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训练的概念与应用
运动心理学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71646b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0.png)
运动心理学在青少年训练中的应用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备受关注,而运动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身体锻炼,运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运动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运动与心理相互关系的学科,为青少年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运动中面临着各种心理挑战和机遇。
例如,一些青少年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而对参与运动感到焦虑,或者在面对竞争时产生过度的压力。
而另一些青少年可能缺乏自信,难以坚持长期的训练。
这时,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运动心理学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自信心。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目标,并帮助青少年逐步实现这些目标,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
例如,对于一个刚开始学习篮球的青少年,教练可以先设定简单的目标,如学会正确的运球姿势,当他们达成这个目标后,再设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如在比赛中成功运球过人。
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都是对他们能力的肯定,自信心也会随之逐步建立。
其次,运动心理学能够帮助青少年应对比赛压力。
比赛往往会带来紧张和压力,而对于青少年来说,这种压力可能会对他们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注意力集中训练,青少年可以学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从而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教练可以教导青少年在比赛前告诉自己:“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自己能够发挥出色。
”这样的积极自我对话能够有效地减轻焦虑。
再者,运动心理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许多运动项目中,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了解团队成员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学会相互支持和协作。
教练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建设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学会倾听、沟通和分工合作,从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个体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热爱而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e44d8f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0.png)
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于提升竞技能力和取得好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体育运动中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技巧,帮助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提高自信心,实现更好的表现。
一、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心理训练的核心之一。
运动员应该明确设定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
这样一来,运动员可以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和精力,专注于每个小目标的实现,逐步向整体目标靠近。
二、积极自我对话积极自我对话是指在比赛或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通过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
运动员可利用口头或内心的方式,反复告诉自己:“我能行”、“我很强大”等。
这种积极的自我对话有助于调整情绪,提升自信。
三、心理放松训练心理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在比赛紧张或焦虑时快速放松身心。
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恢复运动员的冷静思考能力;渐进性肌肉松弛则通过逐渐放松全身肌肉,消除肌肉紧张,提高运动表现。
四、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是提高运动员专注力和集中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练习专注力和集中力,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抵御干扰因素,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各种变化。
比如,运动员可以通过注意力集中在比赛关键时刻,避免分散注意力,提高反应速度和技术水平。
五、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巧。
冷静、稳定和积极的情绪对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至关重要。
运动员可以通过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
六、良好的溝通與合作能力在团体竞技项目中,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对于球队的整体表现至关重要。
运动员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准确地传达和理解队友的意图,以实现协作和配合。
同时,良好的合作能力也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解决冲突和困难,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
七、自我评价与反馈运动员应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和及时反馈的习惯。
运动员心理训练【浅析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运动员心理训练【浅析运动员的心理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38f8812df61fb7360a4c651d.png)
《运动员心理训练【浅析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摘要: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四维体系,心理训练在该体系中成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赛前心理训练指在比赛前20分钟根据运动员项目的要求和针对运动员的心理准备状态进行的心理训练,教练员通过讲解战术理论,使运动员对训练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有明确的认识,产生训练的自觉性,进而自觉地接受教练员的科学训练程序和合理要求,使意识和表象更有效地统一起来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
心理训练与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四维体系,心理训练在该体系中成为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运动训练和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
在比赛中,有些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败给技术水平低的运动员,其原因往往是心理素质欠佳所致。
运动员没有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不能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更难在比赛中夺取优异成绩。
我们从国内外一些重大比赛中经常看到,在双方身体、技术、战术训练水平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心理因素往往对比赛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想象训练的概念想象训练是指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发展和创造动作的技巧。
二、想象训练的方法想象训练必须在身体肌肉全部放松的条件下进行,并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即在理想地完成某种动作之后,闭眼,在头脑中回顾并重复这一动作。
或者先在头脑中回顾某一动作过程,然后实际地做动作,每次想象训练的时间不易过长(一般以2分钟为宜)。
重复想象的次数也不宜太多(以3―4次为宜)。
但每次想象训练要做到:不仅生动逼真地“看到”这个动作,而且要把做这个动作时所使的力、所花的时间及速度和幅度,甚至在什么地点、使用什么器械、穿什么服装等都想得十分清楚、准确。
学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与运动技术
![学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与运动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55b912e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7.png)
学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与运动技术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健康意识和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仅仅依靠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是不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训练同样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习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训练与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应用于训练中。
第一部分: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心理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从而提高自信心,为取得优秀的成绩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心理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时的压力和紧张感。
比赛时,运动员常常会面临压力,而通过心理训练,他们可以学会放松自己,应对各种挑战。
最后,心理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耐力。
在竞技体育中,专注力和耐力是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因素,而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提高比赛时的表现水平。
第二部分:心理训练的内容心理训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运动员需要学会设定目标。
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动力和专注,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其次,积极的自我对话也是心理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运动员可以激励自己、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从而更好地适应比赛环境。
此外,运动员还需要学习如何放松自己,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技巧来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
最后,心理训练还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养。
在团体项目中,团队合作和良好的沟通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三部分:运动技术的重要性在体育运动中,运动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运动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控比赛和提高成绩。
首先,运动技术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效率。
通过良好的技术训练,运动员可以减少能量的浪费,提高运动的效果,达到更好的成绩。
其次,运动技术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受伤的风险。
通过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动作,运动员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减少运动中可能出现的受伤情况。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d191b4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2.png)
运动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1.引言1.1 概述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和探讨了运动和运动行为对于心理过程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涉及到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认知、情绪、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它旨在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增强运动成果,并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运动心理学起源于20世纪的体育心理学研究,在运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运动心理学通过研究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认知决策过程、情绪调节能力、动机激励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运动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通过对运动员的认知和动机的研究,设计出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提升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目标达成能力。
在竞技比赛中,运动心理学也能够帮助运动员调节情绪、提高竞技状态,增加成功的机会。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在运动康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运动员恢复信心,应对挫折和逆境,从而更好地重返运动场。
运动心理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运动领域,它的研究成果在许多其他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提高绩效和团队合作,改善领导技能,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运动心理学将继续深入研究,为人类的运动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益处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整体框架和组织方式。
一个好的文章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并能清晰地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来组织文章的结构。
首先,引言部分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将概述运动心理学的定义和背景,介绍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其次,我们将描述本篇文章的结构,即提前预告读者将在后续的章节中看到的内容。
最后,我们将明确说明本篇文章的目的,即探讨运动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来探讨运动心理学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
首先,我们将介绍运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讨论运动心理学如何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专注力、自信心和动机,并增强他们的表现能力。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11eb5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1b.png)
体育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在当今的体育领域,运动训练不再仅仅局限于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的提升,心理因素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体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为运动训练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首先,体育心理学有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机和目标。
动机是推动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内在动力。
对于许多运动员来说,最初的动机可能仅仅是出于兴趣或者对荣誉的渴望,但这种简单的动机往往难以支撑他们在长期艰苦的训练中保持坚持和专注。
通过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教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明确自己的内在动机,例如对自我挑战的追求、对运动本身的热爱等,从而建立起更稳定、更持久的动机体系。
同时,合理设定目标也是关键。
过高的目标容易导致运动员产生过大的压力和焦虑,过低的目标则无法充分激发运动员的潜力。
体育心理学家可以协助运动员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挑战性但又可实现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使他们在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在运动训练中,焦虑和压力是运动员经常面临的心理挑战。
比赛的胜负压力、对自身表现的担忧以及外界的期望等都可能引发焦虑情绪。
过度的焦虑会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决策能力和动作表现,进而影响比赛成绩。
体育心理学提供了多种应对焦虑和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冥想、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意象训练等。
深呼吸放松和冥想能够帮助运动员在紧张时刻迅速平静身心,恢复冷静。
积极的自我对话则是通过鼓励性的内心独白,如“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来增强自信心,减少消极思维的影响。
意象训练则是让运动员在脑海中预先想象自己在比赛中成功的表现,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从而增强对比赛的掌控感和自信心。
注意力的集中和分配对于运动员的表现也至关重要。
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这就要求他们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排除外界干扰。
然而,过度集中注意力可能会导致运动员忽略周围的重要信息,因此还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注意力。
体育学中的体育心理学研究
![体育学中的体育心理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030e2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b.png)
体育学中的体育心理学研究体育心理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因素对表现和成败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学中的研究意义和应用。
一、体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体育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体育活动中与运动表现、训练和竞技发挥相关的心理现象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体育竞赛的日益激烈和运动技术的日益完善,人们开始关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逐渐形成,并逐步成为体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其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的重要保障。
体育心理学研究了培养运动员的注意力、自信心、意志力、抗压能力等心理素质的方法和策略,以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提升运动表现。
2. 运动员心理动力学研究心理动力学是体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动机、目标设定、冲突解决和自我调节等心理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心理过程,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提高比赛成绩。
3. 运动心流研究运动心流是指在体育活动中的最佳体验状态,即运动员全神贯注、投入高度集中、几乎没有思考自我和外界评价的状态。
体育心理学研究了运动心流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和培养方法,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进入运动心流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体育心理学在体育学中的研究意义1.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成绩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运动心流的培养,体育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状态和成绩。
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集中注意力、保持自信心、有效应对压力等,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2. 增强运动员的心理调适能力体育心理学研究了运动员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的心理调适能力,使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应对失败和逆境,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心态。
3. 促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体育心理学注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心理训练和干预帮助运动员解决心理问题,减轻运动员的焦虑、紧张和抑郁等负面情绪,提升运动员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体育心理 运动心理
![体育心理 运动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a9edd5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f.png)
体育心理运动心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体育心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2.运动心理的主要内容
3.体育心理和运动心理的关系
4.如何提高体育心理和运动心理水平
正文
体育心理和运动心理是两个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体育心理是指运动员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它包括动机、情绪、注意力、自信心等。
运动心理则是指研究运动员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心理手段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运动心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心理技巧。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指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能力,如自信心、毅力、专注力等。
心理状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时的情绪状态,如紧张、兴奋、放松等。
心理过程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如决策、计划、执行等。
心理技巧是指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所掌握的一些心理技巧,如放松技巧、自我暗示技巧、目标设定技巧等。
体育心理和运动心理密切相关。
体育心理是运动心理的基础,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运动表现。
运动心理则是体育心理的深化和扩展,它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素质,调整心理状态,优化心理过程,掌握心理技巧,从而提高运动表现。
提高体育心理和运动心理水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运动员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过程,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其次,教练员需要掌握运动心理的知识和技巧,能够有效地指导运
动员,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水平。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aef500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c.png)
运动心理学的原理与应用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的是运动和体育竞技中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
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人的体育运动表现与其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不同人的心理特征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来明确心理对运动和体育竞技表现的影响,进而为提升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
本文将从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运动心理学的原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到三个方面:情绪体验、认知和行为。
情绪体验包括自信、焦虑、压力、疲劳、愉悦、兴奋等情绪反应;认知指个体对外界运动环境的认识和评价;行为是指个体在不同运动环境下的行为表现,包括运动员的意志力、运动员的面对竞争的态度、运动员的训练及自我调节等。
1. 自信的原理自信是运动员在比赛时表现自己能力和取得胜利的信念。
自信心的形成与运动员经历和学习的经验有关,运动员在获得胜利的经历中会产生成功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确能够体验到自身的能力增长,这也会对自信心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也会对运动员的自信心产生影响。
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使运动员保持稳定的自信心,从而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2. 焦虑和压力的原理焦虑是指个体在面对特定情境或事件时所感受到的负面情感,可能会对个体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焦虑的原因包括性格、经验、对事件或竞争的回避、具体情境等。
压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各种问题、困难、挑战和竞争时应对的情感反应。
运动员在比赛中面对的各种情况如出现失误、观众的压力、技术不够娴熟等可能会导致出现焦虑和压力,影响比赛成绩。
调节焦虑和压力的方式包括放松训练、认知重构、心理介入咨询等,能够有力地缓解运动员的焦虑和压力反应。
3. 动机的原理动机是促使个体参与某些活动的原因,是人类各种行为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个体进行某种元素的基础。
运动员在参加运动训练和比赛时,动机是他们进行这种体育活动的原因和推动力。
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6175b6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10.png)
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体育运动一直被视为一种综合性的活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出色的体能和技术水平,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运动队和运动员开始意识到心理训练在提升竞技水平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技巧和训练方法。
一、赛前心理准备赛前的心理准备是体育比赛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运动员需要通过适当的心理训练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比赛时的专注力和自信心。
在赛前心理准备的过程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1.1 目标设定:运动员需要明确自己参赛的目标,既可以是战胜对手,也可以是突破个人纪录。
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投入比赛,并激发他们的动力。
1.2 自信心培养: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和肯定性的思维,运动员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记忆和回忆过去的成功经验也是培养自信心的有效方法。
1.3 压力管理:比赛时的压力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运动员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
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的自我谈话都是常用的压力管理技巧。
二、比赛中的心理控制比赛中的心理控制是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关键。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心理控制技巧。
2.1 集中注意力:比赛时,运动员需要保持专注力,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的动作和战术上。
通过学习自我集中和分散注意的技巧,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各种情况。
2.2 心理预期:心理预期是运动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手的表现,提前设想比赛的进程和结果。
良好的心理预期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更好地应对意外情况。
2.3 情绪调节:比赛中的情绪波动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运动员需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通过呼吸练习、积极思维和放松技巧,运动员可以更好地应对赛场上的情绪压力。
三、比赛后的心理调整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进行心理调整,以便更好地适应下一场比赛或日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调整方法。
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babb51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4.png)
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引言: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与心理之间相互影响的学科,旨在探讨个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心理特征以及心理变化规律。
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状态、调节情绪以及提升体育表现。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的应用。
一、心理训练与运动技能提升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的运动技能提升至关重要。
心理学家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自我暗示训练和心理调节技巧等方法,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信念和自信心,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提升运动技能。
例如,许多高水平的游泳选手在比赛前会通过心理预设训练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专注力和决策能力。
二、焦虑和压力管理运动比赛中的压力和焦虑常常会对运动员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教授运动员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控制技巧,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并调整情绪状态。
运动心理学家广泛应用的一种技巧是心理放松训练,包括呼吸控制、冥想和肌肉放松等,这些技巧可以有效降低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其应对压力的能力。
三、团队合作与领导力培养在团队运动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有效的沟通十分重要。
心理学为运动员提供了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来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例如,通过协调训练小组内部的交流和互动,心理学家可以帮助团队建立信任和共享目标,并通过领导力培养让团队达到更好的战斗力。
四、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在长期的训练和竞争中,运动员常常面临“疲倦期”和意志力的消耗。
心理学家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导运动员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从而激励运动员坚持并克服困难。
此外,心理学家还可以通过配备适当的激励策略来帮助运动员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律性。
五、伤病恢复和康复训练运动中的受伤是运动员常面对的困扰,对于康复训练和心理恢复同样至关重要。
心理学在帮助运动员恢复的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通过引导运动员正确应对伤痛和认识自身需求,帮助他们重新建立信心,加速康复过程。
运动心理学中的心理训练技巧
![运动心理学中的心理训练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2af42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55.png)
运动心理学中的心理训练技巧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状态、心理特点和心理行为的科学。
在竞技体育中,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保持专注、克服困难和压力,而心理训练技巧正是帮助他们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详细介绍运动心理学中的心理训练技巧,帮助运动员优化比赛状态和提升竞技水平。
1. 目标设定目标设定是指明确和具体地设定自己的训练和比赛目标。
明确的目标有助于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增强动力和决心。
在设定目标时,运动员可以根据长期目标设定短期目标,并将其分解为每个训练或比赛的具体目标。
设定目标时应尽量避免模糊和主观性的描述,而是采用明确且可衡量的目标,例如提高速度、增强力量或改善技术。
2. 自我调节技巧自我调节技巧是指通过调整思维、情绪和行为来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
运动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技巧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积极自信地思考和评价,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的目标和任务上,以及运用放松和自我激励的技巧。
自我调节技巧的运用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整心理状态,保持专注和冷静,提高比赛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3. 肌肉放松肌肉放松是一种减轻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紧张的技巧。
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肌肉群,可以降低压力和焦虑感。
运动员可以练习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技术,以达到肌肉放松的效果。
肌肉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缓解紧张情绪,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 心理预想心理预想是一种通过想象和可视化来塑造积极心态的技巧。
运动员可以通过想象自己成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比赛或达到训练目标的情景,来增强自信和激发动力。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和竞争力。
5.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是运动心理学中重要的一环。
运动员需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中关键的信息上,并排除干扰和负面思维。
运动员可以通过练习专注、改变注意焦点和训练注意力的稳定性来提高竞技表现。
有效的注意力训练将有助于运动员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比赛情况,提高决策和执行能力。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eb8277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6.png)
运动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人们在运动和体育领域中的心理过程与表现,包括认知、情绪、动机、自信、焦虑等方面。
运动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表现,还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
一、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这个时期,运动心理学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运动训练中提高体能。
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克卢戈曼提出了“运动心理学”的概念,并开始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因素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嗜好性运动的发展使得运动心理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
80年代,运动心理学开始研究情绪、动机、自信和焦虑等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90年代至今,随着运动训练的专业化和科学化,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也日益丰富,涉及到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团队合作、教练员的管理和心理辅导等。
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用于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态度和行为。
通常,研究者会编制一份问卷,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运动员进行调查。
2.实验法:实验法是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实验干预来研究某些心理因素对运动员表现的影响。
实验通常会建立一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中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观察其对运动员的表现有无影响。
3.观察法:观察法是运动心理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观察者通过观察运动员的行为、言语及非言语表现,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进行信息处理、思考和判断的过程。
在运动中,认知对运动员的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运动员需要通过认知过程来处理复杂的情境,例如分析比赛的形势、判断对手的策略等。
2.情绪:情绪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或事件产生的情绪体验。
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结合
![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结合](https://img.taocdn.com/s3/m/eb4820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7.png)
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结合体育运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的培养,然而,精神上的训练同样重要。
心理训练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认可。
本文将探讨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定义体育运动是指以身体活动为基础,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追求身体技能最佳发挥的活动。
心理训练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技巧和策略,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结合即指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技巧来全面提升竞技水平。
二、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互动关系体育运动和心理训练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少焦虑和紧张,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增强自信心和动力,调节情绪和压力。
而体育运动也为心理训练提供了实践和应用的场景,从而使心理训练得以更好地落地生根。
三、体育运动与心理训练的具体实践1. 竞技前的准备:在比赛前,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放松训练来减轻紧张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运动员可以通过深呼吸、想象放松的场景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松弛肌肉,调整呼吸,平复情绪。
2. 自信心与动力的培养:心理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动力。
教练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和激励来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自信心和动力。
3. 压力和焦虑的调适:在比赛中,心理压力和焦虑是常见的问题。
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
例如,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正向思维和注意力的调节,运动员可以减少负面情绪,提高应对困难和逆境的能力。
4. 注意力和专注力的训练:在高强度的比赛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提升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
通过一些专注力训练的方法,如数学计算、记忆游戏等,运动员可以更好地锻炼注意力和专注力。
5. 处理失败和挫折的方式:体育竞技中,失败和挫折是难以避免的。
第九章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
![第九章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08de2cd76a20029bd642d29.png)
第三节 准备比赛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一、模拟训练法 是指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 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 二、比赛动机训练法 在比赛前调整运动员适宜的比赛动机水平。 三、生物反馈训练法 脑电波反馈、肌电反馈、心率反馈、 血压反馈、皮肤电反馈、皮温反馈。
四、自我暗示训练法 五、脱敏训练法 六、情绪对比训练法 七、心理咨询法
四自我暗示训练法五脱敏训练法六情绪对比训练法七心理咨询法节第四节赛中和赛后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一进行比赛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法1
第八章
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
第一节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一、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 心理技能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 运动员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过程。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1.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原则 2.自觉积极性原则 3.全面性、循序渐进原则 4.个别对待和持之以恒的原则
第四节 赛中和赛后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一、进行比赛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法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赛场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2.集中注意力训练法 3.自我暗示训练法 4.呼吸调整法 5.握手放松法 6.直接心理调节法 二、赛后调整恢复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法 1.放松调节训练法 2.冥想训练法
第二节 一般心理技能训练方法
一、专门化感知觉的训练法 1.分解法 2.限制法 3.预报训练法 4.自述法 二、表象训练法 三、念动训练法 运用运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一 种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
四、注意力集中训练法 1.秒表练习法 2.逆反口令练习法 3.轻微口令练习法 4.无效口令练习法 5.拍手口令法 五、意志训练法 1.在教学中创造困难的情境 2.培养运动员自我调整的方法 3.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瞬息万变的复杂条件, 培养运动员正确估计形势的能力。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1e2cc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e.png)
简析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一、意念放松的概念意念放松是一种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它通过给予专注和主动的心理指令,使身体和心理逐渐进入一种松弛状态。
简单来说,意念放松就是通过思想意志来控制身体的松紧程度,从而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意念放松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找到一个安静的环境,采取舒适的体位,排除外界干扰;通过主动的意念,集中注意力,缓慢深呼吸,逐渐使身体各部分放松下来;保持这种松弛状态一段时间,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意念放松的原理主要基于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在生理上,人体的肌肉松紧程度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意念放松通过心理指令和注意力集中,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进而调动肌肉的松紧程度。
在心理上,意念放松通过主动的思想意志和集中的注意力,能够分散和排除外界的压力和干扰,使心理得到放松和恢复。
意念放松还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焦虑情绪等方式,直接影响身体的生理状况,进而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1. 提高专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意念放松在体育运动训练中,能够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通过意念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情绪,调整注意力的焦点,提高专注力水平,从而在训练和比赛中更加集中精力,提高竞技状态。
2. 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经常面临各种焦虑情绪和外界压力。
而意念放松可以帮助运动员通过主动的心理指令和深呼吸,缓解焦虑情绪和压力,使心理得到放松和恢复。
在比赛前使用意念放松技巧,能够有效地缓解运动员的紧张情绪,提高比赛发挥。
3. 促进肌肉放松和恢复体育运动训练对肌肉的要求往往比较高,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后,肌肉会出现疲劳和紧张的情况。
而意念放松通过主动的思想意志和深呼吸,能够促进肌肉的放松和恢复,减缓疲劳感,提高身体的适应和恢复能力。
4. 提高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通过意念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掌握一种自我放松的技巧和方法,使身心状态更加平衡和稳定。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132414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31.png)
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引言:运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它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心理干预来提高运动表现。
在体育领域,运动心理学的应用已经被广泛认可,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运动心理学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对运动员的影响。
一、心理素质的培养1. 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自信心。
例如,通过正向心理暗示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信心。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训练运动员的认知技巧,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压力和挑战,从而提高自信心。
2. 注意力的调控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专注和集中的关键。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调控注意力,提高比赛的专注度。
例如,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技巧,他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干扰因素,保持对关键任务的专注。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技巧,帮助他们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水平。
二、心理状态的调节1. 管理比赛焦虑比赛焦虑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面临的心理问题之一。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管理比赛焦虑,提高比赛表现。
例如,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运动员可以在比赛前放松身心,减少焦虑感。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可以通过认知重构的方法,帮助运动员改变对比赛的负面认知,从而减少焦虑感。
2. 提高比赛动力比赛动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积极性和激情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运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比赛动力,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例如,通过目标设定的训练,运动员可以制定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此外,运动心理学还可以通过激励训练,帮助运动员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激情,提高比赛表现。
三、团队合作的促进1. 沟通与合作团队合作是体育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心理 运动心理
![体育心理 运动心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a3866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7.png)
体育心理运动心理一、什么是体育心理体育心理是研究运动员在体育活动中的心理过程及其对运动表现和竞技结果的影响的学科。
它关注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思维、情绪、动机等心理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调节这些因素来提升运动表现和竞技成绩。
二、运动心理的重要性2.1 提高技术水平运动心理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掌控技术动作,提高技术水平。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改善对技术细节的注意力,提高专注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更准确地执行各项动作。
2.2 管理竞争压力竞争压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常常面临的挑战。
运动心理可以帮助运动员学会应对压力,保持冷静和专注,避免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影响,提高在竞争中的抗压能力。
2.3 增强自信心自信心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运动心理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增强自信心。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可以培养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信任,从而更有勇气和决心去迎接挑战。
2.4 提高团队合作在团体项目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心理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沟通和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训练,团队成员可以学会相互支持和信任,激发出最佳的团队协作效果。
三、运动心理的训练方法3.1 目标设置目标设置是运动心理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设定明确、可量化的目标,运动员可以更好地激发动力,集中注意力,提高执行力。
目标设置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运动员在较长时间内想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短期目标是指在完成长期目标的过程中设定的中间目标。
3.2 增强注意力注意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十分关键的心理能力。
通过训练,运动员可以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的稳定性。
常用的训练方法包括集中注意力训练、分散注意力训练和切换注意力训练等。
3.3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是运动心理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训练,运动员可以学会识别和应对不同类型的压力。
常用的压力管理方法包括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放松训练等。
3.4 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运动心理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7090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de.png)
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运动训练不仅仅是一种体能的锻炼,更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挑战。
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运动员克服各种心理障碍,提高竞技水平。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一、运动心理学的重要性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心理状态及其调控的学科。
它与体育科学、运动训练密切相关,对于提高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提高注意力的集中度,增强自信心,应对压力和焦虑等。
二、心理学在训练前的应用1. 目标设定在运动训练前,设定明确的目标对于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动力至关重要。
心理学帮助运动员制定可量化和可测评的目标,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保持动力。
例如,设定一个每周增加跑步里程数的具体目标,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的方式来保持对目标的关注和持续的努力。
2. 心理准备训练心理准备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
这包括放松训练、想象练习、呼吸控制等。
运动员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在比赛前的冷静程度,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三、心理学在训练中的应用1. 专注力训练专注力是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高水平表现的前提。
心理学帮助运动员提高专注力的能力,通过集中注意力来忽略干扰和压力,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
运动员可以通过注意力训练项目,如集中观察和记忆训练等,来提高专注力水平。
2. 自信心建设自信心是运动员赛场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心理学帮助运动员建立自信心,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和成功体验来增强自信心。
运动员可以通过心理训练来改善自身对于自己能力的评估,制定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目标,并通过反馈和认可来增加自信心。
四、心理学在训练后的应用1. 恢复训练训练和比赛对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有一定的消耗,恢复训练对于提高运动员的康复速度和恢复质量非常重要。
心理学帮助运动员通过放松技巧、调整训练强度和进度、改善睡眠质量等方法,促进身心的快速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運動心理訓練的概念與應用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要去那裡,所有的道路又有何用』
雲林科技大學周文祥
壹、前言
一、運動訓練科學化的金三角(心理、體能、技術)。
心理競技能力(psychological competitive abilities, PCA)是指運動員在運動競賽情境環境中,能夠應用心理技能及心理特徵以因應情境要求與挑戰的能力。
心智
peak
performance
身體技術
二、運動心理學的主要目的
描述診斷瞭解運動員心理能力強弱
解釋
預測
控制
矯正處置發揮與訓練應有的心理能力
貳、高峰表現時的心理狀態
一、高峰經驗、高峰表現、流暢的意涵
◎高峰經驗(peak-experience)--是馬斯洛首創的概念,用以代表個人生命中最快樂和心醉神迷的時刻與經驗,這種經驗有助於開啟和展現個人的最佳層面,因而馬斯洛將之稱為自我實現的片刻而這種自我實現所體驗到的是一種臻於頂峰,而又超越時空與自我的心靈滿足感與完美感。
◎高峰表現(peak-performance)-- 高峰表現是指運動員的行為,超越原先被合理預期的表現水準,通常這些行為是優於人類潛能的表現型態。
◎流暢(flow)--流暢是指個體一種內在的樂趣狀態,而流暢的發生大都是在個體知覺到本身的能力與情境需求間,可以平衡的狀態下產生,也可以說是達到忘我的境界以及行雲流水般的自然。
二、高峰表現時的心理特徵
(一)高度的信心(supreme confidence)
(二)集中注意力(focused attention)
(三)不會在乎比賽的結果(lock of concern with outcome)
(四)知覺的改變(perceptual changes)
(五)沒有費力的感覺(effortless)
(六)內在自我的體驗(autotelic)
(七)清楚的目標
(八)控制感
參、心理技能的內容
一、目標設定:一個行動的目的(個體企圖要達到或完成的行為)
(一)目標的屬性
1.目標難度
2.目標明確性
3.目標來源--自定、指定、參與
4.目標種類--表現目標(任務取向),結果目標(自我取向)
(二)目標設定的應用--(smart原則)
1.目標明確性(specific)
2.可以測量(measurement)
3.可達到(achievement)
4.合理(reasonable)
5.截止時間(time)
二、建立運動信心
(一)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個人在預期情境中(prospective situations ),執行此一行動並達到此一行動的能力判斷(Bandura,1977,1982,1986)。
更進一步說自我效能是一種特殊情境的自信心。
↗效能水準
↗狀態運動信心(SC-state) →自我效能
運動信心↘效能強度
↘特質運動信心(SC-trait) →效能強度
圖1 運動信心的區分圖
(二)應用方面
1.設定明確具體可行的接近式目標(proximity goal)。
2.設定表現目標代替結果目標。
3.選擇適當的教學錄影帶。
4.給予學生或選手適當的鼓勵與支持。
5.提供適當的誘因。
三、意象
(一)意象(imagery)的種類
內在意象(動覺意象)--是指個體所觀察到、感覺到的是從自己的觀點而來,而且可以體驗到實際運動情境中的知覺,也可稱為動覺意象(Kinesthetic imagery)。
外在意象(視覺意象)--外在意象則是指透過外在觀察的觀點看到自己,好像從電視或電影中看到自己般,也可稱視覺意象。
(二)應用方面
1.意象之前先作放鬆
2.態度與期望
3.先前的經驗(能力水準)
4.系統化與規律性的練習
四、注意
(一)注意(attention)的類型
1.注意的方向(direction)--指個體的自我意念、感覺、想法和有關外在的人、事、物等訊息。
2.注意的廣度(width)--是在某一時段中,個體所得到有關訊息的量。
寬
分析評估
(analyze) (assess)
內外
複演行動
(rehearse) (act)
窄
圖2注意的向度
(二)應用方面
1.注意的評量
2.發展和建立一套有效的賽前心理準備程序
3.設定適當而明確的表現目標,
4.建立動作技能的提示語
5.放鬆呼吸法
6.意象的應用
7.利用身體動作的方式集中注意,如單腳站立的練習。
五、壓力的管理與調適
(一)壓力的含意
壓力是指個體知覺到自己的能力與環境要求之間,產生不平衡時的一種狀態(Martens,1987)。
所以壓力有三種要素組成:環境、個體的知覺和個體對環境需求二者間所產生的生理、心理反應。
(二)應用方面
1.認知的調整與管理
(1)理情思考(ABC)
(2)思想中斷法
(3)自我對談
2.身隨心往
(1)呼吸法
(2)自生訓練
(3)視覺化的心理圖像
(4)靜坐或冥想
3.心隨身往
(1)肌肉漸進放鬆法
(2)運動
4.情緒的管理
5.社會支持網路的建構
肆、教練的領導哲學
一、發展自己的哲學觀
(一)羅盤與座標
(二)發展自我知覺
1.瞭解自己(Who am I)
2.三種自我的調合(理想的我、公眾的我、真實的我)
3.自尊--對自己能力與價值的確信
4. I am ok, You are ok.
二、 有效領導的主要內容
(一)領導者的特徵
(二)領導方式
(三)情境性質
(四)被領導者的特徵
高
體 人
際
取
恤 向 低 工作取向 高
(主動結購)
有點高 不太高 很低能力 4 3 2 1 這個運動員是有能力的(具備必要 技能成熟度 的知識與技能)
不太高 很低
能力 4 3 2 1 這個運動員是願意努力參與訓練的
心理成熟度 (具有信心與承諾)
運動員的成熟度
圖3 四種領導行為與運動員成熟度(心理與技能)的配合
伍、結語
◎教育 → 認知 → 訓練(練習) → 應用(溶入在生活、工作與運動競賽中)。
◎運動訓練的農場法則 → 要怎樣收穫先怎麼栽。
◎考量運動員的主體性與全人教育(生涯規劃與教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