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6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检测含答案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人生的道路,看起来好像很曲折,但事实并非如此,做人如果能够做到抛弃浮躁,安定自己的内心世界,锤炼自己,让自己发光,就不怕没有人发现。
与其四处找船坐,不如自己修一座码头,到时候何愁没有船来。
人这一生,出身、地位、身份并不会影响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
但是恰恰相反,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却会影响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
你所修建的码头的质量越高,到你这里停靠的船只就会越好;而你修建的码头越大,停靠的船只也会越多。
(选自百度文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的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
“杨柳东风树,课内素材明朝的大学士解缙,少时家贫,由于苦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后来终于当了大学士。
他年轻的时候,尽管很有学问,一些官僚仍然看不起他,甚至奚落他。
一次,有个大官蓄意拿他取乐。
当着很多人的面,那大官冲着解缙说:“我听说你会对对子,我出一句给你对对吧。
”随后,他大声念道:“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也敢对锯(句)。
”显然,这是讽刺解缙不会对句了。
而且,他的“出句”很刁:上句叙事,下句议论,结尾用“锯”来谐“句”,用的是谐音双关。
大官念完,得意地笑着,说:“解缙,你对呀!”解缙性情刚直,才思敏捷。
他略加思索,张口念道:“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
”满座的人哈哈大笑,只羞得那老官僚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机智”“待人以诚”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秋冬时节,万物萧瑟。
光秃秃的世界显得那样没有生气,只有风不知疲倦地吹啊吹,把本该有的一点活力与温暖也吹走了。
行人裹紧身上厚重的衣服,只想快快回到自己的家中。
这时,我看到,一片叶子掉下来。
那是一片已经失去绿色生命的叶子,它或许曾经被誉为希望与生机,或许也在骄阳下投下一枚小小的影子,或许也被雨水冲洗过叶面,但现在它的生命已接近尾声了,虽然不像枫叶有短暂的辉煌与绚烂,不像松针能够保持终生的持久,它还是心满意足地,借助风的力量,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一、课内双基根据课内知识填空。
1.比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但两者之间必须有________。
【答案】明喻,暗喻,借喻,相似性2.借代有几种情况:一是以部分代整体,如“不要怕打破坛坛罐罐”,二是________,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三是________,如“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四是________,如“壁角的驼背..的还在”,..忽然高兴起来”,“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五是________,如“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答案】具体代抽象(“一针一线”代“群众利益”),工具代本体(“枪”是军队的工具),特征代本体(“驼背”是五少爷的特征,“硬”是银元的特征),特称代泛称。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他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的牵挂和守望呢?【答案】C(A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写乡村宁静之景,与西湖边璀璨的华灯络绎的游人这种热闹之景不符。
B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写梅的。
D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写夫妻之间的。
) 4.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高中语文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以下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鲁迅先生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举国哀悼。
B.张教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枪的。
D.你既然身体欠佳,就给教师打个,请半天假。
答案 A解析B项“赏识〞用于上对下。
C项应用严肃庄重的书面语体。
D项根据内容,应用口语语体,而“身体欠佳〞是书面语体。
2.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情境1:辩论会上,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辩论会上,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答案 B解析“已经超时了,对不起〞和“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这两句话从语气上来说,对发言的同学有点不尊重,不礼貌。
将第一句中的“对不起〞放在前面,加强了抱歉的语气;将第二句换成“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语言更委婉得体。
3.以下各句中,语言使用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惊悉家父仙逝,足下不胜哀伤,特致沉痛哀悼。
B.阁下能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我感到非常荣幸。
C.贵校师生非常热情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校门口恭候光临,我很感动。
D.经过我屡次垂询,终于弄清楚了,我保存20余年的照片还可以翻拍。
答案 B解析A项“家父〞与“足下〞矛盾,“家父〞是谦辞,而“足下〞是敬辞。
假设是表示对对方父亲去世的哀悼之情,应将“家父〞改为“尊翁〞,“足下〞改为“在下〞之类的词。
C项是表示对对方的感谢,宜用敬辞,而“恭候〞是谦辞,不得体。
D项“垂询〞是敬辞,用在此处不得体。
4.以下句子中,措辞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春节期间,不少大中型商场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告示:凡在本店购满300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巧礼品。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对修辞手法的判定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设问)B.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C.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
(对偶或者对仗)D.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拟人)【答案】D【解析】“一串串宝石般”应为比喻。
2.对下列各句中的修辞手法的判定,恰当的一项是( )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②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③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A.对偶反问拟人B.比喻设问拟人C.比喻设问排比D.对偶反问排比【答案】B【解析】①“露似珍珠月似弓”比喻;②有问有答,是设问;③“打扮自己”是拟人。
3.对下列一段话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A.比喻排比反问B.比喻拟人设问C.排比拟人反问D.比喻排比设问【答案】A【解析】“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这句话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这句话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得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者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这句话运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4.对下列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①沿着一条弯曲小道迤逦而行,不知不觉就走进了画中。
②山青青,水碧碧,雨蒙蒙。
③烟雨之中,谁能数得清楚山有几多重?④青山绿水,别有洞天。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比喻的特点和用法。
2.掌握并应用比喻的修辞对诗文进行辨析。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应用比喻的修辞对诗文进行辨析。
教学过程:一、引入:图片导入,由图片联系到关于美男子的成语——貌若潘安、美如宋玉、花样美男等,分析这些成语的异同,这些成语是否是属于比喻的修辞?二、认识修辞手法㈠《考试大纲》对本知识点的要求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并且,明确了“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能力层级为E级。
㈡了解修辞在高考中如何考?通过仿写、扩写、变换句式等形式考查。
在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考查。
通过作文进行考查。
三、认识比喻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2.结构:3.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4.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①同类相比例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②表示猜度例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节。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5.比喻的种类:(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2)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6.比喻的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7.运用原则(1)要贴切;(2)注意创新;(3)要通俗、形象;(4)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四、学习比喻的修辞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学案 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标要求 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知识整合解引子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活动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要点1.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借代”“借喻”和“象征”如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基础1.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导航
(2015年高考江苏卷)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 A项,“试”“裁”将“东风”拟人化。C 项,通过“含”将“芍药”拟人化,通过“卧”将“蔷薇”拟 人化。D项,通过“偷”“翻”将“南风”拟人化。B项只用 了对偶的修辞,没有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 B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2.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1)比喻: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类似点,就用那个另 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比喻的成立,实际 上,包括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因素。因 此,在形式上有本体、喻体及比喻词三个成分。而由这三个成 分的异同及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及借喻三类。 明喻是比喻中最普通而又最常见的一种。它的本体和喻体 及比喻词三个部分都同时出现,这种比喻所用的比喻词是最能 够明显地表现比喻的字眼。如:好像、如同、仿佛、犹、若、 如之类。例:
5.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是什么?
6.象征和借代、借喻的区别是什么? (1)象征和借代的区别: ①借代所代的事物确定,而象征相对隐晦、含蓄,需要琢 磨才能体会。 ②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只有表面的联系,象征的本体和 征体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 ③借代是名词性的,只限于句中,而象征的范围可以扩大 到整个句子,甚至全段和全篇。 (2)象征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但象征的征体 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
(10)顶真:它是运用前面句子结尾的词语,做后一句子开 头的词语,使邻接的句子上接下传,首尾相连,结构更为严 谨。例:
2015-2016高中语文 第6课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模板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
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一个句子是 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②本体和喻体之 间必须有相似点。
(4)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 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 联结。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 和靶的关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对偶)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排比)
四、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培养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 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 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
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 喻体必须出现。如: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比拟)
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山米的都是 血。(比喻) 3.借喻和借代的异同。 相同点:它们都是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 体不出现。 不同点: (1)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替 代作用,但总是代中有喻。
(3)借喻:本体不出现,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中间
不用喻词。如:我们要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
裹脚布,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点写本 体,重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本体必须出现,“拟体” 一般不出现;
高中语文 第6课 语言的艺术 第2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与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示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一颗心——一片翻腾的大海;一双眼——一道冲决的大堤。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性质的辨析,是对修辞常识的分析能力的检测,试题难度较低。
例句中“白花……如……明珠,……星星”,属于比喻的修辞手法。
A句不是比喻句;B 句与例句相同,“小屋……好比……风帆,……飞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C句是博喻;D句是暗喻。
答案: B2.对下列古诗句中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是双关词:既指晴雨的“晴”,也暗指恋情的“情”。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人孤寂的心情。
C.“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
(天涯..吐蛾眉《秋思赠送》)“新月”“蛾眉”:作者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的新月就是娇妻的蛾眉。
D.“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丧胡尘《陇西行》)“貂锦”“胡尘”运用借代手法,这里分别指唐军将士和边塞战争的激烈场面。
解析:B项的“孤”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B3.请指出下列成语中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格。
守口如瓶归心似箭门庭若市大动干戈纨绔子弟二八佳人气吞山河万死不辞望穿秋水弃旧图新阳奉阴违大同小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守口如瓶”“归心似箭”“门庭若市”运用了比喻;“纨绔子弟”“二八佳人”运用了借代;“气吞山河”“万死不辞”“望穿秋水”运用了夸张;“弃旧图新”“阳奉阴违”运用了对偶;“大同小异”运用了对比。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 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时训练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解析】C项有两点错误。
一是感情色彩不当,“挺胸不屈”和“昂然抗争”是应该赞颂的,“弯腰逢迎”和“寂然无语”是应该批判的,它们在句中排列不当,影响了表达,可调整为都是赞颂的对象,或松柏与杨柳的表现构成对比,江河与高山的表现构成对比。
二是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江河在风暴中不应是静的,用“寂然无语”来说显然不当;高山是岿然不动的,说它在“抗争”也不妥当。
【答案】 C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剑南春酒广告)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
——运用对偶、比喻,十分醒目地告诉顾客:剑南春酒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唐代就是宫廷贡酒,质量高、名声好、信誉经久不衰。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理解是否得当的能力。
四个选项中涉及的比喻、排比、拟人、借代、对偶等均为常用的修辞方法,联系它们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精学精练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2015·江苏高考)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修辞手法——比拟(拟人和拟物)。
A项,意为春风试着用神奇的刀尺,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
“试”“裁”是人的动作,用了拟人。
C项,说芍药花“含春泪”,“蔷薇”“卧晓枝”,把花写成美人,拟人。
D项,一“偷”一“翻”,采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南风这位旧相识的顽皮可爱。
B项,意为浮萍碎处,映现出远山的倒影;小船过时,听到划过草叶的声响。
是从视觉与听觉角度来写的,并未运用比拟手法。
【答案】 B2.(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解析】本题考查把散句变换成整句的能力。
要求把三个句子改写成句式一致、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改写时要注意,“是”是排比句的标志词语,宾语“优秀代表”“光辉典范”“精神符号”是统一整齐的偏正结构短语。
【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3.(2015·湖南高考)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学年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_修辞手法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记一记1.狭义的修辞是指,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类偏重于,一类偏重于。
答案:修辞格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2.比喻要有和,二者性质,又有。
答案:本体喻体不同相像之处3.比较分为两种类型:和。
答案:拟人拟物4.借喻是只出现,和不出现。
答案:喻体本体比喻词辨一辨以下各句中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虽然冬天的寒意还没有消尽,会场里却到处涌动着春天的热流。
A.我淡淡地笑着,想起当初,我还只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所看出的未来,是一片无边的净土。
B.在他们的心目中,艺术和科学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们是可以放在口袋里永远占有闪闪发光的金币,而是两个无限的、永远没有终点的世界。
C.甩开牵挂,审视你的内心,有一星火光仍在顽强地闪烁,那是你早已遗忘的曾经有过的梦想。
D.一株巨大的垂柳从那小院内探出半个身子,柳丝万缕,好似在频频招手欢送每一位光临的旅人。
解析:例句与A、B、C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而D那么用了拟人的修辞格。
答案:D填一填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恰当的喻体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黑墨②黑钻石③黑夜④黑葡萄(1)此刻,她那般的眼睛深情地注视着他,带着瓷城女子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
(2)透过墨镜望去,姑娘的脸呈平滑的褐色,眼睛像似的,闪烁着奇异的光亮。
(1) ,理由:(2) ,理由:答案:(1)④,理由:黑葡萄切合眼睛“大而圆〞的特点,颜色可与“半洋半土、半文半野的气味〞相契合。
(2)②,理由:句中有“闪烁着奇异的光亮〞,与之相照应的只能是能闪烁光亮的“黑钻石〞。
理一理比喻⎩⎪⎪⎪⎨⎪⎪⎪⎧意义: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
类型:⎩⎪⎪⎨⎪⎪⎧ 明喻⎩⎪⎨⎪⎧ ××像××××犹如××××如同××暗喻⎩⎪⎨⎪⎧××是××××形成××借喻⎩⎪⎨⎪⎧ 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 比较 ⎩⎪⎪⎨⎪⎪⎧ 意义: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
高中语文 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练习 新人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夯基训练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解析:B项,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
答案:B2.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③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
④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A.①对偶②拟人③比喻④双关B.①对偶②双关③拟人④比喻C.①反复②拟人③双关④比喻D.①反复②双关③比喻④拟人解析:①属于对偶,工整,有文采;②属于双关,“联想”,一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二是指“联想”这一电脑品牌;③属于拟人,“盘子会唱歌”让人倍感亲切;④属于比喻,把“血”比喻为“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答案:B3.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后练习
修辞手法》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课后练习(有答案)课后练习(一)知识巩固1 .判断对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顺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她对自已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狱。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答案:B2•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有不少成语的构成形式都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格。
请看看下面这些成语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格,分析一下修辞格对于成语表达的作用。
大笔如椽味同嚼蜡枪林弹雨字字珠玑冰消瓦解鳞次栉比排山倒海羊肠小道大动干戈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答案:大笔如椽(比喻/明喻)味同嚼蜡(比喻/明喻)枪林弹雨(比喻/暗喻)字字珠玑(比喻/暗喻)冰消瓦解(比喻/借喻)鳞次栉比(比喻/借喻)排山倒海(夸张)羊肠小道(夸张)大动干戈(借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偶、比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对偶、比喻)3.下面是两副地名联,第①副出自抗日战争胜利时的报刊,第②副出自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
请你说说这两副对联在表意和修辞上有什么精妙之处。
①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②天山南北乌鲁木齐,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六课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课后练习(有答案)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2016秋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 含解析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一、夯基训练1。
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项,前一个“巴金”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巴金本人。
2。
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②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③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④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A。
①对偶②拟人③比喻④双关B.①对偶②双关③拟人④比喻C。
①反复②拟人③双关④比喻D。
①反复②双关③比喻④拟人指人类的思维能力,二是指“联想”这一电脑品牌;③属于拟人,“盘子会唱歌”让人倍感亲切;④属于比喻,把“血"比喻为“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3。
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高中语文 第六课6.2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拓展作业一、积累运用1.将下面一句话扩写成不少于80字的文段,至少要用上两种修辞手法。
读书是孤独的,但又并不孤独。
答案:示例读书是孤独的,常常是一盏孤灯,一杯香茗相伴左右,就像独自旅行一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前行;读书又并不孤独,因为你可以看到孙悟空腾云驾雾斩妖除魔,感慨宋江义薄云天为民除害,赞叹诸葛亮机智多谋胸怀宽广,悲叹宝黛爱情凄绝哀婉无可奈何。
2.下面是一首小诗《我渴望》中的一节,请模仿其句式为它再续写一节。
一粒树的种子渴望突破厚重的土壤伸出手来触摸熹微的晨光金黄色的朝霞照耀着梦想答案:示例一朵花的蓓蕾/渴望冲出层层的屏障/探出头来呼吸空气的芬芳/水晶般的气息扩散至四方3.阅读下面的示例,为提供的两组镜头分别设置画外音。
要求主旨明确,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镜头】一个正在跑步的中学生,突然停下来,弯腰将同学扔在校园中的废弃物丢进了垃圾桶。
【画外音】拾起的是垃圾,收获的是成长,传播的是文明。
【镜头】一辆吉普车减慢速度,停在信号灯前,耐心等待闯了红灯的孩子们过去。
这个时候,一名执勤交警对司机微笑,并且敬礼。
【画外音】(1)【镜头】晚自习结束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最后,教室里空无一人,日光灯一直亮到天明。
【画外音】(2)礼让三分,显示你对生命的珍爱;文明交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
(2)亮了一夜的日光灯,丢了一时的责任心。
4.将下面的排比句补充完整,要求使用比喻,内容要贴切。
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爱心是,。
使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二、表达交流5.苏轼《赤壁赋》中有一段对箫声的精彩描写:“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请你另选一乐器对其演奏效果进行描写。
注意:①至少用上两种修辞手法;②可以不用文言形式;③不少于60字。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课时训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解析】C项有两点错误。
一是感情色彩不当,“挺胸不屈”和“昂然抗争”是应该赞颂的,“弯腰逢迎”和“寂然无语”是应该批判的,它们在句中排列不当,影响了表达,可调整为都是赞颂的对象,或松柏与杨柳的表现构成对比,江河与高山的表现构成对比。
二是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江河在风暴中不应是静的,用“寂然无语”来说显然不当;高山是岿然不动的,说它在“抗争”也不妥当。
【答案】 C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剑南春酒广告)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
——运用对偶、比喻,十分醒目地告诉顾客:剑南春酒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唐代就是宫廷贡酒,质量高、名声好、信誉经久不衰。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理解是否得当的能力。
四个选项中涉及的比喻、排比、拟人、借代、对偶等均为常用的修辞方法,联系它们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6.2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整体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课标要求】1.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2.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知识整合【解引子思考:弓I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析活动阅读“广告修辞大擂台”,思考:1•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要点1 •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喻”和“借代”应如何区别?答:4•“比喻”和“比拟”应如何区别?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借代”“借喻”和“象征”如何区别?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基础1 •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2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_修辞手法讲义新人教版
第二节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白酒)2.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汽车)3.给电脑一颗奔腾的心。
(处理器)4.情系中国结,联通四海心。
(电讯)5.裁剪春夏秋冬,风行东西南北。
(服装)6.诱人的貌,迷人的音,醉人的心,喜人的价。
(收音机)7.药材好,药才好。
(药品)8.赤橙黄绿青蓝紫,天上长虹落人间。
(彩电)上面是一些精彩的广告词,你知道它们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知识·梳理][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本节着重学习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本节内容涉及的考点较多,近年一般与扩写、仿写、图文转换、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结合考查。
[典例·探究](2015·山东高考)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要求:①句式一致;②字数相等;③与上文语意连贯;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一)《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解析】C项有两点错误。
一是感情色彩不当,“挺胸不屈”和“昂然抗争”是应该赞颂的,“弯腰逢迎”和“寂然无语”是应该批判的,它们在句中排列不当,影响了表达,可调整为都是赞颂的对象,或松柏与杨柳的表现构成对比,江河与高山的表现构成对比。
二是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如江河在风暴中不应是静的,用“寂然无语”来说显然不当;高山是岿然不动的,说它在“抗争”也不妥当。
【答案】 C2.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剑南春酒广告)唐时宫廷酒,今日剑南春。
——运用对偶、比喻,十分醒目地告诉顾客:剑南春酒已有千余年历史,在唐代就是宫廷贡酒,质量高、名声好、信誉经久不衰。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理解是否得当的能力。
四个选项中涉及的比喻、排比、拟人、借代、对偶等均为常用的修辞方法,联系它们的相关知识,结合语境理解即可。
D项原广告中没有“比喻”修辞方法。
【答案】 D3.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 )(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 )(3)池水涟漪,樱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4)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 )(5)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 )(6)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 )【答案】(1)借喻(比喻) (2)比拟(3)反问(4)借代(5)对偶(6)比喻、引用4.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
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能力层级是D级。
本题“示例”中有比喻、比拟、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有文采,有气势,有感情,像诗一样美。
考题并不是要求考生一定要达到示例的水平,“示例”只是提供一种样式,题目上也只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
客观地说,本题的难度在于“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所谓内在联系,可以是纵向的,如示例一样,以“娃娃”—“小姑娘”—“青年”作比喻,这是一个人的成长阶段;也可以是横向的(并列的),但彼此之间要有内在联系,或是三个角度,或是三个部分(要素)等。
【答案】示例:思念像一泓清泉,从里到外都是甘甜的,它喷涌着。
思念像潺潺的小溪,幽远而深长的,洄漩着,流淌着。
思念像滔滔的江河,有千军万马般的气势和力量,推着我踏上归程。
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谅解是一场绵绵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一定要选取合适的话题,可以是动词性话题,如“宽容”“谦让”“奋斗”等;也可以是名词性话题,如“青春”“生命”“笑容”等,形容词性的也未为不可;二要找到形象的喻体,并且要揭示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三要注意句式“……是……能+动词+宾语(动词+介宾短语+名词)”【答案】示例:爱心是一眼甘甜的泉水,能滋润盘踞在少年心头的荒漠。
爱心是一盏温和的明灯,能照亮隐藏在少年心中的暗区。
爱心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封闭在少年心间的枷锁。
考点专练6.(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将画线的句子改写成排比句。
(要求:不得改变原意。
)焦裕禄是闻名全国、感动全国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他在兰考县忘我奋斗一年零五个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焦裕禄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成为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在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时代里,他是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人民是不会忘记焦裕禄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解析】题目要求对画线句进行变换,使之成为结构整齐的排比句。
解答时,只需要对每个分述部分进行调整,使每个分句成为一致的表述形式即可。
注意变换时不能改变原意。
【答案】示例:是为人民拼死拼活谋福祉的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是为信仰无怨无悔做奉献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是为祖国艰苦奋斗创新功的那一代人的精神符号。
(符合试题要求,其他答案亦可。
)7.(2015·安徽卷)某校拟开展以“自然·青春·团队”为主题的郊游活动,全校同学将以班级为单位参与。
请撰写本班活动标语。
要求:紧扣主题,语言鲜明、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6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以采用对联的形式将所有关键的要素都概括在其中,也可以直接用一句话形式将主题表达出来。
【答案】示例一:郊游放飞青春梦,合作凝聚团队魂示例二:让我们在自然中放飞青春的梦想8.请以“生命是一条河流”为开头,续写一段文字,使内容紧扣“河流”,不少于60字。
生命是一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解析】(第一步)续写时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怎样通过“河流”来表现“生命”的历程、意义、价值等。
(第二步)确定表达方式。
(第三步)合理联想,想象,组织语言作答。
【答案】(生命是一条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抑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
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
9.根据语境,仿照下面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
如果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这就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有什么用呢?【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属于嵌写式仿写题型,并加强了修辞的考查。
本题要求按本体的句式写喻体,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
具体做法:①审清要求,化仿写为填空;②分析原句,包括句式特点、思想内容、修辞手法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搜索仿写材料。
④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新颖,有深意,有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答案】示例1:做出的饭不能吃缝好的衣服不能穿示例2:盖的房子无法居住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10.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句式和修辞手法与画线部分保持一致。
我微笑着走向生活,无论生活以什么方式回敬我。
报我以崎岖,我就是一条欢乐奔腾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里不能没有笑声,没有笑声的世界该是多么寂寞。
什么也改变不了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微笑着走向火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