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笔记
2014高考语文考点回顾
![2014高考语文考点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d5d0361fcc7931b765ce15b2.png)
下一站:高考
• • • • • • •
1、压缩语段,新闻点评 2、仿用句式+修辞方法 3、补写型语言表达连贯 4、语言表达得体 5、扩展语句 6、拟写广告语、宣传语 7、拟写颁奖词、获奖感言
语言运用之16、17题
• • • • • •
8、图画类图文转换 9、表文转换 10、徽标类图文转换 11、添加关联词 12、 修改文段 13、变换句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或然与必然—混淆条件 •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常将 “或然”的趋势表述成“必然” 的趋势。常见的表“或然”与 “必然”的词语有:如果、可 能、或许、一定、必然等。
• 4、言此与言彼—答非所问、偷换概念 阅读时,注意勾画文中出现的概念性的 文字
• 5、肯定与否定—颠倒是非 命题者设置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 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 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 肯定。
4、特殊体裁类文言文阅读(了 解) 特殊体裁类文言文主要指序、铭、 碑文、书、表等体裁的文章。 阅读这类文章时,要认真分析 作者的情感态度、思想观点, 认真揣摩其语言,体会其行文 思路。
• 【高考预测】2014年高考,文言文的选材侧 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50字左右。题型固定:文言实 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 【备考方略】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 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 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 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文 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 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 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 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 字字落实。
• 此类文本备考的要点是,熟悉传记等实用类文本 的基本特征,立足于基本事实,分析人物形象和 思想内容,探讨文本中体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 神。要树立联系的观点,即传主思想性格和基本 事实的联系,传主思想性格和作者评价的联系, 文本和时代的联系等。选材时要密切关注热点人 物,热点人物,一类是指当年或近年来去世的名 人,他们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使人尊重,选择这 样的传主,一般是基于缅怀和激励后者的考虑; 一类是指和当前热点问题密切相关的领域中的有 突出贡献的人物。如科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 家、军事家、时代楷模、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等。 这些人物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2014年高考百日复习语文备考指要
![2014年高考百日复习语文备考指要](https://img.taocdn.com/s3/m/3da6ee34580216fc700afd33.png)
2014年高考百日复习语文备考指要高考研究2014-02-27 23522014年高考百日复习语文备考指要——2014年高考语文备考指要高考语文考查的不仅是考生的知识水平,更是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生的失利,可能失在语文知识能力的掌握上,也可能失在考试的心态上,还可能失在答卷的技巧上,这其中的任一环节都是成功的必要保证,更是我们11届高考语文备考的关键。
一、心态策略高考是紧张、激烈的脑力劳动,需要考生全身心投入,且处于最佳状态,以保证每分钟都能积极思维。
平时要训练:考试开始前,考生据弃与高考无关的一切杂念,排除种种可能在考场上分散注意力的因素。
考场答卷时应做到:(一)以平静的心态答题。
如果心绪不宁,要告诫自己,难易不是针对某个人的,难,不畏惧;易,也不掉以轻心。
(二)以专注的心境思考。
要抛开包袱,聚精会神地进入读题、解题的状态。
(三)以敏捷的反应判断。
应抓紧时间,快速反应;如果犹豫不决,既影响答题的心态,又延误答题的时间。
二、答题策略时间安排大致可以是:第I卷70分钟以内;作文原则上不少于60分钟;其余部分20分钟左右。
拿到试卷后,可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认真答好前一两道题,让思维很快进入状态。
应遵循先易后难、先快后慢的原则,注意满足题目要求;解答主观题时,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书写的规范、工整。
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命题特点]本大题考查“论说文”的阅读,试题有三道左右(每题3分)。
为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大题命题难度稳中有降,重在考查信息筛选和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答题注意点]一、解答步骤(一)通读全文,迅速形成整体印象。
要边读边理解,每读完一个长句或段落后,可在头脑中“复述”一遍;重点留意每段的首句。
(二)审准题意,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三)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对应的句段,从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
(四)筛选答案。
2014年语文高考宝典
![2014年语文高考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430064bd65ce050876321386.png)
2012年语文高考宝典一、复习方略1.听从老师的金玉良言,2.安排好自己的复习节奏,3.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选择基础的、重点的、容易得分的内容复习。
二、考场解题技巧(一)默写题注意通假字不要写错,虚词不要漏掉,写完应检查,一时写不出来的,可在余闲时间里努力回忆。
(二)文言文阅读1、扎实的文言基本功,极强的猜读能力。
2、选择题应认真对照原文、比较选项。
3、利用选择项内容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
4、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信、达、雅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古文翻译技巧▪★一定要直译,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
(“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
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
(“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
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5、文言文断句(1)文言文断句的方法A、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B、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C、寻找标志,辅助标点。
a、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b、找虚词,定句读。
①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 :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资料夹: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资料夹:2014年高考语文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19b13252af90242a895e59b.png)
第09节图文转换【知识梳理】图表题综合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这类题型属于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
图文转换的类型:1.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两种:①表(格)文(字)转换题。
②图(“徽标类”“漫画类”)文转换题。
2.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①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②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解读图表的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方法突破】名师点拨:1、表文转换题图表的特点在于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和表格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
图表解答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相关信息,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概括提炼能力。
答题步骤: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
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
图表式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
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②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③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④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
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
【语文】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4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语文】2014年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考点14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ab31c43aa00b52acec7ca04.png)
考点14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一、(2014·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
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
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
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
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
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
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
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
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
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
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知识讲解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865b694cc1755270622082e.png)
高考解决方案高考知识点串讲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 )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 āi ),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 )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 )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秋稔.(rěn )冬祥 意蕴. B .楹.(yíng )联齿颊..留香 C .言简意赅.(g āi ) 撰.写 D .镌.(jùn )刻锒锒..上口 1.答案:D解析:镌(juān)刻;锒锒(琅琅)上口试题分析:本题将字音字形结合在文段中考察。
注意“镌”和“隽”不要混淆。
“锒”和“琅”之间的区分,从偏旁入手。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万户杨柳依依 B .千家喜气洋洋 C .春回爆竹声声D .春来微风缕缕2.答案:C解析:本题为文化常识的考察——对联。
“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 、B ;“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 。
C 项在内容上能够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2014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3 名句名篇默写
![2014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13 名句名篇默写](https://img.taocdn.com/s3/m/5c079975f18583d049645991.png)
考点13 名句名篇默写1.(2014·新课标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评分标准】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的军容之盛。
【解析】关键字、易错字为“晦朔”“蟪蛄”“沧”“舳舻”“旌”“蔽”。
答案:(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评分标准】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3.(2014·辽宁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 。
(王湾《次北固山下》)(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解析】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能力。
(1)易错易别字:残(误为:惨);(2)易错易别字:骐骥、驽(误为:弩、孥等)、驾(易误为:骂、架等);(3)易错易别字:尊(误为:樽)、酹(误为:酌)。
答案:(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评分标准】每句1分,多字、漏字、错字不得分。
2014高考语文基础知识
![2014高考语文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7b991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6d.png)
2014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中国高考是每年的重要考试,对学生来说,语文是其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2014年的高考语文考试涉及了许多基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修辞手法等方面。
下面,我将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探讨。
一、词汇词汇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2014年的语文高考中,有许多与词汇相关的考查内容。
首先,是词语辨析。
考生需要区分相近意义但用法不同的词语,例如“优雅”与“典雅”,“推崇”与“崇拜”等。
在准确运用词语时,考生需要明确词义,确保语文表达的准确性。
其次,是成语和习惯用语的应用。
高考中常常要求考生运用成语和习惯用语进行文章表达。
例如,题目可能会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成语完成短文,或者运用某一习惯用语进行观点陈述。
因此,考生需要对常见的成语和习惯用语有所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
二、语法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高考中一个重要的考查点。
在2014年的高考语文中,语法的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句子成分、句子结构和语法错误的修改等。
在句子成分方面,考生需要准确判断和运用各种句子成分,例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在解析句子的结构和搭配时,考生需要理解各种句式的基本结构,并能够准确地分析句子的成分和关系。
此外,语法错误的修改也是高考语文中的常见考点。
考生需要在给定的句子中找出错误并进行修改。
这要求考生对语法规则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能够准确地运用于实际的修辞表达中。
三、修辞手法语言的修辞手法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
在2014年的高考中,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围绕形象的具体描写、比喻、夸张等方面展开。
形象的描写是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在文章写作中,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因此,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具体的描写方法,如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动作等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
同时,比喻也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重要考点。
比喻是通过寓意相近的两个事物之间的类比来进行比较。
在文章写作中,通过巧妙的比喻,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主题。
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excel版)
![2014年四川高考语文重点知识点(excel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a43d0ca6c30c2259019ec0.png)
文学类文本阅读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C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3.鉴赏评价D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4.探究F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4年高考语文考纲
考试范围:必修课程中“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与选修课程《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 两个模块
(一)语言文字文字运用-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2.表达应用E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二)古诗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之 2.理解B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 3.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D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知识要点、答题技巧及要求(考前强化快速拿分)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知识要点、答题技巧及要求(考前强化快速拿分)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https://img.taocdn.com/s3/m/893d0a6d960590c69ec376e4.png)
2014年湖南高考语文知识要点、答题技巧及要求(考前强化快速拿分)高考复习指导(高三)一、把握成语的解题技巧: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当5析语义,切忌重复矛盾。
6、晓褒贬,切忌感情颠倒7、知敬谦,切忌敬谦错位。
8、辨对象,切忌张冠李戴 9、看语法,切忌不合逻辑。
谦辞成语:贻笑大方无功受禄忝列门墙信笔涂鸦一孔之见才疏学浅尸位素餐不足挂齿:雕虫小技区区此心班门弄斧蓬荜生辉抛砖引玉挂一漏万敬谢不敏不情之请(客套话,谦称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笨鸟先飞敬谢不敏无功受禄敬辞成语:高抬贵手不吝赐教鼎力相助洗耳恭听率先垂范鼎力相助不带宾语的成语:出奇制胜:不可作“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耳濡目染:不可作“耳濡目染了这些事情”。
漠不关心:不可作“漠不关心群众的疾苦”。
求全责备:不可作“求全责备自己”。
视而不见:不可作“视而不见这些事情”。
司空见惯:不可作“司空见惯这些浪费现象了”。
妄自菲薄:不可作“不要妄自菲薄自己”。
自怨自艾:不可作“自怨自艾命运不佳用于否定句和问句中的成语:等量齐观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无时无刻一蹴而就鹿死谁手等闲视之二、语病解题技巧:A.主干分析法B.抓标志法C.逻辑分析法D语感法。
牢记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括号内为两种可供选择的正确句式):被…… 束缚下(被……束缚,在……束缚下)1.听到……噩耗传来(听到……噩耗;……噩耗传来)2.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3.以……即可(以……为宜;……即可)4.为了……为目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5.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6.打着……为幌子(以……为幌子;打着……的幌子)7.由于……下(由于……;在……下) 8.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9.经过……下(经过……;在……下) 10. 是出于……决定的11。
2014年成人高考 专升本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完整版
![2014年成人高考 专升本 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b4ccf0700abb68a982fbc6.png)
总要求1.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质。
2.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4.掌握常用的文体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复习考试内容一、汉语基本知识「要求」1.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注意掌握现代汉语中仍然在运用的文言词语。
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之、其、者、所、诸、焉、则、而、于、以、且、乃等的用法,识别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3.理解文言文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宾语前置、判断句、被动句等,并能正确地译成现代汉语。
4.理解古今作品中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层递、反复、设问、反诘等修辞格。
二、作家作品知识「要求」掌握中外作家的名号、国别、时代及所选课文的体裁和出处。
了解其主要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成就、代表作及在文学史上的贡献。
三、文体知识1.议论文议论文是指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文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
论点是作者的观点或主张;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论证的方法有归纳论证(例证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证论)、比喻论证等。
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等。
2.记叙文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章。
它以叙述为主,往往间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
3.诗、词、曲、赋诗、词、曲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对生活作高度集中的概括;语言凝练而富有形象性;富于节奏感和韵律美。
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上海高考:2014年语文高考考点与题型
![上海高考:2014年语文高考考点与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818751691ed9ad51f01df2c4.png)
4、语言运用的鉴赏和评析(3的分支) (1)品味用词的贴切或符合语法: 例1、(2009春考第1题)有人认为第②段画线句中“聪明” 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 理由。 例2、 (2010春考第6题)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叠词的表达 效果是 (2)句式特点:(2010年第25题)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画线 句。 (3)修辞:(2005年春考第25题)第二段文质兼美,就其语 言特点举出一例进行赏析。 (4)语言风格(2008年第11题)概述本文语言特征,结合主 要内容作简析。 (5)语体风格(演讲稿的口语化;散文的抒情性、生动性;议 论文的严谨;说明文的文学性和科学性;文赋句式的骈 散、长短结合等) 例3、(2009年第25题)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文学性的结 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 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 沉静。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 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 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 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 鸣。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 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 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动, 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 试手册· 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 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法是,首先联系词语的 本义思考,然后把词语放在句中,结合上下文分析词 语的语境义。“困境”本义是指困难的处境,放在句中考 虑,“这种”,提示考生要到上文寻找答案。上文说“本 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不确定性的消除‟, 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可以总 结出答案应是,信息本应消除不确定性但也会增加对 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14高考语文复习导学二十四周加强版 第二部分:每天读背思 第十四周
![2014高考语文复习导学二十四周加强版 第二部分:每天读背思 第十四周](https://img.taocdn.com/s3/m/db3410979b6648d7c0c746d2.png)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第十四周﹡﹡﹡﹡﹡﹡﹡﹡﹡﹡﹡﹡﹡﹡﹡﹡﹡﹡星期一:【基础巩固】【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二讲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心灵哲学小故事】习惯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
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
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
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牛用条件反射的方式活着,而人则以习惯生活.一个成功的人晓得如何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美文欣赏】理智和情感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一考生世俗是一一张望不透的网,水晶般的双脾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
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微笑的神情背后也许隐藏着奸诡的用,b;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人海底,含恨永远。
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果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语文——各专题知识摘要一、基础选择题(8分)1、字音(注意以下几种类型) (1)多音字,如“作(zu ō/zu î)”“症(zh ēng/zh âng)”“强(qi áng/qi ǎng )”“模(m ï/m ú)” (2)形近字, 如“呛(qi àng)”“怆(chu àng)”(3)易错字,如前鼻后鼻音(民m ín —明m íng)、卷舌音(寺s ì—饰sh ì)(4)生僻字,如噽(pǐ)罅(xi à)隙 (5)成语中古音,虚与委(w ēi )蛇( y í)——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①以读带写,作好标记,提高效率;②以印发的资料和教材中的字音注释为主。
2、近义词辨析(原则——存同求异,通过以下作对比)(1) 意义(范围、程度、侧重点)(2) 色彩(褒贬、书面和口语) (3)用法(对象、搭配、词性)建议:①排除法:选定肯定对象,排除其它。
②试代法:代入两者,对比效果。
3、成语(熟语)的几大注意事项:(1)勿望文生义,如“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
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2)分清对象,如“车水马龙—车辆、人流” “徐娘半老—中年妇女” (3)分清色彩,(褒/贬、谦/敬) 如“弹冠相庆—贬义”“班门弄斧—谦辞” (4)注意语境,(意义会变化)如“相濡以沫——泉水干了,两条鱼吐沫互相润湿。
也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只为了保住生命。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
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建议:把遇到的成语按以上各类作好标记。
可以加强复习效果。
4、语病题(1)几种类型: ①成分残缺或赘余②语序不当(多层定、状语、关联词) ③搭配不当(动宾、主宾、关联词) ④结构混乱(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有歧义、指代不明) ⑥不合逻辑(因果倒置、多层否定)(2)快速判断语病有“十看”①看介词(小心缺失主语)②看代词,如这、那、它(小心指代不明) ③看判断词“是”(小心主宾搭配) ④看两面词(小心双提单承或单提双承)⑤看关联词(小心语序不当和搭配) ⑥看并列词(小心搭配不当) ⑦看多层否定(小心否定和肯定间的变换) ⑧看主干(特别动宾) (小心成分残缺或搭配不当)⑨看数量词(包括前后的约数)(小心重复) ⑩看多义词,如“杜鹃” 注意:也可以看有“、”出现的地方,看并列是否得当;“原因是”与“所致、造成”重复。
建议:①按照以上几点判断,勿自乱阵脚。
/过渡)(2)抓住关键词语和提示词(如首先、总之、不但…建议:①看前后文的内容提示,明确前后顺序。
②从几个选项入手,试排、对比、排除二、古文阅读(约25分)考查内容:实词、虚词、句式、信 息筛选、内容概括、断句、翻译。
5、实词(几种语法现象P) (1)通假字:蚤-早(2)古今异义:一切:一个贴切的 (3)词类活用(使动、意动、为动) (4)一词多义:爱-怜惜、吝啬、可爱 (5)偏义复词(如:公姥.、作.息) (6)兼词(如:诸—之于、焉—于此)6、虚词(18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记忆:因为所以其则于与之乎者也焉而且乃若何 (1)通过读古文(必修选修课文)培养语感。
(2)把握好每个虚词的例句翻译,利用句意记住用法和意义。
用法:①名词、动、代、兼、副、介、连、助 ②其中连词十种用法:并列、承接、递进、因果、假设、转折、选择、目的、让步、修饰、7、信息筛选(1)题型:?人物?品行(2)方法:①先判断人物对象;②排除被否定的项; ③验证所选项。
8、内容概括 建议:(1)时、地、人物对象、时间先后、部(2)关注表示判断、观点的词语;建议(1)关注分值,与之匹配。
2倍或3倍数,偶尔也会是倍数加一)(2)关注标志性词语(如下几个方面) ① 虚 词②实词③修辞标志: 顶针(顶真)、排比、对偶、反复④固定句式:(看见前要寻找后) 如…何;得无…乎;何…为 建议:①高屋建瓴,通读1、2次再判断; ②掌握大意,勿因关注标志而忽视内容。
10、翻译(原则——字字落实、辅以意译)。
找到特殊语法现象,基本找到“分”。
(2)特殊句式要调回正常语序,省略句务必补出省略成分,特别承前省略主语的情况。
(联系前文)—留、删、换、掉、补(1) 几种句式类型(附各种句式的常见形式): ①判断句②省略句③被动句④倒装句(2)现代汉语正常语序: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附:①判断句:……者……也/……,……也/……者,……/……者也/为、是、非、未、无、莫、乃、亦、皆/无标志按句意。
②被动句受、于、受……于/见、见……于/为、为……所 /被/无标志看句意。
③省略句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④倒装句一、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谁、孰、何、安、焉、胡、恶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未、毋、无、莫) 3、“之”“是”作提宾标志。
(注意介词) 二、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作状语时要注意:句首:夫、惟、盖、凡、且夫 句中:于、以(不明显) 句尾:也、乎、哉、焉、而已 对话中的动词:云、曰、道、言 发现动词:往前后找主、宾语 人名、地名、官职、时间的提示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于、以、乎=于等 三、定语后置1、标志:而、而……者、之、之……者2、注意形容词和名词同时出现的地方,判断两者是否存在修饰关系,再观察其位置是否倒装。
三、古代诗词鉴赏与默写(12-13分)1、 形象答题提示:(省略号内为结合诗词分析)①通过对……内容的描写,②描绘了一幅……的景象(图景)/营造了……的意境/表现一个……形象。
2、语言3、表达技巧P(1)修辞手法(常见9种手法及其效果)P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夸张、 排比、设问、反问、反复(2)表现手法(相反记忆) (涵括描写手法)动静、虚实、远近高低、正侧面、抑扬、 联想想象、工笔白描、对比、衬托(渲染)、 渲染、用典、象征、以小见大(3)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有主观情感字词)②间接抒情+具体体现的诗句意思+这样写…(效果、情感)4、内容情感(题材分类)5、解题建议:(准确答题有“几看”) (1)题目(大小标题) (2)作者 (3)序注 (4)意象(5)关键词(带有主观情感字词) )题干(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定点取向,多方印证,勿先入为主 断章取义。
6、名句名篇默写 (1)理解分类记忆;(2)高中部分的诗词文务必过关; (3)重点记忆不熟练的篇目; (4)对错字、生字、难字别放过, 多写几遍。
四、现代文必考题(论述类为主)1、考点内容:(1)重要概念的含义(指代、比喻)(2)重要句子的理解和作用(看位置) (3)筛选整合文中信息 繁长 (4)分析行文结构思路 变 (5)归纳各段要点概括中心 简短 (6)分析作者观点态度2、考查形式:选择+主观表达题3、选择题的设错方式(设错陷阱) (1)由“或然” “必然” (可能 必然) (2)由“未然” “已然” (将 已经)①儿女情怀(爱情、闺怨)②建功立业(边塞、爱国、战事) ③离愁别绪(离乡、送友) ④山水田园(热爱、抒怀) ⑤思古咏史(怀古伤今) ⑥咏物伤时(托物言志、触景伤情) ⑦送别悼亡 (生离、死别)(3)无中生有 (4)故意曲解(5)以偏概全(部分 全部)(6)恰好说反(是 不是) (7)夸大其词(难以不可能) (8)条件互混(条件与结果互混) (9)乱设因果、假设、条件关系4、建议: (1)可先看主观题题目再看文章;(2)阅读时应带笔画出关键的词语和 句子,方便理清文章结构和思路。
(3)出现具体句子时回到原句作对比。
根据前后文理解作答。
1、文学类——考点内容 (1)句子意思及其表现力(作用+效果) (2)人物 (3)情节(小说)的结构方式 顺序、倒叙、插叙、补叙、抑扬、线索(明暗)、铺垫、悬念、误会、巧合、过渡、照应等 (4)语言特点(注意修辞的应用及效果) (5)环境的作用 (景物情景描写) (6)写作意图(主题) 社会意义(小说的核心)2、实用类(1)考点内容: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意思) 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结构 ③分析文本特征和表现手法④评介文本观点和倾向及社会价值⑤思考与判断文本特色(结构、手法、语言) 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发掘深层含义(有理有据)⑦探讨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 ⑧探讨写作背景和意图 (2)传记(3)表达技巧 ①修辞手法(见诗歌专题) 记叙、叙述(顺/倒/插/补) 描写(白描/细节) ②表达方式 议论 直接 抒情 间接 ③表现手法(见诗歌鉴赏专题)④其它如线索、过渡、悬念等(见文学类) (4)新闻(消息、通讯)(5)科普文 文体特征:科学性、通俗性、文学性 语言特征:客观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①制造气氛营造氛围 ②衬托人物心境情绪 ③表现心理活动 ④渲染烘托活动背景 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⑥象征社会环境 ①传主(形象、个性、精神) ②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③语言:平实、简明、生动…④时代影响及其价值 ⑤表达技巧及其作用(见下表)外貌肖像 语言 动作 心理六、语言运用题1、扩展、压缩语段(1)扩展语段(把简练提示:①看清题干要求,把握扩展方向。
②展开合理想象,突出原来的词语。
(2)、压缩语段(概括、提炼中心内容)“……是……”=本质特征(种差)+大概念如:人是会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
2、选用句式、变换句式长句短句(因成分多而显长)句整句散句(结构是否相同或相似)式单句复句(一套主谓就是单句)分常式变式(变式是指各种倒装句)类肯定否定主动被动四种不同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提示:(1)长句变短句时(2)短句变长句时——以上两种可关注句中动词的提示。
(3)修改句式常要求改成“长单句”即句子成分多,但都是在一套主谓的句子中。
(4)写作时尽量运用多种句式表达,可以增加语言亮点。
(5)选用句式要看上下文提示和题干要求。
3、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常见的为主)(1)仿写的两大要求4、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提示:以上要求往往体现在以下题型中———压缩(电报、信息)、广告语、转述、复述、介绍词等5、拟写短信(1)主题突出(祝对方什么—生日、新年)(2)情真意切(3)语言简洁(4)讲究修辞6、新闻点评(小而精)(1)切中要害(找主要的点,忌面面俱到)(2)客观点评,言语精炼生动。
①扩展、压缩语段②选用句式、变换句式③判断修辞与仿写修辞④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得体⑤拟写短信⑥新闻点评⑦图文转换题⑧颁奖词⑨介绍词⑩串联词⑾写对联⑿广告词⒀其它(各种语境题)①找最大主干②分清各修饰成分③排列各句(主谓式)顺序①找信息含量最大的为主干②把修饰成分与其对象一一搭配③把上一项搭配成的几个分句排序代入主干7、图文转换题1) 介绍图像要有一定的顺序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