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堂实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书写由14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分类识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品味过年的味道。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二、教学重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品味过年的味道。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四、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趣谈习俗,引发春节记忆
师:今年过年,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了吗?
生:收到了。
师:有的同学笑得特别开心,说明大家收到了压岁钱很高兴。可是,有一位作家,叫梁实秋,他写了一篇文章《过年》。他即便是收到了压岁钱,也高兴不起来,这是为什么?
(学生不作声。)
师:读一读原文中的一句话──
压岁钱不是白拿,要叩头如捣蒜。
师:有的同学笑了,为什么笑了?
生:他说,叩头如捣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和捣蒜一样,一下一下地,接连不断。
太好笑了。
师:作家形象地刻画出了叩头的样子,让我们感到了语言的幽默。以“春节”为主题,很多作家都创作过,斯妤创作《除夕》,冰心创作《童年的春节》,老舍先生写过──
生:北京的春节。
(二)设下悬念,引发阅读期待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生:老舍。
师:哪里人?
生:北京人。
师:是啊,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运用着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地地道道的北京春节,究竟地道在哪呢?放声朗读课文,作者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
(学生自由读书。)
(三)朗朗读书,梳理春节印象
生:作者写了腊八、二十三过小年……
师:是腊月二十三,说,就要说准确,请接着说。
生: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教师板书: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黑板上,括号里面,应该填上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
学生一边表达,教师板书:
腊八(1.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3.4)──腊月二十三(5)──过了二十三(6)──除夕(7)──正月初一(8.9)──正月初六(10)──正月十五(11.12)──正月十九(13)
师:在合作中,我们完成了板书。作者在写《北京的春节》,以什么为序?
生:以时间为序。
(四)再读课文,感知传统习俗
1.读中思,概括习俗,小结学法
师:请九位同学分部分,朗读课文,每读完一部分内容,请你概括一下,在这特定的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在腊八节里,有哪些习俗?
生: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腊八粥,喝过吗?
生:恩,喝过。
师:什么叫泡腊八蒜?
生: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这就叫泡腊八蒜。
师:这里出现了一个生字──醋,左边是“酒”的右半部分,右边是“昔”字,用“昔”字组个词语。
生:昔日。
师:昔日的酒和粮食掺和在一起,发酵后,就变成了──
生:醋。
师: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这样的醋,就叫──
生:腊八醋。
师:就像这样,读完一部分,请同学概括出这部分中的习俗。谁发现了,同学是怎样概括出腊八的习俗的?
生:从句子中抓住了关键词语,直接摘录词语,就概括出了习俗。
2.读中思,分享习俗,体味语言
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这部分内容中,出现了几个儿化音,谁再读一读?
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师:北京人爱读儿化音,读得再亲切自然些,微笑着读一读。
生:买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
师:概括地说一说节日习俗。
生:小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们:预备过年的物品。
……
学生每读完一部分,学生独立概括出习俗。
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朗读课文的同学,是具体地表达春节中的习俗;把一、两段话,凝结成了几个词语,是概括地表达春节中的习俗。为什么大家能够轻易而举地从句子中摘录词语概括习俗?这是因为作家笔下的语言──
生:直白。
师:正如老舍先生自己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
3.读中思,回味课文,体味详略
师:作者详细写的是哪几个部分?
生: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师:为什么这几个部分详细写?
生:因为这四个是最主要的节日,所以要详写。
生:在这四个节日中,都有很多特定的习俗,所以写得详细。
生:在这四个节日中,最为热闹了,所以作者要详细写。
师:说得好!因为这都是春节的特征,这样详略穿插描写,让人觉得琳琅满目,眼前好像有一幅幅画面出现,有的是放眼掠过,有的是停下来仔细地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静思默想,体味年的味道
师:老舍先生说,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默读课文,思考:年味儿藏在了哪些句子里?过年的味道,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可以在句子旁边简单地写写。(学生默读后,纷纷回答。)
1.年特有的味道
生:“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我觉得过年是热闹的味道。
师:“热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真热闹”,一次是“分外热闹”,热热闹闹,才有年味。他找到的是描写饮食的,还有补充吗?
生:“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过年就是一种甜甜的味道。
师:透过课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想法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你的感悟。香香甜甜,才有年味。
生:“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