.3 非散射红外分析仪,测定气相和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应选择和校准。

多家制造商的分析仪可以使用。

分析仪应首选工作范围在0~2%(体积分数)的一氧化碳。

恒温恒压条件下,分析仪的精度应达到满度的1%,线性应达到满度的1%,重复性应达到满度的0.2%。

对10%(体积分数)二氧化碳响应为一氧化碳的值不应超过0.05%(体积分数),对2%(体积分数)水蒸气响应为一氧化碳的值不应超过0.02%(体积分数)。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一氧化碳实验作业指导书

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1、方法依据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2、测定原理样品气体进入仪器,在前吸收室吸收4. 67 um谱线中心的红外辐射能量,在后吸收室吸收其他辐射能量。

两室因吸收能量不同,破坏了原吸收室内气体受热产生相同振幅的压力脉冲,变化后的压力脉冲通过毛细管加在差动式薄膜微音器上,被转化为电容量的变化,通过放大器再转变为与浓度成比例的直流测量值。

3、仪器一氧化碳红外分析仪:量程。

0~62.5 mg/m3。

记录仪:0---10 mV 。

流量计:0~1 L/min。

采气袋、止水夹、双联球。

氮气:要求其中一氧化碳浓度已知,或是制备霍加拉特加热管除去其中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标定气:浓度应选在仪器量程的60~8 0%的范围内。

4、采样4.1使用仪器现场连续监测将样品气体直接通入仪器进气口。

4.2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时,用双联球将样品气体挤入采气袋中,放空后再挤入,如此清洗3~4次,最后挤满并用止水夹夹紧进气口。

记录采样地点、采样日期和时间、采气袋编号。

5、分析5.1仪器调零开机接通电源预热30 min,启动仪器内装泵抽入氮气,用流量计控制流量为0. 5 L/min ,调节仪器调零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指在所用氮气的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使用霍加拉特管调零时,将记录器指针调在零位。

5.2仪器标定存仪器决气口通入流量}0.SL/min的一氧化碳标定气,调节仪器灵敏度电位器,使记录器指针调在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应位置。

5. 3样品分析接上样品气体到仪器进气口,待仪器读数稳定后直接读取指示格数。

6、计算(1)按下式计算一氧化碳浓度:c=1. 25 ×n式中:c—样品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mg/m³n—仪器指示的一氧化碳格数;1. 25—一氧化碳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mg/m³换算系数。

7 精密度和准确度四个实验室对二种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六次测定的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测量量程的1%。

一氧化碳不确定度评定

一氧化碳不确定度评定

一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计算报告Z/BQ—HYH—004-2012河北省计量监督检测院环保室编写:审核:批准: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一氧化碳分析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1 概述1。

1 测量方法:根据JJG635-1999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计量检定规程》.1.2 环境条件:(15~35)℃±2℃;相对湿度<75%;大气压(86~106)kPa ±0.5 kPa 。

1。

3 测量标准:国家一级标准气体,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包含因子为2。

1.4 被测对象:测量范围(0~100)%mol/mol ,示值误差±1。

O%F.S 2 数学模型通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平衡后读取被检仪器的示值,重复测量3次,其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与标准气体实际值的差与量程之比,即为被检仪器的示值误差。

则可认为数学模型是: R x x y y s m 1)(⨯+-=δ式中:y —被检仪器的示值误差; m x —被检仪器的示值; x s -标准气体的浓度; δy -其他影响因素分量。

R —被检仪器的量程 3 根据数学模型求方差鉴于各输入量相互独立,方差关系为: [])()()()()()(1)(22222222y y s s m m u c x u x c x u x c Ry u δδ++=鉴于各灵敏系数的模均为1,则有:[])()()(1)(22222y s m u x u x u Ry u δ++=4 计算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4。

1 A 类标准不确定度分量输入量m x 的不确定度是由被测量仪器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多次测量的重复性决定的,采用A 类进行评定。

对一台量程为30μmol/mol 一氧化碳红外气体分析器,选择11。

2μmol/mol 标准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定10次,即n =10, 得测量值如下: 11.0 10.9 10。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

一氧化碳超限分析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对一氧化碳超限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介绍了一氧化碳的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其次,提供了一氧化碳超限的原因和常见场景;然后,对超限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给出了预防和解决一氧化碳超限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1. 引言: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危害。

它主要由燃烧过程中的不完全燃烧产生,可以来自于汽车尾气、室内取暖设备、工业排放等多种来源。

一氧化碳在室内或封闭环境中滞留超过一定浓度,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2. 一氧化碳超限的原因和场景:一氧化碳超限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不完全燃烧:燃烧设备或系统不正常工作导致燃料无法完全燃烧,产生过多的一氧化碳。

- 不良通风:室内通风不良或封闭环境使得一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导致浓度超限。

- 居民行为:在室内使用不安全的燃烧设备、在封闭车库内启动汽车等行为会导致一氧化碳超限。

3. 超限情况统计和分析:我们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氧化碳超限事件在冬季和夜间发生的概率较高。

- 室内烟囱或燃气灶、集中供暖等燃烧设备不正常工作是导致一氧化碳超限的主要原因。

- 某些地区由于气候和环境条件导致一氧化碳超限问题更为严重。

4. 预防和解决一氧化碳超限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为预防和解决一氧化碳超限问题,以下建议和措施可以供参考:-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烧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不在室内使用不安全的燃烧设备,如炭炉、燃气炉等。

- 注意烟囱、烟道的清洁和正常使用。

- 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超限危害的认识,加强教育宣传。

结论:一氧化碳超限对人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措施,可以减少一氧化碳超限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应该加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对一氧化碳超限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推动一氧化碳治理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为建设清洁、健康的环境作出贡献。

注:本报告所陈述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预防和解决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可燃气体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可燃气体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鉴定装置组成部分:
由气体标准物质、减压阀、流量计、秒表等组成。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准器名称型号 Nhomakorabea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
制造厂及出厂编号
检定
证书号
气体标准物资
C3H8-Air
(10、40、60)
%LEL
二级
北京兆格气体有限公司1101-19578-6
1101-19579-6
0.325%LEL
1
0.325%LEL
81
异丁烷标准气体浓度值的不确定度
0.2%LEL
-1
0.2%LEL
50
3、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 与 彼此独立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有效自由度为:
可近似为∞,对最终结果不会有太大影响。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标准气体的实际标准值;
R———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满量程。
(三)各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1、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u( )的评定
输入量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是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测量重复性,可以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类方法进行评定。
对一台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选用40%LEL标准浓度的异丁烷气体,连续测量10次得
s3=0.55
S4=0.56
S5=0.55
S6=0.56
S7=0.58
S8=0.55
S9=0.58
合并样本标准差:
实际测量情况,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3次,以该3次测量算术平均值为测量结果,则可得到:

一氧化碳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一氧化碳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名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建立计量标准单位*****计量标准负责人*****筹建起止日期2008/01说明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目录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二、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5)四、环境条件 (5)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六、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7)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8)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9)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11)十、结论 (12)十一、附加说明 (12)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有害气体检测报警仪多为化学气体检测器。

其一次仪表是由一支敏感电极、一支参考电极及适量的电解液填充材料构成的电化学传感器。

依赖电极的材料,电解液的特定配方及在两电极间施加的特定偏置电压,使得传感器对某一气体具有特征响应。

气体通过扩散器进入传感器,被吸附在敏感电极上,并在电极上产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反应产生一个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从传感器中输出。

二次仪表将从传感器获得的信号放大,转换处理后在液晶荧光屏上直接显示出所测气体的含量,同时蜂鸣器发光二极管按设定含量发出报警信号。

对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性能的检定是通过标准气体来实现的。

扩散在空中的气体与报警器发生反映,并同时输出线性电流信号,从传感器获得的电流信号放大后竟A/D转换,通过屏幕显示出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浓度。

当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预先设定的报警值时,仪器可发出声光报信号。

选择示值稳定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浓度为750μmol/mol的CO-N2气体标准物质每间隔一段时间做稳定性实验,结果如下:(×10-6)2.20:750,751,750,750,751,751平均值=750.52.28:750,750,751,750,750,750平均值=750.23.10:750,751,751,750,750,750平均值=750.33.20:751,750,750,751,751,750平均值=750.5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750.5-750.2=0.3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3.4 u (CS )= u(C S1 ) + u(C S2 ) =0.42×10-6 u (C )= c 1 u + c 2 u 2 (C S )实际测量结果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故 u (C S1)= 0.52 ⨯10 3-6 =0.30×10-63.3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 u (C S2)被检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分辨力为 1.0×10-6,取半宽 1.0×10-6/2=0.5×10-6,服从均匀分布,k= 3 ,则 u (C S2)= 0.5⨯10-6 3 =0.29×10-62 24.方差和传播系数c 1=1/R ×100%c 2=-1/R ×100%u 2(C )=c 12u 2(A )+c 22u 2(C S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2 2 (A) 2= (4.32 ⨯10-6 )2 + (0.42 ⨯10-6 )2 1000 ⨯10-6×100% =0.44%6.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 k=3U =k u (C )=3×0.44%=1.32%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选择一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本级标准和上级标准进行测量 10 次,取平均11值,结果如下(750×10-6):上级标准750.6本所标准751.0误差:0.4<1.32,不确定度得到验证。

一氧化碳量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一氧化碳量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一氧化碳量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烟气分析检测数据表明一氧化碳量检测数据的离散性要大于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的检测。

本文从一氧化碳量的计算公式、吸烟整个过程的综合影响和一氧化碳量标准测试方法的精密度等三方面分析了一氧化碳量检测的影响因素。

对提高一氧化碳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一氧化碳量检测随着卷烟工业的发展,一氧化碳量在烟气分析各项指标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分析影响一氧化碳量检测的因素,并在检测过程中控制好主要因素,对提高一氧化碳量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1一氧化碳量检测的离散性在统计学中,变异系数常用于不同数据集的分散程度的比较,以CV表示:下表列出了XX年和XX年云南省烟气分析共同实验的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烟气一氧化碳量三个指标的变异系数。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烟气一氧化碳量的变异系数均要高于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也就是说,烟气一氧化碳量检测数据的离散性要大于焦油量和烟气烟碱量的检测。

注:表中数据为变异系数×100吸烟机型基本均为园盘型吸烟机2从理论上分析一氧化碳量检测结果影响因素标准YC/T30-1996中给出了一氧化碳量的计算公式为:从上式可看出,除常数外,CO示值、抽吸容量、大气压力、温度等参数均对一氧化碳量的结果造成直接影响。

2.1抽吸容量的误差引入的影响标准规定抽吸容量的变化范围为ml,假设其它参数均不变,设为常数C,则抽吸容量在ml之间变化对CO的影响:2.2温度的误差引入的影响标准规定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为℃,假设其它参数均不变,设为常数C,则环境温度变化对CO的影响:2.3一氧化碳示值误差引入的影响2.3.1标准气体的影响标准气体的标准值直接影响CO测试仪的测量基准。

目前各实验室从不同单位购买标准气体,故测量基准会有一定偏差,从而影响校准的准确性。

2.3.2 CO测试仪线性度的影响标准规定用标准气体校准CO测试仪的线性,测定前用4%的标准气体校准其示值,最大误差为0.2%。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1 测量方法(按JJG 915-2008)待被校准的仪器稳定后,依次通入仪器满刻度25%,50%,75%左右的CO 气体标准物质重复3次,分别在连接通气状态下读取仪器的稳定示值,求其算术平均值为C ,按公式分别计算上述3种浓度下仪器的示值相对误差△C ,取其中最大的△C 代表仪器示值误差检定结果。

2 数学模型A =100%C Cs R-⨯ 其中:C ——被校仪器3次示值的平均值Cs —-CO 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R ——仪器的满刻度3 方差及传播系数方差: u c 2(A)= c 2(B)u 2(B)+ c 2(B 0)u 2(B 0)传播系数:c(B)=1 ; c(B 0)=-1。

则: u c 2(A) = u 2(B)+u 2(B 0)4标准不确定度分析及评定4.1 测量重复性估算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A在规程要求的环境条件下,通入标称值为750×10-6mol/mol 的标准一氧化碳气体以10次测量计算其重复性,10次测量的数值分别为762 756 758 760 762 773 772 774 778 775μmol/mol ,由下式计算s =X ×100%由上述结果可知:u A =s =1.06%4.2 仪器分辨力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B1仪器分辨力为1×10-6mol/mol得 u B1=0.5×10-6100%=0.000029%4.3标准物质证书给出不确定度U =2.0%(k =2)u B2=2%/2 =1%4.4 流量计准确度引入的不确定度:证书给出不确定度为U =0.32%(k =2)u B3=0.32%/2 =0.16%5合成不确定度c u =6 最后得出仪器示值误差的扩展不确定度 (取k =2) U rel = k .·C u=2×1.48%=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装置
建立计量标准单位_____ ***** ________
计量标准负责人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筹建起止日期__________ 2008/01 ____________
1、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应填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考核合格后由申请单位存档。

2、《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由计量标准负责人填写。

3、《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

一、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3 )
二、....................................................... 选用的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4 )
三、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 5 )
四、环境条件........................................... ( 5 )
五、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6 )
六、.......................................................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 (7 )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 8 )
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 9 )
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 11
)
十、结论.................................................. ( 12
)
十一、附加说明............................................ ( 12
)
、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FCVZXCCZZ 上

计量标准
标准气体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单位
计量标准
标准气体
75 卩mol/mol U=1% 250 卩mol/mol U=1%
500 卩mol/mol U=1% 750 卩mol/mol U=1%
900 卩mol/mol U=1%

选择一台示值稳定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浓度为750卩mol/mol的CO-N2气体标准物质,重复测量10次,各次测量结果如下:(X 10-6)
750, 751, 751, 751, 750, 750, 751, 750, 751, 251
平均值:10 =750.6 X 10-6
重复性S=
七、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选择示值稳定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浓度为
2.20: 750, 751 , 750, 750, 751, 751
2.28: 750, 750, 751 , 750, 750, 750
3.10: 750, 751 , 751 , 750, 750, 750
3.20: 751 , 750, 750, 751, 751, 750 750 a mol/mol的CO-N气体标准物质
(X 10-6)
平均值=750.5
平均值=750.2
平均值=750.3
平均值=750.5 每间隔一段时间做稳定性实验,结果如下:
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750.5-750.2=0.3
八、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测量方法: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检定时,通过对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通入各种浓度
的C0-N2气体标准物质,读取报警器的稳定示值,然后与气体标准物质的标准值进行比
较,即可求得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在该测量点的示值误差。

本评定选用一台量程为(0-
1000)卩mol/mol的报警器,通入仪器满刻度75%左右浓度的C0-N2气体标准物质,对报警器该点示值误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2.数学模型
A= C—C s x 100%
R
式中:A—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基本误差
C—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三次示值的平均值
C
S— CO-N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
R——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满刻度
3.不确定度来源
3.1气体标准物质的定值引入的不确定度u(A)
通入仪器的CO-N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为750x 10-6,由标准物质证书,定值不确定度由乘量环节中各项因素及原料气体纯度的不确定度进行合成,其大小为
1%, k=1.732,则标准不确定度为
质,重复测量10次,各次测量结果如下:(x 10-6)
750, 751, 751, 751, 750, 750, 751, 750, 751, 751
平均值:
Xi =750.6 X 10-6 x= 10
u ( A)=750 x10-6 x11732=4.32x 10-6
3.2 —氧化碳检测报警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 (C S1)
选择一台示值稳定的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浓度为750卩mol/mol的CO-N>气体标准物
实际测量结果取三次读数的平均值,故
u (C S1)= 0.52=0.30 X 10-6
3.3 —氧化碳检测报警器读数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
u(C S2)
被检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的分辨力为 1.0X 10-6,取半宽1.0X 10-6/2=0.5 X 10-6,服从均匀分布,k= ,则
0.5汉10上6
u(C S2)= - =0.29 X 10-6
v3
3.4 u (CS) = 一U(C s1)2 U(C s2)2=0.42 X 10-6
4.方差和传播系数
c1=1/R X100%
C2=-1/R X100%
u2 (C)=C12U2(A) +C22U2 (C s)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 ( C) = - C12u2(A) C22u2(C s)
=J(4.32 10-6)2 (0.42 10-6)2X 100%
1000"0-6
=0.44%
6.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3
U=ku (C) =3 X 0.44%=1.32%
九、计量标准的测量不确定度验证
选择一台一氧化碳检测报警器用本级标准和上级标准进行测量10次,取平均值,结果如下(750X 10-6):
上级标准750.6
本所标准751.0
误差:0.4V 1.32不确定度得到验证。

十、结论
经验证,所建计量标准符合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国家计量规程要求
卜一、附加说
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