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580-2012卓越绩效标准
新版GB《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新版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理解和应用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指南。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旨在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并为组织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提供实施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和GB/T 1958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实施指南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具体的评价指南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4.1 领导4.1.1 提要本条款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推动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前提,组织治理是组织持续成功的保障,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必备条件。
4.1.2高层领导的作用本条款包括高层领导作用的要点:确定方向、双向沟通、营造环境、质量责任、持续经营和绩效管理。
a)确定方向是指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并为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设定前提。
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结合其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研讨、提炼、确立和贯彻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率先垂范。
b)双向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组织内部达成上下同心,在组织外部促进协同发展。
组织可通过高层领导演讲2、座谈会、网站、报刊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员工双向沟通;通过洽谈会、研讨会、外部网站等形式与相关方双向沟通。
组织应围绕其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绩效激励制度。
c)营造环境指营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
ICS 03.080.30A12备案号:DB31 上海市地方标准DB 31/T1009-2016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Performance Excellence Criteria for Small Enterprises(报批稿)2016—09—26发布 2016—12—01实施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1/T 1009-2016目次前言............................................................................................................................................................. I I 引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评价要求 (2)5.评价和评价方法 (8)附录A(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分条款分值表 (9)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要素和评分指南 (10)附录C(规范性附录)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从组织概述开始 (14)参考文献 (15)DB31/T 1009-2016前言本标准参照GB/T 1.1-2009给出的基本指导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本标准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1/T 1009-2016引言为鼓励、引导小微企业追求卓越,提高经营绩效,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要求,以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基础,结合本市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实践、质量水平和发展导向,本着“适用、易懂、聚焦”原则,规定了小企业的卓越绩效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适用于上海市政府质量奖(质量金奖)对于小企业(含微型企业)的评价,也可用于追求卓越绩效的小企业(含微型企业)开展组织自我评价。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标准理解(2012版)
GB/T19579
企业卓越 管理模式 (整合、 瓶颈)
ISO9000 ISO14000 OHSAS18000
GB/T19580
世界三大质量奖
全世界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质量奖,最著名的有:
1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 质量奖(1987年设 立,世界最大)。 奖项:制造业、服务业和小企业 每年评审一次,其中每一类别最 多可有三个获奖者。后来扩展到 工商业、医疗卫生、教育。鲍德 里奇质量奖是竞争性的。
• 价值观 value 组织所崇尚文化的核心,是组织的行为准则。 • 核心价值观 组织做事的基本原则
– 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 使全体员工必需信奉的信条,它是表明企业如何生存 的主张。 以人为本,诚信经营
对组织未来的生动描述 – 组织对未来的展望,是组织实现整体发展方向和目的 的理想状态。 打造百年品牌,成为行业领袖
20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克劳斯比、石川 馨等。 特点:全员、全面、全过程。
质量改进之父: W.E.戴明(19001993)
质量领域的首席建 筑师:J.M.朱兰 (1904-2008)
TQC之父: Armand V. Feigenbaum 费根鲍姆1920-
零缺陷管理之 父:Philip B. Crosby 克劳士比 (1926-2001)
文化 职责
当企业无法通过对某些 人硬性规定提高工作绩 效的时候,激发这些人 内心对工作的激情便成 了文化的职责所在。
4.1 领导
4.1.4 社会责任
组织应说明其在履行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等方面的做法。 包括:环境保护、能源消耗、 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产 品安全、公共卫生等
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最新GB T19580 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2012年3月9日发布2012年8月1日实施目次前言————————————————————————————————1 引言————————————————————————————————21 范围—————————————————————————————3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34 评价要求———————————————————————————44.1 领导———————————————————————————44.2 战略———————————————————————————4.3 顾客与市场————————————————————————4.4 资源———————————————————————————4.5 过程管理—————————————————————————4.6 测量、分析与改进—————————————————————4.7 结果———————————————————————————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与GB/T19580—2004相比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9580—2004。
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功用/寿命/牢靠性/平安性/维修性/经济性/时间性
q
q
q
进程/任务质量:
进程合格率/周期时间/本钱/环保/平安
q
Q 综合质量〔Q.C.D.E.S)
体系质量:
ISO9000/TQM/运营质量
Q
了解出色绩效形式之一: 大质量!
1.2 质量管理开展的三大历史阶段 Review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history: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 林
2006年起,改称〝全国质量奖〞
3、出色绩效形式中心价值观和框架
3.1 十一项中心价值观 3.2 出色绩效评价准那么的框架和分值 分配
3.1 十一项中心价值观
1) 一孔之见的指点
7) 促进创新的管理
2) 顾客驱动的出色
8) 基于理想的管理
1991-2000 Recipients 1991-
2000
2000
Award Recipients
S&P 500
2.4 中国全国质量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 迂回的历史
❖ -1982-1991: 方案经济时代的质量管理奖
❖ -1996-1997:试点恢复〔参照PEM〕
❖ -2001:正式恢复,高规范、少而精、严要求、树声威〔品牌〕,坚持规
➢ 美国经济界末尾警醒,末尾了一场普及全国的〝质量革命〞,末 尾向日本学习,重新导入TQM。
➢ 波多里奇1981年出任美国商业部长,1987年7月因不测事故逝世。 在任时期竭力建议质量管理,对推进〝质量提高法〞立法不遗余 力。
➢ 国会很快经过了立法。为纪念波多里奇,称为:«1987年马尔科姆 •波多里奇国度质量提高法-〝群众法100-107〞»,1987.8.20由 里根总统签署失效。
gbt19580-卓越绩效标准
gbt19580-卓越绩效标准c)顾客至上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组织的首要任务,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持续增长和成功。
d)全员参与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强化组织内部的沟通、合作和创新,实现组织的协同发展和成功。
e)持续改进以持续改进为组织的基本要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能力,实现组织的卓越和成功。
f)公正公平以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建立和维护组织的信誉和形象,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参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编制规则》。
评价要求领导领导是组织的核心,是组织卓越绩效的决定因素。
领导应该具有远见卓识、战略思维和卓越领导力,能够引领组织实现自身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战略战略是组织实现卓越绩效的重要手段。
组织应该制定清晰的战略目标和计划,明确战略执行的责任和权力,实现战略与绩效的有效衔接。
顾客与市场顾客是组织存在的根本,满足顾客需求是组织的首要任务。
组织应该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资源资源是组织实现卓越绩效的重要保障。
组织应该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和组织效益的最大化。
过程管理过程是组织实现卓越绩效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该建立有效的过程管理体系,实现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优化,提高过程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
测量、分析与改进测量、分析与改进是组织实现卓越绩效的重要手段。
组织应该建立科学的测量和分析体系,发现问题和机遇,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能力。
结果结果是组织实现卓越绩效的重要体现。
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结果评价体系,评估组织的绩效和能力,发现问题和机遇,制定改进措施,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顾客驱动是推动组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组织应该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放在首位,不断改进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GB-T19580_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Return on Investment
China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500 400 300 200 100 0
All Recipients 1991-2000 Whole Company Site Visited 1991Recipients 19912000 2000
股东
China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 一种卓越经营的哲学和方法,使
中国质量协会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股东
顾客
综合满意
为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顾客
创造平衡 的价值
卓越绩效模式是现代TQM的框架和测量仪:为 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以及指导组织的策 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
•ISO8402:1994:“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 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朱兰质量手册》p398(戈弗雷): 是指当今在全世界为了管 理质量而应用的所有理念、概念、方法和工具的集合。
发展中、开放式和集成化的定义
现代TQM:卓越绩效模式
奖项: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共事 业、中小企业
中国质量协会
日本戴明奖(1951年设立):
奖项:大奖、实施奖、事业所奖
传播最广泛的卓越绩效模式:美国质量奖模式
组织概述 环境,关系与挑战
2 战略策划 85分
China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5 以人为本 85分
经营结 果三角
卓越绩效(质量奖)模式=TQM体系,用于
China association for quality
(完整word版)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GBT19580最新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2012-03-09发布2012-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与GB/T19580 —2004 相比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9580—2004。
引言0.1 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 与GB/Z19579-2011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gbt 19580-2012 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2012-03-09发布2012-08-01实施前言本标准依据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与GB/T19580—2004相比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9580—2004。
引言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卓越绩效最新版评价准则(标注版)
4.3.2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4.3.2.1提要
组织如何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如何拓展新的市场。
4.3.2.2顾客和市场的细分
4.3.2.2.1(顾客和市场识别)如何识别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如何确定当前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所针对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
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基本理念
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4.2.3.2.2(长短期行动计划)说明组织的主要长、短期实施计划,这些计划所反映出的在产品和服务、顾客和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关键变化。
4.2.3.2.3(资源配置)如何获取和配置资源以确保实施计划的实现;说明组织为了实现长、短期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的重要资源计划。
4.2.3.2.4(行动监测)说明监测实施计划进展情况的关键绩效指标,如何确保这些指标协调一致,并涵盖所有关键的领域和相关方。
4.2.3战略部署
4.2.3.1提要
组织如何将战略和战略目标转化为实施计划及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关键绩效指标预测组织未来的绩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1 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理解和应用GB/T 19580-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指南。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旨在指导组织提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并为组织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提供实施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和GB/T 1958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实施指南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具体的评价指南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
4.1 领导4.1.1 提要本条款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着关键作用。
其中,高层领导的引领和推动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前提,组织治理是组织持续成功的保障,而履行社会责任则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必备条件。
4.1.2高层领导的作用本条款包括高层领导作用的要点:确定方向、双向沟通、营造环境、质量责任、持续经营和绩效管理。
a)确定方向是指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并为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设定前提。
组织的高层领导应结合其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研讨、提炼、确立和贯彻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率先垂范。
b)双向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组织内部达成上下同心,在组织外部促进协同发展。
组织可通过高层领导演讲2、座谈会、网站、报刊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与员工双向沟通;通过洽谈会、研讨会、外部网站等形式与相关方双向沟通。
组织应围绕其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绩效激励制度。
c)营造环境指营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
GBT精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2012年3月9日发布2012年8月1日实施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结果-----------------------------------------------------前言本标准依据GB/—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本标准与GB/T19580—2004 相比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就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9580—2004。
引言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12)》,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2012前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所规定的起草规则。
本标准代替GB/T19580—2004《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本标准与GB/T 19580—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基本理念;——增加了部分术语;——调整了部分章节的内容。
本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5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质量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立特管理咨询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福荣、汤万金、陈志田、马林、吕青、李仁良、焦叔斌、张晓东、金国强、王俊、王国清。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 19580—2004。
引言0.1总则为了引导组织追求卓越,提高产品、服务和发展质量,增强竞争优势,促进组织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借鉴国内外卓越绩效管理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以及结果等七个方面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为组织追求卓越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本标准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组织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创造价值。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0.2与GB/Z 19579-2011《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的关系本标准规定了卓越绩效评价要求,是卓越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是组织实施本标准配套的指导性技术文件,为组织理解和应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指南。
0.3 基本理念本标准建立在以下基本理念基础上,高层领导可运用这些基本理念引导组织追求卓越:a)远见卓识的领导以前瞻性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确立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带领全体员工实现组织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b)战略导向以战略统领组织的管理活动,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c)顾客驱动将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作为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及不断创新的动力,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和忠诚程度。
d)社会责任为组织的决策和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承担责任,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e)以人为本员工是组织之本,一切管理活动应以激发和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为中心,促进员工的发展,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f)合作共赢与顾客、关键的供方及其他相关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实现共同发展。
g)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组织的绩效源于过程,体现于结果。
因此,既要重视过程,更要关注结果;要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实现卓越的结果。
h)学习、改进与创新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是组织追求卓越的基础,传承、改进和创新是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
i)系统管理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以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组织经营管理的统筹规划、协调一致,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组织卓越绩效的评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为组织提供了自我评价的准则,也可作为质量奖的评价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T 1900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卓越绩效performance excellence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为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不断创造价值,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和能力,促进组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
3.2 使命mission组织存在的价值,是组织所应承担并努力实现的责任。
3.3 愿景vision组织对未来的展望,是组织实现整体发展方向和目的的理想状态。
3.4 价值观values组织所崇尚文化的核心,是组织行为的基本原则。
3.5 治理governance在组织的监管中实行的管理和控制系统。
包括批准战略方向、监视和评价高层领导绩效、财务审计、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活动。
3.6 标杆benchmarks针对相似的活动,其过程和结果代表组织所在行业的内部或外部最佳的经营实践和绩效。
3.7 关键过程key processes为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重要价值或作出重要贡献的过程。
4 评价要求4.1领导4.1.1 总则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高层领导的作用、组织治理及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4.1.2 高层领导的作用组织应从以下方面说明高层领导的作用:a)(愿景和价值观)如何确定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如何将其贯彻到全体员工,并影响到组织的供方、合作伙伴、顾客及其他相关方,如何在落实组织的价值观方面起表率作用;b)(员工沟通)如何与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如何鼓励整个组织实现坦诚、双向的沟通,如何通过对全体员工实现卓越绩效的活动进行激励以强化组织的方向和重点;c)(经营环境)如何营造诚信守法的环境,如何营造有利于改进、创新和快速反应的环境,如何营造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d)(质量安全责任)如何履行确保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的职责;e)(品牌建设)如何推进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f)(可持续)如何强化风险意识,推动组织的持续经营,如何积极培养组织未来的领导者;g)(聚焦行动)如何促进组织采取行动以改进组织绩效、实现战略目标,并达成愿景;如何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如何根据绩效评价结果采取相应行动。
4.1.3 组织治理如何考虑组织治理的关键因素以及如何对高层领导和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进行评价:a)(治理因素)组织治理如何考虑以下关键因素:—管理层所采取行动的责任;—财务方面的责任;—经营管理的透明性以及信息披露的政策;—内、外部审计的独立性;—股东及其他相关方利益的保护。
b)(治理绩效)如何评价高层领导的绩效,如何评价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高层领导和治理机构如何运用这些绩效评价结果改进个人、领导体系和治理机构的有效性。
4.1.4 社会责任4.1.4.1 提要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在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等方面的做法。
4.1.4.2 公共责任4.1.4.2.1(风险对策)明确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营对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公共卫生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4.1.4.2.2(风险预测)如何预见和应对公众对组织的产品、服务和运营所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的隐忧。
4.1.4.2.3(风险过程和指标)说明为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达到更高水平而采用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以及在应对产品、服务和运营的相关风险方面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4.1.4.3 道德行为4.1.4.3.1(诚信)如何确保组织遵守诚信准则,以及如何建立组织的信用体系。
4.1.4.3.2(道德)如何确保组织行为符合道德规范,说明用于促进和监测组织内部、与顾客、供方和合作伙伴之间及组织治理中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的关键过程及绩效指标。
4.1.4.4(公益)公益支持如何积极地支持公益事业,并说明重点支持的公益领域;高层领导及员工如何积极参与并为此做出贡献。
4.2战略4.2.1 总则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的战略及其目标的制定、部署及进展情况。
4.2.2 战略制定4.2.2.1 提要组织如何制定战略和战略目标。
4.2.2.2 战略制定过程4.2.2.2.1(战略策划机制)组织应描述其战略制定过程、主要步骤及主要参与者,如何确定长、短期计划的时间区间,以及战略制定过程如何与长、短期计划时间区间相对应。
4.2.2.2.2(战略策划因素)如何确保制定战略时考虑下列关键因素,如何就这些因素收集和分析有关的数据和信息:—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以及机会;—竞争环境及竞争能力;—影响产品、服务及运营方式的重要创新或变化;—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资源重新配置到优先考虑的产品、服务或领域的机会;—经济、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方面的潜在风险;—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组织特有的影响经营的因素,包括品牌、合作伙伴和供应链方面的需要及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相关因素;—战略的执行能力。
4.2.2.3 战略和战略目标4.2.2.3.1(战略和战略目标)说明战略和战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对应的时间表和关键的量化指标。
4.2.2.3.2(战略及其目标考量)战略和战略目标如何应对战略挑战和发挥战略优势,如何反映产品、服务、经营等方面的创新机会,如何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所有相关方的需要。
4.2.3 战略部署4.2.3.1 提要组织如何将战略和战略目标转化为实施计划及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关键绩效指标预测组织未来的绩效。
4.2.3.2 实施计划的制定与部署4.2.3.2.1(行动计划)如何制定和部署实现战略目标的实施计划;如何根据环境的变化对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计划进行调整和落实。
4.2.3.2.2(长短期行动计划)说明组织的主要长、短期实施计划,这些计划所反映出的在产品和服务、顾客和市场以及经营管理方面的关键变化。
4.2.3.2.3(资源配置)如何获取和配置资源以确保实施计划的实现;说明组织为了实现长、短期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的重要资源计划。
4.2.3.2.4(行动进展监测)说明监测实施计划进展情况的关键绩效指标,如何确保这些指标协调一致,并涵盖所有关键的领域和相关方。
4.2.3.3 绩效预测(行动绩效预测)说明组织长、短期计划期内的关键绩效指标的预测结果以及相应的预测方法;如何将所预测绩效与竞争对手或对比组织的预测绩效相比较,与主要的标杆、组织的目标及以往绩效相比较;如何确保实现所预测绩效,如何应对相对于竞争对手或对比组织的绩效差距。
4.3顾客与市场4.3.1 总则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建立顾客关系、确定影响顾客满意程度关键因素的方法。
4.3.2 顾客和市场的了解4.3.2.1 提要组织如何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如何拓展新的市场。
4.3.2.2 顾客和市场的细分4.3.2.2.1(顾客和市场识别)如何识别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如何确定当前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所针对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
4.3.2.2.2(顾客和市场细分)在顾客和市场的细分过程中,如何考虑竞争对手的顾客及其它潜在的顾客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