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手拉手(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手拉手活动,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2. 教学难点:手拉手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2. 情境教学法: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手拉手活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1)教师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强调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
3. 创设手拉手活动情境(1)教师介绍手拉手活动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活动的意义。
(2)分组进行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4. 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其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其知识掌握程度。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手拉手活动中的合作意识,观察其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同时,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不确定事件的理解: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并接受不确定事件的发生,如摸球游戏中摸到红球或蓝球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例如:解释为什么每次摸球的结果可能不同,帮助学生理解随机性的本质。
-概率计算的方法: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如何从实际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进行计算。
-例如:解释如何从摸球实验中得出概率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理解公式的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手拉手》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合作例子,他们能够很快地理解可能性与确定性的概念。在讲授理论时,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概率的计算和应用持有一定的疑问,这在我的预料之中,因为这部分确实是本章的难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动手动脑,积极投入到探索可能性与确定性的过程中。我看到他们在讨论中积极思考,尝试用刚刚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可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可能性与确定性的基本概念。可能性是指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而确定性则是指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理解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解决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手拉手”游戏,展示可能性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57页的手拉手。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挂图、卡片2. 学具:练习本、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让他们手拉手,然后问其他学生:“他们两个人的手拉手,一共有几只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手拉手的方法。
2. 讲解手拉手的方法: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手拉手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手拉手是一种合作的方式,通过手拉手,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有12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手拉手,一共可以拉多少次手?”通过讲解,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成小组,用手拉手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果有15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手拉手,一共可以拉多少次手?”5. 合作学习:让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手拉手的方法,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每个小组手拉手,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手拉手的方法+ 1 + 1 = 21 1 = 0七、作业设计1. 请用笔和纸,画出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2. 请用剪刀和胶水,制作一个手拉手的小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理解了手拉手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并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6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3.6手拉手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章《手拉手》。
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图形的对称性,以及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对称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通过手拉手的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性,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和创造出图形的对称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对称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请大家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新课导入:我向学生们介绍了对称的概念,并解释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
3. 课堂演示:我通过剪切和折叠的方式,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普通图形变成对称的图形。
学生们都非常好奇和兴奋,纷纷想要尝试一下。
4. 实践活动: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张对称图形卡片和一些剪刀、彩纸、胶水等工具。
学生们需要通过剪切、折叠和粘贴的方式,创造出自己的对称图形。
5. 分享与展示: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对称图形后,我邀请他们来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成果。
学生们都非常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学习。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画出了几个对称图形,并标注了它们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特点。
这样学生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来加深对对称性的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并画下来,下节课和大家分享。
答案:略2. 请学生们利用纸张和剪刀,创作一个对称图形,并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对称性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发现和创造出对称图形。
同时,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自行车的三角架,了解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内角和为180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和“手拉手”游戏,让学生推理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
3.培养学生的图形构造和创新能力,学会画三角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图形构造技巧;
4.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将三角形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三角形形状的结构?”(如自行车架、晾衣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稳定性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举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如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为什么三角形具有稳定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并理解。
难点突破: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的三角架、建筑物的支撑结构等,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稳定结构中的应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推理: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逻辑推理来突破这一难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教案:《手拉手》课程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 教学PPT。
3. 小组讨论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这些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索(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手拉手的人之间有一定的间隔,而且间隔是固定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先确定一个起始点,然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数进行排列。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手拉手”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2. 教师强调“手拉手”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排列座位等。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手拉手”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支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10分钟)”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对“手拉手”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的关键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解答具体的“手拉手”问题,并展示解答过程。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97页的“手拉手”一节。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合作的意义,学会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能够主动去寻求合作。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并能够利用这种合作方式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围成一个圈,然后用手拉住旁边同学的手,形成一个手拉手的小圈。
让学生们感受一下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感觉。
2. 讲解概念:在黑板上写下“合作”两个字,然后解释合作的意义,即通过与他人一起工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一个任务需要完成,但是一个人,如果多人一起合作,就可以更容易地完成这个任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每组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手拉手”三个字,下面写上“合作”两个字,然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手拉手的小人图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家人或朋友,用手拉手的方式形成一个小圈,然后用一张纸和一支笔,写下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合作完成的一个任务,并简单描述一下他们是如何合作的。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思考一下,除了手拉手的方式,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进行合作,比如说可以用手牵手、肩并肩等方式进行合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合作的意义并主动寻求合作是一个重点。
北师版《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版《手拉手》教学设计《北师版《手拉手》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手拉手》的教学内容。
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乘法的知识,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范围仍然适用,并能根据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小数的加、减、乘的混合运算。
2、能力目标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任然适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根据《手拉手》中的相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敢于合作探究、大胆创新的个人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播放希望小学的学习条件的图片。
师:看到以上情境,你有什么感想?虽然希望小学学习条件艰苦,但是那里的学生对学习都有强烈的渴望。
通过对比,我们的学校有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我们好幸福啊!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我们又要做些什么呢?2、同学们都很有爱心,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某班同学们也和咱们班同学一样有爱心,他们帮希望小学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
出示教材第44页情境图。
你知道他们都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了那些学习用品和课外读物吗?学生观察,看图畅谈感想,同桌互相说一说,学生看情境图后回答。
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并且爱护学校公物,会帮助他人。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5《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5《手拉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准确率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和计算准确率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团队合作,提高计算准确率。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如果每组有3个小朋友,现在有12个小朋友,我们可以分成几组?”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乘法的意义,解释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法。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代表苹果,通过重复加法的方式,计算出3个苹果的总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乘法计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提高计算准确率。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表内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用重复加法的方式,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手拉手问题。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手拉手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3. 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生活中的手拉手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手拉手问题的变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手拉手问题解决方法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逐步发现并理解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针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观察与思考(5分钟)1. 教师出示手拉手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手拉手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 1. 掌握四年级下册数学中的各个知识点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手拉手教学设计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为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分数的认识和表示; 2. 分数的加减法; 3.小数的认识和表示; 4. 小数的加减法; 5.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认识。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抛出问题:分数和小数从何而来?有什么用途?2.观看视频:播放有关分数和小数的教学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合作探究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由三到四名学生组成。
2.每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材上的分数和小数相关练习题。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三:展示成果1.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小组完成的练习题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
2.代表将解题过程和答案显示在投影仪上,供全班同学观看和讨论。
3.全班同学可以提问、提供改进意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步骤四:教师点评1.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合作和创新。
2.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纠正,并给予解释和示范。
3.教师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步骤五:巩固练习1.学生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分为个人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两部分。
2.个人练习:学生使用电子设备或纸质练习册完成个人练习。
3.小组合作练习:学生再次组成小组,通过合作讨论解决练习题。
步骤六:反思总结1.学生在小组内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困难。
2.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反思体会和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反思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珍惜合作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手拉手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成果的方式,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和估算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手拉手问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让学生实际测量并计算小组内成员手拉手的总长度。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手拉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计算多人手拉手长度的情况?”(例如,学校运动会上的集体操表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运算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反应来看,这种方法确实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对“手拉手”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乘法运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这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显得尤为明显。
-乘法的估算方法: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近似计算来估算乘法结果,以便快速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手拉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拉手”的概念和含义。
2.掌握简单的“手拉手”组合方式。
3.发现“手拉手”组合中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手拉手”的含义和组合方式。
2.帮助学生找出“手拉手”组合中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多个组合方式中找出规律。
2.帮助学生将规律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导入环节首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班内自由交流,探讨“手拉手”这个概念的含义,并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指导他们掌握更准确的概念。
2. 讲解手拉手的组合方式1.班级集体站成一排,手拉手,然后移动至不同的地方。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以“手拉手”的方式,从班内不同位置出发,同时走向课堂门口。
3.在操场上,让学生们穿成一个长长的队列,然后在操场上,手拉手,并同时用同样的步伐行走,最后回到教室。
4.在教学楼的楼梯上,尝试手拉手组队上下楼梯,体验团结合作的力量。
3. 教学过程在以上活动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手拉手”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精神。
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各种不同的“手拉手”组合,然后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组合方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最终总结规律。
4. 示范演示老师可以通过图示或者实物模拟的方式,演示各种不同的“手拉手”组合方式,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和理解。
5. 小组学习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完成教师给出的不同的“手拉手”组合,然后相互交流观察到的规律。
6. 完成练习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来检验自己对“手拉手”的理解和能力,并掌握该知识点。
在同学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对不确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希望讲解老师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惑。
7. 课后小结总结本课所掌握的“手拉手”的知识点,进一步理解和巩固。
五、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表达的情况。
2.学生成果的评估。
3.对学生能否成功掌握“手拉手”这一知识点进行评估。
《手拉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
《手拉手》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2.学具:正方形纸、剪刀、直尺、彩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纸的面积吗?2.学生回答后,老师继续提问:如果我们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面积是多少呢?(二)新课讲解1.讲解分数的意义a.老师用课件展示分数的图形表示,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思吗?2.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老师用课件展示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吗?3.实例讲解a.老师用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个例子中的分数表示什么意思?b.学生回答后,老师继续提问:这个例子中的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三)课堂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老师挑选几份作业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解释自己的解题过程。
(四)拓展延伸1.老师提出问题:你们能用手中的正方形纸,折出不同的分数吗?2.学生动手操作,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折出的分数。
1.老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家长签字确认。
六、课后反思1.学生对分数的理解程度。
2.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重难点补充:1.理解分数的意义师:同学们,我们面前有一个大蛋糕,如果我要把蛋糕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呢?生:每个小朋友能得到1/4的蛋糕。
师:很好!那么1/4在这里代表什么呢?生:1/4代表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朋友得到其中的一份。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3.7手拉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3.7手拉手(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3.7手拉手。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在第三单元《认识分数》中,我们会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手拉手的方式来平均分配物品。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的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理解分数的来源。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的方法。
难点: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分数卡片、实物道具学具:分数卡片、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每个小组发一些糖果,请他们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给每个组员。
2. 讲解分数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我会讲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分数是如何表示物品的分配的。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比如:如果有12个糖果,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会得到几个糖果?让学生通过手拉手的方式,理解分数的来源。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手拉手分配方法的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的概念:| 12 || 4 |分数的意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父母一起用手拉手的方式,分配家里的一些物品,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通过手拉手的方式,平均分配物品。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是很清楚如何运用分数,这是我在下次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运算,比如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分数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手拉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手拉手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手拉手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手拉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是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 markers、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双手,然后问学生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用手拉手可以创造出很多有趣的事情。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手拉手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我会通过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们明白计算的步骤和规则。
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子来解释计算方法,并让学生们在练习本上进行随堂练习。
3. 练习:在讲解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学生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4. 应用:在学生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 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23 × 45 =56 × 78 =34 × 21 =小明有35元,他想买一本价格为28元的书,他还剩下多少钱?妈妈买了45元的菜,她给了售货员50元,她应该找回多少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通过手拉手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解决问题。
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愿意与同伴一起解决。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考虑到自己的观点,缺乏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道具。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如“小明和小华要过一座桥,桥长度为10米,宽度为2米,小明每分钟可以走5米,小华每分钟可以走3米,他们如何才能最快地过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拉手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倾听他人观点,学会理解他人。
3.操练(15分钟)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实际操作,解决过桥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置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合作解决。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范文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
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动手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二册四单元动手做(二)42页-----43页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动手*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认识七巧板的结构,会用七巧板拼图形。
教学难点:能把七巧板还原成正方形,并能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和想象的图形。
教学准备:七巧板一副,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介绍七巧板,认识平行四边形。
《手拉手》(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手拉手(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 1.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概念; 2. 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1.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教学难点
1.灵活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与沟通。
3. 教学过程
3.1 导入(15分钟)
1.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手拉手;
2.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3.2 核心内容(60分钟)
1.讲授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化简、分数的约分、分数的加减乘除等;
2.设计针对性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3.针对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4.学生之间组成小组进行团队协作,相互授课、讨论和解决问题。
3.3 总结(15分钟)
1.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
2.强调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3.确定下一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4.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
2.完成小组合作作业:设计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解决,并在下一节课上向全班进行汇报。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以及灵活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6手拉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
3.6手拉手(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手拉手”问题的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手拉手”问题的概念。
2. 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解决“手拉手”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 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数学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手拉手吗?”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手拉手,是指两个人或两个物体通过牵手或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特殊的排列方式。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找出手拉手的特点和规律。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你们能发现手拉手有什么特点吗?”3.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手拉手的特点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通过牵手或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连续的链条或图形。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能想到哪些手拉手的应用场景呢?”5.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手拉手的应用场景有:排队、拉手舞、手拉手游戏等。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手拉手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答。
2. 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请每组代表分享解答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手拉手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解答后,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手拉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生总结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手拉手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数学《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
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4.6×19+5.4×19 5×0.4+8×0.49×(5+1.6) (4.6+5.4) ×193.6×4×2.5 3.6×(4×2.5)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 上填上运算符号。
59×2.5×0.4= ×(×) 7.8×15+2.2×15=( + )×150.2×1.25×5×8=( × )×( × )9.63×2.5+9.63×7.5= ( )()×0.8+5×()=( +39.2)×50.63×99+0.63=(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3.8×0.4) 7.69×1018.36-2.48-3.52 46×0.33+54×0.330.25×39+0.25 0.125×724、选一选: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3)24.6×(4.6+4.4)四:知识整理。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1、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能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
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4.6×19+5.4×19 5×0.4+8×0.49×(5+1.6) (4.6+5.4) ×193.6×4×2.5 3.6×(4×2.5)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 上填上运算符号。
59×2.5×0.4= ×(×) 7.8×15+2.2×15=( + )×150.2×1.25×5×8=( × )×( × )9.63×2.5+9.63×7.5= ( )()×0.8+5×()=( +39.2)×50.63×99+0.63=(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2.5×(3.8×0.4) 7.69×1018.36-2.48-3.52 46×0.33+54×0.330.25×39+0.25 0.125×724、选一选:24.6× 4.6+246× 0.44+24.6用简便方法计算应该是()。
(1)24.6×(4.6+0.44+1)(2)24.6×(4.6+4.4+1)(3)24.6×(4.6+4.4)四:知识整理。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梳理吗?谁愿来试一试。
教学反思:1、没有单一地把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出示给学生,而是把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一种让学生在一种大问题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2、在探究活动中,能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成果,鼓励学生想出多种研究方法,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8~49教学目标: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希望工程”吗?谁知道“希望工程”是干什么的?你们知道吗!每人每天节约1元钱,1年节约的钱就能资助一名西部失学儿童重新返回校园学习一年的学费呢。
我刚看到这组数据的时候,心底为之一颤,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有许多和你们同龄的孩子受益。
因此,老师计划我们班也将参与一次援助失学儿童的手拉手活动。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计划(贴计划),在老师的计划中还隐藏着一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题,教师适时板书:一共要花多少钱?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生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方法。
师:老师发现我这个计划做的有点不切合实际,钱太多了,我修改一下,加上个小数点,这回请同学们再来估算一下,现在一共要花多少钱?3、生估算,说明估算的方法。
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4、师:这几名同学估算的到底准不准呢?与正确结果究竟相差多些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在座位上用计算的方法,独立验证正确结果是多少?注意提倡算法多样化,看谁用的方法多!(生笔算)5、指生到黑板板演算式,并说明算式的含义。
6、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算式,其中有两个分步,两个综合,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从运算顺序看: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从运算过程看,整数的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7、出示各种运算律的统计表。
三、强化练习、拓展提高。
1、把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用线连起来。
(5+8)×0.4 9×5+9×1.64.6×19+5.4×19 5×0.4+8×0.49×(5+1.6) (4.6+5.4) ×193.6×4×2.5 3.6×(4×2.5)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在 ---- 上填上运算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