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6261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2.png)
哲学导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一词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古埃及B. 古希腊C. 古印度D. 古中国答案:B2. 下列哪一位哲学家不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萨特B. 海德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是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核心思想?A. 世界由物质构成B. 理念是真实存在的C. 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D. 知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答案:B4. 康德在其哲学体系中提出了“先验”和“后验”的概念,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先验”范畴?A. 时间B. 空间C. 因果律D. 经验答案:D5. 以下哪个命题是庄子提出的?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知行合一C. 道法自然D. 人是政治动物答案: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包括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和目的因。
形式因指的是事物的形式或形状,质料因指的是构成事物的物质,动力因指的是事物变化的原因,目的因指的是事物存在的目的或终极原因。
2. 解释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答案: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思想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世界是意识的外化或表现。
3. 阐述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同一性与差异性、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
同一性与差异性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对立统一指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否定之否定则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及其对现代哲学的影响。
答案: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其哲学体系的起点,意味着只有思考的主体存在,才能证明其存在。
这一思想强调了主体性的重要性,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认识论和主体性哲学方面。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d3cac826529647d2728523a.png)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
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
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
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
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
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
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
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
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复旦大学现代西方哲学试题
![复旦大学现代西方哲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23c0061cf84b9d528ea7a4a.png)
现代西方哲学1.意向性意向性是意识的基本结构,即排除了与个人心理相关的意识内容之后剩余的纯粹意识。
意向性的纯粹性表现在:即使意识与外部实在没有发生关系,意识也因指向某物的活动而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和自主性,意向某物是意识的基本结构。
胡塞尔用意向性来建立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外在的和内在的对象在内的一切现象。
2.解构主义解构主义60年代缘起于法国,雅克•德里达——解构主义领袖——不满于西方几千年来贯穿至今的哲学思想,对那种传统的不容置疑的哲学信念发起挑战,对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大加责难。
在德里达看来,西方的哲学历史即是形而上学的历史,它的原型是将“存在”定为“在场”,借助于海德格尔的概念,德里达将此称作“在场的形而上学”。
“在场的形而上学”意味着在万物背后都有一个根本原则,一个中心语词,一个支配性的力,一个潜在的神或上帝,这种终极的、真理的、第一性的东西构成了一系列的逻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逻各斯门下,遵循逻各斯的运转逻辑,而逻各斯则是永恒不变,它近似于“神的法律”,背离逻各斯就意味着走向谬误。
而德里达及其他解构主义者攻击的主要目标正好是这种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想传统。
简言之,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
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
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
3.试述波普尔的否证主义有哪些特点。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1)波普尔以证伪主义为旗帜登上哲学舞台的。
其中心思想是:一个理论的科学性标准就在于其可否证性。
不能为任何想象的事件所否证的理论是非科学的。
可否证性概念是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核心概念。
首先,它被用来解决科学划界问题;其次,它用于解决归纳问题。
证伪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试错法,试错法本质上是演绎的方法。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历届硕博入学考试部分专业试题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历届硕博入学考试部分专业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0110c4bb4cf7ec4afed036.png)
2009博·哲学综合都是经典原著中的一段话,要求确定是谁的思想,并进行义理阐释。
1、具体忘了。
(马哲)2、3、4、都属于《费尔巴哈提纲》中的话。
5、关于人性的一段话(孟子“性善论”)。
6、有关心学的(初步猜测是程颢的,因为没有找到原文)。
7、关于理与气的(朱熹)。
8、心学,心与物(王阳明)。
9、存在与意见(巴门尼德)。
10、灵魂、德性(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
11、心与物(笛卡尔)。
12、实体与主体(有关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里的一段话)2009博·西方哲学史一、名词解释洞穴(柏拉图)范畴(亚里士多德)教父哲学扬弃(黑格尔)二、问答1、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
2、斯多葛伦理学。
3、斯宾诺莎的认识论。
4、康德的目的论。
2008硕·哲学综合名词解释:尚同逻格斯道统理念劳动……简答我思故我在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关系……论述(选一)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争先秦儒学发展脉络实践唯物主义2008硕·宗教学原理名词解释(选10题)张道陵明堂五行一神教《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马克斯·缪勒(Max Muller)止观《大乘起信论》徐光启维摩经伦敦会《米兰敕令》外邦使徒《圣训》论述题(选二)1、根据佛教教义,你认为其对当今环保提供怎样的思想资源,有何帮助?2、根据“礼仪之争”的经验,分析当前基督教内部的状况及不足,从中能得到何启示帮助?3、简述亚伯拉罕宗教的异同2006博·哲学综合一、名词解释,12个,每题5分市民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洛克的两种性质黑格尔“理性的狡计”格物致知道德经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命题逻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判断力批判二、论述题,6选2,每题20分1、历史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区别2、休谟关于因果性的理论及意义3、孔子关于仁的思想4、恩格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5、宗教学的发展、特点及主要研究课题。
哲学导论期末资料.doc
![哲学导论期末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d0949261a58da0116d174973.png)
对哲学的认识1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2.哲学告诉人们世界“是什么”,教人们“怎么样” 做才能取得成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 .哲学给人真诚的人格,教人成为人.哲学教化启蒙人用最美好的思想智慧去完善人性,以获得成为人的内在文化要素和精神气质,由此以本真的方式去规定自为生存与生活.4 .哲学给人真诚的思考,教人以境界;哲学给人以真诚的信仰,教人以超越.5.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的生活和行动将变得盲目,对未来将失去预见性,心灵也将失去寄托.哲学是一个夏杂的概念,其所涉略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举凡有关自然、社会、思维和人生领域的重大问题,几乎没有一个不曾归属哲学的研究范围。
但这些问题之间乂不是无差别的“绝对同一”和“抽象同一”,在哲学的“问题域”中有-•类问题是哲学需耍着重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一切哲学派别在本质上网避不了、必须给予直接或间接的回答,因而是各种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他的解决规约和影响着其他哲学问题的原则、方向的解决。
这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的时候,存在和物质、精神和思维都是作为哲学的最一般、最基本的范畴而出现的。
但严格说来,存在和物质并不完全是同一个范畴。
从哲学范畴的逻辑序列来看,存在才是具有最高普遍性的范畴。
从逻辑上说,首先要肯定世界的存在,才谈得上探究此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存在是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的最抽象的范畴,又是潜在的包含一•切的最具体的范畴,只是其具体性尚未确定的显露出来,因而乂常被看做是一个M而未决的范畴。
但是,当我们提出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的问题的时候,存在同物质范畴一样,已具有在同思维或精神的对立中被规定的规定性,它也就是被当作和物质是同一层次或同等程度的范畴来使用了。
此外,思维、精神本来是在人类产生以后出现的现象,思维精神只是适用于人类的范畴,为什么在哲学中它们也成了同存在、物质对偶的最- 般的基本范畴呢?这是因为,人们是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来考察世界的,人既是这个世界的存在物, 乂是-•种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
09复旦哲学试题
![09复旦哲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4a3647301f69e31433294a2.png)
复旦09年哲学试题外哲一、命题解释每题5分1飞矢不动2人是万物的尺度3唯名论4实在论5我思故我在6存在就是被感知7经验(杜威)8大全(雅斯贝尔斯)二、简述题每题10分1精神助产术2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3阿奎那上帝存在五大论证4卡西尔哲学和康德哲学的联系和区别,卡西尔为什么说“人是符号的动物”5萨特为什么要区分存在的现象和现象的存在?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论述题(5选3)每题20分共60分1论柏拉图的理念论2文本释义题,一段安瑟伦的上帝存在本体论证明3论莱布尼茨的单子论4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要解决什么问题?斯特劳森又是如何对之作出批评5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没记全)中哲一、名词解释(共十二个100分)1、龟长于蛇(6分)2、天官(6分)3、一念三千(6分)4、朴(6分)5、辟(6分)6、十六字心决(10分)7、得意忘言(10分)8、质测(10分)9、致良知(10分)10、以物观物(10)11、仁政(10分)12、一(10分)(顺序可能略有误差)二、标点与翻译(25分)何叔平注老子初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日若斯人也可以语天人之际也因此所注道德二经(原句大概是这样的了)三、论述题:民胞物与的意义(25分)哲学综合知识12题选做10题,每题15分1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
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请说出这段话的主要思想2荀子的一段话这段话是谁说的,“伪”表达的是什么意思?3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
复旦哲学考试试题.doc
![复旦哲学考试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ec860fa63c1ec5da51e27079.png)
复旦大学哲学系2009年博士考试题-“哲学综合知识”(12选10)都是原著分析,它们的大致的出处如下:1、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一句话,大意是人类只能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只有在物质条件有的情况下才能解决。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是人的认识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
4^我忘记了。
5、是一个中哲学的加标点的题目,好象是公孙龙的一句话。
6、是关于孟子的口之于味的一句话。
7、是关于理和气的关系。
8、是王阳明的良知。
9、是巴门尼德的真理与意见。
10、柏拉图灵魂的二个部分。
11、笛卡尔的二元论。
12、黑格尔的实体是主体。
复旦大学哲学系2010年博士考试题-“哲学综合知识”一、反宗教的批判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人。
就是说,宗教是还没有获得自身或已经再度丧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
但是,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产生了宗教,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
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point d' honneur],它的狂热,它的道德约束,它的庄严补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
这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一段话,结合马克思德法年鉴时期的观点,分析马克思反宗教观与费尔巴哈反宗教观的异同。
二、但这里所说的人们是现实的、从事活动的人们,他们受自己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交往的一定发展一直到交往的最遥远的形态一所制约。
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
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
这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一段话,请结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其他内容,分析为什么意识没有独立的历史。
复旦大学哲学系历年复试题库
![复旦大学哲学系历年复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8016805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3.png)
复旦大学哲学系历年复试题库中国哲学名词解释玄学《新唯实论》知行合一民胞物与道器文中子挈矩泰州学派理一分殊正始之音三表法万物皆备于我中体西用禅宗三达德龟长于蛇天官一念三千朴辟十六字心决得意忘言质测致良知以物观物仁政道统论有无五德终始化性起伪天人相分三纲领八条目叶水心心血事工学派童心即真心托古改制民生史观心统性情抱法处势崇本举末尚同谶纬火不热简答论述1 、口之於味也,目之於色也,鼻之於臭也,四肢之於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於父子也,义之於君臣也,礼之於宾主也,知之於贤者也,圣人之於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问题:标点这段文字,并说明这段文字是谁的观点?简单分析之。
2、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曾不足以容辨异县君臣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是墨翟宋研也。
问题,标点这段文字,作者批评墨家之学上功用大俭约而僈差等,请问何谓?3、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弘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问题,标点并说明何谓游外以弘内?指出这一学说在思想史上之意义。
4 、中国哲学的特征5、公孙龙的理论6 、理气关系7、王阳明的良知简述8、孔子正名思想的意义和价值9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10 、天之付与谓命。
这是二程的什么思想?简述其关于命、性、心、理的关系。
11、孔子的仁指什么,它与理的关系是什么?12、二程关于天理的思想有哪些?并论述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地位、影响、作用。
13 、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14 、简述老子思想: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15、龚自珍“我气造天地”何谓?16 、“知行两字原是一个工夫。
”17 、董仲舒人副天数概念提出的意义。
18、周敦颐“无极而太极”19、从先秦到西汉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主要形态20 、朱熹理欲观及戴震对其的批判21 、比较老庄思想的异同22 、魏晋玄学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与老庄哲学的异同。
哲学常识必考题(北大、复旦、人大考题)完整版6
![哲学常识必考题(北大、复旦、人大考题)完整版6](https://img.taocdn.com/s3/m/50358a7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7.png)
哲学常识必考题(北大、复旦、人大考题)
完整版6
1. 请解释什么是归纳逻辑?
归纳逻辑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实
验和分析,推断出这种事物的许多共同点,进而归纳出某种普遍规
律或原则,从而得出结论。
2. 什么是人类行为的目的论?
人类行为的目的论是哲学的一个流派,认为每个行为都有一定
的目的。
这个理论的支持者认为,通过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可以了
解他的目的和意图,从而洞察人心。
3. 请解释弱势群体保护的含义?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人,如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
弱势群体保护是指政府或社会对这些群体进行
特殊的关照和保护,以促进社会公正和平等。
4. 请解释伦理三原则是什么?
伦理三原则是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基础,包括尊重人的自主权,善意行为和非恶意行为(非伤害性),以及公正分配资源的原则。
5. 请解释现在主流的环保主义立场?
现在主流的环保主义立场认为,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6. 请解释什么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一种哲学观念,认为人生没有意义或目的。
这种哲学观念源于尼采和萨特的思想,强调人只有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以上是常见的哲学常识考题,希望对准备参加北大、复旦、人大考试的学生们有所帮助。
复旦考研试题哲学答案及解析
![复旦考研试题哲学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0d865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4.png)
复旦考研试题哲学答案及解析模拟试题:复旦大学哲学考研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笛卡尔D. 亚里士多德答案:C2. 黑格尔的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指:A. 简单的否定B. 事物的自我否定C. 否定的否定D. 事物的自我超越答案:D3. 在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先验”是指:A. 基于经验之前的知识B. 不依赖于经验的知识C. 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D. 与经验无关的知识答案:B4.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是:A. 理性的存在B. 社会的存在C. 在世界中的存在D. 抽象的存在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人生哲学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庄子的“逍遥游”思想。
答案: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是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主要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在庄子看来,逍遥游是一种超越世俗束缚,达到精神自由的状态。
他主张人应顺应自然,不被名利所累,通过内心的修养和对道的理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庄子认为,只有超越了世俗的是非、得失、荣辱等观念,人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2. 解释康德的“现象”和“物自体”(物自身)的概念。
答案:在康德的哲学中,“现象”指的是事物呈现给我们感官和理性认识的形式,是经过我们主观认知加工后的结果。
康德认为,我们无法直接认识事物的本质,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事物的现象。
而“物自体”或“物自身”则是指事物独立于我们的感知和认识存在的本质状态。
康德认为,物自体是不可知的,因为我们的认识能力受限于感官和理性的范畴,无法超越这些范畴去认识物自体。
3. 阐述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
答案: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是他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主要描述了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习题汇总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历年考试习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f3f7c4e102de2bd960588a9.png)
西方哲学史习题汇总1.逻各斯(1)逻各斯即理性。
赫拉克里特的火本原说认为,外在的本原是火的形态,它是世界的开端和归宿;内在的本原是符合火的本性的原则,它决定着世界运动的方向,控制着运动的节奏,支配着火与万物之间循环往复的转化。
内在的本原即逻各斯。
(2)逻各斯是永恒存在的,即使人们对它毫无所知,它仍然存在着;逻各斯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逻各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万物都遵循逻各斯;逻各斯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也支配着人的主观世界;逻各斯是可以认识的,但只有少数人才能认识它,因为逻各斯不能光凭感觉而要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种子说(1)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
种子没有使自身结合和分离的力量,产生万物的能动力量在元素之外,叫做“心灵”。
他第一个把“心灵”理解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力量。
(2)与恩培多克勒不同的是,他提出“异类相知”的认识理论。
异类相知指认识是由事物的相反性质所造成的相反活动。
可感性质包含着性质对立的不同种类的种子,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那一类种子决定了这一可感性质,但可感事物中还包含着少量由其他类种子构成的感觉不到的性质,正是这些感觉不到的性质使得那个可感事物的性质被感觉。
四根说(1)恩培多克勒认为,火、土、气、水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
万物的生成和消灭是无休止的循环运动,四根在运动中不生不灭。
“从多中生一”和“从一中生多”分别代表着可感事物的生成和朽灭。
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而是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
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而且“爱”和“恨”被赋予了道德和审美的价值。
(2)在四根说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同类相知”的认识理论。
同类相知指由于人和外部事物都有着同样的本原,当构成人的根和构成事物的同类的根相接触时(叫“流射”),人体感官就会产生感觉。
哲学导论期末测试习题与答案
![哲学导论期末测试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a379c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7.png)
一、单选题1、以下哪本书具体讨论了“更换了全部零件的轮船和用更换下来的零件重新组装的轮船,哪一艘是原来那艘船”的问题?()A.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B.罗森伯格的《哲学是做出来的》C.罗素的《西方的智慧》D.柏拉图的《理想国》正确答案:B2、以下哪本著作是法国后现代哲学的代表人物米歇尔·福柯的作品?()A.《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B.《单向度的人》C.《存在与时间》D.《疯癫与文明》正确答案:D3、“为死亡做好准备”或“未经审视的死亡不值得活”这个观点是哪位哲学家的观点?()A.斯宾诺莎B.克里希那穆提C.苏格拉底D.笛卡尔正确答案:C6、用“火鸡”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归纳问题”的哲学家是以下哪一位?()A.弗里德里希·尼采B.弗里德里希·谢林C.亚瑟·叔本华D.伯特兰·罗素正确答案:D7、最佳解释推理又被称之为“溯因推理”(IBE),最早是由哪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提出来的?()A.伯特兰·罗素B.保罗·萨特C.查尔斯·皮尔士D.托马斯·内格尔正确答案:C8、在以下各种演绎论证中,哪个属于无效推理?()A.如果p,则q如果q,则r所以:如果p,则rB.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C.如果p,则q非p所以:非qD.如果p,则qp所以:q正确答案:C9、一位德国著名哲学家,出版了一部人生哲学方面的重要著名《悲观论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快乐常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快乐,而痛苦则远远超过我们所预计的痛苦。
”这位哲学家是()。
A.亚瑟·叔本华B.约翰·洛克C.约翰·杜威D.伊曼纽尔·康德正确答案:A10、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其中一本中有首著名的诗歌“好了歌”,其中有一句“反认他乡为故乡”,提醒着我们,一定要想明白什么才应该是自己人生最根本的东西。
这部著作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正确答案:A11、“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
哲学导论考试试题
![哲学导论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497288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c.png)
哲学导论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25 分)1、以下哪位哲学家被认为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泰勒斯2、“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是由谁提出的?()A 笛卡尔B 休谟C 康德D 黑格尔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罗马哲学4、以下哪项不属于哲学的基本问题?()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世界的本原问题C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问题5、中国哲学中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家是()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董仲舒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1、请简要阐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
理念世界是真实的、永恒不变的,而现象世界则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是不真实和变动不居的。
他提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念,如美的理念、善的理念、正义的理念等。
这些理念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原型。
例如,我们看到的各种美丽的事物,只是美的理念的具体表现。
而现实中的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相应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哲学思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
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强调了实践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3、谈谈你对哲学中“自由意志”的理解。
自由意志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从某种程度上说,自由意志意味着个体能够自主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完全被外部的因素所决定。
2019年复旦大学哲学考研试题(一)
![2019年复旦大学哲学考研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4b842d1c58fb770bf68a5506.png)
一.名词解释
1.1844年经济学手稿
2.慎独
3.单子
4.身心平行论
5.实践哲学
6.重言式
二.论述
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主体能动性(一说自由意志)
物质生活矛盾(大概这样说)
孔子的正名思想
王阳明的心即理
概述20世纪语言转向的特征,详细论述他的动机、优势和缺陷
论述德黑格尔伦理学差异
一.名词解释
第一实体
感性直观
生活世界
二.简答
简述托马斯的哲学与神学关系
简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简述萨特的人道主义哲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有一道关于胡塞尔的
三.论述
介绍哲学史上本体论证明并说你的观点
结合二律背反谈一下先验幻相
概述胡塞尔后的现象学分支,并详细论述其中一条
哲学导论考题及答案 王德峰
![哲学导论考题及答案 王德峰](https://img.taocdn.com/s3/m/70dab66258fafab069dc02d5.png)
4.劳动的教化作用
书:P14-18
笔记:
辞海:
个人:
5.本体论
书:
笔记:
核心问题:存在、本身何以存在。
本体论不是宇宙学说,是思想的自我认识
辞海:
哲学术语。在西方哲学中,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称为本根论,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
个人:
笔记:
被证明的,对天道有所领会,需要生命奋斗来实现
是尚未称为实际的东西,但是是对真际的领悟
辞海:
①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②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个人: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领悟真际,尚未被实际所实现的,就是理想。人们先要看到实际,然后用科学进行反思,揭示它为什么是这样,然后从实际进入真际,得出“应当是怎么样”,这个“应当是怎么样”就成为了我们的理想。
用冯先生常举的例子说,就是必须先有飞机之理,然后才有飞机。在飞机未出现之前,飞机之理即已存在于理世界中。他不光从时间上说“理在事先”,而且主要是从逻辑上说“理在事先”。他认为理虽然可离开事物而单独存在,但同时又承认这种存在是不在时空之中的。
但是这个“理”,也是需要我们对意义法则有事先的领会才行。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f52fe1076eeaeaad0f33077.png)
02年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一,名词解释(15分*5个)兼爱大乘三位一体此在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二,论述(25分*3个)1,试评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思想。
2,简单介绍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并评述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单评述《费尔巴哈提纲》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4年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一,名词解释(十五选十,10分*10个)劳动人化自然意识形态民胞物与格物致知《海国图志》先验统觉权力意志科学价值中立三纲五常黄金律三法印原罪三段论《拉奥孔》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1,缺。
2,孔子的基本思想。
3,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
4,论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05年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一,名词解释(十八选十,10分*10个)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原道》中体西用自然法四假相语言游戏科学共同体增长的极限三达德绝对命令内涵主义公理化方法禅宗马丁-路德崇高感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老子与庄子思想之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及意义。
07年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一,名词解释(45分)性即理贞元六书对象性活动抽象劳动物自体语言游戏二,简答(45分),海氏“此在”概念。
1.2,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
3,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论述(三选二,60分)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儒家、墨家异同评议。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08年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一,名词解释(10分*6个)我思我在逻各斯尚同道统论社会形态人的本质二,简答(15分*3个)1,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
2,柏拉图“理念”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45分,三选一)1,从先秦至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
2,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哲学导论练习题
![哲学导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b75105fe4733687e21aaf6.png)
一段:1.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哲学智慧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产生的C.哲学智慧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产生的D.哲学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2.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年轻时就开始到处游历,他的目标是到处找老师追求知识,最终他创立了“原子论”。
他认为:茫茫宇宙,除了原子之外还有虚空。
哲学家的经历表明( )A.哲学就是爱智慧B.哲学来自实践、思考C.哲学有利于我们看世界D.哲学促进我们的思想发展3.有人认为:“哲学不为你处理生活中的小事,但使人大气。
”这个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A.否定了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B.否定了哲学就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追问C.否定了哲学能使人聪明D.否定了哲学有科学与伪科学之分。
4.古语说:“智人则哲。
”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哲学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B.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C.掌握了哲学,就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D.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5.美国苹果公司前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
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
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
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
乔布斯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段1.哲学上所讲的方法论是( )A.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B.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共同原则和共同方法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D.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主要方法2.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大学哲学导论复习题(适用于王德峰版):1、如何理解“哲学”(定义、作用)哲学之为何物?以现在术语说之,宇宙论:目的在于求一“对于世界的道理”(A Theory ofWorld);人生论:在于求一“对于人生的道理”(A Theory of Life);知识论:在于求一“对于知识的道理”(A Theory of Knowkedge)。
人生哲学应该研究人究竟是什么,人究竟该怎么活,其根本问题即伦理学中关于“善”的解答。
2、哲学思维的特点哲学思维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
哲学是研究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科,对人类所有知识进行高度抽象的总结,目的在于获得真理。
真理具有相对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绝对的的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要批判性地继承。
真理是对事物的概括,若应用到具体事物就要具体分析,反过来用其丰富充实真理本身,这是反思。
3、什么是本体论?什么是形而上学?何谓本体论和形而上学?从巴门尼德开始,哲学研究存在,而不再研究存在者。
黑格尔说:“真正的哲学思想从巴门尼德开始了”。
追问“存在是什么”,Sein(being)就被当作了一个对象性范畴加以探究。
关于存在问题的范畴体系称为Ontologie(本体论)。
所谓Ontologie,就是以希腊文On(拉丁文ens,英文Being,德文Sein)为核心范畴以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范畴构成的具有形而上特征的理论体系,通常被译为“本体论”、“存在论”。
以Ontologie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称为“形而上学”。
4、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主要特征古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是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是探讨phusis 自然、本性;古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是朴素直观的辩证性,他们从经验观察出发是自然为神圣的、自我涌现的、活生生的有机整体,试图以知识来说明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自然事物的统一性;论断上的绝对主义是古希腊哲学的基本形态,这里的绝对主义是相对于相对主义和怀疑论而言的,意指绝对地肯定或绝对地否定,它的论断主要是宇宙论或本体论上的,而不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与自然科学、哲学与“神学”不分是希腊哲学的独特表现;古希腊哲学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产生了不同的学派;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古希腊哲学是奴隶主的世界观。
5、为什么说苏格拉底使古希腊哲学的思考方式发生了转变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使古希腊哲学发生转向,即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的哲学。
苏格拉底发展了古希腊的辩证法。
他之前的哲学叫自然哲学,是以研究客观自然界为对象的。
都是独断宣称的提出自己的学说的。
后人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苏格拉底认为自然界不可知,因而转向研究人自身。
苏格拉底喜欢和人讨论问题,追问概念的的定义。
比如什么是美、什么是正义等等,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就是从研究自然转到研究人自身。
在思维方式上对概念的辨析定义和前面的哲学家有了很大的不同。
虽然之前爱莉娅学派等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哲学家也都比较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定义,但是在苏格拉底这里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
6、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
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理念”(eidos,idea)来自动词“看”(ide),原意是“看到的东西”。
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睛看到的东西”,可以翻译为“理念”(相当于英文Idea)或“型相”(相当于英文form )。
“理念”的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理念或型相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
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前者是可感的世界,后者是可知的世界。
柏拉图认为可知的理念是可感的事物的根据和原因,可感的事物是可知的理念的派生物。
柏拉图通过两种方式来说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
他用“分有”说明个别事物与型相之间的隶属关系,用“摹仿”说明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类别是型相,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这个型相的一部分,每一个事物都分有一个型相。
理念型相是可感事物的原因,因为可感事物分有了理念型相。
由于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型相之间的关系相当于个别概念和它所归属的普遍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有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被分有的理念型相相似,但不可能达到等同的程度。
一个东西分有了什么样的理念型相,它就是什么样的存在;分有到什么程度,就与理念型相相似到那种程度。
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创造具体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
“摹仿”(mimesis/imitate)是一种技艺活动,摹仿的复制品和被摹仿的原型之间没有分有物和被分有的理念之间那种逻辑关系。
柏拉图把技艺的观念引入摹仿说,解决了一个逻辑分析解决不了的问题:认识内容何以能与认识对象相似?柏拉图把技艺分为神圣的与人工的两种,制造者也分为造物主和工匠两种。
不论造物主还是工匠,他们所制造的产品都是对思想中一个原型的摹仿。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四重区分:神圣的原型、神圣的摹仿物、人工的原型、人工的摹仿物。
关键在于,神圣的摹仿物就是人工的原型,这样,柏拉图便可以证明:人的意见只是对理念型相的摹仿,按照意见制造的人工产品则是摹仿的摹仿。
可感世界是造物主摹仿理念世界的原型而创造出来的。
自然物是造物主依照理念型相创造的神圣摹仿品,影像则是对这些摹仿品的摹仿。
“摹仿”说在柏拉图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和艺术观都依赖于这一思想。
“分有”和“摹仿”实际上并无本质的差别,不同之处只是在于有无造物主。
“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
由此可见,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首先,理念是共相。
理念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而形成的普遍共相,也就是事物的类概念或本质。
其次,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个别事物是由于分有了理念而成为这一事物的,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
再次,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
理念是事物之完满的模型,事物则是理念的不完满的摹本,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
最后,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
理念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存在的目标就是实现它的本质,从而成为完满的存在。
把事物的本质——理念,与个别事物的分开,并且以理念为存在的根据,是柏拉图哲学的基本原则。
“四因”说是对事物运动的原因的解说——把制作一座雕像的过程看作运动,那么铜的原料就是质料因,雕像的模型就是形式因,雕雕像的艺术家就是动力因,雕像的成品就是目的因。
拿起房子来说。
砖头石块是是质料因房子的设计图是形式因建造者是动力因成品房屋就是目的因(1)质料因:解释为什么事物会在运动中继续存在。
(2)形式因:解释为什么以某一方式运动。
(3)动力因:解释为什么停止或者开始运动。
(4)目的因:解释事物为什么要运动。
动力因和目的因也可以归为一种形式,所以认为四个原因可归结为两个原因:质料因和形式因。
7、中国哲学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与西方哲学进路有所不同中国哲学的特质在于重道德性。
中国人所谓的大道无痕思想就是与西方哲学的不同之处,西方在世界法则上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往往是被宗教哲学给覆盖了。
西方认为世界法则的制定者是神,一个神话的人,而中国认为是一种绝对精神,无形的法则。
其次西方哲学有一种开拓自然的精神,这主要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西方哲学的起源在希腊,那里自然条件恶劣,这给予他们改造自然渴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地处肥沃之地,在自然条件上压力小,这就养成了农耕文化,转而投入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思索,可以说中国在物质富足的情况下思考的问题更加空灵,更抽象。
而西方哲学就显得世俗了,研究科学、经济等,这与所处自然环境有关!8、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如道法自然一样,中国的哲学史载谋求与自然的融合以求真正的自然的法则。
无论是道家的”道“还是儒家的”水”“中庸”都是在寻求一种天然的平衡!因为中国人以开始就在询问为什么太阳会升起会下落,为什么会有着世界的生生不息,他们认为这是寻求了隐藏于世界的自然法则所制定的。
所谓“大道无痕”就是这个意思。
9、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天赋观念。
唯理论认为天赋观念是先天、先验的存在于每个人的思维中,是绝对真是可靠的,是知识的来源。
经验论否定天赋观念,认为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10、如何理解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PPT)分析判断不能给人类增加知识,如“一切物体是有广延的”是一个分析判断,综合判断如“花是红的”,但花也有可能是绿的,白的。
综合判断可以给人类增加知识。
分析判断是必然的,而综合判断是偶然的。
简单点说,先天判断,就是判断的谓项是含义已经包括在主项里了,比如“所有感冒病人都是人”,“人”这个谓项已经包括在“感冒病人”这个主项的含义里,这个判断具有必然性;而“感冒病人需要服用柴胡”,“需要服用柴胡”这个谓项并不包括在主项里,所以该判断是综合判断。
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
换言之,如果有科学知识,如果有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这就是衡量一种知识是不是科学知识的标准:先天综合判断。
如“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这是一个先天综合判断,“有原因”是加上去的,与“一切事物”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是综合判断。
但是每一个人都会想到“一切事物是有原因的”所以又是分析判断,即先天综合判断。
11、如何理解真理及其标准真理本身是发展的,是进步的,是深入和深化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只有真理才是作为标准,而实际中,就目前来说没有任何理论是绝对的真理,因而就没有绝对的标准。
12、如何理解人性?人生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根本问题:我是谁?从哪来?往哪去?(人的目的,人的价值),其实就是生死问题。
追寻完美人生,用更抽象、更准确和更具普遍性的语言表达,就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首先,生的方面: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信仰和理想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什么叫“幸福”?什么叫“辛苦”?“幸福”与“辛苦”的关系如何?什么叫“享受”?什么叫“忍受”?“享受”与“忍受”的关系如何?什么叫生存质量?如何提高生存质量?其次,死的方面:什么叫“死而无憾”?什么叫“死得心安”、“死得心宁”?什么叫“有好死”、“有善终”?什么叫“瓜熟蒂落”、“寿终正寝”?什么叫自然“仙逝”?怎样修达此种境界?出生是人生的起点,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生存是两个端点之间生命的延续,是人生有意义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生死就没有人生,从而没有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