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合集下载

2024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2024年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教学工作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为了更好地推动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督导机制,制定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二、推动教学资源整合,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三、发展现代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推行个性化辅导,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

四、加强学习环境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学习空间,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五、促进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行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科边界,促进知识传递和交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六、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引入社会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七、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校园一体化教学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完善教学工作,才能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为培养更多优秀学生做出积极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xx工贸高级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照全面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1、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2、在学习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

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新教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打破理论课与实训课授课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将传统理论教学教室和实训场地合一,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期过程的学习条件。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体化教学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协调和整体提升。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一体化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二、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1. 教学目标的明确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的核心任务和重点内容。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资源支持。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灵活选择和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项目化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4. 教学评价的改革一体化教学强调综合评价,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发展。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和反馀,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教学环境的优化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环境中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

教师应该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实施效果的评估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案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一体化教学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实施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1“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范文

1“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范文

1“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范文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机械专业部“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根据学校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结合我校《“五环四步”教学模式试点推广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机械专业部内进行“理实一体化”与“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探究和改革。

二、工作机制(一)组织保障成立机械专业部教学模式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彭春副组长:张光铃成员:凌燕卢伟杨恒艾建陆维张立超(二)经费保障学校为参与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教师提供参加市内培训、到其他学校上研究课、到市外上研究课或参加培训提供时间和经费支持;提供考核奖励经费。

三、工作思路确定重点实验人员,采取点带面、辐射推广,最后进行成果总结。

四、教学模式的选用(一)理实一体化教学(二)五环四步“五环四步”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环节:能力发展动员、基础能力诊断、能力发展训练、能力发展诊断和能力科学反思;四个环节即任务、行动、展示和评价四个步骤,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五环四步”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既适用中职专业课,也适应于中职公共基础课的课堂教学需要。

五、教学模式运用的要求(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主要在专业方向课程中运用,具体要求如下:1.教师(1)需具备双师素质,本专业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2)当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月;(3)能承担项目的教学、组织考核工作;(4)每门课程教师数量原则上不少于两人。

2.实验硬件(1)实验器材数量应与班级人数匹配,一般要求设备工位数不能大于三人。

(2)实训环境应具备安全、规范;应适应“讲评—实践—讲评(点评)”等教学环境的要求;(3)实训设施应满足教学的需要。

3.教材以项目为指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4.班额班额根据实验要求可以对现行班级进行调整,根据实训室容量进行调整,原则上每个班不少于30人,采用小班分时间段分内容进行教学。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案例为课题,建立一种课程体系。

二、课程要求1、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3:7以上,根据学生情况,可做小的调整;根据课程比例折算,一体化课时折算率为0.75.2、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在编写教学大纲前,定好相关的课题(项目),符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社会需求。

三、"一体化"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的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能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大纲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一旦确定以后,每一门课程都应制定出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此外,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方向;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内容、实训内容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最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

一体化教学即整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本方案旨在推动学校一体化教学的实施,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1.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整合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

2.促进教学创新: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3.建设学习共同体: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实施步骤1.制定一体化教学指导方针:明确一体化教学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2.教师培训和支持:组织专业师资团队,开展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并提供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3.教学资源整合和共享:建设教育技术平台,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4.课程设计与实施:鼓励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富有创意的一体化教学课程。

5.实施效果评估:建立一体化教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改进方案。

风险与对策1.技术设备不足: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设备。

2.教师抵触情绪: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其接受一体化教学的能力和意愿。

3.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学习辅助和支持措施。

预期效果1.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成绩和学习兴趣明显增长。

2.教师教学方法得到更新和拓展,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3.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结束语一体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未来趋势,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和创新的有效手段。

我们相信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一体化教学将会为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

特殊应用场合特殊场合一:农村教育针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学习条件差的情况,需要增加以下条款:1.教师培训和支持:特别针对农村地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培训,提供特殊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武汉正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中职学校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 (3)二、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基本建设思路 (3)1、以知识的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3)2、基于小型机床构建公共教学平台 (4)3、开发与设备融为一体的一体化项目教材 (4)4、注重学生关键职业能力的培养 (5)三、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建设方案预算及配套教学资源方案 (6)四、配套教学资源简介 (9)五、方案配置及教室布置图 (10)六、文化宣传设计方案 (11)七、教学内容设计 (11)八、产品技术参数介绍 (14)一、中职学校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1、目前的教学大都以理论教学为主,而机械原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精度测量、机械拆装等专业基础课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听不懂,大部分老师上课没有成就感,积极性大大降低。

2、部分学校建立了机械原理实训室、测量室,也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效果,大部分是理论与实践分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依然不高。

3、就业压力巨大与企业缺人严重的矛盾说明当前的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成为企业选人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注重学生技能操作的培养,更要注重专业基础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些变化无疑将对机类专业的传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乃至课程体系的建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综上所述,如何在学时不足、教学投入不足等诸多现实困难下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工艺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等已经是非常紧迫的现实课题。

二、机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基本建设思路1、以知识的应用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长期以来,我们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工作过程知识的传授。

所谓工作过程知识,是指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或工人所特有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多数是隐性的,是工作经验与专业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产物。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篇一: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新课程实施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学校有关教学改革要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教学案一体化编写形式:1、学案包含有自学生字词、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品味、写作方法及课后习题的解决、咨询题的质疑等内容,"学案"是在老师提出要求和教授方法后,直截了当由学生自学并写在每课书的空白处(学生自学可在课前或课外进行)。

2、教师的教案应体现对学生学案的指导与反馈,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学案融为一体,也写在老师的教材上。

语文学科不同单元、不同课型的教学案应该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突出解决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有价值的咨询题。

3、教学案的编写要紧按课进行,与教师上课、学生学习同步,适合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二、教学案一体化备课要求:1、备课形式:集中备课与分散备课相结合,集中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记录下本次备课教学案的重点内容。

2、备课时刻:集中备课定于每周二上午三、四节课时刻。

分散备课由老师自行安排。

3、备课人员:二至六年级的语文老师4、备课地点:教师会议室5、备学生:我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然而绝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不强,很多学生停留在等、靠、要的时期,故应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语文学科应考虑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除了专门的课时外,还应将学法指导贯彻于教学的始终。

学法指导课应教会学生以下内容:如何自学语文教材;如何提出咨询题;如何经历语文知识;如何整理知识结构;语文学科常用学习方法;如何看待生活中的语文咨询题,语文作业考试要求,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等。

其中如何自学语文教材是重点,考后反思是难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理论往往过于枯燥,学法点拨课可能效果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点拨学法,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全程关注,勤于监督。

另外,好其师则亲其道,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人格魅力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会起到制约作用,然而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治理是否有效、到位。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

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一体化教学是指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现代科技手段相结合,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我们制定了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二、目标1.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具体措施1.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培训班,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设计能力,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培训包括课程设计、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内容。

2. 课程建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引入探究式学习、项目化学习等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师讲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媒体进行学习和展示。

4. 网络教学建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学生可以在上面进行讨论和互动学习。

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实验、调研、实地考察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预期效果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3.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教学效率,减轻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负担。

五、实施时间表1.教师培训: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持续进行。

2.课程建设:在新学期开始前完成课程设计和资源准备。

3.多媒体教学:每周至少使用一次多媒体教学资源。

4.网络教学: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在线互动。

5.实践教学: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实践教学活动。

六、总结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制定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我们期待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
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是指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的一般步骤:
1. 设定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 教学内容整合: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统一的教学主题或项目中,确保学生能够跨学科地学习。

3. 教学策略选择: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 教学资源准备: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器材等,以支持学生的跨学科学习。

5.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一系列跨学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学生评估: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估,如作业、考试、项目展示等,评估学生对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7. 教学反思与改进: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通过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为了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改革,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构建一体化改革管理体系1. 设立整体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决策、部署和协调改革工作。

2. 成立学校一体化改革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监督改革任务的完成情况。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深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与社区、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有效利用外部资源。

2. 制定区域内中小学师资流动机制,实现教师相互交流、互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三、打破学科壁垒,实施跨学科教学1. 推动学科间的协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鼓励教师跨学科教学,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1. 组织编制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科学公正。

2. 推行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评价、实践活动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社会实践等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1.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加强家长对学生发展的了解和支持。

2. 组织家校合作活动,提升家校合作水平,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七、强化职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1. 开设更多与社会需求相符的职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联系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八、加强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1. 加大对一体化改革的教研力度,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2. 可行时邀请专家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我们将推进中小学一体化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___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为了贯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技工院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赣人社字〔2010〕161号)文件精神,___提出以下实施方案,通过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教学核心竞争力。

一、指导思想本方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

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明确工作目标和措施,狠抓落实、注意实效。

二、工作目标本方案的工作目标为确定粮食工程、酒店管理等2个专业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在研究借鉴外省技工院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粮食工程、酒店管理2个专业中开发出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教学实验。

初步建立具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既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符合市场用人单位需求的全新课程教学体系。

三、任务与要求本方案的任务与要求包括三个方面:1、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

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设计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开发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研究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统一规范专业课程名称、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安排和教学保障条件等。

2、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

创材编写模式,打破学科体系,编写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依据劳动者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和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材教学单元,力争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

3、探索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案

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确定课程学生的培养目标。

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岗位的工作项目为主线、以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案例为课题,建立一种课程体系。

二、课程要求1、课程理实课时比例为3:7以上,根据学生情况,可做小的调整;根据课程比例折算,一体化课时折算率为0.75.2、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在编写教学大纲前,定好相关的课题(项目),符合国家职业鉴定标准和社会需求。

三、"一体化"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是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纲领和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根据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社会的需求,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为导向,制定一体化培养目标,将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核心技能和辅助技能,各技能模块又都具体理论和技能要求。

四、"一体化"教学大纲根据"一体化"教学计划,课程一旦确定以后,每一门课程都应制定出教学大纲,编写相应的教材。

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

此外,教学大纲是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应用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无论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授课计划的制订,还是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都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本门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依据学科的知识系统与有关先行课、后继课之间的联系,确定各章、节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并能反映出本学科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方向;同时要提出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实施的原则和学时数,并分列讲授课内容、实训内容及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的分配。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单县职业中专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改质量,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课程的申报在学期期末,教务处下达下学期教学任务时,各专业部根据自己师资、实训设备、教学资源等情况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由主讲老师提出申请(配备安排方案),经专业部主任审核报教务处批准后实施。

二、教师的选用及职责承担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以课程为单位成立教学组,设教学组长1人,一般为主讲教师。

组长原则上由本课程领域骨干教师或带头人担任,主要职责:1.组织课程教学组成员修订课程标准、实施性教学大纲,讨论确定学期授课计划,组织集体备课,组织进行课程考核。

2.开学前一周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经专业部主任审核后报教务处批准执行。

3.制定教学任务书,对部分需要辅助教师讲授的课程须在任务书中注明。

4.承担本节课内容的讲授,写出授课教案。

5.做好课前准备,检查设备完好,做好学生安全操作规的教育,确保安全上课。

6.承担学生本节课的作业布置及批改。

7.承担本节课的题库建设。

8.承担教务处安排的晚自习辅导。

9.学期末撰写理实一体教学改革总结。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以教学班级为单位分成若干个教学实施小组,设小组长1-3人,小组长为专业课教师,主要职责:1.根据本学期所承担的助课任务,制定助课工作计划;2.工作期内,参与制定每次课的实施方案,全程随堂听课,做好课堂笔记;3.完成主讲老师安排的部分授课任务;4.按照主讲教师要求进行课程答疑、辅导;5.协助主讲教师做好课前教学准备(教具);6.实习指导。

掌握操作规程,了解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参与实习课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指导学生完成实训过程,做好讲评;7.完成主讲教师安排的其他任务;8.协助主讲教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师的配备主要根据班级人数、课时任务性质及设备台组、场地确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发急迫。

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往往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方案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理论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专业知识;2.实践课程:侧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以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知识;2.项目实践:学生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学习并应用所学的知识;3.讨论交流: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开展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和碰撞。

五、实施步骤1.教学前准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准备相关教学内容;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3.项目实践:学生完成相关实践项目,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4.学习总结:学生针对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评估方法1.考试评估: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测试,检验学生的理论水平;2.项目评估: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3.学习过程评价:教师和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习过程的改进和优化。

通过以上教学方案的实施,相信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本教学方案,可能存在以下两种特殊的应用场合:1. 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在实验室(或实训场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教学方式:引入线上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等方式,通过模拟实验进行实践操作,降低实验室(或实训场地)的使用需求。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为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推动学校“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XXX制定了“一体化”教学评价标准(试行)。

该标准基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情况,旨在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形成“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一体化”教学基本原则包括将理论、技能、工作任务等教学内容设置一体化,将研究、工作、工作过程等教学活动实施一体化,研究区、讨论区与工作区等教学资源配置一体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职业能力训练一体化,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养教育为一体。

一体化”教学基本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同步发展,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工作过程知识相结合,行动导向教学与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工作页、教材、任务书、网络资源、说明书、指导书的综合运用,学生输出的学业成果能展示、有记录、有外显,研究任务完成后,师生对工作过程知识有提炼和提升。

一体化”教学环节与基本规范包括课题引入、教师演示、规划任务、完成任务、质量检测、整理实训工位、布置实训报告及实训小结,旨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能力,把实践能力升华为理论素养,获得认同感成就感,让学生确信“我能行”。

一体化”教学评价细则包括学期授课计划、教案、教学日志、教学总结、听课评价、教学准备、教学巡视、教学环境、教学组织和学生评教等方面,旨在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研究效果。

其中,任课教师需制定A、B两份试题及评分标准并经教学部主任审核后,由教学部交送教务处。

学生技能考核将由教学部安排两名专业老师进行教学效果采集评价,评委在考核时将随机抽取一份试题,并根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分汇总后作为班级成绩。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稿一、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

学科之间割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了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推动教育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贴近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原则:真实性原则,强调教学内容和任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综合性原则,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特长,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三、内容和措施1.课程设置方面(1)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设计跨学科课程,搭建学科交叉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推出科技与社会、数学与艺术等课程。

(2)优化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培养。

2.教学模式方面(1)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允许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并进行实践探索。

(2)推行项目制学习,将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师角色和能力要求(1)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

(2)教师要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实践基地建设(1)建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环境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打造实践平台。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实践能力。

四、资源保障与评价体系1.资源保障(1)加大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支持力度,增加经费投入,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2)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和发展体系,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评价体系(1)建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创新能力等因素纳入评价范畴,并进行科学量化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实一体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施方案随着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和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增强学生在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能力,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结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的基本理念指导下,实施“以学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这一教学模式也得已在全国各个职业院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所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源于德国“双元制”的一种将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学模式, 强调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培养目标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融合起来一体化进行教学设计并组织教学,真正做到学做结合。

结合我校专业综合改革实际和专业课程特点,学校将大力开展 "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一、指导思想立足我校应用型大学建设、转型发展与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结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着“综合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创新意识浓、适应岗位快”的培养要求,在“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课程教学效果与职业岗位素质要求的无缝对接的原则,积极探讨并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出能够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实施原则1、课程类型、内容适用性原则。

依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别和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合“理实一体化”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进行融合。

2、教学资源与实践条件相匹配的原则。

要考虑现有校内外教学资源包括实践教学场所、环境条件等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

3、坚持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统一的原则。

4、专业应用能力与全面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能力为本的理念,在突出专业应用于创新能力目标基础上,全面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培养目标框。

能使学校专业教学目标与现代企事业要求达到高度一致5、遵从科学认识和学生认知规律的原则。

教学设计应即符合知识本身的系统,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6、产、学、研、社会服务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原则。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学科发展新成果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

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学科专业与职业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无缝对接。

7、以点带面,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开展。

三、总体要求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各院(系、部)根据学科专业特点,认真分析研究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程的内容的关联性,时间、空间的可行性,资源条件的保障性,来确定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课程。

1、对适合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系列课程,研究制定出一体化的课程整合计划,对已具备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的课程,制定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并申请付诸试点实施。

2、新制定的培养方案应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将理实一体化课程明确标明纳入课程体系,对原有培养方案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整合的课程可统一填写课程调整申请,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后实施。

3、从2016-2017第1学期开始,要求各本科专业2012级以后的各年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至少开设2门,其它专业至少开设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试点改革,各年级开设学期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以后。

对于适宜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公共课程,每个学科门类可选择开设一门作为试点课程。

四、主要内容1、构建系列“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块。

根据专业综合改革课程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

2、研究制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

研究制定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目标相统一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规范课程名称,确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教学保障条件和实施建议。

3、组织开发“理实一体化”课程讲义或教材。

依据制定的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知识特点、学生认知规律、职业素质要求和实施过程,合理设计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材教学单元。

4、整合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

依据“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授地点分离的传统模式,调整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复合型教学场地。

首先校内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应创设能同时进行理论教学的功能,同时,充分利用有条件的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5、加快建设“双师型”一体化课程教师队伍。

注重在一体化课程开发过程中,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实践综合能力。

各专业逐步形成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懂市场、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师资。

6、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考核评价标准改变传统重理论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卷面考试忽视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全面考核,在遵循多元化、主体性、发展性、科学性、过程性评价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探讨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职业能力素质评价办法,逐步建成以能力为导向、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构建多维教学目标的全面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教师考评、学生自评互评、行标测评、同行专家综合评价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进一步建立“以证代考”、“以奖代考”和职业资格证书与相关课程学分互换等制度。

五、组织机构1、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处长为副组长、教务处各相关科室科长为成员的学校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组织发动,具体课程和实施方案的审核、课程运行的编排、跨院(系)教学资源的调配等相关事宜。

2、各院(系、部)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专业带头人、专业教学部主任、实验中心(室)主任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等组成的教学改革领导的小组,负责组织“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研发、教学改革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教学资源的整合等相关工作任务。

六、实施步骤1、启动阶段(2016年4月)。

教务处组织召开"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

介绍我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布置有关工作任务。

2、课程开发阶段(2016年5月-6月)。

各院(系、部)按专业研究设计“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并制定阶段性实施总体方案;完成2016级培养方案中"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设置;确定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

3、课程建设阶段(2016年6月-9月)。

对下学期实施的试点课程,完成制定课程标准和其他教学文档材料,选定任课教师或课程小组成员,确定教学场地,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

对总体方案中其他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的基本建设需在开课学期前完成。

4、课程实施阶段:(2016年9月-2017年7月)本学年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第一轮试点工作。

在试验过程中,注重过程检查、收集遇到的问题和相关信息。

5、课程验收与总结阶段(2017年8月-9月)。

组织进行试点课程的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我校下一轮和进一步推广"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七、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成立校、院(系部)二级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充分组织课程的开发论证、师资和教学资源的调配,大力支持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建设、教师培训,及时解决试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2、资源条件保障学校将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实验与实训中心平台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场所)建设,特别是鼓励校与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更适宜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

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场地、仪器设备和相关教学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良好教学环境,优先满足需要。

对尚缺的必备仪器设备尽早申请安排购置,对有所增加的低值易耗品学校大力支持,满足需要。

对于上课场所、课表时间安排优先考虑,满足必要的要求。

3、政策扶持(1)项目管理。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均按课程建设项目管理。

(2)工作量补贴。

对已制定的培养方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若涉及到比原有理论课+实践课学时少的情况,工作量仍按原加和学时计算;若与加和学时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计算工作量可适当增加系数(1.5);对于新制定培养方案中设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工作量计算系数也按(1.5)。

因教学改革试点增加的工作量有学校另行拨付。

(3)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支持试点课程教师参加校外培训,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各院(系部)优先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实践体验或挂职锻炼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同时,还将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特别要重视培养和从企业、事业单位引进“双师型”教师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4)教学评价。

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向承担试点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倾斜。

学生评教三年内不计后10%。

4、经费支持每个试点课程资助项目经费(5000元),用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教务处201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