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气水流声速的研究_张宏伟

合集下载

流速对雨洪水漫流下渗的影响分析

流速对雨洪水漫流下渗的影响分析

1 试 验 设 计
1 1 雨 洪 水 水 样 的 配 置 .
1 1 1 野 外代表 性 雨洪 水样 品 采集 .. 为 了使 室 内实 验尽 可能 接近 实际 ,本 次研究
水 ,因此 如何快 速有效 的将 雨洪水 转化 为地下水 资源 ,利 用地下 储水 空 间的调 节性来 实 现雨洪 的 资源化 ,越来越 受到各 相关部 门 的关 注 。 在将雨 洪资 源 转化 为 地下 水 资 源 的过 程 中 , 渗透 过 程 是其 中 一 个 关 键 和 重 要 的 环 节 。近 年 来 ,我 国许 多学者 对静 止浑水 下渗 时受 浑水 的含
第 2 期 ( 33 ) 第 3 期
[ 文章 编 号 ] 10 -8 6 (0 0 20 0 —6 0 92 4 2 1 )0 -0 30




21 0 0年 2月
流 速 对 雨洪 水 漫 流 下 渗 的影 响分 析
贾承 霖 ,刘 鹏飞 ,孙 阳 ,孔 慧敏 ,程 卫国
101 ) 3 0 2 ( 吉林 大 学环境 与 资源 学院 ,吉林 长春
终 的 稳定 下 渗 量 越 小 }在 含 沙量 和 颗粒 配 比一 定 时 ,流 速 越 大 ,下 渗 量 战 小 的 越 慢 。达 到 稳 定 下 渗 量 所 需 时 间越 长 , 最
终 的稳 定 下 渗 量 越 大 。
[ 关键 词 ] 漉 速 ; 雨 洪 水 ;漫 流 l 下 渗量 [ 图分 类 号 ] P 3 . 中 332
基 金 号 2 O C 4 5 O7 628
中可 看 出砂 土 中的颗 粒均 为砂 粒 。因此 ,试验 中
[ 作者简 介] 贾承霖 (9 8 ,男,吉林 大学环境与膏; 学院水文与水资源专业 0 级本科 生,家乡是黑龙江省哈 尔滨市。 19 一) 醺 6

水流冲击超声速气体射流实验研究

水流冲击超声速气体射流实验研究

水流冲击超声速气体射流实验研究张孝石;许昊;王聪;陆宏志;赵静【摘要】通过水洞实验对有水流速度影响的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像系统记录射流形态演变过程,采用动态测力系统测量射流演变过程中射流周围环境压力的脉动特征.对剪切层涡旋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水流冲击射流的剪切涡流动形态演化和压力脉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射流主体形态的非定常运动依赖于水流速度,无水流速度时,射流主体受到重浮力影响向上弯曲较大,并且可以捕捉到射流的振荡诱导喷管口平面处主频为200 Hz的压力脉动,当存在水流速度时,射流主体向下游发展过程中的偏斜程度较小,射流与水流相互作用形成剪切涡,在水流作用下射流主体向下游发展过程中卷入射流剪切层,与射流主体掺混形成较大尺度的涡结构,喷管口平面处主频消失.%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supersonic gas jets in water flow. Supersonic gas jets submerged in a liquid flow field i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 water tunnel. In the experiments, a high speed camera system is us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the gas jet bubble, and a dynamic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under different flow velocities simultaneously. We seek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vortex structure and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phenomenon during the gas jet evolu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conclude that the main body formation and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of the gas jets depend heavily on the ambient flow speed. The instantaneous patterns of gas jets remarkably go upward due to the gravity effect in the still water. A shear vortex will be formed by jet-flow interaction when the ambient fluid flows. Largervortexes are formed when the main body of the jet evolves downstream and mixes with the jet shear layer. 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pressur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re educed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hear layer vortex structure. Backward reflection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s formed accompanying the jet bulging, necking, and back-attack. Consequently,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s transferred to the fluid at the nozzle surface and the test section. The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is used to confirm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phenomenon. Two measuring positions are set, i.e., pressure transducers are embedded at the nozzle surface and the test section.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with magnitude of 10 kPa is measured by the nozzle surface transducer in still water.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duced by the gas jets near the nozzle exit disappears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ambient fluid flows. However, the amplitude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decreases at the nozzle surface but increases at the test se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flow velocity.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shows that the mechanical energy of the water tunnel gas jets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0–700 Hz. A jet induced large pressure fluctuation with a dominant frequency about 200 Hz can be captured near the nozzle surface in still water. With increasing water velocity, the 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unsteady pressure fluctuation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t the nozzle surface. Conversely, the flow velocit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spectral intensity of the pressure at the test section.【期刊名称】《物理学报》【年(卷),期】2017(066)005【总页数】12页(P200-211)【关键词】水平射流;剪切流;重浮力;振荡特性【作者】张孝石;许昊;王聪;陆宏志;赵静【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 15000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 100076;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究发展中心,北京100076【正文语种】中文通过水洞实验对有水流速度影响的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像系统记录射流形态演变过程,采用动态测力系统测量射流演变过程中射流周围环境压力的脉动特征.对剪切层涡旋结构进行分析,得到水流冲击射流的剪切涡流动形态演化和压力脉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射流主体形态的非定常运动依赖于水流速度,无水流速度时,射流主体受到重浮力影响向上弯曲较大,并且可以捕捉到射流的振荡诱导喷管口平面处主频为200 Hz的压力脉动,当存在水流速度时,射流主体向下游发展过程中的偏斜程度较小,射流与水流相互作用形成剪切涡,在水流作用下射流主体向下游发展过程中卷入射流剪切层,与射流主体掺混形成较大尺度的涡结构,喷管口平面处主频消失.水下高速射流的动态不稳定性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针对完全发展的水下射流和气-水掺混问题.理论研究着重于气体射流气-水界面稳定性的机理分析,并在射流剪切稳定性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剪切流动不稳定性是水下气体射流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会引起界面失稳,致使气体射流破裂及散乱气泡的形成.1982年,Aoki等[1]研究发现气体射流的反吹并冲击风吹嘴是风吹嘴耐火材料受侵蚀的主要原因,并把这种现象定义为回击.回击现象是在射流发生颈缩后出现的.在Aoki等[1]研究基础上,Taylor等[2]开展射流实验研究,研究结果与Ozawa和Mori[3]的结论不同,即射流回击频率并不是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减小.Yang等[4,5]通过实验研究了回击频率、气泡长大和相关的风嘴侵蚀问题,实验表明风吹嘴附近较小的气泡溃灭、空蚀是材料被破坏的主要原因.Wei等[6]在水箱中进行了旋转和非旋转气体射流的回击现象的对比分析.Aoki等[1]实验采用的是直通道喷管,射流的最大速度只能达到声速.文献[6—11]在Aoki实验基础上,采用收敛-扩张型超声速喷管进行了水下射流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欠膨胀、完全膨胀和过膨胀都存在回击现象.Loth和Faeth[7]通过水下欠膨胀气体射流实验证明近场区中外部存在膨胀区域.Surin等[8]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射流中心区的射流强度影响水下气体射流不稳定性的脉动机理.Weiland等[9]通过高速摄像技术分析了水下气体射流气-液界面的稳定特性.Dai 等[10]通过射流实验研究了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的动力学特性,并利用压力传感器获得射流内部压力特征,结果表明喷口处回击现象与流场中射流内部压力脉动存在相关性.Shi等[11]基于以上研究,通过射流实验研究提出了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力学机理的激波反馈假设.目前,国内外科研人员对射流做了大量实验与仿真研究,但射流方向有水流流速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水洞实验,设计了水下航行体尾部超声速射流实验,分析了有流速条件下水下射流的形态演变过程与压力脉动特性,并通过涡量输运方程分析了有水流流速条件下涡结构的产生机理.2.1 实验装置实验主要依托循环式高速通气空泡水洞实验系统进行,该实验系统主要包括水洞及其操控系统(图1),其中工作段的长度为1 m,横截面为260 mm×260 mm的正方形.为了便于观察,工作段上下及前后侧面都装有透明的有机玻璃,可以通过高速摄像观察空泡形态.水洞尾水罐设计有移除实验过程通气产生气泡的结构,可进行长时间连续通气实验.模型及调节系统、光学测试系统、流体力测试系统以及其他辅助系统如图2所示.测力系统由安装于喷管截面的传感器信号采集与记录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传感器数据线由支撑处引入.实验过程中采用Photron FASTCAM SA-X型高速摄像机进行射流形态演变拍摄,根据射流演变速度,设定高速相机拍摄参数:拍摄帧率为3000 frame/s、图像分辨率为1024 pixel×1024 pixel、曝光时间为1/7000 s.由于高速摄像机的拍摄帧率高、曝光时间短,需要增加拍摄光照强度来保证实验照片的清晰度,实验过程中使用三盏功率为1000 W的新闻灯构成背景光源. 通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非稳定压力信号,采样频率为1 kHz,高速相机及通气系统实施同步触发.调节水洞电机转速并通过电磁流量计换算得到水洞的水流速度,水洞流速在0—18 m/s连续可调,实验过程使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控制,通过电信号使得高速摄像机、压力信号采集、供气电磁阀同步触发并存储实验数据和实验照片.2.2 实验模型图3为水下射流工作原理示意图,实验采用铝合金材质模型,模型长度L=335 mm,直径D=40 mm.图3中空气压缩机提供气源与稳压罐连接,稳压罐可以保证压力的稳定性,并与模型内部通气管连接,通气管与模型尾部的气室连接;压力传感器P1通过黄色管道安装于模型尾部,在工作段底部安装传感器P2,用于测量射流发生后的压力变化.以模型底部界面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其中传感器P1与喷管的距离z=12 mm,传感器P2布置在工作段底端,距离喷管中心轴线距离x=6 mm,z=−140 mm.喷管形状、模型结构及测压孔位置如图4所示.实验采用的喷管为轴对称拉瓦尔喷管,由于模型尺寸小,喷管加工难度大,如根据特征线法设计并加工喷管,受到加工精度的限制,喷管的几个关键位置的精度和尺寸很难控制,因此采用了由直线段构成的渐缩-渐阔型拉瓦尔喷管.由于所采用喷管的膨胀比较小,也能形成较好的流动品质.拉瓦尔喷管喉部和出口直径分别为1.35 mm和2.15 mm,喷管喷喉比为2.536,出口设计马赫数为2.46.将管内流动简化为一维进行计算,当入口压力与环境压力的比值达到1.04时,喉部达到声速;压力比达到2.31时,管内激波移动至出口处,波前马赫数达到设计马赫数2.46,波后马赫数为0.52;压力比为2.31—15.81时,出口为过膨胀超音流,出口马赫数维持2.46不变;压力比大于15.81时出口变为超音速欠膨胀状态.实验中各喷流均处于压力比为2.31—15.81的超音速过膨胀状态,喷管出口马赫数均为2.46,出口压力小于环境压力,超音速喷流在喷出喷口后形成斜激波,变为亚音速流动状态,亚音流速与激波形成的位置及形状有关.3.1 喷管通气启动过程射流形貌分析实验过程中以系统同步触发时为t=0,图5为喷管出气过程(t=1.7—30.6 ms)的射流瞬态演变过程,v为水洞中模型前方水流速度.根据射流演化速度和射流形态捕捉的需要,选取相邻两张图像的时间间隔为1.7 ms,由于重力场的存在,空泡在水中会因浮力作用而向上浮,实验得到的重浮力影响下射流形态演变过程与文献[12]中的实验结果相似.根据静止水中射流的瞬态形态演变过程,射流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如图6所示.1)初始段:喷管出口位置到气流核心区域末端;2)过渡段:初始段下游区域气水混合区的形成发展区域;3)充分发展的主体段,随着主体段区域向下游发展气体射流的动量迅速衰减,且在浮力作用下主体段表层向上弯曲.受到重浮力的影响,射流气体的形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体射流在液相环境下发展受限,射流气体表面受力不均匀.在射流形成初始阶段射流主体动量较大、气体通道较窄,射流主体受到重浮力的影响较小(1.7—5.1 ms).但随着射流主体不断向下游发展,射流主体体积持续增大,受重浮力影响也逐渐增大而发生上浮现象(6.8—20.4 ms),高速运动的气流会受到气泡上方高密度水的惯性阻力作用而发生反弹,射流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出现低头趋势(t=22.1—30.6 ms).t=5.1 ms时刻开始出现颈缩-胀鼓,t=10.2 ms时刻出现回击现象,这种特征现象与文献[13]实验得到的射流振荡相似.这主要是由于处于过膨胀的超声速射流形成的气泡内存在激波结构,并会沿射流方向交替出现压力振荡,当射流气泡内压力低于边界外的环境水压时,射流气泡就会出现颈缩现象,导致射流通道缩小,颈缩位置上游气泡内压力增大,从而引发胀鼓[14],连续的颈缩-胀鼓则引发回击现象.为研究水流对水下射流流动形态的影响,图7为有水流速度影响下射流形态发展示意图.从图7可以发现,有水流作用会增强对近区流动形态和剪切涡结构的影响,水流的存在使得射流主体受到浮力,沿垂向的偏转程度受到限制,射流在出口附近受到水流的影响而形成近似对称的小尺度剪切涡结构,并随着射流向下游发展,射流在剪切流的作用下形成剪切涡和反向涡对.图8为射流在有流速的水环境中的发展过程,可以明显地看到剪切层中剪切涡的发展变化.射流刚进入水环境时,射流主体以近似于对称的形式发展(1.7—10.2 ms)且这段时间内没有形成剪切涡,t=1.7 ms时发生胀鼓,t=5.1 ms时发生颈缩现象,t=10.2 ms时出现回击现象;从t=11.9 ms开始,随着射流主体的发展,由于运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水流速度比射流发展速度快,受到剪切流的影响,剪切涡开始形成和发展,由于射流剪切涡的非定常性,射流在同向水流相互作用过程中边缘不断失稳,导致射流边缘较小的涡结构从射流边缘脱落,被水流拉伸变形,随着水流挟带与射流边缘脱落,且上侧剪切涡和下侧剪切涡的涡量分布基本对称,射流主体两侧剪切涡在流向和垂向尺度均随着与喷管距离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与喷口距离的增大,射流主体受到初始动量的驱动逐渐衰减,射流主体与水流相互作用形成肾涡与反肾涡(17—20.4 ms).在射流出口附近,由于模型尾部低压区的影响,射流的回击使得模型尾部的空泡不断聚集(t=20.4 ms),最后达到和模型直径相同的宽度(t=30.6 ms).与无水流速度重浮力影响下射流主体相比,无水流速度射流主体的偏斜程度较大. 3.2 不同水流速度下剪切涡形态分析图9为四种不同流速尾部射流演化过程,其中来流方向由右至左,通过高速摄像得到射流边界在出口附近受到剪切流的影响形成的涡结构演化过程.从图9中可以看出射流进入有流速的水环境后,高速相机获得的射流演变照片显示,水下射流剪切层涡旋结构主要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比较图9中四种不同流速条件下射流在出口附近的演变形态可知,不同水流速度条件下受到水流冲击而形成的剪切涡结构排列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当水流速度v=3.7 m/s时,射流在喷管口形成后,其运动方向基本与水流运动方向平行,由于射流与环境水流之间存在速度差,在射流主体边界产生速度不连续的间断面,间断面内的流动失稳导致射流表面弯曲并随着剪切层卷起,随后形成明显的剪切涡旋结构,随着剪切涡的运动发展,涡旋结构不断卷吸环境流体形成近似对称的涡旋结构.当水流速度v=5.5 m/s时,射流初期出现了一次较小的扰动,且射流形貌和水流速度较低时相比发生了微妙的改变.这是由于随着水流速度增大模型尾部压强逐渐降低,且射流初期气体流动动量较低,射流主体受到水的惯性作用而发生反弹,射流在低压区聚集后,在模型尾部形成尾空泡后继续向下游发展.随着射流向下游发展,射流由初始段两侧呈近似轴对称剪切涡逐渐演变为不连续无规则涡结构向下游发展,并发生大尺度涡旋结构脱落.随着流速增大到7.4 m/s和8.1 m/s,此时剪切流影响较强,当射流充分发展,射流在出口附近上下两侧剪切层内形成基本对称形态;从高速摄像中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上游壁面涡区的出现,射流主体在模型尾部充分发展,宽度和模型尾部一致,随着射流动量的持续增大,射流才近一步向下游发展.3.3 射流振荡研究分析t=0.10—0.15 s时水下喷管受到剪切流影响的流动特性,在这一时间内喷管口附近射流场已经得到充分发展.图10为压力传感器P1的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图11为对应压力-时间变化曲线的射流形态变化.从图10中可以得到模型尾部压强的最大振动幅值为10 kPa,其中图10下图为空泡颈缩回击的一个过程,与图11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空泡颈缩后(图11(b)),上游空泡内压力不断增大并膨胀(图11(c)),导致喷口附近压力上升(图10位置(c)),压力不稳定发生波动后降低(图10位置(e)),随后发生回击现象压力再次升高(图10位置(g)),当回击空泡溃灭后压力波动消失(图10(i)).为了更好地分析模型尾部喷管水下流动的周期振荡特性,实验过程中测得压力监测点P1和P2的压力-时间信号并对压力-时间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分析,图12分别给出P1和P2测得的压力-时间信号,图13为对应的FFT结果.首先,对v=0 m/s情况下压力监测点P1和P2的压力信号进行分析,射流的振荡诱导了喷管附近水环境的脉动,P1监测点存在压力振荡且有较宽的频带,其主频率范围为0—700 Hz,频率峰值约为200 Hz;P2的压力脉动频率相对集中,频率范围为100—200 Hz,能量较小,频率峰值约为130 Hz,P1的压力振荡高于P2的压力振荡.随着流速的增加,尾部传感器P1被尾空泡包裹在空泡内,压力振荡基本消失,传感器P2产生约150 Hz的频率,并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强,这是因为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水流剪切空泡脱落的强度增大.因此,气体射流边界受到剪切流、环境压力和射流泡内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喷管出口附近射流气-水界面出现不稳定振荡,进而诱发气-水界面内、外气流和水环境的脉动.4.1 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射流从喷管进入模型尾部复杂的尾涡结构中,射流与水流的两相界面之间存在极大的速度差,在射流边界产生速度间断面,根据Kelvin-Helmholtz(KH)失稳理论,此速度间断面是不稳定的,发生在界面上的扰动将随时间历程迅速增大,而后界面非线性增强,最终造成界面的卷曲和掺混,形成剪切涡[15].根据线性理论,不考虑表面张力时界面扰动的时间增长率为式中k为波数,ρ为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u为射流速度,重力方向由ρ2指向ρ1.从(1)式可以看出,扰动的增长速度随波数和速度差的增加而迅速加快.对于水中超音速气体射流,文献[16]指出界面扰动将在亚音速区任意位置迅速增长,最终造成射流的断裂和掺混,而在超音速区扰动将逐渐消失或被输运至下游,不会无限增长,因此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射流形态.尾部超音喷流实验中同时存在喷流-尾流、尾流-自由流两个速度剪切层.其中射流喷出喷管后,在下游几个喷管直径距离之内速度迅速衰减,由间歇稳定的超音射流转为不稳定的亚音射流.由于波数较大的短波扰动具有更大的时间增长率,失稳后的喷流破碎产生大量气泡,这些气泡在喷流-尾流剪切层的掺混作用下与尾流不断混合,形成图14(a)所示非均质气-液两相尾流,其中颜色越深的部分含气量越大.由于尾流-自由流剪切层的速度差远小于喷流-尾流剪切层,只在10数量级,表面张力对大波数扰动的抑制作用明显.但由于尾流中混入了气体,其平均密度小于自由流,因此在其上界面发生了Rayleigh-Taylor(R-T)失稳现象,即使对波数较大的扰动表面张力也无法保持其稳定性.因为大多数短波扰动的发展速度比长波扰动更快,所以会在尾流-自由流上界面形成大量小尺度的剪切涡,而下界面剪切涡往往尺寸更大但数量较少,如图14(b)所示.4.2 涡量理论分析针对尾部气体射流大尺度旋涡的变化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模型来说明在气-水交界面速度梯度引起的涡线弯曲和伸缩,表现为涡量的方向和大小都发生变化,旋涡在变化中形成并排列为肾涡和反肾涡对.为进一步分析流场射流发展中涡量分布的关系,引入涡量输运方程[17]:式中ω为涡量,V为气-水交界面的速度,ν为黏度,黏性扩散影响较小,因此忽略ν∇2ω项,涡量输运方程为图15为涡结构示意图,在x-y平面内,以涡流面的一侧(y>0)作为分析对象,假设无流速时x方向涡量为−ω0,当水流速度u1=vx时,在t=0+时刻尾部射流开始,假设射流速度u2=u2(x),射流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速度是与x相关的函数,但与y,z无关,且z方向涡量为ωz= ω0,x和y方向涡量都为0,则有式中u(x)是水流速度u1与射流速度u2形成的剪切层速度.在以上条件下得到三个涡量运输方程:根据(5)—(7)式,x方向速度u和y方向速度v的变化引起z方向上涡量的产生,求解得到三个方向的涡流为(8)式为不同水流方向的涡量分量,ωz为水流速度方向涡量的变化,剪切层上速度变化引起了涡量分量ωz的变化,如图15所示.本文通过水洞实验研究了有水流作用下水下射流流动机理,对比分析了无水流速度时受重浮力影响条件下和有水流速度条件下的射流形态、压力脉动特性.实验表明这两种条件下的水下超音速射流均会出现胀鼓、颈缩和回击等典型现象,但射流形态上存在较大差异,无流速条件下射流受重浮力影响明显地上浮;与静止水中的射流情况相比,受到水流速度影响的射流演变过程更加复杂.射流进入水环境后,由于射流主体速度低于水流速度,水流沿射流主体方向产生剪切流,导致射流表面弯曲并卷起形成剪切涡.由于射流远离喷口后受到剪切层影响较小,因此在远离喷口范围内射流的流动形态随着剪切涡的运动发展,涡旋结构不断卷吸环境流体,射流主体形成近似对称的的涡旋结构.无流速条件下,射流的振荡诱导了喷管附近水环境的脉动,喷口截面监测点P1压力振荡频率范围为0—700 Hz,频率峰值约为200 Hz;P2压力振荡频率范围为100—200 Hz,频率峰值约为130 Hz.随着流速的增加,尾部传感器被射流主体包裹在空泡内,压力振荡基本消失,P2传感器存在150 Hz左右的频率,并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强.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structure of underwater supersonic gas jets in water flow.Supersonic gas jets submerged in a liquid flow field i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in a water tunnel.In the experiments,a high speed camera system is used to observe the evolution of the gas jet bubble,and a dynamic pressure measurementsystem is used to measure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under different flow velocities simultaneously.We seek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the vortex structure and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phenomenon during the gas jet evolution.The obtained results conclude that the main body formation and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of the gas jets depend heavily on the ambientflow speed.The instantaneous patterns of gas jets remarkably go upward due to the gravity effect in the still water.A shear vortex will be formed by jet-flow interaction when the ambient fluid rger vortexes are formed when the main body of the jet evolves downstream and mixes with the jet shear layer.The evolution pattern and pressure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s-liquid interface are educed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hear layer vortex structure.Backward reflection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is formed accompanying the jet bulging,necking,and back-attack.Consequently,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s transferred to the fluid at the nozzle surface and the test section.The pressure measurement system is used to confirm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phenomenon.Two measuring positions areset,i.e.,pressure transducers are embedded at the nozzle surface and the test section.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with magnitude of 10 kPa is measured by the nozzle surface transducer in still water.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induced by the gas jets near the nozzle exit disappears simultaneously when the ambient fluid flows.However,the amplitude of pressure fluctuation decreases at the nozzle surface but increases at the test sec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flow velocity.Power spectrum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nd shows that the mechanical energy of the water tunnel gas jets is mainlydistributed in the frequency band of 0–700 Hz.A jet induced large pressure fluctuation with a dominant frequency about 200 Hz can be captured near the nozzle surface in still water.With increasing water velocity,the dominant frequency of the unsteady pressurefluctuation decreases significantly at the nozzle surface.Conversely,the flow velocity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spectral intensity of the pressure at the test section.【相关文献】[1]Aoki T,Masuda S,Hatono A,Taga M 1982 Injection Phenomena in Extraction and Refining(England:Newcastle upon Tyne)p21[2]Taylor I F,Wright J K,Philp D K 1988 Can.Metall.Quart.27 293[3]Ozawa Y,Mori K 1983 Transactions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stitute of Japan 23 764[4]Yang Q,Gustavsson H 1990 Scand.J.Metall.19 127[5]Yang Q,Gustavsson H 1992 Scand.J.Metall.21 15[6]Wei J H,Ma J C,Fan Y Y,Yu N W,Yang S L,Xiang S H 1999 ISIJ Int.39 779[7]Loth E,Faeth G M 1989 Int.J.Multiphas.Flow 15 589[8]Surin V,Evchenko V,Rubin V 1983 J.Eng.Phys.45 1091[9]Weiland C,Yagla J,Vlachos P 2008 CD-ROM Proc.XXII ICTAM Adelaide,Australia,August 2008 p25[10]Dai Z,Wang B,Qi L,Shi H 2006 Acta Mech.Sinica 22 443[11]Shi H,Wang B,Dai Z 2010 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and Astronomy 53 527[12]Wang C,Wang J F,Shi H H 2014 CIESC Journal 65 4293(in Chinese)[王超,汪剑锋,施红辉2014化工学报65 4293][13]Shi H H,Guo Q,Wang C,Wang X G,Zhang L T,Dong R L,Jia H X 2010 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42 1206(in Chinese)[施红辉,郭强,王超,王晓刚,章利特,董若凌,贾会霞 2010力学学报 42 1206][14]Shi H H,Wang B Y,Dai Z Q 2010 Scientia Sinica(Physica,Mechanica Astronomica)4092(in Chinese)[施红辉,王柏懿,戴振卿 2010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40 92][15]Drazin P 2004 Hydrodynamic Stabi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288[16]Chen K,Richter H 1997 Int.J.Multiphas.Flow 23 699[17]Haven B,Kurosaka M 1997 J.Fluid Mech.352 27PACS:47.61.Jd,47.27.wg,82.35.Np,47.85.–g DOI:10.7498/aps.66.054702。

掺气水流声速的研究_张宏伟

掺气水流声速的研究_张宏伟

掺气水流声速的研究张宏伟,刘之平,张东,吴一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采用一维双流体模型,利用小扰动原理研究了压力波在水气两相泡状流中的传播规律。

针对水利工程中高速掺气水流的特点,对方程进行合理模化和封闭。

详细分析了掺气浓度、压力、扰动频率、相间相互作用力对掺气水流中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当的掺气浓度会使掺气水流的声速显著降低;压强的减小和相间传热的增强可使声速减小、衰减加快;虚拟质量力主要影响高频声速,并使声波衰减减慢。

关键词:掺气水流;双流体模型;声速;衰减中图分类号:TV131.3+4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在高水头泄水工程中,高速水流掺气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流动现象。

高速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一直受学术界关注,如Cain 等[1]发现高速掺气水流(流速大于30m/s )存在可压缩性的影响。

李炜[2]将掺气水流与空气动力学领域的超音速流进行类比,认为高速掺气水流存在与不可压缩流完全不同的现象和特点,因此应考虑其可压缩性的影响。

赵建福等[3]进一步提出了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并对可压缩掺气水流进行了一维特征分析。

倪汉根[4]认为掺气减蚀的机理是由于掺气导致水流声速降低,空泡溃灭时传至壁面的冲击压力大大减小。

然而高速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文献[5]认为当掺气水流的马赫数大于1时,水流具有“似可压缩性”,而没有明确称为“可压缩性”,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掺气水流可压缩性存疑的体现。

究其原因,是由于掺气水流可压缩性问题的复杂性,研究远未深入,至今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掺气水流的基本问题—声速问题,目前的研究也很不全面。

要认识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揭示其流动现象和特点,必须首先对掺气水流的声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可压缩单相流中,声速可表示为c=化过程有关,或者说取决于受扰动气体与周围介质偏离热平衡的程度,两种极端情况是等温和绝热,分别对应等温声速和绝热声速。

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2010 年 3 月 9350 ( 2010 ) 03034305 文章编号:0559-

SHUILI

XUEBAO

第 41 卷 第3 期
明渠自掺气水流气泡形成过程的试验研究
张法星, 许唯临, 朱雅琴
( 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试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65 )
摘要: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陡槽内自掺气水流进行了观测, 拍摄到了掺气起始区气泡在水流内部形成的完整过程, 对气泡形成的过程进行了概化分析 。水面附近涡体运动产生的脉动压强和水面相互作用, 导致水面发生上凸下凹 的变形。当这种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 受顺水流向或横向脉动压力 、 横向切应力的作用, 深入水体凹坑的边壁在某 一部位闭合, 下部包裹空气形成气泡而发生自掺气 。随着紊动强度进一步增大, 水面变形加剧, 表现为高高跃出水 这些水柱的倾倒、 聚并也会造成空气进入水中形成气泡 。 明渠水流自掺气是水体内部紊动 面的柱状突起和水滴, 与水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 关键词:明渠;自掺气;掺气机理;自由面;气泡 中图分类号:TV135. 2 文献标识码:A
0526 收稿日期:20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项目( 50539060 ) ;国家杰出青年科 学基金( 50325928 ) mail:zhfx@ scu. edu. cn 作者简介:张法星( 1979 - ) , 男, 山东嘉祥人, 博士, 主要从事工程水力学和水动力学研究。E-
[ 14 - 15 ] 。当水滴与回落到运动水流的水面时 , 把空气包裹住, 形成气泡, 这一观点已被其他研究者证实 与 [ 16 ] , 。 , “ ” , 撞击静止的水面相比 更难包裹空气形成气泡 所以 水滴回落而导致掺气 的观点值得商榷 为弄 [ 13 ] [ 12 ]

液哨超生在循环水杀菌的应用

液哨超生在循环水杀菌的应用

第三章技术要求及数量表
备注:
报价中须包括以下费用
一、分批拆除地毯及隔热膜、对原地面进行打磨清理、铺设自流平水泥、分批安装等所有费用,并严格依照按我方的时间要求进行施工。

二、报价包括所有人工、安装、运输、敷料、安装调试、电源布线、扎带、胶带、底盒、特殊结构件及脚手架等费用;
3、施工进程中必需严格遵守我方相关的要求规定;
地板各类参数细表
安装明细表
计划流程:
(1)肯定安装批次,建议分2批次进行安装,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的正常进行。

(2)将第一批次房间内的家具进行拆卸搬运,并暂时安放在走廊上(由大康帮忙,估计1个工作日)。

(3)将房间内原有的地毯及隔热膜拆除并带走扔掉,并对地面铺设自流平水泥,包括对原地面进行打磨清理等(估计3个工作日)。

(4)铺设塑胶地板(估计3个工作日)。

(5)由综合部及维修工程部工务中心对第一批次的房间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安装办公家具并进行第2批次房间的施工。

Fluent软件在溢洪道泄流中的应用

Fluent软件在溢洪道泄流中的应用

Fluent软件在溢洪道泄流中的应用任双立;吕勋博【摘要】Based on the standard k-ε turbulence model and VOF method for tracking free surface,the numerical model adopts pressure-inlet boundary conditions, using the UDF function to defin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inflow section. A 3-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pillway discharge for a certain reservoir is conducted. And the discharge capacity,the water line, the bottom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are studied. The calculated value results correspon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data,suggesting that adopting the pressure-inlet boundary condition and using the UDF function to define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the inflow section to study the spillway discharge is feasible. This method is also of high practicability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optimization of the discharge structure.%运用Fluent软件采用标准k-ε紊流模型和VOF法追踪自由表面,模型进流边界按压力进口边界条件,采用UDF函数定义水流进口断面压强分布,对某水库溢洪道泄洪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溢洪道泄流量、沿程水面线、底板压强及流速分布,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挑坎下游高速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

挑坎下游高速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

挑坎下游高速掺气水流的数值模拟
张宏伟;刘之平;张东;吴一红
【期刊名称】《水利学报》
【年(卷),期】2008(039)012
【摘要】应用FLUENT软件及其二次开发技术,采用双流体模型及混合k-ε湍流模型对带有掺气挑坎的陡槽高速掺气水流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根据掺气水流的特点,重点对相间阻力模型进行了改进,特别在构建相间阻力本构关系式时考虑了湍流扩散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相间阻力模型中考虑湍流扩散的影响,可明显改善以往数值计算对水流掺气估算偏低的状况,使掺气浓度的分布和掺气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更加良好,说明湍流扩散对掺气浓度的分布有重要作用.当采用双流体模型模拟掺气水流时,相间作用力模型应考虑湍流扩散的影响.
【总页数】7页(P1302-1308)
【作者】张宏伟;刘之平;张东;吴一红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1.3
【相关文献】
1.水流掺气对明流泄洪洞及挑坎水力特性的影响 [J], 王才欢;侯冬梅;张晖;聂艳华
2.考虑水流掺气时窄缝挑坎射距的求解 [J], 乔世军;郭智勇
3.掺气减蚀挑跌坎与水流紊动特性 [J], 罗铭
4.掺气坎下游水流—掺气坎间距 [J], 袁俞寿;艾克明
5.前置掺气坎坡度对阶梯溢洪道掺气水流影响的数值模拟 [J], 谭立新;李梅玲;唐敏;赵安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渠自掺气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

明渠自掺气水流运动的数值模拟
表22006年曲逆河北支排洪涵洞冬季施工洞是河北委托管理项目中第一个申报冬季施工增加费的项目通过参照新疆补充定额并结合现场实际各项费用得到了合理审核审定缓解了施工单位的资金压力为其他冬季施工项目申报补偿费起到了参考借鉴作用
维普资讯
当高速水 流受到某种 干扰或 为了避 免建筑物 受到 空蚀破 坏 ,
21 双流体连续方程 ・
( kk + ・( kk ) F ap ) ap Uk = k ( 口, 叫) () 1
式 中:一气相 ; 水 相 ; 一相 容积分数 ; 相密度 ; 一 口 旷 一 相速度 ; n一界 面质 量传 输率 。
1 研 究背景
在水利工 程中 , 当水流速 度较 高时 , 空气将 掺入 水体 中 , 形成水气两相流 。水气两相流可分为 自掺气 水流和强迫掺气 水流, 这两种水流的运动 特性是不 同的。当水流流 速达 到一 定程度 时 , 大量空气就会 自水面掺入水流 中, 以气泡形式随流 带走 , 形成乳 白色的水气 混合体 , 这种水 流称 为 自掺 气水 流 。
sl-ea e lw n o e h n e sc lua e . e c mp t to 1arc n e ta in wa o a e t x ei n a t , n h ywe ewe1 efa rt fo i p n c a n 1wa ac ltd Th o u aina i o c n r t sc mp r wih e p rme t 1 d o d daa a d t e r l tli t a hote . e o l e h tt earc n e r to si ra e t h c e s fd p h o t ra dt ev lct ft ewa ale wih e c h r Th n wec udg tt a h i o c nta inwa nce s dwih tei ra eo e t fwa e , n h eo iyo h ~ d n trwa n ra e is h n d ce s dfo b to t u f c ft eo e h n e. e sic e s dfrtt e e ra e r m o tm o s ra eo h p n c a n 1 Ke r s arwa e wo p a efo ;efa rt lw mahe tc 1mo e ywo d : i - trt - h s lws s l ea e fo - d t ma ia d 1

气液两相流中的声速研究

气液两相流中的声速研究

图 2 式 (7) 声速计算值与 Henry [5] 等实验结果的 比较
Fig. 2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Eq. (7)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by Henry [5]
4 数值仿真
察谐振腔内部气泡分布形式不同时腔体共振频率 随含气率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通过式 (9) 得到声 速随含气率的变化趋势。设定模型为有机玻璃管的 模拟井筒,内部有压电材料的圆管谐振腔,谐振腔两 端开口,垂直放置在充满气液两相流的井筒中。由 于所分析的问题具有轴对称性,可采用二维轴对称 模型进行模拟计算,横置图如图 3 所示。
介质
空气 (101.32 kPa) 空气 (172.37 kPa) 空气 (448.16 kPa)

密度 (kg/m3)
1.29 2.00 5.21 1000
声速 (m/s)
340 347 347 1480
体积模量 (105Pa)
1.49 2.41 6.27 2.19e4
√ 当 α = 0,即水的情况,式 (7) 变为 c = Kf/ρf, 即是水的声速。当 α = 1,即空气的情况,式 (7) 变
20
40
60
80
100
եඡဋ/(%)
图 1 声速随含气率的变化曲线 Fig. 1 Sound velocity with different gas rate
图 2 为 Henry [5] 等对空气和水混合介质的声速 实验测量结果与本文声速计算值的比较。从图 2 可 以看出,本文推导的变化关系式与实验数据吻合良 好,说明上述结论正确。
K−1 = αKg−1 + (1 − α) Kf−1.

掺气坎后射流空腔积水的二维紊流数值模拟

掺气坎后射流空腔积水的二维紊流数值模拟

e t n n e o rew t ot l r et hw et o c e c i a f m tets hrf e ii dm nt t mp igt n l f l g ae cnr o c so sabt r i i newt t tr t eeo ,t s e os a d y u aa r opj ecn d h h o h e .T r re
sdes t a h c wae n t e a rt d c v t s t a n o n t n ia e r o t he e l r e n ft e b to i r h tt e ba k tri h e ae a iy i o be tke f a d he d spp a s M ng wih t n a g me to h o tm
e a o s u c n e n t e Fr u u r tr i n ha g d a d h o d n mbe so l ha g d ao t t o v l ct ri n y c n e ngwi hef w e o iy,t e ba k tri o b a e f n h n l h l h c wae st e t k n o a d t e ds p e r y flo n h n r a e o he Fr u mbe. T e utfo a n m e c lc lu ai n ma e f h e ao f t ia p a s b lwi g t e i c e s f t o d nu o r he r s l r m u r a ac l to d ort e a r tr o he i
作 者 简 介 :杨 红 宣 ( 9 5 ) 1 7 一 ,男 ,讲 师 ,硕 士 。

海洋声速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及声速剖面预报

海洋声速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及声速剖面预报

海洋声速场的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及声速剖面预报
周士弘;张茂有;周曰鹏
【期刊名称】《海洋通报》
【年(卷),期】1999(018)005
【摘要】针对位于东海外缘台湾东北部冲绳海槽张裂带以西的深海海域声速场的统计资料,分析利用少于5号经验正交函数描述声速场,探索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海表和温跃层水温对海水声速剖面进行预报的方法.研究结果对于声速场数据库的建设、海洋声速场的预报和水下声层析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8页(P27-34)
【作者】周士弘;张茂有;周曰鹏
【作者单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60研究所,大连,116013;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60研究所,大连,116013;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760研究所,大连,11601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
【相关文献】
1.东中国海声速剖面的经验正交函数表示与匹配场反演 [J], 何利;李整林;张仁和;李风华
2.声速剖面的分层经验正交函数表示 [J], 沈远海;马远良;屠庆平
3.基于经验正交分解的声速剖面场描述及研究 [J], 赵槊;金鑫;邹定杰;李成钢
4.改进型经验正交函数海洋声速剖面预报方法 [J], 韩梅;魏亮;周艳霞
5.经验正交函数与广义数值环境模式重构声速剖面的比较 [J], 张旭;张永刚;张胜军;吴世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阶式溢洪道掺气水流水深的试验研究

台阶式溢洪道掺气水流水深的试验研究

台阶式溢洪道掺气水流水深的试验研究
张志昌;徐啸
【期刊名称】《应用力学学报》
【年(卷),期】2011(28)6
【摘要】根据紊流边界层理论,整理分析了前人对台阶式溢洪道掺气位置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掺气发生点的计算方法。

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坡度分别为30°、51.3°、60°台阶式溢洪道上掺气水深的分布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当台阶尺寸一定时,掺气水深主要与堰上流能比、台阶坡度、台阶以上总水头有关;流能比越小,单宽流量越小,台阶上的水层越薄,掺气越充分,相对掺气水深越大;随着坡度的变陡,来流速度增加,掺气发生点前移,水流破碎严重,水深增加越大;沿程相对掺气水深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

【总页数】5页(P644-648)
【作者】张志昌;徐啸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57.54
【相关文献】
1.台阶式溢洪道体型设计及掺气减蚀优化试验研究
2.台阶式溢洪道非掺气水流水面线的计算
3.溢洪道高速水流掺气水深计算及溢洪道设计
4.台阶式溢洪道掺气坎水
流空腔长度和通气量的试验研究5.掺气分流墩台阶式溢洪道的水流流态和流速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

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

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水气结构分析
卫望汝;邓军;田忠;张法星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4(25)5
【摘要】为研究明渠水流自掺气发展区内水气结构特征,采用针式掺气流速仪对自掺气发展区内气泡尺寸与数量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了气泡尺寸与数量随自掺气发展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同一水流断面上,随着掺气浓度的减小,气泡弦长尺寸分布范围与弦长平均值逐渐减小,掺气区内小尺寸气泡在数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而大尺寸气泡则在含气量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分析认为从水面附近高掺气浓度区至自掺气区域底缘低掺气浓度区,明渠自掺气水流水气结构发展过程为"水面变形为主—水面变形与个体空气泡共存—个体空气泡",为进一步研究明渠自掺气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9页(P704-712)
【关键词】明渠水流;自掺气;水气结构;掺气浓度;气泡尺寸
【作者】卫望汝;邓军;田忠;张法星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5.2
【相关文献】
1.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掺气浓度分布试验 [J], 赵学问;刘善均;董宝顺
2.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 [J], 赵学问;徐钢;杨伟
3.明渠自掺气水流掺气发展区浓度分布的计算 [J], 杨永森;吴持恭
4.明渠自掺气水流发展区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 [J], 赵学问; 徐钢; 杨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_赵建福

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_赵建福

1999年5月水 利 学 报SH UILI XUEBAO 第5期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赵建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 李 炜(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武汉,430072)摘 要 本文利用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高速掺气水流基本方程,通过量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在定常均质掺气水流中,绝热Mach 数M 决定着压缩性效应的强弱:M <0.3时流动可视为不可压的;否则需要考虑压缩性效应.关键词 掺气水流,压缩性,M ach 数,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中图号 T V 131.3随着坝工技术的提高和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世界上高坝建设发展迅速,坝高不仅突破了200m ,而且已进入300m 级;这一趋势在中国更为突出[1,2].由于落差增大,水工建筑物渲泄的水流速度相应增大,甚至超过50m /s .这么高速的水流处在大气环境中必然呈现为剧烈的掺气状态.大量研究表明,掺入的空气极大地增强了水流的可压缩性,使得其中的声速远小于单相的水或空气中的声速,最低约20m /s [3].这使得掺气水流在很低的流速(相对于气体动力学中有明显压缩性效应的流速而言)时就表现出很强的可压缩性[4].Cain &Wood [5]在对高速掺气水流的原型观测中发现,流速很大时确实需要考虑压缩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高速掺气水流压缩性效应的研究,探索其运动规律,从而找出控制和利用此类流动现象的途径.本文利用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建立高速掺气水流的基本方程,通过量级分析等方法确定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1 高速掺气水流基本方程掺气水流是一种复杂的气/液两相流动现象,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是目前描述此类流动最常用、最可信赖的方法[6].该模型假设各相在其占据的局部时空范围内都满足连续介质条件,从而建立各相局部的、瞬时的控制方程和相界面间断关系,然后利用适当的平均化方法得出宏观的两相流动方程和各种相间作用的表达式,进而实现对两相流动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型.不过,平均化过程在简化对流动的描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抹杀了大量的流动细微结构的信息,导致宏观平均的两相流动方程不封闭;另外,这样所得的两相流动方程(尤其是相间作用)形式很复杂,难以直接用来解决具体的流动问题.因此,为得到实用的流动方程,需要结合特定流动的实际情况,引入合理的近似假设和正确的本构关系.针对水工高速掺气水流流速高、气泡尺寸大[5]等特点,假设:(1)流动中无相变发生;(2)水相等温、不可压缩;(3)气相为完全气体,流动中绝热;(4)局部静压平衡,即平均化后流场内同一点处各相内部压强与相界面压强相等;(5)忽略粘性应力、附加应力、附加热流通量及脉动动能;(6)相间动量传递由粘性阻力与附加质量力承担.这样可得如下封闭的、宏观平均的高速掺气水流基本方程[7]:t (αk ρk )+Δ·(αk ρk u k )=0,(1)—35— 本文于1998年4月8日收到,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11”工程建设专项基金提供资助.DOI :10.13243/j .cn ki .slxb .1999.05.007t (αk ρk u k)+Δ·(αk ρk u k u k )=-αk Δp +αk ρk g + F k ,(2)d 1s d t =c V (γ-1) F 1· u r αp,(3)p =ρ1R T 1,(4)F 1=- F 2=α(1-α)ρ2[41.2(1-α)| u r | u r -C VM (d 2 u 1d t -d 1 u 2d t)],(5)式中,α1=α,α2=1-α,d k d t = t+ u k ·Δ,α、ρ、 u 、p 、 g 、 F 、C VM 和T 分别表示掺气浓度、密度、速度、压强、重力加速度、广义相间力、附加质量系数和温度,下标1、2分别表示气相和水相,C V 、γ和R 分别表示空气的定容比热、比热比和气体常数, u r = u 2- u 1为相间滑移速度,s =C V ln(p /ργ1)为气相的(类)熵.压缩性效应是水气两相混合物的整体表现,因此,空义混合密度ρ=αρ1+(1-α)ρ2和混合速度 u =[αρ1 u 1+(1-α)ρ2u 2]/ρ,相应的控制方程由式(1)、(2)分别对k =1,2求和得出: ρ t +Δ·(ρ u )=0,(6)t (ρ u )+Δ·(ρ u u )=-Δp +ρ g -Δ·α(-α)ρ1ρ2 u r u r ρ.(7) 掺气水流中,ρ1/ρ2~10-3, u 1~ u 2,只要α不是很接近于1,则总有ρ≈(1-α)ρ2, u ≈ u 2.这样,由式(6)可得:d αd t = α t+ u ·Δα≈(1-α)Δ· u .(8)式(7)右端最后一项可近似表示为-Δ·(αρ1 u r u r ),式(3)可表示为:d s d t = u r ·[Δs +C V (γ-1) F 1αp].(9)最后,掺气水流中的声速可由Wood 绝热公式确定[3]:a 2=ρ1a 21αρ=γp αρ.(10)2 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压缩性效应的一个显著表现是流体介质密度的变化.对于掺气水流,由式(6)可得:Δ· u =-1ρd ρd t .(11)这样,通过分析混合速度散度的量级可以判定混合密度变化的大小,从而确定必须考虑压缩性效应的条件,即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此外,利用混合密度的定义及式(8)可得:Δ· u =-1ρd ρd t ≈-αρ1d ρ1d t .(12)此式表明掺气水流的压缩性效应主要来自气相的可压缩性;但和单相气流不同,掺气水流的压缩性效应还受到掺气浓度的影响.利用前节的定义及公式,经过繁复的推导,可得[7]:Δ· u =1ρa 2ρ2 u 2t +C VM (γ-1)ρ2 u 2r t - p t -ρ u · g +ρ2 u ·Δu 2+C VM (γ-1)ρ2u ·Δu 2r + u ·[Δ·(αρ1 u r u r )]-C VM (γ-1)ρ u r ·( u r ·Δ u )+41.2(γ-1)ρ(1-α)2u 3r +p u r ·Δs C V ,(13)—36—式中,u = u ,u r = u r .选择如下变量作为相应量的特征值将式(13)无量纲化:u 0、l 0、t 0、ρ0、a 0、α0或(1-α0)、ρ10、s 0、u r 0和g 0,其中,特征速度u 0表示在特征长度l 0内发生的速度变化的量级.此外,可压缩流体介质内压力扰动是以声速传播的,利用动量定理可知压力的特征值应为ρ0a 0u 0.这样可得式(13)的无量纲形式为:Δ*· u *=a 20a 2l 0a 0t 0(M 02 u *2 t *+C VM (γ-1)δ20M 02 u *2r t *-ρ0ρ p *t *)+a 20a 2-g 0l 0a 20 u *· g *+M 202 u *·Δ*u *2+C VM (γ-1)δ20M 202 u *·Δ*u *2r +α0ρ10ρ0ρ0ρδ20M 20 u *·[Δ*·(α*ρ*1 u *r u *r )]-C VM (γ-1)δ20M 20 u *r ·( u *r ·Δ* u *)+41.2(1-α0)2(γ-1)l 0δ30M 20β2u *3r +ρ0ρs 0C V δ0M 0p * u *r ·Δ*s *,(14)式中,β=(1-α)/(1-α0),M 0=u 0/a 0为(绝热)Mach 数,δ0=u r 0/u 0为速度滑移率,上标“*”表示相应的无量纲变量,Δ*表示无量纲坐标系中的梯度算符.上式最后两项表面上的量纲不一致源于相间阻力及气相(类)熵的定义.显然,Δ*· u *~1即为所要求的压缩性准则.根据前面特征量的选择可知,式(14)中的每一项除系数外都粗略地是1的量级,因此,每一项的大小便可近似地由其系数确定.如果该式右端任一项量级为1,那么,流动一般就不能作为不可压流处理.文献[7]详细分析了式(14)右端各项量级大小,这里仅介绍3种常见的必须考虑掺气水流压缩性效应的流动情况:1)掺气水流中的声运动,此时最主要的是 p * t*项.由于ρ0ρ、a 20a 2均为1的量级,声运动中l 0和t 0分别为波长和周期,l 0/a 0t 0正好是1,因此,所有的声运动都和压缩性有关.2)特大水深的掺气水流,这对应于 u *· g *项.此时g 0为重力加速度,由于掺气水流中声速一般约为30m /s ,若l 0~a 20/g 0≈90m ,并且速度和重力方向大致平行,掺气水流的压缩性效应将不可忽略.这对应于水垫塘冲击区内的掺气水流,因此,超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效应对水垫塘安全、高效运行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3)流速和声速同量级的超高速定常掺气水流.在这种情形中, u *·Δ*u *2项起着主要作用.其量级为M ach 数的平方.此外,p * u *r ·Δ*s *项的系数中s 0/C V =ln (p 0/ργ10)~10,δ0~10-1[8],这样,该项量级与Mach 数相同.因此,和单相介质一样,M ach 数可以作为判断超高速定常掺气水流的压缩性程度的准则;不过,由于相间速度滑移现象也会引起定常掺气水流的压缩性效应,这使得具体的掺气水流压缩性判据一般难以确定.3 均质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判据对于均质( u 1= u 2= u )、定常( t=0)掺气水流,忽略体积力的作用并利用近似关系ρ≈(1-α)ρ2,可以得出如下关系[7]:M 2=2αγ(γ-1)(γ-1+α0)1-α1-α0[α(1-α0)α0(1-α)]γ-(γ-1+α),(15)式中,α0为滞止状态时的掺气浓度.和经典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相比较可知,该式相当于单相介质可压缩流动中各变量间的等熵关系.利用式(15)可以确定掺气水流各变量随M ach 数的变化情况.图1表示均质、定常掺气水流中混合密度的相对变化率Δρ/ρ0= ρ-ρ0 /ρ0随M ach 数的变化.该图表明:M <0.3时,混合密度的相对变化率不大于4%,可以忽略,流动可视为不可压缩;M >0.3时,混合密度变化增大,应该按可压缩流动处理.这一结果和李炜[9]的提议相似,只是Mach 数的定义中—37—图1 均质、定常掺气水流混合密度的相对变化率随M ach数的变化声速由Wood等温声速改为Wood绝热声速.4 结论水流掺气后改变了原有的结构特征,大大增加了水流的可压缩性.本文利用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了高速掺气水流的基本方程,利用量级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在定常掺气水流中,(绝热)M ach数可以作为判断可压缩性程度的准则.而对于均质、定常掺气水流,具体的压缩性判据为:M<0.3时,为不可压缩流动:M>0.3时,为可压缩流动.参 考 文 献1 Mermel,T.W.T he World's major dams and hydro plants.Water Pow er&Dam Co nstruction,1991,43(6): 67~77.2 柴恭纯.高坝施工导流洞改建为永久泄洪洞的探讨.泄水工程与高速水流,1994,(3):1~41.3 赵建福,李炜.掺气水流中的声速研究综述.泄水工程与高速水流,1996,(3):26~35.4 普朗特,L.等.郭永怀,陆士嘉译.流体力学概论,力学名著译丛.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5 Cain,P.&Wood,I.R.M easurements of self-aerated flow on a spillway.J.Hy d.Div.,A SCE,1981,107 (HY11):1425~1444.6 刘大有.二相流体动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7 赵建福.掺气水流可压缩特性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工程系,1998,2.8 赵建福,李炜.掺气水流相间作用力模型分析.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99,A13(4):381~387.9 李炜.关于超音速掺气水流的若干问题.泄水工程与高速水流,1993,(4):9~19.On the compressibility criterion of high velocity aerated flowsZhao Jianfu(Institu te of Mechanics,C h ines e Aca demy of Sciences)Li Wei(Wuha n Un ivers ity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Engine ering)Abstract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 of high velocity aerated flows are deduced by using the two-fluidc ontinuum model.T he compresibility criterion is studied using the analysis of magnitude order of the e-quations mentioned.It is show n that the compressibility effect depends on the adiabatic M ach number The flow can be referred to incompressible if M<0.3,while the effect of compressibil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f M is higher than0.3.Key words aerated flow,compressibility criterion,M ach number.—38—。

掺气水流图象检测中的一种气泡区域提取方法

掺气水流图象检测中的一种气泡区域提取方法

掺气水流图象检测中的一种气泡区域提取方法
朱虹;钱学明;冯春来;祝培;陈刚
【期刊名称】《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年(卷),期】2003(008)011
【摘要】针对掺气水流图象中气泡的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块聚类的二维直方图综合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将图象依次划分为不同大小的子块,并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强气泡信息遮蔽弱气泡信息的问题;然后用块聚类的方法识别出单纯背景子块,并对其进行特殊处理;接着对得到的二值图象进行评价子块划分,并依据所定义的评价函数进行气泡信息的综合处理;最后对原始图象中出现的,无法用图象分割手段分离的叠加气泡区域的面积,用统计特性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叠加纠正补偿,同时对所得到的气泡面积分布进行定量估计.大量的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是有效的.【总页数】7页(P1254-1260)
【作者】朱虹;钱学明;冯春来;祝培;陈刚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控制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控制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控制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信息与自动控制工程学院,西安,710048;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4
【相关文献】
1.掺气水流中气泡区域的双层动态阈值分割方法 [J], 钱学明;朱虹;祝培;冯春来;陈刚
2.一种面向图象语义的主要区域提取方法 [J], 王惠锋;孙正兴
3.掺气水流的气泡尺寸检测 [J], 陈先朴;邵东超
4.一种人脸图象中瞳孔中心的提取方法 [J], 许慰玲;黄静霞
5.多分辨率特征提取方法用于检测乳腺透视图象中的星形肿块 [J], 屠轶清;童頫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海域的潮汐流动数值模拟

黄河三角洲海域的潮汐流动数值模拟

黄河三角洲海域的潮汐流动数值模拟
张宏伟;袁仲杰
【期刊名称】《水道港口》
【年(卷),期】2011(032)001
【摘要】文章将一种有效处理浅水流动计算中的Roe型二阶精度迎风型FVM格式应用到平面二维浅水流动数学模型中.为保证Roe格式的稳定性,应用Ropers格式以解决通量梯度项与源项的平衡问题.为避免源项引起的计算不稳定,对源项采用分步法及半隐式求解.在此基础上,应用该模型对地形复杂的黄河三角洲海域潮汐进行了实际数值模拟.并对其水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具有复杂岸线条件以及计算域的近岸潮汐数值模拟中.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张宏伟;袁仲杰
【作者单位】大连花园口经济区规划建设局,大连116023;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23;O242.1
【相关文献】
1.珠江口及邻近海域潮汐环流数值模拟Ⅱ——河口水交换和物质输运分析 [J], 丁芮;陈学恩;曲念东
2.黄河口海域潮汐、潮流、余流、切变锋数值模拟 [J], 高佳;陈学恩;于华明;李明
3.流沙湾海域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和海域环境容量研究 [J], 张静;刘玉;马志华;孙省利
4.泰国湾及邻近海域潮汐潮流的数值模拟 [J], 吴頔;方国洪;崔欣梅;滕飞
5.白令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潮汐潮能数值模拟 [J], 李蔷;高郭平;安佰超;程灵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掺气水流声速的研究张宏伟,刘之平,张东,吴一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38)摘要:采用一维双流体模型,利用小扰动原理研究了压力波在水气两相泡状流中的传播规律。

针对水利工程中高速掺气水流的特点,对方程进行合理模化和封闭。

详细分析了掺气浓度、压力、扰动频率、相间相互作用力对掺气水流中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当的掺气浓度会使掺气水流的声速显著降低;压强的减小和相间传热的增强可使声速减小、衰减加快;虚拟质量力主要影响高频声速,并使声波衰减减慢。

关键词:掺气水流;双流体模型;声速;衰减中图分类号:TV131.3+4文献标识码:A1研究背景在高水头泄水工程中,高速水流掺气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流动现象。

高速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一直受学术界关注,如Cain 等[1]发现高速掺气水流(流速大于30m/s )存在可压缩性的影响。

李炜[2]将掺气水流与空气动力学领域的超音速流进行类比,认为高速掺气水流存在与不可压缩流完全不同的现象和特点,因此应考虑其可压缩性的影响。

赵建福等[3]进一步提出了高速掺气水流的压缩性准则并对可压缩掺气水流进行了一维特征分析。

倪汉根[4]认为掺气减蚀的机理是由于掺气导致水流声速降低,空泡溃灭时传至壁面的冲击压力大大减小。

然而高速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文献[5]认为当掺气水流的马赫数大于1时,水流具有“似可压缩性”,而没有明确称为“可压缩性”,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掺气水流可压缩性存疑的体现。

究其原因,是由于掺气水流可压缩性问题的复杂性,研究远未深入,至今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掺气水流的基本问题—声速问题,目前的研究也很不全面。

要认识掺气水流的可压缩性问题,揭示其流动现象和特点,必须首先对掺气水流的声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可压缩单相流中,声速可表示为c=化过程有关,或者说取决于受扰动气体与周围介质偏离热平衡的程度,两种极端情况是等温和绝热,分别对应等温声速和绝热声速。

对于气液二相流,情况要复杂很多。

声波在两相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仅与气液两相的声速有关,更依赖于两相间动量和能量的交换。

而相间动量和能量交换不仅与两相流流型密切相关,还受扰动频率的影响。

早在1910年,Mallock [6]就发现气液两相介质的声速大大低于单相气体或液体。

后来由于科技发展和工程应用需要,许多学者对气液两相流声速进行了研究。

Landau 等[7]研究了水和蒸汽系统的平衡绝热声速。

Wallis [8]从临界流条件出发,研究了气液两相流中包含相变影响的平衡等焓声速,还给出了无相变的均质流和分层流声速公式。

Nguyen 等[9]通过假定一相的相界面为另一相的弹性壁,对均质流、分层流和团状流的声速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各流型的声速公式。

刘大有[10]研究了两相速——1015DOI:10.13243/ki.slxb.2013.09.004度平衡条件下无相变绝热声速及平衡声速,以及有相变的完全平衡声速,并对不同声速公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仔细考察这些文献,其共同的特点是两相流声速公式的推导中假设两相间动量平衡,既没有考虑两相间的速度滑移,也没有考虑相间加速度滑移,因而在处理方法上大为简化。

气液两相流通常伴随相间动量交换。

Chuang 等[11]采用均质流模型研究了水气两相泡状流的声速,详细分析了气泡动力特性和内部传热过程,考虑了虚拟质量力对声速的影响,但没有考虑相间滑移。

赵建福[12]基于双流体模型对掺气水流进行了一维特征分析,指出高速掺气水流的声速可由Wood 绝热公式[13]表示,但此结果同样是在无相间滑移的条件下得到的,无法反应声波的衰减特性和声速公式对扰动频率的适用范围。

基于双流体模型的小扰动分析方法,可建立两相流中声速的色散方程,能全面反映两相动量、能量非平衡条件下声波的传播速度及衰减规律,已为许多作者所采用。

如Cheng 等[14]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二元二相泡状流中波的传播规律,指出在泡状流区虚拟质量力对波的色散有显著影响,而热力过程对扰动作用下气泡共振现象有重要意义,波散射则是高频段波衰减的主要根源。

Ruggles 等[15]采用该方法对水气二相泡状流中压力扰动的传播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就驻波色散、衰减及压力波传播速度与试验资料进行了对比,发现虚拟质量力系数是含气率的函数。

Lee 等[16]、Xu 等[17]和黄飞等[18]同样采用该方法研究了气液两相流声速,其中文献[17]重点关注核反应堆冷却循环管路中的阻流问题和流动稳定性问题,研究对象为高温高压一元水汽两相流系统,在双流体模型中考虑了水汽两相间由于相变引起的质量、动量及能量交换,文献[18]研究对象为一维水平管中的气液泡状流,分析考虑了管壁的阻力和气泡压力的变化对管内声波传播的影响,但没有考虑相变。

本文利用双流体连续介质模型建立两相流基本方程,针对掺气水流(主要考虑泡状流)的特点对方程进行合理简化并引入适当的封闭关系。

采用小扰动原理研究掺气水流中声速的传播和衰减规律,系统分析掺气浓度、压力、相间力以及扰动频率等因素对声速的影响。

研究有助于提高对高速掺气水流可压缩性问题的认识。

2数理模型2.1两流体模型基本方程假设流动为一维水平的气液两相流,忽略边界效应,不考虑相变和表面张力,则两流体模型基本方程可表述如下[19]:∂∂t ()αk ρk +∂∂x ()αk ρk u k=0(1)∂∂t ()αk ρk u k +∂∂x ()αk ρk u 2k =-αk ∂p k ∂x +M k (2)式中:α为体积分数;ρ为密度;u 为速度;p 为压强;t 为时间;M k 为相间作用力,下标k=g ,l 分别表示气相和液相。

2.2方程组的封闭和状态方程上述方程组是不封闭的,只要给出合适的状态方程和相间作用,则它们适用于不同介质和不同流型的各种气液两相流。

本节将主要针对掺气水流的特点以泡状流为例构建封闭关系和状态方程。

作为连续相的水,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认为是等温的。

由于水的热膨胀性很小,所以水的压缩性可以采用下面简化的状态方程来表示:()∂p ∂ρl =a 2l (3)其中:a l 为水的声速。

对于空气,假设为完全气体,则其状态方程为:p g =ρg R g T g (4)式中:T 为温度(单位为K ),单位为R g 为气体常数。

气泡状态的变化,则与扰动频率相关。

文献[14]指出,在高频振动情况下,气泡来不及与周围——1016连续相发生热量传输,因而可视为绝热过程;在低频情况下,气泡有充分的时间与周围连续相发生热量传输而达到平衡状态,可近似看作等温过程。

实际的空气流动状态界于绝热和等温过程之间,是多变过程,其压力和密度的变化可用以下关系表示:()∂p ∂ρg =a 2g =KR g T g (5)式中:K 为多变过程指数。

K 与气泡直径、扰动频率和空气热扩散率有关,考虑气泡的实际传热过程将使得分析变得很复杂。

本文仅考虑绝热(对空气K =1.4)和等温过程(K =1)两种极端情况,并以此来估计简化能量方程所带来的误差。

对泡状流而言,最重要的是相间作用是阻力F D 和虚拟质量力F VM 。

即M g =-M l =F D +F VM (6)其中相间阻力为F D =-()34()c D r ρl αg |u r |u r (7)式中:u r =u g -u l ,r 为气泡半径;c D 为阻力系数,其值与流动状态有关。

文献[20]给出了各流型的阻力系数,对于处于乳状湍流区的掺气水流可取为:c D =()38()1-α2(8)虚拟质量力可表示为F VM =-c VM αρl a VM (9)a VM =∂u r ∂t +u g ∂u r ∂x (10)其中:c VM 为虚拟体积系数,采用广泛应用的Zuber 公式[21]:c VM =0.5[]()1+2α()1-α(11)3压力波色散方程的导出将式(3)、式(5)、式(7)、式(9)代入式(1)、式(2),并对气液两相分别展开得:ρg ∂α∂t +αa 2g ∂p ∂t +ρg u g ∂α∂x +αa 2g u g ∂p ∂x +αρg ∂u g ∂x=0(12)-ρl ∂α∂t +()1-αa 2l ∂p ∂t -ρl u l ∂α∂x +()1-αa 2l u l ∂p ∂x +()1-αρl ∂u l ∂x =0(13)α∂p ∂x +()αρg +c VM αρl ∂u g ∂t +()αρg u g +c VM αρl u g ∂u g ∂x -c VM αρl ∂u l ∂t -c VM αρl u g ∂u l ∂x +38c D r ρl αg |u r |u r =0(14)()1-α∂p ∂x -c VM αρl ∂u g ∂t -c VM αρl u g ∂u g ∂x +[]()1-αρl +c VM αρl ∂u l ∂t +[]()1-αρl u l +c VM αρl u g ∂u l ∂x -38c D r ρl αg |u r |u r =0(15)式(12)—式(15)就是关于变量ϕ=()α,p ,u g ,u l T 的控制方程。

假设在小扰动发生前,系统内部气液两相间处于平衡状态。

则小扰动发生后,对任一变量ϕ=()α,p ,u g ,u l T都可将其表示为:ϕ=ϕ0+ϕ′(16)其中:ϕ0为扰动前变量,ϕ′为小扰动。

显然ϕ和ϕ0都满足式(12)—式(15)。

对于小扰动ϕ′,可将其表示为如下形式:ϕ′=δϕ⋅exp []i ()ωt -kx (17)——1017其中:i 为虚数单位,i =-1;k 为波数,ω为扰动频率;δϕ为微扰动的振幅,且δϕ≪ϕ0。

将式(16)、式(17)代入式(12)—式(15)并忽略高阶小量后得:i ()ω-ku g ρg δα+i ()ω-ku g ()αα2g δp -iαkρg δu g =0(18)-i ()ω-ku l ρl δα+i ()ω-ku l []()1-αa 2l δp -i ()1-αρl kδu l =0(19)-iαkδp +éëùûi ()αρg +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δu g +éëùû-i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δu l =0(20)-i ()1-αkδp +()-i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δu g +{}i ()1-αρl ()ω-ku l +i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δu l =0(21)方程组(18)—(21)有非零解的条件是系数矩阵为零,即||||||||||||||||||||||||i ()ω-ku g ρg i ()ω-ku g αa -2g -i ()ω-ku l ρl i ()ω-ku g ()1-αa -2l -iαρg k 00-i ()1-αρl k 0-iak 0-i ()1-αk E F F G =0(22)其中:E =i ()αρg +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23)F =-iαρl C VM ()ω-u g k -()34()c D r αρl ||u r(24)G =i ()1-αρr ()ω-ku l +ic VM αρl ()ω-ku g +()34()c D r ρl αg ||u r (25)式(22)是关于波数k 的复系数一元四次方程,通过求解可得到4个特征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