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北京高考(生物)清晰版

2016北京高考(生物)清晰版

2016年高考卷生物试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1 / 5图1 图2〔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图3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ⅰ、ⅱ、ⅲ、ⅳ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证实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提供两种思路:.30.〔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性状,可通过交判断该性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2 / 5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调节乙烯响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 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个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31.〔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3 / 5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其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1.D2.D3.A4.B5.C29.〔16分〕〔1〕抗原特异〔2〕甲〔3〕Ⅲ和Ⅴ〔4〕①方案一:ⅰ B,ⅱ A,ⅲ无关抗体,ⅳ A方案二:ⅰ A,ⅱ B,ⅲ无关抗体,ⅳ B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答出两种思路即可〕30.〔18分〕〔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2〕R蛋白被抑制〔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2#与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4 / 531.〔16分〕〔1〕愈伤细胞分化〔2〕重复mRNA 核糖体〔3〕①反转录②c〔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5 / 5。

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生物

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生物

2016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1 2 3 4 5选项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参考答案】D考点:组成细胞的分子、物质跨膜、细胞分裂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参考答案】D【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生成ATP,由此推知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菌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A错误。

无氧呼吸在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ADP+Pi+能量A TP;C错误,D正确。

答案选D。

考点:A TP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参考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正确。

题干中没有关于十年后F区中豹种群性别比例的相关描述,无法确认其性别比例的变化;B错误。

丰富度为群落特征,而豹群为种群,种群数量增加,没有改变丰富度;C错误。

引入T区的豹后,引入的雌豹与F区的雄豹交配,产生后代,且种群数量在增加,由此推出致病基因频率下降;D错误。

考点:生物多样性、种群特征、群落、生物进化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高考理综生物(北京卷)试卷解析

高考理综生物(北京卷)试卷解析

2016年北京高考理综(生物)答案与解析1.D【解析】D选项,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不会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D错误,为本题答案。

2.D【解析】A选项,无氧条件酵母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可以产生ATP,故该选项错误;B选项,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且可以产生ATP,故该选项错误;C选项,ADP转化成ATP的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故该选项错误;D选项,ADP合成ATP的过程中,需要ADP、Pi、能量以及相关酶的催化,故该选项为正确答案。

3.A【解析】A选项,由题干可知,F区豹易得病,说明其与T区豹的基因库组成会有不同,所以T 区豹与F区豹交配时,会增加F区豹的基因多样性;B选项,豹的性别由X、Y性染色体决定,后代性别比例理论值应是1:1,所以性别比例不会有较大改变,此选项错误;C选项由题干可知,增加豹的数量,并没有增加物种种类,所以F区的物种丰富度不变,此选项错误;D选项,由题干可知,豹的数量有增加,说明致病基因频率下降,此选项错误。

4.B【解析】A选项,运动需要能量,长时间运动需要动用糖原,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供能,此选项正确;B选项,失水过多,为了体内水平衡,抗利尿激素应该分泌增加,所以此选项错误;C选项,踢球活动的完成,需要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此选项正确;D选项,踢球是复杂的躯体运动,躯体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此选项正确。

5.C【解析】A选项,14CO2在被叶肉细胞吸收后,在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被固定、还原,转化成有机物,故该选项正确;B选项,由图可知,发育早期营养器官14C所占比例远高于生殖器官,而14C来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说明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故该选项正确;C选项,由图可知,发育早期营养器官14C所占比例远高于生殖器官,到了中后期才逐渐接近,故该选项错误,为本题答案;D选项,本实验确实研究了正常光照和遮光70%这两种不同的光强下光合产物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两类器官中的分布,故该选项正确。

2016高考生物-北京卷及答案

2016高考生物-北京卷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北京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答案】D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答案】D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答案】A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B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无水印)

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无水印)

2016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单选: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1 2 3 4 5框号选项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考试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考试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考试及答案作者: 日期:2016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框号选项、\12345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 r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 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 .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的选项是5. 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 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 . 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4: Mfr—1-1.E240宅弟再TT牛烈再科CTE.果靠、种SU时植樣0处曲境肖时期②若A 、B 与EV-GP 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 1、2分别比较,实验组29. ( 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 )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6高考北京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2016年高考北京卷生物试题1.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2.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 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29.(16分)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 )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 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 表面的糖蛋白(EV -GP )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 -GP 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 的血液分离记忆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汇总

2016年高考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汇总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 选项12 3 4 5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 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 染色体 Y 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答案】D【名师点睛】首选明确识记知识点,并把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络图,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无机盐水无机化合物核酸蛋白质脂质糖类有机物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染色体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Y X⎩⎨⎧离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减数分裂2.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 转化为A TP 的过程 A .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 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D【名师点睛】需要明确的知识点:①酵母菌细胞内ATP 形成的部位: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②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③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中均有ATP 形成;④ADP 转化为ATP 的条件:需要能量以及酶的催化等。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

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A . 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A【解析】题干中“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数百余只”,由于豹与豹之间的基因组成存在差异性,因此随着F 区豹种群密度的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增加;A 正确。

北京卷生物2016高考真题北京答案

北京卷生物2016高考真题北京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生物参考答案
1.D 2.D 3.A 4.B 5.C
29.(1)抗原特异
(2)甲
(3)Ⅲ和V
(4)①方案一:i.B ii.A iii.无关抗体 iv.A
方案二:i.A ii.B iii.无关抗体 iv.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30.(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被抑制
(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F1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
31.(1)愈伤细胞分化
(2)重复 mRNA 核糖体
(3)①逆转录②C
(4)从砧木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
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
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 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 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
后,酶 T 的活性
,不能催化 E 蛋白磷酸化,导致 E 蛋白被剪切,剪
B 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 数目变异 易位
重复
C 单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单细胞真菌 单细胞藻类
D 生态系统 无机环境 群落 生产者 消费者
倒位 单细胞动物
分解者
A.A
B.B
C.C
D.D
2.(6 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 ADP 转化为 ATP 的过程( )
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的血液分离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
克隆抗体(单抗).
血浆稀释度
单克隆抗体编号图1 Nhomakorabea图2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根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 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
A、B)与 EV﹣GP 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出 cDNA,
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 EV 病的有效
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 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
刺激机体产生
性免疫反
应.
第 2页(共 20页)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 EV 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 EV﹣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将和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中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选项12345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A.A B.B C.C D.D2.(6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和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6分)在正常和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和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4分)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和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4)EV﹣GP具有多个和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和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i ii对照组1iii iv对照组2同ii同ii②若A、B和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和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和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7.(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和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和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和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和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5)番茄中也存在和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和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8.(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 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和L 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和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表.实验材料检测对象M植株的叶X植株的叶接穗新生叶P﹣L mRNA有无有P﹣L DNA有无无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和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2016•北京)将和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图中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号选项12345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C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被动运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输输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A.A B.B C.C D.D【分析】分析题图:分析概念图可知,1包含2和3,3包含4和5,再根据表格中的选项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解答】解: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其中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A正确;B、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其中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B正确;C、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其中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易化)扩散,C正确;D、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在分裂期的后期染色单体分离,但是分裂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故选:D.2.(6分)(2016•北京)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分析】参和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 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 62CO2+2C2H5OH+能量.【解答】解:A、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A错误;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C、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时需要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即ADP+Pi+能量ATP,C错误;D、ADP转化为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D正确.故选:D.3.(6分)(2016•北京)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区豹种群数量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可见引入8只雌豹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在十年中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致病基因频率应该降低,据此答题.【解答】解:A、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增加了F区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A正确;B、题干中没有体现豹种群数量较小时和种群数量较大时性别比例的差异,B错误;C、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的十年中,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不能体现物种丰(富)度大幅度下降,有可能上升,C错误;D、致病基因是不适应环境的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致病基因频率应该下降,D错误.故选:A.4.(6分)(2016•北京)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和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分析】1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运动员运动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主要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低级反射活动要受高级中枢的控制.2、当人体大量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3、血糖浓度过高,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加,加速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其中一部分葡萄糖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当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肌糖原不能分解形成葡萄糖,可以直接被骨骼肌分解利用.【解答】解:A、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运动员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A正确;B、运动员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导致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起脚射门是神经和肌肉协调的结果,C正确;D、运动员的低级中枢的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的控制,D正确.故选:B.5.(6分)(2016•北京)在正常和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 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和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分析】由图可知:本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也研究了不同的光照强度对器官积累有机物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强度,因变量为有机物的积累和分配.【解答】解:A、从图象上看,无论光照还是遮光条件下,植物吸收的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进行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先固定形成三碳化合物,再还原成有机物,A正确;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由于代谢较弱,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B 正确;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在早起营养器官中较多,在发育晚期分配到生殖器官也较多,C错误;D、本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D正确.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4分)6.(2016•北京)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和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4)EV﹣GP具有多个和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和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组别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实验组i A ii B对照组1iii无关抗体iv B对照组2同ii同ii②若A、B和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和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和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和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和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分析】分析图1,表示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的水平.根据曲线图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分析图2,表示单抗和病毒混合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柱形图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解答】解:(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据图1可知,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的血液中抗EV﹣G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乙和对照组,故应选取甲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3)据图2可知,单克隆抗体和病毒混合,加入单抗Ⅲ、Ⅴ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较低.因此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Ⅲ、Ⅴ.(4)①为检测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和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设计实验.注意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组加未标记抗体A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1加未标记的无关抗体和荧光标记抗体B,对照组2加未标记抗体B和荧光标记抗体B.②若A、B和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和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和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一个抗原的表面它不只有一个抗体结合位点,可能有多种,目的就是让抗原最终和抗体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分解最后病就好了.因此三种思路,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和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故答案为:(1)抗原特异(2)甲(3)Ⅲ和Ⅴ(4)①方案一:i.B ii.A iii.无关抗体iv.A方案二:i.A ii.B iii.无关抗体iv.B②和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思路三:针对EV﹣GP和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7.(18分)(2016•北京)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自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显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和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有(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和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和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和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2#和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和乙烯结合,导致酶T具有活性,阻断乙烯途径,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表现型和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番茄中也存在和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和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推迟.【分析】分析题图: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和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没有乙烯的条件下,酶T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植株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解答】解:(1)仅有环境条件导致的变异是不遗传的,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自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显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表现型的分离比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和R蛋白结合后,酶T的活性被抑制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根据(2)的分析,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应该也出现有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和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和野生型相同.可能的原因是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和乙烯结合的功能.2#和野生型杂交,在有乙烯的条件下,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和乙烯结合,导致酶T具有活性,阻断乙烯途径,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表现型和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根据(4)的解释,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和2#相同的突变,乙烯就不能发挥作用,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延迟.故答案为:(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2)R蛋白被抑制(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4)2#和野生型杂交,F1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和乙烯结合,导致酶T 具有活性,阻断乙烯途径,表现无乙烯生理反应,表现型和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5)推迟8.(16分)(2016•北京)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后,经细胞分化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 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和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和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表.M植株的叶X植株的叶接穗新生叶实验材料检测对象P﹣L mRNA有无有P﹣L DNA有无无①检测P﹣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c(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分析】1、细胞分化: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或器官.2、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分为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DNA mRNA蛋白质.3、分析表格数据:接穗新生叶没有P﹣L DNA分子,而是含有P﹣L基因的mRNA,可见接穗新生叶之所以出现鼠耳形叶的原因是: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解答】解:(1)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后,经细胞分化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由图2可知,M植株的P基因多出了一段P基因片段,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和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P﹣LmRNA,在核糖体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和此有关.(3)①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出cDNA.②解: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含有P基因(片段)和L基因的部位进行扩增,分析各个选项,不难选择c.(4)根据表格来分析,接穗新生叶没有P﹣L DNA分子,而是含有P﹣L基因的mRNA,可见接穗新生叶之所以出现鼠耳形叶的原因是: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能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故答案为:(1)愈伤细胞分化(2)重复mRNA 核糖体(3)反转录C(4)从砧木被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参和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晓静;sw0001;天边彩虹;席冲;美丽心情(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7年2月5日。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真题汇编2016 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满分 30 分)1.(6 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挨次填入如图各框中,此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 1 2 3 4 5 6号选项A 减数分裂减Ⅱ减Ⅰ同源染色非同源染同源染色体非体分别色姐妹体自由组染色单体交错合交换B 染色体变构造变数目变易位重复倒位异异异C 单细胞生原核生真核生单细胞真单细胞藻单细胞动物物物物菌类D 生态系统无机环群落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境A.A B.B C.C D.D2.(6 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变为 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可以进行B.只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6 分)豹的某个栖息地因为人类活动被分开为 F 区和 T 区. 20 世纪 90 年月初, F 区豹种群仅剩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防止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 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添B.豹后辈的性别比率显然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降落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次不变4.(6 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互相配合,达成射门.对照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耗费大批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批出汗致使失水过多,克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互相配合5.( 6 分)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一样发育期间的豌豆植株供给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比以下图.与本实验有关的错误表达是()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变为光合产物B.生殖器官发育初期,光合产物大多数被分派到营养器官C.遮光 70%条件下,分派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一直靠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一样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派的影响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34 分)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 EV)会惹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找寻治疗EV 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 表面的糖蛋白( 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响.( 2)科学家收集了多年前感染 EV 并已痊愈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用的血液分别记忆 B 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淆,而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依据图 2,克制成效最好的两种单抗是.( 4)EV﹣GP拥有多个与抗体联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 EV﹣ GP联合的位点能否同样,可按图 3 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①请将图 3 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 、iii 、iv 处(填“A或”“B或”“没关抗体”),达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抗体未标志抗体荧光标志抗体组别实验组i ii比较组 1 iii iv比较组 2 同 ii 同 ii②若 A、B 与 EV﹣ GP联合的位点不一样,与比较组1、2 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构造成像技术正式了A、B 与 EV﹣ GP联合的位点不一样.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供给两种思路.7.(18 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体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资料,经过化学方法办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取大批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经过交判断该形状能否能够遗传,假如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依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能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批研究,探了然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门路,简图以下.由图可知, R 蛋白拥有联合乙烯和调理酶T 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联合后,酶 T 的活性,不可以催化E蛋白磷酸化,致使 E 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理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响.( 3)酶 T 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 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响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同样.请联合图从分子水平解说F1出现这类表现型的原因:.(4)R 蛋白上乙烯联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联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有关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联合乙烯作用门路陈说原由:.(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像的乙烯作用门路,若番茄R 蛋鹤发生了与 2#相同的突变,则这栽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8.(16 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办感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当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拥有正常叶形的番茄( 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 X 和 M 植株的有关基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 M 植株的 P 基因发生了近似于染色体构造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 L 基因发生交融,形成P﹣L 基因( P﹣ L).以 P﹣L 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 M 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由,研究者进行了有关检测,结果见表.实验资料M 植株的叶X 植株的叶接穗重生叶检测对象P﹣L mRNA有无有P﹣LDNA有无无①检测 P﹣ L mRNA需要先提取总 RNA,再以 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 PCR技术扩增的片段.②检测 P﹣ L DNA 需要提取基因组DNA,而后用 PCR技术对图 2 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能够推断嫁接体中P﹣ L 基因的 mRNA.2016 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6 分,满分 30 分)1.(6 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挨次填入如图各框中,此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框 1 2 3 4 5 6 号选项A 减数分裂减Ⅱ减Ⅰ同源染色非同源染同源染色体非体分别色姐妹体自由组染色单体交错合交换B 染色体变构造变数目变易位重复倒位异异异C 单细胞生原核生真核生单细胞真单细胞藻单细胞动物物物物菌类D 生态系统无机环群落生产者花费者分解者境A.A B.B C.C D.D【剖析】 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先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错交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摆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先期:核膜、核仁渐渐解体消逝,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楚;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平均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修、纺锤体和染色体消逝.2、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构造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3、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自养型):主假如绿色植物,还有少量化能合成型生物;(3)花费者(异养型):主假如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假如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量动物.【解答】解: A、减数分裂包含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此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先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还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错交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别,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A 正确;B、染色体变异包含染色体构造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此中染色体构造变异包括倒位、易位、缺失、重复, B 错误;C、单细胞生物包含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单细胞真核生物包含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 C 正确;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此中生物群落由生产者、花费者和分解者构成, D 正确。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A B.B C.C D.D2.(6分)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A.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需要酶的催化3.(6分)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6分)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48h后测2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的量.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14CO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2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4分)6.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刺激机体产生性免疫反应.(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据图1,应选取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值应.(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7.(18分)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结合后,酶T的活性,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因:.(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8.(16分)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 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L基因(P﹣L).以P﹣L为模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表.为模板出PCR技术扩增的片段.②检测P﹣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片段扩增.a.Ⅰ~Ⅱb.Ⅱ~Ⅲc.Ⅱ~Ⅳd.Ⅲ~Ⅳ(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L基因的mRNA .2016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1.(6分)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如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A.A B.B C.C D.D【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解答】解:A、减数分裂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还可能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正确;B、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倒位、易位、缺失、重复,B错误;C、单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细胞,单细胞真核生物包括单细胞真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C正确;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其中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正确。

学生版: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和答案

学生版: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和答案

2016北京高考生物真题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的选项是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 转化为ATP 的过程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D. 需要酶的催化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 区和T 区。

20世纪90年代初,F 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 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 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 2,48h 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 量占植株14C 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A . 114C 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 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C. 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D. 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框号 选项 12345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有机物 无机物 水无机盐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 性染色体 X 染色体 Y 染色体C 物质跨膜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易化)扩散D有丝分裂分裂期 分裂间期 染色单体分离 同源染色体分离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北京高考生物真题2016

北京高考生物真题2016

北京高考生物真题20162016年的北京高考生物真题,涵盖了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知识点,考查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真题的内容及解析:一、选择题部分1.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溶酶体内含有酶液,涉及消化细胞内外物质。

B.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C. 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细胞器。

D. 核糖体位于植物细胞中成熟的细胞器。

解析:答案为A。

溶酶体是细胞内的液胞,主要存在于动物细胞中,其内含有多种酶,参与细胞的消化功能。

2. 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于动物细胞的结构是:A. 动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植物细胞不具有。

B. 动物细胞有液泡,植物细胞没有液泡。

C. 动物细胞有叶绿体,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

D. 动物细胞核内有染色质,植物细胞核内没有染色质。

解析:答案为A。

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于动物细胞在于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

3. 对于酵母菌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A. 酵母菌繁殖通过有丝分裂进行。

B. 酵母菌繁殖通过芽生殖进行。

C. 酵母菌繁殖通过孢子进行。

D. 酵母菌不具有繁殖能力。

解析:答案为B。

酵母菌主要通过芽生殖进行繁殖,新的酵母细胞通过脱落或分裂形成。

二、解答题部分1. 生物链:设有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依次为草→蝗虫→雕鸮,其中草的生产力为10000千焦/㎡•a,则在生物链中,雕鸮的食物生产力为多少?解析:雕鸮处于生物链的最终位置,所以其食物生产力是雕鸮的食物链上所有生物的生产力之和。

蝗虫在食物链的第二个位置,其食物生产力为草的10%,即1000千焦/㎡•a。

因此,雕鸮的食物生产力为1000千焦/㎡•a。

2. 基因组:某物种的2n=16,双倍体数量是8,四倍体数量是4,六倍体数量是2,则该物种的基本染色体数是多少?解析:该物种的双倍体数量是8,表示每个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因此基本染色体数为8。

通过以上题目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2016年北京高考生物真题对生物学知识的考查较为全面,要求考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
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将与生物学有关的内容依次填入下图各框中,其中包含关系错误
..的选项是
1 2 3 4 5
框号
选项
A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水无机盐
B 人体细胞的染色体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染色体Y染色体
C 物质跨膜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易化)扩散
D 有丝分裂分裂期分裂间期染色单体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
A.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B. 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D. 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椰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
2. 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 TP的过程
A. 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 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 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 需要酶的催化
3. 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

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
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

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 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 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 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4.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
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
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5.在正常与遮光条件下向不同发育时期的豌豆植株供应14CO2,48h后测定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中14C 的量。

两类器官各自所含14C量占植株14C总量的比例如图所示。

与本实验相关的错误叙述是
A.14CO2进入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后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B.生殖器官发育早期,光合产物大部分被分配到营养器官
C.遮光70%条件下,分配到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中的光合产物量始终接近
D.实验研究了光强对不同发育期植株中光合产物在两类器官间分配的影响
第II卷
29.人感染埃博拉病毒(EV)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

为了寻找治疗EV病的有效方法,中外科学家进行了系列研究。

(1)EV表面的糖蛋白(EV-GP)作为_____刺激机体产生____性免疫反应。

(2)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EV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抗EV-GP抗体的水平。

据图1,应选取_____的血液分离记忆B细胞用以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

(3)将制备的多种单抗发呢呗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

根据图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单抗是_____________。

(4)EV-GP具有多个与抗体结合的位点。

为了研究上述两种单抗(分别称为A、B)与EV-GP结合的位点是否相同,可按图3所示简要流程进行实验。

①请将图3中应使用的抗体填入下表i、ii、iii、iv处(填“A”或“B”或“无关抗体”),完成实验方案(一种即可)。

抗体
未标记抗体荧光标记抗体
组别
实验组i________ ii________
对照组1 iii________ iv________
对照组2 同ii 同ii
②若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与对照组1、2分别比较,实验组的荧光值应________。

(5)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结构成像技术正式了A、B与EV-GP结合的位点不同。

基于上述系列研究,请你为治疗EV病毒提供两种思路______________。

30(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学.科网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_______________结合后,酶T的活性_______________,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

请结合上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

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____。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_____________。

31.(16分)
嫁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使用的一项农业生产技术,目前也用于植物体内物质转运的基础研究。

研究者将具有正常叶形的番茄(X)作为接穗,嫁接到叶形呈鼠耳形的番茄(M)砧木上,结果见图1.
(1)上述嫁接体能够成活,是因为嫁接部位的细胞在恢复分裂、形成组织后,经形成上下连通的输导组织。

(2)研究者对X和M植株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2.由图可知,M植株的P基因发生了类似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变异,部分P基因片段与L基因发生融合,形成P L基因(P L)。

以P-L为模
板可转录出,在上翻译出蛋白质,M植株鼠耳叶形的出现可能与此有关。

(3)嫁接体正常叶形的接穗上长出了鼠耳形的新叶。

为探明原因,研究者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见下表。

①检测P L mRNA需要先提取总RNA,再以mRNA为模板出cDNA,然后用PCR技术扩增的片段。

②检测P L DNA需要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PCR技术对图2中学.科网(选填序号)位点之间的
片段扩增。

a. Ⅰ~Ⅱ
b. Ⅱ~Ⅲ
c. Ⅱ~Ⅳ
d. Ⅲ~Ⅳ
(4)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嫁接体中P L基因的mRNA。

2016年高考试题答案(正式版版)—北京卷理综生物部分
1. D
2. D
3. A
4.B
5.C
29.【答案】
(1)抗原特异
(2)甲
(3)Ⅲ和V
(4)①方案一:i.B ii.A iii.无关抗体 iv.A
方案二:i.A ii.B iii.无关抗体 iv.B
②与对照组1基本相同,且明显高于对照组2
(5)思路一:单独或共同使用A、B进行治疗
思路二:利用单抗制成靶向药物
思路三:针对EV-GP与抗体结合位点的结构研制新型药物
30.【答案】
(1)自显表现型的分离比
(2)R蛋白被抑制
(3)有杂合子有野生型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T,最终阻断乙烯作用途径
(4)2#与野生型杂交,
F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
1
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5)推迟
31.【答案】
(1)愈伤细胞分化
(2)重复mRNA 核糖体
(3)①逆转录②C
(4)从砧木运输到接穗新生叶中,发挥作用,影响新生叶的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