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十个典型症状
糖尿病症状全解析,助你早日发现端倪
糖尿病症状全解析,助你早日发现端倪糖尿病,这一慢性代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健康。
由于其起病隐匿,许多患者在初期并未察觉,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恍然大悟。
然而,糖尿病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从身体的细微变化中发现端倪。
作为内分泌与代谢病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我将为您全面解析糖尿病的症状,助您早日发现并采取行动。
一、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与消瘦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常被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与消瘦。
由于血糖升高,身体会通过增加尿量来排出多余的糖分,从而导致多尿。
多尿又会引起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使得患者感到口渴,进而多饮。
同时,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来产生能量,导致患者感到饥饿,进而多食。
然而,尽管食量增加,但由于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身体反而会逐渐消瘦。
二、非典型症状:视力模糊、皮肤瘙痒与疲劳除了典型症状外,糖尿病还可能引发一系列非典型症状。
例如,高血糖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这是因为血糖升高影响了眼睛的屈光状态。
此外,皮肤瘙痒也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外阴部和四肢末梢的瘙痒更为显著。
这可能与高血糖导致的皮肤神经末梢受损有关。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容易感到疲劳,这主要是因为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血糖来产生能量,导致体力下降。
三、并发症症状: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与感染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身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
糖尿病神经病变则可能导致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
此外,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降低,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如皮肤感染、尿路感染等,这些感染可能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四、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对于预防并发症和延长患者寿命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血糖检测。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的早期典型症状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1.皮肤病变皮肤病变是潜伏着的糖尿病在体外唯一的明显症状,除糖尿病早期可同时存在皮肤病变外,也可能是糖尿病继发或反复发生各种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皮肤病。
主要表现为毛囊炎、疖、痈、癣症以及丘疹、水疱、脱屑、浸渍、糜烂等。
约有30%----40%的患者会发生周身皮肤瘙痒,同时伴有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等。
2.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反复发生低血糖早期糖尿病患者,也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但排泄过程缓慢,当血糖高峰已经过去,胰岛素排泄才达至高峰。
而这恰恰就是血糖浓度减少的时候,于是可以发生低血糖,整体表现出来饥饿感、失眠、流汗等。
因此,反反复复出现低血糖者,应当提防与否患上了糖尿病。
3.难于掌控的肺结核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比正常人多3~5倍,这是由于糖尿病人的抵抗力差,高糖环境更有利于结核茵的生长繁殖,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显著,症状难以控制。
尤其是中老年人患结核久治不愈,更应考虑并发糖尿病的可能。
4.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整体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症早期表现为对称性远端感觉障碍,下肢比上肢重,双下肢发麻,伴有刺痛或烧灼感、蚊行感;有的手足疼痛,夜间加重,甚至盖棉被,接不触衣服也可以引发疼痛:小儿皮肤色素变深,指甲变薄;因颅神经出现炎症而发生眼球运动障碍,眼后或眼球上方疼痛,面神经麻痺或神经性耳聋。
不过每个人不一样,不一定每一条都有。
不同类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相貌,轻者可以毫无感觉,重者可以影响生活;可以是典型的症状,也可以是非特异性、似乎很难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的症状.典型的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与体重减轻,按发生机制讲是应按这个顺序发生,但也可以仅仅突出某一个症状。
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一、什么叫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并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
据估计,现全世界有1.6亿糖尿病病人,中国据估计近4000万。
二、糖尿病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
典型的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的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
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的糖也越多。
(2)多饮。
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喝水很多,饮不解渴。
(3)多食。
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消瘦。
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
(5)疲乏。
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
(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
三、糖尿病诊断(1)空腹血糖>7.0mmol/L 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OGTT试验又称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在当血糖升高的程度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使诊断摸棱两可时,而进行的一种进一步确诊糖尿病的检验措施。
让患者在空腹情况下口服75克葡萄糖,于2小时后抽血检查血糖水平,如果要诊断糖尿病则:服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3)糖耐量异常(IGT)和空腹葡萄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是指OGTT试验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升高,超过正常的7.8mmol/L,但仍未达到11.1mmol/L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3糖尿病新诊断标准
2023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典型症状:患者出现比较典型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2.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食的情况下,于早餐前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
3.9-6.1mmol/L,如果空腹血糖值大于等于7.0mmol/L,则考虑为糖尿病。
3.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是指在进食后2小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
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血糖值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大于等于11.1mmol/L,则考虑为糖尿病。
4.随机血糖:随机血糖值高于11.1mmol/L。
5.葡萄糖耐量实验:让患者早晨起床后,空腹服用75克葡萄糖加适量水分,空腹时的血糖值高于或者等于7.0mmol/L,两个小时血糖值高于或等于11.1mmol/L,即可诊断。
6.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反映近2-3个月来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
正常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小于6.5%,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值大于等于6.5%,则考虑为糖尿病。
以上标准中,满足任意一种情况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另外,空腹血糖受损血糖标准为5.6~6.9mmol/L;糖耐量
受损血糖标准为7.8~1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受损标准为5.7%~6.4%。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的加强身体锻炼、调整饮食结构、改善睡眠质量来逆转受损的情况,避免发展为临床糖尿病。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并以医生诊断结果为准。
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不足(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临床类型主要包括1型糖尿病(胰岛素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体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不足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
一、病因与遗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有关,主要诱发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改变、感染、创伤、手术、精神刺激、多次妊娠分娩。
二、临床表现典型的高血糖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除此之外还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疲劳等,有时也可以完全无症状。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动员和分解加速,大量脂肪酸在肝经β氧化产生大量乙酰乙酸、β径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为酮体。
血酮升高为酮血症,尿酮排除增多称为酮尿,临床上统称为酮症。
这些酮症均为较强的有机酸,大量消耗体内储备碱,超过机体的处理能力,若代谢紊乱进一步加剧,血酮继续升高,便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1.诱因常见的诱因有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有时亦可无明显诱因。
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发生意识障碍前有糖尿病症状加重,当酸中毒出现时则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有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快有烂苹果味。
(二)低血糖低血糖是指血糖低于浓度2.8mmol/L(50mg/dl)的状态。
1.病因(1)降糖药物剂量过大。
(2)服药时间过早和(或)吃饭时间太迟。
(3)忘记吃饭或进食不足。
(4)活动量大而没有及时加餐。
2.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发抖、出虚汗、无力、肢冷、饥饿感、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手足和嘴唇麻木、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等。
3.低血糖的处理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时获得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1)进食含糖食物,大多数患者通过进食而很快得到纠正,较轻的低血糖一般在15分钟内缓解。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含糖食物以备发生低血糖时自救。
糖尿病 13 个不典型症状,不容忽视!
众所周知,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但往往许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那么糖尿病都有哪些“非典型症状”?事实上,具备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患者尚不足全部的一半,许多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所以更值得注意,临床常见的如下:1、餐前低血糖在糖尿病的初期,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其原因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的变化不同步,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却没达峰值,到下一餐前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反而达到高峰,这样就造成了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引发餐前饥饿感。
2、异常排汗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且以颜面、上身为主,下肢出汗较少。
3、胃肠功能紊乱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常可影响胃肠道功能,使胃肠道蠕动减慢,胃排空延迟,患者表现为腹胀、纳差或顽固性便秘。
此外,也有少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通常不伴有腹痛及脓血便,而且使用抗生素无效。
4、排尿困难及尿潴留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与排空,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滴沥、尿失禁。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考虑前列腺肥大,还应注意排除是否存在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5、体位性低血压由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当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由于血管不能反射性收缩,导致血压下降而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病人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晕厥。
6、性功能障碍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神经及血管病变,从而引起男性性功能障碍,所以,以往性功能正常的中年男子,发生阳痿或勃起不坚时,应及时化验血糖,以排除糖尿病。
据调查,男性糖尿病患者合并阳痿者约占50%。
7、反复尿路感染女性尿道较短,本身就比男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糖含量较高,尿道就成了各种病菌(细菌、霉菌等)的最佳滋生地,如果同时合并“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尿潴留,将使尿道感染的机会进一步增加。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或无法有效管理的情况下,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临床典型病例,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病例回顾:李先生,男性,57岁,患有2型糖尿病超过10年。
多年来,他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管理病情,如饮食调控、药物治疗和运动。
最近,他开始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尿频、皮肤溃疡难以愈合以及肾功能异常。
1. 视力模糊:李先生的眼底检查显示,他罹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导致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视网膜受到损害,引起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虽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减缓并控制此病变的进程,然而,李先生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他的视力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困难。
2. 尿频:据李先生反映,他每天频繁排尿,特别是夜间频尿。
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和多尿的常见症状。
高血糖水平促使肾脏过滤大量液体,排出过多尿液。
此外,由于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患者易感染尿路。
然而,李先生忽略了症状,并未及时就医,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
3. 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李先生发现自己患有皮肤溃疡,起初只是小伤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愈发严重。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受伤,而且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病人对创伤的感知也会减弱,使得伤口的治愈困难且时间较长。
李先生未给予伤口及时的处理和注意,导致溃疡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引发感染。
4. 肾功能异常:通过尿液和血液检查,李先生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导致肾功能异常,尤其是患有多年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此种情况。
肾功能异常会引起尿液中蛋白质的排除,同时导致水分滞留和电解质紊乱。
正因如此,李先生出现了水肿和高血压等问题,进一步损害了他的整体健康。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视力损伤、尿频、皮肤溃疡和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是糖尿病未受控制引发的临床病例中常见的表现。
新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健康随笔共识·指南日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进一步优化了糖尿病的诊疗策略,对进一步规范我国糖尿病的预防、诊疗、管理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将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解读如下:更新1:糖尿病患病率根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依世界卫生组织(WHO )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1.2%。
近40年来,中国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7%,到2007年的9.7%、2013年的10.4%,一直到最新的11.2%。
更新2: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是与血糖结合的血红蛋白,与血糖浓度成正比,可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
新指南指出,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方法测定的HbA1c 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即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更新3:新增个体化HbA1c 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HbA1c 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 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 目标。
更新4: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
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 获益证据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即列净类降糖药)。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患病率非常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继心血管,肿瘤之后排在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产生细胞内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弥补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1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的常见病因1、与1型糖尿病有关的身分有关:1)自身免疫体系缺陷:因为在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胰岛细胞抗体(ICA抗体)等。
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疾病分类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ype I diabe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
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
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并且此类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
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
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
发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
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
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
糖尿病
糖尿病一、概念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二、中国发病现状亚洲糖尿病学会透露,截至2012年中国患糖尿病的总人数已达到9240万。
中国的糖尿病现状非常严峻: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患者。
青壮年缺乏运动,导致糖尿病高发。
三、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
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四、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
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3、妊娠糖尿病4、继发性糖尿病糖尿病 - 临床症状早期症状手脚麻木的感觉,男性发生阳痿,女性发生阴道异常干燥。
皮肤发痒:全身或局部皮肤发痒,肛门周围瘙痒,尤其女性顽固外阴部瘙痒。
疲乏无力:身体常常无原因地感到疲惫不堪,双腿乏力,双膝酸软。
且高血压、尿液发白。
口渴多尿、体重下降:病人的饮水量大量增多,排尿的次数和份量也随之增多,是发现糖尿病最便捷的途径,有时会伴有体重下降。
异常感觉:手足麻木、肢体发凉、疼痛、烧灼感、蚂蚁行走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等。
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除了上述常见症状之外,还会出现许多的症状也需要大家注意。
第一,反复感染:包括反复的皮肤、尿路、牙龈、肺部等感染,以及肺结核等。
其次,排尿异常:尿频、尿急、排尿费力、淋漓不尽或有尿失禁。
第三,胫骨前褐色斑:表现为小腿前部皮肤出现片状褐色斑,常于外伤后遗留不退。
第四,反复低血糖:经常于餐前出现饥饿、头晕、心慌、手颤等现象。
糖尿病的20个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20个早期症状*养生导读:糖尿病的20个早期症状你知道吗?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其发病都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出来,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20个之多,你知道都有哪些吗?下面为你介绍糖尿病的20个早期症状,快来看看吧。
*1、饥饿和多食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这就需要去医院检查了,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体重下降中年人的身体日渐肥胖,食欲也正常,一旦发现体重下降很快,就应考虑是否的了糖尿病。
因肥胖会增大胰岛素的需求量,导至病情急剧恶化。
*3、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
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
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4、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
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5、餐后低血糖糖尿病早期由于胰岛素分泌过程缓慢,当达到胰岛素分泌达高峰时,餐后血糖高峰已过,因此可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如果在两餐中间的时间,经常发生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需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6、面色发红典型糖尿病人在发病前后,面色并无异常改变。
但有人调查过千例隐匿性糖尿病病人,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颜面色泽较红,有89.5%的患者呈不同程度面色发红。
*7、视力下降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
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1
糖尿病诊断标准202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糖数值和糖尿病典型症状。
血糖数值方面,空腹血糖的标准值为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的值应当小于11.1mmol/L,随机血糖的临界值也为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如果一个人存在这些症状,并且血糖值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1.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
2.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如果没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但是血糖值满足上述条件之一,需要在另一天重复测定血糖以明确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的诊断并不仅仅依赖于血糖数值,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糖尿病的疑虑或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检查。
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是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引起的血糖过高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典型表现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1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β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水平降低、分泌高峰延迟,血糖波动加剧,因而难以控制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对细胞造成更为显著的损害。
并发症:(一)、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动脉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半数以上病人,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主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等,常引起心、脑、肾严重并发症而致死。
周围动脉尤其是下肢足背动脉等硬化可引起坏疽。
2、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微动脉、微静脉,从光镜及电镜下发现糖尿病中微血管病变的特征为毛细血管基膜增厚:正常基膜厚约80~250nm,糖尿病人基膜增厚可达500~800nm。
基膜中有糖类沉积,其中主要为羟赖氨酸相应按比例减少,提示赖氨酸被羟化而成羟赖氨酸,此种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为并发许多脏器病变的病理基础。
分布非常广泛,尤以肾小球、眼底、神经、心肌、肌肉等的微血管为主,引起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及心肌等肌肉病变,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基膜增厚的发病机理有两学说:代谢紊乱学说:从最近研究生化测定,已知此基膜增厚系由于糖蛋白沉积,最明确者为肾小球基膜,也见于肾小球系膜中。
肾小球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系膜细胞都能合成此基膜中的物质,在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在肾小球硬化症中的肾小球基膜(GBM)内带负电荷的HS-PG含量明显降低,在冠状动脉中也有类似改变。
ECM或GBM中HS-PG的降低导致GBM的负电荷降低,白蛋白易于自GBM漏出,动脉也易于发生硬化。
因而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糖尿病肾病的而且也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与高血糖症和生长素旺盛,促使糖化蛋白合成增强,分解减慢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的十大护理方法
糖尿病的十大护理方法1.糖尿病的典型表现症状以及引发因素糖尿病的临床特征相对典型,早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多尿、多饮以及体重减轻等。
具体表现为:① 多尿:尿急尿频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征之一,其机制被认为与高血糖有关。
当血糖水平超过肾脏葡萄糖阈值指标时,体内葡萄糖不能正常吸收,进而形成渗透性利尿,导致尿量增加,严重的患者每天可排尿20次甚至30次以上。
② 多饮:受渗透性利尿的影响,尿频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出现明显的口干现象,而过量饮水又会加重患者的多尿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治疗时应及时应用降糖药,如效果不满意可注射胰岛素。
③ 体重减轻: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正常饮食,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消瘦和体重减轻,这被认为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
但如果及时发现,体重下降是可以控制的,甚至可以通过有效的治疗逐渐恢复。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由多种因素引起,具体如下:① 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具有很强的家族聚集性,中国2型糖尿病的遗传率为51.2%-73.8%,普遍高于60%,1型糖尿病患者的遗传率为44.4%-53.7%,低于2型糖尿病;② 肥胖超重:肥胖是导致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③ 运动量不够:缺乏运动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相比于常运动的人群,不运动的人群糖尿病发生率更高,是常运动人群的2-6倍。
④ 饮食因素:高能量饮食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饮食危险因素之一;⑤ 营养不良: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会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的情况出现,进而糖耐量受损,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1.糖尿病后需要注意什么?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糖尿病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发作后,因糖尿病不能治疗而过度恐惧,而抑郁或自暴自弃,或不关心、不治疗,在心态上要调整好,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接受糖尿病教育:必须配合医生接受糖尿病教育。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告知患者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
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养生导读:中医怎样解释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属于消渴病,累及人体的胃、脾、肾,这三个器官出现了障碍就会出现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从中医角度是怎样解释糖尿病的三多一少的症状吧。
*一、中医解释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中医认为,消渴有上、中、下三消之分。
上消属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中消属胃,表现为多食善饥;下消属肾,以多尿为主。
因此,糖尿病便具有了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1、多食肥者令人内热,内热可以理解为身体里面很热,身体里面一热,就会伤胃,等于胃的外围热了,导致消化加快。
比如说烧一锅饭,如果火很旺,很容易被烧焦。
在人体内的表现,胃里面的东西很容易被消化掉,它是内热导致的。
相反,如果下面火一点没有,那么饭肯定是生的,在人体叫完谷不化,完全没有消化。
这是阳虚的表现,刚好跟内热相反。
*2、多饮口渴才会多饮。
?口渴是因为阴虚,如果有胃热,津液更容易被消耗,口渴就会越重,好比汤锅里的水,火势越旺,水液被蒸发得越多,在体内表现的就是水分越少。
这跟热天人容易口渴的道理是一样的;脾是升津的,脾不能升津,不能上输津液到口中,也会导致口渴,就像输送泵一样,压力不够就不能把水送到高楼上,楼上的人就没水喝;脾能产生气血津液,原本要不断补充人体津液,它的功能降低了,津液产生少了,身体出现阴虚,导致多饮。
*3、多尿水液代谢,脾是主力之一,它主运化水湿,脾阳不足,运化无力,不能把我们吃下去的水谷转化成精微物质,也就是气血津液,反而导致水湿停蓄,往前阴走得多就是多尿,往后阴走得多了,就是泄泻,当然这也跟肾有密切关系,因为肾主二便,脾肾阳虚,肾失其合,过度的开,出现多尿,就像水闸不能关闭一样,水就会无度地流失。
*4、体重下降脾是后天之本,是产生气血的地方,脾出现问题,不能把食物转化成气、血、津、精、液,这些都是充养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缺乏必然出现形体消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说自己吃得很多,就是胖不起来,因为脾不能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糖尿病典型病历
糖尿病典型病历本病历记录了一位45岁男性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患者出现了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等典型糖尿病症状,经过血糖检测和胰岛素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患者自述近半年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症状,尤其在餐后感觉口渴难耐,饮水量较以前明显增加,同时尿量也相应增加,食欲旺盛但体重下降。
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压药。
无糖尿病家族史。
血糖:空腹血糖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糖化血红蛋白5%其他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均正常胰岛素治疗:每日早晚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饮食控制:少食多餐,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量运动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等血糖监测:每周至少监测3次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血糖,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经过胰岛素治疗和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空腹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
患者体重逐渐回升,多饮、多尿症状明显改善。
摘要:本文基于糖尿病结构化中医住院病历数据,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证结合诊疗规律进行了探讨。
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证候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络脉瘀阻等,其诊疗规律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和推拿治疗等。
本文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以期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诊疗提供更多思路和方法。
引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异常、疼痛、肢体麻木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采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方法,但其疗效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气血亏虚、络脉瘀阻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证结合诊疗规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糖尿病的十个典型症状
导语:很多人在患糖尿病的早期无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身在病中不知病,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并发心、脑、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糖尿病的十个典型症状
中老年人若出现以下小症状,应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视力下降:当出现眼睛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等现象时,要立即进行检查,以防糖尿病的发生。
皮肤瘙痒:糖尿病引起的皮肤瘙痒,常常让人难以入睡。
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现象。
口腔疾病:糖尿病引起口腔疾病的表现主要有:①口干口渴,口腔烧灼感;②皮肤黏膜可出现淤点、淤斑、水肿;③不易治愈或经常复发的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出血及牙痛等。
生活中的小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