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7篇《背影》是朱自清早期的散文代表作,作品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特定角度的背影去写父子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相怜相爱的感情。
牛牛范文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八年级语文《背影》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语文课文《背影》教案篇一教学分析:《背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主题思想是让世界充满爱,对于母爱,友爱,学生们总是很容易体会得到。
而父亲深沉的爱,无处不在,却总是默默的。
《背影》是一篇包含着浓浓父爱的优美的散文,作者细腻的笔迹,将父亲沉默的细致的爱展示给我们。
这一单元,教会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爱,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学情分析: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
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
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较强,对文本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教学重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准备: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音乐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
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利用多媒体,精读、速读相结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电子版免费的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电子版免费的教案教学工作一样包括五个基本环节一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成绩测评。
备课是起始环节,是教学全进程的基础。
对谁讲?讲什么?用什么讲?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推敲、精心设计,同时要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书、言之有物、教学有法。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梦回繁华》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浏览方法,养成圈点勾画批注的习惯。
2.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3.通过学习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酷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指导学生采取浏览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清课文思路,弄清说明顺序。
2. 指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体会准确而典雅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恰当使用说明方法使说明更准确,以及说明方法对于语言特点的影响。
教学创意:1.学生自己讨论学习目标和方法,肯定学习方案。
2.反复使用浏览加细读的方法,随时进行勾画批注。
3.通过说明方法的学习来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流程:一、观赏图画,挑选画作局部,口头说明内容。
(一)教师展现图画,介绍经历。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是我国绘画的无价之宝。
在它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观赏,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
它曾辗转飘落,历经灾害,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
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体会一下《清明上河图》展现的宋代生活。
(二)学生挑选局部,口头说明。
现在让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幅图上有什么?挑选一个局部,用自己的话对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说明。
(设计意图和教学建议:用图片将学生引入情境,让学生试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作内容,可以和后面学习本文语言特点的时候作比较,让学生体会这篇文章语言的特点:准确典雅,条理清楚。
)二、浏览“提示”,讨论学习目标,肯定学习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新闻两则》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原备人:重备人:审核人: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对汉字的要求“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读准字音”,随文学习基本词汇。
(2)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教材分析
《新闻两则》文章虽短,但信息量大。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以精炼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分三路迅速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胜利消息,在简洁明快的叙述语言中夹以轻松幽默的议论,展示了我军必胜的信念和摧枯拉朽的雄伟气势。
3、中招考点
汉字的音、形、义是中招必考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6分,要求学生将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反复练习,熟练掌握,确保不失分。
拟写新闻标题属“语段信息类”题,是中招必考点,分值2到4分。
4、学情分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重点字词。
2、借助资料书,能说出新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课文运用。
3、通过学习本则新闻,能总结出拟写新闻标题的方法。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检测题,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新编电子版教案模板五篇
八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新编电子版教案模板五篇教学工作是教师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必要的教学规则,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潜能的过程。
无论教师的知识和经验多么丰富,没有教案的准备,就很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二)打印版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二)一、内容解读《野望》《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和苦闷。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诗歌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心情。
“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和颈联承“望”字而来,又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到的景色。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
这些景物,在其他田园诗人笔下,可能意味着静谧、悠闲、恬淡,但在诗人这里,看到牧人们皆有所归,“我”却独无,反而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感情,收束全诗。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的反复描写,诗的主旨得以深化。
《黄鹤楼》《黄鹤楼》为吊古怀乡之作。
登上黄鹤楼后,诗人被眼前的景色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
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欲知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为黄鹤楼增添了一层神奇虚幻的色彩。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此联紧承首联。
仙人乘鹤而去,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
“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中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
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文案之劳形……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短文两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①知道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②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体会。
③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④了解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学重点①知道两篇课文的深入内涵。
②知道形象而又含蓄的语言。
○课前准备①布置学生预习,就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感爱好的问题,列出摸索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②罗列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教师设置精当的摸索题备案,以供学生参考。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行道树》:①知道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②反复朗诵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它最丰富、最准确、最鲜明、最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在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比方,“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有一首词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你们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吗?你们知道它的深入含义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朗诵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控朗诵的发音、停顿、重音、腔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识记字词(包括《第一次真好》)整体感知①自读,发觉问题让同学们独立浏览,调动自己的学习体会,归纳学习本课应重点掌控的知识点,提出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②讨论,挑选、整理四人小组讨论,交换发觉的问题。
比较浅显的,组内讨论解决;集中疑难问题,准备课堂发言。
③课堂讨论,肯定摸索题小组代表发言,提出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昆明的雨》教案【三篇】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
教学过程一、说诗情,导入新课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
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
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
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
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
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
嘻嘻哈哈,边吃边聊。
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
然木香花会有的。
猪头肉也会有的。
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二、读文本,整体感知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
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2023年秋人教版(教案Word)语文8上《列夫托尔斯泰》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列夫·托尔斯泰》教案一内容解读1.外貌描写,平庸普通。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文章没有背景渲染,直接进入肖像描画,勾画出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突出了他的总体特征——脸庞多毛,胡须浓密。
这一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须发的特征反复描写,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2段,细腻描写托尔斯泰面部的各个部位。
仍用大量的比喻来刻画托翁的面部特征:整个面部,就像出自农村木匠之手的粗制滥造的小屋;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就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总之,托翁的面部“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作者抓住托翁的面部特征,细致刻画,既有比较,也有托翁本人自述,进一步展示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气质普通,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作者从各个方面、多种角度写托尔斯泰相貌的普通和平常。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做学生的时候、当军官的时候,在乡间生活、坐在马车上、与农民交谈……作者从多个角度展示托尔斯泰普通的一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文章至此,已渐渐转入托翁的精神世界,预示了下文的“突转”。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作者生动描述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拜见情景的描写,又一次让我们全方位地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的方式,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这一段也起到过渡作用,将文章的重点自然转到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上来。
2.浓墨重彩,刻画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这一段作者又一次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写出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地表现出来。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备课精编详案五篇国外有专家认为,在早期视听教材令人失望的情形下,“是教学设计使他们走出了困境。
”后来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致力于严格的教学设计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芦花荡》学习目标:1、感受品味孙犁作品的明丽清新的笔调,秀丽隽永的风格。
2、通过本文学习,让学生对战争与英雄有更为深刻全面的理解,树立我们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的信念。
自主学习:1、检查字词dī( )防竹gāo( ) yào( )子寒jìn( )一suō( )机枪cuān( )sà( ) 转弯mò( )角2、文中的老头子的英雄性格:3、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例子加以说明。
合作探究:1、赏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进一步体会本文的艺术特色小组讨论讨论:小说的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人物是最主要的要素。
小说创作最大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物形象,而编织故事情节、渲染环境描写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而服务的。
那本文的环境描写有哪些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请举例。
2、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是从哪几个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的?当堂检测: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4、“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作业练习:本文在结尾处写道:“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茫茫人海中,有缘才能相识,这份师生之缘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
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
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
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⑤.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同步教案样本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同步教案样本教案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进程,它提出的一套肯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也可用于其他领域和其他性质的问题情境中,具有一定的迁移性。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同步教案样本。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同步教案1《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控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控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控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观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储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以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岩石的厚度温柔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22-29)岩石储存了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
2.课文的第一部分告知我们,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
那么,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呢?看我们的第二部分。
《一着惊海天》-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此外,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仍显得有些拘谨。为了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鼓励性语言,以及设置一些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一着惊海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结构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尽管我通过时间线、事件链等方式进行了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把握。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寻找更多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结构。
其次,在人物形象分析环节,学生对于从有限的描述中全面把握人物特点感到吃力。我意识到,除了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外,还可以尝试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人物形象。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不足。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我打算在课堂上引入更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着惊海天》中所传达的“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以及这个观点在文章结构、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中的体现。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个观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游戏体验的结果。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上课的教案五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师上课的教案五篇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1《登勃朗峰》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领略美景与趣事。
2.学习本文散文笔法与小说笔法并用的写法。
3.感受文章语言略带幽默与书卷气息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朗读古诗词)阅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旅行也是一种阅读,在旅行中去认识未知的这个世界,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绚烂。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爬山,我们可以领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绮丽。
登顶,可以感受一览众山小的壮阔。
今天,我们随着马克吐温的脚步,去勃朗峰来一次绮丽之旅。
二、预习反馈1、说一说,交流你所知道的作者和勃朗峰(1)马克•吐温马克•吐温,美国作家、演说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有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种体裁。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具有幽默和讽刺的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激烈。
(2)勃郎峰勃朗峰,阿尔卑斯山脉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
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
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冰川发育,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顺坡下滑,西北坡法国一侧有的梅德冰川,东南坡意大利一侧有米阿杰和布伦瓦等大冰川。
建有科学研究实验站。
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的旅游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要充分体现其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差异性、艺术性、可变性、目的明确性、设计灵活性、内容新颖性、练习设计精细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题安排】
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
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
一、导语:
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
二、朗读,整体感知
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
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
师配乐朗读。
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
生点评后在齐读。
三、景物欣赏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
(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
;;>“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
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
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
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
(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
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
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3、女生齐读第一段
四、研读赏析,品味情感
1、时间: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更定时分。
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湖中人鸟声俱绝”
作者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说明他怎样的志趣?
;;>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不是,还有舟子。
为何用“独”呢?反映他怎样个性特点?
;;>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3、心情:一个人凌晨去看雪,心情会怎样?
;;>忧郁、惆怅,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简介)
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人。
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
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
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有《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在梦中,如在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靠“梦亿”来寻求心灵的慰藉)
4、本文写于明亡之时,却为何用明号纪年?
;;>深深的故国情丝,淡淡的哀愁。
5、本文不仅写了作者一个人夜晚去赏雪,第二段还记叙了什么?
;;>偶遇金陵人。
作者为什么不把两个人名字写出来,而只是写“金陵人,客此”?
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B、金陵,南京,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
男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惊喜和淡淡的哀愁。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你认为柳宗元和张岱能成为精神上的朋友嘛?
六、小结:
多媒体显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应该理解作者的那份痴心了吧!
七、作业:
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或描写一个身边的同学。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教案的反思
本文的教学设计以新课标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和积累,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注重通过朗读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原则,我把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白文断句;;整体感知”和“赏读文章;;体会情感”两部分。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读读背背和积累文言词汇为主要目标。
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教学所用课时、师生所花时间都逐渐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词语的记忆上。
在文言字词教学中,我们大多采用借助课下注释和参考书、工具书理解课文意思,然后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复记忆巩固。
这种方法对文言文初学者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
但随着文言词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给白文断句(在初始阶段可以提示难点),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的积累和经验给白文断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经过看书下注释,同学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文章意思。
通过给白文断句这一训练,我们希望能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有所进步。
这一教学方法也得到市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的肯定。
赏读环节注重通过品读来理解文本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读为主,以“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的“痴”为切入点,通过找“痴行”、赏“痴景”、说“痴人”三个步骤悟“痴心”。
对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人物的语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进行赏析、品读,使学生能较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