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研科目

合集下载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

中医综合考研大纲原文2022年8月Ⅰ考试性质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校及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中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学理论知识以及医学人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悉记忆:熟悉记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法与辨证,常用中药的药性功用,方剂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配伍意义,腧穴的定位主治,刺灸法,以及临床常见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医学人文等知识,并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和基本原理。

2.分析判断: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释病症发生发展及诊治的机制,并对常用中药、方剂、腧穴、治法及病症进行分析与判断;运用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医患沟通、医学伦理法规等问题。

3.综合运用:综合运用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诊断、立法、遣药处方、针灸治疗;综合运用医学人文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临床和医学研究中常见的伦理法规等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中医基础理论约13%中医诊断学约13%中药学约13%方剂学约13%中医内科学约28%针灸学约14%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6%四、试卷题型结构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B型题第82-105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某型题第106-165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Ⅳ考查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大纲

考研307中医综合大纲大纲

Ⅰ考试性质中医综合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拥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

其目的科学、公正、有效地测试考生能否具备持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评论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异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精选拔,保证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察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疗学、中药学、方子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理论联系实质 ;可以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有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

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1.熟习记忆:依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习、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子的功效特色、配伍运用,以及临床常有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等知识,运用科学、清晰的中医学术语,正确地表述其观点和基根源理。

2.剖析判断:运用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剖析、解说疾病发生、发展及诊治的体制,并对不一样的药物、方子和病证进行鉴识与判断。

3.综合运用:经过对所学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阐释有关的理论问题,并对临床常有疾病进行正确的辨证诊疗、立法、处方用药及调护。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构造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构造中医基础理论 30 题中医诊疗学 30 题中药学 30 题方子学 30 题中医内科学 35 题针灸学 25 题四、试卷题型构造A 型题 8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120 分B 型题 40 小题,每题 1.5 分,共 60 分X 型题 60 小题,每题 2 分,共 120 分Ⅳ考察内容一、中医基础理论(一)绪论1.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观点。

中医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知识点总结

中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精气神等。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经络气血理论是中医诊疗的理论基础,提出了“经络”是人体内的通路,“气血”是人体内的物质基础。

精气神理论强调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人体的精、气、神有密切的关系。

1.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技术。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切诊是通过按压患者的腧穴、经络等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3 中医治疗学中医治疗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包括针灸、推拿、中药治疗等方法。

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在人体特定部位使用针刺来治疗疾病;推拿是通过按摩、捏压等手法来治疗疾病;中药治疗是通过中药的内服、外敷等方法来治疗疾病。

1.4 中医预防学中医预防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包括养生、预防、保健等内容。

中医强调“先病后治”的理念,提倡预防为主,保健为辅的治疗原则。

养生是中医预防学的重要内容,包括饮食调养、情志调摄、起居调整、运动锻炼等方法。

二、中医病证学2.1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包括内经六经、内经十四经、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内容。

内经六经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主要阐述了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内容;内经十四经是基于六经而概括起来的内容,包括《金匮要略》、《内经》等;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热病论、伤寒论等内容。

2.2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包括外经伤寒杂病论、外科金匮要略等。

外经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伤寒杂病论、外感热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外科金匮要略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讲述了热病痧论、金匮要略等内容。

南中医考研大纲

南中医考研大纲

南中医考研大纲摘要:一、引言1.了解南中医考研大纲的重要性2.分析南中医考研大纲的特点二、南中医考研大纲概述1.考试科目及内容2.考试形式及时间3.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三、南中医考研大纲各科目解析1.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诊断学3.中医内科学4.中医外科学5.中医妇科学6.中医儿科学7.方剂学8.中药学9.中医养生学10.中医预防医学四、南中医考研大纲重点、难点解析1.各科目重点知识点梳理2.难点解析及应对策略五、南中医考研大纲备考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2.善于利用教材和辅导资料3.强化练习和自我检测4.全面提升学术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六、结语1.坚定信心,迎接挑战2.努力提高自身实力,成功考取南中医研究生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报考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中医)研究生,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备考,本文将对南中医考研大纲进行详细解析,以提高考生的复习效率。

南中医考研大纲是考生复习的核心依据,它明确了考试范围、要求及评分标准,对于指导考生备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南中医考研大纲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中医药特色:南中医考研大纲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注重考查考生的中医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能力。

2.注重学科交叉:大纲在保持中医药特色的基础上,兼顾了与西医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以培养具备全面素养的医学人才。

3.实用性强:南中医考研大纲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考查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南中医考研大纲概述1.考试科目及内容:南中医考研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养生学、中医预防医学等科目。

2.考试形式及时间:南中医考研采用纸质试卷,考试时间为3小时。

3.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南中医考研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和临床实践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分标准根据各科目特点和要求有所不同,总体上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

307考试大纲307考试是指《中医综合》考试,中医综合--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科目之一,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中医药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中医药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其考试大纲包括如下。

一、中医基础理论(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内容;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概念和关系;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3.精气学说: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阴阳学说:阴阳的含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的一体观、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互藏、阴阳的消长、阴阳的转化、阴阳的自和与平衡;5.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在组织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应用;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应用;6.五行学说:五行的含义、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五行相生与相克、五行制化、五行相乘与相侮、五行的母子与相及。

(二)藏象学说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脏腑精气阴阳的概念和关系;2.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心、肺、脾、肝、肾、命门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五脏之间的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心与脾的关系、心与肝的关系、心与肾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肺与肝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肝与脾的关系、肝与肾的关系、脾与肾的关系、肾与命门的关系;4.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季节的关系:五脏与五体的关系、五脏的外华、.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五脏与五志的关系、五脏与五液的关系、五脏与季节的关系;5.六腑:六腑的生理功能: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6.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心与小肠的关系、肺与大肠的关系、脾与胃的关系、肝与胆的关系、肾与膀胱的关系;7.奇恒之腑:脑、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脏腑精气的关系;(三)精、气、血、津液、神1.精的概念、功能、分类;2.气的概念、生成、运动与气化、功能分类;3.血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4.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与排泄、功能;5.神的概念、生成、分类、作用;6.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气与血的关系、气与津液的关系、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精、气、神之间的关系;(四)经络1.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别、表里、流注次序、循行部位的重要部位与交接点;2.奇经八脉的含义及特点、主要功能、循行特点和基本功能;3.经别、别络,经筋,皮部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体质。

中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

中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

中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
中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科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理论基础、中医学史要、中医学概论等内容。

2. 中医方剂学:包括中草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方剂配伍学等内容。

3.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中医辨证、中医临床问诊、中医诊断法等内容。

4. 中医内科学:包括中医内科学基础、中医内科病证学、中医内科诊疗学等内容。

5. 中医外科学:包括中医外科学基础、中医外科病证学、中医外科诊疗学等内容。

6. 中医儿科学:包括中医儿科学基础、中医儿科病证学、中医儿科诊疗学等内容。

7. 中医妇科学:包括中医妇科学基础、中医妇科病证学、中医妇科诊疗学等内容。

8. 中医皮肤科学:包括中医皮肤科学基础、中医皮肤科病证学、中医皮肤科诊疗学等内容。

9. 中医针灸学:包括中医针灸学基础、中医经络学、针灸诊断学、针灸治疗学等内容。

10. 中医推拿学:包括中医推拿学基础、中医推拿诊断学、中
医推拿治疗学等内容。

以上是中医学专业专升本考试常见的科目,具体的科目设置可能会因不同学校和地区而有所不同。

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所报考学校的要求进行参考。

中医综合考研科目分数占比2020

中医综合考研科目分数占比2020

中医综合考研科目分数占比2020引言中医综合考研科目是中国中医药大学等相关高校中医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该科目的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医学基础理论、诊断学、中医药学以及相应临床实践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中医综合考研科目的分数占比在考生备考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对2020年中医综合考研科目的分数占比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中医综合考研科目分数占比2020根据2020年中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的相关规定,中医综合考研科目的分数占比如下:1.中医学基础理论:占总分的30%2.中医诊断学:占总分的30%3.中医药学:占总分的20%4.临床实践:占总分的20%下面将对每个科目的内容和相关占比进行详细介绍。

1. 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经络学说、五脏六腑理论、阴阳学说等。

在中医综合考研科目中,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因此在考试中占据了较高的分数比重,达到总分的30%。

备考中医学基础理论,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熟悉中医学的经典著作,理解中医学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性人物,掌握中医学研究的基本路线和方法。

备考时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结合实际的临床案例进行复习。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石。

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中医望诊、中医问诊和中医切诊等内容。

在中医综合考研科目中,中医诊断学的分数占比同样为30%。

备考中医诊断学,考生需要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中医四诊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技巧。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医诊断学在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应用特点,能够通过中医诊断为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方案。

备考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巩固和提高。

3. 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医综合考研科目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学和方剂学。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等内容。

在考研中,对中医骨伤科学的考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测试。

一、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经络学、气血理论、病机学等。

在考研中,要求考生对这些理论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准确地解释和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处理骨伤科疾病。

二、诊断方法中医骨伤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言语、呼吸、咳嗽等声音来判断病情。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来判断病情。

切诊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病情。

在考研中,要求考生掌握并能够应用这些诊断方法来确定骨伤科疾病的病情。

三、治疗技术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

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来调理人体的经络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拔罐是通过在患者的背部等部位放置罐子,利用罐子的负压作用来疏通经络、排毒和消肿。

刮痧是通过用刮痧板在患者的皮肤上刮擦,刺激经络和气血的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考研中,要求考生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治疗技术来治疗骨伤科疾病。

四、研究进展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进展涉及到骨伤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考研中,要求考生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研究进展来分析和解决骨伤科疾病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是中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科目,涵盖了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研究进展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处理骨伤科疾病。

只有在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在考研中取得好的成绩。

希望考生能够充分准备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
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考研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考查学生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五脏六腑理论等。

2. 中医康复学理论与方法:考查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了解。

主要包括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原理、技术等。

3. 中医康复学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考查学生对中医康复学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掌握。

涉及各种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原则、方药应用、针灸推拿疗法等。

4. 康复医学基础:考查学生对康复医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5. 康复医学评估与技术:考查学生对康复医学评估与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包括康复医学评估工具的使用、康复医学技术的操作等。

6. 康复医学管理与教育:考查学生对康复医学管理和教育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包括康复医学病例管理、康复医学教育方法等。

以上就是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医专业考研科目

中医专业考研科目

中医专业考研科目
中医专业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学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理等。

2. 《中医方剂学》:主要包括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方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方剂的组成和应用等。

3. 《中医临床学》:包括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中医诊断学的方法和技巧,中医诊断学的原理和实践等。

4. 《中医基础医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以及与中医相关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实践。

5. 《中医针灸学》:主要包括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针灸治疗的原理和方法,针灸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病等。

此外,不同学校和专业对考研科目的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相关学校和专业的招生信息和考研大纲。

医学考研时间安排表科目有哪些

医学考研时间安排表科目有哪些

医学考研时间安排表科目有哪些对于想要攻读医学研究生的同学来说,了解考研的时间安排和科目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还能让备考更有针对性和效率。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医学考研的时间安排和相关科目。

首先,我们来谈谈医学考研的时间安排。

一般来说,医学考研的准备时间需要较长,建议提前一年至一年半开始准备。

以下是一个大致的时间线:前期准备阶段(提前一年至 9 个月):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收集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历年的招生简章、考试大纲、录取分数线等。

同时,评估自己的学习状况,制定初步的学习计划。

基础复习阶段(9 个月至 6 个月):这段时间重点在于夯实基础,复习医学的基础知识,如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

要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建立知识框架。

可以结合一些辅导资料和网课进行学习。

强化复习阶段(6 个月至 3 个月):在基础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强化复习。

开始做大量的练习题,包括真题和模拟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同时,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加强记忆。

冲刺复习阶段(3 个月至 1 个月):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最后的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进行模拟考试,调整心态和作息时间。

要注意查缺补漏,对自己薄弱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考前一周:主要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适当复习一些重点内容,保持良好的状态迎接考试。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医学考研的科目。

医学考研一般分为西医综合和中医综合两大类。

西医综合包括:生理学:研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活动规律,如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等。

生物化学:主要涉及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等内容。

病理学: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

内科学:涵盖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外科学:包括外科总论、普通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等。

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

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医学专业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才可以,正在备考的考生可以来看看,下面小编为你准备了“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内容,仅供参考,祝大家在本站阅读愉快!医学专业考研要考哪些科目临床医学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西医综合西医综合参考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第八版教材)中医学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中医综合中医综合参考书: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针灸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中药学(第七版教材)口腔医学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口腔综合(各学校出题重点和参考书不同)基础医学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基础综合(各学校出题重点和参考书不同)护理医学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护理综合(各学校出题重点和参考书不同)公共卫生考试科目英语一、政治、公共卫生综合(各学校出题重点和参考书不同)以上考试科目如有变动以考研大纲为准医学专业考研备考经验▶决定是否要考研我考研之前很多人告诉过我,现在的公司单位都是靠能力说话,比得是本事而不是学历,但是当医生可能是个特例,医生的职称晋升和学历息息相关,拿中级职称的主治医师来说吧,本科学历,受聘担任医师职务满4年,硕士学位,需要满2年。

而副主任医师的报考资格也是一样,本科学历需要从事主治医师5年,而研究生学历是4年。

学历高低与晋升快慢息息相关,不过读研本来就要花费时间,至于到底要不要考研,还是得自己权衡清楚。

▶考学硕还是专硕要说专硕和学硕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在新出炉的规培政策了,专硕研究生期间可以规培,而学硕得毕业后再进行规培。

辛辛苦苦读完3年研究生,三年规培期间工资还只有1000多块的补贴,30多岁还要伸手向家里要钱,规培政策真的是让每一个学硕痛到无法呼吸。

如果要临床医生千万别手抖选了学硕,但是如果你准备继续读博当老师,就另当别论了。

▶怎样选择导师首先应该明确选导师的目的,第一,你只是想通过导师来找一个工作。

第二,你是想真的学好这门技术。

中医学专业考研有哪几个方向

中医学专业考研有哪几个方向

中医学专业考研有哪几个方向中医学专业是每年考研的热门专业,那么本专业的考研方向有哪些呢?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学专业考研有哪几个方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医学专业考研方向中医临床基础“中医临床基础”是“中医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

中医的临床本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托,即运用中医理论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从诊法到辨证直至选方用药都离不开中医理论。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一级学科中医学专业下的二级学科,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学科的一个二级学科,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在中医院校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是中医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也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专业课。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临床学科,内容丰富,包括疮疡、乳房病、瘿、瘤、岩、肛门宣肠疾病、男性前阴病、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病等。

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喉口腔等病曾属于外科范围。

由于医学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以上各病都先后发展分化成了有关专科。

中医外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逐渐成熟等不同阶段。

拓展阅读:中医学专业介绍中医学专业主要课程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

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中医骨伤科学考研科目是中医学专业考研中的一个重要科目,主要涉及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本文将从中医骨伤科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临床应用以及考研备考建议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医骨伤科学的概念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骨伤科的疾病诊治理论和技术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病程和体征等,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内容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骨伤科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经络学、气血理论、病机学等基本理论的运用。

2. 骨伤科的诊断方法:包括中医四诊法、脉诊、舌诊等方法的应用。

3. 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中医药物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中医推拿治疗等方法的运用。

4. 骨伤科的康复治疗:包括中医康复理论、康复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三、中医骨伤科学的临床应用中医骨伤科学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骨伤科学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有独特的优势。

四、中医骨伤科学考研备考建议1. 理论学习:考生应系统学习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经络学、气血理论、病机学等。

建议多阅读相关教材和论文,加深理解。

2. 临床实践:考生应积极参与临床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提升对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同时,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也是备考的重要准备。

3. 多做题:考生应多做相关考题,熟悉考试形式和考点。

可以通过刷题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深对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解。

4. 整理笔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及时整理笔记,将学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方便复习时查阅和回顾。

5.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6. 多交流与讨论:考生可以参加相关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学习和提高。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中医康复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中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

作为考研科目,中医康复学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在康复领域中发挥作用。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康复学的基础,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了解中医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的演变,掌握中医诊断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熟悉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剂。

二、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康复医学是中医康复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康复评定与治疗方法、康复护理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熟悉常见的康复评定和治疗方法,了解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三、中医康复学临床实践中医康复学的临床实践是考生综合运用中医和康复医学知识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能力。

考生需要具备对各类疾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的能力,熟悉中医康复学在常见疾病康复中的应用,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四、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还要求考生具备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包括科学研究方法、学术论文写作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为了备考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考生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自主学习、阅读相关教材和论文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内容,提高解题和应试能力。

可以通过刷题、参加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训练,对错题进行总结和复习,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中医康复学考研科目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中医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

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和康复医学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实践技能,具备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考研科目
科目有:中医综合 (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共 300 分 )、英语 (100 分,没听力的 ) 、政治 (100 分,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概论、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当代史) 。

中医综合都是选择题。

总分 300。

中医综合共 180 题,分 A/B/X 三种题型。

1-150 题为所有考生必答题,每题 1.6 分,共 240 分;151-180 题为报考中医基础考生必答题,每题 2分,共60分;181-210题为报考中医临床考生必答题,每题2分,共60分。

如果你报考中医基础类:中基32题、中诊32题、中药33、方剂33、中内30、针灸20;如果你报考临床类: 中基25、中诊25、中药25、方剂25、中内50、针灸30。

试卷题型比例:A型题56%,B 型题16%,X型题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