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理论与批评分析共22页
清代文学批评
❖ 现量说的显现真实义乃是现在义和现成义的 两方面的必然结果。当下的情景按照其处身 的规律自发地运动而构成意象,则情和景必 然是真实不妄。现量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 性和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就保证了诗歌的 独特性和创造性。
❖ 简而言之,似乎可以这样说:“现量”在王 夫之诗学中的内涵:现在义、现成义是在直 接对象面前的审美直觉,而显现真实义则是 前二者,即审美直觉的结果
(一)诗歌发展正变论
《原诗·内篇》上:“ 诗始于《三百篇》,而规 模体具于汉,自是而魏而六朝、三唐,历宋、元、 明以至昭代,上下三千余年间,诗之质文体裁格律 声调辞句,递升降不同,而要之诗有源必有流,有 本必达末;又有因流而溯源,循末以返本,其学无 穷,其理日出;乃知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 禅而或息者也。但就一时而论,有盛必有衰;综千 古而论,则盛而必至于衰,又必自衰而复盛。非有 前者之必居于盛,后者之必居于衰也。”
四、诗歌欣赏方面的见解
王夫之有比较通达的诗歌欣赏观点。他说:“作 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是说, 作者在创作时,诗歌有其一定的意义,但读者在欣 赏时,却不必囿于作者的本意,不仅可以而且应该 从自己的角度去体验和理解,赋予它不同于作者的 思想含蕴。这种不同的理解得之于读者不同的世事 经历、文化修养和阅读欣赏水平和欣赏趣味,强调 了读者在欣赏过程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可以使我们 联想到孟子“以意逆志”说和西方文论中“一千个 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观点。
“诗道性情”与“兴观群怨”论
《明诗评选》:“诗以道性情,道性之情也。性中 尽有天德、王道、事功、节义、礼乐、文章,却分 派于《易》、《书》、《礼》、《春秋》去,彼不 能代诗而言性之情,诗亦不能代彼也。”
《四书训义》卷二十:“诗之泳游以性情,可以兴矣; 褒刺以立义,可以观矣;出其情以相示,可以群矣; 含其情而不尽于言,可以怨矣。”
《清代文学批评》课件
清代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创新发展
01
在新的历史时期,清代文学批评应当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
和文学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跨学科融合
02
清代文学批评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实现跨学
科的融合与发展,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
国际交流与合作
03
清代文学批评应当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吸收世界各地的
特点总结
清代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如关注个体情感、强调文笔自然、注 重文论的实用性等。
影响分析
清代文学批评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 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进了文学的多 元化发展、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创新等 。
02
清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儒家文论的影响
儒家文论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对清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 远影响。
文学创作
当代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汲取清代文学批评的精髓,将其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丰富和发展了当代文学的内涵和形 式。
清代文学批评对后世的影响
理论传承
清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思想被后世传承和发展,对后来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价值
清代文学批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对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优秀传统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术思想演变
清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对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影 响。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清代文学批评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展现出对创新的探索。
清代文学批评的主要流派
儒家文学批评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文以载道。
公安派与性灵说
反对拟古主义,主张抒发个性,追求清新自 然。
浙西词派与常州词派
分别强调词的雅正和情感表达。
30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
清代: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
经史子集各个门类的学术都开始得到整 理、融会贯通
包括诗文评在内的整个清代文化学术, 都具有总结的性质
第二节 清代文学批评概述
一、诗文理论
云间、西泠派
以陈子龙为代表 一方面注重诗文的抒情言志功能,另一 方面也强调形式风格的典雅 “情以独到为尊,文以范古为美”
陈子龙
将“忧时托志”视为诗的根本功能,强 调政治情感的内涵,反对“不情而强为优 之啼笑”造作之风。
文学重学问的倾向
翁方纲 肌理说
“士生今日,经籍之光,盈溢于世宙, 为学必以考证为准,为诗必有肌理为准。”
开启了以考据作诗的风气,是典型的学 人诗
对诗文中学问化倾向的批评
袁枚 “性灵说”
诗文是个人性情的表现,与考据无涉, 批评考据学者“误把钞书当作诗”。
郑燮: “英雄何必读书史,直摅血性 为文章。”
诗人政治热情下降,结社主诗文唱和
民族分化政策与反抗民族压迫
诗文创作大多数为应酬、交游之作,小 说、戏曲等通俗文艺作品大量涌现,这些 消遣闲适之作反映了文人们远离政治的倾 向。
“风雪城南酒一种,宦情如水不能浓。” 张问陶道出了清代中晚期诗人们的普遍心 态。
二、经史考据时代的学术与文学
明清之际的社会危机——讲求经世致用, 反对空疏无学
第七章
清代文学批评
第一节 清代的政治文化与文学
一、大一统的高压政治与士子热忱 的低落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钳制 保证满族贵族在政治上的核心地位 “以汉制汉”,民族分化 文字狱,打压反满思想 编纂大型图书,软化反清情绪
清初,遗民排斥满清政权,不与朝政合 作或直接抗清
乾嘉时期,社会趋于稳定,却仍缺少对 清王朝的文化认同
清代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批判
清代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批判1. 引言1.1 概述清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清朝时期兴起并得到了广泛传播与流行。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吸引了众多读者。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批判意义,通过对其兴起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揭示这些小说对当时封建社会的揭示与批判,展示人民群众生活真实面貌及不公正情况,并反映社会问题并呼吁改革和进步等方面的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阐述:首先,介绍清代小说兴起的背景和历史背景,探讨清代小说在文学方面的特点以及其表现形式;接着,阐述清代小说中所展现出的对封建社会的揭示和批判,以及对人民群众生活真实面貌和不公正情况的展示;然后,分析清代小说中反映社会问题并呼吁改革和进步等方面的意义;最后,探讨清代小说在文学上的价值,包括其艺术成就与创新之处、塑造精彩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能力,以及彰显中国文化传统与审美追求之重要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研究清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与普遍价值,并重点关注它们对社会进行批判的意义。
通过对清代小说的分析和解读,旨在增加公众对于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清代小说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 清代小说的兴起与文学特点2.1 兴起背景与历史背景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这一时期社会风气保守,文化艺术相对僵化。
然而,在这个背景下,清代小说却兴盛起来。
清代小说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游民、市井民众和底层人群,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使得清代散文小说得以充分发展,并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
2.2 文学特点及其表现形式清代小说具有独特的文学特点,承袭了明代长篇小说传统,并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
首先,清代小说在题材上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内容既包括历史传奇、官场斗争等宏大题材,也包括家庭琐事、市井民生等细微题材。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课件
3.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结合
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构思,全凭 天分。往往古今人持论,不谋而合。 李太白《怀素草书歌》云:“古来 万事贵天生,何必公孙大娘浑脱 舞。”赵松雪《论诗》云:“到老 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卷十五) 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 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 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补遗 卷六)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
第十六章 清代前中期的诗文词理论批评
1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
2
王士禛的神韵说
3 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批评和 沈德潜的格调说
4
袁枚的性灵说
5
翁方纲的肌理说
6
桐城派的文论
7
清代的词论
· 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文学批评和朱彝尊的自得说
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 著有《曝书亭集》。
《说诗晬语》:事难显陈,理 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郁情欲舒,天机随触,每借物 引怀以抒之。比兴互陈,反复 唱叹,而中藏之欢愉惨戚,隐 跃欲传,其言浅,其情深也。 倘质直敷陈,绝无蕴蓄,以无 情之语而欲动人之情,难矣。
2.说理和议论不能违背诗歌的审美特征
《虞山释律然息影斋诗钞序》:诗 贵有禅理禅趣,不贵有禅语。 《清诗别裁集·凡例》:诗不能离理, 然贵有理趣,不贵下理语。 《说诗晬语》:人谓诗主性情,不 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 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 诗中,《奉先咏怀》、《北征》、 《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 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
《列朝诗集》:献吉 以复古自命,曰古诗 必汉魏,必三谢;今 诗必初盛唐、必杜: 舍是无诗焉。牵率模 拟剽贼于声句之间, 如婴儿之学语,如桐 子之洛诵,字则字, 句则句,篇则篇,毫 不能吐其心之所有, 古之人固如是乎?
第八节清代文学批评课件
• 变而不失其正 • “诗道之不能不变于古今,而日趋于异也。日趋于异,而 变中有不变者存。请得一言以蔽之,曰雅。” (《汪秋 原浪斋二集诗序》 )
才胆识力
• “大凡人无才则心思不出,无胆则笔墨畏缩,无识则不能 取舍,无力则不能自成一家。”
• • • • 识居乎才之先 识明则胆张 惟胆能生才 力所以载才
• 论争不断 • 一是今古之争:今文经、古文经 • 二是汉宋之争:汉学(小学、训诂)、宋学(义理之学)。 • 《尚书· 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 阎若璩 《尚书古文疏证》 。“人心之危,道心之微, 此语不知创自何人,而见之《道经》,述之荀子,至魏晋 窜入《大禹谟》中”,“遂尊为经,久而忘其所自来矣。” • 三是唐宋之争。
• • • • •
与公安派及钱谦益的区别 叶燮肯定“变”的原因 变与温柔敦厚并不矛盾 否定时运与诗运的关系 诗歌源流与正变
•
且夫风雅之有正有变,其正变系乎时,谓政治风俗之 由得而失,由隆而污。此以言诗,时有变而诗因之,时变 而失正,诗变而仍不失其正,故有盛无衰,诗之源也。吾 言后代之诗,有正有变,其正变系乎诗,谓体格声调命意 措辞新故升降之不同。此以诗言时,诗递变而时随之,故 有汉魏六朝唐宋元明之互为盛衰,惟变以救正之衰,故递 衰递盛,诗之流也。从其源而论,如百川之发源,各异其 所从出,虽万派而皆朝宗于海,无弗同也。从其流而论, 如河流之经行天下,而忽播为九河,河分九而俱朝宗于海, 则亦无弗同也。
第八节 清代文学批评
• • • • • • • • • •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文学创作的特点 文学批评的特点 文学批评文本
文学批评关键词
文本阅读
中国文学批评史(清代)
清代诗歌理论批评
•
此期重要诗歌理论家有叶燮、王士祯、 沈德潜、袁枚、翁方纲,还有冯班、吴乔、 贺贻孙、廖燕、郑燮、赵执信、赵翼、潘 德舆等人,他们在诗歌理论上作出了贡献。
叶燮的《原诗》
• 被誉为清人诗话之冠冕,它以理论性、 系统性见长。特别是在诗原论、发展观 以及对诗歌创作与鉴赏中审美规律的论 述等方面,在融汇前人之说的基础上, 又颇多创见。
梁启超新小说理论7
• 再次,他为强调新小说的价值,对旧小说 的批评往往一扫而下,不辨好坏,像他在《译 印政治小说序》中说:‚述英雄则规画《水浒 》,道男女则步武《红楼》,综其大较,不出 诲盗诲淫两端。‛这样的评论《水浒》、《红 楼梦》,无论怎样说都不算公平。 • 最后,他提出小说有熏、浸、刺、提四种 力量。其中的分类有重复的地方,所以只能视 作是一家之言。
• 清著名散文流派。康熙时方苞开创 ,经刘大櫆至乾隆间姚鼐形成。他们都 是安徽桐城人,故名。这派作家继承明 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 ‚义即《易》之所谓‘言有物’也,法 即《易》之所谓‘言有序’也,义以为 经,而法纬之,然后为成体之文。‛又 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来区 别文章风格。
中国文学批评史
近代文学理论批评
梁启超新小说理论1
• 梁启超是维新派的主将,在政治文化各方 面都有贡献。在小说方面,他编小说杂志《新 小说》,创作小说《新中国未来记》(未完成 ),译述《佳人奇遇》、《十五小豪杰》等外 国小说。对于小说理论,他写了几篇文字,最 重要的有《译印政治小说序》(后改写为《佳 人奇遇序》)、《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新中国未来记绪言》等。综合来说,他对小说 有如下的意见。
梁启超新小说理论4
•
第二,他承继了明清一些文人重视小说戏曲的传统 ,又吸收了欧美日本重视小说价值的经验,想利用小 说之力以推动社会改革,竭力强调小说的社会功能, 因而致力大大提高小说在社会上的地位。他在《译印 政治小说序》中说:‚六经虽美,不通其义,不识其 字,则如明珠夜投,按剑怒矣。……今中国识字人寡 ,深通文学之人尤寡,然则小说学之在中国殆可增七 略而为八,蔚四部而为五者矣。‛他认为‚六经‛有 高古之弊,反而不及小说易为人接受。所以从中国教 育水平不高的情形看,小说实可以发挥七略和四部的 功用,成为教育一般人民的经典。他在《论小说与群 治之关系》中宣称‚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也‛。这种 见解,确是传统文人所无者。
元明清文学理论批评
三、 袁宏道诗文论选
❖ 袁宏道与其兄宗道,弟中道,并称“公安三 袁”,是公安派的核心人物。“公安派”袁 宏道成就最高,晚明文坛上反复古主义的主 将。
❖ 公安派的兴起是在后七子复古之风盛行之后, 所以抨击这股复古风是公安派的首要目的, 并且不仅从理论而且从实践上也为这一目标 作出了贡献。
第一节 文学主张
❖“不拘格套”要求不仅有新意独见, 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要不拘泥于前 人的“法式”。
第二节 批判复古
❖“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 各穷其趣,所以为贵“真声”,没有真情。
第三节 真
❖“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 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摆脱复古主义、假道学和格调说的
束缚,自由的抒发文艺家内在的活 波的性灵。
❖ 所谓“独抒性灵”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 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 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
种观点的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
❖ 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 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 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边就 肯定了民歌的价值。
❖ 1、谢榛:(1)关于情景关系的讨论;(2)关于 诗歌有体、志、气、韵四要素和兴、趣、意、理四 格的论述;(3)强调感兴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 2、李贽:(1)童心说;(2)李贽对《水浒传》 的评论;(3)李贽文学思想的影响。
❖ 3、袁宏道:(1)“性灵”说;(2)公安派的另 一诗学主张——变;(3)袁宏道文学主张的弊端; (4)文学主张的影响。
❖追求“任性而发”、“信口而出, 信口而谈”的真情流露。
❖失之浅率。
第四节 主张新变
第八章明清文学批评二
• 經曰:“因緣和合,無法不有。”自古淫婦無印板偷漢法, 偷兒無印板做賊法,才子亦無印板做文字法也。因緣生法, 一切具足,是故龍樹著書(《中論》)以《破因緣品》而 弁其篇(〈中論〉〈觀因緣品〉第一),蓋深惡因緣。而 耐庵做《水滸》一傳,直以因緣生法為其文字總持,是深 達因緣也。夫深達因緣之人,則豈惟非淫婦也,非偷兒也, 亦復非奸雄也,非豪杰也。何也?寫豪杰奸雄之時,其文 亦隨因緣而起,則是耐庵固無與也。或問曰:然則耐庵何 如人也?曰:才子也。何以謂之才子也?曰:彼固宿講(前 生講習)於龍樹之學者也。講於龍樹之學則菩薩也,菩薩 也者,真能格物致知者也。
• 尤氏亦可謂有才矣,論有德比阿鳳高十倍, 惜乎不能諫夫治家,所謂人各有當也。此 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惡則無 往不惡,美則無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 是耶?(庚辰本第四十三回夾批)
第二節 桐城派的文論
•
一、方苞
•
苞(1668-1749),字靈皋,號望
溪,康熙四十五年進士,官至禮部侍郎。
•
?
• 噫嘻。吾知之矣。非淫婦定不知淫婦,非偷兒定 不知偷兒也。謂耐庵非淫婦非偷兒者,此是自未 臨文之耐庵耳。夫當其未也,則豈惟耐庵非淫婦, 即彼淫婦亦實非淫婦;豈惟耐庵非偷兒,即彼偷 兒亦實非偷兒。《經》曰:“不見可欲,其心不 亂。”群天下之族,莫非王者之民也。若夫既動心
而為淫婦,既動心而為偷兒,則豈惟淫婦偷兒而 已。惟耐庵于三寸之筆,一幅之紙之間,實親動 心而為淫婦,親動心而為偷兒。既已動心則均矣, 又安辯泚筆(以筆蘸墨)點墨之非入馬(勾搭女 人)通奸,泚筆點墨之非飛檐走壁耶?
• 清代是詞的中興時代。
• 清初朱彝尊開創浙西詞派,陳維崧開創陽羨(宜 興)詞派。陽羨詞派推尊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 浙西詞派則推崇南宋姜夔一派詞風。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清代的词论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清代的词论一、清代词学清代词学发展兴盛的关键是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派词的兴起,以及他们词学观点的影响。
二、朱彝尊及其思想1.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曾辑自唐以至元人所为词共二十六卷为《词综》(后汪森补十卷为三十六卷),所选词以“雅正”为指归。
2.思想朱彝尊论词特别推崇南宋姜夔,认为词和诗是不同的,它善于表达诗所不能表达的内容。
三、清代词学发展的变化清代词学发展的最重要变化是常州词派的兴起。
1.常州词派:其理论基础是强调词要有寄托,这实际上是用传统论诗的观点来论词。
浙派论词重在“雅正”,而以姜夔为代表,常州词派讲“寄托”,其面就比较宽。
2.代表人物张惠言及其思想(1)张言字皋文,他在词的理论和创作上影响最大的是其所编辑之《词选》。
(2)词学理论他认为词与《诗》、《骚》相比,在“缘情造端,兴于微言,以相感动”方面并无根本区别。
他强调词不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娱宾遣兴之作,而是和诗歌一样有抒情达志作用的文学形式,不过其表现方法更为含落委婉,更重视“意内而言外”而有所寄托。
3.主要理论家:周济(1)周济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止庵,其主要词论著作是《介存斋论词杂著》和他所编选的《宋四家词选》的目录序论。
(2)理论周济明确地提出了词“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的重要思想。
①“非寄托不入”,是指词的创作应包含有作者的深刻寓意,而不是泛泛的即兴之作;②“以无寄托出”是指从词的表面上不易直接看出作者之寓意,也就是所谓“意内而言外”,必须对词作反复涵咏,方能体会其中之深意。
而从读者来说,则是见仁见智,可以各以其不同感受而得到美的享受。
浅析清代别集凡例与文学批评
浅析清代别集凡例与文学批评清代别集凡例是指在清代编纂的文集中,所附的一篇凡例。
凡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清代的文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文集的编辑者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批评,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以清代别集凡例为主线,探讨其在清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文学批评的影响。
清代别集凡例的形成清代别集凡例的形成,与当时文化、社会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清代,文人们注重文集的编辑与整理,认为集子是文人生前或者过世后代代相传的最好的物证,也是表现文人学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各个时期都有涌现出大量文集,成为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真实写照。
而清代的别集凡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别集凡例常常紧随文集之后,通常由文集的编撰者或者有关人员所撰写,介绍了文集的收藏情况、原则、选材标准、不同部分的分段和排列顺序等,以确立文集的整体性和精神特质,为读者提供参考。
清代别集凡例与文学批评清代别集凡例在文学批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凡例为文集的选书标准、收录范围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为当时的文学批评提供了依据。
其次,凡例的撰写者以自己的文化素养为基础,对文集中的作者进行了评价或者指引,增强了当时文学批评的参照性。
再次,凡例也对文集的阅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清代文人在文学鉴赏上十分讲究,他们认为一篇文论可以让读者了解到该文所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对于读懂文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凡例中,撰写者会对文集收录文章的质量和价值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不仅受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也受到了撰写者自己的审美趣味、个性特点和生活经历的影响。
因此,不同的凡例会对同一文集形成不同的评价意见和分析方法,丰富了当时文学批评的内容和角度。
例如编撰于康熙年间的《红楼梦饮者误》凡例,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评价,有助于当时读者对《红楼梦》的理解和鉴赏。
对于当时的文学批评领域而言,凡例既起到了标准制定的作用,也促进了文学批评中新的思想和观点的涌现,从而对清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清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
清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一、引言清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不仅文学批评蓬勃兴起,而且文学创作经历了丰富多样的风格转变。
本文将探讨清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二、清代文学批评的兴起清代文学批评的兴起,源于对明代文学的批判和对国民道德的关注。
清初文人对明代文学风气的厌恶,认为其中存在着浮夸华丽、唯形式论的弊端。
因此,他们着重强调文学应该以表达真实情感和贴近社会生活为主要目标,并提倡浑厚朴实的写作风格。
清代著名的文学批评作家,如姚鼐、龚自珍等,通过对古代经典文学的研究和对时代文学现象的观察,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他们对文学的标准和规范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强调文学应该以道德为基础,注重文字的简练和情感的真实性。
三、清代文学创作的风格转变清代文学批评的影响深远地塑造了清代文学创作的风格转变。
在清代早期,清新派文人如吴伟业、袁枚等崇尚真实感情和坦率风格的作品开始兴起。
他们追求平淡自然,力图还原真实的社会生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清代文学创作逐渐出现了丰富多样的风格。
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诗歌的创作多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同时也提倡了一些新的文体形式,如小说和戏曲等,并注重描绘社会现实和人物形象。
四、清代文学批评对后世的影响清代文学批评以其独特的观点和标准,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清代文学批评强调文学应以道德为基础,推动了后世文学关注社会伦理和人性的发展。
其次,清代文学批评注重文学的真实性和简练性,对后世文学创作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清代文学创作中,诗人纪昀和郑燮的作品代表了新思潮的崛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问题,对后世的文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小说方面,红楼梦的出现更是引领了后世长篇小说的发展方向,在描绘生活细节和社会伦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五、结论清代的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的关系,文学批评的观点和标准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引导和影响。
第七章中国文学批评史之清代的文学批评
以形传神 《水浒》第37回:戴宗便起身下去,不多时 引着一个黑凛凛大汉上楼来。宋江看见,吃了一 惊。 金圣叹在“黑凛凛大汉”五字下批道:“画 李逵只五字,已画得出相。”又说:“黑凛凛三 字,不惟画出李逵形状,兼画出李逵顾盼、李逵 性格、李逵心地来。下便紧接宋江吃惊句。盖深 表李逵旁若无人,不晓阿谀,不可以威劫,不可 以名服,不可以利动,不可以智取。宋江吃一惊, 真吃一惊也。”
同中之异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 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 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以次衬主
史进银,多似鲁达一倍,非写史进也,写鲁 达所以爱史进也。 虽与鲁达同是一摸字,而一个摸得快,一个 摸得慢,须知之。
民本思想
高俅来而王进去矣。王进去 而一百八人来矣。则是高俅 来而一百八人来矣。
2.小说创作的艺术理论
(1)以文生事与因文生事:历史与小说的区别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 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 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 以文运事,是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 要算记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手, 也毕竟是吃苦事。因文生事即不然,众 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5.情节安排的合理性和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 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 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 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 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 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 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 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 密针线 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五、对《聊斋志异》的批评 1.寄托幽愤
清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课题
• 金圣叹非常重视人物性格塑造。他指出,《水 浒传》人物性格有鲜明的个性:“别一部书,
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 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性格都写出来。……一百 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 他具体分析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人 物形象的个性,分析得活灵活现。另一方面,
他指出《水浒传》写人物,在个性当中也概括
• 戏曲理论:有李渔的《闲情偶寄》、焦循的 《花部农谭》等。
• 各种文学理论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1、王夫之的“情景”说。 •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薑斋。他的
主要文论著作有《姜斋诗话》和《古诗评选》、 《唐诗评选》、《明诗评选》。
• “情景”说:王夫之的诗歌创作理论特别注重 意境的创造。他认为诗歌意境的构成莫不由情、 景两大元素。
5、袁枚的“性灵”说
•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号 随园老人。论诗著作主要有《随园诗话》。
• 乾隆时期,沈德潜的“格调”说盛行,袁枚则 倡“性灵”说与之相对:“凡诗之传者,都是 性灵,不关堆垛。”
• “性灵”的主要内涵,就是性情,所以袁枚更 多时候还是以性情论诗:
☆“诗者,人之性情也。”
• 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为《带经堂诗话》。
4、沈德潜的“格调”说
• 沈德潜(1673——1769) 。他曾选有《古诗源》、 《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清诗别 裁集》等。论诗专著为《说诗晬语》。
• 沈德潜论诗,注重辨别诗歌源流,他对诗歌史 作了认真仔细的清理,认为唐诗代表了诗歌史 的最高成就,“诗入宋元,流于卑靡”,则背 离了正确的诗歌传统。
☆“文以情生,未闻无情而有文者。”
☆“诗写性情,惟吾所适。”
6、李渔的戏曲“结构”论 •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号笠翁。 • 其戏曲理论主要在《闲情偶寄》一书中。
晚清批评和文论
晚清批评和文论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的前五十年中,文学思想的发展基本还是以承继传统为主的。
其中主推的刘熙载的《艺概》,还有几个词话。
从九十年代开始,变法运动兴起,改良派的文学主张兴盛起来,其代表人物是黄遵宪梁启超,尤其是梁启超,提出了诗/小说/文界革命的口号。
而把西方美学和传统美学结合起来,成为古代向现代过渡而有重大影响的是王国维,它是世纪转换期间最重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不过令我感到不爽的是,王国维的治学方法是走的司空图、严羽、王世禛这一路,并没能把传统文论中重全面分析要素整理的一脉传下来,而且其引入的康德叔本华,也是美学的代表人,是西方文艺理论走入歧途的一个代表,所以其对后世流毒不亚于其贡献——个人意见。
|晚清诗文评论总体上说,晚清诗文批评是在走下坡路的,只有词话非常兴盛,但在整个传统文论衰落的大背景下,也没能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刘熙载的《艺概》是近代在总结传统文学批评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其讨论诗文词曲的具体论述,几乎可以看做是概要版的中国文学史论。
《饮冰室诗话》一般被认为是旧时代的最后一部诗话,也是新时代的第一部诗话,可以看得出来,传统诗文批评在此已经走到了他的尽头。
龚自珍和魏源一般在文学史上承担着开近代文学先河的地位,他们的文论是服务于他们的诗文创作的。
他们看到国家的衰亡,具有鲜明的忧患意识,因此尤为强调文章要经世致用,文学要符合时代,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起到挽救时局的作用。
魏源甚至有“六经皆圣人忧患之书”的论调为其观点背书。
后期桐城派有所谓姚门四弟子之说,其中方东树和姚莹在诗论上有一些论述,发展了属于桐城派的诗论。
方东树有《昭味詹言》,这是桐城派最重要的诗话论著,其中心是“以文论诗”,用言有物和言有序的标准来论诗。
姚莹,他的观点一是强调诗歌的经世致用价值,二是强调诗文道理相同,将桐城派文论用于诗。
其有六十首《论诗绝句》,用诗歌的形式对诗歌史做了一个总结。
刘熙载有《艺概》,这是他再文艺美学领域的代表作,虽然其中也包含经义概这类专谈八股的部分,在书概中也有讲六经的,但主体还是论诗文词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