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考点精讲
![抗日战争考点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3daefd6d168884868762d6c9.png)
抗日战争考点精讲1. 1931—1936年抗日民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范围广,波及东北、华北、上海、福建等地。
东北是抗日民主运动最早兴起的地区;1933—1935年,华北抗日民主运动逐步达到高潮,其他地区也积极响应。
②群众基础十分广泛,各阶层各党派都投身其中。
③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④组织松散,大多以失败告终。
(2)影响:①打击了日本在东北的殖民统治,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和企图灭亡中国的野心;②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③促使国共两党调整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做了重要准备。
2.片面抗战路线和全面抗战路线的比较(1)含义:①前者是指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推行的、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战的路线。
②后者是指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地组织群众,进行人民战争,依靠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抗战路线。
(2)不同路线之根源:①前者是国民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后者是共产党领导的,代表的是广大人民、中华民族的利益。
(3)不同点①依靠的力量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是由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抗战,依靠英美等国的“外援”,不给人民以抗日必需的民主自由权利。
全面抗战路线依靠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并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日力量。
为此,共产党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民众抗战,使抗日战争成为真正的人民战争。
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是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体现。
总之,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②抗战的结果不同。
片面抗战路线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影响到国民党前线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导致了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丧师失地。
八路军、新四军执行全面抗战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和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成为抗战后期对敌作战的主要力量。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点
![中国抗日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8cbc41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b9.png)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 抗⽇战争是我们必须铭记的事情,那么关于抗⽇战争有什么知识点呢?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中国抗⽇战争知识点,希望⼤家喜欢。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九⼀⼋事变(1931.9.18)--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原因:⽇本为摆脱经济危机,趁蒋介⽯围剿红军之机,侵略中国。
时间:1931年9⽉18⽇。
借⼝:⽇军蓄意制造“柳条湖事件”,以此为借⼝,向东北军驻地北⼤营发动进攻,并在第⼆天占领沈阳。
这就是九⼀⼋事变。
蒋介⽯的态度:九⼀⼋事变爆发时,蒋介⽯下令不抵抗。
经过:⽇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柳条湖事件),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营,占领沈阳城。
结果:结果:A、蒋介⽯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东北抗⽇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本侵略的⽃争,中国进⼊了局部抗战时期。
影响:全国⼈民反对蒋介⽯的不抵抗政策,中国⼈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中国抗⽇战争知识点⼆、西安事变:(1936.12.12) (1)原因:⽇军进⼀步侵略华北,民族⽭盾上升为主要⽭盾。
(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提出建⽴全国抗⽇民族统⼀战线的主张,对张学良、杨虎城起到了感召作⽤(个⼈因素)。
蒋介⽯⼀意孤⾏、坚持“剿”共(直接原因)。
(2)经过:1936年12⽉12⽇,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通电全国,要求停⽌内战、联共抗⽇。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称 “双⼗⼆事变” 。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针。
(⽬的: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争取⼀切⼒量抵抗⽇本的侵略。
) (4) 结果: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协商。
) 蒋介⽯被迫接受停⽌内战、⼀致抗⽇。
(5)和平解决的意义: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B、标志着⼗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上第19课全⾯抗战的兴起第20课⾎⾁筑长城第 22课抗⽇战争的胜利 ⼀、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战争爆发的标志 (1)卢沟桥事变(⼜称七七事变):时间:1937年7⽉7⽇,⽇本借⼝⼀名⼠兵失踪 影响:标志全国性抗⽇战争的开始 (2)抗⽇民族统⼀战线正式形成 原因: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高考历史抗战知识点
![高考历史抗战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92e08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6.png)
高考历史抗战知识点近百年前的抗战,是中华民族艰苦卓越的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史,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的象征。
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抗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为大家梳理相关内容。
一、抗战爆发的背景抗战的爆发源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剧,而日本是其中最为强势的国家。
日本侵略者以侵华北部和东北为契机,不断侵略中国领土。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京卢沟桥发动事变,侵略行为引发全面抗战。
二、抗战的基本经过1.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抱着民族存亡的决心,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及其他抗日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民众进行抵抗,形成了全面抗战的局面。
2.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抗日战争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在战略防御阶段,中国军民以坚固的长城抵挡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并在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等战役中取得了重要胜利。
在战略相持期,中国军队保持了持久的抗战,消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力。
到了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军民在国共合作下,发动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最终在日本投降前夕夺取了全国胜利。
3. 重要的抗战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长沙会战、长城战役、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台湾桅杆之战等都是抗战历史中的重要战役。
这些战斗经历了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的顽强搏斗,展现了中华民族奋勇抗敌的英勇形象。
三、抗战的具体成果1. 国际影响: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神圣抗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中国取得的抗战胜利,对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斗争都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2. 深刻改变了社会和国家的面貌: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建立使中国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同时,在这一时期中,也形成了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政府建立合作的格局,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结束了近14年的战斗,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高考历史抗日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抗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1c5e45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f.png)
高考历史抗日知识点总结近几年,高考历史考试中涉及抗日战争的题目占比逐渐增加,对于考生来说,掌握相关的抗日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对高考历史抗日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一、抗日战争背景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全民族抗战,起始于1937年,结束于1945年。
这一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以侵略中国为目标,采取了多种方式进行侵略,如上海事变、南京大屠杀等。
这一时期的背景十分复杂,包括中日民族矛盾、南京政权的崩溃、蒋介石政府的内外因素等。
二、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大事件1. 七七事变:1937年,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侵略,标志着抗日战争的爆发。
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形成了强烈的抵抗意识。
2.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对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和奸淫掠夺,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3. 三个战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划分为八个战区,其中三个最重要的战区是华北、华东和华南战区。
这三个战区的指挥者是蒋介石、朱德、刘伯承等。
他们在相对独立的战区内,分别与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战斗。
4. 抗战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此后,中国获得了国际社会承认,并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三、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中国采取了多种战略思想和战术来应对侵略。
其中最重要的有游击战争、运动战、阵地战和抗战模式等。
1. 游击战争:在中国农村和山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采取游击战争方式与日本军队作战。
通过地形的优势,红军能够迅速地消灭日本军队和伪军,使抗战形势得以保持。
2. 运动战:在华北、华东等广阔地域内,中国军队采取运动战的方式,以快速机动打击日军,然后撤离,从而减少对日军的损失。
3. 阵地战:在某些重要的城市和战略位置,中国军队采取了阵地战的方式。
例如在上海保卫战中,中国军队筑起了坚固的防线,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
高二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
![高二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6951f7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9.png)
高二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二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很多同学反映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难学,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什么?怎样学?接下来将围绕这些问题讲解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点。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4be8c0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e.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考研题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不仅对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点,适合用于考研题库的复习和测试。
一、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战争,时间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
这场战争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战争之一。
二、主要战役1.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士兵失踪,向中国军队发起攻击,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
2.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
3.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后,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屠杀。
4.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5. 长沙会战:1939年至1942年间,中国军队在长沙地区多次与日军进行大规模战斗。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提出并积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团结了全国各阶层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四、国际支持1. 飞虎队:美国志愿者组成的空军部队,支援中国抗战。
2. 苏援:苏联在战争初期为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
3. 盟军支持:随着战争的进展,中国得到了更多国际社会的支援。
五、抗战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抗战精神抗战精神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勇斗争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七、抗战历史的评价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斗争,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后世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结语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它不仅考验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和力量,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以及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08c1bcdd88d0d232d46a09.png)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
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
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
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
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高考抗日知识点总结
![高考抗日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9e1fa0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2.png)
高考抗日知识点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场考试,其中历史科目的考试也备受关注。
在历史科目中,抗日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高考抗日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背景和原因有以下几点:日本军国主义崛起、霸权主义的思想、经济危机和资源需求。
2.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起点。
日本军队以自导自演的方式炸毁了沈阳的东北铁路,并借此为借口,进占了东北三省。
3. 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发生于1932年,是日本军队在上海制造的一起反抗事件。
当时,中国爱国学生和市民在龙华向日本驻上海的士兵示威抗议,随后双方发生冲突,导致大量伤亡。
4. 盘古第一次全面抗战盘古第一次全面抗战爆发于1933年,以抵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为目标。
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抗日浪潮,广大民众积极参与抵抗。
5.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是日本军队为侵略中国而制造的一起事件。
日本鬼子突袭了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导致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交火。
6.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至11月,是中日两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斗。
中国军队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7. 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末至1938年初,日本军队占领南京后,对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抢劫。
这一事件是二战期间罪行最严重的之一。
8. 支援白区运动支援白区运动是指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的一系列支援抗日斗争的活动,旨在减轻白区人民的战争负担,壮大抗日力量。
9. 八年抗战八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从1937年开始到1945年战争结束。
这段时间里,中国军民进行了长期顽强的抗战,在中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10. 抗日战争的胜利与意义抗日战争于1945年胜利结束,为二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知识点
![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ca5cd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b.png)
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知识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段艰辛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抗战。
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考中也成为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高考历史抗日时期的相关内容。
一、抗日战争的起因抗日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
这次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侵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出兵侵占了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
随后,日本对中国其他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
这些侵略行动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抗议,最终演变成全面抗战的局面。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坚持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一致,组织和领导了广大的农民抗日武装。
他们带领农民对抗日本侵略者,维护了中国光明的前途。
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为整个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中国国民党也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力量之一。
虽然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初期面临了一些困境,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合作下,两党共同抵抗了日本侵略者。
特别是抗战后期,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相对和谐的合作关系,为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抗日战争中有许多重大战役,这些战役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比如淞沪会战、平型关战役、太原会战、武汉保卫战等等。
这些战役上展现了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精神,也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团结抗战的重要象征。
五、国际抗日运动的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
苏联等共产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援助。
同时,中国也得到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如美国、英国等。
国际抗日运动对中国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抗日战争的结束和意义抗日战争于1945年胜利结束。
这场战争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挫败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图谋,捍卫了中国的独立和尊严。
同时,抗日战争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的崛起和加强,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1f57210066f5335a8121d0.png)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
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
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
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
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抗战重点知识点总结
![抗战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1c661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1.png)
抗战重点知识点总结一、战争的爆发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基本形势1.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殖民扩张政策,日本先后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和北京天津地区。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军国主义势力在日本社会的崛起,二是日本经济的倾向扩张,三是日本对世界列强的不满,特别是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使日本统治集团感到了强烈的危机感,因而提出了“南进”政策。
这种政策引起了中国全国人民的强烈反感。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盧溝橋事變》中发动了侵华战争。
2. 抗战爆发初期的形势抗日战争爆发初期,中国军队的抵抗势头很猛,但是由于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割据问题,中国军队在军事上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
而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和政治局势则变得非常被动。
3.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极其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基本形势是日本侵华的持续扩张,中国军队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明显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1.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抗日活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路军和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他们在中国各地掀起了对日本侵略者的长期游击战,以打击日本侵略者。
2. 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还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这些根据地中,共产党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农村根据地的建设,这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3. 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组织了游击队和地方政权,并且为后来的解放战争奠定了基本的政治和军事基础。
三、国民政府的抗战策略1. 内战和抗日战争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两线作战的战略,一线是抵御日本侵略者,一线是在国内进行内战,这种战略使得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2. 对外援助国民党政府还寻求了国际援助,其中最主要的国家是美国。
美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对国民党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3. 总结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是两条线的,并且在抗日战争中寻求了国际援助,但是在实际应对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政府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
抗日战 争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 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dda5851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2.png)
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但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伟大的胜利。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19 世纪末,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力迅速崛起。
然而,日本资源匮乏,市场狭小,为了满足其扩张的野心,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力量薄弱。
清朝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二、日本的侵略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军攻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 6 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超过 30 万。
2、细菌战和化学战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公然违反国际法,使用细菌武器和化学武器,给中国军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例如,731 部队在东北进行活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用于战场上攻击中国军民。
3、强征劳工和“慰安妇”制度日本侵略者强征大量中国劳工,将他们送往日本或中国的占领区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劳工们遭受着非人的待遇,许多人累死、饿死或被折磨致死。
同时,日军还推行“慰安妇”制度,对众多中国妇女进行性奴役,给她们带来了终身的伤痛。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国共合作1937 年 9 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国共两党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4bbb2e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9.png)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_②1927年东方会议确定了“征服满蒙”方针③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④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日有机可乘⑤欧美忙于应付危机,无暇东顾,苏联忙于社会主义建设.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过程: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轨道,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3.国民政府政策:不抵抗政策4.结果:①东北三省沦陷②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二、七七事变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2.影响:①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②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总结:防御阶段日军的军事行动主要有哪些?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②1932年“一二八事变”进攻上海③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④1937年七七事变⑤ 1937年“八一三事变”侵占上海,进攻南京⑥1938年5月占领徐州,10月占领广州、武汉,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三、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1.军事进攻—6次2.野蛮屠杀—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杀害人数超过30万)、潘家峪惨案、三光政策3.生化实验—细菌战和毒气战 (东北“七三一”部队)4.进行殖民统治(表现:a.扶植傀儡政权b.实行殖民统治(以华治华)c.进行经济掠夺(以战养战)d.推行奴化教育)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①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国民党态度的变化③中共的努力④全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⑤国际因素。
2.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②1935年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一二九运动时间:1935年12月9日背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地点:北平对象:学生意义:兴起抗日救亡运动新④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抗日战争高考知识点总结
![抗日战争高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a4c15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d.png)
抗日战争高考知识点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时间的斗争。
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斗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总结抗日战争的高考知识点。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抗日战争的爆发主要源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和中国民族的抵抗情绪。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试图侵略中国,独霸亚洲。
1894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夺取了中国东北的辽东半岛。
此后,日本不断侵略中国的领土,如侵占我国的台湾、台湾、辽宁等地。
抗日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是中国民族精神的觉醒,也是中国人民不能容忍日本侵略的极限。
二、抗日战争的历程1. 抗日战争的开端是淞沪会战。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先是进攻中国东北,又逼近上海。
淞沪会战是中国人民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上海一带进行的一系列历时三个月的战斗。
尽管中国军队物资和装备严重不足,但他们用顽强的意志与日军进行抵抗,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
2.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主要是游击战争。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游击战争。
游击战争是一种灵活的战争方式,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争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 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胜利。
这场战役发生在1937年的9月25日至10月6日之间,中国军队在太行山区围歼了日本侵略者的一个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平型关战役显示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战斗精神和良好的组织能力。
2. 热河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
此战役于1933年开始,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在北平附近的热河地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尽管中国军队最终失败,但这场战役显示出中国抗日军民的英勇抗争精神。
四、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 抗日战争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民族团结和抵抗的认识。
抗日战争不仅是军事战争,更是一场民族大革命。
抗日战争专题复习
![抗日战争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c8657d0b9f3f90f76c61b8e.png)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2.中共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的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军事策略。
3.中国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是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外部条件。
专题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口号是: 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材料二 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材料三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中国战场牵制日本侵略军的60%以上。
抗战历史高考知识点
![抗战历史高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71b9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1e.png)
抗战历史高考知识点抗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篇章,是中国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所展开的伟大斗争。
在高考中,抗战历史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下面将针对抗战历史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中国东北的开始,随后日本侵略势力向中国蔓延。
中国的抗战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中日矛盾逐渐激化、中国政府对待日本侵略的态度以及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等。
二、淞沪会战和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是1937年11月至12月中国军队与日军在上海和苏州一带展开的一系列战斗,是抗日战争的开端之一。
台儿庄战役则是1940年中国军队在山东东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进行的一场战斗,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三、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八年抗战的历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中国军队在相对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采取了游击战和有限阵地战等策略,顽强抵抗日本军队的入侵。
同时,中国军民进行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到抗战中来,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局面。
四、八年抗战的重要战役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参加了多次重要战役,其中包括: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武汉会战、五战区抗战、台儿庄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等。
这些战役都对于扭转抗战局势、消灭日本侵略势力、保卫国家主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重要抗战将领抗战历史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将领,他们以英勇的战斗和出色的指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包括:叶挺、陈纳德、彭德怀、聂荣臻、粟裕等等。
六、抗战胜利的意义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国取得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抗战胜利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更重要的是启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勇敢抵抗外来侵略的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抗战历史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困难时刻的坚定抵抗精神和英勇战斗的历史背景。
01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点速记)
![015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点速记)](https://img.taocdn.com/s3/m/e6556f75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4.png)
③确立_毛__泽__东__思__想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 章。 (3)意义:为争取_抗__日__战__争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胜利标志:_1_9_4_5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 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③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_皖__南__事__变__”。
(2)表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 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3)代表:在枣宜会战中,_张__自__忠__壮烈殉国;在反“扫荡” 作战中,_左__权__血洒疆场。
2.中共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_延__安__。 (2)内容。 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②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_毛__泽__东__当选为中共中央 主席。
第十二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空坐标】
考点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考点2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考点3 正面战场的抗战 考点4 敌后战场的抗战 考点5 抗日战争的胜利
考点1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 (1)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经过:_1_9_3_1_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事件为 借口,炮轰_沈__阳__城__。
(3)结果。 ①_东__北__三__省__全部沦陷。 ②1932年日本扶植_溥__仪__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影响。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_抗__日__战__争__的起点。 ②揭开了_世__界__反__法__西__斯__战__争__的序幕。 ③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2.一二·九运动: (1)背景: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对 日采取_不__抵__抗__政__策__,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性质:爱国救亡运动。 (3)经过:_1_9_3_5_年12月9日,中国共产党领导_北__平__学生 举行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镇压。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ba5590f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8c.png)
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抗日战争在高中历史体系中是很重要的部分,高一期末必考,高三模考也会考。
那么你知道抗日战争的考点有哪些吗?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高考历史抗日战争的重要考点1抗日战争的发爆一、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
日本全面进攻,全国的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1937年7月8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2)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确定了准备抗战的方针”。
(3)“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
(4)根据国共两党协议,西KCB齿轮油泵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后来又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军),叶挺、项英为正副军长。
(5)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粉碎了三个月__中国速战速决的计划)——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八路军115师,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
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消灭日军1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结果大部分失败(失败原因是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虽然对日军进行了较为积极的抵抗,但节节失利,丧失了华北、华中大片领土)。
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 洛川会议:1937年秋。
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
会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2)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总后方:陕甘宁边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
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
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
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
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
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
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
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
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
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
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
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
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
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
中国各党各派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
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
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分的抗日民主权利,并适当改善工农大众的生活。
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群众运动。
在中国,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进行人民战争,首先和主要的,就是要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和群众工作,创建抗日民主政权,逐步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阵地。
中国共产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农村,在新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条件下,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二)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
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
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在政治上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人民军队。
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的战略指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一)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
战争后不久,八路军即开赴前线。
最初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 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
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发动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先后开辟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山东和大青山等抗日根据地。
中国抗日战争逐渐形成战略上互相配合的两个战场。
正如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走势。
(二)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游击战被提到了战略的地位,具有全局性的意义。
在战略防御阶段,从全局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是主要的,敌后的游击战是辅助的。
游击战在敌后的广泛开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人民军队在有利条件下也进行过运动战。
如1940年8月至12月初,八路军总部调集100多个团共20万人,对华北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以破袭敌人交通线为重要目标的进攻战役。
这就是百团大战。
削弱敌人、壮大自己,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为实行战略反攻准备条件,这个任务主要是由人民军队进行的游击战来完成的。
游击战还为人民军队进行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在1945年8月反攻阶段到来前夕,人民军队已经发展到了120万人、民兵220万人,抗日根据地达到了19块。
敌后军民的大反攻,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
在八年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
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
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
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尤其是为了发展这些阵地,以动员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质上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
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二)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以后,由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团结抗战的局面逐步发生严重危机,出现了中途妥协和内部分裂两大危险。
针对这种情况,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1939年冬至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除了在军事上坚决进行自卫反击外,还在政治上对其进行有力的揭露和声讨,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在抗战情况下,民族斗争高于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与政治斗争表现出一致性。
(三)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进步势力主要是指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为了发展进步势力,就要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创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发展全国民众的抗日运动。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他们采取两面政策,既主张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
为此,共产党必须以革命的两面政策来对付他们,即贯彻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同顽固派作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五、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
同时,也在国民党统治区(习惯上称“大后方”)开展促进团结抗日等方面的大量工作。
(一)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
三三制是指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
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