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IR)分析

合集下载

红外吸收光谱法——IR光谱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IR光谱的基本原理

IR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一、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即物质振动时偶极矩发生改变
= q ·d
IR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1)红外活性
分子振动引起偶极矩的变化,从而产生红外吸收的性质,称为红
外活性。其分子称为红外活性分子。相关的振动称为红外活性振动。
2)应用范围广,除单原子分子及单核分子外,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均有红外吸收;
3)分子结构更为精细的表征:通过波谱的波数位置、 波峰数目及强度确定
分子基团和分子结构;
4)气体、液体、固体样品都可测定;
5)具有用量少;分析速度快;不破坏样品
因此,红外光谱法不仅与其它许多分析方法一样,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而且是鉴定化合物和测定分子结构的用效方法之一
3、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
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的振动频率越大,
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
波长区)。
例1
水分子
(2)峰数 :理论值为 3n-6(3n-5)
实际峰数不等于此值
苯的简正振动的数目:3×12-6=30,应有30个吸收谱带。
但实际上出现的基频谱带要少于这个数目。其原因是:
激发态( =2)、第三激发态(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由=0跃迁至=2时, △=2,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二倍频峰
由=0跃迁至=3时, △=3,产生的吸收峰称为三倍频峰。其它类推。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跃迁几率很小,一般
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1+2,21+2,),差频峰( 1-2,

第三章红外光谱IR

第三章红外光谱IR

烷烃吸收峰
正己烷的红外光谱图
2,2,4-三甲基戊烷的红外光谱图
2、不饱和烃
• 烯烃 • 炔烃 • 芳香烃
2、1 烯烃 烯烃双键的特征吸收
影响双键碳碳伸缩振动吸收的因素
• 对称性:对称性越高,吸收强度越低。 • 与吸电子基团相连,振动波数下降,吸
收强度增加。 • 取代基的质量效应:双键上的氢被氘取
代后,波数下降10-20厘米-1。质量效应 • 共轭效应:使波数下降约30厘米-1 。
1-己烯的红外光谱图
~3060cm-1: 烯烃C—H伸缩振动;~1820:910cm-1倍频; ~1650cm-1: C=C伸缩振动;~995,905cm-1: C=CH2 非平面摇摆振动
顺式和反式2,2,5,5-四甲基己烯红外光谱 a 顺式 b 反式
v~
=
1
——
K
2C M
M = m1 m2 m1 + m2
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频率决定于折合质量和键力常数。
C-H C-C C-O C-Cl C-Br C-I
-1 cm
3000
1200 1100
800
550
500
v cm-1
力常数/g.s-2
CC 2200~2100
12~18105
C=C 1680~1620
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位置(cm-1) 670
770-730,710-690 770-735
810-750,710-690 833-810
780-760,745-705 885-870,825-805 865-810,730-675
810-800 850-840 870-855
870
各类取代苯的倍频吸收和面外弯曲振动吸收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红外光谱(IR)的原理及其谱图的分析

2、电子效应
a. 诱导效应
b. 诱导效应使基团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
了键的力常数,使振动频率发生变化.
O 例: R C 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精选课件
O
RCX
X= R/
H
1715 1730
OR/ 1740
Cl
F
1800 1850
• 推电子基,C=O电荷中心向O移动,C=O极性增强, 双键性降低,低频移动; • 吸电子基, C=O电荷中心向几何中心靠近, C=O极 性降低,双键性增强,高频移动。
vs (very strong), s (strong), m (medium), w (weak), vw (very weak), b (broad) , sh (sharp) 3 峰形:吸收峰的形状 (尖峰、宽峰、肩峰)
精选课件
1.峰位
分子内各种官能团的特征吸收峰只出现在红外光 波谱的一定范围,如:C=O的伸缩振动一般在1700 cm-1左右。
红外光谱
一、基本原理 二、红外光谱仪及样品制备技术 三、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 四、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五、红外谱图解析及应用
精选课件
一、 基本原理
1.1 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
波段名称 波长 μ
波数(cm-1)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中红外 2.5-25
4000-400
峰的大约2倍处(实际比两倍低)。一般为弱吸收峰。 羰基伸缩振动频率在1715cm-1左右,在3400cm-1附近 倍频峰,通常与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重叠。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2、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1)谐振子的振动
将双原子看成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把链 接它们的化学键看作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那么原 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看成一个 简谐振动。
μ——原子折合质量 k——弹性模量或键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单位 N/cm。
分子的振动能量(量子化): E振=(υ+1/2)h, υ=0,1,2,3,… ;
光谱 电子光谱 振动光谱
转动能级 最小 0.001-0.05 远红外和微波区 转动光谱
电子光谱包括振-转动光谱,因此紫外可见光谱带最宽, 红外吸收谱带较宽,而转动光谱的吸收带较锐(近似线吸 收); 分子红外吸收光谱主要为振-转动光谱,根据能量不同:
远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转动吸收 中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振动吸收 近红外区: 对应分子的倍频吸收(从基态--第二或第三振动态)
但分子的转动是与振动有联系的。因此,分子的纯转动光 谱只有在气态时能观察到一系列精细的转动结构。对于液态、 固态分子,在红外分析图上观察不到一系列精细的转动光谱, 因而一般将红外光谱称为分子的振动光谱。
4、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1)振动分类 ①伸缩振动:原子沿化学键的轴向方向的伸展和收缩(以υ表 示)。振动时,键长变化,键角不变。根据各原子的振动方向 不同,又可分为对称伸缩振动(υs)和不对称伸缩振动(υas).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两个区域: 4000cm-1-1600cm-1:基团频率区 1600cm-1-650cm-1:为指纹区
基团频率区为官能团的伸缩振动吸收带,容易辨认。可进
一步分为三个区域。
指纹区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
带。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 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

Ir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思想

Ir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思想

Ir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思想红外光谱(IR)分析是一种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基于物质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的原理。

它的基本思想是应用外加的红外辐射引起样品内部振动,然后测量样品与红外光谱仪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IR分析中,样品中的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光。

这些波长的光与分子的化学键振动相对应。

利用光强的变化,可以确定当特定波长的红外光通过样品时,分子化学键的振动模式。

这些模式是唯一的,并且,它们表明了样品中不同分子的数量和浓度。

红外光谱学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部分。

1近红外(IR)区工业界广泛用于质控领域,也逐渐应用于农业领域。

在较短的近红外光波段中,IR光的吸收程度受到的影响最小。

因此,它们能够穿透大多数样品,产生准确的数据。

近红外光能够确定氨基酸、蛋白质和DNA的含量,有助于测定药品含量以及指纹识别等。

2.中红外(MicMR)区应用广泛,这些光能够被许多化学物质吸收。

光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样品的光谱仪研究的。

在化学界,中红外光谱仪广泛用于测定有机分子的结构。

它可以确定分子中某些基团的存在机会,并确定它们的位置和数量。

这种信息可以用于确定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推断有机物的化学结构。

3.远红外(Far-IR)区的波长很长。

这些光谱仪主要用于研究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

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光谱或做出复杂运算,推导出其结构的信息。

在IR分析中,样品的特殊分子结构和化学键振动引起特定光的吸收。

通过比较未知样品与已知样品的光谱,可以确定化学特征和成分。

此外,IR分析还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药物、塑料、化妆品、石油和涂料等各种材料。

红外光谱图库 IR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图库 IR 红外光谱分析

因此, IR可用于鉴别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 型,可对分子结构进行推测。既适用于结晶 质物质,也适用于非晶质物质。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管俊芳
4
红外-拉曼
2 红外光区的划分(1)
红外光区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 波长范围约为0.76-1000μm,为了便 于描述,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波数 (wave number)。 波数: ,波长的倒数,每厘米的波 长个数, 单位 cm-1
第四部分 红外光谱分析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管俊芳
1
红外-拉曼
第一章 红外光谱
1 概述
2 红外光区的划分 3 红外吸收产生的原理 4 红外分析方法 5 典型红外图谱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管俊芳
2
红外-拉曼
1 概述(1) 红外光谱属于分子振动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
而多非极性的双原子分子(H2,N2,O2),虽然也 会振动,但振动中没有偶极矩的变化,因此不产生 交变电场,不会与红外光发生作用,不吸收红外辐 射。称之为非红外活性。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管俊芳
15
红外-拉曼
4 红外分析方法(1)
红外辐射光源: a)能斯特灯:氧化锆、氧化钍、氧化钇的混
和物 b)硅碳棒:由合成的SiC加压而成 c)氧化铝棒:中间放置铂-铑加热丝的氧化
=1/(cm) = 104/ (m)
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 管俊芳
5
红外-拉曼
2 红外光区的划分(2)
近红外:0.76―2.5μm,13158―4000cm-1 主要为OH,NH,CH的倍频吸收
中红外:2.5―25μm,4000―400cm-1 主要为分子振动,伴随振动吸收

红外光谱分析(IR)实验

红外光谱分析(IR)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实验名称:红外光谱分析(IR)实验学院:化学工程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序号:12指导教师:日期:2012年5月31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溴化钾压片法制备固体样品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美国尼高立IR-6700型红外光谱仪的使用方法;3、初步学会对红外吸收光谱图的解析。

二、实验原理红外光是一种波长介于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的电磁波谱。

波长在0.75~1000μm 。

通常又把这个波段分成三个区域,即近红外区:波长在0.75~2.5μm (波数在13300~4000cm -1),又称泛频区;中红外区:波长在2.5~50μm (波数在4000~200cm -1),又称振动区;远红外区:波长在50~1000μm (波数在200~10cm -1),又称转动区。

其中中红外区是研究、应用最多的区域。

红外区的光谱除用波长λ表征外,更常用波数σ表征。

波数是波长的倒数,表示单位厘米波长内所含波的数目。

其关系式为:)(10)(41cm cm λσ=- 作为红外光谱的特点,首先是应用面广,提供信息多且具有特征性,故把红外光谱通称为“分子指纹”。

它最广泛的应用还在于对物质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红外光谱法可以根据光谱中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来推断未知物的结构,依照特征吸收峰的强度来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

其次,它不受样品相态的限制,无论是固态、液态以及气态都能直接测定,甚至对一些表面涂层和不溶、不熔融的弹性体(如橡胶)也可直接获得其光谱。

它也不受熔点、沸点和蒸气压的限制,样品用量少且可回收,是属于非破坏分析。

而作为红外光谱的测定工具-红外光谱仪,与其他近代分析仪器(如核磁共振波谱仪、质谱仪等)比较,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便宜,最常用于工业及实验研究领域,如医药鉴别,人造皮革中异氰酸酯基确定等等。

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根据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谱图中每一个特征吸收谱带都对应于某化合物的质点或基团振动的形式。

红外(IR)谱图解析基础知识

红外(IR)谱图解析基础知识

红外谱图解析基础知识(一)、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1、基团频率区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1800)cm-1和1800 (1300 )cm-1 ~ 600 cm-1两个区域。

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

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

在1800 cm-1 (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

这种振动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

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

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

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N、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

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浓度于0.01mol. dm-3时,在3650 ~3580 cm-1 处出现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

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 ~3200 cm-1 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

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 cm-1 ,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

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

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1以下,约3000~2800 cm-1 ,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

如-CH3 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 cm-1和2876 cm-1附近;R2CH2基的吸收在2930 cm-1 和2850 cm-1附近;R3CH基的吸收基出现在2890 cm-1 附近,但强度很弱。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红外吸收光谱法(IR)

• 3、红外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基团的特征峰与相关峰 1、特征峰与相关峰 特征峰——具有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 度的特征频率的吸收峰。可用以鉴定官能团。 相关峰——某基团的一组特征峰构成该基团的 相关峰。 2、红外光谱的分区 常见有机物基团在4000~670cm-1有特征基团频 率。红外光谱划分为6个区域:
有些因素使红外吸收峰增多 (1)倍频和组合频的出现 (2)振动耦合 (3)费米(Fermi)共振 振动耦合——当两个基团位置相邻,且振动频率相近,有一个 公用原子连接,相应的特征峰发生分裂形成两个峰。 费米共振——泛频峰与基频峰的耦合 影响吸收峰强弱的因素:分子在振动能级之间的跃迁概率和振 动过程中的偶极矩的变化。 A、分子由基态振动能级(0=0)向第一激发态(1=0)跃迁的 概率较大,因此基频峰较强,倍频峰较弱或很弱。 B、极性基团(O-H、C=O、N-H 等)振动时,偶极矩变化 较大,有较强的吸收峰; 非极性基团(C-C、C=C等)的吸收峰较弱;分子越对称, 吸收峰越弱。
偶极矩() =分子所带电量(q)正负电荷中心距离(d) 非极性双原子分子(N2、O2、H2): 分子完全对称(d=0),无红外吸收。 极性分子( 0): 由于分子中的振动使d的瞬时值不断变化,从而不 断变化,有一个固定的变化频率。当照射的红外光 的频率与分子的偶极矩的变化频率相匹配时,分子 的振动(红外活性振动)与红外光发生振动偶合而 增加振动能,振幅加大,即分子由振动基态跃迁到 激发态。——吸收红外光
• (2).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简介 原理:检测器得到一个干涉强度对光程差和红外光频率的函 数图,经过电子计算机进行复杂的傅立叶变换,得到普通的 吸光度或透光率随波数变化的红外光谱图。
(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FTIR)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光谱分析一.基本原理红外吸收光谱(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um,IR)是利用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红外辐射后,并由其振动或转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得到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变化产生的振动-转动光谱,因为出现在红外区,所以称之为红外光谱。

利用红外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及测定分子结构的方法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

当分子受到红外光的辐射,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在振动时伴有偶极矩改变者就吸收红外光子,形成红外吸收光谱。

若用单色的可见光照射(今采用激光,能量介于紫外光和红外光之间),入射光被样品散射,在入射光垂直面方向测到的散射光,构成拉曼光谱。

通常将红外光谱区按波长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如下表所示:1. 分子振动类型有机分子中诸原子通过各类化学键联结为一个整体,当它受到光的辐射时,发生转动和振动能级的跃迁。

简单的双原子化合物如A-B 的振动方式是A 和B 两个原子沿着键的方向作节奏性伸和缩的运动,可以形象地比作连着A、B 两个球的弹簧的谐振运动。

为此A-B 键伸缩振动的基频可用胡克定律推导的公式计算其近似值式中,f 是键的振动基频,单位为cm-1;c 是光速;k 是化学键力常数,相当于胡克弹簧常数,是各种化学键的属性,代表键伸缩和张合的难易程度,与原子质量无关;m 是原子的折合质量,即m=m1·m2/(m1+m2)。

上式表明键的振动基频与力常数成正比,力常数越大,振动的频率越高。

振动的基频与原子质量成反比,原子质量越轻,连接的键振动频率越高。

上述是双原子化合物。

多原子组成的非线型分子的振动方式就更多。

含有n 个原子就得用3n 个坐标描述分子的自由度,其中3 个为转动、3 个为平动、剩下3n-6 个为振动自由度。

每一种振动按理在红外光谱中都应该有其吸收峰,但是事实上只有在分子振动时有偶极矩的改变才会产生明显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IR)分析

红外光谱(IR)分析
21
第二节
基本原理
就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光,产生振动跃迁。如果用连续 改变频率的红外光照射某样品,由于试样对不同频率的 红外光吸收程度不同,使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 数范围减弱,在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 录该试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点为中心,以非常小的振幅 (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相比)作周期性的振动,可近似 的看作简谐振动。这种分子振动的模型,以经典力学的 方法可把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原子看成钢体小球,连接
15
第二节
基本原理
等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能量差(△Ev)时,则分子将吸收 红外辐射而跃迁至激发态,导致振幅增大。分子振动能 级的能量差为 △Ev = △h 又光子能量为
EL=h L 于是可得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v 即
L=△
16
第二节
基本原理
因此,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量子数的差值 与分子振动频率的乘积时,分子才能吸收红外辐射,产 生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由基态振动能级(=0)跃迁 至第一振动激发态(=1)时,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基频 峰。因为△=1时,L=,所以 基频峰的位置(L)等于 分子的振动频率。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态 (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2)、第三激发态( =3) ,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4
第一节
概述
为若干个J = 0、1、2、3……的转动能级。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吸收能力,物质 也只能选择性地吸收那些能量相当于该分子振动能变 化△Ev 、转动能变化△Er以及电子运动能量变化△Ee总 和的辐射。 由于各种物质分子内部结构的不同,分子的能级 也千差万别,各种能级之间的间隔也互不相同,这样 就 决定了它们对不同波长光线的选择吸收。 如果改变通过某一吸收物质的入射光的波长,并 记录该物质在每一波长处的吸光度(A),然后以波长

IR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指导书

IR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指导书

红外光谱分析实验指导书实验1 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薄膜法制样目的要求(1)学习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定方法;(2)学习对该图谱的解释,掌握红外吸收光谱分析基本原理;(3)学习红外分光光度仪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基本原理在由乙烯聚合成聚乙烯的过程中,乙烯的双健被打开,聚合生成(CH2—CH2) n长链,因而聚乙烯分子中原子基团是饱和的亚甲基化(CH2—CH2) ,其红外吸收光谱如图1所示。

由图可知聚乙烯的基本振动形式有:A. νC-H(-CH2-)2926 cm-1、2853 cm-1;B. δC-H(-CH2-)1468 cm-1;C. δC-H(-CH2-)n,n>4时720 cm-1;由于δC-H 1306 cm-1和δC-H 1250 cm-1为弱吸收峰,在红外吸收光谱上末出现.因此只能观察到四个吸收峰。

图1在聚苯乙烯的结构中,除了亚甲基(-CH-)和次甲基(-CH-)外,还有苯环上不饱和碳氢基团(=CH-)和碳碳骨架(-C=C-),它们构成了聚苯乙烯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图2为聚苯乙烯的红外吸收光谱,由图可知,聚苯乙烯的基本振动形式有:图2 聚苯乙烯红外吸收光谱可见聚苯乙烯的红外吸收光谱比聚乙烯的复杂得多。

由于聚乙烯和聚苯乙烯是两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因此,可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加以区别,进行定性鉴定和结构剖析。

一、仪器FT 670型双光束红外分光光度计二、试祥试样卡片的制作取厚度均为5μm的10×30 mm2的聚乙烯和聚苯乙烯膜各一张,实验开始前将其分别用磁性片压在试片架上。

三、实验条件1.测定波长范围2.5~15 μm(波数4000~650cm-1)2.参比物空气3.扫描次数32或164.分辨率8或4 cm-15.室内温度18~20℃;室内相对湿度<65%四、实验步骤1.根据实验条件,将红外分光光度计按仪器操作步骤(见下面红外谱仪使用)进行调节。

红外光谱(IR)(Infrared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IR)(InfraredSpectroscopy)

红外光谱( I R )( Infrared Spectroscopy )第一节:概括1、红外汲取光谱与紫外汲取光谱同样是一种分子汲取光谱。

红外光的能量(△ E=0.05-1.0ev )较紫外光(△ E=1-20ev )低,当红外光照耀分子时不足以惹起分子中价电子能级的跃迁,而能惹起分子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故红外汲取光谱又称为分子振动光谱或振转光谱。

2、红外光谱的特色:特色性强、合用范围广。

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判定和有机物的构造剖析拥有鲜亮的特色性,构成化合物的原子质量不一样、化学键的性质不一样、原子的连结序次和空间地点不一样都会造成红外光谱的差异。

红外光谱对样品的合用性相当宽泛,不论固态、液态或气态都可进行测定。

3、红外光谱波长覆盖地区:0.76 mm ~ 1000mm.红外光按其波长的不一样又区分为三个区段。

(1)近红外:波长在 0.76-2.5mm 之间(波数 12820-4000cm-1)(2)中红外:波长在(在 4000-400 cm-1 )往常所用的红外光谱是在这一段的(,即 4000-660 cm-1 )光谱范围,本章内容仅限于中红外光谱。

( 3)远红外:波长在25~1000mm(在400-10 cm-1 )转动光谱出此刻远红外区。

4、红外光谱图:当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次和红外光的频次同样时,分子就要汲取能量,从本来的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将分子汲取红外光的状况用仪器记录,就获得红外光谱图。

5、红外光谱表示方法:( 1)红外光谱图波数红外光谱图以透光率T %为纵坐标,表示汲取强度,以波长l ( mm)s (cm-1)为横坐标,表示汲取峰的地点,现主要以波数作横坐标。

波数是或频次的一种表示方法(表示每厘米长的光波中波的数量)。

经过汲取峰的地点、相对强度及峰的形状供给化合物构造信息,此中以汲取峰的地点最为重要。

(2)将汲取峰以文字形式表示:以下列图可表示为, 3525cm-1(m),3097cm-1(m), 1637cm-1(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空间效应: (1)环状化合物的环张力效应:环张力越大,羰 基C=O频率越高。 环张力 四元环 五元环 六元环 (2)空间位阻效应:空间位阻使羰基与双键之间 的共轭受限制,故使C=O频率增高。 5. 氢键效应:氢键的形成,通常可使伸缩振动 频 率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6. 振动偶合效应:当两个基团靠得很近时,产 生振动相互作用,使吸收峰发生分裂。
第三章 红 外 吸 收 光 谱 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1 关于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域微波区之间,其波长范 围约为0.75~1000m。
分为三个区: ◆近红外区 0.75~2.5m; ◆中红外区 2.5~25 m; ◆远红外区 25~1000 m
若分子由N个原子组成,则 需3N个坐标(自由度)确定N个原子位置; 分子自由度总数=平动、振动、转动自由度 总和 故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即 振动自由度=3N-(平度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问题:怎样确定一个分子的平动自由度和 转动自由度?
(1) 平动自由度:分子的质心可沿x、y、z三 个坐标轴方向移动,故平动自由度=3。
2. 共轭效应(C效应):该效应使共轭体系具有 共平面性,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双键略有 伸长,单键略有缩短。故双键的吸收峰频率向 低波数方向移动。
例. C=O C=O 1715 cm-1 1685~1665 cm-1
3. 中介效应(M效应): 例. C=O 在1680cm-1附近。 若用诱导效应看,则电负性大的N原子应使 C=O键力常数增加,吸收峰位应大于1715cm-1; 但实际情况相反,这是因中介效应造成的。 即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C=O的电子发生重 叠(p- 共轭),使电子云密度平均化,造成C=O 键力常数降低,故使吸收峰频率移向低波数。
式中:K-键力常数 原子折合质量 m1 m2
m1 m2
故得
h 1 K 1/ 2 E振 (V )( ) 2 2
通常,分子大都处于基态振动,红外吸收光 谱主要为基态(V=0)到第一激发态(V=1)之间的 跃迁,即ΔV=1,其能量变化:
h K 1/ 2 h K 1/ 2 E振 V ( ) ( ) 2 2
29℃,色谱分离表明为一纯物质,试根据IR光谱图解 析其结构。
解. (1)不饱和度 u=1+8+1/2(1-7)=6,有苯环 (2)3020cm-1 苯环上的 =C-H 伸缩振动; 1605cm-1、1511cm-1 苯环共轭体系C=C; 817cm-1 苯环上发生对位取代; 可推断是一个芳香族化合物。 (3)2220cm-1 位于叁键和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域,强 度大,为-CN(2240~2220cm-1)。 (4)1572cm-1 是苯环与不饱和基团或含有孤对电子基 团 共轭的结果,可能是腈基与苯环共轭所致。
例. 丙酮
气态 C=O 1742 cm-1 液态 C=O 1718 cm-1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由于溶质和溶剂间的 相互作用力不同,所得光谱不同。 在极性溶剂中,溶质分子的极性基团的伸缩振 动频率随溶剂极性增加而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2 红外光谱分析法的应用
2-1 定性分析 已知物及其纯度的定性鉴定:将样品的红外 谱图与纯物质的标准谱图对照,即可进行判 断。
1-4-1 内部因素 1. 取代基效应:不同电负性的取代基,通过静 电诱导效应,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改 变了键力常数,使键或基团的特征频率发生位 移。
例. Cl的电负性强,产生诱导效应, 使O上的电子转移,导致C=O键 力常数增大,吸收向高波数方向 移动。
取代基电负性越强,诱导效应越强,吸收峰向高波数 方向移动程度越大。
2. 指纹区(1333~667cm-1) (1)作为基团判断的旁证:指纹区的许多峰是官 能团区吸收峰的相关峰,可对官能团峰进一步 佐证。 (2)确定化合物较细微的结构: 例.苯取代类型
取代基类型
1900
1800 1700

700
600
苯环的组合频和 面外弯曲振动谱带
红外谱图解析举例:
例1.未知物分子式为C8H7N,低室温下为固体,熔点
(3)2000~1500cm-1:双键伸缩振动区。 例. C=O(酰卤、酸、酯、醛、酮、酰胺等) 1870~1600cm-1,强峰 例.苯及其衍生物: 苯环骨架振动C=C 1650~1430cm-1; 非共轭环出现2个峰 1600±20cm-1
1500±25cm-1 芳环与取代基共轭,在1580cm-1出现第3个峰
(1)伸缩振动: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C
对称伸缩振动(νs) -1 (2853 cm )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vas) -1 (2926 cm )
(2) 弯曲振动():振动时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 变化;键长不变。 又分为 面内弯曲振动:剪式振动(S)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弯曲振动:非平面摇摆振动() 扭曲振动()
例. 两个羰基的振动偶合,使C=O分裂成两 个,1820 cm-1和1750 cm-1。
7. 费米共振:弱的倍频峰位于强的基频峰附近 时,倍频与基频之间发生的振动偶合。使倍频 峰强度增加,或发生谱峰分裂。
1-4-2 外部因素 主要指测定时物质的状态及溶剂效应等。 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 力不同,所得光谱也不同。 ◆气态:相互作用力弱,可观察到伴随振动光 谱的转动精细结构谱; ◆液态、固态:作用力较强,在有极性基团时, 可发生分子间缔合或氢键,导致吸收带频率、 强度和形状改变。
2-2-3 谱图的解析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次序。 常用两区域法:将红外光谱分为官能团区 (特征区)和指纹区。 先在官能团区(4000~1250cm-1)搜索官能团的特 征伸缩振动峰;再根据指纹区的吸收,进一步 确认该基团的存在,以及与其它基团的结合方 式。
1. 官能团区(4000~1250 cm-1):该区域的峰是由 伸缩振动产生的,基团的特征吸收峰一般位于 此高频范围,在该区域内吸收峰较稀疏。是基 团鉴定最有价值的区域。 由可分为三个波段: (1)4000~2500 cm-1:X-H(X:O、N、C等)伸缩 振动区。该区域的吸收峰说明有含H原子的官 能团存在。
例. O-H(3700~3200cm-1); N-H(3500~3300cm-1); COO-H(3600~2500cm-1)
区别饱和烃与不饱和烃:3000cm-1 在3000cm-1以上有C-H吸收峰,化合物是不饱 和的; 若小于3000cm-1有吸收,化合物是饱和的。 (2)2500~2000cm-1: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如-C≡C-、-C≡N等的伸缩振动; -C=C=C-、-C=C=O等的反对称伸缩振动; S-H、Si-H、P-H、B-H的伸缩振动。
1-3 吸收峰强度 1-3-1 峰强度的表示 100 非常强峰(vs) 20 100 强峰(s) 10 20 中强峰(m) 1 10 弱峰(w) 1 很弱峰(vw)
1-3-2 影响峰强的因素 1. 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基频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越大,对应的峰 越强; 化学键两端连接的原子电负性相差越大,分子 对称性越差,则伸缩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越 大,产生的吸收峰越强。 例. C=O 强度 C=C 强度
1 K 1/ 2 -1 ( ) (cm ) 或用波数 2 C
对应的红外光谱吸收带为基频吸收带。
由上式可知: (1)由红外光谱知化学键的基频峰的波数,可求 K; (2)由K可计算各种键型的基频峰的波数; (3)K越大,或越小,则 越高,吸收峰出现在 高波数区。
例.C-C、C=C、C≡C 原子质量一样; 但K的大小为三键 双键 单键,故红外吸收峰位 置不同, C-C(1429cm-1); C=C(1667cm-1); C≡C(2222cm-1)
红外光谱: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 研究在振动中伴有偶极距变化的化合物(无偶 极距变化的为拉曼光谱)。
偶极距:两个电荷中,一个电荷的电量与这两 个电荷间的距离的乘积。分子中的正负电荷排 列不对称,就会引起电性不对称。使分子的一 部分有较显著的阳性,另一部分有较显著的阴 性。通常用偶极距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
(2)弯曲振动:
+ + + +
C
剪式振动(δ s) 面 内
C
面内摇摆振动 (ρ )
C
面外摇摆振动 (ω ) 面 外
C
扭式振动 (τ )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1-2-2 振动自由度 怎样确定? 对于多原子分子, 基频吸收峰数=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分子的总自由度=确定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的 位置所需的坐标总数 确定一个原子的空间位置需三个坐标(x,y,z)。
(2) 转动自由度:只有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发生 改变的转动,才能形成一个自由度。
◆线性分子:分子绕 x 轴转动,原子 位置不变,不形成自由度; 绕 y、z轴转动各形成一个转动自由度, 故 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 3N-(3+2)=3N-5
◆非线性分子:(如H2O) 绕 x、y、z 轴转动,均改变了原子 的空间位置,都可形成相应的转动 自由度,故 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6
在红外区,分子吸收光谱是由于产生振动能 级跃迁(必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故为分子振 动-转动光谱(振-转光谱)。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特 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有机物;
红外光谱:研究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 的化合物。因此,除了单原子和同核分子(如 Ne、He、O2、H2等)外,几乎所有的有机物在 红外区均有吸收。
理论上一个振动自由度产生一个基频吸收峰; 实际中绝大多数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峰数小于理 论数。 为什么?
因为: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这种振动称为红外非活性振动; (2)相同频率的振动吸收重叠(简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