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节选)》第2课时 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时代主题的写法。
2.领会作者抓住事物特征展开丰富想象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难点
归纳总结屈原形象,学习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屈原的生平事迹。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作品的整体结构,并要求大家通过阅读相关作品,掌握屈原的人物性格。下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眼中的屈原。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对本文进行细致分析,看看郭沫若是如何塑造屈原的人物形象的。
二、精读细研
1.第一部分分析
(1)靳尚出场后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①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到了吗?
②罪人怎样处置了?
③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④(惊异)什么?
咄咄逼人、急于害死屈原
(2)郑詹尹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态度:对毒死屈原有些迟疑
原因:郑詹尹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但当靳尚说到不按南后的意旨办事的话,南后可以大义灭亲,处死他时,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决心。
从侧面表现出屈原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3)从对话上看,靳尚和郑詹尹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阴险、丑恶、奸佞的黑暗政治权贵的代表。
不同之处:靳尚位高权重,狠毒、诡计多端,而郑詹尹则显得卑鄙、狡诈,还有一些胆怯,是朝中奸佞们的帮凶。
段落总结:屈原对祖国赤胆忠心,对人民一片赤诚。为使祖国免遭秦国侵犯,他提出联齐抗秦的主张。但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昏庸的楚怀王拒不接受他的正确主张。南后、靳尚之流则内外勾结,把屈原视为与秦国交好的障碍,对他进行无耻的诬陷和残酷迫害,不仅投之狱中,还要密谋毒死屈原。这正暴露了他们凶狠、残忍、毒辣的嘴脸,也表现出他们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正义力量的恐惧。
2.第二部分分析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风、雷、电
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无形的长剑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
(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仔细分析一下。
象征手法:用一种具体事物表现另一种特殊事物或特殊意义。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有形的、无形的长剑: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指坚定的信念;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作用: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
(3)找出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到的人物,他们象征了什么?
东皇太一:人世间昏庸腐朽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阶级。
土偶木梗: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东君、大司命、少司命:欺骗民众的反动势力的帮凶。
湘君、湘夫人:悲观论者。
(4)主人公屈原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5)读完课文,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段落总结:作者通过屈原的形象概括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歌颂他所坚持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歌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而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与言行。这也是郭沫若先生塑造屈原这个人物的意义所在。
三、合作探究
(一)《雷电颂》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也是文章精要所在,回答以下问题。
1.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这些话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呼告
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向所涉及的人或呼唤、倾诉的一种修辞格。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呼告往往和比拟、示现结合在一起,带有比拟和示现的性质,所以呼告通常可以分为比拟呼告和示现呼告两大类。
(二)《屈原》独白部分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①拟人兼呼告;②排比和反复;③多用短句
(三)剧本的舞台说明: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舞台说明文字,说说其作用。
1.剧情发生的地点、道具、布景
东皇太一庙之正殿……各室均有灯,光甚昏暗,室外雷电交加,时有大风咆哮。
作用:交代了东皇太一庙的各位神像的摆放位置、场景的布局、人物及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氛围。
2.剧情发生的人物、服装、道具:
屈原略略点头,郑詹尹走入左侧门。
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
作用:对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3.动作:
(命卫士乙) (向湘夫人神像左侧门走入)
(鞠躬) (把面巾蒙上,向卫士)(向风及雷电)
作用: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直接展示戏剧情节。
4.表情:
(迟疑地)(惊异)(含怒)
作用:用来说明人物的心理,直接展示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舞台提示又称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文章节选的是暗害屈原的人密谋及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