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_1

合集下载

林业现状调查报告

林业现状调查报告

林业现状调查报告林业现状调查报告1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如何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就成为我们林业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做好林业各项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林业项目,大力推进现代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新内涵1区维稳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总结以往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目标任务。

新时期林业工作要有更高、更新的目标定位,要用科学发展观确立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理念,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新时期林业工作的新实践。

2、现代林业发展要为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证。

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林业发展观,涉及到以林业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发展战略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林业部门责任重大。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工作,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必须坚持从林业实际出发,把生态效益放在林业工作的第一位,建立体现经济与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长效机制,推进林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整体水平较低。

目前,我县林业生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科技贡献率低,林分质量较差;局部地方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雪域上移,雨量减少。

同时我县生态建设也面临着林地流失,荒漠化面积逐年扩大问题。

2、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虽然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仍然十分落后,在数量和质量上还远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建设的需要,由于林区管护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从而影响了全县林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23年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2023年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2023年的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显示,林业生态建设在
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并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1. 林业资源保护和增长: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立地改善和造林工程等措施,林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增长。

各级政府大力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推动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2. 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报告指出,林业生态建设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采取了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保护区建设和栖息地修复等措施,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的质量,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3. 生态经济发展:林业生态建设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推动森林旅游、生态农业和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增长,提高了农民收入,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 生态文明建设:林业生态建设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加强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形成了良好的生态文化。

5. 持续改善需求:尽管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需要在政策法规、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2023年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显示,林业生态建设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对于资源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仍需要持续努力和改进,以进一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林业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近年来,我县以“国土增绿,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林业重点工程实施与兴林富民相结合,成果巩固与产业培育同步,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发展现状1、第一产业发展迅速。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为100.65万亩,其中有林地68.43万亩、疏林地3.6万亩、灌木林地1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0.02万亩、宜林地17.6万亩。

按森林类别分商品林43.43万亩,公益林57.22万亩。

全县活立木总蓄积为10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8.49%。

干杂果产业基地建设顺利,现有干杂果总面积17.5万亩,其中柿子13万亩,核桃2.6万亩,红枣1.9万亩;干杂果总产量7万吨,产值7000万元。

2、第二产业基础薄弱。

在干杂果深加工方面,建成年产柿饼500吨的加工企业1户、小型加工厂3户,建成柿子醋生产线一条,加上农户采用简易手工自发加工部分,据统计,全县每年共加工鲜柿13000吨,市场销售鲜柿45000吨,还滞销12000吨;随着柿树产量逐年增加,柿子滞销现象将越来越明显。

木材加工业底子单薄,全县木材加工业仅有49户,主要有带锯解板15户,寿木加工25户,原木经营4户,农具配料加工5户;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精加工产品主要是梨枣木工艺制品,如擀面杖、捣蒜窝、拐杖、碗、酒杯、麻食板、茶叶筒、调料盒等生活用品和神仙葫芦、木猴等旅游工艺品,但设备简陋,技术和工艺落后,各类产品档次低,不具备规模生产,年经济效益不足500万元。

原木材年销售200余万元。

全县第二产业年产值700余万元。

3、第三产业发展起步良好。

近年来我县以“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开发大市场”为理念,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激活市场、强化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历史文化、休闲养生、自然观光、乡村旅游为重点,积极推动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森林旅游产业开发焕发出勃勃生机。

五年来,我县相继投资5.53亿元,实施了大佛寺景区改扩建和周边环境治理、紫薇山公园、泾河防洪景观带、公刘教稼苑景区、泾河龟蛇山大峡谷漂流、程家川古民居、侍郎湖生态休闲景区、拜家河观光农业长廊等十项旅游景区建设,旅游景区已成为我县林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县林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成绩、问题与对策)

县林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成绩、问题与对策)

前言本文将对某县的林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其目前所处的成绩、问题以及对应的对策。

一、县林业发展成绩1. 林业资源某县地处北方,森林覆盖率在全省排名前列。

据调查,该县森林面积达到XXXX公顷,森林覆盖率为XX%,其中XXXX公顷为优势林区。

2. 生态保护某县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全县建立了X个自然保护区、X个生态公园,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

在近年来的林业生态建设中,某县获得了一系列殊荣,如“全国森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县”等。

3. 林业产业某县林业产业初具规模,主要以木材的加工和销售为主。

各种类型的木材年产量达到X万立方米,在全省林业产业中居于中上水平。

二、县林业发展问题1. 林木品种结构单一某县多年来主要以松树为主进行林木种植,林木品种结构单一,存在林木资源单一化的风险。

2. 生态绿化水平亟待提高尽管某县生态保护工作得到了大力推进,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城市绿化面积显得不足,尤其是部分老城区。

3. 林业产业未形成整合优势某县林业产业规模有限,不同企业之间未能形成产业整合优势。

同时,有的企业技术力量较弱,无法进行科技升级和创新。

三、县林业发展对策1. 林木品种结构多样化某县要提高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林木品种结构多样化,逐步减少对单一品种的依赖。

2. 城市绿化提升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地率和绿化密度,保障城市生态平衡。

3. 产业整合优势从长远角度出发,某县应着力促进林业产业整合发展。

鼓励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橡胶及其加工产业链的配套建设与强化,同时加强新型现代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结语本文简单对某县的林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对当前问题的对应对策。

限于篇幅,还有一些相关内容未能展开,希望有关机构和专家对某县林业发展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正文第一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___县是_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_省唯一的完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45°53′至47°8′和东经123°45′至124°42′之间,平均海拔152米。

全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

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

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8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1.36提高到8.97。

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有五个显著特点:1、标准高,质量好。

自20XX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20XX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

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

第一是时间关,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版权归好:)浆造林,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第二是挖坑关。

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

第三关是苗木关。

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

第四是栽植关。

坚持“三不栽”,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苗木不浸泡12小时以上不栽,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林业生态建设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为了了解当前林业生态建设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措施,本次调研的目的是深入调查研究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

二、调研方法1. 多方面收集信息。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

2. 实地考察和调查。

选择了某县作为调研的对象,深入了解当地的林业生态建设情况。

与当地相关单位的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措施和困难。

三、调研结果1. 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当地,通过大力推动造林绿化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有效防止了非法砍伐和滥伐现象。

2.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树种选择不合理,导致部分植树造林项目后期维护不善,结果为植树造林项目的成效折损;其次,部分地区存在滥伐问题,需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另外,一些贫困地区的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不到位,对林木的生长和繁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建议和解决措施1. 加强科学指导。

在植树造林项目中,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并加强后期的养护和管理工作,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

2. 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严厉打击非法砍伐和滥伐的行为,加强对森林资源的巡查和抽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处理。

3. 加强病虫害防治。

加强对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病虫害的防治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减少对林木的影响。

4. 多方合作。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合作机制,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可得出以下结论:林业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要加强科学指导,加大监管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并加强多方合作,共同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林业环保督查情况汇报

林业环保督查情况汇报

林业环保督查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林业环保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查,以下是我们的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各地林业资源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些地区存在乱砍滥伐、非法采伐等现象,对林业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一些地方在林地开发利用中存在违规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林业企业的环保措施进行了审查。

在督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林业企业存在环保设施不完善、排污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同时,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违规排放废气、废水等行为,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另外,我们还对林业项目的环保审核进行了全面的检查。

在审核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林业项目存在环评不合规、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同时,一些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已经向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要求相关单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

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对林业环保情况的监督力度,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总的来说,林业环保工作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督和管理,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和林业资源。

希望各级部门和相关企业能够高度重视林业环保工作,切实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战略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进行了一次针对该领域的调研。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首先,我国的森林面积不断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的12.6亿亩到现在的21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21.66%。

其次,我国的林业产业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国家对于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

在此基础上,我国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例如森林草原防灭火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计划等,进一步推进了林业生态建设。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仍然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还有待提高。

其次,在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滥用化肥农药等方式仍然存在,使得原本干净的生态环境受到了污染。

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未来的发展方向:1.加大投入。

政府应该逐步提高对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增加相关政策的扶持力度。

2.加强监管。

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开展生态系统修复、退耕还林等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3.注重环保技术。

发展环保技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不断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

4.推进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新型林业生态建设技术和材料,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树种品质。

5.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

三、结论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加强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认识到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未来的延伸和方向。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加强投入和支持,通过综合性和创新性的措施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使中国的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在世界上发光发热,展现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全县林业调研报告

全县林业调研报告

全县林业调研报告全县林业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作为我国一个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县级行政区,对全县林业资源的调研和开展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1.了解全县森林覆盖率和植被状况,分析林业资源的现状和潜力。

2.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探讨林业管理和保护的问题。

3.探索促进全县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和可行方案。

三、调研内容和方法1.森林资源现状调研:采用遥感技术和野外考察相结合的方法,测算全县森林覆盖率和主要树种分布情况,并对林地利用方式进行调查。

2.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调研:开展野外调查,监测并评估全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病虫害情况、气候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3.林业管理与保护问题调研:搜集全县林业管理和保护的政策措施,并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方法,调查森林资源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困难。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森林资源现状: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0%,主要树种有松树、柏树、杉树等。

森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林地利用主要以经济林和保护林为主。

2.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根据野外调查,全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状况较好,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各类植物和动物多样性比较丰富。

但也存在一些地区的土壤贫瘠、植被退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恢复。

3.林业管理与保护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全县林业管理和保护政策措施基本完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资源浪费等问题。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强林业监管力度,推动森林资源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五、调研建议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

通过加大树种更新和人工造林的力度,提高森林植被的质量和数量。

2.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3.加强林业管理和监督,完善林业政策法规,提高林业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4.加大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林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____县是_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_省唯一的完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45°53′至47°8′和东经123°45′至124°42′之间,平均海拔152米。

全县辖4镇7乡12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6176平方公里。

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

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80.3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1.36提高到8.97。

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地24.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有五个显著特点:1、标准高,质量好。

自20xx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20xx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

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

第一是时间关,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版权归WTT:)浆造林,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第二是挖坑关。

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

第三关是苗木关。

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

第四是栽植关。

坚持“三不栽”,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苗木不浸泡12小时以上不栽,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01]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01]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_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 设情况调查报告____县是_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_省唯一的完 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 45°53′至 47°8′和东经 123°45′至 124°42′之间,平均海拔 152 米。

全县辖 4 镇 7 乡 12 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 6176 平方公里。

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 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

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 803 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 期的 136 提高到 897。

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 地 246 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高 27 个百分点, 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 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 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 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 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

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 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有五个显著特点 1、 标准高,质量好。

自 2001 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 2002 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 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

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

第一是时间关, 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浆造林, 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第二是挖坑关。

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

第三关是苗木关。

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 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

第四是栽植关。

坚持三不栽, 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 苗木不浸泡 12 小时以上不栽, 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

关于生态林业发展近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林业发展近况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林业发展近况调研报告x县是我省地图面积最大的县,省林业十强县、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榜样县,全县辖23个乡镇,498个村(居委会),总人口65万,全县总面积873.83万亩,个中林业用地上积687.8万亩,有林地上积556.36万亩,丛林蓄积量1768万立方米,人均27立方米;丛林掩盖率71.74%。

年全县完成商品材生产方案12.2万m3,完成林业总产值13.29亿元。

收取林业规费1115万元。

一、生态林业发展的近况(一)生态林业发展措施加快。

我县依照“生态财产化、财产生态化”的“两化”发展思绪,坚持走生态建立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是营建林工作掀起新飞腾。

近年来,我县经过采取行政手段推进、优惠政策煽动、部分服务促动、大户示范带动的办法,加速推进工业原料林建立。

截止2010岁尾,共完成工业原料林建立18.832万亩。

全县上下掀起了造林新飞腾,涌现出了一多量营建林工作提高前辈典型。

官庄镇林农刘辉自立投资营建马尾松工业原料林3000多亩;七甲坪镇村民张泽民从2008年开端,经过投资、投工、投劳、投山来完成股份制造林3000多亩。

二是生态林业项目大力施行。

接踵组织施行了退耕还林工程、“三边”绿化、油茶财产开拓等林业重点工程。

近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7.05万亩、世行借款造林3.1173万亩、长防林工程2.55万亩、薪炭林工程0.49995万亩、“三边”绿化85.46055万亩(个中人工造林1.96005万亩,补植补造2.95005万亩,封山育林5.4万亩)、油茶开拓1.5万亩。

(二)分类运营施行到位。

具体执行林业分类运营,对生态公益林执行严厉维护。

截止年3月,该县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212.2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上积的30.9%。

积极争夺国家生态公益林赔偿基金2700多万元,落实丛林生态效益赔偿面积189.68万亩。

(三)生态功用区建立初显规划坚持了国家级天然维护区,省级丛林公园,正在筹建省级天然维护区,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和开拓更多的丛林旅行景色点。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查报告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我们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若干改进措施和建议。

下面是本报告的详细内容。

一、背景和意义林业生态建设是指在森林资源利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持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林业生态建设愈发显得重要和紧迫。

同时,林业生态建设也涉及到森林的管理和保护,影响着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因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结果1. 地理环境调查区域位于东北地区,属于中温带次干旱气候,年均温度为8℃,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

该地区沙漠化趋势明显。

森林覆盖率较低,平均不到20%,其中,天然林占比很少,多为人工林和疏林。

2. 生态环境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土壤贫瘠,水质污染严重,气候干旱,生态资源减少。

目前,地方政府在加强治理方面下了很多的功夫,但是生态环境恢复起来较为困难,并且需要一定时间的积蓄和调节。

3.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在该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林业管理主要集中在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很少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态建设,导致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持续恶化。

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支持,林业生态建设的工作也比较困难。

4. 主要问题和原因(1)生态环境恶劣,生态资源稀缺,资源利用方式落后。

(2)林业生态建设投入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3)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

三、改进措施和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

应制定及时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增加投入力度和资金保障,以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政策制度支持。

2. 提高技术和人员素质。

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林业生态建设人员技能和专业素质。

3.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应完善林业生态建设监管机制,加强管理职能,提高监管效能,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保障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关于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手段,搞好现有加工企业的整合;积极辅助各类加工企业实现满负荷运转,为林区群众增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加工企业建立、实施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使生产、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与国内外质量标准相衔接,努力培育林业加工名优产品。

大力支持加工企业争创省优、国优、乃至世界名优产品。

一、生态林业发展的现状(一)生态林业发展步伐加速。

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两化”发展思路。

县通过采取行政手段推动、优惠政策鼓动、部门服务促动、大户示范带动的措施,加快推进工业原料林建设。

截止年底,共完成工业原料林建设18.832万亩。

全县上下掀起了造林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营造林工作先进典型。

官庄镇林农刘辉自主投资营造马尾松工业原料林3000多亩;镇村民从年开始,通过投资、投工、投劳、投山来实现股份制造林3000多亩。

二是生态林业项目大力实施。

相继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三边”绿化、油茶产业开发等林业重点工程。

近年来,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37.05万亩、世行贷款造林3.1173万亩、长防林工程2.55万亩、薪炭林工程0.49995万亩、三边”绿化85.4605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96005万亩,补植补造2.95005万亩,封山育林5.4万亩)油茶开发1.5万亩。

(二)分类经营实施到位。

全面实行林业分类经营。

该县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212.2万亩,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0.9%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2700多万元,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189.68万亩。

(三)生态功能区建设初显规模正在筹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

积极申报国家湿地公园和开辟更多的森林旅游风景点。

林权证发放到农户650.4万亩,分别占总任务的98%94.8%不断健全和完善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县林权交易中心、县林业信息咨询和发布中心、县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四个机构,四)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关于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调查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已经转变为生态需求,北京市把紧紧抓住举办奥运会、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做为重要的历史机遇,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延庆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对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从林业整体的发展上看,对服务于总体功能定位和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我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一)森林资源现状建国初期,全县的森林面积只有12667公顷,森林覆盖率不足7%,活立木蓄积量只有15.7万立方米。

据森林资源第六次清查结果显示(XX年调查):全县土地面积199265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51228公顷,占土地面积的75.9;其它土地480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1。

全县人均占有林业用地0.6公顷。

从蓄积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80.9万立方米。

全县人均占有林木蓄积6.7立方米。

由于森林面积的增长,灌木林面积的扩大,使全县林木绿化率从99年的55.4增加到现在的69,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年平均递增1.9个百分点。

(二)城乡绿化近年来,延庆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对县城区进行改造,整治河道,净化污水,处理垃圾,植树、种花、种草,先后建起了香水苑公园、妫川广场、夏都公园、江水泉公园、妫水公园、三里河湿地公园、百泉公园等14处别具风格的大型公共绿地。

目前,延庆县城的绿地面积已达616.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8.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9.6。

XX年以来,康庄、永宁、旧县、八达岭、千家店五个小城镇先后被列为北京市重点绿化小城镇,新增绿化面积 1500公顷,城镇绿化建设初具规模,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自1986年开展花园式单位建设以来,延庆已累计建成“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234个,实现绿化覆盖面积700万平米。

从XX年开始,我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出了绿色村庄建设项目,三年来,推进重点绿化村庄72个,栽植油松、刺槐、连翘等60个品种的大规格乔灌58万余株,创建达标“延庆县绿色村庄”48个,“首都绿色村庄”6个。

(三)人工造林效果1993年,康庄风沙危害区核心区治理工程被确定为全市绿化重点工程,到XX年共完成荒山荒滩造林2161公顷,过去狂风肆虐、沙土飞扬的荒滩如今已经变成了绿荫冉冉,芬芳宜人郊野森林公园。

从XX年开始,我县开始启动北山绿化造林工程,先后进行了爆破造林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六年来,延庆北山绿化造林1333公顷,植树150余万株,苗木保存率达95以上,成为我县北部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XX年―XX年,全县完成荒山造林21.2万亩,保存面积20.3万亩,保存率达85。

自 1981年开展飞播造林以来,共开辟播区40余个,播区作业面积64.7万亩,成效面积30.2万亩,成效比48,使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从1987年-XX 年,全县累计封山育林86.5万亩,达到成林成灌标准43.6万亩,使全县林木覆盖率净增14.5个百分点。

我县还对全县范围的林区实施中幼林抚育、对残次林进行改造,使林区林分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过多年来的植树造林,绿化美化,延庆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XX年春,延庆分别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建设部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园林县城”。

(四)森林资源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

建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6万余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0以上。

XX年我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

近年来,山区实行“五禁”,即禁垦、禁伐、禁牧、禁猎、禁采樵,并采取生态移民、保护植被政策,有组织、有计划地移民入川,使山区人口从过去的近6万人减少到现在的不足3万人,大大缓解了山区植被的压力,全县1300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林木绿化率达到了82以上。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林业生态站,专门负责生态林补偿、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

实施了生态林补偿机制,全县有8600多名农民养山就业,对12.13万公顷生态林进行常年管护,防乱砍滥伐、毁林乱采、森林火灾、乱捕滥猎,有效保护了森林的健康和生态安全。

在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市各项林业方针、政策的同时,我县结合实际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快延庆县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农田林网体系建设与保护意见的通知》、《关于野生动物造成损害的补偿办法》和《关于禁止家畜在野外放牧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有效地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森林资源管理上,一是强化限额采伐制度,依法审批征占用林地。

二是强化林业有害生物的测报和防治。

建立了由一个国家级测报点和23个市级测报点、27个县级测报点组成的国家、市、县、镇四级测报网络,监测覆盖率达100,林木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

三是强化森林防火,建立了400兆网络差转等相关设备和7座防火嘹望塔;成立了有135人编制的县森林消防大队;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火网络。

四是强化森林案件查处。

(五)林业产业长期以来,延庆县坚持造林绿化和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农民致富相结合,不断推进林业产业化发展。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果品、林木种苗、花卉、蜂业、生态旅游五大产业框架。

一是果品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全县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467公顷,市、县两级旅游观光采摘果园总数达到14个、面积达867公顷,实现果品总产量5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2亿元。

二是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强劲。

全县累计育苗面积达667公顷,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自给率达到了90%。

三是花卉生产开创新局面。

延庆的冷凉花卉独树一帜,种植面积达167公顷,其中菊花生产基地67公顷,百合种球生产示范基地13公顷,XX 年花卉年值达到了1300余万。

四是蜂业规模继续扩大。

全县蜂群总量已达到1.65万群,开发了蜂蜜、王浆、花粉等三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绿色蜂产品。

到XX年底蜂产品总产值922万元。

五是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优美的绿化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延庆县已开发建立了八达岭、松山、玉渡山、莲花山等28个旅游景区景点,XX年,全县各旅游景点接待海内外游客101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1亿元。

其中民俗旅游接待游人112.1万人次,实现收入3533.7万元。

二、问题(一)林业生态环境还很脆弱虽然全县森林质量总体上正在逐步提高,但林分质量和防护功能还很脆弱。

如全县林木总蓄积为180万立方米,按180万亩林地计算,每亩蓄积量仅1立方米。

存在严重的有山没有树,有树不成林,有林不出材,有材缺效益的现象。

在防护作用上由于人工幼林和灌木林比重大,没有形成乔、灌、草、地被植物复层林分结构,生态防护能力较低。

(二)部分荒山荒滩急需绿化目前,我县尚有荒山荒滩6万亩,其中荒山4.5万亩,荒滩1.5万亩。

荒山多集中在高山和远山,属困难地造林。

荒滩多集中在采石场、采砂场和季节性河床,造林难度大。

(三)城乡绿化问题一是城乡绿化的设计整体水平亟待提高。

二是绿色村庄创建还缺乏自转。

三是缺乏项目的支撑。

(四)森林资源保护手段主要体现是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上。

尤其是森林防火方面,野外火源防不胜防,具有突发性和扑救的艰巨性。

病虫害防治以美国白蛾为主要的侵入性虫害,已对我们构成了极大的危胁。

(五)林业产业没有实现产业化林业经济缺乏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更没有形成产业链,主要果树品种缺乏后续的加工产业,龙头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起来。

三、基本指导思想我县今后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和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总体战略。

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坚持植树造林与资源保护并重,林业生态与林业产业并举,实施精品战略,城乡一体推进,加速构筑高标准的林业生态体系,高效益的林业产业体系和高水平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实现构筑绿色屏障、保护绿色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建立绿色延庆的宏伟目标。

四、建议(一)提升县城的绿化美化水平县城是北京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全县的对外窗口,绿化美化的亮点首先应体现在县城。

作为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县城,总体绿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地方我们落后于同等发展程度的区县城。

比如:我们公园不少,缺少各自的特点格调;街道绿化零乱;单位与居民小区绿化是我们明显的弱点;城市整体绿化投入资金少,管理水平差;县城与乡村结合部不管是绿化还是环境整治更是问题较多的地方。

突出延庆山水城市的特点,从建设理念上提高,关键是要有特色。

突出乡土树种的使用。

如:小叶杨、柳树、榆树、国槐、臭椿、栾树、五角枫等。

尤其是中山植被群中的橡栎类、桦、椴等应积极驯化入城,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回归自然。

突出城市森林的营造。

延庆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最好的景观就是城市森林,要在绿化黄土不露天的基础上多栽乔木,多植大树,让树冠层占领立体空间,实现城在林中,人在园中,路在绿中。

突出街道绿化一树一路、一路一景,设计主要树种,合理配置伴生树种。

突出街道、单位和居住小区绿化的通透性,内外借景,绿化成果共享,隔离墙应变为透视栏,形成整体景观。

突出居住小区和单位绿化水平,应结合花园式单位创建,研究运行机制,明确责任单位,建设与绿化同步,给居民提供生活休息的温馨空间。

突出城市的绿化精品亮点。

县城的各个公园都应是精品亮点,它们应体现不同的区域定位,形成一颗颗的闪亮明珠。

突出绿化美化管理水平。

一方面需要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明确责任主体和检查督促,让城市的绿化美化成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

(二)提升延庆川区重点地区生态布局,加快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四大生态走廊指:妫河生态走廊绿化;官厅水库延庆段库滨带生态修复;龙庆峡下游沙荒治理和北山旅游线观光产业带建设。

四大生态走廊总面积约5.4万亩,是以县城为中心的生态环形圈,是提高延庆以妫河为主题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打造旅游资源,增加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四大生态走廊建设已例为县委、县政府的“xx”规划,是必须完成的绿化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