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
近年来,我国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
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土地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项法律法规也随之不断完善,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但是,也有一些地方无视法律的存在,有法不依,违背农民群众的意愿,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村的稳定发展。
总的说来,农村的土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1农村村民宅基地违法层出不穷。
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
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在我县的土地信访件案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
这种现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
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1.2承包经营操作不规范。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地减少,导致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入不敷出。
一些地方的经济来源除了较少机动地承包费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甚至出现了新债务。
因此,为了提高集体经济的收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随意的变更《土地承包合同》、收回或者调整农民的承包土地,使农户的权益受到很大的损害。
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为了在城镇建设中获得个人的利益,不经承包户的许可强制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出卖集体土地,或者是通过高价对外出租获取经济效益,其中挪用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现象最为突出,造成农民的不满,甚至出现群体上访事件。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浅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浅析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
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
农村土地管理工作开展至今,时间仅二十余年,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做浅显分析,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很模糊,《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不得出让、转让或者用于非农业建设”。
一方面法律规定土地归村民集体所有;另一方面村民对自己拥有的土地没有处置权。
缺乏处置权的所有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正是这种土地所有权的被弱化,导致了农民集体在许多征地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其次就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管理,也可以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也可以由乡(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由村民居委会经营、管理的,很难避免缺乏监督机制的村干部为了自己的私利,不做出损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由村民小组经营管理的,大多数村民小组无组织机构、法人资格和独立帐户,而且“集体”一词不是我国民法上的主体概念,本身在法律上就无主体地位,管理者自身也就不硬了。
第三就是被弱化的所有权对所有权主体内部成员的约束也是软弱无力的。
据调查,还有不少农民认为农村土地是属于国家的,虽然同为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但国家与集体所有的制度本质仍是大有不同。
正是由于忽视了这种不同和集体观念的淡薄,导致农村集体土地几乎成了农民的私有财产,谁占到了就是谁的,强行割占宅基地,土地权属纠纷层出不穷。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创新与完善论文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的创新与完善【摘要】集体土地是农村农民物资收益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生产因素。
而在现行国家有关法规制度及其政策属性价值体现相对偏低,但却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加速农业政策改革等有着重要密切关联。
但如果真的依赖目前农村土地集体管理制度相关政策及标准政策要求进行保障农业土地创造客观经济效益已经很难变现,主要因素有环保建设、经济发展、土地规划等需要统筹综合考虑。
因此,这就直接造成农村土地承包流转、以及集体土地市场机制下的矛盾产生。
基于此,本文针对于相关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以期农村集体土地管理相关政策及实践改革能够取得重大成果。
【关键词】农民;集体;土地管理;机制;流转按《中共宪法》第10条有关条例上强调: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而对于城市及市郊外的土地,国家也是有着重要所有权外,但也把这一部分土地资源归结为集体所有。
因此,该类土地在性质上划分为集体土地,属于集体所有。
因此,农民集体土地是国家已经明文政策划分在规定之内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此外,集体土地如果单依靠使用、分配等管理形式上进行划分,其又可以分为:作业农田用地、建设项目用地、以及未来农业用地等。
但目前的问题是,集体土地虽然有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作为管理依据,但由于国家农业政策、法制体系制度的逐步滞后,使其在土地承包经营等问题的法规政策呈现弱相关性质非常显著,这就表明制度滞后、带有一定缺陷、亟需加以改革实践是刻不容缓的。
因此,本文主要结合集中土地管理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与提出了几点完善性对策。
一、集体土地法律制度现状研究(一)归属问题研究集体土地归属在国家土地制度正式文件下法颁布后,历史土地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军事有着重要法律导向依据的。
如宪法第9、10条,民法通则的74条内容等,都共性指出了集体土地属于农民集体,农民主体享有所有权,包括土地发包、使用、所有权归属等问题的规范处理等。
但是,集体土地归属问题始终存在,就如同土地管理法规制度刻意强调“一定范围内的农民主体”一样,意味比较笼统,但又真实存在这一难以言说的集体土地归属问题,而一旦出现纠纷多半与其土地归属、使用权分权等脱离不开。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耕地 。必然会产生失地农 民。然而 ,由于种 种原 因 , 农 民失去土地以后 ,获得的征地补 偿款普遍较低 ,就业安置不完全 ,整体谋生 能力 较差、缺乏基本 的社会保障等问题一直 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 , 严重影响到 国民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秩序 的稳定。因此 ,解决农 民 失地 问题 的前 提便是搞 清楚农 民失 地 问题 的现状及成 因分析
探索争鸣 2 0 1 4年 1月 ( 上)
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胡 鑫 鑫
(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摘要 :当前 ,农民失地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 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城 乡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碾.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而世 世代代以土地为生存依据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意味着失去 了 所有的保障。 目 前,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一次性的货 币 补偿方式,而一次性给付,不能从根
按 照我 国法律规定 ,征地是政府行为 ,国家 为了公共利益可 以征地 。 然而 ,一些 地方政 府 片面追求 “ 以地生财 ” , 几乎 一切征地项 目 都 “ 搭乘”公共利益 , 随意 “ 出让 、 批租 ” 国有土地 ,加速 了 农 民失地 的过程 。 1 . 1 . 2 农村城市化用地 改革开放以来 , 我国的城 市化水平 快速 提高 ,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 的 1 8 % 左右上升到 2 0 0 3 年的 4 0 . 5 3 %( 员小林 , 2 0 0 4 ) 。随着我 国城市化 的发展 ,城市 的范 围在迅速扩展 , 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也在迅速增加 。由于城 市多建于平原地带, 所 以城市用地 的外延扩 张多为郊区优 势、高产 的耕地 。
土地流转论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藁城市土地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截至目前,藁城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9216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1户,占农户总数的2。
47%。
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转包。
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
2.转让。
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全市实行转让的面积有2354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
3%。
3.互换。
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全市实行互换的面积有45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
4%。
4.人股。
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问题分析论文
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监督;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严格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规范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等方面就如何有效加强农村土地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地管理;问题;分析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求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农村土地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进行探讨。
1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乱批乱建、未批先建、毁坏耕地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杂乱无章,土地浪费严重;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基层土管队伍力量薄弱等等,同时,我国农村土地管理体制不健全,制约着土地的流转。
缺乏土地使用权流转相关联的评估、咨询、公证、仲裁等中介机构,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
多职能部门利益使得土地流转部门之间出现法律、政策相互制约、互相推诿的现象再所难免。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2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非常重要2.1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主导作用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
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
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土地管理毕业论文
土地管理毕业论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村镇土地的管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土地管理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土地管理毕业论文范文一:土地管理遥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摘要:针对土地管理实践,对遥感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分析土地管理学科中遥感课程的定位,提出了关联课程设置方案。
其次采用需求启发的方式动态跟踪市场变化,建立教学框架,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辅以实验信息反馈等教学手段,实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交叉与融合。
最后在课程设计中基于Matlab平台培养学生的程序开发技能,从而为土地管理单位输送更加优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遥感教学;土地管理学科;需求分析;任务驱动;Matlab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遥感对地观测方法凭借其覆盖范围广、周期性强、信息丰富等优势,已为相关部门提供了大量实时有效的基础地理空间数据[1-3]。
许多高校已将遥感设置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但一些遥感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如需求分析法、任务驱动法,Matlab辅助学习法等,在本专业虽有所提及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3-5],导致学生对知识要点掌握不全面,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教学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其数据类型、理论重点、处理流程和处理方法都已更新。
因而,针对土地管理实践进行遥感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都是必要而紧迫的。
1土地管理学科的遥感课程教学改革需求分析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对3S技术人才结构及人才素养的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6-7]:在各级土地勘测、土地开发整理储备、土地规划等事业单位,基于3S技术的应用工程项目增多,需要大量的技术熟手和一定的高端技术管理人才,目前专科生和硕博士因人力成本合理而较受青睐;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学位要求较高,主要吸纳博士毕业生就业;3S技术类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人才需求量巨大,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各公司致力于提供特色服务或打造高端软件产品(如MapGis、SuperMap等),因此要求雇员拥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同时具备3S技术集成应用和创新的能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推进建议论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与推进建议论文摘要:土地制度本身的系统关联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系统推进,现阶段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同样是相互渗透,互为条件,只有将三项改革协同推进,才能取得成功的制度创新绩效。
为此,应强化顶层设计,厘清相关土地制度改革之间的系统关联性;注重统筹试验,开展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开展核心问题的理论研究,为改革的协同推进提供指导。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验;系统思维;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已到了重要的攻关期,特别是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块地”改革试点的开展,标志着我国几项关键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我们对江西、贵州等省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情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研。
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土地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以及财税、金融等相关领域,只有对各项改革系统设计、统筹试验、协同推进,才能取得较好的制度创新绩效。
本文暂且不论财税、金融等相关领域,仅就各项土地制度改革的系统性作如下分析。
1 土地制度本身的系统关联性决定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必须系统推进作为规范经济社会行为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围绕宏观经济发展目标、满足实际管理需求,土地制度本身也在发展演化,逐步分解出各种各样的具体制度,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共同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土地要素保障。
各项具体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机械地截断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孤立地试验某一项制度改革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为例,据贵州湄潭和铜仁的改革实践,两地都是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来撬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系统改革。
一方面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工商业主直接使用集体建设用地从事经营活动,改变了原有的征地格局,缩小了征地范围;另一方面,大量的闲置宅基地在转变为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过程中实现了价值显化和高效利用,打通了宅基地分配、使用、退出等各个环节的死结。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在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部分,介绍了土地资源管理的背景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接着,从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四个方面,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最后,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探讨了土地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1.1 研究背景土地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土地的管理与利用关系着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土地的规划、利用、保护和监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因此,对土地资源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土地资源管理,深入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推动土地资源管理的改善和创新。
二、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和多功能性等特点。
首先,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其供应量无法扩大,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其次,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在长期的利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环境破坏和生态破坏,因此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
再次,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无法找到替代的资源。
最后,土地资源具有多功能性,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工业建设和城市扩展等方面,还承载着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多重功能。
三、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土地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包括土地经济学、土地规划与管理学、土地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理论等。
其中,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和规律的学科,主要关注土地的供需关系、土地价值评估以及土地的配置与利用等方面。
土地资源管理 毕业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毕业论文土地资源管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的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生态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但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
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其次,土地资源是城市化进程的支撑。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用地供给,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土地资源管理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也至关重要。
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因此,合理的土地资源管理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资源管理的挑战然而,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不完善。
土地资源的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权属、土地价格等。
然而,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的数据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不准确的问题,给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困难。
其次,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土地资源管理涉及到土地征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承包经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现有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法律法规的矛盾和不足之处,给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法律风险。
最后,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着利益冲突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有价值的,因此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利益。
利益冲突和权力滥用的问题给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容易导致不公平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土地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农村闲置土地成因与对策分析论文
农村闲置土地成因与对策分析论文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市流动,许多农村家庭也开始选择在城市购房置业。
由于城市与农村地价的差距较大,部分农村家庭在城市购房后选择将原来的农村住宅和田地进行出售,获得一定收益。
此外,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家庭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土地的利用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将土地投入到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上,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也出现了许多农村土地长期闲置的情况。
一、农村闲置土地成因分析1.1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的发展加速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空间贸易和产业升级,在这个进程中,许多农民看到转换价值的希望,因此选择变卖土地,寻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遇。
1.2 农村经济转型随着农村经济的开放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阜阳市乘机围绕“三大融合”和“规模化经营”群众致富致富路上走出了新的发展路子,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1.3 农村管理制度的问题我国的农村管理制度一直面临着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农村土地制度和管理制度的不健全,限制了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二、对策分析2.1 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和政策,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农村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和有效利用。
例如,实行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等。
2.2 改善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发展农村现代农业,推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合作社等经济模式,创新农村经济的增长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
2.3 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政府可以与社会组织共同开展资源整合和项目实施,同时,还可以通过村民融资、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开展土地竞卖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服务保障,激发他们的土地经济效益。
三、结论农村土地闲置问题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来处理。
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推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等方式深化农村土地的利用,让农民真正感受到土地的巨大潜能,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振兴的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范文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范文土地资源管理范文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资源的支持和保护,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概念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对土地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它涉及到土地的适宜用途规划、土地确权登记、土地使用权交易等多个方面。
二、重要性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合理利用和管理对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效益。
其次,土地资源管理对于社会稳定和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安排土地用途,可以保障农田和城市用地的供应,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最后,土地资源管理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保护土地资源,可以减少土地开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三、实施策略1. 加强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
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科学规划土地用途,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边界,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保护。
3. 推行土地确权登记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权属登记和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明确土地权属关系,保护农民和居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4. 强化土地资源保护和监管。
加强对违法用地行为的打击和处罚,推动建立健全土地监管机制,严格控制土地承载能力,有效遏制土地资源的乱开发和过度利用。
5. 鼓励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引导企业和群众优先选择节约集约用地方式,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四、总结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改革论文
土地改革论文班级:10331姓名李勇时间:十二月三日一、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留集体所有制因素的条件下实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直接经营权,但它是由国家控制而由集体来承受其控制结果的一种制度安排。
因此,这种特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权属纠纷、征地补偿费用不标准、不合理分配、农民宅基地不合理占用、土地使用权尤其是非农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及农民的权益问题等。
(一)农村土地产权残缺,对农民的经营和投资激励不足现行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制,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村民小组三个层次,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
但“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法律规定则含糊不清。
可见,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缺失的。
农民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不具有对土地的实际占有权、完全经营权、自由转让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
产权不完全导致的土地频繁调整和有限的承包期限,容易造成农民经营土地行为的短期性,抑制了农民投资和经营的安全感与积极性,甚至采用掠夺性经营方式,导致土地贫瘠化,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影响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
(二)农地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在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大部分农村地区根据集体土地的质量和数量,将土地按人口或按劳动力平均分配,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使农地经营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人地矛盾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13亿人中有9亿是农民,虽然我国耕地面积总量大,但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 1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
这种超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加之当前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各种“圈地运动”使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流失严重,耕地面积大量减少,也加剧了人地问的矛盾。
我国地区之间土地资源和人口分布不均,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很容易造成人地关系结构性失衡。
而人地矛盾的加剧和人地关系结构性失衡,在客观上都要求土地经营必须提高效益。
土地资源管理有关论文
土地资源管理论文土地资源管理有关论文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起来看看土地资源管理有关论文吧!论国土资源管理摘要: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目前,我国又处在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资源消耗量急剧增长,土地、淡水、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状况和环境状况不容乐观,而国土资源部门就是主要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管理工作,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节约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下,其地位及作用尤为重要,本文就将对国土资源管理方面予以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国土资源;管理在现阶段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存在着违法用地占地等行为,这对我国今后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我国国土资源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此类问题严格查处,以保障我国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而为了使我国的国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就要制定相关的国土资源规划,并进行管理。
此外,还要加强对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从而能够确保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国土资源管理的含义所谓土地资源管理,就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2 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措施2.1建立健全国土资源管理制度要充分发挥规划对建设用地的统筹和管控作用,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和衔接,以确保各类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调控和引导,按照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统筹安排土地利用计划,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基础上,重点保障新增中央投资计划项目用地需要,不得安排用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地,既要保障经济发展,又要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要依法、及时做好扩大内需建设项目用地的报批和供应,要加强建设项目用地前期工作和建设项目用地报批,地方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提前介入,加强对各行业部门和建设单位编报建设项目预审材料的指导;要切实做好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应和保障服务工作,要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工程、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灾后重建等建设用地供应的保障力度,加快供地,尽快使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到具体地块;要依法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建立内部会审、集体决策等制度,对土地审批、采矿权登记等重大许可事项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土地征收供应、耕地开发管理等重大决策,实行有关科室集体会审、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进而有效地防止各种行为发生,保证重大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要多方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过去供应的土地,应加大检查的力度,随时掌握其利用情况,对闲置和空闲的存量土地,政府通过公开收购、储备、拍卖得以盘活,使政府收益逐年增加。
《土地改革》小论文100字
《土地改革》小论文100字一、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1.农地产权关系模糊,所有权不明1978年,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是为解决农村计划经济体制对农民束缚的问题而产生,缺乏系统理论准备、制度设计和有计划地实施,是一种诱致性的制度变迁。
这注定其不完善性——农地产权关系模糊,所有权不明。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模糊,所有权不明主要体现在法律界定上。
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农业法》等重要法律都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但“集体”这一主体,法律规定极为含糊。
在《宪法》中界定为集体所有,在《民法通则》中被界定为乡(镇)、村两级,而在《农业法》和《土地管理法》中则是乡(镇)、村或村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究竟是哪一级组织,法律制度均未明晰,这就造成农地所有权表面的主体多重化和实际的主体虚化。
同时,土地相关法对土地所有权内涵、法律形式、实现方式,所有权主体地位没有相应合理的规定。
这就造成政府经营土地,土地产权转让高额收益被政府独得。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稳定性不强1、土地承包经营权是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的。
新《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契约规定的债权性质,而非法律赋予的物权。
虽然国家强调稳定农村家庭承包制,但农地制度改革是一个逐步演进过程,其中涉及各种利益关系,由此造成农地承包经营权关系不稳定。
由于农地承包经营权关系稳定性不强,就为有关部门利用权力,任意进行土地调整提供了便利。
土地发包者在利益驱动下进行权力寻租,利用土地所有权侵蚀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借结构调整、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等名目,强行流转农民土地经营使用权。
由此引发农民对土地预期的不确定,导致农户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粗放式经营,掠夺式开发,以致整个农业生产后劲乏力,最终使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阻。
2、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的制度保障缺失,造成农民受益权隐性流失土地利益分配机制是土地制度安排的关键,直接关系农村土地经营制度运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农村土地管理问题的心得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土地制度在一些方面已经显现出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不适应性,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1.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也不是直接赋予农民,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土地经营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农民通过与具有经营权的发包者订立承包经营合同取得土地经营权。
这表明农民的土地经营权是一种契约权利或合同权利。
既然是契约权利,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主观意思表示,特别是发包方的主观意志,而且既然是合同权利,那么合同就有可能因为某些原因修改、变更、终止甚至毁约。
根据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特点,可以将集体所有制界定为劳动群众集体共有。
实行集体共有与集体所有制的本质是相吻合的,不需要改变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性质,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和国家宪法、法律关于所有制的规定;同时又赋予了劳动群众集体内的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属性,但这种产权是集体内农民的共同产权,具有不可分割性。
2.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职能
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经
营、管理。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事实上现在普遍的情况主要是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行使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作为土地承包经营的发包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数并没有真正发育起来或者只是形式上存在。
这样的体制导致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和管理权的合二为一,形成了土地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混同。
村民委员会具有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职能,同时也具有协助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任务。
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的授权或指派,在本村范围内从事一定的带有行政属性的管理工作。
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设立的内部自治单位,与村民委员会具有同样的性质。
因此将农村集体土地的管理权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行使,是合理的,也符合法律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成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可以按照自愿的原则参加,以发展经济为目标,而不应成为带有行政化色彩的组织,不应该赋予其农村土地管理的职能。
农村的土地经营权根据农村土地集体共有的思路,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中分离出来,直接、完整地给予集体内的农民,由农民独立、自主地行使。
集体土地管理要进一步放宽放活土地经营权。
放活土地经营权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土地收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增强土地经营的灵活性。
国家对
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草地、林地、农业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按照国家规划用地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农村土地的经营不能限制过死,应当允许在农业范围和与农业相关的领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选择经营内容、经营方式,强化经营的灵活性。
二是强化土地经营权流转。
农民依集体共有权取得的土地经营权具有相对完整的权利属性,排除了经营权的流转需要经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批准的法律障碍,增强了土地流转的自由性。
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有入股、租赁、他人承包、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也可以用于抵押、担保等进行其他经营或融资。
3.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对农村土地的征用是目前比较敏感也是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有的学者把我国现在的征地活动比喻为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这当然有失偏颇,是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战略的误解。
但对现行的征地制度和征地工作中的失范性确实需要加以研究和改进。
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其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的土地。
在现实生活中,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主要有三部分:一
是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需要,二是工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商业开发的需要。
存在的问题是:第一,无论哪种情况的土地征用,都是对土地所有权性质的改变,将集体所有改变为国有,对农村集体和农民而言都是采取补偿的办法,没有体现土地所有权的价值和土地所有权转移应当支付的对价。
第二,集体土地征用后,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获得较多的地价收入,但没有更多地用于失地农村和农民的经济发展的投入。
除了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的征地外,作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集体土地征用后,由政府进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农民集体土地不能直接进入一级市场,需经政府征用变成国有土地后进入一级市场,然后进入二级市场。
政府通过对一级市场的控制获得高额的地价收入。
商业用地使用权都要在二级市场上挂牌上市,其交易价格远远高于征用土地时的补偿价格。
对工业用地的使用权,地方政府往往出于吸引投资的目的,转让价格较低,但通过土地对工业的投入可以增加税收和财政收入。
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应该具有公平性和合理性,要体现土地所有权转移的产权价值、农民的社会保障价格、失地农村和农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最有效的办法是按照市场经济模式改造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制度。
对公共利益需要的用地,可以改征用补偿为政府征购,由政府参照土地的市场价值确定合理的征购价格,通过征购取得,随之土地的所有权发生转移,变为国有。
征购具有行政和法律上的强制性,无须进入土地市场。
如果在现阶段公共事业建设任务较重,政府财力难以承受,也可以采取提高征
用补偿标准并逐步接近土地市场价值的办法,作为过渡措施。
同时需要严格界定“公共利益需要”的内容和范围,并进行法定化。
对于商业开发和工业建设用地的征用应当通过市场行为取得,改变目前的土地二级市场,构建单一的土地交易市场,允许经政府批准征用的农村集体土地直接进入土地市场交易,一旦交易成功,在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出资受让者的同时,土地所有权转变为国有,由政府土地主管部门负责行政登记。
这样对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不再采取补偿的办法,土地所在的农村集体和农民可以在市场的公开交易中获得较高的土地收入。
其获得的土地收入主要用于失地农村和农民组织新的生产经营以及用于建立失地农户和农民的社会保障,当然可以从土地交易收入中征收部分土地交易和土地转让税。
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投资的目的需要降低投资者土地成本和其他投资成本的,可以采取财政补贴和其他的政策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