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合集下载

试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试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摘要】汉民族共同语它的形成有着语言、文化、经济、政治等历史 原因。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字】 汉民族共同语 北方方言 白话 官话 普通话汉民族共同语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为摹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成因汉民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民族共同语,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这也就是发展沿用下来的文言。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辞海》解“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

‘雅’有雅正的意思。

”“《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1]。

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据张德鑫先生考证,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典雅、规范、纯正的语言”“正是借助这镐京雅言,全国才能方便沟通交际,‘中央’才能有效控制地方。

在我国语言史上,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此时已开先河。

”[2]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有弟子三千,分别来自四面八方,其语言各异,孔子讲学是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伟大先驱。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doc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doc

什么是汉民族共同语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天下通语”,周德清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

“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

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

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咱们的汉民族共同语就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通用的语言,是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之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话”来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

隋、唐时代,人们做诗词、写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韵书应运而生。

韵书的出现,“正音”风气的盛行,都在客观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语的作用。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

1.1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重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

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乃至典范性的书面语。

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以后掀起的“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

与此同时,“国语运动”的开展,又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在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下,口语和书面语就彼此接近起来,逐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1.2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个民族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以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并渗透到各个方言中。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进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到一种制约作用。

以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1.3现代汉语形成的历程怎么样?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经过近代汉语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书面汉语的文体形式经历了从方言——近代白话——现代白话的一系列变革。

秦始皇“书同文字”政策意义深远。

汉字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是非常完善的文字体系了。

但是中间经历了2000多年诸多朝代的变迁,最后冠以“汉”名,至今仍称之为“汉字”,足以说明汉王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

中原文明与周边其他并存的文明之间,互相接触和渗透,配合和冲突,归化与流散。

现代汉语第1阶段测试题

现代汉语第1阶段测试题
6.韵母按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四呼”,“网”
属呼。
7.发舌尖中音d、t、n、丨时应该舌尖抵
住。
8.发音情况为“舌面、后、半高、圆唇”的舌面元音
单韵母是。
9.声调有的作用。声调的"五度标记法”
是由著名的语言学家创制的。
10.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由个音素符号拼
写。
11.词语“展览馆”中“展”的声调调值应变为。
言D.赣方言
3.指出音素主要是从哪个角度区分出来的最小语
音单位()
A.音高B.音强C.音长
D.音色
4.元音和辅音的主要区别在于()
A.声带是否振动B•气
流是否受到阻碍
C.声音是否响亮D.发
音器官肌肉是否均衡紧张
5.普通话f声母发音形成阻碍的部位是 ()
A.上齿对下唇B.下齿对上唇C.舌尖对上 齿龈D.舌尖对上齿背
现代汉语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现代汉语》第一章至第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形成
、判断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的语言,也包括社会科 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只用于书面形 式。
( )
2.语言总是一视同仁地为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阶
级对语言没有影响。()
3.方言只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不是一种完整的语言
体系。()
4.从先秦到现代,汉民族一直有自己的共同语。

现代汉语绪论练习题

现代汉语绪论练习题

练习一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规化3.文学语言4.方言5.基础方言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为语法规。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摘要: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历史的发展分不开。

汉民族共同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无数次复杂的演变中,在各种因素的促成下,从雅言、通语、官话、国语,终于偶然又必然地形成了今天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关键词:民族共同语;发展;演变汉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

远古时期,今天的中国境内居住着很多氏族和部落,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祖先、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长期的相处和斗争中,分分合合,最终在大融合的趋势下逐步形成了后来成为汉族主体的华夏族。

汉语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1汉民族基础方言的形成1.1 上古汉语(公元3世纪以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黄帝族的语言发展到夏禹时,已由氏族共同语逐渐发展成为部落联盟的共同语。

这种原始汉语一经形成,其发展就再也没有间断,直至今日。

商朝已进入奴隶社会,在商王定都殷墟后,形成了以殷墟话为中心的共同语,从商代甲骨文所呈现的面貌来看,汉语的基本要素这时已经具备了。

周本是商王朝部属的部落。

武王灭商建立了周王朝,接受了商人的甲骨文,并和商的语言融合。

周王朝统治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形成了地域上的几大集团,为满足各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形成了一种在夏朝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各地都能通行的“雅言”,即洛阳一带的方言,在当时起着共同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生产发达,商业兴盛,各地人民交流往来,邻近国家的语言更为接近,大约周、郑、曹、许、陈、宋、鲁、卫、齐等地有了区域的共同语,主要以一地的语言为粗略的基准,不同地域的人之间,说着各方言区中势力最大,虽与其他方言有着或多或少差别,但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语言文字影响最大的便是“书同文”的政策,使得汉语在书写形式上进一步固定下来。

汉王朝建立后,社会平稳发展,国力强盛,出现了长安、洛阳、临淄、成都等大商业都市,方言在一定程度上向共同语靠拢,在文化上儒家经典的传习使汉语书面语进一步趋向规范和统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摘要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是现代汉语的狭义含义,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在中国,使用现代汉语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0%以上。

在世界各地,有一千多万华侨、华裔使用汉语,它也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历史等因素。

1955年10月,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拟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含义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分为标准语和次标准语,标准语就是普通话,次标准语就是以标准语委模仿学习的对象而形成的不够标准的普通话。

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历史汉民族共同语产生年代可以远溯至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

殷商时代,甲骨刻辞中出现的书面形式共同语,如:“癸卯卜,今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这种书面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基本相同的,虽然这种书面语言当时通行的范围很小,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统一汉语的作用。

春秋战国时代,汉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变化。

一方面,由于诸侯分封,群雄割据,存在着“言语异声,文字异性,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当时王畿一代(今洛阳)方言为基础的书面共同语,这就是当时的“雅言”。

雅言实指周朝国都丰镐(今西安南沣水东岸)地区的语言。

作为‘中央政府’的所在地,丰镐话被视为当时的官方语言,以首都方言做标准语音即由此开始。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的弟子来自四面八方语言各异,他讲学就是用雅言而不是鲁国方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家。

他推行了“书同文”政策,消灭了文字异形的现象,使统一了的书面语言得到巩固和发展。

到了汉代,封建经济有了飞跃发展,汉语也有了显著变化。

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10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1005019119 姓名:张亮摘要:民族共同语指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

什麼方言能成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取决於那个方言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人口等各方面条件决定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1956年2月国务院像全国发出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给汉民族的共同语从语音、词汇到语法规范都作了科学的说明,即“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这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定义。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官话普通话口语书面语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相传黄帝部落的史官仓颉创制了汉字。

这套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最大区别,是依据东方「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不是单纯的「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脱离了语言羁绊的、能够控制语言的文字系统」。

(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随着汉字的产生,汉语便形成了与口语相辅相成的书面语。

当口语交际发生障碍时,操不同方言的人便不约而同地借助於书面语。

而书面语的作用一旦得到公认,人们便会想方设法为其汉字「正音」,即确定一种公认的标准读音。

这种标准读音一经推广,书面语便成为部落的共同语。

汉语最早的书面语和共同语称为「雅言」。

它形成於西周,以其国都王畿一带的方言即「夏语」为基础。

春秋战国,诸侯割据,雅言成为各诸侯国之间往来的官方语言,如果官员不会说或者说不好雅言,出使时就必须带会讲标准雅言的「象胥」(翻译)。

不仅官方交往如此,当时文人讲学也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对学生说:「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规化3.文学语言4.方言5.基础方言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黄廖版现代汉语课后答案(全)

黄廖版现代汉语课后答案(全)

现代汉语黄廖版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绪论”思考和练习一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二章语音”习题答案“语音”思考和练习一四、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语音”思考和练习二二、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各包括哪几种?请画成一个总表把声母填上。

普通话声母的发音部位包括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七种。

发音方法,从阻碍的方式看,包括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种;从声带是否颤动看,包括清音、浊音两种;从气流的强弱看,包括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种。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现代汉语2.现代汉语规范化3.文学语言4.方言5.基础方言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和客家方言。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占优势;语法方面(1)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2)词法和句法结构基本一致(3)词的多功能性(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各级各类机关工作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宣传语言,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交际语言。

现代汉语习题库(附答案)

现代汉语习题库(附答案)

现代汉语试题库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从功能上说,它是。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它是以为,以为,以为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从汉代起被称为,明代改称为。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和。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2)(3);词汇方面(1)(2)(3);语法方面(1)(2)(3)(4)。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和。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为,词汇方面以为,语法方面以为。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主要是为了消除,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

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各级各类机关,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

15. 按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广东梅县话属于_________________方言,上海话属_______________方言。

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表示正确,用“×”表示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某种语言的书面形式是它的口语发展的必然产物。

()3.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4.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5.北方方言区指长江以北的汉民族居住地区。

()6.粤方言等于广东话。

()7.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梳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条发展线索

梳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条发展线索

梳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两条发展线索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

汉民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辛亥革命以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则称为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语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到了唐宋时代,产生了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

唐宋以来用白话写作的各种文学作品越来越多,这种在文学作品大都使用北方方言写成,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唐代,北京是北方的军事重镇。

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

金元以来,北京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
多地接受了北方话的影响。

早在数百年前,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我国已经处于非常重要的的地位。

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最后取代了文言文;“国语运动”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音成为共同语的标
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后,对民族共同语的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化,有了更高的要求。

1955年召开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确定了普通话的规范标准,保证了民族共同语的健康发展。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胡适《尝试集·蝴蝶》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二、口语形式的发展
权威方言的更替: 长安、洛阳-北京
长安、洛阳
雅言时期书面上的共同语可能没有十分严格的语 音标准,但是说话和写文章都要遵循,就必然有 一种具有权威性的方言作为各地方的人学习的基 础。在古代,只有全国政治中心的都城方言才具 有这样的权威性。
1924年白话文运动取得全面胜利字音平仄不象过去那样重要?国语统一筹备会?对老国音和注音字母进行修订彻底放弃?老国音?舍弃入声把北京语音当作国音的标准后来被称为?新国音?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口语和书面语
汉民族共同语是在汉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的互相 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
语言有口耳相传的口语形式和用文字记载下来 的书面形式两种。
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 他们形成共同语的历史过程不同,需要分开叙
述。
方言分歧
春秋战国方言分歧已经相当明显:
有楚大夫于此,欲求其子之齐语也……一齐人傅之, 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 置之庄岳(齐国闹市名)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 亦不可得矣。(《孟子·滕文公下》)
唐末·李涪《刊误》:“凡中华音切莫过东都, 盖居天下之中,禀气特正”。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中原唯洛阳,得天 下之中,语音最正。”
北京
公元十世纪左右,契丹定燕京为陪都,辽国五 京之一。
1153,金灭辽,迁都北京,从此北京成为一国 首都。在金统治的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内,长安 和洛阳不再是政治中心,这个地方的方言也不 再具有权威性地位。
明·张位《问奇集》“大约江以北入声多作平声,常有音 无字,不能具载;江南多患齿音不清,然此亦官话中乡 音耳”。

现代汉语简答论述题

现代汉语简答论述题

现代汉语简答论述题1.请简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答: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重镇;在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后来的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把北京定为国都。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近千年,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从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开展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答:(1)因为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重镇;在辽代,北京是五京之一;后来的金、元、明、清等朝代,都把北京定为国都。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近千年,因此,北京话的影响逐渐显著,其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从而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2)“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为白话文最后在书面上取代文言文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开展了“国语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这两个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3.现代汉语有几个方言区?各方言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答:现代汉语大致有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代表;吴方言区,以苏州话为代表;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闽方言区,其中闽东、闽南、闽北分别以福州话、厦门话、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0905010197 09汉语言文学摘要: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可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而社会发展缓慢的缘故,汉语方言分歧较大。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同地区的人民交往很少,造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方言“七区说”汉字改革汉字统一主要内容: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说过一个关于“普通话”的相声。

其中说到有位北京人到上海,向旅馆服务员要“面汤”,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一盆洗脸水,闹了个大笑语。

可见,如果不会说普通话,不但交往困难,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

先秦时期曾有一种类似“普通话”的统一的、规范的口语,叫作“雅言”。

史书上记载,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

只是这种统一的口语当时没有在社会各地的方言也就长期保存了各自的差异性。

但是,尽管方言分歧大而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是缓慢的发展),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还是逐渐增加的。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注[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〇年版,第500页。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当很久远。

汉语存在复杂的方言,这是汉语发展的一个侧面,汉语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在汉语方言之上早已存在求同的趋向。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一、什么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它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的过程中,北京话占有特殊的地位。

早在唐代,北京已是北方军事要镇。

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

近千年来,北京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它作为官府的通用语言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另一方面,白话文学作品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动摇了文言文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国语运动”的开展促使北京语音成为全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

两个运动互相推动和影响,这就使得书面语和口语接近起来,形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二、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怎样的?方言是一种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或变体,是局部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

一民族语言的共同语,则是通用于这个民族全体成员的语言。

对于各地方言来说,规范化的共同语是民族语言的高级形式,它比任何方言都富有表现力。

共同语形成后,对于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一定的影响。

它的词语经常传播到各方言中去。

规范化的共同语,往往促使地域方言向它靠拢,对方言的发展起一种制约的作用。

与此同时,共同语也要从方言中吸收种种语言成分,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地域方言间差异的缩小,以至于消失,则须经过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第三章文字“文字”思考和练习一三、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世界上的文字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表音文字是用数目不多的符号表示一种语言的有限的音位或音节,作为标记词语声音的字母;表意文字是用数目众多的表意符号表示一种语言中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或词,而不是表示语言中的音位或音节。

汉字用笔画构成的大量表意符号(字来表示汉语的语素,从而代表了汉语语素的声音,而不是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汉语的音位或音节,所以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

一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准音。

普通话语音系统主要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以及变调、轻声、儿化等。

一、声母普通话的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共22个。

(拼音后为例字,下同)b 巴步别p 怕盘扑 m 门谋木 f 飞付浮d 低大夺t 太同突 m 南牛怒 l 来吕路g 哥甘共k 枯开狂 h 海寒很j 即结净q 齐求轻 x 西袖形zh 知照铡ch 茶产唇sh 诗手生r 日锐荣z 资走坐c 慈蚕存 s 丝散颂“零声母”安言忘云普通话22个声母中有21个由辅音充当,我们可以根据辅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给声母分类。

1、按发音部位分类普通话的辅音声母可以按发间部位分为三大类,细分为七个部位。

1)唇音以下唇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双唇音:上唇和下唇闭合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3个:b 、p 、m 。

齿唇音(也称作“唇齿音”):下唇和上齿靠拢构成阻碍。

普通话只有1个。

2 舌尖音以舌尖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三个发音部位:(也叫平舌音)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即上牙床)接角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4个:d 、t 、n 、l(也叫舌翘音舌尖后音舌尖向硬腭的最前端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4个:zh 、ch 、sh 、r 。

(也叫翘舌音)3)舌面音以舌面为主动器官,普通话又细分为两个发音部位: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向硬腭前部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有3个:j 、q 、x 。

舌面后音:(也称作“舌根音”):舌根向硬腭和软腭的交界处接触或接近构成阻碍。

普通话声母有3个g 、k 、h 。

2、按发音方法分类普通话辅音声母的发音方法有以下五种:1)塞音成阻时发音部位完全形成闭塞;持阻时气流积蓄在阻碍的部位之后;除阻时受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积蓄的气流透出,爆发破裂成声。

普通话有6个塞音:b 、p 、d 、t 、g 、k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0905010197 09汉语言文学摘要: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跟社会的发展、跟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变革是密切相关的。

可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因为中国地域辽阔,而社会发展缓慢的缘故,汉语方言分歧较大。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方言分歧较大的语言之一。

二千多年来的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不同地区的人民交往很少,造成“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关键词:汉民族共同语方言“七区说”汉字改革汉字统一主要内容:相声大师侯宝林曾经说过一个关于“普通话”的相声。

其中说到有位北京人到上海,向旅馆服务员要“面汤”,结果服务员给他送来一盆洗脸水,闹了个大笑语。

可见,如果不会说普通话,不但交往困难,还可能误事。

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社会交际必须使用一种统一的共同语。

先秦时期曾有一种类似“普通话”的统一的、规范的口语,叫作“雅言”。

史书上记载,孔子在读古书、行古礼时就使用雅言。

只是这种统一的口语当时没有在社会各地的方言也就长期保存了各自的差异性。

但是,尽管方言分歧大而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使是缓慢的发展),各方言区之间的交流还是逐渐增加的。

为了交际,人们就要求有一种通用的汉民族共同语言。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方言经过经济集中和政治集中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语言”。

(注[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〇年版,第500页。

)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正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一)汉语方言的形成当很久远。

汉语存在复杂的方言,这是汉语发展的一个侧面,汉语发展的另一个侧面,是在汉语方言之上早已存在求同的趋向。

“扬雄(方言)告诉我们,汉朝是有很多方言的,但是也有一种‘通语’,这种‘通语’和当时的书面语关系如何还有待于研究。

”传世的扬雄撰写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

根据扬雄《答刘歆》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等材料,可知周秦时期已有人采集方言。

([M]《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76-77页)1955年,罗常培、罗叔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一文中提出,“汉语方言还没有经过全面的调查。

根据现在知道的情况,可以分成八大方言,每个方言内部包括许多小方言。

”这八大方言是:北方话、江浙话、湖南话、江西话、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广东话。

根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增定版上册把现代汉语分为七大方言区,该教材认为“七区说”比较稳妥,七区说较之把江浙话归为吴方言([M]4-6页)。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学术界的意见不完全统一。

比较通行的是“七区说”。

“七区说”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将山西、内蒙古(中南部)、陕西(北部)、河北(局部)有入声的方言划为晋语,皖南一带的徽州方言划为徽语,另外将广西的平语也单列一区,加上另七个方言共十个大区。

1988年,在香港朗文出版公司出版的[M]《中国语言地图集》里,我国方言研究学者将汉语方言划分为十大区。

在大区之下有的分区;在区之下分片或再分区;在片之下有的分小片。

十大方言的划分是:1、官话大区人口约66223万。

其中:东北官话区约8200万人;北京官话区约1802万人;冀鲁官话区约8363万人;胶辽官话区约2883万人;中原官话区约16941万人;兰银官话区约1173万人;西南官话区话区约20000万人;江淮官话区约6725万人。

2、晋语区人口约4570万。

3、吴语区人口约6975万。

4、徽语区人口约312万。

5、赣语区人口约3127万。

6、湘语区人口约3085万。

7、闽语区人口约5507万。

其中包括:闽南区、蒲仙区、闽东区、闽北区、闽中区、琼文区、雷州区、邵将区。

8、粤语区人口约4021万。

9、平语区人口约200万。

10、客家话区人口约3500万。

中国古代汉民族的经济政治中心是北方的中原地区,所以汉民族共同语就以中原地区的方言作为基础,以王朝京城所在地的地方话作为语音标准。

比如先秦时期以“成周”(洛阳)方言为基础的“雅言”、秦和西汉时以关中方言“秦语”为基础的通语、东汉时的洛阳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成为汉民族的共同语。

然而由于它们都主要是官方用语,只通行在官僚士大夫的圈子里,并没有向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推广,因此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汉族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着古代汉语共同语。

春秋时期,这种共同语称为“雅言”([M]《论语/述而》),汉代称为“通语”([M]杨雄《方言》),明代改称“官话”,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称为“普通话”。

要谈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可以从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谈。

一般认为,汉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在先秦时代就产生了,当时口语和书面语基本一致。

但由于口语灵活多变,书面语保守,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口语和书面语脱节的情况,即“言文不一”的情况,嘴巴上说的和手上写的不是一回事了,如嘴巴上说“哎呀,我真是痛苦呀!”写下来却是“呜呼,痛哉!”这种言文不一的情况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代出现了一批注释家,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读不懂先秦时期的作品了),到了隋唐时期,言文不一的状况更加严重,人们已经很难读懂古人的作品,严重削弱了语言的交际作用。

于是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形式就开始在民间产生了,这就是早期的白话文。

宋元以后一直到五四,虽然文言文一直占据着书面语的统治地位,但较能反映口语的“白话文”一直在民间流传发展着,并最终走向成熟取代文言文的正统地位。

唐宋时代,产生了接近口语的文学语言——白话。

白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宋元以来,由于印刷术的发展,用白话写的文学作品大大增加,话本、戏曲、小说等讲唱文学形式传播到各地,这样就推广了北方话。

金、元、明、清四代,除明初一个短时期建都金陵(南京)以外,其他时期都建都北京。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前后历时八百多年。

由于经济政治的集中,北京话的影响逐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

一方面,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言传播到全国各地,成为“官话”,“官话”也就逐渐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共同语”;另一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的白话文学作品,特别是元明以来的戏曲,也更多地接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这样,北京话就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清朝末年,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实际上已经形成。

汉字改革运动和汉语统一运动是密切联系的,清末切音字运动的提倡者在考虑拼音文字的同时,也很关心民族共同语的问题。

在清末切音字方案中,拼写“官话音”的方案最多。

卢戆章最早提出把“南京话”作为“各省之正音”,后来,他又改为同意用“京音官话”作为“通行国语”。

王照坚决主张用“京话”(北京官话)作为共同语,他认为“……宜取京话,因北至黑龙江,西逾太行宛洛,南距扬子江,东傅于海,纵横数千里之土语,与京语略通。

是以京话推广最便,故曰‘官话’。

余谓‘官’者,公也,‘官话’者公用之话,自宜择其占幅员人数多者”。

(注[A]《官话合声字母》凡例。

)他所说的‘土语’,就是流行得最广的北方话。

他在《挽吴汝纶文》中,指出了“以字母传国语为普通教育之要原”。

提出了“国语”的概念,他提的“国语”和“官话”是意义相同的。

王照的论述,实际上是主张推广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共同语。

朱文熊最早提出“普通话”的概念,他指的普通话是“各省通行之话”。

劳乃宣等主张先学方音,后学京音。

而先学好地方语音,目的是为更好地更快地学习官话音。

一九一○年,清末切音字运动的最后一年,从“官话”到“国语”的概念更加明确了,资政院议员江谦等三十二人曾联名就清政府的学部在奏折中所提到的“国语教育事项”的说法提出质询,要求把“官话”正名为“国语”。

一九一一年,清朝学部召开“中央教育会议”,通过了《统一国语办法案》。

这个提案为统一国语提出了很具体的措施。

辛亥革命后,一九一二年民国成立,召开中央临时教育会议,会上决定召开读音统一会。

一九一三年,读音统一会开会,议定了6500个汉字的国定读音,称做“国音”。

当时对“国语”的概念是“就国音而发”的“近文之雅语”,“一种极普通之官话”。

但是,读音统一会只解决了“国音”问题,并没有解决推行“近文雅语”的问题。

这一问题,到五四时期才解决。

为了解决国语统一问题,一九一六年八月,北京的教育界人士86人组成了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

一九一七年召开第一次大会,选举蔡元培为正会长,张一麟为副会长。

“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本国语言,选定标准,以备教育界之采用”。

任务是:(1)调查各省方言;(2)选定标准语;(3)编辑语法辞典等书;(4)用标准语编辑国民学校教科书及参考书;(5)编辑国语杂志。

一个国语统一运动逐渐形成了。

一九一七年,国语研究会委托黎锦熙拟定了一个《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详尽地规定了音韵、词类、语法三个方面的调查研究计划。

国语统一运动和白话文学运动差不多是同时兴起、相辅相成的。

一九一八年,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宗旨。

于是,国语统一运动和白话文学运动就呈“双潮合一”之势,蓬勃地发展起来。

为了更便于开展国语统一运动的工作,一九一九年四月,中华民国国语研究会组织了国语统一筹备会,作为教育部的一个附属机构,专门主持国语统一的工作。

从此,国语研究会的工作实际上由国语统一筹备会代替了。

一九一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国语统一筹备会成立。

会员有蔡元培、赵元任、汪怡、白镇瀛、萧家霖、曾彝进、孙世庆、方毅、钱玄同、胡适、刘复、周作人、马裕藻、沈兼士、黎锦晖、许地山、林语堂、王璞、黎锦熙、陈懋冶、沈颐、李步青、陆基、朱文熊等172人,由教育部指定张一麟为会长,袁锡涛、吴敬恒为副会长。

(注黎锦熙:[M]《国语运动史纲》,第82-83页。

)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之后,革新思想成为社会的主要潮流,国语和白话的推行,就更加顺利了。

一九二○年,经过国语统一筹备会的一番努力工作,国民政府的教育部正式通令小学“国文科”“一律改为国语科”,这是实现文体改革的一大措施,同时也使国语统一运动有了较大的实质性的进展。

从这以后,国语统一运动进入了推行期。

一九二四年,国语统一筹备会修改了读音统一会所定的“国音”,改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