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附答案

﹚变化一诗中说:”它体现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 D.正确观点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

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唯物论与辩证法D.主观与客观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A.联系B.孤立C.发展 D.矛盾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1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A.适度B.互惠互利C.冷漠 D.主动热情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计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之欧阳计创编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 )3、哲学的主题是人。

( ×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 ×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 ×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 ×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B. 客观规律C. 主观愿望D. 正确观点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实事求是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①稳定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A.①② 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A.理论 B.金钱 C.信念 D.行动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P22、运动:P133、规律:P144、自觉能动性:P254、联系P365、发展:P476、新事物:P477、旧事物:P47三、简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酒泉工贸中专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本试卷适用于电工部10高考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 、物质和意识B 、有神论和无神论C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 C 、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 、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 、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 、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 、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 、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 、、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 、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题目一二三总分得分一、单项选择(每题 3 分,共30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D B D D A A A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句话重申的是()A.既要学习书籍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B.书籍知识是浅易的,并且不必定正确,仍是要经过实践来考证C.要真实消化理解书籍知识D.要获取真实知识,一定事事亲身实践2、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表现了 ()。

A.人是没法真实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停变化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遇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可以限制主观认识3.“脚踏实地”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质B. 客观规律C. 主观梦想D. 正确看法4.以下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己实质中的主观条件()。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C.自己的家庭状况 D.自己的性格5、以下选项中,主张踊跃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岳,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②天行健,君子以发奋图强③脚踏实地④学而不思则罔A.①② 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6、以下属于联系的特色的是:()①稳固性②客观性③复杂多样性④广泛性A.①② B. 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③④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可贵的财产是()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8、以下哪个成语能够正确表现从客观实质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为B、自知之明C、自不量力D、自轻自贱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括的哲学道理是()A、全部事物老是和其余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B、全部事物老是和其余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0、孔子说“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类说法说了然()A、人际和睦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应客观二、名词解说(每题 5 分,共 35 分)1、全部从实质出发: P22、运动: P133、规律: P144、自觉能动性: P254、联系 P365、发展: P476、新事物: P477、往事物: P47三、简答题(每题7 分,共 35 分)。

学第一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附答案

学第一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附答案

学第一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附答案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2、自哲学产生以来一直存在着和两个哲学基本派别之间的斗争。

3、物质世界的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4、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

5、是人特有的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6、发展是前进性和的统一。

事物的发展,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前进的、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

7、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

外因通过起作用。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一切从实际出发:2、实事求是:3、规律:4新事物:5.矛盾: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我们怎样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2.我们要善于行动,克服盲目性,需要做到哪些方面?3.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4.我们怎样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5.怎样把握发展的概念?6.学习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四、论述题:(15分)全国技术能手杨敬双是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挡车工和技师。

参加工作7年来,以爱岗敬业、创先争优的精神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工作热忱,好学自律、创新劳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挡车技能,能娴熟地同时操作9台以上织机,比一般挡车工多操作4台,每年的织布产量、质量名列公司前茅。

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结合上述事例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人生发展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答案一、填空题;(第空2分,共30分)1、客观实际2、唯物主义唯心主义3、多样统一性4、运动人生行动5、自觉能动性6、曲折性上升波浪式7、矛盾结果根据条件内因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D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B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本质是__________,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世界观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其中主张物质是本原的是__________。

答案:唯物主义3. 世界是可知的,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可知论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

答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__________的观点。

答案:唯物史观6.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__________。

答案:生产力7. 人生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答案:人生目的、人生价值8. 价值观是人们对__________的根本看法。

9.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__________。

答案:美好追求10.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__________、坚定性和动力性。

答案:稳定性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哲学是关于方法的学问。

()答案:错误12.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错误1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答案:正确1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并不是唯一途径。

()答案:正确15. 人生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是评价人们行为的准则。

()16. 价值观具有阶级性,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答案:正确17. 理想是现实的可能性,但不是现实的反映。

()答案:错误18. 信念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和理想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具有盲目性。

()答案:错误19. 哲学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反思。

()答案:正确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最新《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开卷)答题卷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0分)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在实际生活中,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

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

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

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9、楚人即认为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又认为自己的盾牢不可破,是一种辩证关系。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

2024年最新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和答题卡

2024年春期期中考试试题<<哲学与人生 >>(适用班级:高二年级所有班级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其他地方视为无效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B、运动C、可知的D、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关于意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是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产物C、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A.顺境和逆境B.前进新与曲折性C.前进与落后D.进步与后退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根据社会需要,调整自己的志愿。

他们的做法告诉我们()A、社会理想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 B.有了社会理想就能实现个人理想C.社会理想服从于个人理想D.个人理想以社会理想为指引10、下列说法符合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课程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期中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这说明()。

A.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C.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D.学习哲学使人聪明2.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3.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

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4.人生的选择,必须符合()。

A.别人的想法B.客观实际C.父母的要求D.自身的幻想5.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

A.能动地改造规律B.能动地创造规律C.能动地认识和利用规律D.能动地消灭规律6.下列不能体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成语典故的有()。

A.唇亡齿寒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D.刻舟求剑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9.“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体现的思想是()。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doc

(完整版)答案及试卷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doc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号位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名姓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班⋯酒泉工贸中专 2012----2013 学年第一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10 高考班⋯本卷适用于工部⋯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题得分⋯⋯⋯⋯一、(每小 2 分, 50 分)答卷人⋯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D )⋯得分A、物质和意识B、有神论和无神论⋯⋯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要⋯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B )⋯⋯ A 、客观实在 B 、运动C、可知的 D 、事物的现象⋯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不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内⋯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

这是因为(B )线⋯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

⋯这个观点表明( A )封⋯⋯ A 、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密⋯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B )⋯A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

中职哲学与人生中期测试题(附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中期测试题(附答案)

姓名学号一、单选题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3、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B、自知之明C、不自量力D、妄自菲薄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

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

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

这说明他()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9、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10、“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顺境和逆境
B.
前进新与曲折性
C. 前进与落后
D.
进步与后退
18.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指﹙

A. 事物自身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
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关系
C. 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相互依存关系
D. 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的关系
19. 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14.如今,在大小饭店里,人们习惯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
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 2)走出孤独,主动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建立真正的友谊;交往要把 握一定的度;待人接物要热情有礼貌;讲信用,负责任等。
5. 新事物
四、理解说明题( 25 分)
1. 宋朝时期,有个繁华小镇。一日,小镇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
“卖枣咯,大
枣小核,小枣没核!”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了。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子见此情景,也学着
老翁吆喝起来:“卖核桃咯,大核桃小仁儿,小核桃没仁儿!”可结果呢……
( 1)你认为卖核桃的小伙子模仿老翁的方法能把核桃卖出去吗?为什么?(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7.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这表明(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8. ( )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由外因决定的。
9. (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
10. ( )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哲学意义的矛盾也包括逻辑矛盾。
11. ( )人生顺境就是人生进入了没有矛盾的世界。
12. ( )“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价,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
底深渊”。巴尔扎克这句名言说明人生经受的挫折和磨难是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
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
有( )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20. 哲学上所说的对立是指( )
A. 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排斥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
C. 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和相互斗争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它体现了 (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4.“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A.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5.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B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12.“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D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3.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这种说法说明了(
()
A.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6.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
500 强的企业有 20
多家。 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 “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 “明星”,这与当前的 “就业难”
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13.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生要有忧患意识,必要时置死地而后生。
14. (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
大学士张英这句名言说明人生要幸福,必须要营造真诚互信、友善关爱、宽松的人际环境。
15. ( )人生发展的两种境遇是不可避免的。
三、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题 4 分,共 20 分)
B. 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 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 一切从正确的路线 . 方针 . 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A.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 现象的变化过程 B. 天体运动
C. 自然变化
D.
人类活动
3.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
1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 B .互惠互利
C
.冷漠 D .主动热情
1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和曲折性的统一
17.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是(
3 分)
3. 人们对人际关系有不同的态度, 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大鱼吃小鱼的关系 ; 有人认为人与 人之间是尔虞我诈的关系 ; 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相利用的关系 ; 有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 互助共生的关系。 ( 1)以上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看待人际关系会形成哪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两种 人生态度各有怎样的表现?( 4 分)
( 2)结合上述案例,说明在人生发展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
(5 分)
﹙ 2﹚我们该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 分)
2. 有这样一个传统的印度寓言:一只老鼠由于惧怕猫而终日忧愁。一个巫师很怜悯它,就
把它变成了一只猫。但变为猫的老鼠又变得惧怕狗。于是巫师又把它变成了一条狗。变为狗
的老鼠又惧怕起了黑豹,于是巫师又把它变成了一匹黑豹。自此它又对猎人充满了惧怕。巫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互相转化
二、判断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 )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
6. ( )物质存在是客观的,是静止的。
7.( )人的成长只有在行动中实现。 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行动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能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
14 时起,启用 8
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市内的降雨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 .人可以任意改变和消除自然规律
师最终只得放弃了,把它重新变回了一只老鼠。并对它说:
“我无能为力了,因为你害怕的
是自己。”
﹙ 1﹚结合上述寓言,谈谈你对一个人最可怕的是不能战胜自己的理解。
(4 分)
﹙ 2﹚ 你认为自信的人有哪些心理品质?( 4 分)
一、选择题( 2’*20)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实事求是
2. 规律
3. 自觉能动性
4. 联系
1. (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对立和统一。 2.(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这就是实事求是。 3. (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 4. ( )进行人生选择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被动的接受命运。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 .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9.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 唯物论与辩证法
D.
主观与客观
10.以下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是(

A.联系
B
.孤立
C
.发展
D
.矛盾
11.下列行为中属于行而上学的观点是(

A.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本试卷适用于:
题号 成绩



评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2
3
4
5
6
7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总分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 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 ( 1)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能正视自己的 缺点并且勇敢改正贴, 那怎么会走出失败, 取得成功?那些没有信念的人, 在他们的生活中, 是很难寻找出人生意义的。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持有什么样的信 念。而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 ( 2)乐于交往,情绪健全与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乐观开朗,意志坚强,有良 好的适应能力等。 3. ( 1)一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另一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