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的传承!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的传承!1闹花灯——山西老乡俱乐部闹花灯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
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
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2闹红火——山西老乡俱乐部闹红火闹红火又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山西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
有些,是从正月十四闹到正月十六的,也有从正月十五闹到十七的,还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闹的。
3放烟火——山西老乡俱乐部放烟火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
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4高跷——山西老乡俱乐部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
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5跑旱船——山西老乡俱乐部跑旱船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6跑竹马——山西老乡俱乐部跑竹马跑竹马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汉族民俗活动形式,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7小车舞——山西老乡俱乐部小车舞小车舞,流传于山西省境内各地,是比较普遍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一般在旧历正月十五左右闹“红火”时表演,也有在其它时序节令中表演。
8挑椅舞——山西老乡俱乐部挑椅舞挑椅舞,是流行在孝义县西泉镇一带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蹈。
相传,这种舞蹈的出处,源流传于清代“蠢厮戏妻”的民间故事。
9狮子舞——山西老乡俱乐部狮子舞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民间就有狮子舞了。
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
过 年 即 将 结 束 的 志 。 标 是 节 , 也 是 灯
正 月 十 五
灯节—自然少不了这些
做工精细活灵活现的彩灯 来添彩。
右下角这一张—是大叔在 耍 灯火
在十五游街的时候, 在十五游街的时候,人们 就会进行这种颇有地域特 色的活动: 色的活动:
抬棍
背棍, 背棍,抬棍
背棍
用称挑起新娘的盖 头——称心如意 称心如意
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
人 们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一 门 古 老 的 艺 术 , 表 达
剪 纸
--
喜庆的春联是对生活的热爱
向 往 和 祝 愿
红红火火
过
大年
那神采奕奕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看!那神采奕奕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是勤劳勇敢的山西人的追求! 是勤劳勇敢的山西人的追求!
“拉锯扯锯老娘们前唱大戏” 拉锯扯锯老娘们前唱大戏” 拉锯扯锯老娘们前唱大戏 过大年唱大戏,是流传了百年的习俗 过大年唱大戏, 唱大戏
唱秧歌, 唱秧歌,农民生活的乐趣
挂灯笼是曾今大
户人家的标志,现在, 户人家的标志,现在, 人们早已习惯了家里 灯火通明的状态。 灯火通明的状态
娶 媳妇
招 亲
抛 绣 球 —
拜天地-古老的习俗
开心的一天。 这是年轻人最幸福最开心的一天。
刀削面—— 刀削面 像飞鱼一样
吃小吃
长寿面——从头到 从头到 长寿面 尾只有一根哦! 尾只有一根哦! 一生顺利的祝福
比针还细的拉面——师
傅的水平真不一般
刚刚做好的油糕
这些是大家看一样就知道的小吃, 些是大家看一样就知道的小吃,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
孩子小时候都有属 于自己的一个。
布 制 的 小 玩 意 ,
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
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植根于山西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历史传统,经过长期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风俗习惯、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
首先,山西的风俗习惯丰富多样。
在山西,人们注重男女有别的礼仪规范。
例如,新婚夫妇之间会居住在夫家,女子一般会参加家族中的女儿赶大车和扫轿等仪式。
同时,山西人还流传着一些独特的礼仪习俗,例如“对箪”的习俗,即新婚妻子要在婚后三天内要将婆婆提供给新婚家庭的箪食用完,以示尊敬和与新家人共进退。
其次,山西的节庆活动举办隆重。
山西民俗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西的年俗活动。
在春节期间,山西人会举行一系列的传统庆祝活动,例如舞狮、放鞭炮、过年夜、包饺子等。
此外,山西还有一些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山西每年的第二个月十五日举行的“千灯巡游节”,这是山西的传统节日,庆祝泉州万安寺塔的修复,人们会点燃千盏纸灯,在巡游中庆祝。
山西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以大同为代表的山西锣鼓艺术被誉为中国的“非遗艺术”。
山西锣鼓艺术以其激情昂扬的节奏、高亢激昂的音色和精确协调的演奏技巧而闻名。
此外,山西还有脸谱艺术、评书、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了山西民俗文化的内涵。
在山西的农村地区,还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
例如,在春耕、秋收等重要的农事活动中,农民们会举行一系列的仪式和祭祀,以祈求丰收和好运。
同时,山西的乡村还有一些特色的习俗,例如民间婚丧嫁娶、搬家入住都有一套独特的禁忌和习俗。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给乡村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淳朴与传统观念的承继。
总的来说,山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包括了风俗习惯、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是山西的宝贵文化遗产,也体现了山西人民的传统观念和情感,是山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一些传统的山西民俗文化面临着消失和萧条的风险,因此,保护和传承山西民俗文化,对于维护山西独特的文化特色,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山西的风俗
山西的风俗
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风俗文化。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挂起红灯笼,贴上春联,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如意。
而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舞龙舞狮的表演,它们象征着力量与吉祥,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在山西,面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刀削面,每一片都薄如蝉翼,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
而每当有重要的日子或节日,人们总会围坐在一起,亲手制作各种面食,享受家庭的温馨与和乐。
除了这些,山西还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
比如,在山西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会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放河灯,寄托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而在南部的一些地方,则有独特的社火表演,人们穿着五彩斑斓的服饰,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和团圆。
这些风俗不仅展现了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山西有趣的风俗
山西有趣的风俗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省份,拥有着众多传统的风俗和习惯。
这些风俗和习惯不仅体现了山西文化的独特性,还反映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1. 阳和腊八节阳和腊八节是山西传统的民俗节日,通常在农历的阳和腊月举行。
这一节日是山西人民祈求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用松树枝搭起竹架,挂上五彩缤纷的彩球,成为阳和杆。
还有一些人会在自己的家门口或者庭院里搭建阳和屋,然后在屋子里祈求家庭的财富和平安。
而腊八节则是一种祭祀先祖和祈求丰收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制作腊八粥,一家人一起吃腊八粥,祈求平安和健康。
2. 手工艺品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省份,因此山西拥有着丰富的手工艺品,比如雕刻、绘画、陶瓷工艺等。
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晋城的剪纸、山西的陶瓷和晋南的木雕。
山西的剪纸以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表现力强,造型优美而著称。
山西陶艺粗厚,通常采用单色绘制,干净利落,营造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晋南的木雕则具有浓厚的民间风格和神秘的宗教色彩,通常是体现生命气息和拜神的工艺品。
3. 表演艺术山西的表演艺术非常有特色。
比如说它的锣鼓表演。
锣鼓是山西民间的一个传统乐器,在婚礼、葬礼、庙会等宗教活动中常常被用到。
锣鼓表演以轮番敲击、声音大、活跃、节奏感强为特点。
山西还有一种叫做秧歌的民间舞蹈表演。
秧歌起源于山西,它以各种非正式的节日和庆祝活动为舞台,被誉为中国民间歌舞文化的抢手好戏之一。
4. 茶文化山西是一个传统的茶文化重地,茶文化在山西已经发展了千年之久。
早在唐朝时期,山西便有茶的栽种和制造。
山西有许多著名的茶品,比如临汾的饮品-花矿茶,过程繁琐、口感清香甘醇,是山西最有特色的茶品之一。
还有一种叫做薄皮白茶的茶品,是由晋中一带的茶叶经过特殊的加工,饮用时只需加上热水便能享受到一份清香、回甘的茶香。
5. 饮食文化山西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
它的特色是色泽鲜艳、质地细腻、口感清新。
山西的风土人情
山西的风土人情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省份,具有独特的风土人情和
民俗习惯。
一、美食文化。
山西是一个以面食为主的省份,这里有着许多美食,如刀削面、过油肉、烤羊排、灌汤包等。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糖火烧、扁食、涮羊肉、臭豆腐等,让人垂涎三尺。
二、民俗文化。
山西是一个有着浓厚民俗文化的地方,其其中一项代表性习俗就是
“过年劝酒”。
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互相劝酒,以此来表达
对彼此的关爱和祝福。
其它代表性的民俗文化还有“快乐女声”、“集体
婚礼”、“周末花市”等。
三、建筑文化。
山西有着许多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代的城墙、古庙和古堡。
其中比
较有名的是“悬空寺”,这座建筑被挂在陡峭的峭壁上,非常惊险刺激。
四、婚俗文化。
山西的婚俗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
其特色之一是“闹洞房”,在新娘
入洞房后,亲朋好友便在门口唱歌跳舞,取乐闹洞房,让新人终于可以携
手新婚。
总之,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其风土人情与民俗习惯具有浓
郁的地方特色,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
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山西,位于我国中部,素有“文化故乡”之称。
自古以来,山西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而闻名于世。
在山西这片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古代文化,这些文化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传承和延续,形成了独特的习俗。
一、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山西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山西的乡村,祭祀祖先的习俗由来已久,代代相传。
每逢祭祖的日子,全家人都会齐聚一堂,上香、献花、献酒,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思念之情。
在祭祀的同时,还会举行丰盛的宴席,邀请亲朋好友一同共享,增进感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民俗表演山西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表演形式。
比如平遥古城的太平鼓、晋城的秧歌舞、芮城的地秧歌等,这些表演形式多以歌舞形式为主,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在农历节庆或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跳着古老的舞蹈,唱着优美的歌曲,展示出古老而生动的文化底蕴。
三、传统节日山西人民保留和传承了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举行各种祭祖活动、巡游仪式、民俗表演等,让人们重温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吃年夜饭、走亲访友,过年的习俗既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又寓意着新年新气象的展开,是山西古代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四、饮食习俗山西人喜欢吃面食,尤其是刀削面、烩面等。
在重大节日或家庭聚会上,人们还会亲手制作饺子、馄饨等传统小吃,体现出山西人民热情好客的习俗。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当地特色小吃,如平遥牛肉饼、沁水羊肉汤等,这些小吃不仅口味独特,而且富有营养,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民间传说山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如孟姜女哭长城、姜汁糖糍等。
这些传说不仅承载着山西人民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文化内涵。
人们通过讲古谈今、传承文化,弘扬传统美德,使这些古老的传说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总之,山西古代文化的家乡习俗包含了祭祀活动、民俗表演、传统节日、饮食习俗、民间传说等多个方面。
山西民俗文化
8.平阳木板年画 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 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平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平阳木板年 画。
9.面塑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西的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 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2.山西民间社火 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 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 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 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3.威风锣鼓 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 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 会、社火、迎神祛邪。
山西民俗文化
———————————————————————————————— 作者: ———————————————————————————————— 日期:
山西十大民俗风情
1.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 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 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6.炕画 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炕画内容丰富,从风 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
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 年的历史了。
7.刺绣 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 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 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地传承!
山西民间40种民俗文化,几千年的传承!1闹花灯——山西老乡俱乐部闹花灯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
山西民间的灯火,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这里要把灯与火区分开来。
灯,是闹花灯;火,是放烟火。
2闹红火——山西老乡俱乐部闹红火闹红火又称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
山西各地,闹红火的形式不大相同,相同之处是都在正月十五闹。
有些,是从正月十四闹到正月十六的,也有从正月十五闹到十七的,还有光在正月十五晚上闹的。
3放烟火——山西老乡俱乐部放烟火烟火,是以火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起初,是专供贵族豪富争雄斗奢的消遣品,到了明、清,烟火制作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逐渐成为节日的礼品。
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施放烟火助兴。
4高跷——山西老乡俱乐部高跷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
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
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5跑旱船——山西老乡俱乐部跑旱船旱船,是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之一,逢年过节,山西境内各地都流行这种民间舞蹈,这是一种模拟水中行船的民间舞蹈。
6跑竹马——山西老乡俱乐部跑竹马跑竹马是风行于山西农村、城市一种汉族民俗活动形式,至少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时活动于广场或街头巷尾。
山西省各地参加跑竹马表演的人数不等,活动形式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7小车舞——山西老乡俱乐部小车舞小车舞,流传于山西省境内各地,是比较普遍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一般在旧历正月十五左右闹“红火”时表演,也有在其它时序节令中表演。
8挑椅舞——山西老乡俱乐部挑椅舞挑椅舞,是流行在孝义县西泉镇一带的,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舞蹈。
相传,这种舞蹈的出处,源流传于清代“蠢厮戏妻”的民间故事。
9狮子舞——山西老乡俱乐部狮子舞在三晋大地上,狮子舞渊源很深,大约在东汉末年的民间就有狮子舞了。
山西十大民俗简介
山西十大民俗简介哎,说起咱山西,那可是个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的地界儿,光是想想那些个传统习俗,心里头就热乎得跟喝了壶老陈醋似的。
今天,咱就来聊聊山西那十大民俗,不带拐弯抹角的,直接上手!头一个得提咱的“闹社火”。
一到过年过节,村里村外,那红火劲儿,啧啧,简直了!大伙儿穿上花花绿绿的衣裳,敲锣打鼓,舞龙耍狮,那场面,热闹得跟炸了锅似的。
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跟着队伍后面跑,生怕错过啥好玩的。
这社火啊,不仅喜庆,还寓意着驱邪避害,迎祥纳福,咱山西人对这老传统,那可是情有独钟。
再来说说“剪纸艺术”。
山西的剪纸,那可是一绝!大娘大婶们,巧手一挥,红纸就变成了活灵活现的窗花、喜字、小动物。
贴在家里,既美观又吉利,感觉整个家都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剪纸里头的花样儿,多得数不清,每一种都蕴含着美好的祝愿和期盼。
提到吃,咱山西的“面食文化”那是绕不过去的。
刀削面、栲栳栳、猫耳朵……光听名字就让人流口水。
这些面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的东西,更是山西人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就说那刀削面吧,师傅们站在锅边,一手持刀,一手托面,嗖嗖嗖,一片片薄如蝉翼的面条就飞进了滚烫的锅里,那手艺,简直是绝了!还有啊,山西的“晋商文化”也是不得不提的。
想当年,晋商们走南闯北,诚信经营,赚下了金山银山,还留下了那么多精美的宅院和商铺。
走在平遥古城、乔家大院里,看着那青砖灰瓦,雕梁画栋,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商贾们谈笑风生的声音,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
说到婚嫁习俗,山西的“迎亲送嫁”也是别具一格。
新郎新娘穿上大红衣裳,骑上高头大马,在亲朋好友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奔向幸福的彼岸。
这一路上,鞭炮声声,笑声连连,充满了喜庆和祝福。
到了晚上,还有“闹洞房”的习俗,亲朋好友们变着法儿地逗乐新人,让婚礼的气氛更加热烈和欢快。
除了这些,山西还有“中秋赏月”、“端午包粽”、“清明祭祖”等等好多好多的民俗活动。
每一个节日,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山西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山西省的风俗
山西省的风俗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的中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上,历史的长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
这些风俗不仅体现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领略那里独特的风俗魅力。
一、婚嫁习俗山西的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古代,山西的婚姻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讲究门当户对。
婚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合婚、相亲、定亲等。
婚礼当天,新郎要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在返回新郎家的途中要跨过一个燃烧的炭盆,寓意辟邪和去除不吉之物。
到达新郎家后,新娘要拜堂成亲,之后进入洞房等待新郎的陪伴。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哭嫁”的习俗,即新娘在出嫁前要哭唱一段歌曲,表达对家人的不舍之情。
二、丧葬习俗山西的丧葬习俗也颇具特色。
在山西人的观念中,丧葬是一件十分庄重而神圣的事情。
当有人去世后,家人要为其举行隆重的葬礼。
葬礼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报丧、守灵、超度等。
在葬礼上,孝子要披麻戴孝,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之情。
同时,还要请和尚或道士为逝者超度亡灵,使其安息。
在山西的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土葬的习俗,即将逝者安葬在自家的祖坟之中。
三、节庆习俗山西的节庆习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乐和祥和的气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山西人民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吃团圆饭等。
这些活动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民间艺术山西的民间艺术也是其风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晋剧、蒲剧、上党梆子等地方戏曲以及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手工艺。
这些民间艺术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山西人民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世界。
五、饮食习俗山西的饮食习俗也独具特色。
山西人民以面食为主食,善于制作各种面食小吃,如刀削面、烩面、饸烙面等。
【精品】山西的民俗文化
【精品】山西的民俗文化山西,一个历史悠久的省份,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拥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下得以传承和发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西的民俗文化世界,感受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一、晋商文化晋商文化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诚信、敬业、勤奋的精神为内涵,代表了山西人的商业智慧和道德风范。
晋商以票号起家,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的先河。
他们的商业网络遍布全国,甚至远及海外,成为了当时中国的商业巨头。
晋商文化所倡导的“诚信为本”、“义中取利”的商业理念,对中国的商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民间艺术1.皮影戏:皮影戏是山西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形式,被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
它以驴皮或牛皮为原料,制成各种人物形象,通过灯光照射,投影在屏幕上,配以唱腔和乐器演奏,形成一种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
2.刺绣:山西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其中以忻州、定襄的刺绣最为有名。
这些地方的刺绣作品构图精美、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面塑:面塑是山西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以面粉为主料,辅以色彩、工具等,经过捏制、雕刻、蒸煮等工序,制成各种人物、动物、花卉等形象。
面塑作品造型别致、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三、地方戏曲山西的地方戏曲丰富多彩,有晋剧、豫剧、北路梆子、中路梆子、南路梆子等。
这些戏曲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表演形式生动活泼,音乐伴奏富有地方风味。
它们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情感和道德风范,是山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饮食文化山西的饮食文化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格而著称。
山西菜以酸、咸、辣为主要特点,其中以酸汤水饺、刀削面、油泼面等最为著名。
此外,山西的煤炭资源丰富,使得山西的煤炭烤肉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很高的知名度。
山西的饮食文化反映了山西人的生活习俗和地域特色。
五、民居建筑山西的民居建筑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北方传统建筑的风格。
山西的特色民俗
山西的特色民俗
山西的特色民俗活动有:闹花灯、闹红火、放烟火、高跷、跑旱船、跑竹马、小车舞、挑椅舞、狮子舞、龙舞、龙舟舞、中黄高台、倒悬花鼓、铁棍与背棍、渔翁戏海蚌、沈老爷坐轿、晋南血社火、黄河灯会、太原社火、怀仁旺火、平定塔火、南庄架火、威风锣鼓、绛州鼓乐等等。
山西民间生育民俗:得喜、添喜、报喜、坐月子、满月、抓周、奶妈、起名、开锁、抚养、生辰。
山西民间葬俗:初终、入殓、吊祭、出殡、祭奠、灵棚、祭品、喜丧。
山西春节民俗:祭灶节、除夕、春节、立春、春联、窗花、年画、饺子、爆竹、压岁钱、迎喜神、破五、人节、谷神节、石头节、正月十五元霄节、太原年俗。
山西其它传统节日:填仓节、青龙节、寒食节、清明节、四月初八、端午节、六月六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送寒衣节、开斋节、冬至节、腊八节。
山西民俗文化
山西民俗文化山西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地方。
山西的民俗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
一、传统节日山西的传统节日多以祭祀、庆祝丰收和纪念历史事件为主题。
比如,春节是山西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祭灶、贴春联、拜年等活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缅怀。
除此之外,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也在山西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活动。
二、民间艺术山西民间艺术源远流长,琴棋书画、紫砂壶、剪纸、面塑等各类民间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传承。
尤以晋剧、山西布袋戏等地方戏曲为山西文化的代表之一,这些戏曲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剧情体裁受到广泛的欢迎。
此外,民间工艺品如彩绘泥塑、剪纸、刺绣等也是山西民俗文化的亮点。
三、民间信仰山西人民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传统,包括道教、佛教、民间信仰等。
山西许多名胜古迹,如五台山、恒山等都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
此外,山西还有许多传统的民间信仰,如拜神、祈福、祭灶等活动,体现了山西人对宗教信仰的尊崇和传承。
四、民间习俗山西的民间习俗也是其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喜事时的婚礼习俗、过年时的各种节庆活动、传统的民间戏曲演出等,在这些活动中人们传承着家族的传统,弘扬着自己的文化。
此外,山西的民间风俗还包括了节气习俗、生育习俗、饮食文化等,丰富多彩,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热情。
在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民俗文化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神。
保护和传承山西的民俗文化,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悟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归宿。
文化山西:山西十大民俗风情
山西属于北方,是北方省份,但也是整个长江以北地区唯一不属于“北方民系”的地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山西的民俗风情:1.民间剪纸民间剪纸:民间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剪纸就是这样一种扎根民众之间,与人民生活紧密关联,为千家万户增色添喜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
代代相传,年深月久,逐渐形成一套在审美意味上、艺术表现上较为完整、成熟的程序。
2.山西民间社火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为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由此民间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并且年年岁岁流传至今。
3.威风锣鼓威风锣鼓:威风锣鼓起源于尧舜时代,兴盛于隋唐。
相传公元六一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将尉迟恭,以威风锣鼓演兵布阵,一举大获全胜,继而便流传于民间,用于喜庆典礼、集会、社火、迎神祛邪。
4.民歌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5.戏曲山西是中国戏曲的摇篮。
元曲四大家之中三人都是山西人:《窦娥冤》作者关汉卿、《倩女离魂》的作者郑光祖、《墙头马上》的作者白朴。
山西至今还保存有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
还要唱“还愿”戏。
6.炕画山西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
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
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和传说故事。
在原平发掘的宋代古墓中发现了与现代炕画相似的壁画,证明了炕画这种民间艺术至少已有800年的历史了。
7.刺绣山西农村的这种手工作品十分普及。
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
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
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
8.平阳木板年画源于宋朝平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
山西民俗文化内容
山西民俗文化内容山西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省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山西的民俗文化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民间艺术、民间习俗、传统服饰等方面,下面将就山西的民俗文化内容进行介绍。
1.传统节日山西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山西人过年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祭祀祖先、贴门神、放鞭炮、舞狮子等传统活动。
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也是团圆的象征,山西人会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此外,山西还有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
2.民间艺术山西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皮影戏、山西剪纸、山西绣球等。
皮影戏是山西著名的传统艺术形式,通过在半透明的皮影上绘制形状,然后用煤油灯光照射,形成动态影像。
山西剪纸则是以纸张为材料,利用剪刀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多用于装饰和庆祝活动。
山西绣球是山西省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通过绣制各种花纹和图案,制作成球状的装饰品。
3.民间习俗山西的民间习俗以守岁、颂春、拜年等为主要内容。
守岁是指在除夕夜家人团聚一起守夜,等待新年的到来。
在此期间,家人会一起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颂春是指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五的时间里,人们祭拜祖先,祈求新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拜年则是指在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拜访,祝福对方。
此外,山西还有各种婚俗、葬礼习俗等,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
4.传统服饰山西的传统服饰以丝绸为主要材料,色彩鲜艳,样式独特。
男子常穿长袍、马褂、褶裙等,女子则喜欢穿旗袍、对襟上衣、裙子等。
山西的传统服饰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采用刺绣、缎带、玉饰等来点缀。
不同地区的传统服饰又各具特色,反映了山西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传统。
总的来说,山西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样,体现了山西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这种民俗文化既是山西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介绍山西民俗活动
介绍山西民俗活动
山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以下是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民俗活动:
1. 十二钗:十二钗是晋南地区传统的民俗婚礼仪式,是新娘子在婚礼当天所穿的装束。
十二钗代表了十二个月份,寓意新婚夫妻能够共度一年四季、白头偕老。
2. 汾酒大曲节:汾酒是山西的一种著名白酒,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山西洪洞县都会举行汾酒大曲节。
活动期间,有着各种文艺表演、美食展销、酒文化交流等
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品酒。
3. 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也是山西的民间艺术之一。
它是用兽皮或纸张做成的人物、动物等剪影,通过背景灯光和配乐来讲述故事情节。
在山西的一些地区,人们会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放映皮影戏,吸引大家共同观看。
4. 五台山庙会: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都会在五台山上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期间,有着各种佛教法会、民间表演、集市等活动,吸引了无数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和观光。
山西的民俗文化范文
山西的民俗文化范文山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俗文化的省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山西的民俗文化包括节令风俗、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介绍。
首先,山西的节令风俗是其独特的民俗文化之一、山西人民热爱节日,重视传统节令,每逢节日,各种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风俗。
例如,每到春节,山西人会举行迎财神、祭祖、贺新年等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为特别的是“腰鼓舞”活动。
这是山西民间的一种舞蹈形式,由五个人组成的舞蹈团队表演,舞者们身穿独特的装束,手挥大鼓,腰以舞动,动作矫健有力,具有浓郁的表演力和节奏感。
其次,山西的传统习俗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有许多传统的习俗,如结婚习俗、祭祀习俗等。
在山西,结婚一般要经历订婚、过大礼、迎亲、拜堂、临亲、伴手礼等环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过大礼和迎亲。
过大礼即男方家送给女方家一些礼品,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对两家的祝福,而迎亲则是男方亲属接女方入门,表示男方对女方的接纳和欢迎。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山西人民的传统价值观和婚姻观念,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此外,山西的民间艺术也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的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歌唱、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山西梆子。
山西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代表,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喜剧性强,唱腔独特,表演形式多样。
山西梆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更是山西人民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
总之,山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节令风俗、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方面。
山西人民热爱节日,重视传统,将各种庆祝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不仅反映了山西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更是山西丰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人民自豪和骄傲的源泉。
多姿多彩的山西民俗文化讲解
一、传统建筑风俗
一是窑洞。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山区丘陵 地带的贫苦人家多依向阳山崖挖土窑洞,多为一明 两暗形式。
二是四合院。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 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 院落,是我国北方农村的代表性院落。
三是地窨院。沟壑纵横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 居民建造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形式——地窨 (yin 去声)院,显示了黄土高原居住民俗传承的 鲜明特色。
四是穿心院。
大同的穿心院,是普通的旧式平房,而且有许多房 屋是那种四合头小院的格式。多处四合院,互相串 通,便形成了大同市南街的穿心院。
山西广灵剪纸艺术
广灵剪纸的独特性
1、虽是剪纸,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层、几层,最多
十几层,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几层、几十层,多则可达约80层。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调什么色、染什么色。
颜色可调出五、六十种,而点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
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饸饹
饸饹是山西民间常做的 一种家常面。也叫河捞, 做法简单,先把和好的 面放入特制的饸饹床(当 地人叫“捺把子”)内, 反复泵压手柄,器具压 迫使面条从饸饹床下方 的许多小孔压出,待压 到一定长度后用刀或薄 铁片把面条截断,下进 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 头或打卤食用。起面速 度快,味道可口,而且 颇具观赏性(乡巴佬进城 啦)。
拉面
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山西城乡独 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清末陕西人薛 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说,在陕西、 山西一带流行的一种“桢面条”做法以 山西太原平定、陕西朝邑、同州为最。 其薄如韭菜,细似挂面,可以成三棱子, 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 这种桢条面就是现在山西的拉面。拉面 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 味。拉面的种类也很多,有大拉面、小 拉面、龙须面及空心面等等。一般7扣 以下的为大拉面,7扣以上的为龙须面, 一般家庭做的为小拉面。大拉面的表演 在太原街头巷尾并不鲜见,但“面食技 艺团”的师傅们如此绚丽夺目的表演我 还是第一次见。为了美观和营养,面团 被和成了绿色的蔬菜面,抻开,卷起, 再抻开,再卷起,如此数扣之后,师傅 们将拉好的面放在撒满面粉的几案上抖 开,而后两手像搭毛线般地将面抻开并 抖动着。整个景象就如碧绿的瀑布哗哗 泻下一般,蔚为壮观。片刻之后走上前 去,看到拉好的面已如丝般纤细,这已 是龙须面的标准了。
山西民俗文化范文
山西民俗文化范文山西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山西民俗文化的形成源于古代的农耕文明和封建社会,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点。
下面将从山西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和地方特色等方面来介绍山西的民俗文化。
首先,山西拥有许多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之心。
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山西最热闹的节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同时,人们还会制作传统美食,如饺子、团圆饭等,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度佳节。
除了春节,还有其他一些节日也很具有特色,如元宵节和夏至节。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点燃彩灯,观赏烟花,还有猜灯谜的活动。
夏至节则是农历夏至这一天,人们会吃饺子、喝冷饮来消暑,同时也有一些地方会有赛龙舟的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丰富多样,充满了欢乐和喜庆的气氛。
其次,山西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剪纸和面塑。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在纸上剪出各种花纹的艺术,山西的剪纸技艺很有名气,精美的剪纸作品常常被用来装饰窗户和墙壁。
面塑是一种用糜子面捏成各种形状的手工艺,山西的面塑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被誉为“面食之都”。
除了剪纸和面塑,山西还有许多其他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木版年画、刺绣、脸谱等,这些艺术形式都体现了山西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力。
最后,山西还有一些独特的地方特色,如民居建筑和民俗风情等。
山西的传统民居建筑以“四合院”为主,四合院是一种围绕中庭而建的建筑形式,具有很高的保温性能和文化内涵。
同时,山西的民俗风情也令人难忘,山西是中国关中民俗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源。
在山西的乡村里,人们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豆腐节等,这些表演形式源远流长,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窑 洞
四合院
地窨院
王家大院穿心院
建筑群
省建 存 是 级筑 最 太 重风 完 谷 点格 整 城 文的 的 内 物一 具 现 保座 有 存 护宅 清 最 单院 代 大 位, 中 、 。系 期 保
太 谷 的 孔 祥 熙 故 居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位于定襄县 河边镇,现为河边民俗 馆。
舞狮
大头娃娃
踩高跷
背棍
民俗—舞龙
五、 山西 传统 婚礼 习俗
婚俗
文化承载着历史,历史演绎着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今天的文化是 历史的传承和晋升,借古励今,是 历史传承的须要。山西一方古老的 黄土地,特别的地舆,长久的历史, 积淀了深沉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多 民族文化的融会,天然构成了朔州 区域特有的民风民俗。婚姻作为人 生旅途中的一件大事,跟着社会的 提高和时期的变迁而一直调换着形 式。婚俗也已成为世代相传的文明 现象,具备必定的传承性和稳固性。
一、传统建筑风俗
一是窑洞。窑洞是古代穴居遗风的演变。山区丘陵 地带的贫苦人家多依向阳山崖挖土窑洞,多为一明 两暗形式。 二是四合院。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 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 院落,是我国北方农村的代表性院落。
三是地窨院。沟壑纵横的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 居民建造习俗,形成了独特的民居形式——地窨 (yin 去声)院,显示了黄土高原居住民俗传承的 鲜明特色。 四是穿心院。 大同的穿心院,是普通的旧式平房,而且有许多房 屋是那种四合头小院的格式。多处四合院,互相串 通,便形成了大同市南街的穿心院。
剔尖
剔尖又叫拨鱼,是“八姑” 演变而成的,做法同“八 姑”大致相同,但和的面 没有“八姑”那么稀。做 时先用面、水5∶3的比例 加少许食盐和好面,然后 用手蘸上水在面上拍好后 置于碗内或铁板上醒放15 分钟。下锅时一手将盛面 的铁板向锅边倾斜,使面 流向碗沿,另一手用专用 的铁筷将碗沿的面往锅里 拨,拨成两头尖,中间粗 的小鱼形。
拉面
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山西城乡独 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清末陕西人薛 宝展著的《素食说略》中说,在陕西、 山西一带流行的一种“桢面条”做法以 山西太原平定、陕西朝邑、同州为最。 其薄如韭菜,细似挂面,可以成三棱子, 也可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 这种桢条面就是现在山西的拉面。拉面 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 味。拉面的种类也很多,有大拉面、小 拉面、龙须面及空心面等等。一般7扣 以下的为大拉面,7扣以上的为龙须面, 一般家庭做的为小拉面。大拉面的表演 在太原街头巷尾并不鲜见,但“面食技 艺团”的师傅们如此绚丽夺目的表演我 还是第一次见。为了美观和营养,面团 被和成了绿色的蔬菜面,抻开,卷起, 再抻开,再卷起,如此数扣之后,师傅 们将拉好的面放在撒满面粉的几案上抖 开,而后两手像搭毛线般地将面抻开并 抖动着。整个景象就如碧绿的瀑布哗哗 泻下一般,蔚为壮观。片刻之后走上前 去,看到拉好的面已如丝般纤细,这已 是龙须面的标准了。
多姿多彩的 山西民俗文 化
主讲人:李俊婷 组员:张瑞萁、霍秀敏、 原玉芝、靳晓静、 郅艳霞
民俗的涵义
民俗,就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风俗。中国是一个 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中国境内土生土 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 文化,代代传承,这些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还增加了民族凝聚力。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 活的需要,在各个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 扩大和演变,为人民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 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 力量。
莜面栲栳
莜面栲栳是山西晋北、 晋中、吕梁一带家庭主 妇的拿手戏。她们将一 大块热水和好的面团放 于手背上,夹于中指食 指中间,放置光洁石板 一块,随手一拐、手托 一推、食指一挑一卷, 筋薄透亮的一个个栲栳 便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笼 中,急火蒸10来分钟出 锅后,浇上羊肉蘑菇臊 子或葱油盐醋等,软筋 适口、浓香不绝。
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
三 山 西 剪 纸 艺 术
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 雄浑、博大之气; 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 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 特点; 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 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 关内之隽秀; 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 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 格
饸饹
饸饹是山西民间常做的
一种家常面。也叫河捞, 做法简单,先把和好的 面放入特制的饸饹床(当 地人叫“捺把子”)内, 反复泵压手柄,器具压 迫使面条从饸饹床下方 的许多小孔压出,待压 到一定长度后用刀或薄 铁片把面条截断,下进 锅里煮熟后配上各种浇 头或打卤食用。起面速 度快,味道可口,而且 颇具观赏性(乡巴佬进城 啦)。
巨型剪纸艺术《开国大典》 山西广灵剪纸艺术广灵 Nhomakorabea纸的独特性
1、虽是剪纸,但制作工具是刀而不是剪。 2、制作效率高。用剪刀一次只能剪一层、几层,最多 十几层,而刀刻一次就有十几层、几十层,多则可达约80层。 3、用色自如,要什么色就可以调什么色、染什么色。 颜色可调出五、六十种,而点染一幅作品用色最多可达30余 种,因此彩色剪纸可以达到绘画与剪纸的双重效果。 4、酒剂的鲜艳水彩可以充分地向下渗透,能达到染上 面一张而得到下面数张的染色目的。 5、染色时,可以做深色在浅色之上或不同色块之间互 不干扰的处理,在酒剂作用下能达到自然的烟染效果。而阴 刻的线,在染色中自然成为中断色彩的洇化界限。
猫耳朵
介休人订婚时,丈母娘一般 以猫耳朵招待女婿,其意是 让姑爷听话。做猫耳朵前, 先用面、水2∶1的比例和好 面(冬温、夏凉),揉匀后盖 湿布稍醒。将和好的面团擀 成约半厘米厚的面片,撒上 面扑后,切成1厘米大小的 面丁。然后双手拇指压住小 面丁向前推;也有将面用刀 切成3厘米宽的长条,然后 左手执面片,面片头端朝上, 右手食指和拇指揪下指头肚 大小的面丁,反方向搓捻, 使面丁成为猫耳朵形。
中国模特大赛-----剪纸穿上身
惊艳的广灵剪纸
人物像
四、闹红火
闹红火,是在正月十五夜间举办各种文艺活 动。这些文艺活动中,有些是有声有色有动 作的人群集体舞蹈表演。山西民间普遍流行 有舞狮子、耍龙灯、跑旱船、舞
龙、踩高跷、骑竹马、荡秋千、 大头娃娃舞、扑蝴蝶等等。这就是
“闹红火”的内容。
元宵节活动
相亲、定亲、出嫁、迎
婚 礼 流 程
娶、婚礼、拜堂、洞房、 回门。
传 统 婚 礼
上礼
现 代 婚 礼
二、舌尖上的山西——面食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
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 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 粱面、豆面、荞面、莜面 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 面、圪培面、推窝窝、灌 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 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 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 面百味的境界。
刀削面
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 内外,被誉为我国著 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家庭主妇们托起揉好 的面团,站好优美的 姿势,飞刀之下面条 如流星落地,鱼跳龙 门,削出的面条又细、 又薄、又长。山西刀 削面内虚、外筋、柔 软、光滑,深受人们 喜爱。 刀削面同北京 的打卤面、山东的伊 府面、河南的鱼焙面、 四川的担担面,同称 为中国五大面食名品,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