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合集下载

测绘 国 家 三 、四 等 水 准 测量

测绘 国 家 三 、四 等 水 准 测量

11
16:43
12
3.仪器技术指标
16:43
13
六、水准观测
1.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
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 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16:43
14
2.设置测站的要求
a.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b.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的地点; c.距铁路50m 、距公路30m 以内(特殊情况可
酌情处理); d.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
测的地点。
16:43
8
2.标石类型
16:43
9
五、仪器的技术要求
1.仪器的选用
16:43
10
2.仪器检验
16:4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 2898-91) 要点说明
16:43
1
一、布设原则
1.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 布设符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 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2. 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 km; 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
16:43
15
3.间歇与检测
工作间歇时,最好能在水准点上结束观测。否 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 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 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起测。如无固定 点可选择,则间歇前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 有帽钉的木桩作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 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 即可由此起测。否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 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 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3、每页计算校核①高差部分在每页上,后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与前视红、黑面读数总和之差,应等于红、黑面高差之和;对于测站数为偶数的页:23+8—26+7=∑15+16=2∑18对于测站数为奇数的页:∑3+8—26+7= ∑15十16=2∑18±0.100②视距部分在每页上,后视距总和与前视距总和之差应等于本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与上页末站视距差累积值之差;校核无误后,可计算水准路线的总长度;∑9—∑10=本页末站之12—上页末站之12,水准路线总长度=∑9+ ∑104、成果整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闭合路线或附合路线的成果整理,首先其高差闭合差应满足表7-10 的要求;然后,对高差闭合差进行调整,调整方法可参见第二章有关部分,最后按调整后的高差计算各水准点的高程;若为支水准路线,则满足要求后,取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据此计算水准点的高程;5、四等水准采用塔尺进行观测的步骤如下:后上、下、中---前上、下、中----改变仪器高----前中--后中§7-8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原因:1、丘陵地区和山区,地面高低起伏较大2、水准点位于较高建筑物上;方法:测距仪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用于山区图根高程控制实验七四等水准测量一、实习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双面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2.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验方法;3.高差的闭合差应≤±6 mm山地,或≤±20mm平地;4.每四人一组,轮换操作仪器;二、仪器准备级水准仪一台,双面尺2根,记录板1块,尺垫2个,测伞1 1.由仪器室借领:DS3把;2.自备工具:计算器、铅笔、小刀、计算用纸;三、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线标定待定点转点的地面标志;2.在起点与第一个待定点分别立尺,然后在两立尺点之间设站,安置好水准仪后,按以下顺序进行观测:①照准后视尺黑面,进行对光、调焦,消除视差;精平将水准气泡影象符合后,分别读取上、下丝读数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1、2、3顺序栏内;②照准前视尺黑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上、下丝和中丝读数,分别记入记录表4、5、6顺序栏内;③照准前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7顺序栏内;④照准后视尺红面,消除视差并精平后,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8顺序栏内;这种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目的是减弱仪器下沉对观测结果的影响;3.测站的检核计算①计算同一水准尺黑、红面分划读数差即黑面中丝读数+K-红面中丝读数,其值应≤3mm,填入记录表9、10顺序栏内;9=6+K-710=3+K-8②计算黑、红面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填入记录表11、12、13顺序栏内;11=3-612=8-713=10-9③计算高差中数,填入记录表14顺序栏内;14= 11+12±0.100/2④计算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100,单位为m,填入记录表15、16顺序栏内;15=1-216=4-5⑤计算前后视距差其值应≤5m,填入记录表17顺序栏内;17=15-16⑥计算前后视距累积差其值应≤10m,填入记录表18顺序栏内;18=上18-本174.用同样的方法依次施测其它各站;5.各站观测和验算完后进行路线总验算,以衡量观测精度;其验算方法如下:当测站总数为偶数时:∑11+∑12=2∑14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11+∑12=2∑14±0.100m末站视距累积差:末站18=∑15-∑16水准路线总长:L=∑15+∑16高差闭合差:=∑14高差闭合差的允许值:允=±20或允=±6,单位是mm,式中L为以公里为单位的水准路线长度;N为该路线总的测站数;如果算的结果是<允,则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调整,若>允,则应立即进行重测该闭合路线;四、注意事项1.每站观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计算、检核,若有超限则重新设站观测;全路线观测并计算完毕,且各项检核均已符合,路线闭合差也在限差之内,即可收测; 2.注意区别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并记入记录表相应的顺序栏内;3.四等水准测量作业的集体性很强,全组人员一定要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相互体谅;4.严禁为了快出成果而转抄、涂改原始数据;记录数据要用铅笔,字迹要工整、清洁;5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立测杆者: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天气: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观测者:_______________记录者:_______________ 司尺者:。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1、简介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汇总、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标准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规定。

本规范适用于新绘制或改绘自然科学类及利用水准测量技术支持的工程项目的测量。

2、术语
(1) 水准测量: 指在平地或高程较低的陡坡上对水准线以及高程点进行测量、校准和绘制。

(2) 机械控制水准测量: 指利用水准仪或经纬仪进行水准测量,包括基础控制测量、联网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和大地平差。

(3)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是国家规定的一种普通水准测量,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一般水下测量的要求,它的准确度要求较低。

3、权限
任何取得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许可的机构或者从业人员,都可以从事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活动。

4、设备
国家三等水准测量可以使用机械控制水准仪,它的准确度达到1:5000。

国家四等水准测量则可以使用激光投影水准仪,其准确度可达到1:10 000。

5、测量程序
(1) 测量预备工作: 首先要完成作业方案的编制以及相关设备的准备及检查工作,以及对特殊情况的考虑,以确保测量质量。

(2) 测量实施: 按照作业方案要求检查设备,校核照明条件和测量精度,依次进行机械控制、联网控制、控制测量和大地平差等流程,完成测量任务。

(3)后续处理:将测量结果进行核对,绘制及提交水准测量报告。

6、误差控制
测量过程中的各项精度和误差均按照规定的水准精度进行检查和确认,异常应及时报告以便采取处理措施,以保证作业质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除用于国家高程控制网加密外,还常用于建立局部区域地形测量、工程测量高程首级控制,其高程应就近由国家高一级水准点引测。

根据测区条件和用途,三、四等水准路线可布设成闭合或附和水准路线,水准点应埋设普通标石或作临时水准点,亦可和平面控制点共享,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见表。

表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指标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 为单程路线长,以km 计;n 为单程测站数。

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成对双面尺观测。

测站观测程序(表如下。

安置水准仪,粗平。

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上、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1)、(2)、(3)栏。

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上、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4)、(5)、(6)栏。

瞄准前视尺红面,读取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7)栏。

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的读数,记入手簿(8)栏。

以上观测程序归纳为“”,可减小仪器下沉误差。

四等水准测量亦可按“”程序观测。

后,前,前,后112)上述观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的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测站计算与检核1. 视距计算与检核后视距d 后:(9)=[(1)-(2)]×100 前视距d 前:(10)=[(4)-(5)] ×100前后视距差Δd :(11)=(9)-(10) 前后视距累计差Σ Δd :(12) =上站(12)+本站(11) 以上计算的d 后、d 前、Δd 、ΣΔd 的规定,以满足中间法的要求。

因此,每站安置仪器时,尽可能使Σd 后=Σd 前。

2. 读数检核设后、前视尺的红、黑面零点常数分别为K 1(如4.787)、K 2(如4.687),同一尺的黑、红面读数差为:前视尺 (13)=(6)+K 2-(7) 后视尺 (14)=(3)+K 1-(8)(13)、(14)之值均应满足表2-3的要求,即三等水准不大于2mm ,四等水准不大于3mm 。

否则应重新观测。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技术要求

水准观测说明与规范(一)观测方法1.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2.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二)设置测站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1规定执行;(三)测站观测程序和方法1、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3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4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1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2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4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3、一测站的操作程序:1首先整置仪器竖轴至垂直位置望远镜绕竖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分离不大于1cm;2远镜对准后视尺黑面,用倾斜螺旋导水准气泡准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3照准前视尺黑面,按2款操作;4照准前视尺红面,按2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5照准后视尺红面,按4款操作;使用单排分划的因瓦标尺观测时,对单排分划进行两次照准读数,代替基辅分划读数;4、自动安平水准仪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每测站观测前,首先将概略整平水准气泡导至中央,然后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进行读数;转镜水准仪的操作程序,应按规定顺序照准标尺,而将黑面和红面分划的观测分别在两个镜位或摆位进行;5、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单程双转点法观测时,在每一转点处,安置左右相距0.5m的两个尺台,相应于左右两条水准路线;每一测站按规定的方法和操作程序,首先完成右路线的观测,而后进行左路线的观测;(四)间歇与检测1、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间歇后,应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如无固定点可选择,则间歇前应对最后两测站的转点处打入带有帽钉的木桩作为间歇点;间歇后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转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即可由此起测;否则,则须从前一水准点起测;2、检测成果应保留,但计算高差时不采用;五读数位数与测站观测限差1、读数取位按表2规定执行;2、测站观测限差按表3规定执行;表3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经检测符合限差起始,重新观测;六观测中应遵守的事项1、观测时,须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白色仪器罩;2、对具有倾斜螺旋的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观测前须严格置平;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架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4、除路线转弯处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一般不得两次调焦;仅当视线长度小于10m,且前后视距差小于1m时,可在观测前后标尺时调整焦距;6、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其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须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7、在高差甚大的地区,应尽可能使用因瓦水准尺按光学测微法实测; 七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环线闭合差的限差L——附合路线环线长度,km;R——检测测段长度,km;山区指高程超过1000m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400m的地区;1、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单程或双程检测均适用;2、水准环线由不同等级路线构成时,环线闭合差的限差,应按各等级路线长度分别计算,然后取其平方和的平方根为限差;风级表附记:一般所称风向为风吹来的方向,例如风从东北方向吹来,称为东北风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日期:年月日时刻:始时分末时分成象:天气:温度:风向风速:土质:坚实性:太阳方向:观测:记录:前视尺:后视尺:检核:。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一.控制测量1.1 高程控制测量(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和施测方法是:①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水准尺,通常是双面水准尺。

两根标尺黑面的尺底均为0,红面的尺底一根为4.687m ,一根为4.787.m 。

②视线长度和读数误差的限差见下表,高差闭合差的规定见下表。

三、四等水准测量限差表(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了工程建设的需要所建立的高程控制测量,采用二、三、四、五等水准测量及直接为测地形图用的图根水准测量,其要求列于下表。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420630—40124121.2 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起止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也称环形导线。

导线从已知点出发,最后仍回到出发点,形成一闭合多边形。

由于它本身具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因此能起检核作用。

故闭合导线不但适用于平面控制网的加密,也适用于独立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

(1)量边导线边长可用光电测距仪测定,测量时要同时观测竖直角,供倾斜改正之用。

对于图根导线,用一般的方法往返丈量或同一方向丈量两次。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要求级数指标见下表。

电磁波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2)测角用测回法施测导线左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左侧的角)或右角(位于导线前进方向右侧的角)。

一般在附合导线中,测量导线左角,在闭合导线中均测内角。

若闭合导线按反时针方向编号,则其左角就是内角。

不同等级导线的测角技术要求已经列入下表。

图根导线一般用DJ6级光学经纬仪测一个测回,若盘左、盘右测得的角值的较差不超过40”,则取其平均值。

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于测量地表高程的技术,其要求如下:
1. 测量仪器:使用精度符合三四等水准测量要求的水准仪、测量尺、测斜仪等仪器。

2. 测量点布设: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布设足够数量的控制点,避免缺失关键点的情况发生。

3. 观测精度要求:控制点间的高程差应满足所需精度要求,常见要求为米级或分米级。

4. 测量方法:采取直接视距法或间接视距法进行观测,保证测线的可视性和稳定性。

5. 观测环境:选取适宜的观测时段和天气条件,避免大气湍流、折射等因素的影响。

6. 记录和处理数据:准确记录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时间、气温、大气压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核。

7. 定期校验:定期对仪器进行校验和调整,确保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8. 报告编制:对于完成的测量任务,应及时编制成报告,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归档和保存。

以上是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具体要求还需根据具体的测量任务和工程需求进行调整。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四等水准测量顺序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 (9)=[(1)—(2)]X100m前视距 (10)=[(4)—(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 (11)=(9)—(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 (12)=本站(11)+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 (14)=(3)十K—(8) 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 (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 (17)=(15)—[(16)±0.100]或 (17)=(14)—(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测量目的和要求1. 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为了获取地面上各点的高程数据,为地面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高程控制。

2. 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以高精度、高可靠性为目标,测量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测量仪器和设备1.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使用具有足够精度和稳定性的水准仪和附件。

2. 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测量流程和方法1. 测距:测量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测距方法,如直接测距法、斜距测距法或其他精确的测距方法。

2. 视线:测量视线应选择地势高低变化较小的区域,并尽量避开遮挡物。

3. 视平差:视线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应进行视平差处理,消除视线偏离垂直线的影响。

4. 换站:测量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换站点,以确保测量路线的连续性和控制点的准确性。

5. 观测:观测过程中应遵循准确的观测方法和操作规范,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6. 记录:测量结果应准确、清晰地记录在测量表格中,并按要求标注各测点的编号和高程数值。

7. 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应进行适当的校正和处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和验证1. 测量任务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仪器的校准、观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数据处理和质量验证等环节。

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进行验证,可采用多次观测平均法、闭合差检核法等方法检验数据的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测量过程中,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对于地势较陡峭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滑倒或坠落。

3. 对于需要跨越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测量,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浮桥或船只等。

六、成果报告1. 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测量成果报告,详细记录和说明测量路线、测点及其高程数据,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2. 测量成果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并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实施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记录方法
双面尺法观测程序


①后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面 尺
面 尺
读数,记入(1)(2)(3)中;
②前视黑面,精平,读取上、下、中丝 读数丝读数,记入(7); ④后视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入(8)。
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双面尺法)
(5) 前 (10) 后-前
(12)
1.030 后1
(6) (15)
1.242
(7) (16)
6.030
(14) (17)
-1
K为尺 (18) 常数:
K1=4.787 K2=4.687
0.442 前2 0.736 5.422 +1
58.8 后-前 +0.506 +0.608 -2 +0.5070
+0.1 +0.1
双面尺
48
00
0.013m
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 (1)双仪高法: 第一次测得高差:h=1 .236;第二次测得高差:h=1.238;平均高差 为:h=1.237m
(2)双面尺法:h=(h黑+h红±100mm)/2
TP1 h
BM
1.主要技术要求(四等水准测量)
①视线高度: 高于0.2m ②视线长度: 不超过100m ③前、后视距差:△d不得超过5m ④前、后视距累积差: ∑△d不得超过10m ⑤红黑面读数差:(K+黑-红) 不超过3mm ⑥红黑面高差之差:(h红±0.1m)-h黑不超过5mm
TP.12 TP.2
1.954 1.373 58.1
1.276 0.694 58.3
后2 1.664 6.350 前1 0.985 5.773 后-前 +0.679 +0.577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视线长度 前、后视 前、后视 红、黑面 红、黑面
等级
距离差 距离累积差 读 数 差 高差之差
(m)
(m)
(m)
(mm)
(mm)
三 等 ≤65 ≤3
≤6
≤2 ≤3
四 等 ≤80 ≤5
≤10
≤3 ≤5
表6-5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公里高 附合路 差中误差 线长度 (mm) (km)
水准仪 测段往返测 附合路线或
三、四等水准测量
● 三、四等水准测量一般用于建立小地区测图以及 一般工程建设场地的高程首级控制。
● 三、四等水准测量可用精密水准测量方法进行, 而本节主要介绍用DS3水准仪进行三、四等水准测 量的方法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及其技术要求
● 三、四等水准点的高程应从附近的一、二等水 准点引测;如在独立地区,可采用闭合水准路线;
+0.1 +0.1
TP.12 TP.2
1.954 1.373 58.1
1.276 0.694 58.3
后6 1.664 6.350 前5 0.985 5.773 后-前 +0.679 +0.577
+1 -1 +2 +0.6780
安-徽0.工2 业大学-0.1
土木工程系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 单一水准线路的计算方法与等外水 准路线相同。 (如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 • 结点水准路线、水准网的平差计算, 要考虑“权”。
安徽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系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级别 高差不符值 环线闭合差
(mm)
(mm)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三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是地面水准测量的两种不同级别,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

三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测量精度在1/50m左右,适用于一般的地面水准测量,如基础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

四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测量精度在1/100m左右,适用于高精度的地面水准测量,如高精度平整度检测、高精度高程控制点测量等。

这两种规范都需要使用专业的水准仪器和测量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测量规范和操作流程。

在使用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时,需要使用一般的水准仪器和测量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测量精度达到1/50m。

在使用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时,需要使用高精度水准仪器和测量方法,并在测量过程中采用严格的控制措施,以确保测量精度达到1/100m。

总之,三等水准测量规范和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是地面水准测量的两种不同级别,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精度和准确性要求。

在选择使用三等水准测量规范或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时,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和测量
目的来确定。

例如,对于一般的地面水准测量,可以使用三等水准测量规范。

而对于高精度的地面水准测量,则应使用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两种规范进行测量时,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来确保测量精度。

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

③ 高差计算
黑面高差:(15)=(3)-(4) 红面高差:(16)=(8)-(7) 检核:(17)=(15)-[(16)±100)] 平均高差:(18)={(15)+[(16)±100]}/2 检核: 偶数站:∑(18)=[∑(15)+∑(16)]/2
={[∑(3)+∑(8)]
-[∑(4)+∑(7)]}/2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级路线总长km仪器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高差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平地mm山地mm二等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三等50ds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往返各一次ds16ds双面往返各一次往一次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等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的距离较差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面读数较差mm所测高差较差mm二等ds050507三等ds1002注
校核:末站(12)=∑(9)-∑(10)
其中(9)、(10)、(11)、(12)以 m 为单位。
② 同一根水准尺黑、红面尺零点差计算 零点差=黑面尺零点 + Ki - 红面尺零点 (13)=(4)+ Ki -(7) (14)=(3)+ Kj -(8) 式中:
Ki、Kj —— 一对水准尺的零点差。
(13)、(14)的理论值均为零。
前视水准尺黑面中丝
前视水准尺红面中丝
(4)
(7)
、上丝

(5)
、下丝
(6)

后视水准尺红面中丝(8)。
括号内为观测顺序。
二、记录计算
1、记录 ① 填写表头; ② 按观测顺序记录观测数据; 表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记录和计算的次序。 其中(1)~(8)是观测数据, (9)~(18)是 计算数据。

四等水准测量程序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程序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程序及技术要求
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地理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高程。

下面是四等水准测量的一般程序和技术要求:
1. 准备工作:确定观测线路,并进行勘测、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检查,确保测量器材正常工作。

2. 设置控制点:根据测量需要,在测线两端或途中选择一些控制点,确定其坐标和高程。

3. 建立基准点:选择一处基准点,确定其精确的高程数值,并建立起基准点到观测点之间的连接。

4. 观测点设置:沿着测量线路,在控制点之间设置一系列观测点,并测量其高程。

5. 高程观测:使用合适的水准仪测量各观测点的高程,记录测量数据。

6.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得出每个观测点的高程。

7. 检查和校验:对数据进行检查和校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绘制高程图:根据观测点的高程数据,绘制高程图,反映地形地貌的变化。

技术要求:
1. 测量仪器: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水准仪进行测量。

2. 观测点设置:观测点应设置在地面平稳、无障碍的地方,避免地质变化大的区域。

3. 观测精度:观测精度应满足测量精度要求,通常要求误差小于正负一厘米。

4.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确保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5. 质量控制:每个测量步骤都应进行质量控制,记录数据、观测条件和操作步骤,以备查询和审查。

总之,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严格按照测量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注意安全措施,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测量人员的安全。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

三、四等水准测量(2008-10-10 23:27:42)标签:教育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国家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国家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 红-红)(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 —(2)]X100m前视距(10)=[(4) —(5)]Xl00m 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 —(10) 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 本站(11)+ 上站(12) 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 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 十K—(8) 三等≯2mm,四等≯3mm( 上式中的K 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 —(6)红面测得的高差 ( 16)=(8) —(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 —[(16) ±0.100]或(17)=(14) —(13) 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 (18)= [ ( 15)+(16) ±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 ,反之,取—0.100。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三等、四等水准测量(教程)

1
X-6 1.529 1.668 前2 1.866 6.554
-1
3至 X-5
39.3
39.8 后前
-0.140
-0.042
2 -0.141
-0.5 1.7
2.041 2.220 后2 1.832 6.520
-1
X-5 1.622 1.790 前1 2.007 6.793
1
4至 X-4

观测 者:
李晓明
末:
96 时分
呈 像:
清晰稳定
记录 者:
张国立
下 下方
丝 丝向
后尺

测站 编号
点名
上 丝
后视距
前 尺
上尺 丝号 前视
(m)
距(m)
视距差d
累计 差∑d
水准尺读数(m)
高差中 数
K+黑-红 (mm)
黑色面
后(1) (5) 尺 (3)

(8)
(13)
前(2) (6) 尺 (4)

(7)
(1) 读取 后 视尺 黑 面读数:下丝(1),上丝(2),中丝 (3)。
(2) 读取 前 视尺 黑 面读数:中丝(4),下丝(5),上丝 (6)。
(3) 读取 前 视尺 红 面读数:中丝(7)。 (4) 读取 后 视尺 红 面读数:中丝(8)。 测得上述8个数据后,随即进行计算,如果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迁 站继续施测;否则应重新观测,直至所测数据符合规定要求后,才能 迁到下一站。
则:
Σ(3)-Σ(4) = Σ(16)
Σ(8)-Σ(7) = Σ(17)
Σ(9)-Σ(10) = (12)末站 当测站总数为奇数时: [Σ(16)+(Σ(17) ±0.100)]/2 = Σ(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的距离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
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方。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参看表6.6,在观测中,每一测站的技术要求见表6.14。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若用普通DS3水准仪观测,则应注意:每次读数
前都应精平(即: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

如果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则无需精平(测量原理详见第二章),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下介绍用双面水准尺法在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①后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表6.15)中(1)、(2)、(3);
②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上、下视距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4)、(5)、
(6);
③前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7);
④后视水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8);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其优点是可以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概括起来,每个测站共需读取8个读数,并
立即进行测站计算与检核,满足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有关限差要求后方可迁站。

(二)测站计算与检核
①视距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视距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4)-(5)}
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

计算前、后视距离累积差(12):(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6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②尺常数K检核
同一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
K1=(13)=(7)-(6)
K2=(14)=(8)-(3)
Ki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为4.687m或4.787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尺常数误差不得超过2mm;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

③高差计算与检核
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
黑面高差:(15)=(3)-(6)
红面高差:(16)=(8)-(7)
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4)-(13)
如果观测没有误差,(17)应为100mm(原因是:使用配对的水准尺,尺常数相差100mm)。

对于三等水准测量,(17)与100mm的
误差不得超过3m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

红黑面高差之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站的观测高差:
(18)={(15)+[(16)±100mm]}/2
上式计算时,当(15)>(16),100mm前取正号计算;当(15)<(16),100mm 前取负号计算。

总之,平均高差(18)应与黑面高差
(15)很接近。

④每页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检核
每页水准测量记录应作总的计算检核:
高差检核:Σ(3)-Σ(6)=Σ(15)
Σ(8)-Σ(7)=Σ(16)
Σ(15)-Σ(16)=2Σ(18) (偶数站)
或:Σ(15)-Σ(16)=2Σ(18) ±100mm (奇数站)
视距差检核:Σ(9)-Σ(10)=本页末站(12)-前页末站(12)
本页总视距:Σ(9)+Σ(10)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
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

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

(四)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1、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则取舍。

1.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
1.2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
1.3若1.1款中的重测高差(或1.2款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须重测另一单程;
1.4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2、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须重测其他测段。

3、符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
须重测其他测段
4、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超限时,应分析原重测有关测段或路线。

他测段。

5、测段重测与原测时间超过了三个月,且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差超过检测限差时,须按规定进行测段两端点可靠性的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