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物理化学(含答案)

物理化学(含答案)

物理化学 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1 页一、 填空、选择、判断(每空2分,共40分)1. 真实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偏差最小。

对吗?( )2. 某反应经实验证明是一级反应,则它一定是单分子反应;对吗?( )3. 产生丁达尔现象的实质是胶体对光的良好的的选择透过作用。

对吗?( )4. 对电解池来说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是阳极,也是负极。

对吗?( ) 5.理想气体反抗恒外压绝热膨胀,△H =0。

对吗?( ) 6.合成氨反应:N 2H 2NH 3+32 应在加压下进行。

对吗?( )7. 恒温恒压下,相变化或化学变化朝着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对吗?( ) 8. 由拉普拉斯公式rp σ2=∆可知,当∆p = 0 时,则 σ= 0 。

对吗?( ) 9. 以AgNO3 和KI 制备AgI 溶胶,当KI 过量时,胶体所带电荷是⎽⎽⎽⎽⎽。

10. 1mol 理想气体从体积V ,经历绝热自由膨胀到达末态5V,则ΔS=____ ,W= ____ 11. 氢气与氧气在绝热条件下爆炸, 系统和环境的熵变___.A. ∆S (系) = 0, ∆S (环) = 0B. ∆S (系) < 0, ∆S (环) > 0C. ∆S (系) > 0, ∆S (环) = 0D. 不能确定12. 1 mol 氧气于由300 K 不可逆升温到500 K ,ΔS = 25.0 J/K ,再可逆降温到初态完成一不可逆循环,整个循环过程ΔS ______ A = 0 B < 0 C > 0 D 不能确定13. 在一定温度下,p *A <p *B , A 、B 组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当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的组成y B 与液相组成x B 的关系为:______A. x B>y BB. x B<y BC. x B=y BD. 无法判定物理化学 试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 2 页14. 400 K 时液体A 的蒸气压为4×104 Pa ,液体B 的蒸气压为6×104 Pa ,两者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平衡时液相中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 在气相中B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A. 0.31B. 0.40C. 0.50D. 0.60 15.电池反应 Zn+Cu 2+(a 1)→Zn 2+(a 2)+Cu 的电动势为E 1,电池反应 2Zn+2Cu 2+(a 1)→2Zn 2+(a 2)+2Cu 的电动势为E 2 则有: _______A E 1=1/2E 2B E 1=E 2C E 1=2E 2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 处于空气中的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肥皂水的表面张力为γ,则对泡内气体的附加压力△P=______A 2γ/rB γ/rC 4γ/rD γ/(2r )17. 下面描述的平行反应的特点,哪一点是不正确的?______ A k1和k2比值不随温度而改变;B 反应物的反应总速率等于两个平行的反应速率之和;C 两反应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平行反应的速率比;D 反应物消耗的速率主要决定于反应速率大的一个反应。

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化学1. 一隔板将一刚性决热容器分为左右两侧,左室气体的压力大于右室气体的压力。

现将隔板抽去左、右气体的压力达到平衡。

若以全部气体作为体系,则ΔU 、Q 、W 为正?为负?或为零?解:0===∆W Q U2. 试证明1mol 理想气体在衡压下升温1K 时,气体与环境交换的功等于摩尔气体常数R 。

证明:R T nR V V p W =∆=-=)(123. 已知冰和水的密度分别为:0.92×103kg·m -3,现有1mol 的水发生如下变化: (1) 在100o C ,101.325kPa 下蒸发为水蒸气,且水蒸气可视为理想气体; (2) 在0 o C 、101.325kPa 下变为冰。

试求上述过程体系所作的体积功。

解:(1) )(m 1096.11092.010183633--⨯⨯⨯==冰V )(m 1096.1100.110183633--⨯⨯⨯==水V )(10101.3373314.81)(3J nRT V V p W e ⨯=⨯⨯===冰水- (2) )(16.0)108.11096.1(101325)(55J V V p W e =⨯-⨯⨯=-=--水冰4. 若一封闭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

(1) Q 、W 、Q -W 、ΔU 是否已经完全确定。

(2) 若在绝热条件下,使体系从某一始态变化到某一终态,则(1)中的各量是否已完全确定?为什么?解:(1) Q -W 与ΔU 完全确定。

(2) Q 、W 、Q -W 及ΔU 均确定。

5. 1mol 理想气体从100o C 、0.025m 3 经过下述四个过程变为100o C 、0.1m 3: (1) 恒温可逆膨胀; (2) 向真空膨胀;(3) 恒外压为终态压力下膨胀;(4) 恒温下先以恒外压等于气体体积为0.05m 3时的压力膨胀至0.05 m 3,再以恒外压等于终态压力下膨胀至0.1m 3。

2006年上册物化试题和答案

2006年上册物化试题和答案

衡气相中的组成y B ( )它在液相中的组成x B 。

物理化学(上) 试卷1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1. 在临界状态下,任何真实气体在宏观上的特征是( )。

2. 封闭系统下列三个不同类型过程的△H 皆为零:( )。

3.某理想气体反应过程的)g (B ∑ν=2,反应过程的m ,r V C ∆= 3.371J ⋅mol -1⋅k -1 , m ,r p C ∆=( ) J ⋅mol -1⋅k -14. 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在( )过程,称为可逆过程。

5.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的主要特征是( )。

6.一定量理想气体节流膨胀过程中:μJ -T =( );△H =( ); △U =( );流动功W =( )。

7.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的总和,可表示为;⎰(δQ /T )不可逆( ) 0。

8.式△G =△A 适用的条件为( )。

9. 由热力学基本方程或麦克斯韦关系式可知: (∂G/∂T )p =( );10.范德华气体在恒温下,体积由V m (1)变为V m (2)。

此过程的△S m 的计算为△S m =( )11.已知二组分溶液中溶剂A 的摩尔质量为M A ,溶质B 的质量摩尔浓度为组B 的摩尔分数x B =( )。

12.在温度T 时,理想稀溶液中溶剂A 的化学势可表示为:μA =( )。

13. 在恒温恒压下,一切相变化必然是朝着化学势( )的方向自动的进行。

14 .在80℃下,将过量的NH 4HCO 3(s )放人真空密闭容器内,NH 4HCO 3(s)按下式进行分解:NH HCO (s )= NH (g )+CO (g )+H O (g )二、选择填空(每题1分,共30分)1.(1)在一定的T , p 下(假设高于波义耳温度T B ): V m (真实气体)( )V m (理想气体); (2)在n ,T ,V 皆为定值的条件下,p (范德华气体)( )p (理想气体);(3)在临界状态下,范德华气体的压缩因子z ( )1。

(完整版)00420物理(工)200610历年真题及答案

(完整版)00420物理(工)200610历年真题及答案

全国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物理(工)试题课程代码:042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质量相等的两物体A 、B 分别固定在轻弹簧两端,竖直静置在光滑水平支持面上(如图),若把支持面迅速抽走,则在抽走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 .a A =0,aB =gB .a A =g ,a B =0C .a A =2g ,a B =0D .a A =0,a B =2g2.当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根据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一个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A .大于一个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B .小于一个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C .等于一个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D .与一个分子平均转动动能谁大谁小是随机变化的3.理想气体的初态为P 1、V 1,经可逆绝热过程到达终态P 2、V 2,则该气体的泊松比γ为( )A .ln (P 2V 1)/ln (P 1V 2)B .ln (P 1V 1)/ln (P 2V 2)C .ln (P 2/P 1)/ln (V 1/V 2)D .ln (P 1/P 2)/ln (V 1/V 2)4.由静电场的性质可以断定( )A .等势面是不能闭合的,静电场线是可以闭合的B .等势面是可以闭合的,静电场线是不能闭合的C .等势面和静电场线都是可以闭合的D .等势面和静电场线都是不能闭合的5.真空中有两条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分别载有电流强度为I 和2I 的稳恒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导线间距为2a ,则在图中P 点处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 )A .0B .a I πμ230C .aI πμ0 D .a I πμ20 6.一正方形线圈每边长0.1m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04T 的均匀磁场中以角速度ω=200rad/s 匀速转动,转轴通过线圈中心并与一边平行,且与磁场方向垂直,则线圈中动生电动势的最大值为( )A .0.02VB .0.08VC .0.2VD .0.8V7.一质点作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达),若将振动速度处于正最大值的某时刻取作t=0,则振动初相ϕ为( )A .2π-B .0C .2π D .π 8.有两个LC 振荡电路,其自感之比L 1︰L 2=1︰2,电容之比C 1︰C 2=2︰3,则它们的振荡频率之比v 1︰v 2为( )A .1︰3B .1︰3C .3︰1D .3︰19.一静止质量为m 0的粒子相对于惯性系S 以速率u 运动,则在S 系中该粒子的质量为m=2201c u m -,动能为( )A .2021u mB .221mu C .2mcD .202c m mc - 10.质量为m 、电量为e 、初速度为零的电子经加速电压V 加速后,它的速度仍远小于光速,此时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普朗克常数用h 表示)( )A .emV h 2B .emVh 2 C .emV h D .emVh 二、填空题Ⅰ(本大题共11小空,每空2分,共22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物理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得分1评卷人、填空题(旬小题2分,共20分)l、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其数值在系统中具有加和性的是,请举三个这类函数的例子;其数值取决于系统自身而与系统中物质数量无关的是,请举三个这类函数的例子。

2、写出Joul e-T homson系数的定义式:该气体经节流过程后,随压力降低,温度3、可逆热机的效率与两热源温度的关系是逆热机去牵引机车,机车的速度将会是。

若Joule-T homson系数大千O,则。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用可。

4、Zn与稀硫酸作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放出的热量进行比较,前者后者。

(填"<"、">"或"=")5、NH4C l(s)在真空容器中分解生成NH3(g)和HC I(g)达平衡,该系统的组分数为,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6、某分解反应为A(s)= 2B(g)+C(g) , 气体视为理想气体,其标准平衡常数K o与解离压力P 之间的关系是7、双变量体系的热力学基本公式:dU= PdV ; dG= VdP。

8、在200°C和25°C之间工作的卡诺热机,其效率为%。

9、纯物质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I:::.V 0, I:::. . H 0, I:::. S 0, I:::. Gmix mix mix mix 0。

(填“<“、">"或'=")是系是10、理想气体反应,标准平衡常数K汇与用分压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K之间的关系;标准平衡常数K臼与用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经验平衡常数K之间的关。

得分1评卷人1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l、某气体的压缩因子z> 1, 表示该气体比理想气体( )(A)容易压缩(B)不易压缩(C)容易液化(D)不易液化2、关千气体的隙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气体隙流速度与摩尔质量的平方根成正比CB)隙流定律可以用来求气体的摩尔质噩CC)利用隙流作用可以分离摩尔质量不同的气体CD)气体分子运动论是隙流定律的理论依据()3、系统从一个状态经不可逆过程到达另一状态,系统的�sc )(A)大千零(B)小千零CC)等千零(D)无法确定4、碳酸钠和水可以形成Na 2C03·H 20,Na 2C03·7H 20, N a 2C03·10H 20三种水合物,在101.3kPa 时该物系共存的相数最多为(A) 2 (B) 3 (C) 45、常压下-l0°C过冷水变成-l0°C 的冰,此过程的(A)�G <O ,�H>O (C)�G=O ,�H =O CB) Li G >O ,LiH >O (D) Li G <O ,LiH <O(D) 5 ()6、A、B 两组分的气液平衡T-x 图上,有-最低恒沸点,恒沸物组成为X A =Q.7。

2006高考物理试题大全

2006高考物理试题大全

2006高考物理试题大全目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I) 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II)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天津)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1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江苏卷)物理试题及答案-----------1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上海卷)物理试题及答案-------------------3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北京)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4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广东卷)物理试题及答案--------------------55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重庆)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66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理综(四川)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6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某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放出一个电子,分裂为两个α粒子。

由此可知A.A=7,Z=3B.A=7,Z=4C.A=8,Z=3D.A=8,Z=415.红光和紫光相比,A.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B.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大C.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大;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D.红光光子的能量较小;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红光的速度较小16.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

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A. 0.4 km/sB. 1.8 km/sC. 11 km/sD. 36 km/s17.图中为一"滤速器"装置的示意图。

2006考研物化试卷2

2006考研物化试卷2

452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二)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 材料学 材料加工工程 化学工程 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 工业催化 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应用化学试题点评:本套题过于综合(如计算题1,2,8),有些知识点太多重复,而有些知识点没有考察到,是一份偏难且内容偏多的试题。

本人在计算机上足足花了近10小时方做完。

下面的参考答案是本人做的,没有参考标准答案,所以可能有错误。

若发现,请用电子邮件与葛华才老师联系(ge1963@ )。

谢谢!2007年1月4日21:33修改一.计算题1. 如图所示:一个缸壁和活塞均为绝热的气缸被一固定的导热隔板分为两部份,靠近活塞的部分里有1mol 氢气,另一部分里有0.005mol 氧气和0.01mol 一氧化碳,反应开始前两部分的温度均为25℃,反应过程中活塞所受的压力恒定,假定导热隔板热容为零,活塞运动无摩擦,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可以进行到底,所有气体均为理想气体。

求从反应开始到结束并达到热平衡时整个气缸系统的Q 、W 、∆U 、∆H 。

已知二氧化碳和氢气的C p ,m 均为3.5R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25℃下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110.525 kJ·mol -1、-393.609 kJ·mol -1。

(16分)解:缸壁和活塞均为绝热,故整个气缸系统无热交换,即Q =0。

对隔板固体的左边系统状态变化为恒容过程,可设想如下:0.005mol O 2(g)+ 0.01mol CO(g)−−−−→−V ℃,恒250.01mol CO 2(g)−−→−V t ,恒0.01mol CO 2(g) 过程 Q 左= Q r ,V + Q t ,V = ξ(∑B v B ∆f H B - ∑B v B RT )+n (CO 2)(C p ,m -R )(T -298.15K)=0.01×[(-393.609+110.525-0.5×0)kJ -(-0.5×8.315×298.15)J]+{0.01×2.5×8.315×(T / K -298.15)}J= -2880.4+0.2079T /K对于带有活塞的右边系统,发生恒压变化,即1mol H 2(25℃,p , V 1) → 1mol H 2(t ,p , V 2)过程热 Q 右 =n (H 2)C p ,m (T -298.15K)= [1×3.5×8.315×(T / K -298.15)]J=(29.10T / K –8676.9)J 总热效应 Q = Q 左+Q 右 =(-2880.4+0.2079T /K +29.10T / K –8676.9)J=0得 T =394.31KW = W 左+W 右 =0-p (V 2-V 1)= -n (H 2)R (T -298.15K) = -1×8.315×(394.31-298.15) J = -799.6J∆U = W +Q = W = -799.6J∆H =∆U +∆pV =∆U +∆(pV )左+∆(pV )右= -799.6J+n (CO 2)RT -[ n (CO)+ n (O 2)]R ×298.15K -799.6J= -1599.2J+8.315×(0.01×394.31-0.015×298.15)J=-1604J2. 10mol 氧气、1mol 氢气和1mol 过热冰在一温度为25℃,压力为100kPa 的反应器中进行恒温恒压反应,假定平衡时化学反应已进行到底,求从反应开始到系统处于平衡态时系统的Q 、W 、∆U 、∆H 、∆S 、∆F 、∆G 。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物理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系统的同一状态可具有不同的体积(B)系统的不同状态可具有相同的体积(C)系统的状态改变了,可能所有的状态函数都要发生改变(D)系统的某一状态改变了,其状态必定发生改变2、理想气体经可逆与不可逆两种绝热过程,则(A)可以从同一始态出发达到同一终态。

(B)不可以达到同一终态。

(C)不能确定以上A、B中哪一种正确。

(D)可以达到同一终态,视绝热膨胀还是绝热压缩而定3、下述说法何者确……………………………………………( )(A)水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B)水蒸汽的生成热即是氧气的燃烧热(C)水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D)水蒸汽的生成热即是氢气的燃烧热4、反应2A+B=C中,反应物A从6mol变到2mol,则反应进度为(A)1mol (B)-2mol (C)4mol (D)2mol5、苯和甲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混合形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其△mix S… ( )(A) >0 (B) <0 (C) =0 (D) 0第 2 页 共 9 页6、在刚性的密闭容器中,有下列理想气体反应达到平衡A(g)+2 B(g)⇔C(g),若在恒温下加入一定惰性气体,则平衡将(A) 向右移动 (B) 向左移动 (C) 不移动 (D) 无法确定 7、 纯水的凝固点为T f *,沸点为T b *,食盐稀溶液的凝固点为T f ,沸点为T b 则(A) T f *>T f ,T b *<T b (B) T f *<T f ,T b *>T b (C) T f *>T f ,T b *>T b (D) T f *<T f ,T b *<T b 8、反应A=2B 在温度T 时的速率方程为B B A dc dt k c =,则此反应的半衰期为(A) ln2/k B (B) 21n2/k B (C) k B ln2 (D) 2k B ln2 9、下列各式哪一个是对化学势的正确表示(A)C n ,p ,T B B n U ⎪⎪⎭⎫ ⎝⎛∂∂=μ (B)C n ,p ,T B B n G ⎪⎪⎭⎫⎝⎛∂∂=μ(C)Cn ,V ,S B B n A ⎪⎪⎭⎫⎝⎛∂∂=μ (D)C n ,V ,S B B n H ⎪⎪⎭⎫⎝⎛∂∂=μ10、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规律时,溶质必须是 (A) 挥发性物质 (B) 电解质(C) 非挥发性物质 (D) 气体物质11、在732K 时反应NH 4Cl(s) = NH 3(g) + HCl(g)的△r G m 为-20.8kJ·mol -1,△r H m 为154kJ·mol -1,则反应的△r S m 为(A)239J·K -1·mol -1 (B) 0.239J·K -1·mol -1 (C) 182J·K -1·mol -1 (D) 0.182J·K -1·mol -112、已知温度为T 时反应H 2O(g) = H 2(g)+1/2O 2(g) 的K 1和反应CO 2(g) = CO(g)+1/2 O 2 (g)的K 2,则反应CO(g)+H 2O(g)=CO 2(g)+H 2(g)的K 为(A) K =K 1+K 2 (B) K =K 1×K 2 (C) K =K 1/K 2 (D) K =K 2/K 1 13、在相图上,当系统处于下列哪一点时只存在一个相(A)恒沸点 (B) 熔点 (C) 临界点 (D) 低共熔点 14、一球形肥皂泡半径为r ,肥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为σ,则泡内的附加压力为(A)2p rσ∆= (B)4p r σ∆=(C)2p r σ∆=(D)4p r σ∆=15、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 (A)()()B μαμα=A (B) ()()A μαμβ=A(C)()()B μβμβ=A (D)()()B μαμβ=A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想气体在定温下向真空膨胀, ΔU 0,ΔH 0,W 0,ΔS 0 (填>、< 或 = 符号)2、已知18℃时,Ba(OH)2、BaCl 2、NH 4Cl 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分别为22.8810-⨯、21.20310-⨯、21.29810-⨯21S m mol-⋅⋅,那么18℃时NH 4OH 的m ∞Λ= 。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200601A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注意: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写在试卷上;2.可以使用计算器。

一、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理想气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a)分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b)各种分子间的作用相等,各种分子的体积大小相等(c)所有分子都可看作一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子间无作用力, 分子本身无体积2.一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m3,内有压力为94 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气。

当把容器加热至T x时,从容器中逸出气体在压力为92 834 Pa,温度为289.15 K下,占体积114.3 m3;求T x= ?(a) 1038.15 K (b) 948.15 K(c) 849.15 K (d) 840.15 K3. 若气体能通过加压而被液化,则其对比温度应满足(a)T r>1 (b)T r=1(c)T r<1 (d)T r为任意值4. 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d x为全微分(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c) ∆x = ∫d x的积分与路经无关,只与始终态有关(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一定变化5. 对热力学可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进行的速度无限慢(b) 没有功的损失(c) 系统和环境可同时复原(d) 不需环境做功6. 凡是在孤立体系中进行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一定是(a) ΔU > 0 , ΔH > 0(b) ΔU = 0 , ΔH = 0(c) ΔU < 0 , ΔH < 0(d) ΔU = 0 , ΔH大于、小于或等于零不确定7. 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气体变化过程,若B、C在同一条绝热线上,那么∆U AB 与∆U AC的关系是:(a) ∆U AB > ∆U AC (b) ∆U AB < ∆U AC(c) ∆U AB= ∆U AC (d) 无法比较两者大小。

物理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及答案1. 描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并解释其各部分的物理意义。

答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PV = nRT,其中 P 代表压强,V 代表体积,n 代表物质的量(摩尔数),R 是理想气体常数,T 代表温度(开尔文)。

这个方程表明在固定温度和物质的量下,气体的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2. 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请给出其数学表达式。

答案: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其数学表达式为ΔU = Q - W,其中ΔU 是系统内能的变化,Q 是系统吸收的热量,W 是系统对外做的功。

3. 简述熵的概念及其在热力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熵是一个物理量,用来描述系统的无序程度。

在热力学中,熵的变化是衡量系统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过程中无序程度变化的量度。

熵的增加表示系统的无序程度增加,这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个表现,即自然过程总是倾向于增加系统的总熵。

4. 什么是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如何计算?答案:化学平衡是指在一个可逆化学反应中,正向反应和反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化学平衡常数 K 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幂次方的比值来计算,表达式为 K =[C]^c[D]^d / ([A]^a[B]^b),其中 [A]、[B]、[C]、[D] 分别代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a、b、c、d 是它们的化学计量数。

5. 解释什么是电化学电池,并给出一个常见的电化学电池的例子。

答案:电化学电池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电能。

一个常见的电化学电池例子是铅酸电池,它由铅和二氧化铅作为电极材料,硫酸作为电解质,通过铅和二氧化铅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来产生电能。

6. 描述布朗运动,并解释它如何证明分子的存在。

答案: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小颗粒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这种运动是由于颗粒受到周围分子不断碰撞而产生的。

布朗运动的观察为分子动理论提供了实验证据,证明了分子的存在和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物理化学习题详细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详细答案

葛华才等编.《物理化学》(多媒体版)配套部分章节的计算题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章多组分系统第四章化学平衡第五章相平衡第六章化学动力学第七章电化学第八章界面现象第九章胶体化学第十章统计热力学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题1. 两个体积均为V 的密封烧瓶之间有细管相连,管内放有氮气。

将两烧瓶均放入100℃的沸水时,管内压力为50kPa。

若一只烧瓶仍浸在100℃的沸水中,将另一只放在0℃的冰水中,试求瓶内气体的压力。

解:设瓶内压力为p′,根据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如下关系:(p′V/373.15)+ (p′V/273.15)= 2(pV/373.15)即p′=2×50 kPa/(1+373.15/273.15)=42.26 kPa2. 两个容器A 和B 用旋塞连接,体积分别为1dm3 和3dm3,各自盛有N2 和O2(二者可视为理想气体),温度均为25℃,压力分别为100kPa 和50kPa。

打开旋塞后,两气体混合后的温度不变,试求混合后气体总压及N2 和O2的分压与分体积。

解:根据物质的量守恒建立关系式p 总(V A+V B)/ 298.15=( p A V A /298.15)+ (p B V B /298.15)得p 总= ( p A V A+ p B V B)/ (V A+V B) = (100×1+50×3) kPa/(1+3)=62.5 kPan(N2)= p A V A /RT A= {100000×0.001/(8.315×298.15)}mol = 0.04034 moln(O2)= p B V B /RT B= {50000×0.003/(8.315×298.15)}mol = 0.06051 mol葛华才编.《物理化学》(多媒体版)配套部分章节的计算题解.高等教育出版社-3 y (N 2)= n (N 2)/{ n (N 2)+ n (O 2)}= 0.04034/(0.04034+0.06051)=0.4y (O 2)=1- y (N 2)=1-0.4=0.6分压p (N 2)= y (N 2) p 总 = 0.4×62.5 kPa= 25 kPap (O 2)= y (O 2) p 总 = 0.6×62.5 kPa= 37.5 kPa分体积 V (N 2)= y (N 2) V 总 = 0.4×4 dm 3 = 1.6 dm 3V (O 2)= y (O 2) V 总 = 0.6×4 dm 3 = 2.4 dm 33. 在 25℃,101325Pa 下,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得到 1dm 3 气体。

物理化学(全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全册)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A 必定改变B 必定不变状态与内能无关 2.μ=0 3. ( )A. 不变B. 可能增大或减小C. 总是减小4.T, p, W ‘=0≥0 C. (dG)T,V, W=0≤0 D. (dG) T, V, W ‘=0≥0 5.A. (dA)T, p, W ‘=0≤0B. (dA) T, p, W ‘=0≥ T, V, W ‘=0≥0 6.下述哪一种说法正确? 因为A. 恒压过程中,焓不再是状态函数B. 恒压过程中,焓变不能量度体系对外所做的功 D. 恒压过程中, ΔU 不一定为零 7. NOCl 2(g )=NO (g ) + Cl 2(g )为吸热反应,改变下列哪个因素会使平衡向右移动。

( )增大压力 C. 降低温度 D. 恒温、恒容下充入惰性气体 8. )A. 溶液中溶剂化学势较纯溶剂化学势增大B. 沸点降低C. 蒸气压升高 9.ΔA=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10.ΔG=0 的过程应满足的条件是 ( ) C.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过程D. 等温等容且非体积功为零的可逆过程 11. 300K 将1molZn Q p ,恒容反应热效应为Q v ,则Q p -Q v = J 。

无法判定12.已知FeO(s)+C(s)=CO(g)+Fe(s),反应的Δr H m 0为正,Δr S m 0为正(设Δr H m 0和Δr S m 0不随温度而变化)A. 高温有利B. 低温有利与压力无关13.化学反应 N 2(g) +3H 2(g) = 2NH 3(g)A. 3NH 2H 2N μμμ==B. 032=++3NH 2H 2N μμμC. NH 2H 2N μμμ32==14. 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A →P ,则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A.二级反应B.基元反应C.双分子反应15. 已知298 K 时, Hg 2Cl 2 + 2e - === 2Hg + 2Cl -, E 1 AgCl + e - === Ag + Cl -, E 2= 0.2224 V 。

2006物理化学试题附答案

2006物理化学试题附答案

2006物理化学试题附答案200601A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注意:1.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请勿写在试卷上;2.可以使⽤计算器。

⼀、选择题。

每题1分,共30分。

1.理想⽓体模型的基本特征是(a)分⼦不断地作⽆规则运动、它们均匀分布在整个容器中(b)各种分⼦间的作⽤相等,各种分⼦的体积⼤⼩相等(c)所有分⼦都可看作⼀个质点, 并且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d)分⼦间⽆作⽤⼒, 分⼦本⾝⽆体积2.⼀容器的容积为V1=162.4 m3,内有压⼒为94 430 Pa,温度为288.65 K的空⽓。

当把容器加热⾄T x时,从容器中逸出⽓体在压⼒为92 834 Pa,温度为289.15 K下,占体积114.3 m3;求T x= ?(a) 1038.15 K (b) 948.15 K(c) 849.15 K (d) 840.15 K3. 若⽓体能通过加压⽽被液化,则其对⽐温度应满⾜(a)T r>1 (b)T r=1(c)T r<1 (d)T r为任意值4. x为状态函数,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 d x为全微分(b) 当状态确定,x的值确定(c) ?x = ∫d x的积分与路经⽆关,只与始终态有关(d) 当体系状态变化,x值⼀定变化5. 对热⼒学可逆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过程进⾏的速度⽆限慢(b) 没有功的损失(c) 系统和环境可同时复原(d) 不需环境做功6. 凡是在孤⽴体系中进⾏的变化,其ΔU和ΔH的值⼀定是(a) ΔU > 0 , ΔH > 0(b) ΔU = 0 , ΔH = 0(c) ΔU < 0 , ΔH < 0(d) ΔU = 0 , ΔH⼤于、⼩于或等于零不确定7. 如图,A→B和A→C均为理想⽓体变化过程,若B、C在同⼀条绝热线上,那么?U AB 与?U AC的关系是:(a) ?U AB > ?U AC (b) ?U AB < ?U AC(c) ?U AB= ?U AC (d) ⽆法⽐较两者⼤⼩。

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跨学院硕士学位点

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跨学院硕士学位点
(3)362教育学
(4)817学校体育学
复试笔试科目:
体育课程论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体育保健学
(2)运动训练学
14音乐学科教学论(016音乐学院)
方向14: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711教育学
④818音乐基础理论(和声、作品分析)
方向14:复试笔试科目:
音乐教学论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
②有机化学
12科学教学论(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化学化工学院)
方向12: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
③356科学教学论
④483综合化学或476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光学)
方向12:复试笔试科目:
普通生物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无机化学实验
②有机化学实验
13体育学科教学论(015体育学院)
(1)101政治
(2)201英、203日任选
06资源经济学(013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202俄、203日任选
③304数学(四)
④方向01.02.03. 431经济学理论(政治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西方经济学)
方向04. 05. 06.489综合考试(含生态学基础,经济学原理)
方向01.02.03.复试笔试科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计算机原理与结构
②计算机网络
方向06—11复试笔试科目:
操作系统
方向06—11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①计算机组成原理
②离散数学
07 分布式系统与中间件技术(010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08 嵌入式系统与软硬件协同设计(010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