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Experiment: an example of teaching plan of m easuring length with a ruler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学目的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
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思考题,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思考的习惯。
①如果作业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②上述含义的作业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③测量作业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紧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紧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量筒等测量工具。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体积的方法4.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重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 测量长度的方法3.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2. 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准备:1. 刻度尺2. 量筒3. 实验器材(如绳子、小球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测量知识,如测量长度、测量体积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15分钟)1. 教师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刻度、如何测量长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刻度尺的使用注意事项。
3. 教师演示如何使用量筒测量体积,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刻度尺和量筒进行测量。
三、测量长度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测量体积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提出测量任务,如测量小球的体积。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
3. 学生动手实施测量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误差、数据处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处理方法,教师总结并给出建议。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方法、注意事项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初中八年级物理《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案模板
初中八年级物理《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2.知道用仪器测量长度时的误差;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2.了解仪器测量长度时误差的产生及其影响;3.加强刻度尺使用技能,减少测量误差。
三、教学内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使用刻度尺时,应该将被测物体放在刻度尺的一端,并在另一端对齐刻度线进行测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
在读数时,要注意刻度尺的单位和最小分度值。
2. 仪器测量中的误差仪器测量中的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自身的误差产生,如仪器的刻度不准确等。
随机误差是由于环境,人为因素等造成的误差。
3.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本实验旨在掌握如何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误差。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可以先放一些物体在桌上,请学生根据想象猜测它们的长度,并向全班收集学生们的猜测答案。
2.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测量数据。
3. 数据处理将学生收集的数据放在PPT或者黑板上进行整理,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误差和平均值,或者老师直接进行讲解。
4. 实验总结对于实验中产生的误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如何进行改进。
五、作业布置1.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与实验步骤等内容;2.着重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误差情况,并附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3.总结和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六、教学反思本次实验让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误差情况,并督促他们加强使用刻度尺的技能,减少误差。
同时,实验让学生们通过数据处理和思考来分析误差并提出改进方案,使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研究思维。
但是,实验中可能会有学生出现数据误差偏大或者偏小的情况,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学设计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人们经常要进行各种各样的测量,因此本课内容既是日后课程学习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常用技能的掌握。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是长度测量中的重点部分,设置本微课就是为了学生能很好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过程与方法:体验探究长度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长度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约4分钟)1.导入部分(约20秒)直接导入新课。
2.微课教学部分(约3分钟)(1)图片展示常见的刻度尺和比较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2)认识刻度尺的分度值;(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过程:会认:会放: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会读:会记:3.小结部分(约20秒)总结本节微课所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4.作业部分 0 cm 1 2 3 4 5 6 0 cm 1 2 3 4 5 60 cm 1 2 3 4 5 6 × √×0 cm 1 2 3 4 5 67 8 9 10×× √数值:准确值 + 估计值单位 有且仅有一位由分度值决定(1)如图长度测量中的刻度尺,其分度值是________,所测木块长度为_________cm 。
(2)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之一,图中的四种工具不属于测量长度的是( )(3)李焕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 )A .18.77cmB .18.76cmC .18.74cmD .18.89cm(4)某同学用分度值为1mm 的刻度尺对同一书本的长度测量了5次,结果分别是:18.40cm 、18.42cm 、18.74cm 、18.43cm 、18.41cm ,则这本书的长度应该取( )A .18.42cmB .18.48cmC .18.43cmD .18.415cm 参考答案:1.1mm ;7.35cm ;2.A3.D4.A四、教学反思0 1 2 3 4 5 6 7 8 9 10c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是本节、本章乃至日后物理学的基础,课堂上应该多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多动手练习,从练习过程中找出问题。
初中物理实验备课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备课教案二、实验目的:1. 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距离。
2. 探究小车滑行的距离与推动力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推动小车的力,来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从而探究推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四、实验器材:1. 小车2. 刻度尺3. 弹簧测力计4. 木板5. 木块6. 绳子7. 滑轮组五、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起始位置。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将力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3. 用绳子将小车与弹簧测力计连接,通过滑轮组施加不同的力,使小车从起始位置开始滑行。
4. 记录小车滑行的终止位置,用刻度尺测量滑行距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 重复步骤3和4,直至测量完所有力的情况。
6. 分析数据,探究推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避免斜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施加力的时候,要尽量保持力的方向一致,避免力的方向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测量滑行距离时,要尽量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七、实验拓展:1. 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探究质量对滑行距离的影响。
2. 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滑轮组,观察滑行距离的变化,探究滑轮组对滑行距离的影响。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距离,了解了推动力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长久以来,上课、编制教案、辅导学生、业务学习是中小学教师日常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
今天店铺就与大家分享:初中八年级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设计:【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
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具体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习惯,养成认真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具体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师】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生】不一样大。
【师】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生】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一、长度的单位【师】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μm)、纳米(符号为nm)。
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1km=1000m=103m;1dm=0.1m=10-1m;25px=0.01m=10-2m;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师】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使学生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通过实验现象,巩固和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 实验要求(1) 学生应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学生应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应能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合理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内容(1) 测量物体的质量。
(2) 测量物体的长度。
(3) 测量物体的温度。
2. 实验步骤(1) 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记录数据。
(2) 测量物体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记录数据。
(3) 测量物体温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记录数据。
三、实验注意事项1. 使用仪器设备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坏仪器。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3. 实验数据要真实可靠,不得随意篡改数据。
四、实验结果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质量、长度和温度。
2. 分析实验结果,探讨物体质量、长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员、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内容。
六、实验拓展与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长度和温度有何实际应用?2. 学生举例说明:例如,在制造产品时,需要准确测量产品质量以确保产品合格;在建筑行业,需要测量建筑物的长度和高度等。
3. 教师总结:物理实验测量技能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七、实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1. 教育学生爱护实验器材,正确使用和存放。
2. 讲解实验器材的维护保养方法,如定期清洁、检查损坏等。
3. 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负责实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
八、实验安全常识1. 强调实验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2. 讲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电器、化学品等。
3. 学生演示:正确处理实验中的安全事故,如烫伤、割伤等。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了解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
3. 通过对物体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2.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难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如要保持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等。
3. 演示:教师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测量过程。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注意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态度。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更长物体的高度,如使用辅助工具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刻度尺,测量结果是否准确。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后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情况。
3. 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刻度尺2. 不同长度的物体3. 记录本七、教学建议1.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学生的刻度尺是否完好,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实验效果。
3. 实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处理和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4.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第一章:测量物体长度1.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理解并掌握长度的基本单位及换算。
1.2 实验器材刻度尺物体(如直尺、课本等)1.3 实验步骤1.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可能存在的误差。
第二章:观察物体运动2.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尺子和秒表观察物体的运动。
理解并掌握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2 实验器材尺子秒表物体(如小车、球等)2.3 实验步骤1. 介绍尺子和秒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起始位置,用秒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
3. 学生让物体沿直线运动,记录不同位置和时间,计算速度。
4.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第三章: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斜面和球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理解并掌握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规律。
3.2 实验器材斜面球尺子3.3 实验步骤1. 介绍斜面和球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将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释放,用尺子测量球的运动距离。
3. 学生记录不同高度释放球的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重力对物体运动距离的影响。
第四章:制作简易温度计4.1 实验目的学习制作简易温度计。
理解并掌握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2 实验器材酒精灯玻璃管水银棉花4.3 实验步骤1. 介绍酒精灯、玻璃管、水银和棉花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 学生按照指导手册制作简易温度计。
3. 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变化,进行讨论。
分析测量结果,讨论温度计的准确性。
第五章:测量物体质量5.1 实验目的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理解并掌握质量的基本单位及换算。
5.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物体(如书本、石头等)5.3 实验步骤1. 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
初中物理教案测量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刻度尺、量筒等工具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 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1. 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
2. 测量工具的精确使用。
教学准备:1. 刻度尺、量筒、物体等测量工具。
2. 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测量?为什么需要测量?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测量是获取物体长度、体积、质量等尺寸大小的一种方法,是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讲解测量方法(10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2. 讲解量筒的使用方法:如何放置、如何读数、如何估计误差等。
三、示范测量(15分钟)1. 教师选择一个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并讲解测量过程。
2. 教师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讲解测量过程。
四、学生分组测量(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长度测量。
2. 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用量筒测量一定量的液体,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平均值。
2. 学生分析测量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测量方法、测量工具的使用和误差分析。
2. 教师对学生的测量结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在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测量,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改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长度时间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长度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掌握时间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概念和测量长度是物体延伸的方向和程度,是物理量中最基本的一个。
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等。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保证尺子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 时间的概念和测量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间隔。
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秒、分钟、小时等。
测量时间常用的工具是秒表。
使用秒表测量时间时,要确保开始和结束的信号清晰,读数时要准确。
3. 长度和时间的关系长度和时间是物理中最基本的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速度是长度和时间的比值,公式为v=s/t。
通过速度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当长度一定时,时间越长,速度越慢;当时间一定时,长度越长,速度越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跑步比赛,引出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2. 讲解:讲解长度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讲解时间的概念、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
3. 演示: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长度和时间在物理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长度和时间的概念,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了解长度和时间的关系。
在课后练习中,学生应该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
五、教学拓展:长度和时间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个量,它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和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规则中对速度和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初中物理实验
《实验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 一、学会根据被测物体的实际情况和所要达到的测 量准确程度,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二、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三、能够正确;了解实验误差的概念;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测量与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测量与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使用刻度尺、秒表和速度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
2. 测量时间:秒表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处理。
3. 测量速度:速度公式,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主题:测量与运动。
2. 提问:什么是测量?为什么要进行测量?二、测量长度(15分钟)1. 讲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读数和记录数据。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三、测量时间(15分钟)1. 讲解秒表的使用方法:如何启动、停止和读数。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时间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四、测量速度(15分钟)1. 讲解速度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2.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速度,并记录数据。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速度测量实验,记录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五、总结与结论(10分钟)1. 学生总结测量长度、时间和速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析测量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秒表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2. 学生能够计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并讨论数据的可靠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资源:1. 刻度尺、秒表、测量仪器。
2.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
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正式)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实验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实验仪器的基本构造和用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实验要求(1)学生应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循实验步骤,注意实验安全。
(3)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测量物体长度(1)实验仪器:刻度尺、物体(2)实验步骤:a. 观察刻度尺,了解其量程和分度值。
b. 将刻度尺放在物体上,使其与物体平行。
c. 读取物体两端在刻度尺上的位置,计算物体长度。
(3)实验注意事项:a. 放置刻度尺时,要使其与物体平行。
b. 读数时,要保持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2. 实验二:测量物体质量(1)实验仪器:天平、砝码、物体(2)实验步骤:a. 调节天平平衡,游码移至零刻线。
b. 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c. 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读取砝码质量。
(3)实验注意事项:a. 放置物体和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b. 移动游码时,要缓慢且稳定。
三、实验三:探究重力对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1. 实验仪器:尺子、小球、斜面2. 实验步骤:a. 将尺子固定在墙上,确保其垂直。
b. 将斜面放在尺子上,使斜面与尺子平行。
c. 将小球放在斜面上,释放小球,观察其下落速度。
d. 改变斜面角度,重复步骤c,观察小球下落速度变化。
3. 实验注意事项:a. 释放小球时,要确保其从同一高度开始下落。
b. 观察小球下落速度时,要注意其与尺子的相对位置。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电流表1. 实验仪器:电流表、导线、电池、电阻2. 实验步骤:a. 将电流表与导线连接,形成闭合电路。
b. 将电阻放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
c. 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
3. 实验注意事项:a. 连接电流表和导线时,要确保连接正确。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学校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预备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留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学校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欢迎阅读与保藏。
学校物理《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1教学目的(一)、学问目标: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分。
(二)、思想目标:初步了解观看演示试验的规律,通过简洁的测量学问,对同学进行严谨性教育,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长度测量的初步学问,会正确使用刻度尺。
难点:能依据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教具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同学自备透亮三角尺。
一、教学过程1.测量(着重讲测量的意义)让同学观看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同学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牢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凹凸等,靠我们的感觉直接推断,并不总是牢靠。
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消失错误。
在观看和试验中,常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精确的推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就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凹凸。
长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在生产、生活中,在物理试验中常常要测量长度。
(举例)测量长度的方法和仪器有很多种,其中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时学会使用刻度尺,有助于我们学会其他测量仪器和了解测量的初步学问。
2.长度的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规定它的单位。
同学已经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应告知同学,米是国际统一的长度基本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是由米派生的。
米的代表符号是m。
其他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km,dm,cm,mm,μm。
长度刻度尺物理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长度刻度尺物理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例如之一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例如之一〔一〕教学目的1.练习正确、灵敏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考虑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本、书本、硬币等器材。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规的物理实验课,要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让学生阅读课本,理解实验的目的、器材和实验步骤。
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验中,应该做些什么。
继而组织学生复习刻度尺的使用规那么。
提出有关实验操作的考虑题,启发学生考虑,逐步养成实验中勤于考虑的习惯。
①假设作业本的宽,上下不一样,那么作业本的宽的含义是什么?〔应是各处宽的平均值〕②上述含义的作业本宽应如何测得?〔应分别测量几处,然后求这几处的平均值〕③测量作业本中间宽度时,怎样保证刻度尺放置不歪斜?〔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④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次测量作业本的宽度。
⑤测量细铜丝直径时,为什么要严密排绕?怎样才能做到严密排绕?〔要把细铜丝捋直,细铜丝不能有折〕⑥刻度尺没法靠紧被测物体的端点怎么办?〔如测量铅笔的长度时,笔尖无法靠紧。
可借助于三角板靠紧〕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巡视,并注意搜集几组数据供讲评用。
巡视或讲评中要注意以下的问题:①学生测量时,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确;读数时视线是否对正。
特别是测量课本中间宽度时,刻度尺容易出现歪斜。
可要求学生借助于三角尺的两个直角边,保证刻度尺垂直课本的一个边。
②记录数据不恰当的地方给予纠正。
如:漏掉单位;没有估读数;不附合实际的估读;平均值的小数点后保存位数,是否与原测量值的位数一样。
学生实验完毕,要求他们整理好仪器,养成保护仪器的良好习惯。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本“小实验”,并利用自制的卷尺完成课本习题第1、2题。
考虑题:测量时假设视线无法对正刻度尺时,应怎样做才能较准确的测量?〔如测量自己的手臂长度时〕〔四〕说明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实验作风要从点滴做起,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至关重要。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学课件)中考物理实验
(2)如图地图上PQ两地的一段公
路线是一段曲线,有什么方法可以测
出这段曲线的长度?
用棉线AB与地图上PQ两地路线完全重合;然后
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AB的长度,就是这段曲线
的长度。
巩固提高
PART
07
巩固提高
1. 如图所示,甲图刻度尺所测物体的长度应为______cm。
2.6
2.48
c. 用刻度尺量出n圈铜丝圈的
长度L;
d. 铜丝的直径 d= 。
圈数n
长度L
计算方法:细铁丝的直径
总长度
=
=
圈数
20.0mm
=
22
0.9mm
03
知识准备
②配合法(平移法)
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辅助器材把不可直接测量的长
度“平移”到刻度尺上,从而可直接测出该长度。
适用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等。
但物体的长度应该是4.85cm-3.00cm=1.85cm,故B错误;
所以选D。
C.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侧没有紧靠被测物体,故C错误;
D.刻度尺的使用符合要求,刻度尺示数为1.87cm,故D正确。
07
巩固提高
3. 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如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和金属
丝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mm,纽扣的直径是
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目 录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
3
初中物理
配套实验
实验目的
1
4
5
实验器材
知识准备
进行实验
交流讨论
实验目的
PART
01
实验目的
(1)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一册长度的测量教案【教学内容】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概念;
2.了解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
3.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
4.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教学重点】
1.长度的概念;
2.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
3.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长度的测量方法。
【教学方法】
1.听讲,思考,讨论;
2.展示演示法;
3.实验法。
【教学手段】
1.黑板、彩笔;
2.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尺子和一把刻度尺,问学生这两种测量工具有什么不同?如何使用这两种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二、新课讲解
1.长度的概念:长度是物体三维空间中沿一条定线段所延伸的距离。
2.常用长度单位及换算:
1m=100cm;
1m=1000mm;
1cm=10mm。
3.长度的测量方法:
(1)用尺子测量长度;
(2)用卡尺测量长度;
(3)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
(4)用显微镜测量长度;
(5)用光电门测量长度。
三、实验操作
教师根据授课兴趣讲解使用尺子、卡尺、游标卡尺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
四、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在课后测量自己一些常常用到的物品的长度,如书本、笔、手机等,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度的概念,掌握了长度的常用单位和换算方法,最重要的是掌握了长度的测量方法,为以后的实验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教案有哪些
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教案二第一节长度测量误差【课题】长度的测量误差【重点难点分析】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新授课:误差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2、内容的祥实程度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初中物理长度的测量教案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提出问题】
1、怎样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如何测硬币的直径?周长?
3、如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
【设计实验】
1、积累法:测课本的厚度(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张纸的总厚度或N匝金属丝的直径为D,再计算每一张纸的厚度或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D/N。
)
2、替代法:测硬币的直径,如图21-1所示。
3、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如图21-2所示。
(微小长度不便直接测量,先测出N匝金属丝的长度为L,再计算单根金属丝的直径为D=L/N。
)
所需器材:刻度尺、作业本、物理课本、细铜丝、硬币、三角板、纸条、针【进行实验】
1、测量课本的长、宽、厚度
2、测硬币的直径(画示意图如21-1所示)
测得:1角硬币直径为;5分硬币直径为。
3、测细铜丝的直径
【评估与交流】
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被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刻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