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第3章水环境化学-2-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团的芳烃,具有特别好的吸附表面,它们能与金属离子
和金属水合物发生离子交换、表面吸附、络合和螯合、凝 结和胶溶等反应。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体和土壤中 的微量元素和有毒物质的迁移、富集和固定。
腐殖质的特征★
①具有抵抗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②具有同金属离子和金属水合物氧化物形成络合物或螯合物的
能力;Pb2+ >Cu2+ >Ni2+ >Co2+ >Zn2+ >Cd2+ >Fe2 +>Mn2+ >Mg2+ ③具有与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相互作用的能力; ④具有弱酸性; ⑤具有凝聚作用。高价离子比低价离子有更高的凝聚作用,等
自由反离子 扩散层
吸附层
胶粒
胶团
2.2.1 胶体颗粒凝聚的基本原理和方式
DLVO理论把范德华吸引力和扩散双电层排斥力考虑为仅有的作
用因素,而且假设颗粒是粒度均等、球体形状的理想状态。
总的综合作用位能为: VT=VR+VA VA-由范德华力产生的位能;VR-由静电斥力产生的位能。
离子强度较小时,综合位能 曲线上出现较大位能峰Vmax, 排斥作用占较大优势,体系保 持分散稳定状态。
(2) 影响吸附的因素
①吸附作用的强弱主要决定于吸附剂和吸附质的性质;
②同系物的有机溶质,分子量越大吸附量越大;
③溶解度越小,即疏水性越高的溶质越容易被吸附;
④极性吸附剂容易吸附极性溶质,非极性吸附剂容易吸 附非极性溶质; ⑤当分子的大小相同时,一般是芳香族化合物比脂肪族 化合物更容易被吸附;
⑥有支链的化合物比直链化合物容易吸附; ⑦吸附剂粒度越小,吸附量越大,即富集能力越强,但
③L型(Langmuir)等温式 G = G0C/(A+C)
G0:单位面积上达到饱和时的
最大吸附量;
A:常数。 G对C作图得到一条双曲线 当C→∞时,G → G0 1/G = 1/G0 + (A/G0) (1/C)
L型吸附等温线
等温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吸附剂与吸附物的 特性,其形式在许多情况下与实验所用溶质浓 度区段有关。当溶质浓度甚低时,可能在初始 区段中呈wk.baidu.comH型,当浓度较高时,曲线可能表 现为F型,但统一起来仍属于L型的不同区段。
(2)专属吸附凝聚:
胶体颗粒专属吸附异电的离子化合态,降低表面电位, 即产生电中和现象,使颗粒脱稳而凝聚。
(3)胶体相互凝聚: 两种电荷符号相反的胶体相互中和而凝聚,或者其中
一种荷电很低而相互凝聚,都属于异体凝聚。
吸附电中和机理
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 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ξ电位降低,从 而发生凝聚。
其中粘土矿物是天然水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无机胶体,粘土 矿物的层状晶体基本由两种原子层构成,一种是硅氧四面体 (硅氧片),另一种是铝氢氧原子层(水铝片),其间主要 靠氢键连接,因此易于断裂开来。
(2)金属水合氧化物
以无机高分子及溶胶等形态存在,在水环境中发挥重要 的胶体化学作用。 ①铝:铝在天然水中浓度一般不超过 0.1mg/L。主要形态
(2)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
在湖泊、河口及近岸沉积物中一般均有较多的耗氧
物质,使一定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急 剧降低,使铁、锰氧化物可部分或全部溶解,故被 其吸附或与之共沉淀的重金属离子也同时释放出来。
(3)降低pH值
pH值降低,导致碳酸盐
和氢 氧 化 物 的 溶 解 ,H + 的竞争作用增加了金属离 子的解吸量。 既有H+离子的竞争吸
属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的基本原理。
思考题
1. 叙述天然水体中存在哪几类颗粒物?
2. 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
作用?
3. 根据腐殖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划分为哪几类?
4. 叙述水中颗粒物以哪些方式进行聚集?
2.1颗粒物与水之间的迁移
★2.1.1水中颗粒物的类别 矿物微粒和黏土矿物 金属水合氧化物
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尚有
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华力或氢键在起作用。
★ (1)吸附等温线和等温式
在固定的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的吸附量
(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
温线来表示。水体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类:H、F、L型 ① H型( Henry)等温式(直线型) G = kc k: 分配系数 G
腐殖质
悬浮沉积物 其他,如藻类、细菌、病毒、表面活性剂等
(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矿物微粒(非粘土矿物):石英、长石等,晶体交错、结 实、颗粒粗,不易碎裂,缺乏粘结性。
粘土矿物:天然水中常见的为云母、蒙脱石、高岭石,具
有晶体层状结构,易于碎裂,颗粒较细,具有粘结性,可 以生成稳定的聚集体。
(1)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
(3)腐殖质★
当植物残体经
微生物分解时, 不易被分解的部 分与微生物分泌 物相结合形成一
种无定形胶态复
合物称为腐殖质。
(3)腐殖质★
可溶物 可溶物 X 腐殖质 碱萃取 沉淀物 酸萃取
富里酸 可溶物
腐殖酸 碱溶
加电 解质
褐腐酸
不溶物
胡敏酸
乙醇 萃取
沉淀物
可溶物 (棕腐酸)
灰腐酸
腐殖质是一种带负电的高分子弱电解质,带有很多活性
合物在水中的迁移能力可以直观的用溶解度来衡量:溶解度
小者,迁移能力小;溶解度大者,迁移能力大。
2.3.1氢氧化物
Me (OH)n(s) Men+ + nOH-
根据溶度积:
Ksp = [Men+][OH-]n Kw = [H+][OH-] 可转换为: [Men+]= Ksp /[OH-]n= Ksp [H+]n/ Kwn -lg [Men+]=-lg Ksp -n lg [H+]+n lg Kw ★ pc = pKsp – n pKw + n pH (pc =-lg[Men+])
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铝可发生聚合反应,最终生成
[Al(OH)3]∞的无定形沉淀物。 ②铁:铁是丰量元素,水解反应和形态与铝类似。 ③锰:锰与铁类似,其丰度不如铁,但溶解度比铁高。 ④硅:硅酸能生成聚合物,并可生成胶体以至沉淀物。
2Si(OH)4 H6SiO7 + H2O
(SinO2n-m(OH)2m )
诱发释放的主要因素有: (1)盐浓度升高(离子交换):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
金属离子交换出来,这是金属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的主
要途径之一。 如Ca2+, Na+, Mg2+离子对悬浮物中的铜、铅和锌的交换 释放作用。在0.5mg/L Ca2+离子作用下,悬浮物中的铅、 铜、锌可以解吸出来,这三种金属被钙离子交换的能力 不同,其顺序为Zn>Cu>Pb。
左图表示高分子物质的带电部位与胶粒表面所带异号电 荷的中和作用 右图则表示小的带正号胶粒被带异号电荷的大胶粒表面 所吸附
(4)聚合物粘结架桥絮凝:
胶体微粒吸附高分子电解质而凝聚,专属吸附类型, 主要是异电中和作用。如果聚合物可以同时发挥电中
和及粘结架桥作用,就表现出较强的絮凝能力。
(5) 无机高分子的絮凝: 无机高分子除对胶体颗粒有专属吸附电中和作用外, 也可结合起来在较近距离起粘结架桥作用。
(6)絮团卷扫絮凝: 已经发生凝聚或絮凝的聚集体絮团物,在运动中以其
巨大表面吸附卷带胶体微粒,生成更大絮团,使体系失
去稳定而沉降。
(7)颗粒层吸附絮凝: 水溶液通过颗粒层过滤时,由于颗粒表面的吸附作用,
使水中胶体颗粒相互接近而发生凝聚或絮凝。吸附作
用强烈时,可对凝聚过程起强化作用,使在溶液中不 能凝聚的颗粒得到凝聚。
当离子强度增大到一定程度
时, Vmax降低,甚至完全消
失。一部分颗粒有可能超越该
位能峰,当达到位能极小值 Vmin时,颗粒结合在一起。
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 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 力。 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浓度增加,扩散层的厚度将 从图上的oa减小到ob。 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 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 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 层厚度减小。
反 离 子 浓 度
溶液中离子浓度高
溶液中离子浓度低

由于扩散层厚度的减小,ξ电位相应降低,胶粒间的相
互排斥力也减少。 由于扩散层减薄,颗粒相撞时的距离减少,相互间的吸 引力变大。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 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
排 斥 a

排 斥
最大排斥势能
合力fa-fb
颗粒间距
附作用,也有在低pH条件
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 络合物的溶解。
在受纳酸性废水排放的水体中,水中金属的浓度往往很高。
(4)增加水中络合剂的含量
络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 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时这种络
合物稳定度较大,可以溶解态形
式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 解吸下来。
小结

污染物被吸附后,随之迁移或沉降;一 定条件下又可能发生解吸。
(8)生物絮凝
藻类、细菌等微小生物在水中也具有胶体性质,带有 电荷,可以发生凝聚。特别是它们往往可以分泌某种 高分子物质,发挥絮凝作用,或形成胶团状物质。
水中悬浮物去除方法:
固体悬浮物主要为粘性颗粒,表面带负电,互相排斥, 不易聚结、下沉。为使这些固体悬浮物易于聚结、下沉,
可利用絮凝剂。
絮凝剂起两方面的作用:
2.2水中颗粒物的聚集
凝聚(Coagulation):由电介质促成的聚集; 絮凝(Flocculation):由聚合物促成的聚集
电位离子 反离子
滑动面
胶团边界
胶核
吸附层 扩散层
胶粒
ξ电位
Ψ电位
胶体的双电层结构
– 胶体的结构:
按照以上的描述胶体粒子的结构式可写为:
{[胶核] 电位形成离子,束缚反离子}
(5)其他
湖泊中的藻类,污水中的细菌、病毒,
废水排出的表面活性剂、油滴等。
2.1.2 水环境中颗粒物的吸附作用
表面吸附: 由于胶体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 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愈大,所产生的表
面吸附能也愈大,胶体的吸附作用也就愈强,它是属于一
种物理吸附。 离子交换吸附:由于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 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 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它属于物理化学吸附。
在直径为几微米时有一个临界值;
⑧温度对溶液中的吸附有两种不同的效应:吸附为放热
过程,温度升高,吸附量应降低;但温度升高可使溶质
的溶解度升高,因而吸附量增大; ⑨pH对水体中物质的吸附有重要影响,一般是pH增大 吸附量增高。
2.1.3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
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可能重新进入水体,这是产 生二次污染的主要原因。不仅对于水生生态系 统,而且对于饮用水的供给都是很危险的。
价离子,半径大则凝聚效果好;
⑥不同来源的腐殖质具有总体上的性质相似性,但不具有确切 的结构和固定的化学组成。
(4)水体悬浮沉积物
悬浮沉积物是以矿物微粒,特别是粘土矿物为核心骨
架,有机物和金属水合氧化物结合在矿物微粒表面上,
成为各微粒间的粘附架桥物质,把若干微粒组合成絮状 聚集体(聚集体在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粒度一般在数十微 米以下),经絮凝成为较粗颗粒就沉积到水体底部,也 可重新再悬浮进入水中。
一是能中和固体悬浮物表面的负电性;
另一方面是使失去电性的固体悬浮物迅速聚结、下沉。
起前一个作用的化学剂为混凝剂;起后一个作用的化学剂
为助凝剂。
★ 2.3 溶解和沉淀

涉及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 涉及环境要素:水、碳酸组分、H2S、pH值等。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一般金属化
吸 引
吸 引
(1)水中离子浓度高
天然水环境和水处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颗粒聚集方式: (1)压缩双电层凝聚:
由于水中电解质浓度增大而离子强度升高,压缩扩散
层,使颗粒相互吸引结合凝聚。 实质:电解质加入--与反离子同电荷离子↑--压缩双 电层--ξ电位↓--凝聚
对于水中的负电荷胶体,投入的电解质——混凝剂应是正 电荷或聚合离子,如Na+、Ca2+、Al3+等,其作用是压缩 胶体双电层。
第二节 水中无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无机污染物,特别是重金属和准金属等污染物,进入水
环境后均不能被生物降解,主要通过沉淀-溶解、氧化
-还原、配合作用、胶体形成、吸附-解吸等一系列物 理化学作用进行迁移转化,参与和干扰各种环境化学过 程和物质循环过程,最终以一种或多种形态长期存留在 环境中,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本节将侧重介绍重金
溶质在吸附剂与溶液之
间按固定比值分配
c
H型吸附等温线
lgG
② F型(Freundlich)等温式
G = kC1/n lgG = lgk + 1/n lgC
F型吸附等温线 lgC
lgG对lgC作图可得一直线。 k值是C=1的吸附量,可以大致表示吸附能力的强弱,1/n为 斜率,表示吸附量随浓度增长的强度。 该等温线只适用于浓 度适中的溶液,不能给出饱和吸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