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单元第5讲 水圈与水循环教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水圈与水循环

课标

考点

知识细化 素养要求 应用实践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

影响

水循环的类型、

环节及影响因素 解读、绘制水循

环示意图

创设生产、生活情况,分析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列举实例理解地理意义 实例探究,分析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生产、生活活动

中对原理的运用 现实生活中巧用

水循环原理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依据补给关系判断季节 结合水文统计,分析补给类型

河流的补给类型

不同补给类型的

径流曲线特征

河流的水文特征 全面、规范描述

剖析水文现象分析水文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

一、水圈的组成

1.特点⎩

⎪⎨⎪⎧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组成⎩⎪⎨⎪⎧海洋水

陆地水⎩⎪⎨⎪⎧陆地淡水⎩

⎪⎨⎪⎧冰川(淡水主体)地下淡水

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

[特别提醒] 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

2.水循环类型

A→C→D→E属于海陆间循环,F、D、I属于陆上内循环,A、B属于海上内循环。

[特别提醒]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

(2)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圈层之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地表形态。

(4)促使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湖泊与河流之间总是相互补给的。(×)

2.“黄河之水天上来”,说明大气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3.我国东北地区地表水下渗与季节变化无关。(×) 4.通过调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的过程属于海陆间循环,该循环促进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断

更新。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水和水能。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C(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三、人地协调观——趣味思考

1.为什么洞庭湖湖区大力退耕还湖可以有效减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威胁?

[提示]湖泊水与河流水之间可以互补,洪水期长江水进入洞庭湖,使中下游的径流减小,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使中下游的径流维持一定深度。

2.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都存在互补关系吗?

[提示]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对应学生用书第87页)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

[例1](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❶,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❶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说明水量巨大❷图中显示贝加尔湖大致南北狭长,属于外流湖

教材寻因水循环通过水的运动,使陆地水体不断更新;外流湖的湖水更新主要与蒸发和降水的对比、及河流的出入有关

综合判断

结合信息❶、❷可知,贝加尔湖为外流湖,其湖水更新主要通过河流的流入

与流出来实现,该湖深度大,只有表层湖水可以通过河流流出,大部分水体无法流出

D

1.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海洋上空的水汽

陆地⎩⎪

⎪⎧风

⎩⎪

⎪⎧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季风(主要为夏季风)

距海远近

地形阻挡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

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

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蒸发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暗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现象;沿海地区会引起海水倒灌,出现土地盐碱化现象。

命题视角一创设生产、生活情景,分析水循环环节及影响因素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