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集 第十四章
word完整版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一、单选题已知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1.(.甲种燃料含有的热量比乙种燃料多A.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甲种燃料,刚好烧开一壶水,那么用同样质量的乙种燃料就不能烧开这壶B水.燃烧相同质量的两种燃料,甲种放出的热量多C.只要通风条件好,供氧充足,乙的热值可能大于甲的热值D下列关于热值说法正确的是)2.(.燃料燃烧越充分热值越大A.的煤完全燃烧比的煤完全燃烧热值大 1 kg 2 kgB.煤燃烧放出的热量,则煤的热值为105 J/kg3×3×C105 J 1 kg.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的质量无关,不同的物质热值一般不同D一种叫做压电陶瓷的电子元件,当对它挤压或拉伸时,它的两端就会形成一定的电压,这种现”3.“象称为压电效应.一种燃气打火机,就是应用了该元件的压电效应制成的.只要用大拇指压一下打火机上的按钮,压电陶瓷片就会产生~的高压,形成火花放电,从而点燃可燃气kV10 kV20 体.上述过程中,压电陶瓷片完成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内能转化为电能B.光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学习了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知识后,同学们提出了下面的一些关于利用和开发能源的建议,其”4.“中不可行的是)(.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应研究并采用如何让燃料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A.电力部门应加快进行将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以减少内能在多次转化过程中的损失B.我国应进一步开发利用江河水利资源C.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应研究出一种既可以不消耗或少消耗能量,又能不断对外多做功的机器D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5.(.温度降低,内能增大A.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第1 页共12 页.温度升高,内能增大C.温度降低,内能减小D从本质上来看,内燃机的工作能量来源于)6.(.机械能A.热能B.化学能C.化学能和热能D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图如图所示,据此推测该机器可能是)(7..热机A.电动机B.发电机C.电热水器D二、填空题请阅读下面的介绍,回答相关问题.8.焦耳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成功地发现了焦耳定律,测出了热功当量但他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也走过弯路.年轻的时候,焦耳也和许多人一样设想能制作出一种永动机不需”——“要给它提供任何动力即不消耗任何能源就能自动工作起来的机械装置.他曾通宵达旦地冥思苦)(想,不断地设计、制作,但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接连的失败引起了焦耳的深思,他没有像有些人那样执迷不悟,而是反思原来的设想,重新确定新的探究课题.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新的”“研究领域中取得了成功,发现了科学真理.永动机制造一直失败的原因是:它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你从焦耳科学探究的历程中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的水加热,同时绘了如下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kg 9.107minkgJmin内煤完全燃烧产内完全燃烧了间变化的图线,若在的煤,煤的热值为.63×100.2 kg6/ 水.或~、~~选填生的热量;在烧水过程中,热效率最高(2 min”“26 min”)(“04 min”“4________ J3)J/(kg·℃的比热容为104.2×第2 页共12 页低碳生活是但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绿色生活方式.利用太阳能将的水从加热到℃000 2 10.“kg”157容为,水的比热的热值为无烟煤,可以至少节约无烟煤.J/kg49 [10________ kg℃3.4×3)]℃4.2×10J(kg·、、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活塞经历四个冲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次,对外做功圈,活塞往复,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旋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7,那么完下表列出了几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从表中可以看出酒精的热值是J/kgJ/kg1012.3.0×.放出相同的热量,完全燃烧干木柴与煤油的质量之比是的酒精可放出热量全燃烧________Jg1________.一位同学阅读了某牌号汽车发动机的说明书后,将内燃机的能量流向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表,请13..至你根据给出的信息,计算该内燃机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在试管内装些水,用软木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会把木塞冲开,有的同学14.由这个装置联系到内燃机,请你用连线反映他的联想创新的思维过程.三、实验题12 第3 页共页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相等,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15.相同.两图进行实验.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应选择___________(1)ba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可以看出,的、_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是通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__(2)加热时间.温度计示数过来反映的选填或”)_______________”(““,利用此实验方法若想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的热值,那么还需要补充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__计算出的热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酒精的热值的大小关系.他组16.装了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记录结果见下表:页共4 第12 页为了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小明同学选择了两套相同装置,在实验中还需控制相同、______(1)相同.________分析表中数据,煤油和酒精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_____(2)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是否可行:_________.(3)AB两种、物理小组的同学们组装了下图所示的装置,在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17.液体,在完全相同的燃料盒中分别装有两种不同的燃料若要比较液体的吸热本领,应选两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________(1)实验过程中,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都升高,加热时间较短的液体比热容较℃(2)50.________为了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两图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加热时间相________(3)同,若浸存液体中的温度计小数升高多,说明这种燃料的热值.________四、计算题阿根廷科学家设计了一款牛屁屁收集器,在牛背上装有个塑料袋,通过导管收集牛体内排放18.”“出的气体,从一头成年牛平均每天排放出的气体中可提取甲烷.若这些甲烷完全燃烧放出kg0.21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多少质量的水从升高到?℃20 ℃7073cq,==)]℃4.2×J/kg10[J/(kg·5.6×10水甲烷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中.现有一种太阳能、电能两用热水19.器,晴天时,它用太阳能加热,能将接收的部分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如果遇到雨天,可以用333kg∕m Cρ)]J/(kg·℃==电加热.,10104.2×[1.0×水水第5 页共12 页当容量为的太阳能热水器注满水时,水温从上升到,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1)℃100 L70 20 如果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焦炭放出,需要燃烧多少的焦炭?kg(2)7,则该太阳能的效率是多这段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能是若在水温从上升到J1070 ℃(3)5.25×20 ℃少?五、阅读理解题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20.发动机是汽车得动力源.汽油机以汽油为燃料,使活塞在气缸中往复运动,一个工作循环经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汽油机的性能和汽缸排量有关.汽缸排量指活塞一个冲程中活.实际汽车往往采塞在汽缸内通过的容积,它取决于活塞的面积和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冲程长度)(个汽缸的活塞连,通过连杆把、、、用多缸发动机.如图所示发动机有个汽缸图中标注43244)(1在一根曲轴上.各个汽缸的做功过程错开,在飞轮转动的每半周里,都有一个汽缸在做功,其他三个汽缸分别在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汽油机工作时将燃料燃烧的内能转化为能.________(1)Vp,则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为若一个汽缸排量为,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强为(2)用字母表示.)________(第6 页共12 页四缸发动机中号汽缸在做功冲程时,号汽缸所处的冲程是)3(3)2(.吸.压缩BA.做功.排气DC写出一个四缸发动机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题文:21.科学家发现某种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如果在较低温度时将它弯曲成某一形状,然后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再弯曲成另一形状;那么当降到原来较低温度时,它会自行恢复到低温时的形状.现用O转动的均匀轻质圆盘上安装了一个用形状记忆合金做成的它制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可绕圆心螺旋圈,它们在温度低时收紧、在温度高时放松.实验表明:当把该圆盘的下半部分浸在盛有一定量热水的水槽中时,只要给圆盘一个起始转动的力,圆盘就能克服摩擦和水的阻力连续转动起来.上述装置能否看做是一个永动机?为什么?”(1)“发挥你的想象力,提出一个巧妙应用形状记忆合金的设想参照示例,另举例).(2)(1示例:用形状记忆合金制作一个保险丝,安装在电器内易发热物体附近,当温度过高时,记忆合”“金就恢复到它高温时的形状,断开电路,防止电器过热.设想:所提的设想应是制作保险丝以外的)“(”第7 页共12 页答案解析【答案】B1.【解析】项,热值是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的过程之中,不1kgA能说含有热量,故错误;项,由于甲种燃料的热值大于乙种燃料的热值,所以完全燃烧一定BA质量的甲种燃料放出的热量,比完全燃烧相同质量的乙种燃料放出的热量要多,故正确;CB项,甲的热值虽然大,但如果燃烧不充分,它放出的热量也未必多,故错误;项,热值与燃DC料的种类有关,跟通风条件和供氧情况无关,故错误.D【答案】D2.【解析】、项,燃料的热值仅与燃料的种类有关,而与燃料的燃烧程度、质量都无关,故ABAB错误;项,由于不确定燃料是否完全燃烧,故错误;项,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燃料的质DCC量无关,不同的物质热值一般不同,说法正确.【答案】D3.【解析】挤压或拉伸动作后,就会产生放电现象,说明消耗机械能,转化后得到了电能,所以“”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答案】D4.【解析】项,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由于燃烧不够充分,导致散失的热量较多,故研究并采用如A何让燃料充分燃烧,以减少热量损失的措施是必要的,此项说法正确;项,现在我国的发电主要B是火力发电,故研究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以减少内能在多次转化过程中的损失,也是非常必要的.此项说法正确;项,根据我国地利特点,进一步的开发潮汐能,也是可行的.此项说法正C确;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产生,能量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此D项说法错误.【答案】D5.【解析】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汽油机内部的高温气体迅速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会减小,气体的温度会降低.【答案】C6.【解析】内燃机工作时,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燃烧转化为内能,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说从本质上来看,内燃机的工作能量来源于燃料的化学能.【答案】A7.【解析】热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热水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由流程图可以看出:该机器将一部分内能转化成了机械第8 页共12 页能,还有一大部分内能散失掉了,所以该机器是热机.8.【答案】能量守恒定律科学探究要善于思考,认清方向,经常反思,不懈努力.【解析】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焦耳科学探究的历程给我们的启示:科学探究要善于思考,认清方向,经常反思,不懈努力.mqQ可求得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由于每段时间内煤燃【解析】6~9.【答案】2 min1006×已知煤的质量和热值,利用=时间加热,水升高的温度最高可知其热效率最高.烧放出的热量相同,由图知,-2 min067mqQ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J(1)6×10J/kg100.2 kg×3×放~时间内,水的温度升高最快,所以该时间段热效率最高.图中所示在2 min(2)0【答案】10.8.4kg 【解析】吸收的热量:的水从升高到℃15 2000℃45Qcmtt=-)(0水吸水3-)(49 ℃℃15 J/(kg·℃)×2000 kg×=104.2×8;J=102.856×qmQ=∵全燃烧无烟煤的质量为:∴m===8.4 kg.做功冲程压缩冲程排气冲程11.【答案】吸气冲程122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解析】(1)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都是依靠惯性来完成的.次,曲轴转动周.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对外做功次,活塞往复21(2)2mqQ J.J/kg3×10103×4【答案】12.103×【解析】完全燃烧的酒精可放出的热量为:1 g3-74=kg×==101×当放出相同的热量时,完全燃烧的干木柴与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3.【答案】30%24%-【解析】当损失的各种能量在总能量中占的百分比最大时,该内燃机的效率最低.即为:100%页共9 第12 页--=24%.35%9%32%当损失的各种能量在总能量中占的百分比最小时,该内燃机的效率最高.即为:--33%100%-=30%.7%30%14.【答案】【解析】与内燃机对比分析可知,实验中的:玻璃管类似内燃机的坚固汽缸;酒精燃烧类似内燃机的油料燃烧;高温高压水蒸气类似内燃机的高温高压燃气;木塞冲出类似活塞运动做功.bb甲、乙温度计示数天平15.【答案】甲、丙小(2)(1)【解析】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时,我们应控制燃料相同而吸热物质不同,因此应选(1)ab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择甲、丙两图来进行实验;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bb液体的比热容较大;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观察图丁可以看出,要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我们应选择甲乙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可以(2)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量来反应;估测燃料的热值,还需要补充的实验仪器是天平;由于燃烧放QQ,出的热会有一部分散失到空气中去、烧杯等实验器材也会吸收一部分热量,从而使大于吸放因此,利用此实验方法计算出燃料的热值比实际要偏小些.16.【答案】水的质量、燃料的质量煤油不可行(3)(1)(2)【解析】因燃料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有关,必须控制燃料的质量相等;由于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1)温度受水的质量的影响,所以在实验中应控制水的质量相等.由图表数据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杯中的水温度升高的快,所以煤油的热值较大.(2)小明同学还想利用这种实验方案计算出煤油和酒精的热值,是不可行的,要控制质量相等,需(3)要用天平来测量煤油和酒精的质量.17.【答案】甲、丙小甲乙大(3)(1)(2)【解析】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必须保证不同物质的质量相等,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1)同,所以选择甲丙;实验过程中,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都升高了,加热时间较短的℃(2)50液体比热容较小;甲、乙两图,被加热的物质相同,燃料的种类不同,通过温度计的变化可以(3)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实验过程中,加热时间相同,若浸在液体中的温度计示数升高多,说明这种燃料的热值大.18.【答案】解: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mQ J,1.176×J/kg10==100.21 kg×5.6×1放由题意可知,77=第10 页共12 页7QQ J,==101.176×放吸Qcmtt可得,根据=﹣)(0吸m===56 kg.kg升高到的水从答:若这些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20 ℃5670mqQ的甲烷能放出的热量;【解析】已知甲烷的热值和质量,根据求出完全燃烧=(2)(1)kg0.21 tcmtQ的变形式求出水的质量.=水吸收的热量和甲烷放出的热量相等,根据-)(0吸ρ=19.【答案】解:由可得:(1)3-333ρvm m100×kg/m10×===100 kg1.0×10水吸收的热量为:37=-tcmQ J2.1×(70 ℃1020 ℃)J/(kg·℃)×100 kg×==104.2×Δ吸QQQmq因为吸==放,则需要燃烧煤的质量为:,(2)m===0.7 kg.太阳能的热效率为:(3)η===40%.×100%100%×L,水吸收的热量是上升到的太阳能热水器注满水时,水温从答:当容量为℃20 (1)℃100707上若在水温从;如果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焦炭放出,需要燃烧的焦炭;℃2.1×10J20 (2)(3)0.7 kg7,则该太阳能的效率是40%.J这段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能是升到105.25×70 ℃mqtQcmQ求出求出吸收的热量;=根据=【解析】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再利用(2)Δ(1)需要的煤的质量;利用效率公式求出效率.(3)APV运行更稳定、功率更大等20.【答案】机械(4)(1)(2)(3)汽油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解析】(1)SL=,则活塞的面积为:设活塞移动距离为,(2)PSF=则活塞受到燃气压力为:,=则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为:PVLWFL===号汽缸在做功冲程时,已知四缸发动机中号汽缸所处的冲程是排气冲程,故选A.3(3)2四缸发动机的优点,运行更稳定、功率更大等.(4)所提设想应能反映记忆合金的特点,并具有一运行中要从水中吸收热量不能21.【答案】(2)(1)定的优越性本题属开放性题,只要合理即可)(页共11 第12 页【解析】实验中的装置不能看作一个永动机,因为运行中要不断的从水中吸收热量,永动机是(1)不存在的,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提设想应能反映记忆合金的特点,并利用特点进行相关(2)的应用的设想.第12 页共12 页。
昆明理工大学物理习题集(下)第十四章元答案
S 1S 2 第十四章 光学一、选择题1. 有三种装置(1)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2)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3)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且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
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 A ](A )装置(3) (B )装置(2) (C )装置(1)、(3) (D )装置(2)(3)2.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A )1.5λ (B )1.5λ/n (C )1.5n λ (D )3λ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4. 如图,如果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为真空,光沿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B ](A ) 222111()();r n t r n t +-+(B ) 222111[(1)][(1)];r n t r n t +--+- (C ) 222111()();r n t r n t ---(D ) 2211n t n t -5. 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其中一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λ5.2,则屏上原0级明纹中心处 [ B ](A ) 仍为明纹中心 (B ) 变为暗纹中心(C ) 不是最明,也不是最暗 (D ) 无法确定6. 如图所示,用波长600=λ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 =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P 处变成中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B ](A ) 5.0×10-4cm (B ) 6.0×10-4cm(C ) 7.0×10-4cm (D ) 8.0×10-4cm7. 在照相机镜头的玻璃片上均匀镀有一层折射率n 小于玻璃的介质薄膜,以增强某一波长λ 的透射光能量。
大学物理第14章习题解答
第十四章习题解答1选择题:⑴ B ;⑵ B ;⑶ D ;⑷ B ;⑸ B 。
2填空题:⑴ /sin λθ;⑵ 4;⑶ 变疏,变疏;⑷ 3.0nm ;⑸ N 2,N 。
3计算题:1 用波长为nm 3.589=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每毫米刻有500条刻痕的光栅.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纹?总共有多少条明纹?解:5001=+b a mm 3100.2-⨯= mm 由λϕk b a =+sin )(知,最多见到的条纹级数k max 对应的2πϕ=, 所以有3max 2.010 3.39589.3a bk λ+⨯==≈,即实际见到的最高级次为3max =k 总共可见7条明纹。
2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 (1) a+b=2a ;(2)a+b=3a ;(3)a+b=4a 。
解:由光栅明纹条件和单缝衍射暗纹条件同时满足时,出现缺级.即⎩⎨⎧=''±==±=+)2,1(sin ),2,1,0(sin )( k k a k k b a λϕλϕ 可知,当k ab a k '+=时明纹缺级. (1) a b a 2=+时,⋅⋅⋅=,6,4,2k 偶数级缺级;(2) a b a 3=+时,⋅⋅⋅=,9,6,3k 级次缺级;(3)a b a 4=+,⋅⋅⋅=,12,8,4k 级次缺级.3 若以白光垂直入射光栅,不同波长的光将会有不同的衍射角.问(1) 零级明条纹能否分开不同波长的光? (2) 在可见光中哪种颜色的光衍射角最大?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解:(1)不能。
(2)红光。
与波长有光。
4 一双缝,两缝间距为0.1mm ,每缝宽为0.02mm ,用波长为480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双缝,双缝后放一焦距为50cm 的透镜.试求:(1)透镜焦平面上单缝衍射中央明条纹的宽度;(2)单缝衍射的中央明条纹包迹内有多少条双缝衍射明条纹?解:(1) 中央明纹宽度为:60480105010220.02l f a λ-⨯⨯⨯==⨯mm 4.2=cm (2) 由缺级条件:λϕk a '=sin ,λϕk b a =+sin )(知:k k a b a k k '='=+'=502.01.0 ⋅⋅⋅=',2,1k 即⋅⋅⋅=,15,10,5k 缺级. 中央明纹的边缘对应1='k ,所以单缝衍射的中央明纹包迹内有4,3,2,1,0±±±±=k 共9条双缝衍射明条纹.5 一束具有两种波长λ1和λ2的平行光垂直照射到一衍射光栅上,测得波长λ1的第三级主极大衍射角和λ2的第四级主极大衍射角均为30°.已知λ1=560 nm (1 nm= 10-9 m),试求:(1) 光栅常数a +b(2) 波长λ2解:(1)()sin a b k θλ+=,01()sin 303a b λ+=,6()=3.3610a b m -+⨯(2)12()sin 34a b θλλ+==,2=420nm λ6某种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每厘米有8000条刻线的光栅上,如果第一级谱线的衍射角为30°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多少?能不能观察到第二级谱线? 解:41() 1.25108000cm a b cm -+==⨯,0=(a+b)sin30625nm λ= 22sin 1()()k a b a b λλθ===++,02=90θ故不能观察到。
习题集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学习要求掌握:1、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
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3、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4、疲劳产生的原因。
5、恢复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熟悉:1、调节赛前状态的方法。
2、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3、稳定状态的分类及特点。
4、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征。
5、促进机能恢复的措施。
了解:1、“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2、准备活动的作用机理。
3、判断疲劳的方法。
内容精要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包括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第一节赛前状态赛前状态是指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
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
赛前状态的机理是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自然条件反射。
二、赛前状态的类型1、起赛热症: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
多见于初次参加比赛的年轻运动员,参加特别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或心理负担过重的运动员。
2、起赛冷淡: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低。
起赛冷淡是起赛热症的继发性反应。
3、准备状态: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机体机能得到预先动员。
三、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及调整1、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思想问题,比赛经验等。
2、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1)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和对待比赛的意义;(2)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3)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4)按摩;(5)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
第二节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
通过准备活动可预先动员人体的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即将进行的正式比赛或训练作好机能上的准备。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四章
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一般均衡一、名词解释20 1. 投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指厂房、设备和存货等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
其中主要是厂房、设备的增加.21 2. 资本的边际效率ò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ò也是该投资项目的预期利润率。
22 3. 投资的边际效率当利率下降时整个社会投资规模扩大导致资本品价格提高从而预期利润率下降(即公式中的r下降,这个下降了的r称为投资边际效率MEI。
23 4. IS曲线产品市场均衡 (i=s)时,反映利率与收入间互相关系的曲线。
24 5. 流动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即人们愿意牺牲持有生息资产(如债券)所取得的收益,而把不能生息的货币保留在手中的行为。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25 6. 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
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将货币持有在手中的现象,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26 7. 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均衡的所有收入y与利率r的组合关系。
27 8. IS—LM模型IS—LM模型是由英国现代著名的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和美国凯恩斯学派的创始人汉森(AlvinHansen),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基础上概括出的一个经济分析模式,即"希克斯-汉森模型",是通过引入货币和利率来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
这一摸型用一般均衡方法高度概括了凯恩斯总需求决定总收入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是阐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分析工具。
最新中药药剂学习题集与参考答案(非选择):第十四章片剂药剂
第十四章片剂习题二、名词解释1.崩解时限2.粘冲3.裂片4.粉末直接压片三、填空题1.中药片剂按原料特性分下列四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剂常用填充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常用的润湿剂与粘合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用崩解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用的水溶性润滑剂有______、______常用的疏水性润滑剂有______、______、______;助流剂有______、______。
6.包衣锅一般与水平成______,一般大小的锅常用转速为每分钟______转;包衣锅的鼓风装置有两种,一种吹______,另一种吹______;包衣锅还可用于______制备丸剂。
7.用包衣机包糖衣的步骤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糖浆的浓度一般为______。
9.对于______、______、______等类药物,包衣时应先包隔离层。
10.口服片剂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口腔用片剂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12.片剂辅料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常用的崩解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______药物,宜选用干法制粒压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1.制备维生素B₁片,每片应含应生素B₁0.01g,但应应定干应粒中含应生素B₁应13.36%,应每片的片重应多少?2.简述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流程。
劳顿管理信息系统习题集-第14章项目管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14 章项目管理单项选择题(一)1.平均而言,私营公司中大约%的IT项目预算被低估,系统开发的时间要延长。
A)30B)40C)50D)60Answer: CDifficulty: Challenging2.正如本章中所讨论的,如下哪种情形并不是软件项目管理不善所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
A)成本超支B)客户忠诚度C)项目时间延长D)技术缺陷E)未能获得预期的收益Answer: BDifficulty: Challenging3.如下哪种情形不属于影响项目成功的五个主要因素或变量。
A)风险B)供应商C)时间D)质量E)成本Answer:BDifficulty: Challenging4.以下哪一项不是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迹象?A)员工拒绝切换到新系统。
B)员工创建了一个电子表格解决方案来操纵系统生成的数据。
C)重新设计的网站访问客户支持页面的次数较少。
D)员工需要培训才能正确使用该系统。
E)任何人都没有使用该系统。
Answer: DDifficulty: Challenging5.以下哪个项目管理变量定义了项目中包含或未包含的内容?A)目标B)风险C)质量D)范围E)成本Answer: DDifficulty: Easy6.以下哪个关于失败的项目的研究的统计是不正确的?A)大型软件项目平均比计划多运行33%。
B)大型软件项目平均比预算高出66%。
C)所有软件项目中有30%到40%是“失控”项目,远远超过原定的计划和预算预测,未能按原先的规定执行。
D)多达17%的项目结果如此糟糕,以至于它们可能威胁到公司的存在。
E)IT项目的平均成本超支20%。
Answer: EDifficulty: Challenging7.项目管理中的以下哪些变量是项目满足管理目标的指标?A)范围B)质量C)时间D)成本E)风险Answer: BDifficulty: Easy对错题(一)8.项目的成本取决于完成项目的时间乘以完成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成本。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第十四章答案
第十四章判断题1、错;2、对;3、错;4、错;5、对;6、对;7、对;8、错;9、错;10、对;11、对;12、错;13、对;14、错;15、对;16、错;17、错;18、错;19、错;20、对。
二、选择题1、B2、B3、A4、D5、AD6、B7、B8、D9、B 10、A11、A 12、B 13、A 14、C 15、A16、D 17、D 18、B 19、C 20、D21、B 22、A 23、A 24、C 25、BC26、BC三、计算题1、① IS 曲线方程:y=c+i+g=20+0.8(y-t)+600-400r+420=20+0.8(y-100)+600-400r+420得:y=4800-2000rLM 曲线方程: L=25+0.4y-400r=345得:y=800+1000r②解方程组y=4800-2000ry=800+1000r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为y=6400/3,r=4/32、①由产品市场上的均衡可得y=c+i=100+0.8y+i,变形得到y=500+5i,由i=150-6r 代入得y=1250-30r ;LM 曲线为货币市场上的均衡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0.2y-4r=150,变形得到y=750+20r.②解联立方程组y 125030y 75020r =-⎧⎨=+⎩得到y=950,r=10.③在三部门经济中IS 曲线由y=c+i+g=100+0.8(y-0.25y)150-6r+100得出y=875-15r 。
IS 曲线由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出y=750+10r,解这两个方程得出y=800,r=5。
3、①由C=a+bY ,I=e -dr 和Y=C+I 可知Y=a+bY+e -dr此时IS 曲线将为r =1a e b Y d d+-- 于是由(1)的已知条件C =50+0.8Y 和I =100-5r 可得(a)的IS 曲线为 1005010.855r Y +-=- 即 1=3025r Y - ① 同理由(2)的已知条件可得(2)的IS 曲线为1005010.81010Y r Y +-=- 即 1=1550r Y - ② 同样由(3)的已知条件可得(3)的IS 曲线为1005010.751010r Y +-=- 即 1=1540r Y - ③ ② 由(1)和(2)的投资函数比较可知(2)的投资行为对利率更为敏感,而由(1)和(2)的 IS 曲线方程①和②比较可知(2)的IS 曲线斜率(绝对值)要小于的IS 曲线斜率,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对利率越敏感即d 越大时,IS 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小。
人卫七版教材病理习题集(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
第十四章共同点是均属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论述1.试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病变(P310)答: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和视上核最为严重,小脑皮质,丘脑和桥脑次之,脊髓病变最轻。
肉眼: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变宽,脑沟窄而浅。
切面脑组织充血水肿,严重者脑实质有散在点状出血,可见粟粒或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境界清楚,弥散分布或聚集成群。
镜下:①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小灶性出血。
浸润的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核浆细胞为主。
炎细胞浸润多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
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消失,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偏位等。
重者神经细胞可发生核固缩,核溶解。
可见卫星现象和嗜神经细胞现象。
③软化灶形成:严重时,可发生灶性神经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镂空筛网状病灶。
④胶质细胞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
2.试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理变化及分期(P308)答:①上呼吸道感染期:病变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分泌物增多②败血症期:大部分病人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呕吐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
③脑膜炎症期:特征性病变为脑脊髓膜的代脓性炎症肉眼: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张。
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其中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临近脑皮质可有轻度水肿。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在结合杆菌数量多,毒力强,集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时,出现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第十五章简答题:1肠伤寒与肠结核均有溃疡形成,两者病变有何不同?.①肠伤寒:肠伤寒时,坏死肠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
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伸直穿孔②肠结核时的溃疡:结核杆菌侵入肠壁淋巴组织,形成结核结节,以后结节逐渐融合并发生干酪样坏死,破溃后形成溃疡。
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刑法学部分》过关必做习题集(危害国家安全罪)【圣才出品】
全国法律硕士《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刑法学部分》过关必做习题集第十四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国女间谍结识我国某官员甲后,谎称自己是留学生,需要一些资料写毕业论文。
甲为博取其芳心,便将自己掌握的国家秘密文件复印给她。
甲的行为构成()。
[2012年真题]A.间谍罪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答案】B【解析】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
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故意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或故意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B 项。
2.下列行为中,应以间谍罪(既遂)定罪处罚的是()。
[2014年非法学真题] A.甲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后,出售给外国间谍组织B.乙在境外参加外国间谍组织,回国后没来得及从事收集情报工作即被抓获C.丙为境外的公司刺探国内公司的相关商业秘密,尚未送出该秘密即被抓获D.丁将通过职务行为获得的国家秘密上传到互联网上,该秘密被外国间谍组织获取【答案】B【解析】AC两项,属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情报秘密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
B项,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乙在境外参加间谍组织便已经构成了间谍罪的既遂,是否着手实施间谍行为并不影响其既遂。
D项,属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是指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行为。
3.甲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其子开办公司筹措资金,应外国人乙的要求,潜入单位保密室,将一件国家机密级文件复印后出卖给乙。
外科护理学习题集2(本科配套)
外科护理学习题集2(本科配套)第十四章化脓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㈠选择题A1型题1.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最常见的致菌病是A、肺炎球菌B、变形杆菌C、大肠杆菌D、厌氧类杆菌E、链球菌2.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最主要症状是A、腹痛B、发热C、恶心、呕吐D、心慌E、疲乏无力3.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早期出现呕吐的原因是A、膈肌受刺激B、中枢性呕吐C、胃肠道痉挛D、反射性呕吐E、麻痹性肠梗阻4.腹膜炎的标志性体征是A、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B、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C、肠鸣音消失D、移动性浊音阳性E、明显腹胀5.继发性腹膜炎的腹痛特点是A、阵发性绞痛B、逐渐加重的腹痛C、疼痛与体位无关D、先发热后腹痛E、持续性剧烈腹痛,以原发病灶部位为显著6.判断膈下脓肿的部位和大小,宜首选的检查是A、CT检查B、X线检查C、B超检查D、MRIE、放射性核素检查7.最重要的治疗腹膜炎的原则是A、引流、排除脓性渗出物B、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C、禁食、胃肠减压D、解除腹痛E、减轻中毒症状8.急性腹膜炎时,提示病情恶化的征象是A、脉搏快、体温反而下降B、体温升高C、恶心、呕吐D、脉搏加快E、腹痛加重9.原发性腹膜炎与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鉴别点是A、发病的年龄B、腹痛、发热的先后顺序C、有无腹部手术史D、腹腔内有无原发病灶E、腹膜刺激征的轻重10.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因不包括A、急性阑尾炎B、胃穿孔C、急性胆囊炎D、胃肠吻合口瘘E、肝硬化腹水11.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发热B、呃逆C、腹痛D、呕吐E、脉速A2型题1.男性,32岁。
急性腹膜炎手术后1周,体温升高至38℃,伴腹泻,里急后重。
下列检查最有意义的是A、内镜检查B、腹部X线平片C、大便常规化验D、腹腔穿刺术E、直肠指检2.男性,32岁,与朋友聚餐后,突发上腹部剧烈疼痛。
体检:腹部膨隆,上腹压痛明显,有反跳痛和腹肌紧张。
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A、禁食B、肠内外营养支持C、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D、静脉输液E、半卧体位3.女性,58岁。
第十四章练习题
第十四章练习题————————————————————————————————作者:————————————————————————————————日期:第十四章练习题――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1、审计报告主要用于证明被审计单位会计事项的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其__、__和__。
2、审计报告签署的日期应当是__日期,即__。
3、审计报告按使用目的划分为__审计报告和__审计报告。
4、审计报告按详细程度可以划分为__和__两类。
5、审计报告就是查账验证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6、审计报告用于公证,不是表达审计意见的方式,()7、注册会计师应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所以委托人引用审计报告而造成的一切后果应由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负责。
()8、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须经财政部门或审计机关审定后方能提交给委托人。
()9、审计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双重签署后,直接提供给委托人。
()10、无法表示意见意味注册会计师无法接受委托,()11、如果委托人没有特殊要求,注册会计师一般只提供标准审计报告。
()12、注册会计师完成了一项审计业务之后,发现客户在存货盘点中存在严重账实不符的情况,提请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客户告知其财务报告已上报主管部门,准备在明年的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请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对此不要再做说明。
注册会计师不应接受这种要求。
()13、注册会计师在2011年2月对被审计单位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发现2010年一张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对方单位已无力兑付,银行于2011年1月份从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账上划出。
注册会计师认为,这笔业务的处理,应体现在2011年的财务报表中。
()14、审计报告的引言段主要说明()。
A指出构成整套财务报表的每张报表的名称及附注B提及财务报表的对应关系C执行的审计程序及运用的依据D指明财务报表的实质15、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除上述问题待定以外”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A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B保留意见审计报告C否定意见审计报告D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16、某位注册会计师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在意见段中使用了“由于上述重要会计事项不能确定”的术语,这种审计报告是()。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2021年《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四章外币折算习题集(含答案)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2021年《中级会计实务》第十四章外币折算习题集(含答案)第十四章外币折算第一节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单选题2】某外商投资企业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收到外商作为实收资本投入的设备一台,协议作价100万美元,当日的市场汇率为1美元=7元人民币。
投资合同约定汇率为1美元=6.85元人民币。
另发生运杂费2万元人民币,进口关税5万元人民币,安装调试费3万元人民币,上述相关税费均以银行存款(人民币户)支付。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人民币。
()A.695B.700C.710D.685【答案】C【解析】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资的资本,无论是否存在合同约定汇率,均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00×7+2+5+3=710(万元人民币)。
【单选题4】甲公司对外币交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按月计算汇兑损益,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甲公司2×19年3月10日出口销售一批设备,价款总额为2 000万美元,合同规定购货方应于4个月后支付货款,销售时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6.65元人民币。
3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6元人民币,4月30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4元人民币,5月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5元人民币,5月31日即期汇率为1美元=6.67元人民币。
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甲公司2×19年5月对该外币债权确认的汇兑收益为()万元人民币。
()A.20B.-40C.60D.40【答案】C【解析】甲公司2×19年5月对该外币债权确认的汇兑收益=2 000×(6.67-6.64)=60(万元人民币)。
【单选题6】某外商投资企业银行存款(美元)账户上期期末余额为50 000美元,上期末市场汇率为1美元=6.30元人民币,该企业外币交易采用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按月计算汇兑损益。
机械工程图学习题集加详细答案 第14章
第十四章零件图一、填空题1.根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上的应用频率,一般可将零件分为件、件和件。
2. 零件的功能结构主要指包容、、、、、密封等方面。
一、填空题1.根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上的应用频率,一般可将零件分为标准件、常用件和一般零件。
2.零件的功能结构主要指包容、支承、连接、传动、定位、密封等方面。
一、填空题3.由于铸造零件表面相交处有铸造圆角,使表面的交线变得不很明显,这种交线通常称为。
4.在铸造工艺过程中,为了将从砂型中顺利取出,在铸件的内外壁上沿起模方向设计出起模。
一、填空题3.由于铸造零件表面相交处有铸造圆角,使表面的交线变得不很明显,这种交线通常称为过渡线。
4.在铸造工艺过程中,为了将模样从砂型中顺利取出,在铸件的内外壁上沿起模方向设计出起模斜度。
一、填空题5.为便于零件装配及保护装配面,一般轴端和孔端都加工。
6.零件进行切削或磨削加工时,常在加工表面的轴肩、台肩处先加工出槽或槽。
一、填空题5.为便于零件装配及保护装配面,一般轴端和孔端都加工倒角。
6.零件进行切削或磨削加工时,常在加工表面的轴肩、台肩处先加工出退刀槽或越程槽。
一、填空题7.钻孔时,钻头的轴线应尽量于被加工的表面,钻不通孔时,在孔的末端应画成度锥坑。
8.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连接关系,决定了尺寸标注的三种形式为式、式和式。
一、填空题7.钻孔时,钻头的轴线应尽量垂直于被加工的表面,钻不通孔时,在孔的末端应画成120度锥坑。
8.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和连接关系,决定了尺寸标注的三种形式为链状式、坐标式和综合式。
一、填空题9.零件图中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表面、极限与、几何、热处理及其他有关制造的要求。
10.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由、两个参数描述,其值越小,加工成本越高。
一、填空题9.零件图中技术要求主要包括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热处理及其他有关制造的要求。
10.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由Ra、Rz两个参数描述,其值越小,加工成本越高。
第十四章 标本采集
《基础护理学》习题集及答案第十四章标本采集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标本采集的原则:AA.随时观察 B.充分准备C.严格查对 D.定时送检E.正确采集2.患者陈某,女,50岁,外伤后,昏迷伴尿路感染,医嘱尿培养+药敏试验,留取尿标本的方法是:AA.导尿术 B.留取中段尿C.嘱患者留晨尿 D.收集24h尿E.随机留尿100ml3.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作血培养时,采血标本最适宜的时间应在:CA.发热时,抗生素应用后 B.发热后,抗生素应用后C.发热时,抗生素应用前 D.发热前,抗生素应用后E.任何时间均可4.采集血清标本时, 下列哪项操作不正确?:AA.容器中应有抗凝剂 B.放入清洁干燥的容器C.避免过度振动 D.应用干燥注射器抽血E.抽血后立即注入容器中5.若同时抽取不同种类的血标本,正确的采集顺序是:BA.抗凝管→血培养瓶→干燥试管 B.血培养瓶→抗凝管→干燥试管C.血培养瓶→干燥试管→抗凝管 D.干燥试管→抗凝管→血培养瓶E.干燥试管→血培养瓶→抗凝管6.采集12小时尿标本时,下列哪项不正确:DA.应备带盖广口瓶 B.容器应放阴凉处C.应加防腐剂 D.取早晨 7时至晚上 7时的尿E.应向病人说明7.常规痰标本采集,不包括下列哪项:DA.晨起漱口后采集 B.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液C.盛于清洁容器内 D.留置24小时送检E.如找癌细胞,应立即送检8.留取中段尿主要检查尿中:BA.蛋白 B.细菌 C.糖D.红细胞 E.酮体9.测定二氧化碳结合力需备:DA.普通抗凝管B.清洁干燥试管C.枸橼酸钠试管D.石蜡油抗凝管E.无菌试管10.采取生化检验的血标本宜在:CA.临睡前B.午后C.清晨空腹D.傍晚E.饭前11.需采用抗凝管采血的检验项目是:BA.肝功B.血糖C.T3,T4D.APTTE.乙肝两对半12.血培养标本一般的取血量为:CA.2mlB.4mlC.5mlD.8mlE.10ml13.做真菌培养时取分泌物的位置是:CA.双侧腭弓B.溃疡面C.咽部D.扁桃体E.舌面14.采集血培养标本哪项说法是错误的:AA.必须放入消毒容器中B.检查容器有无裂缝C.检查瓶塞是否保持干燥D.检查培养基是否足够E.采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5.采集血标本哪项说法是错误的:EA.血清标本应避免震荡防止溶血B.全血标本采集后注入抗凝管轻摇匀C.血气分析需加盖抗凝管D.严禁从输血针头处采血E.做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用普通抗凝管测定结果偏高二、多选题1.24小时痰标本检查目的是:AEA.检查1天的痰量形状B.查痰液中的致病菌C.观察痰液的结核菌D.检查痰中虫卵E.检查细胞数及形态2.取咽部分泌物的培养标本时应:CDEA.患者先漱口B.擦拭用力C.用无菌长棉签蘸等渗盐水擦取咽部分泌物D.写明采集标本时间E.试管在酒精灯上消毒后插入棉签塞紧3.咽拭子培养时取分泌物的位置是:ABDA.咽腭弓B.舌腭弓C.舌尖D.扁桃体E.舌根4.尿常规宜采集晨尿的理由是 :ADEA.未受食物影响B.晨尿浓度高C.未受药物影响D.尿液澄清不混浊E.尿液未变质5.为防止24小时尿版本变质 :ACDA.存放容器应清洁加盖B.容器的容量为1000mlC.应置于阴凉处D.根据检查项目加入合适的防腐剂E.如混入粪便可将尿液过滤后留取6.需采集全血标本的是:BEA.肾功B.血常规C.血脂D.血沉E.血肌酐7.采集肝功血标本时,正确的是:BDA.取全血标本B.注入肝素钠抗凝试管C.用干燥的试管和注射器D.避免震荡立即送检E.取下针头,将泡沫和血液一并注入试管三、填空题1.临床上为避免尿液久放变质,常用的防腐剂是甲醛、甲苯、浓盐酸2.静脉血标本包括全血标本、血清标本、血培养标本。
《呼吸系统疾病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十四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习题参考解析
A1型选择题1.题目涉及到诊断肺癌的最可靠手段,给出了五个选项:A.病史、体征,B.胸部X线检查,C.胸部体层扫描,D.放射性核素扫描,E.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检查。
正确答案是选项E,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检查。
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可靠的手段之一。
该检查通常涉及通过活检获取肺组织样本,然后经过细胞学和组织学分析来确定是否存在癌细胞。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详细的细胞学和组织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组织结构和细胞核的变化,从而确诊肺癌。
其他选项的解析如下:A.病史、体征:病史和体征对于诊断肺癌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但不能作为最可靠的手段。
病史包括患者的症状、疾病史、吸烟史等信息,体征包括体格检查中观察到的异常表现。
虽然病史和体征可以引起对肺癌的怀疑,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B.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肺部结构和可能的肿块。
然而,X线检查对于早期肺癌的敏感性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细节来确定肿块的良恶性。
C.胸部体层扫描:胸部体层扫描,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在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图像,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但它也不能单独作为最可靠的手段来确诊肺癌。
D.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一种核医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追踪物质,然后使用放射性摄影技术观察其在肺部的分布情况。
这种扫描方法对于检测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常用于评估肺癌的远处转移情况。
综上所述,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检查是诊断肺癌最可靠的手段,它通过分析细胞和组织样本来确定肺部是否存在癌细胞。
其他选项虽然在肺癌诊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如细胞学、组织学病理检查可靠。
2.题目涉及到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的肺癌类型,给出了五个选项:A.鳞癌,B.腺癌,C.腺鳞癌,D.小细胞癌,E.细支气管肺泡癌。
正确答案是选项A,鳞癌。
解析正确答案(鳞癌):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与吸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学习要求掌握:1、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
2、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3、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
4、疲劳产生的原因。
5、恢复过程的阶段性及其特点。
熟悉:1、调节赛前状态的方法。
?2、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
3、稳定状态的分类及特点。
4、不同类型运动疲劳的特征。
5、促进机能恢复的措施。
了解:1、“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产生的原因2、准备活动的作用机理。
3、判断疲劳的方法。
内容精要!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性变化包括赛前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疲劳及恢复过程五个阶段。
第一节赛前状态赛前状态是指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
一、赛前状态的生理变化及其产生机理在正式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几乎所有的器官、系统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机能变化。
赛前状态的反应程度与比赛性质、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心理状况等因素有关。
赛前状态的机理是在大脑皮质的主导下,通过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自然条件反射。
二、赛前状态的类型1、起赛热症: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
多见于初次参加比赛的年轻运动员,参加特别重大比赛的运动员或心理负担过重的运动员。
2、起赛冷淡: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过低。
起赛冷淡是起赛热症的继发性反应。
3、准备状态: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适度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惰性有所克服,机体机能得到预先动员。
,三、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及调整1、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思想问题,比赛经验等。
2、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1)提高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和对待比赛的意义;(2)组织运动员多参加比赛,积累比赛经验;(3)安排适宜的准备活动;(4)按摩;(5)加强思想教育和管理。
第二节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指在正式训练或比赛前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
通过准备活动可预先动员人体的机能,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从而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为即将进行的正式比赛或训练作好机能上的准备。
一、准备活动的类型准备活动包括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比赛或训练动作结构及机能特点不相似的活动。
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升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预防运动损伤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与正式比赛或训练动作结构、节奏及强度相似的各种身体练习。
其目的是提高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性,强化动力定型。
二、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1、代谢水平提高,体温升高。
2、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增强内分泌的活动。
3、提高呼吸和循环等内脏器官的机能。
4、促进参与运动有关中枢间的协调性。
5、增强皮肤血流量,有利于散热,防止或减小正式练习时体温过高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6、调节赛前状态,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三、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及影响因素1、准备活动的生理机理准备活动是指比赛或训练前进行的各种人为活动。
其生理机理是“痕迹”效应,即通过准备活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部位留下兴奋性提高的“痕迹”,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提高运动能力。
2、影响准备活动的因素'影响准备活动的主要因素包括准备活动的时间、强度、与正式比赛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准备活动的内容等。
第三节进入工作状态运动开始后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进入工作状态。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从而使机体能够更快地发挥出更大的工作效率,提高运动成绩。
一、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包括物理惰性和生理惰性两方面。
物理惰性是指人体由静止到运动,或者由低速运动到高速运动时所必须克服的惯性;生理惰性是指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特性。
影响生理惰性的主要因素有:1、人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反射活动;2、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植物性神经的支配,神经—体液的调节)。
二、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1、运动项目;2、训练水平;3、运动强度;4、赛前状态;5、准备活动等。
三、极点与第二次呼吸1、“极点”及其产生的机理/在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由于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练习者往往会产生一些非常难受的感觉。
如呼吸困难、肌肉酸痛无力、心率剧增、胸闷、头晕、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不想再继续运动等,通常将这种机能状态称为“极点”。
“极点”现象多出现于中长跑等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项目。
其主要原因是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肌肉活动的需要。
2、“第二次呼吸”及其产生的机理“极点”出现后,如依靠意志力和调整运动节奏继续坚持运动,躯体性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的机能水平将会达到新的平衡,从而使运动动力定型的协调关系得到恢复,机体不良的反应逐渐减轻或消失,动作变得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趋于平稳,这种现象称为“第二次呼吸”。
“第二次呼吸”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的结束,人体各种机能活动开始进入到稳定状态。
“第二次呼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1)植物性神经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内脏器官活动逐步加强,氧气供应增加,乳酸得到逐步清除;(2)“极点”出现后,运动强度暂时下降,。
第四节稳定状态稳定状态是指进入工作状态结束后,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或动态平衡的状态。
根据摄氧量与需氧量的关系,可将稳定状态分为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
一、真稳定状态的特点是:摄氧量能够满足需氧量的要求。
运动中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因此,运动持续时间较长。
?二、假稳定状态的特点是:摄氧量不能满足需氧量。
运动中能量代谢以无氧代谢为主,因此,运动持续时间较短。
第五节疲劳一、疲劳的概念疲劳是指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特定的运动强度。
疲劳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经过适当的休息可以恢复。
力竭是疲劳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疲劳发展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肌肉或器官完全不能维持运动的一种疲劳现象。
二、疲劳的分类1、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
2、根据产生疲劳的主要器官不同可分为骨骼肌疲劳、心血管疲劳及呼吸系统疲劳。
3、根据运动方式可分为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
4、根据整体和局部可分为整体疲劳和局部疲劳。
此外,疲劳还可分为心理疲劳和体力疲劳等。
!三、疲劳产生的机理1、衰竭学说(又称为能源耗竭学说):疲劳产生的原因是能源物质耗竭造成的。
2、堵塞学说(又称为代谢产物堆积学说或窒息学说):疲劳的产生是由于运动过程中某些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的。
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疲劳是由于血液中PH值下降,细胞内、外离子平衡破坏以及血浆渗透压改变等因素造成的。
4、保护抑制性学说:无论是脑力疲劳,还是体力疲劳都是大脑皮质保护抑制发展的结果。
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之长期兴奋,导致消耗增多,为了避免过度消耗,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保护性抑制。
5、突变学说:运动性疲劳的发展一般是在能量消耗及兴奋性衰减过程中,为避免能量储备进一步下降而存在的一个运动能力急剧下降阶段。
它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能量消耗、力量下降及兴奋性丧失三维空间关系改变造成的。
6、自由基损伤学说:疲劳是自由基破坏细胞的结构,并造成细胞功能下降的结果。
除此之外,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机能异常以及免疫系统机能低下也与疲劳有着一定的关系。
四、不同运动练习时疲劳的特征1、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下降、磷酸肌酸耗竭引起ATP 转化速率降低所致;【2、短时间、次最大强度运动:肌肉和血液中乳酸大量堆积、PH值降低而导致机体机能下降的结果;3、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肌糖原和肝糖原大量消耗、血糖浓度下降、体温升高、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工作肌氧气供应减少以及神经系统活动能力下降等;4、静力性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持续性兴奋、肌肉中血液供应减少、过度憋气导致心血管机能下降。
五、疲劳产生的部位1、中枢性疲劳中枢性疲劳是指发生的大脑皮质至脊髓部位的疲劳。
具体表现为:(1)脑细胞工作强度下降;(2)运动神经元工作能力下降。
2、外周性疲劳外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是:(1)神经—肌肉接点释放乙酰胆碱减少;(2)细胞膜损伤、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下降,肌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肌细胞功能降低;(3)收缩蛋白:去抑制作用减弱,横桥与细微丝结合受阻,收缩蛋白结构异常;(4)兴奋—收缩脱偶联六、判断疲劳的方法|1、骨骼肌疲劳测定:(1)肌肉力量;(2)肌肉硬度;(3)肌电图。
2、血管疲劳测定:(1)血压体位反射;(2)心率;(3)心电图。
3、感官及神经系统疲劳测定:(1)皮肤空间阈;(2)闪光频率融合;(3)反应时;(4)脑电图。
4、主观感觉判断疲劳。
5、教育学观察。
6、生理生化指标,如血乳酸、血尿素、尿蛋白、血睾酮等。
第六节恢复过程恢复过程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和运动结束后,各种生理机能及运动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过程。
一、恢复过程的阶段性1、运动时恢复阶段:消耗大于恢复;"2、运动后恢复阶段:恢复过程占明显优势。
3、超量恢复阶段: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恢复得超过原有的水平。
超量恢复的程度及出现的时间与运动量的大小、能源物质种类等因素有关。
二、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1、整理活动:运动后进行的各种较为轻松的身体练习。
2、积极性休息:运动过程中为了消除疲劳而采取的各种变换动作或运动强度的练习。
3、营养:合理安排营养(膳食)有助于消除疲劳,促进恢复。
4、睡眠:睡眠代谢活动以合成代谢为主。
所以良好的睡眠可使人体的精神和体力得到良好的恢复。
5、盐水浴。
6、中草药。
,习题一、名词解释1.赛前状态2.进入工作状态3.稳定状态4.疲劳5.“第二次呼吸”6.“极点”7.外周疲劳8.中枢疲劳$9.恢复10.超量恢复11.积极性休息12.整理活动13.一般性准备活动14.专门性准备活动15.准备活动二、选择题【A1型题】1.赛前状态的生理机理是!A、非条件反射B、运动性条件反射C、防御性条件反射D、自然条件反射E、状态反射2.起赛热症的特点是A、神经系统兴奋性过低B、超限抑制C、神经系统兴奋性过高D、反应迟钝E、神经系统的稳定性较高3.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是A、气候B、比赛经验C、比赛项目D、年龄#E、性别4.适宜的准备活动可A、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B、产生疲劳C、促进恢复D、产生“第二次呼吸”E、出现“极点”5.准备活动的本质是A、操作性条件反射B、姿势反射C、防御性条件反射D、储备能量E、人为活动6. “极点”现象常出现于*A、短跑项目B、中长跑项目C、跳跃项目D、投掷项目E、体操项目7.产生“极点”现象的原因是A、有氧代谢能力过强B、摄氧量太小C、需氧量较大D、准备活动不充分E、摄氧量小于需氧量8. “极点”现象出现在A、真稳定状态阶段B、疲劳阶段C、进入工作状态阶段D、恢复阶段,E、假稳定状态阶段9.不属于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的是A、赛前状态B、准备活动C、进入工作状态D、稳定状态E、恢复10.“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意味着A、进入工作状态结束B、疲劳C、运动结束D、摄氧量大于需氧量E、内脏器官的活动达最高水平11.假稳定状态的特点是>A、机体不欠氧债B、摄氧量大于需氧量C、机体处于疲劳状态D、摄氧量小于需氧量E、摄氧量等于需氧量12. 人体运动时,躯体性神经机能惰性比植物性神经A、大B、小C、无明显差异D、不确定E、相同13.准备活动的适宜强度约为A、45%VO2maxB、70%VO2maxC、正式比赛的强度D、最大摄氧量强度…E、无氧阈强度14.准备活动与正式比赛之间时间间隔根据A、气候确定B、运动项目确定C、训练水平确定D、赛前状态确定E、“痕迹”在体内残留的时间确定15.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物理惰性B、准备活动不充分C、训练水平较低D、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E、人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反射活动16. “衰竭学说”的证据是"A、疲劳时ATP含量接近零B、呼吸困难C、摄氧量不再增加D、心率减慢E、疲劳时CP、糖原含量明显下降17.中枢性疲劳的特点是A、兴奋—收缩脱偶联B、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减弱C、神经—肌肉接点兴奋传递障碍D、肌细胞膜上Na+/K+-ATP酶活性下降E、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降低,发放神经冲动频率减慢18. 安静时,优秀运动员的心输出量.A、升高B、不变C、下降D、较大E、与普通人相同19. 充分的准备活动可缩短A、疲劳时间B、紧张运动时间C、稳定状态的时间D、进入工作状态时间E、恢复时间20.安静状态下,优秀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特点是A、心肌收缩幅度小B、心输出量大C、每搏输出量大D、心率快;E、心肌耗氧量大【B1型题】A、赛前状态B、进入工作状态C、疲劳D、恢复E、准备活动1.运动开始后人体机能逐步提高的过程称为2.比赛或训练前,人体各器官、系统产生一系列条件反射性机能变化称为3.人体各种生理机能及运动中消耗的能源物质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的过程称为4.机体不能维持原有运动能力的现象称为A、摄氧量增大B、需氧量减小%C、摄氧量大于需氧量D、摄氧量满足需氧量E、摄氧量小于需氧量5.真稳定状态的特点是6.假稳定状态的特点是7.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均能使A、翻正反射B、牵张反射C、条件反射D、人为活动E、状态反射8.赛前状态的机理是9.准备活动的本质是A、赛前状态阶段B、进入工作状态阶段·C、疲劳阶段D、稳定状态阶段E、恢复10.尿频、肌肉颤抖等现象出现于11.“极点”现象发生于12.“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意味着进入13.运动引起机能下降现象出现于A、100~120次/分B、10~30分钟C、2~3分钟D、15分钟E、150次/分以上14.准备活动适宜运动强度的心率约为15.准备活动持续时间一般约为]16.准备活动结束到正式比赛开始间的时间间隔约为17.一般性体育教学课中准备活动与正式练习之间时间间隔约为A、衰竭学说B、堵塞学说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D、保护抑制性学说E、突变学说18.认为疲劳是由能源物质耗竭造成的学说是19. 认为疲劳是由大脑皮质抑制过程加强造成的学说是20. 认为疲劳是由能量消耗、力量下降及兴奋性丧失三维空间关系改变造成的学说是21. 认为疲劳是由代谢产物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造成的学说是22. 认为疲劳是由内环境稳定性遭到破坏造成的学说是}A、磷酸肌酸耗竭B、乳酸大量堆积C、PH值升高D、血糖浓度下降E、免疫能力下降23.短时间、最大强度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是24.短时间、次最大强度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是25.长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是A、中枢疲劳B、快速疲劳C、耐力疲劳D、外周疲劳E、整体疲劳26.短时间、剧烈运动引起的疲劳称为27.运动刺激使大脑皮质细胞工作能力下降而产生的疲劳称为…28.长时间、小强度运动引起的疲劳称为A、CPB、肌糖元C、蛋白质D、无机盐E、ATP29.运动后,最早出现超量恢复的物质是30.运动后,最晚出现超量恢复的物质是A、整体疲劳和局部疲劳B、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C、骨骼肌疲劳和内脏疲劳D、运动疲劳和心理疲劳E、中枢疲劳和外周疲劳31.根据运动方式可将疲劳划分为32.根据疲劳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划分为、A、下移B、延长C、增大D、倒置E、增多33.疲劳时,心电图中S—T段34.疲劳时,心电图中T波35.疲劳时,肌电图肌电振幅36.疲劳时,肌电图电机械延迟37.疲劳时,脑电图慢波成分【X型题】1.影响赛前状态的因素有~A、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准备活动C、气候D、比赛经验E、思想问题2.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包括A、提高心理素质B、积累比赛经验C、适宜的准备活动D、休息E、思想教育3.准备活动的作用有A、消除疲劳B、降低血压C、调节赛前状态D、体温升高@E、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4.产生进入工作状态的原因是A、准备活动不充分B、运动强度太大C、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D、物理惰性E、人体的所有活动都是反射活动5.影响准备活动的因素有A、准备活动的时间B、准备活动的强度C、与正式比赛之间的时间间隔D、训练水平E、准备活动的内容6.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规律包括,A、稳定状态B、疲劳C、进入工作状态D、恢复E、赛前状态7.影响进入工作状态的因素有A、运动项目B、训练水平C、赛前状态D、性别E、准备活动8.赛前状态机能变化特点是A、内脏器官活动减弱B、血压升高C、比赛规模越大,反应越明显\D、离比赛时间越近,反应越明显E、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9.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的原因是A、受躯体运动性神经的调节B、受植物性神经的调节C、受神经—体液的调节D、负荷刺激较小E、植物性神经的生理惰性较小10.“第二次呼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植物性神经的惰性逐步得到克服B、乳酸得到完全清除C、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得到克服D、运动强度暂时下降E、机体内环境逐步得到改善(11.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有A、蛋白质耗竭B、运动强度太大C、自由基损伤D、内环境破坏E、代谢产物在体内大量堆积12.乳酸浓度升高导致机体产生疲劳的原因是A、呼吸运动加强B、抑制糖酵解过程C、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D、抑制氧气和血红蛋白的结合E、影响粗、细两种微丝间的相互作用13.静力性运动产生疲劳的原因是)A、肌肉中血液供应减少B、兴奋—收缩脱偶联C、能源物质耗竭D、内脏器官机能下降E、过度憋气导致心血管机能下降14.判断疲劳的方法有A、教育学观察法B、主观感觉平价法C、营养状况观察法D、生理指标测定法E、比赛兴趣观察法15.有训练者完成定量负荷运动时,机能变化特点是A、机能动员快B、心率高C、机能反应低D、恢复快&E、呈不稳定状态16.促进人体机能恢复的措施有A、整理活动B、积极性休息C、营养补充D、睡眠E、药物17.超量恢复的特点是A、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超量恢复出现的越晚B、在一定的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超量恢复越明显C、任何运动都会出现超量恢复D、出现超量恢复的早晚与能源物质种类有关E、超量恢复具有暂时性特点<18.外周性疲劳主要发生在A、大脑皮质细胞和运动神经元B、神经—肌肉接点C、肌细胞膜D、细胞器E、骨骼19.运动性疲劳的特点是A、疲劳是暂时的B、疲劳是运动能力下降的标志C、运动本身引起的D、产生原因具有项目的特异性E、疲劳是运动的必然产物20.整理活动的作用有A、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痛B、增强散热/C、加速乳酸的消除D、提高有氧能力E、促进血液循环三、简答题1.简述调整赛前状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