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基于标准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垂直和平行的定义,能够判断是否为垂直或平行线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垂直和平行的概念的讲解,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举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窗户和墙壁之间的关系来导入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觉得墙面和地板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为什么?”3.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垂直和平行的概念,简单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定义。

2.概念讲解(2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组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并解释它们的定义。

2.教师通过几组实际生活中的图像,如直立的树和地面,水平放置的铁轨,把玩具车和玩具火车之间的关系等来进一步说明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3.判断练习(30分钟)1.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线段的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解释他们的判断依据。

2.学生可以通过在小组中讨论、测量线段的倾斜度、观察线段的方向等方式来判断。

4.综合运用(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利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

5.归纳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及其应用,并强调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学投影仪或黑板2.课件或教学PPT3.实际生活中的图像或物体,如树,铁轨,玩具车等4.练习题和问题解决案例五、课后作业1.搜集更多实际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的例子,并写出物体间的关系。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找出更多的垂直和平行线段,并解释他们的关系。

《垂直与平行》数学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数学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垂直与平行》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以及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 教学难点:理解垂直和平行的关系,以及在复杂图形中识别垂直和平行的线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和平行的例子,如电线杆和电线、铁路轨道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垂直和平行的存在。

(二)新知学习1. 垂直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做垂足。

2. 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和铅笔在纸上画出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并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

(四)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垂直和平行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含有垂直和平行元素的图形,让学生找出所有的垂直和平行线段。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同时,我也意识到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能准确判断两个线段、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应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培养观察和推理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垂直和平行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2.垂直和平行线段、直线和平面的相互关系。

3.应用垂直和平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白板、书籍、图形模型等教具。

2.学生准备教科书、笔记本以及绘图工具。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15分钟)1.教师出示两条相交的直线,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是否存在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是否存在两条平行的直线?3.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Step 2: 垂直和平行的定义与判断(20分钟)1.教师出示示意图,介绍垂直和平行的定义。

2.教师通过具体的示例解释如何判断两个线段、直线、平面之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3.学生观察并尝试判断,师生讨论,巩固学生对垂直和平行关系的理解。

Step 3: 垂直和平行线段及直线的相互关系(30分钟)1.教师通过实际的线段、直线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两条线段或直线之间的关系。

2.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两条线段或直线是垂直的或平行的?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线段或直线的方向、位置和倾斜程度进行判断。

Step 4: 垂直和平行平面的相互关系(30分钟)1.教师通过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平面之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2.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两个平面是垂直的或平行的?3.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通过观察平面的倾斜程度和位置关系进行判断。

Step 5: 应用垂直和平行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讨论和解答。

3.学生汇报解决方法和答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Step 6: 小结与反思(15分钟)1.教师复习本次课所学的知识点,并强调关键概念和判断方法。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识别和判断垂直与平行线。

2. 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及特征。

2. 垂直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垂直与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特征和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直与平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实物等素材。

2. 练习题、小组讨论卡等教学资料。

3. 直尺、三角板等教学工具。

4. 课堂互动平台。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3. 知识讲解:讲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加深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回答与垂直与平行相关的问题。

2. 小组讨论:布置小组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3. 成果展示:邀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促进课堂互动。

八、课后作业:1. 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评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的能力。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垂直与平行数学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数学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垂直与平行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并绘制垂直和平行线。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直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成90度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通常我们会用符号“⊥”来表示垂直关系。

2. 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上,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称为平行线。

我们常用符号“∥”来表示平行关系。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篱笆、道路等),引导学生发现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是什么吗?”2. 讲解新知- 教师讲解垂直和平行的定义,并演示如何在纸上画出垂直和平行线。

- 可以使用教具(如直尺、量角器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3. 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在一张大纸上画出垂直和平行线;找出教室里垂直和平行的例子等。

- 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及时给予反馈。

4. 巩固练习-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图形中哪些线是垂直的,哪些线是平行的。

- 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题目,比如让学生活动一下脑筋,画出符合特定要求的图形。

5. 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及其应用。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垂直和平行的例子。

四、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绘制垂直和平行线。

2.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于垂直和平行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在课堂讨论和小结环节,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调整后续的教学计划。

五、家庭作业:1. 找出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并拍照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个简单的迷宫游戏,其中必须包含垂直和平行的元素。

希望这个教案对你有所帮助!。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3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3篇 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3篇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下面是分享的《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3篇平行与垂直教学内容,供大家参阅。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含义,掌握平行线的特征。

2、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的含义,掌握垂线的特征。

3、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平行线的特征和垂线的特征。

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学具准备:直尺、三角尺、量角器、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一张、小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直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特征。

(学生回答) 现在请大家用直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

(学生画直线)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画到黑板上。

2、引导学生观察分类。

引导学生概括出: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可能会相交,也可能不相交。

(二)认识平行线。

1、归纳:像这样永远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关键词。

)2、理解“在同一平面内”的含义。

(课件展示)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必须在“同一个平面内”。

3、这两条线也可以说互相平行,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互相”。

4、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互相平行的直线?(学生观察举例)在我们周围,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三)认识垂线。

1、将相交的两条直线中一条沿着交点转动,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2、你怎么知道他们是直角?(引导学生用量角器和三角尺去验证)3、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板书)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关键词)4、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互相垂直的直线?(学生观察举例)在我们周围,你还见过那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三、巩固延伸。

(幻灯片出示)1、判断题。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案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案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中,我们将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的定义。

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实例。

1.4 教学方法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垂直与平行的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1.5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垂直与平行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垂直与平行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给出垂直与平行的定义。

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垂直的定义。

平行的定义。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垂直与平行定义的理解程度。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实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实例。

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垂直实例。

生活中的平行实例。

3.3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实例。

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3.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生活中垂直与平行实例的识别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垂直与平行的判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垂直与平行的判断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判断方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垂直与平行判断方法的掌握程度。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垂直和平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区分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特征,并能够准确画出垂直和水平线。

2.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直线和角度,判断它们是否平行。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垂直和平行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笔、尺子等教学工具。

2.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来说明垂直和平行线。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引起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兴趣。

2.教师提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什么是垂直线和水平线,并给出一些例子。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图示和文字解释,介绍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特征。

2.教师向学生展示垂直线和水平线的示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线条的特征。

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辨别给定的直线是垂直线还是水平线。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出垂直和水平线。

引入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他们是否了解什么是平行线,并给出一些例子。

2.教师向学生解释平行线的概念,并给出一些示例。

知识讲解:1.教师通过图示和文字解释,介绍平行线的特征。

2.教师向学生展示平行线的示例,并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线条的特征。

练习与巩固: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判断给定的直线是否平行。

2.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出平行线。

拓展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垂直和平行的问题。

2.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并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垂直和平行线。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垂直和平行的特征。

教师回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垂直和水平线以及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以及课后布置的练习题,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备注: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能力。

下面是白话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64——65页内容,练习十一1——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特别是看似不相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现象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直线和角的知识,谁还记的?2、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直线和角的知识。

3、老师举起一张白纸说: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这张白纸看成一个平面,想象一下,这个面变大了,能想象出来吗?请大家闭上眼睛。

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还在变大,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中的这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4、睁开眼睛,把你想象的两条直线用彩笔画在纸上。

(老师巡视)(1)学生回忆口答直线和角的知识。

(2)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平面无限变大,出现两条直线。

(3)学生动手画两条直线抓住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找准知识起点,展开精彩的课堂。

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互相看看,画的一样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2、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同一个平面内想象的两条直线竟出现了这么多样子,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为了分类方便,我们给它们编上序号)3、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听取学生的想法。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练习,灵活运用垂直和平行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和平行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能够从图形中判断出垂直和平行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垂直线和两个平行线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垂直和平行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写出垂直和平行的定义,并做出图示说明。

引导学生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与已知的图像进行对比。

3. 实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教师出示几个图形,要求学生判断其中是否存在垂直或平行的线段,并进行解释。

学生可以结合定义和图形特点来判断,并能够互相交流讨论。

4. 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题包括判断垂直或平行的线段以及应用垂直和平行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订正。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如建筑物、道路、交通标志等,要求学生找出其中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并解释其特点和意义。

6. 归纳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做简要总结。

学生可以自己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 实践应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并解释其特点和作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垂直和平行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和区分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应用题让学生加深对垂直和平行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拓展应用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优秀3篇《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具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等概念的本质属性。

教学过程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水彩笔、尺子、三角板、量角器、小棒(10根),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

一、画图感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导入: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三种图形,谁来说一说这三种图形的特征呢?生答。

师:在这三种图形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图形呢?为什么?生答。

师:老师也特别喜欢直线,因为它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想长就长,想短就短。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直线的有关知识。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有这样一张纸,请大家拿出来摸一摸这个平面。

学生活动。

师:我们一起来做个小的想象活动,想象一下把这个面变大会是什么样子?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这个面变大了,又变大了,变的无限大,在这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出现了一条直线,又出现了一条直线,你想象的这两条直线的位置是怎样的?睁开眼睛把它们画在纸上吧。

学生活动。

(可以先用两个小棒摆一摆,再画下来)二、观察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征。

(一)展示各种情况师:同学们,画完了吗?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画的怎么样?谁的想法与众不同?小组交流。

师:你们画的一样吗?生答。

师:是吗?举起来让老师看看,噢,真的都不一样,谁愿意上来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请学生上展示台展示。

2、师:仔细观察,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况。

好,请同学看大屏幕,我把同学们说的图形都画出来了!(二)、进行分类1、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你们所想象的`两条直线画下来会有这么多种情况。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2. 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墙壁与地面、桌面与地面等。

2. 向学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垂直是指两条线或面相互垂直,平行是指两条线或面在同一平面内且永不相交。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并互相分享。

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垂直与平行的图形,并解释其定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对垂直与平行现象的识别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定义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垂直与平行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2. 能够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如垂直线段的性质、平行线段的性质等。

2. 通过示例演示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解释其应用。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垂直线段的角度。

3.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并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性质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垂直与平行性质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垂直与平行的判定教学目标:1. 学会判定垂直与平行关系。

2. 能够运用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定理,如垂直定理、平行定理等。

2. 通过示例演示垂直与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垂直与平行的判定方法,并解释其应用。

2.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判定两条线段的垂直与平行关系。

3.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并应用垂直与平行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垂直与平行判定定理的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垂直与平行判定定理的理解程度。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

《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篇一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数学《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数学《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7册P64-65例一、做一做及相应练习。

教学设想本课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

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

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对面的想象、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对看似不相交而实际相交情况的想象等等。

围绕这些目标,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

本课在设计导入时,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带领学生先进行空间想象,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画到纸上,然后进行梳理分类。

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有更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

2.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和垂直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和垂直线》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和垂直线》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 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能够画出与给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2. 教学准备- 教师:黑板、粉笔、直线模型;- 学生:课本、练册。

3.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教师引入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通过实物模型和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直线的概念有初步认识。

步骤二:讲解平行线教师详细讲解平行线的概念,介绍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步骤三:讲解垂直线教师详细讲解垂直线的概念,介绍垂直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垂直线的特点。

步骤四:判断平行线和垂直线教师出示一些直线图形,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判断它们是否为平行线或垂直线。

引导学生观察直线的倾斜和相交情况,帮助他们进行判断。

步骤五:练画平行线和垂直线教师提供一些实际场景,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与给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例如,让学生画一张长方形,然后找出它的两条边是平行线,另外两条边是垂直线。

步骤六:小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对于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

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教师的观察,可以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是否能够准确判断直线的性质,并是否能够画出与给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

本节课的评价可以采用口头回答问题、画图、完成练册等形式进行。

5. 教学扩展为了深化学生对平行线和垂直线的理解,可以邀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绘制平行线、垂直线的图形。

6.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引入示意图和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2)识别和判断垂直与平行线;(3)运用垂直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章:垂直与平行的定义2.1 垂直的定义垂直是指两条直线在相交处形成直角的关系。

即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交角为90度。

2.2 平行的定义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的关系。

2.3 垂直与平行的性质(1)垂直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垂直线段的交点是直角;(2)平行的性质:在同一平面内,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三章:识别和判断垂直与平行线3.1 垂直线的识别与判断(1)观察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2)利用直角三角板或量角器测量交角是否为90度。

3.2 平行线的识别与判断(1)观察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永不相交;(3)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是否相等来判断。

第四章:运用垂直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4.1 实际问题举例(1)calculating the area of a rectangle or square given the length and width;(2)finding the shortest distance between two points in a room.4.2 解题步骤与方法(1)明确问题,找出需要用到的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2)画出示意图,标注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3)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分析问题并解答。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章节总结本章通过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垂直与平行的基本知识,提高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基于标准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基于标准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基于标准的《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可是,当王磊经过常爽的座位边时,一不小心把常爽的文具弄到了地上。

于是,王磊迅速地收拾掉在地上的文具时,忽然,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铅笔随意抛抛看,会出现哪些情形?观察后,并用直线代表铅笔,用彩笔在纸上画出小棒的位置情况。

老师待会选取画的好粘贴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画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一下,讨论交流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图形呢?哪个同学还想展示一下呢?好,你来!。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技能目标: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垂直与平行”来源于生活,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

教具学具:课件、三角板、直尺、白纸、彩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感知关系。

1、感知同一平面同学们现在老师手上有两支铅笔,我从这里往讲台上扔,这两支铅笔可能会落到哪里呢?还有哪种可能?哪种情况属于落在同一平面上?2、复习直线的特点把这两支笔想象成我们已经认识的直线,谁能说说直线有哪些特点?3、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同一平面内)二、研究问题揭示概念(一)、探索平行的概念1、学生动手操作,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师:每个人手中都有这样一张白纸,现在我们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想象这张纸变成一个无限大的平面,越来越大,把铅笔的两端无限延长,想象成两条直线,那么两支铅笔落在同一个平面上会形成什么样的图形呢?睁开眼睛,用彩笔和尺子把它画在白纸上。

2、画完以后和你的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你们画得一样吗?3、同学们的想像很丰富,在同一个平面上画两条直线有这么多情况,老师选了几张有代表性的贴了出来。

4、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来分分类呢?为了分类的方便,我们先统一给他们编上号5、边分边想,你为什么这样分,把分的结果记录在你的练习本上。

分好的同学可以和你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6、汇报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生汇报,师移动图形。

)预设:(1)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2)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3)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交叉成直角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案设计

垂直与平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

2、通过讨论交流,和谐发展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

3、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两支铅笔落在地面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现在把2支笔看成2条直线,把这张纸看成很大的地面,用黑色水彩笔画出2支笔在地面上的情形。

2、探索比较。

1)学生展示作品,还有要补充的吗?2)我们将这些形成的图形整理一下(课件显示)。

这些图形,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分类呢?思考一下,小组内可以小声讨论,注意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对图形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按照“相交”和“不相交”的标准分类)3、平行1)我们先来研究不相交的这一类,象这样不相交的2条直线,叫互相平行。

我们给2条直线取个名字直线a、b,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2)黑板上直线,请同学们取个名字,直线1、直线2,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

3)练习:判断平行与相交(电脑课件出示)4)出示长方体,指出2条不同平面的直线,请帮老师判断这2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突破难点,不同平面的概念。

为什么这2条直线不相交,也不平行呢?5)出示完整概念:平行线(电脑出示)4、垂直1)我们现在研究相交这一类,2条直线相交于一点,一定会形成几个角?(4个)哪一组形成的角最特殊?2)用三角板量一量 1个角是直角,另外三个角是什么角?小结:2条直线相交有1个角是直角,另外3个角一定是直角。

3)电脑出示概念它们的交点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垂足,并说说2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系。

4)给黑板上2条直线取名字,说说关系5)判断垂直(电脑出示)5、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并揭题6、刚才画的2支铅笔的关系,平行的请起立,谁能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都站起来?7、考考你(电脑出示判断题)8、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9、摆一摆平行与垂直(3根小棒)10、折一折1)学生动手折纸,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设计概述本文档旨在设计一节针对三年级上册的《垂直与平行》的数学教学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两个概念,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观察力。

以下是对该课程的详细设计及反思。

2. 教学目标•理解垂直和平行两个几何概念。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识别和描述垂直和平行的事物。

•能够绘制简单的垂直和平行线段。

3. 教学内容3.1 引入在引入部分,我计划通过一个有趣的视频来激发学生对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兴趣。

视频中将展示一些常见的垂直和平行事物,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联系。

3.2 概念讲解在概念讲解部分,我将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方式向学生解释垂直和平行的定义。

通过比较示意图和实物,学生将更容易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3.3 实践操作在实践操作部分,我计划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和游戏,以巩固他们对垂直和平行概念的理解。

例如,给定一些线段和图形,要求学生互相合作,找出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颜色的标记出来。

3.4 整理归纳在整理归纳部分,我将组织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帮助他们总结出垂直和平行的定义以及如何识别它们。

学生将使用Markdown格式在电子设备上整理归纳出的重点内容。

4. 教学反思该课程设计中,我设定了几个反馈环节,以帮助我评估学生对垂直和平行概念的掌握程度。

其中包括小组活动和整理归纳部分。

通过小组活动,我发现学生在垂直和平行线段的识别和标记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些学生容易混淆两个概念,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课程中增加更多的示例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在整理归纳部分,学生需要使用Markdown格式整理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这对学生的电子技能和学科知识都是有益的。

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Markdown格式还不熟悉,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练习,以提高电子写作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对垂直和平行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忙学生初步明白得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熟悉垂线和平行线。

3.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探讨的学习意识。

4、在分析、比较、综合的观看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式。

[教学重点]正确明白得“相交”“相互平行”“相互垂直”等概念,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相交现象的正确明白得(尤其是对看似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现象的明白得)[教学进程](一)老师那个地址有一双筷子,你感觉奇怪吗?那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对啊,你感觉老师在数学课上会用筷子做什么呢?筷子很像数学中的什么啊?(线段)假设筷子两头能够无穷延长,那这又变成了(两条直线)。

(二)斗胆想象,纸上画线(筷子掉地上)好奇心,是学习数学的好品质。

同窗们必然想明白这两条直线掉在地上到底会显现哪些图形呢?想一想你感觉会显现哪些图形?好,此刻把纸看成地面,用直线表示小棒,把可能显现的情形用记号笔画在纸上,一张纸画一种,看谁方式最多,画得最漂亮,到黑板上展现。

开始!二、观看分类,了解平行与垂直的特点(一)展现各类情形师:画完了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式最多?(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情愿上来把你们的方式展现给大伙儿看看?(小组展现,将画好的图贴到黑板上)师:认真观看,你们画的跟他们一样吗?有不一样的,能够上来补充!(学生补充不同情形)(二)进行分类师:同窗们的想象力可真丰硕,画出来这么多种情形。

能把这些作品分分类吗?为了叙述方便,咱们能够先给这些作品编上号。

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能够按什么标准分类?分成几类?(小组讨论、交流)1.小组汇报分类情形。

2.引导学生分类。

(学生说出自己小组的分法后)师:关于他们小组的这种分法,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三、归纳熟悉,明确平行与垂直的含义(一)揭露平行的概念师:这几组直线就真的不相交了吗?如何验证?(边提问边用课件演示)师:在数学上,像如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基于标准的《垂直与平
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操作,动手摆一摆,画一画,小组内观察、交流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借助分类活动,初步认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结合校园生活实际,理解平行与垂直的含义及特点,会正确读、写和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

评价方案:
1.动手摆一摆两支铅笔的位置情况,借助铅笔、尺子在纸上画一画,小组内互相交流成果并进行分类,完成目标1的检测。

2.结合校园生活实际图,说一说存在哪些互相平行与垂直的位置关系,用字母表达式写出来,读一读,检测目标2。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三角板,量角器、纸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播放课件及音乐下课了)
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就像放飞的小鸟,争先恐后的向外冲去。

可是,当王磊经过常爽的座位边时,一不小心把常爽的文具弄到了地上。

于是,王磊迅速地收拾掉在地上的文具时,忽然,一个问题引起了他的思考:两支铅笔落在地上,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呢?
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铅笔随意抛抛看,会出现哪些情形?观察后,并用直线代表铅笔,用彩笔在纸上画出小棒的位置情况。

老师待会选取画的好粘贴在黑板上!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都画好了吗?画好的同学小组内交流一下,讨论交流会出现几种情况呢?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
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图形呢?哪个同学还想展示一
下呢?好,你来!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
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