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多感怀之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散文多感怀之作。

正如他在《怀念萧珊》一文中所说:“五十多年前我就有了这样一种习惯: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

”作者的这篇悼念亡妻的散文,记述了妻子在“文革”中因受自己的牵连而遭罪,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默默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描写了夫妻俩在那段日子里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以及互相鼓励着希望摆脱厄运的深切愿望。

作者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对林彪、“四人帮”迫害无辜的愤恨之情,对夫妻受难中善良的人们给予帮助的感情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正是这一作品充满感情色彩,从而“打动读者的心”的重要艺术因素
《怀念萧珊》于朴实无华人叙述之中凝聚着巨大的情感内容,体现了巴金作品惯有的叙事风格。

散文娓娓地叙述作者自己的一件件往事——夫妻在“文革”期间共同经历的磨难,萧珊得病和去世的情景,她那与人为善的性格,以及作者与她相识的回忆,看似随意的安排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在结构,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散文以平实的叙述,在表达基本内容的同时,又把内在的情感以及特定的艺术氛围传达出来。

特别是文中关于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的互相勉励和萧珊去世后的情景途述,蕴含着无尽的辛酸和对故人的怀念,极具艺术力量。

“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

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骨灰搀和在一起。

”散文结尾的这段叙述把作者对妻子的至爱这情以及散文特有的如泣如诉的情调表达得淋漓尽致。

跟这部平实、朴素的写法相联系,巴金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人物。

夫妻俩的一个姿态,两三动作,几句话语,在作品中稍加勾勒和点染,言笑颦蹙便顿时跃然纸上。

当然,这些人物不同于叙事作品中的完整典型,但他们同样能激荡人心,在读者头脑里留下清晰难忘的印象。

秦牧曾说过:“如果一个散文作者不敢流露自己的感情,不敢用自己的个性语言来讲话,这样的散文,艺术感染力就会降低,因为那作为文学作品的特性被削弱了。

”巴金散文感情色彩浓烈,语言个性鲜明。

它没有雕琢的文字,不采用华丽的词藻,追求自然的美,朴素的美。

《怀念萧珊》那么自然、那么朴素地记录作者的一段生活,说他“要说”的话,“求助于纸笔”吐露绝无伪饰的情感。

这是作者对语言的运用达到熟练自如、炉火纯青的表现。

《怀念萧珊》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①《怀念萧珊》是一篇悼亡、祭奠之作,写得悲、愤交织,正气凛然。

巴金在这里祭奠亡妻,固然倾诉了丈夫对妻子那种风雨同舟、相濡以沫的感情,但它实际上又远远超出了个人、夫妻,因为萧珊作为巴金的妻子同时也是一个翻译家、知识分子,她在“文革”中的种种遭际具有那个特殊岁月“历史见证”的“典型”意义,完全是和整个国家、民族的劫难紧紧连在一起的,因而,对她的奠基事实上也就是对在“文革”浩劫中不幸遭难的千千万万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奠基!所以,此文写“情”即是写史,奠基“个人”即是奠基“历史”即对文革罪行的揭露、批判和声讨。

②艺术特色包括至情、至性两方面。

《怀念萧珊》是一篇用血和泪写成的至情至性之文!其中当作者写到萧珊开到后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着两只大眼睛。

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

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表达了作者的愧疚、痛苦和无可奈何。

看到“她躺在担架上,但已经给白布床单包得紧紧的,看不到面容了,我只看到她的名字。

我弯下身子,把地上那个还有点人形的白布包拍了好几下,一面哭着唤着她的名字。

”既有对生活琐事的回忆,对风暴袭来时萧珊痛苦的平静,对她在肉体上和精神上所受的种种折磨和摧残的回叙,及至对她临终前那双“很大,很美,很亮的眼睛”的着意描写等,都是巴老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肺腑之言!如此真情流淌、自然本色的文章,自能动人心弦,赢得读者与作者“同声一哭”的审美效应。

三作品赏析
《怀念肃珊》是巴金悼亡妻的散文,也是他晚年创作中的佳作。

它倾注着作者对亡妻真挚而
深沉的怀念,包藏着作者对给萧珊带来不幸的罪恶势力的无比仇恨,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感情力理。

然而,优秀的悼挽散文一般又都带来记叙的特点,它们往往通过对逝者的回忆寄托生者的哀思。

在这篇作品中,巴金也满怀深情地诉说萧珊生前的一切,诉说他们相濡以沫的最后时光。

萧珊与巴金初识在1936年,几乎完全是在战乱中经历了多年的相恋之后,于1944年与巴金结合到一块。

没有隆重的婚礼,也没有任何的物质追求,有的只是两人真诚的爱。

在战争的年代里,她着丈夫“经历了各种艰苦的生活”;在浩动的岁月中,驰又给备受丈夫安慰、鼓励与信任。

由于丈夫的“连累”,她也蒙受着种种非人的迫害,但虽然“内心的痛苦象一锅煮沸的水”,表面上却还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

当丈夫诉说“日子难过”时,也总是鼓励丈夫“要坚持下去”;为了使丈夫的“问题”早日解决,自己病得不能起床也用电话去打扰丈夫,甚至在病危之际,也还念念不忘丈夫的“解放”,还因看不到丈夫的“解放”而遗憾。

巴金一方面深情锦邈地诉说萧珊生前对自己的种种好处,另一方面又痛苦地回忆自己给她带来的种种不幸。

为了他,萧珊承受了铜头皮带的抽打;因为各阶层,萧珊被揪去挂牌、陪培,被罚去打街。

“冷嘲热骂蚕蚀着她的身心”,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她的生命。

她死时,自己的样人却没能在身旁。

在这悲痛的思忆中,交杂着生者无尽的处责与悔恨,透露着巴金永久遗憾:“我同她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我并没有好好地帮助过她。

”“倘使不是为了我,她三七、三八年一定去了延安。

”“是我连累了她,是我害了她……”。

悔深是由于情切。

用悔恨来反衬哀思,使得巴金对亡妻的怀念之情显得更为真诚与深沉。

记得别林斯基曾经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器官的代表。

巴金失去了萧珊的痛苦是他个人的,但这种痛苦同时又是那个时代整个民族所共有的。

虽然巴金一再为萧珊的不幸而自责,但透过这痛苦的自责还是不难看到,作者自己也是那场劫难的受害者。

无论是作者本人,还是周信芳夫人,巴金的妹妹、儿子在那苦难的岁月中同样都受尽了无尽的凌辱辱。

当然,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那场罪恶更为深刻的揭露,主要也是通过对萧珊悲剧的描述加以表现的。

萧珊是有“才华”的,她曾翻译过普希金和屠格涅夫的小说;她也有工作热情,曾主动要求到编辑部义务劳动。

萧珊又是善良本分,病重住院时,她不止一次地对巴金说:“你辛苦了”。

见到熟人来探望,她也“常有这样一种表情:请原谅我麻烦了你们”。

更令人痛心的是她又那样单纯,单纯得至死没也识破那场罪恶的种种骗局,她诚心诚意、身憎力行地“改造”自己,同时又主动地配合丈夫的“改造”。

悲剧是“将人生的价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怀念萧珊》的悲剧力量也就在于此。

作者越是写出被迫害致死的萧珊的善良、热情与单纯,就越深刻地揭示了那场罪恶的残酷性;他戟是挖掘出萧珊品格中那美丽动人之处,就越能引发人们对毁灭这一切的罪恶势力的憎恨。

其它人的的遭遇连同萧珊的不幸,使得这篇散文的悲剧意义远远地超越了一般的悼亡散文,作者的哀痛与愤懑实际上已和民族的不幸,人民的苦难紧紧地交织到一起,这也正是《怀念萧珊》格外动人心弦,引人深思的原因之一。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最显着的特色是叙事与抒情的紧密结合。

作者“为情造文”(刘思《文心雕龙•情采》),缘情叙事,记事抒情。

他围绕着对萧珊生前不幸的回忆,时而抒发对亡妻铭心的情思,时而表达对罪恶势力刻骨的憎恨。

在叙事结构上,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分由萧珊逝世六周年纪念日引情思,由最近经常参加骨灰安放仪式联想到到萧珊遗体告别的情形。

作者为她的早逝而不平,因为自己“连累”她而哀痛,从而转入对文章初期那段生活的回忆。

在第二节里,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萧珊因受推残而病倒。

病情因医治延误而恶化的过程,同时表达看着亲人的天天地憔悴下去,看着她的生命之火逐渐熄灭,自己却无能为力的隐痛之情。

第三节则集中笔墨描述萧珊生命最后历程,叙写萧珊住院后那令作者“即感痛苦又感到幸福”的悲惨情形。

一方面是生离死别的境况,一方面又是柔肠欲断的情思,读来令人凄然泪下。

最后,作者在第四节简略地被叙了与萧珊从初识到永别的过程。

进一步表达对亡正好刻骨铭心的思念。

显然,全文的叙事重心是萧珊的死,是生者与死者永别的时光。

围绕这一重心的详略安排,既突出了萧珊的悲剧的时代因素,又强化了作品生离死别的悲剧力量;既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与萧珊之间那美好而深长的感情历程,又突出了痛失亲人时那诉说不尽的哀伤。

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巴金往往通过对一些细节具体而形象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再现苦难历史场景。

浩劫到来这后,有一个时期巴金与萧珊昨睡前都利靠眠通才能闭眼。

但是,安虑药可以使人入睡,却无法令人摆脱痛苦,于是:“天刚刚发白就都醒了。

,我唤她,她也唤我。

我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啊!’她也用同样的声音答:‘日子难过啊!’”这廖廖几笔,形象地再现了这对善良夫妻相濡以沫、相依为命的悲惨情形,同时又是那宵难岁月中许许多多中国人艰难境况的真实写照。

巴金是位杰出的小说家,在对亡妻回忆中,他同样也以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技法来揭示她细微的心理活动,展现她美好的品性。

当萧珊知道:“工宣队”头逼巴金第二天返回干校时,“她叹了一口气,说:‘你放心去吧。

’她把脸掉过去……”她叹了一口气是心情的自然流露。

她的病情已日益严重。

她多么希望丈夫能守在身边,但现实又是这样的残酷。

这叹气,包含着与亲人分离的痛苦,包含着对丈夫无尽的恋情,也包含着无可奈何的惆怅。

但是萧珊又十分丈夫的处境,她体贴丈夫为难,期望他能早日“解放”,因此又很快克制自己的感情安慰丈夫说:“你放心去吧”。

当然,强作的平静无法掩饰内心的痛地,她终于还是得把脸掉转过去,因为她不想让丈夫看到自己痛苦的表情,不忍心让处于厄运中的亲人再受心灵的折磨。

在《怀念萧珊》中,作者还多次写到女主人无尽疑问:“你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解决呢”“他(儿子)怎么办呢”“棠棠怎么样”“输我钞西西的血该怎么办”这一个又一个疑问,流露了萧珊无法左右自己命运时的困惑与痛苦,体现了对丈夫、对儿子对家庭那无私的爱。

总之,巴金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具体而又细致地勾勒出萧珊这一纯洁善良女性那美好动人的形象。

巴金又是杰出的抒情歌手,他曾以那丰富的情怀征服过无数读者的心。

《怀念萧珊》无处不浸透着他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情思。

有时,这情思化作涓涓的细流,渗入到对萧珊生前一言一行的体察、描绘之中;有时,作者又按奈不住地直抒胸臆,看着她那“很在、很美、委”的双眼,巴金的心是那样的痛苦:“我多么想让这对眼睛永远亮下去!我多么害怕她离开我!我甚至愿意为我那十四卷‘邪书’受到千刀万剐。

只求她能安静地活下去。

”情真意切,痛不欲生,简直令人不忍卒读,谈到与萧珊遗体告别时,巴金写道:“我咬紧牙齿,在心里唤着死着的名字。

我想,我比她大十三岁,为什么不让我先死?我想,这是多么不公平!她究竟犯了什么罪?”这里,有失去亲人的哀痛,也有愤懑不平的呼号。

当然,在痛定思痛之时,巴金铁这种情思就显得格外绵长,格外深沉。

他一次又一次地写道:“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她的骨灰里有我的泪和血。

”“她的结局将和我的结局连在一起。

”“等到我永远闭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搀和在一起”。

真是柔肠百结,生死与共。

冰心老人认为:巴金“最可佩服之处,就是他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上的严肃和专一”(《一位最可爱可佩的作家》)。

的确,这是一个至情的人,在萧珊迫逝世后的几天里,他就想写文章纪念她。

那时候“写不出一句话”,是因为纸和笔一时无法表达他的悲痛,也是因为那看头不允许他如实地表达。

在萧珊逝世六周纪念日,巴金终于求助纸笔来倾吐自己的感情,但到第二年一月十九日才把这几千字的文章写成。

这酝酿六年,历史五个月而写的《怀念萧珊》,是一个至情的人用血和泪写成的至情的文,它必将随同作者的名字一起载入文学的史册,载入广大读者的心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