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12695-2016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
![12695-2016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4589341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cc.png)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饮料生产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料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㊁加工㊁包装㊁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㊁设施㊁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㊂本标准适用于除包装饮用水外的饮料生产,不适用于现制现售的饮料㊂2术语和定义G B14881 2013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㊂3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㊂4厂房和车间4.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4章的相关规定㊂4.2厂房和车间的设计通常划分为一般作业区㊁准清洁作业区㊁清洁作业区㊂各区之间应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㊂一般作业区通常包括原料处理区㊁仓库㊁外包装区等;准清洁作业区通常包括杀菌区㊁配料区㊁包装容器清洗消毒区等;清洁作业区通常包括液体饮料的灌装防护区或固体饮料的内包装区等㊂具体划分时根据产品特点㊁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对清洁程度的要求设定㊂4.3液体饮料企业一般应设置水处理区㊁配料区㊁灌装防护区㊁包装区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㊁成品仓库㊁检测实验室等,生产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㊁浆)的企业还应设置原料清洗区(与后续工序有效隔离)㊂固体饮料企业一般应设置配料区㊁干燥脱水区/混合区㊁包装区㊁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仓库㊁成品仓库㊁检测实验室等㊂如使用周转的容器生产,还应单独设立周转容器检查㊁预洗间㊂4.4清洁作业区应根据不同种类的饮料特点和工艺要求分别制定不同的空气洁净度要求㊂4.5出入清洁作业区的原料㊁包装容器或材料㊁废弃物㊁设备等,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设置专用物流通道等㊂4.6作业中有排水或废水流经的地面,以及作业环境经常潮湿或以水洗方式清洁等区域的地面应耐酸耐碱㊂5设施与设备5.1一般要求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5章的相关规定㊂5.2设施5.2.1供水设施5.2.1.1必要时应配备储水设备(如储水槽㊁储水塔㊁储水池等),储水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以无毒㊁无异味㊁不导致水质污染的材料构筑,有防污染设施,并定期清洗消毒㊂5.2.1.2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施,防止异物进入㊂5.2.2排水设施5.2.2.1排水系统内及其下方不应有食品加工用水的供水管路㊂5.2.2.2排水口应设置在易于清洁的区域,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等装置,防止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㊂5.2.2.3所有废水排放管道(包括下水道)必须能适应废水排放高峰的需要,建造方式应避免污染食品加工用水㊂5.2.3清洁消毒设施5.2.3.1应根据工艺需要配备包装容器清洁消毒设施,如使用周转容器生产,应配备周转容器的清洗消毒设施㊂5.2.3.2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及管道的清洗消毒应配备清洗系统,鼓励使用原位清洗系统(C I P),并定期对清洗系统的清洗效果进行评估㊂5.2.4个人卫生设施5.2.4.1生产场所或生产车间入口处应设置更衣室,洗手㊁干手和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必要时应设置风淋设施㊂5.2.4.2出入清洁作业区的人员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要求更换工作服㊁工作鞋靴或鞋套㊂若采用吹瓶㊁灌装㊁封盖(封口)一体设备的灌装防护区入口可依据实际需求调整㊂5.2.4.3液体饮料清洁作业区内的灌装防护区如对空气洁净度有更高要求时,入口应设置二次更衣室,洗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必要时应设置风淋设施㊂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不设置上述设施:a)使用自带洁净室及洁净环境自动恢复功能的灌装设备;b)使用灌装和封盖(封口)都在无菌密闭环境下进行的灌装设备;c)非直接饮用产品[如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㊁浆)㊁食品工业用饮料浓浆等]的灌装防护区入口㊂5.2.4.4固体饮料的配料区㊁干燥脱水区/混合区㊁内包装区入口处应设置洗手和(或)消毒设施,换鞋(穿戴鞋套)设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设施㊂5.2.4.5如设置风淋设施,应定期对其进行清洁和维护㊂5.2.5仓储设施5.2.5.1应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的数量㊁贮存要求㊁周转容器周转期及产品检验周期相适应的仓储设施,仓储设施包括自有仓库或外租仓库㊂5.2.5.2同一仓库贮存性质不同的物品时,应适当分离或分隔(如分类㊁分架㊁分区存放等),并有明显的标识㊂5.2.5.3必要时应具有冷藏(冻)库,冷藏(冻)库应配备可正确显示库内温㊁湿度的设施㊂5.3设备5.3.1生产设备应配备与生产能力和实际工艺相适应的设备,液体饮料生产一般包括:水处理设备㊁配料设施㊁过滤设备(需过滤的产品)㊁杀菌设备(需杀菌的产品)㊁自动灌装封盖(封口)设备㊁生产日期标注设备㊁工器具的清洗消毒设施等,固体饮料生产一般包括:混合配料设备㊁焙烤设备(有焙烤工艺的)㊁干燥脱水设备(有湿法生产工艺的)㊁包装设备㊁生产日期标注设备等㊂5.3.2设备要求5.3.2.1灌装㊁封盖(封口)设备鼓励采用全自动设备,避免交叉污染和人员直接接触待包装食品㊂5.3.2.2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运行状态标识,并定期维护㊁保养和验证㊂设备安装㊁维修㊁保养的操作不应影响产品的质量㊂设备应进行验证或确认,确保各项性能满足工艺要求㊂无法正常使用的设备应有明显标识㊂5.3.2.3每次生产前应检查设备是否处于正常状态,防止影响产品安全的情形发生;出现故障应及时排除并记录故障发生时间㊁原因及可能受影响的产品批次㊂5.3.2.4设备备件应贮存在专门的区域,以便设备维修时能及时获得,并应保持备件贮存区域清洁干燥㊂6卫生管理6.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6章的相关规定㊂6.2清洁作业区的空调机和净化空气口应定期维护㊂7食品原料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7.1一般要求7.1.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7章的相关规定㊂7.1.2企业应建立原料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㊁审核㊁评估程序,并在与其签订的合同中明确双方应承担的安全责任㊂7.1.3应对供应商采用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必要时应进行定期现场评审或对流程进行监控㊂7.1.4启封后的原料未用尽时必须密封,存放于适当场所,防止污染,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保质期内尽快使用㊂固体原料在进入投料间时,应先除去外包装或采用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污染㊂7.1.5应保存食品原料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采购㊁验收㊁贮存和运输的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6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㊂7.1.6需要清洗的原料,清洗原水应符合G B5749中的相关规定㊂再利用的清洗用水应符合工艺和卫生要求,避免交叉污染㊂7.1.7具有吸附性的原料应避免与有强烈气味的原料或其他物品共同运输㊁贮存㊂7.2食品添加剂包装用气体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并且在特定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不影响食品的安全和产品特性㊂7.3食品相关产品7.3.1非连线生产(外购)的包装容器㊁材料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使用清洁卫生㊁防水的材料包装,运输车厢和贮存库必须保持清洁,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合运输贮存,应有防尘㊁防污染措施㊂7.3.2包装容器㊁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或规定,并且在特定贮存和使用条件下不影响食品的安全和产品特性㊂食品接触的包装容器㊁材料用添加剂应符合G B9685及相关法规要求㊂7.4菌种使用菌种的产品,菌种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规定,菌种在投产使用前必须严格检验其特性,确保其活性,防止其他杂菌污染㊂发酵用菌种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在适宜温度下贮存,以保持菌种的活力㊂8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8.1一般要求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8章的相关规定㊂8.2产品污染风险控制8.2.1应定期检测食品加工用水水质㊂饮料用水需脱氯时,应定期检验,确保游离余氯去除充分㊂8.2.2有水处理工艺的,应规定水处理过滤装置的清洗更换要求,制定处理后水的控制指标并监测记录㊂8.2.3有调配工艺的,需复核确认,防止投料种类和数量有误㊂8.2.4调配使用的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㊁浆)㊁原汁㊁糖液㊁水及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前应确认其感官性状无异常㊂8.2.5溶解后的糖浆应过滤去除杂质,调好的糖浆应尽快使用㊂8.2.6半成品的贮存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配制好的半成品应尽快使用㊂因故延缓生产时,应对已调配好的半成品及时作有效处理,防止污染或腐败变质,恢复生产时应对其进行检验,不符合标准的应予以废弃㊂8.2.7杀菌工序应有相应的杀菌参数(如温度㊁时间㊁压力等)的记录或图表,并定时检查是否达到规定要求㊂8.2.8生产时应确保产品封口的密闭性㊂8.3生物污染的控制8.3.1清洁和消毒8.3.1.1清洁消毒方法应安全㊁卫生㊁有效㊂8.3.1.2清洁作业区生产前应启动空气净化系统,对车间内空气进行净化㊂8.3.1.3应保证清洁人员的数量并根据需要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所有的清洁人员均应接受良好的培训,认识污染的危害性和防止污染的重要性,确保生产车间达到卫生要求㊂8.3.1.4用于不同清洁区内的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不得混用㊂8.3.1.5包装容器㊁材料在使用前应清洁或消毒,如果采用吹瓶㊁灌装㊁封盖(封口)一体设备,且设备自带空瓶或瓶胚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可不再进行空瓶和瓶盖清洗消毒㊂8.3.2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应包括:微生物监控指标㊁取样点㊁监控频率㊁取样和检测方法㊁评判原则以及不符合情况的处理等,具体可参照附录A的要求,并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制定监控内容㊂8.4化学污染的控制8.4.1使用的洗涤剂㊁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㊂8.4.2生产车间不应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类杀虫剂㊂8.4.3杀虫剂㊁清洁剂㊁消毒剂等化学品应在其外包装有明显警示标识,并存放于专用仓库内,设专人保管㊂8.4.4杀虫剂㊁清洁剂㊁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包括使用人㊁使用目的㊁使用区域㊁使用量㊁使用及购买时间㊁配制浓度等㊂8.5物理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4的规定㊂9检验9.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9章的相关规定㊂9.2灌装封盖(封口)后应对产品的外观㊁灌装量㊁容器状况㊁封盖(封口)严密性和可见物等进行检验㊂9.3生产企业应根据生产能力配备相应数量的空瓶㊁空桶㊁成品在线检验人员㊂检验人员上岗前须经训练,不应有色盲,视力应能满足工作需要㊂根据生产线速度设定检验人员的工作时间,应定期休息或调整工作岗位㊂鼓励企业采用在线检验设备代替人工检验,如空瓶或成品的检验设备等㊂10产品的贮存和运输10.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0章的相关规定㊂10.2仓库中的产品在贮存期间应定期检查,保证其安全和质量,必要时应有温度记录和(或)湿度记录,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㊂需冷藏(冻)贮存和运输的产品应按标签标示的温度进行冷藏(冻)贮存和运输㊂10.3产品的贮存和运输应有相应的记录,产品出库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出入库应有详细记录㊂11产品召回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1章的相关规定㊂12培训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2章的相关规定㊂13管理制度和人员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3章的相关规定㊂14记录和文件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4章的相关规定㊂附录A饮料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A.1饮料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监控可参照表A.1执行㊂A.2样品的采样及处理㊁检验方法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㊂A.3微生物监控指标不符合情况的处理要求:各监控点的监控结果应当符合监控指标的限值并保持稳定,当出现轻微不符合时,可通过增加取样频次等措施加强监控;当出现严重不符合时,应当立即纠正,同时查找问题原因,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微生物控制程序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㊂表A.1饮料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监控要求监控项目建议取样点a建议监控微生物b建议监控频率c建议监控指标限值d环境的微生物监控食品接触表面灌装设备的灌装头(静态)菌落总数㊁大肠菌群每周㊁每两周或每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监控指标限值与食品或食品接触表面邻近的接触表面加工区域内的环境空气清洁作业区[固体饮料㊁食品工业用浓缩液(汁㊁浆)㊁饮料浓浆除外]沉降菌(静态)e每周㊁每两周或每月ɤ10个/(ϕ90mm㊃0.5h)过程产品的微生物监控清洗㊁消毒后包装容器㊁材料(瓶㊁桶㊁盖)[吹瓶㊁灌装㊁封盖(封口)一体设备且自带空瓶或瓶胚除尘和瓶盖消毒功能㊁后杀菌工艺㊁无菌袋包装除外]菌落总数㊁大肠菌群每周㊁每两周或每月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确定监控指标限值a可根据食品特性以及加工过程实际情况选择取样点㊂b可根据需要选择一个或多个指示菌实施监控㊂c可根据具体取样点的风险确定监控频率㊂d可根据产品品种特性及生产实际情况确定监控指标限值㊂e沉降菌按G B/T18204.3中自然沉降法测定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2695-2016)标准解读(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2695-2016)标准解读(一)](https://img.taocdn.com/s3/m/d893040159eef8c75ebfb308.png)
饮 料包 括 两种 基本 形态 :液 体 和 固体 。为保 障基 本 生 产 ,保证 产 品 的安全 性 ,分别 对 液体 饮料 和 固体 饮料 规 定 了必备 的场 所 。现 在 的饮料 工 厂化 设计 都是 采 用开 放 式 的 大厂 房 ,因此 采 用 “ 区域 ” 替 代原 “ 车间” 的描 述 , 避 免误 解所 有 的加 工工 序必 须 为单 独 的封 闭式 车间 ,如 企 业 的水处 理设 备可 以与灌 装设 备 、包 装设 备在 同一个
较低 ,即 “ 灌 装 工序 可设 在准 清 洁作业 区 ,杀菌 工 序可
2
2 0 1 7 , V o 1 . 2 0 , N o . j
饮 料 工 业
标准法规解析※
设 在一 般作 业 区” 。
间人 口处应 设 置更 衣室 ,洗 手 、干手 和 消毒 设施 ,换 鞋
( 穿戴 鞋套 ) 设 施 或工 作 鞋靴 消毒 设施 ,必 要 时应设 置 风 淋设 施 。
两 部 分 进 行 解 读 ,第 二 部 分 解 读 请 关 注 2 0 1 7年 第 2
期。
重 复规 定饮 料及 各个 分类 的定 义 。
四、选址及厂 区环境
一
、
标准起草原则及 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
饮料 生 产企 业 的选 址 与厂 区环境 与其 他食 品生产 企 1 、起 草原 则
应 根据饮 料 特性 符合 相关 的规定 。
本标准在 G B 1 4 8 8 1 — 2 0 1 3《 食 品 安 全 国 家 标 准 食 品生产 通 用 卫生 规 范 》的 基础 上 ,对 G B 1 2 6 9 5 — 2 0 0 3
根据 G B 1 2 6 9 5 — 2 0 0 3中 5 . 1 . 4 条 款 、G B 1 4 8 8 1 — 2 0 1 3 中4 . 1 - 3 条 款 的规定 ,结 合饮 料 行业 实 际情况 ,对 厂 房 、
碳酸饮料厂的检验
![碳酸饮料厂的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74603820f121dd36a32d82e1.png)
碳酸饮料厂的检验xx级:10商检1xx姓名:xxxx财学号:109成绩:1范围碳酸饮料的指标耍求、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和仪器设备。
适用于在一定条件下充人二氧化碳的饮料。
2. GB / T 4789 . 21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冷冻饮品、饮料检验GB 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 T 5009 . n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GB / T5009 . 12食品中铅的测定GB / T5009 . 13食品中铜的测定GB 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3碳酸饮料.在一定条件下充人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醉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 ℃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 . 0倍。
4指标要求4 . 1原料要求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有关规定。
4 . 2感官指标产品应具有主要成分的纯净色泽、滋味,不得有异味、异臭和外来杂物。
4 . 3理化指标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1理化指标项目指标铅(Pb)/(mg/L) ≤0.3总砷(以As计)/(mg/L) ≤0.2铜(Cu)/(mg/L) ≤ 54 . 4微生物指标4.4.1微生物指标项目指标菌落总数/(cfu/mL) ≤ 100大肠菌群≤ 6霉菌≤ 10酵母菌≤ 10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5检验方法5 . 1感官指标5 . 1 . 1色泽、透明浊度及杂质取50 mL混合均匀的被测试样于洁净的样品杯中,置于明亮处,用肉眼观测其色泽、透明浊度,检查其有无可见杂质。
结果应符合4 . 2的要求。
5 . 1 . 2香气及滋味被测试样容器开启后,倒人洁净的样品杯中,立即用嗅觉仔细鉴别被测样品的气味,用味觉品尝其滋味,检查有无异味。
结果应符合4 . 2的要求。
5 . 2理化指标5 . 2 . 1铅按GB / T 5009 . 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 . 2 . 2总砷按GB / T 5009 . 11规定的方法测定.5 . 2 . 3铜按GB / T 5009 . 13规定的方法测定。
饮料行业 饮料生产管理制度
![饮料行业 饮料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1fe848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4.png)
饮料行业饮料生产管理制度一、引言饮料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其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饮料生产管理制度对于饮料行业的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二、质量管理制度1. 质量目标饮料生产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2. 原材料管理对于饮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企业应该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靠、安全无害。
3. 生产工艺控制企业应该建立饮料生产工艺标准,明确生产操作规范和相关流程,确保产品稳定的质量。
4. 检测与检验饮料企业应配备合格的检测设备和专业人员,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检验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5. 不良品管理企业应该建立不良品管理制度,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进行处置,确保合格产品的流通。
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1. 原材料安全饮料企业应该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安全、卫生,建立原材料检测制度,杜绝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
2. 生产环境卫生饮料生产场所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3. 生产工艺控制饮料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生产操作规范,严格控制每个生产环节,防止交叉污染。
4. 产品追溯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产品追溯制度,方便产品的追踪和召回,确保食品安全。
5. 废弃物处理企业应建立废弃物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合理处理和环保。
四、生产设备管理制度1. 设备选型和验收企业应根据生产需求选择适用的设备,并对设备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2. 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安全可靠。
3. 设备操作规范企业应建立设备操作规范,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设备正确使用,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五、人员管理制度1. 培训和教育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
2. 岗位责任每个岗位都应明确相应的职责和权责,确保生产过程的责任落实。
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相关标准法规规范等汇总
![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相关标准法规规范等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40d4e8dd4d8d15abe234e19.png)
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相关标准法规规范等汇总核心提示:本汇总主要搜集GMP相关标准法规规范等,供大家参考。
国家标准: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8950-1988 罐头厂卫生规范GB 8951-1988 白酒厂卫生规范GB 8952-1988 啤酒厂卫生规范GB 8953-1988 酱油厂卫生规范GB 8954-1988 食醋厂卫生规范GB 8955-1988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GB 8956-2003 蜜饯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8957-1988 糕点厂卫生规范GB 12693-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4-1990 肉类加工厂卫生规范GB 12695-2003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12696-1990 葡萄酒厂卫生规范GB 12697-1990 果酒厂卫生规范GB 12698-1990 黄酒厂卫生规范GB 13122-1991 面粉厂卫生规范GB 16330-1996 饮用天然矿泉水厂卫生规范GB 17403-1998 巧克力厂卫生规范GB 17404-1998 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7405-1998 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相关链接:(卫法监发[2003]77号)】关于印发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方法与评价准则的通知GB/T 23531-2009 食品加工用酶制剂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 23542-2009 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 23543-2009 葡萄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T 23544-2009 白酒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B 2379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B 19303-2003 熟肉制品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 19304-2003 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GB 17051-1997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T 16764-2006 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GB 16568-2006 奶牛场卫生规范GB/T 21710-2008 蛋制品卫生操作规范农业标准:NY/T 1620-2008 种鸡场孵化厂动物卫生规范水产标准:SC/T 3046-2010 冻烤鳗良好生产规范地方标准:DB37/T 658-2006 饮用天然矿泉水良好生产规范DB31/ 2003-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复合调味料生产卫生规范DB31/ 2011-2012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工业化豆芽生产卫生规范DB31/ 2008-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央厨房卫生规范DB31/ 2009-2012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餐饮服务团体膳食外卖卫生规范民航标准:MH 7004.2-1995 航空食品卫生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2359-2009 进出口化妆品良好生产规范卫生标准:WS 103-1999 学生营养餐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其他:化妆品卫生规范(内含化妆品禁用,限用物质的详细目录,使用限量等)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7年版)2010年版)【相关链接: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相关链接:关于印发《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卫监督发[2005]535号)业卫生规范》的通知】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2009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令第11号)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局令第32号)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药用辅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国食药监安[2006]120号)。
食品饮料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
![食品饮料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https://img.taocdn.com/s3/m/36f738e9fe4733687f21aa8a.png)
食品饮料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控制状态: A/0发放编号: MD/GMP-2005 良好的操作规范编制: 审核: 批准: 2005 年 12 月 10 日颁布 2005 年 12 月 11 日实施文件名称良好操作规范版次 A/0 文件编号 MD/GMP-2005 页数 1/91 目的为了使本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控制手段建立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使公司生产环境以及各项设施均达到卫生要求,消除交叉污染,使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控制达到预期的目的,制订本公司的 GMP。
2 范围本公司 GMP 适用于南京沿江开发区新华东路南京茂鼎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瓶装纯净水的生产与销售(水森活和冰露只生产),以及聚酯(PET)无汽饮料瓶的生产。
3 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GB 14881-1994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2695-2003《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4 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规定4.1 采购4.1.1 采购切片执行标准 ; 聚乙烯热收缩薄膜 GB/T 13519-92 ; 旋盖标准GB/T17876-1999,标签执行标准GB7718-2004。
4.1.2 采购原料,具有该品种应有的组织形态特征,应向供方所要检验报告;并按本公司验收标准验收。
4.1.3 采购人员应经过原料标准的培训,掌握简易的鉴别原料质量、卫生的知识和技能,经考核合格上岗。
4.1.4 盛装原料的包装物或容器,其材质应无毒无害,清洁不受污染,符合卫生要求。
4.2 运输4.2.1 运输工具(车厢)应符合卫生要求,应备有防雨、防尘的设施。
4.2.2 原料装卸时应防止污染,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相接触。
4.2.3 运输过程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装运,运输车辆应定期清洗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4.3 贮存4.3.1 本公司配备与生产能力相良适应的成品库、辅料库,并按照仓库卫生管理规定进行清洁卫生工作。
文件名称好操作规范版次 A/0 文件编号 MD/GMP-2005 页数 2/94.3.2 贮存标签的仓库配有空调,保证原料在贮存期间不发生变形,收缩现象,标签库配置干湿温度计,可以确保标签库的温度达到要求。
饮料生产流程规范
![饮料生产流程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2ab385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a.png)
饮料生产流程规范一、引言在饮料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的生产流程对确保产品质量、健康安全以及消费者满意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饮料生产的规范流程,确保所生产的饮料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原材料采购1. 供应商选择:选择经过合法注册并具有良好声誉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和供应的稳定性。
2. 材料检验:对每批次到货的原材料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原材料的外观、质量指标、病原微生物等相关指标,以确保原材料的合格性。
三、生产线准备1. 设备清洁和消毒:在开始生产前,确保生产设备的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污染。
2. 工作区域整洁:生产区域保持整洁,随时清除垃圾和污染物,减少细菌和杂质产生的风险。
3. 工作人员培训:对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操作规范,并且能够正确使用设备和操作工序。
四、生产工艺流程1. 配料:根据产品配方准确称量原材料,并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确保每一批产品的成分均匀一致。
2. 加工: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加热、冷却、过滤等工艺步骤,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颜色和香味添加:根据产品要求,添加颜色和香味,注意添加剂的使用量和安全性。
4. 灌装和密封:使用合适的灌装设备和包装材料进行产品灌装,确保密封良好,防止氧化和细菌污染。
5. 检测和标识:对每一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口感、PH 值等指标,并在包装上标识产品的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五、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1. 产品质量把关: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对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
2.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3. 反馈和改进:对产品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改进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并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六、环境保护1. 废水处理:建立合规的废水处理系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符合相关环境法规的要求。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ab0d3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c.png)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饮料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饮品,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标准至关重要。
符合正确的卫生标准不仅能保证饮料的质量和安全,还能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并探讨如何确保饮品符合相关要求。
一、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标准1. 原材料卫生标准在饮料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卫生状况至关重要。
各种原材料,如水、果汁、添加剂等,都必须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水源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确保无污染物质存在。
果汁及添加剂的生产厂家也需要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其符合卫生标准。
2. 设备卫生标准饮料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清洗和消毒,并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掌握正确的设备清洗和消毒方法。
同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确保卫生标准的重要环节,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修。
3. 生产场所卫生标准生产场所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饮料的质量和安全。
生产车间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地面、墙壁、天花板等表面应平整、无明显污垢。
须有良好的室内通风系统,确保空气流通。
防止害虫和其他污染源进入生产车间,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操作员卫生标准操作员是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重要一环,他们的卫生状况对饮料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操作员必须佩戴干净的工作服和帽子,定期洗手,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手套等。
操作员应接受卫生知识培训,了解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卫生规章制度。
5. 饮料包装卫生标准饮料的包装过程同样需要符合卫生标准。
包装材料必须具备相应的卫生合格证明,如食品级塑料瓶、纸盒等。
包装过程中的操作员应保持清洁卫生,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防止饮料被污染。
二、确保饮料符合卫生标准的方法1. 严格监控原材料质量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原材料供应商的审查和评估机制,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符合卫生标准。
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抽检,进行生物学、理化指标等的检测,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2. 定期设备检查和维护设备是保证饮料生产卫生标准的重要环节。
一分钟品质(32)饮料生产车间照度标准
![一分钟品质(32)饮料生产车间照度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f3de7bbf121dd36a32d8218.png)
结合工厂生产状况,现场照度标准建议如下:
区域
清洁度区分
光照度要求(lx)
冷(冻)藏库
一般作业区
110
成品仓库准清洁作业区
管制业区
300
配料室
800
调配区域
300
充填车间
300
※液位检测
800
吹瓶车间
300
正压房
清洁作业区
800
(32)饮料生产车间照度标准
在GMP规范中,车间的照度是有明确要求的,其目的不仅仅是美观,更重要的是要防止人为失误:
1、从安全的角度:干净明亮的车间,会让人清楚的看到设备及地面的状况,避免因光线昏暗而导致误操作或是撞伤等。
2、从防止人员疲劳角度:光线昏暗使人易疲劳,注意下降;而疲劳状态是导致人为失误的一项主要诱因。
3、从品质角度:光线不明亮或发黄,会改变原料或产品的外观颜色,导致误判或无法看清楚,从而带来品质危害。
车间照度标准:
1、依GB 12695-2003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5.6. 1之规定:
车间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加工场所工作面的混合照度不应低于300 lx,配料及灌装车间不应低于800 lx.
饮料企业GMP教材GB12695-2019
![饮料企业GMP教材GB12695-2019](https://img.taocdn.com/s3/m/6916cc0aa45177232f60a2a4.png)
32
8. 卫生管理
8.9 有毒有害物管理 8.9.1 杀虫剂及其他有毒有害物品标识及存放; 8.9.2 各种有毒有害物的采购及使用应有详细记录;
8.10 污水污物管理 8.10.1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物; 8.10.2 污物及设施的管理;
13
5. 厂房及设施
5.7.3 准清洁区及清洁区应密闭,并设有空气净化、温度调节 和 空气消毒设施。
5.7.4 清洁区应为10万级洁净厂房,其要求为:空气中每 立方米活微生物数不大于500个,每立方米尘粒数(直 径≥5微米)不大于20000个;
5.7.5准清洁区应为30万级洁净厂房,其要求为: 尘粒数不大于 60000个,
9
5. 厂房及设施
5.2 厂房建筑要求 5.2.2 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 5.2.3 通外界的管路、门窗和通风道、所有窗户、通风口 和风机开口,防护网。 5.2.4 生产厂房的高度。
10
5. 厂房及设施
5.3 地面与排水 5.3.1 地面,坡度(1%-1.5%); 5.3.2 每50m2 ,排水口 设备、水湾头、滤网; 5.3.3 排水沟 设计圆弧形、其流向 高→低; 5.4 屋顶与天花板 5.4.1 屋顶和天花板材料; 5.4.2 食品与食品接触面暴露的上方 水、电、气;
6
4. 厂区环境
4.2 选址 4.2.1 地势要求; 4.2.2 厂区周围要求; 4.2.3 生产厂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之间应有不 少于15m的防护地带。
4.3 绿化 4.3.1 绿化带; 4.3.2 地面绿化;
7
4. 厂区环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2695-2016)标准解读(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GB12695-2016)标准解读(二)](https://img.taocdn.com/s3/m/37094d9c02d276a200292e52.png)
参照 了 GB 2 9 9 2 3 — 2 0 1 3和 GB 1 2 6 9 5 — 2 0 0 3对食 品原
植物 饮料 ( 格 瓦斯 )等产 品 中也会使 用 到菌种 。
料 、食 品添 加剂 和食 品相 关 产 品的通 用 要求 。此 外 ,为 了延 伸食 品 安全 管理 的 可追 溯性 ,增 加 了供 应商 选择 程 序 和 管理 制 度 的要 求 ,同时 参 照 《 食品 安 全法》 ,对 食
为 第 二 部 分 的解 读 ( 第 一部分 解读见 2 0 1 7年 第 1 期 《 饮料工 业》 ) 。 七 、卫生 管理 除应 符合 G B 1 4 8 8 1 第 6章 的通 用 规 定 外 ,还 应 符 合饮 料特 性相 关 的规 定 。 由于清 洁作 业 区的 空气 洁净 度
合相关标准或规定外 ,还要求在特定贮存和使用条件下
不影 响食 品 的安全 和产 品特 性 。
3 、食 品相关 产 品
在饮 料企 业 生产 中 ,有一 部分 的企 业生 产不 是 现场 直 接连 线生 产包 装 容器 的 ,而是 由外 部运 输 到工厂 并贮 存 ,因此 对这 部分 容器 的运输 、贮 存提 出要求 。 另外 还 参 照 G B 2 3 8 8 7 ,对 食 品 接 触 的 包装 容 器 和
于再 利用 的清洗 用水 ,也 进行 了规定 :应符 合 工艺 和卫
中 国饮 料 工 业 协 会 作 为 该 标 准 修 订 工 作 的 承 担 单 位 ,进行 了标 准 的主 要编 写 工作 。协会 组 织饮 料 企业 组 成课 题 组 ,开展 了国 内外资 料 收集 、行 业调 研 、专 家和 行业 征求 意 见等 工作 。为 了便 于执行 ,编 辑 部特邀 中 国
2023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修订解读
![2023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修订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fe31b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e.png)
3、扩大标准适用范围目前,市面上原料乳种类繁多,不仅局限于牛、羊乳,还包括特色奶畜乳,如骆驼乳、水牛乳、驴乳等。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2023版将乳制品的主要原料“牛乳(或)羊乳”更改为“生乳”,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同时与正在修订的乳制品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衔接。
4、细化原料生乳的管理在生乳供应方面,2023版考虑到我国乳品行业发展和监管现状,要求企业自行建设的生乳收购站或牧场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对生乳质量和安全进行全过程统一管理,加强奶源基地建设。
在生乳运输和贮存方面,2023版新增了生乳进厂后贮存温度的控制要求,指出无特殊要求时,贮藏温度不超过7℃。
同时细化了贮运容器的清洁要求。
5、新增设施设备方面的要求2023版增加各类杀菌设备的技术要求和保养维修要求,杀菌工艺是乳制品生产的基本通用工艺,主要包括巴氏杀菌、保持灭菌、超高温灭菌等成熟杀菌工艺。
但是各工厂在使用设备开展杀菌有效性评估、记录等工作参差不一,有必要对杀菌设备基本要求进行明确规定。
企业自动化仓库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场景增加,因此2023版标准增加了自动化仓储系统可靠性控制技术措施要求。
在卫生管理方面,增加可移动设施的卫生管理要求,对于已清洗和消毒过的可移动设备和用具,要求有专用场所,以保证其食品接触面不受污染。
6、新增和细化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要求乳制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监控涵盖了加工过程各个环节的微生物学评估、清洁消毒效果以及微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价。
2023版增加了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程序指南,明确了企业在制定监控程序时应考虑的内容,并列举了巴氏杀菌乳、后续无杀菌工艺的发酵乳、乳粉、再制干酪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示例。
在生产区域空气洁净度要求方面,2023版标准细化了清洁作业区沉降菌菌数要求,给出了不同产品清洁作业区的要求数值和检测方法及时间。
7、新增冷藏、冷冻乳制品的温度标识要求目前,标准法规对于冷藏、冷冻温度并没有统一的规定,为了确保有特殊贮存、运输温度要求的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2023版规定。
饮料生产管理制度
![饮料生产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51602d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8.png)
饮料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饮料生产管理活动,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饮料生产管理工作。
第三条饮料生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质量为上、科学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饮料生产管理应当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制度。
第五条饮料生产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饮料生产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程序文件,并认真执行。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六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相应的操作程序文件,规范饮料生产活动。
第七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把控、成品检验等环节。
第八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
第九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对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等每个环节进行追踪管理,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快速定位和排查原因。
第十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对不合格产品及时处置,并追究责任。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安全责任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
第十二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
第十三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危害因素排查和风险评估制度,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评估。
第十四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与演练机制,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十五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事故统计分析制度,对安全事故进行及时调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再次发生。
第四章管理体系第十六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生产计划、生产安排、仓储管理等,确保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第十七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体系,对原料和成品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第十八条饮料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生产设备良好状态。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MP 认证实施规则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MP 认证实施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22c98cc8a0116c175f0e485d.png)
附件1:编号:CNCA—N—XX:20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实施规则2010- -发布 2010- -实施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1.目的、范围2.认证机构要求3.认证人员要求4.认证依据5.认证程序6.认证证书7.信息报告8.认证收费附件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范围目录附件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现场审核时间表1.目的、范围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MP)认证(以下简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规定了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GMP认证的认证机构(以下简称认证机构)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的程序与管理的基本要求,是认证机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基本依据。
本规则适用于无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工作。
在其他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管理范围内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按相应专项GMP认证实施规则开展GMP 认证工作。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遵守本规则。
认证机构遵守本规则的规定,并不意味着可免除其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2.认证机构要求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和从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的技术能力,并获得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认监委)批准。
认证机构应在获得国家认监委批准后的12个月内,向国家认监委提交其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活动符合GB/T 27021《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的要求》的证明文件。
逾期未获得相关证明文件的,将撤销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GMP认证批准资质。
认证机构在未取得相关证明文件前,只能颁发不超过10张该认证范围的认证证书。
3.认证人员要求认证机构中参加认证活动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个人素质和食品生产、食品安全及认证检查、检验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或)工作经历。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c1d90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f.png)
饮料生产卫生标准饮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品之一,为了确保饮料的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饮料生产需要遵循一系列严格的卫生标准。
本文将介绍饮料生产卫生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卫生管理制度饮料生产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制定相应的卫生操作规程。
企业应设立专职卫生管理人员,负责卫生管理的监督和实施。
卫生管理制度包括人员管理、设备清洁、卫生消毒、物料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二、厂房卫生饮料生产厂房应设有洁净的生产区域,并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
厂房内部的地面、墙壁、天花板等都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明显的污垢和污染物。
除尘设施应定期进行清理和维护,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三、生产设备与器具饮料生产设备应遵循“易于清洗、易于维护、易于操作”的原则。
设备表面应光滑,不得有锈蚀、剥落或其他损坏现象。
设备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污染。
生产器具如管道、泵等也需定期进行清洁和维护。
四、卫生消毒饮料生产中的卫生消毒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需要采用安全有效的消毒剂对设备、容器、管道等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剂的使用应符合相关标准,消毒后需进行充分的清洗,以确保产品不受消毒剂残留影响。
五、原辅料卫生饮料生产所使用的原辅料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在进货和存储过程中,应注意对原辅料的质量检验和保管。
原辅料的包装材料应具备防潮、防尘、防虫等功能,设有相应的存放区域,定期检查和消毒处理。
六、产品质量控制饮料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确保产品符合卫生标准和安全要求。
对于饮料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检验、生产、灌装、包装等,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和整改措施。
七、员工培训饮料生产企业应开展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卫生操作规程、设备操作维护、原辅料质量检验等方面,确保员工能够规范操作,杜绝卫生隐患。
总结:饮料生产的卫生标准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卫生管理制度、保持厂房卫生、维护生产设备、进行卫生消毒、控制原辅料质量、加强产品质量控制以及进行员工培训,可以有效提高饮料生产的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
![食品企业良好操作规范GMP](https://img.taocdn.com/s3/m/549e9846b307e87101f696c7.png)
4.1 企业建立的卫生质量体系及指导卫生质量体系运转的体系文件应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 生要求》 。 4.2 列入《卫生注册需评审 HACCP 体系的产品目录》的出口饮料生产企业,必须按照 CAC /RCP1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的要求建立和实施 HACCP 管理体系。 4.3 果蔬汁(含果蔬汁饮料) 生产企业应建立并实施 HACCP 管理体系。应对果蔬汁(含果蔬汁饮料) 生产中原料的采购、加工、储存等工艺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制定连续有效的监控程 序。对超过关键限值或监控失效期间的产品应及时隔离处理,经评估后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当 原辅料、关键工艺等发生显著地变化时,企业应及时重新进行危害分析,对 SSOP 、HACCP 计划重 新验证,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同时应做好以上各环节的相应记录。 5 核 准 生产、质量管理人员的要求 审 核 起 草HACCP 小组来自良好操作规范(GMP)
3.2
果汁 是用机械方法(如压榨方法) 或物理分离工艺从一种或多种水果中获得的汁液、浆液、或其浓
缩液。 3.3 原料 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物,包括加工助剂和食品添加剂。 3.4 半成品 需进一步加工的物质或混合物。 3.5 产品 形成定型包装后的待售成品。 3.6 批号 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用之可以追溯和审查该批食品的生产历史。 3.7 不合格产品的回收 不合格品按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危害程度不同分为二类,其回收为: (1 )危害消费者的身体 健康明显的不合格品从货架上撤回; (2)一般品质问题的不合格品,但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在一周内从第一批发商处撤回。 4 卫生质量体系、HACCP 管理体系
6.1 选址、厂区 6.1.1 企业应建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无有害气体、烟尘、灰沙的区域,不得建在有碍食品卫 生的区域。厂区周围应清洁卫生,无污染源。 6.1.2 厂区内不得兼营、生产、存放有碍食品卫生的其它产品。厂区布局合理,生产区、办公区、 生活区应相对隔离分开。锅炉房、贮煤场所、污水及污物处理设施应与车间、仓库、供水设施相 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位于主风向的下风处。 核 准 审 核 起 草
饮料加工卫生及优良生产规范
![饮料加工卫生及优良生产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6059b75ccbff121dd3683f1.png)
1. 卫生优良生产规范 (GMP):卫生基本原则目的灌瓶厂/罐装厂的责任是尽量保证以最卫生的方式生产饮料。
在消费者对市场饮料的认同感方面,卫生问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不良的卫生条件会引起口味问题、外观缺陷或饮料腐败。
防止卫生问题发生的方法是使饮料厂、生产和加工设备、饮料配料一直都保持卫生条件。
遵循优良生产规范(GMP)和卫生准则,将能确保生产出健康饮料并保持工厂清洁。
饮料厂的卫生工作范围卫生计划面向四个领域:1. 产品:生产和加工设备的卫生计划,应确保与饮料接触的所有表面以及与调制过程中的配料接触的所有表面,都得到了彻底清洗、消毒和杀菌。
2. 生产和加工车间:生产和处理车间需要制定清洗和消毒计划,以便:•确保表面清洁,无脏物和微生物污染•避免接近异味、有机物和昆虫•场地要尽量一直保持清洁3. 工厂及工厂工地:卫生计划应确保饮料厂在各方面都满足与食品厂同样的预期清洁要求。
包括工厂建筑物和外观、标牌、办公室、卡车、箱、饮料冷却机、自动售货机、分配机以及出入工厂的其它设施。
4. 工厂员工:计划应包括受过适当培训和激励的员工,他们配备有必要的清洁和盥洗用品、卫生工具、安全服和清洁的制服。
可通过下列标准去测评一个工厂是否卫生:•干净整洁的外观。
•新鲜的空气;干燥,通风良好,无异味。
•采光良好,有清晰的规章和安全注意事项标识。
•员工穿有干净整洁的制服。
卫生计划的基本原则为了收到效果,卫生计划应涵盖工厂运作的全部领域和阶段。
这需要得到工厂负责人和管理层的承诺,以积极地支持下列工作:在规划新厂建设或扩建计划时,应考虑到具体的卫生要求。
•建筑材料和设计应符合“优良生产规范”(GMP)。
•建筑上应尽量避免有昆虫或啮齿动物的栖身之所。
•每个处理车间(房)以及需要清洁的地方,都要接通热水、蒸汽和处理水管道。
•必须有存放路刷、拖把、地板涂蜡机、拖板刷、泡沫发生器和其它卫生工具的地方。
在基本卫生需求方面培训员工,应包括:•衣服作适当喷码的原因(特别是安全服)。
饮料企业GMP教材GB12695-
![饮料企业GMP教材GB12695-](https://img.taocdn.com/s3/m/defe283a650e52ea551898e6.png)
4
3.引用标准:
GB1917 GB2760 液体二氧化碳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13432 特殊营养食品标签 GB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5年10月发布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1 年6月发布(2006年发布,2007年7月1日实行)
5.4 屋顶与天花板
5.4.1 屋顶和天花板材料; 5.4.2 食品与食品接触面暴露的上方 水、电、气;
11
5. 厂房及设施
5.5 墙壁与门窗 5.5.1 生产车间墙壁材料,装修高度。 5.5.2 墙壁之间,墙壁与天花板、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连接 (曲率半径在3cm以上)。 5.5.3 所有门窗结构框架。 5..5.4 准清洁区、清洁区内的窗户,其他车间的门窗,安 装纱门、纱窗; 5.5.5 生产车间所有窗台(1m以上,内侧要下斜 45°)。
26
8. 卫生管理
8.2 环境卫生 8.2.1 厂区内环境; 8.2.2 制程中的废气、废水、废弃物管控; 8.2.3 废弃物存放设施,污水排放管道通畅;
27
8. 卫生管理
8.3 厂房设施卫生 8.3.1 定期检修; 8.3.2 天花板、墙壁及时修补; 8.3.3 地下排水管定期清理,保持通畅; 8.3.4 水龙头、干手设施,消毒用药水配制使用; 8.3.5 每班车间清洁及空气消毒;
于2003年9月24日发布,2004年5月01日实施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 代替 GB12695—1990《饮料厂卫生 规范》。
3
2.适用范围: 规定了饮料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 与人员、卫生管理、原料、生产过程、 品质管理、生产 人员、成品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 茎、花、叶、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果肉、 糖类、香精香料、液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为 原料,生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 汁饮料、含乳酸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 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的工厂。
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
![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https://img.taocdn.com/s3/m/1847d60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3.png)
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一、引言:良好的作业规范是确保饮料工厂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
饮料工厂作业规范专则旨在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始终保持高标准、规范化的操作,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可靠。
本文将介绍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的内容,以及其实施对于饮料工厂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饮料工厂员工的生命和健康是最重要的,任何作业规范都应以员工的安全为首要考虑。
2.科学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高标准、规范化的操作为基础,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持续改进:饮料工厂应与时俱进,不断改善作业规范,持续提高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三、具体内容:1.人员管理:(1)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岗位要求,确保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3)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促进团队合作。
2.设备管理:(1)定期检查设备状况,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维护、保养、更换等情况,以便日后参考。
3.生产管理:(1)建立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
(3)建立良好的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原料的品质和供应充足。
4.卫生安全:(1)严格执行卫生和安全规定,保持生产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2)建立清洁和消毒的制度和程序,确保生产环境的卫生安全。
(3)加强对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安全意识。
四、实施重要性:饮料工厂良好作业规范专则的有效实施对于饮料工厂具有以下重要性:1.确保生产安全:通过规范的作业流程和严格的管理措施,减少事故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2.提高产品质量:通过高标准、规范化的操作,保障产品质量始终稳定且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
![GB12695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bd49fc208762caaedc33d46d.png)
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代替GB l2695-19904饮料厂卫生规范》。
本标准与GB 12695—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标准名称改为《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增加了原标准中未包括的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内容;——增加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等内容;——增加了“机构与职责”内容;——增加了量化指标,原标准中量化指标为18个,修订后为33个;——删去了原标准中“原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成品贮藏、运输的卫生”和“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等条款,相应的内容分列到修订后标准的有关条款中。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 12695—19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海南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防病中心、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东健力保集团公司、海南椰风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穆源浦、包大跃、顾清、杨斌、洪文华、徐娇、须欣、邓瑞文、李仗、杨炳坤、邓峰。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料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原料、生产过程、品质管理、生产人员、成品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花、叶、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果肉、糖类、香精香料、液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为原料,生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檀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的工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本标准全文强制。
本标准代替GB l2695-19904饮料厂卫生规范》。
本标准与GB 12695—1990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如下:——标准名称改为《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增加了原标准中未包括的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等内容;——增加了“品质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等内容;——增加了“机构与职责”内容;——增加了量化指标,原标准中量化指标为18个,修订后为33个;——删去了原标准中“原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个人卫生与健康要求”、“成品贮藏、运输的卫生”和“卫生与质量检验管理”等条款,相应的内容分列到修订后标准的有关条款中。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 12695—1990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海南省卫生防疫站、天津市防病中心、广东省卫生防疫站、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东健力保集团公司、海南椰风实业有限公司、广东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穆源浦、包大跃、顾清、杨斌、洪文华、徐娇、须欣、邓瑞文、李仗、杨炳坤、邓峰。
饮料企业良好生产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料厂厂区环境、厂房及设施、设备、机构与人员、卫生管理、原料、生产过程、品质管理、生产人员、成品贮存与运输等方面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水、水果、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花、叶、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果肉、糖类、香精香料、液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食品添加剂为原料,生产碳酸饮料、果汁及果汁饮料、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檀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和其他饮料的工厂。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7液体二氧化碳标准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GB 13432特殊营养食品标签GB 50073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10月发布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6月发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碳酸饮料(品)(汽水)类carbonated drinks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的制品。
不包括由发酵法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的饮料。
成品中二氧化碳气的含量(20℃时体积倍数)不低于2.0倍。
包括果汁型、果味型、可乐型、低热量型和其他型。
3.2果汁(浆)及果汁饮料(品)类fruit jnices(pulps)and drinks用新鲜或冷藏水果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包括果汁、果浆、浓缩果汁、浓缩果浆、果肉饮料、果汁饮料、果粒果汁饮料、水果饮料浓浆、水果饮料。
3.3蔬菜汁及蔬菜汁饮料(品)类vegetable juices and drinks用新鲜或冷藏蔬菜(包括可食的根、茎、叶、花、果实,食用菌,食用藻类及蕨类)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包括蔬菜汁、蔬菜汁饮料、复合果蔬汁、发酵蔬菜汁饮料、食用菌饮料、藻类饮料、蕨类饮料。
3.4含乳饮料(品)类drinks containing milk以鲜乳或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或未经发酵),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包括配制型含乳饮料、发酵型含乳饮料。
3.5植物蛋白饮料(品)类vegetable protein drink s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果实、种子或核果类、坚果类的果仁等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制品。
成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5 g/100 mL。
包括豆乳类饮料、椰子乳(汁)饮料、杏仁乳(露)饮料和其他植物蛋白饮料。
3.6茶饮料(品)类tea drinks用水浸泡茶叶,经抽提、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或在茶汤中加入水、糖液、酸味剂、食用香精、果汁或植(谷)物抽提液等调制加工而成的制品。
包括茶汤饮料、果汁茶饮料、果味茶饮料和其他饮料。
3.7固体饮料(品)类powdered drinks以糖、食品添加剂、果汁或植物抽提取物等为原料,加工制成粉末状、颗粒状或块状的制品。
成品水分不高于5 g/100 g。
.包括果香型固体饮料、蛋白型固体饮料和其他型固体饮料。
3.8特殊用途饮料(品)类drinks for special use通过调整饮料中关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制品。
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3.9其他饮料(品)类other drinks除上述8种类型以外的软饮料。
包括果味饮料、非果蔬类的植物饮料类、其他水饮料等。
4 厂区环境4.1 设计4.1.1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有关食品卫生部分均应按本规范和GB14881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
4.1.2饮料厂应将本厂的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平面图、立体图、剖面图;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至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4.1.3其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有卫生行政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4.2选址4.2.1厂址要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有充足水源并不会受洪水侵害的地区。
4.2.2厂区周围不得有粉尘、烟雾、灰沙、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扩散性污染源,不得有潜在的昆虫孳生地,与污染源的距离以不影响该厂的卫生状况为准。
4.3.3生产区建筑物与外缘公路或道路之间应有不少于15 m的防护带。
4.3绿化4.3.1厂房之间、厂房与公路或道路之间应设绿化带。
4.3.2厂区内的裸露地面应进行绿化。
4.4道路厂区道路应采用便于清洗的混凝土、沥清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路面平坦,无积水。
4.5布局4.5.1建筑物、设备的布局要与工艺流程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善,能满足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
4.5.2划分生产区和生活区,且二者应分开。
5厂房及设施5.1厂房及车间配置5.1.1厂房及车间应按照工艺流程需要及卫生质量要求有序地配置。
5.1.2生产加工和贮存场所的配置及使用面积应不低于GB14881的要求,并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
5.1.3生产车间内,设备之间、设备与墙壁之间有适当的通道或工作空间,该空间的大小是以生产经营人员完成生产作业(包括清洗消毒),且不致因衣服或身体的接触而污染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内包装材料为原则,一般其宽度不少于100 cm。
5.1.4各生产车间应依其清洁要求程度,分为非食品生产处理区、一般作业区、准清洁作业区及清洁作业区,各区之间应视清洁程度给予有效隔离,防止交叉污染。
5.1.4.1非食品生产处理区:办公室、配电、动力装备等。
5.1.4.2一般作业区:品质实验室、原料处理、仓库、外包装等。
5.1.4.3准清洁区:杀菌工序、配料工序、预包装清洗消毒等。
5.1.4.4清洁作业区:灌装工序、乳酸菌发酵工序、菌种培养间。
5.2厂房建筑要求5.2.1厂房的各项建筑物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清洁,并有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及内包装材料遭受污染(如有害动物的侵入、栖息、繁殖等)的结构。
5.2.2为防止交叉污染,应分别设置人员通道及物料运输通道,各通道应装有空气幕(即风幕)或双向弹簧门及电子灭蝇(蚊)器等防虫设施。
5.2.3须将通向外界的管路、门窗和通风道四周的空隙完全充填,所有窗户、通风口和风机开口均应装上防护网。
5.2.4生产厂房的高度应能满足工艺、卫生要求,以及设备安装、维护、保养的需要。
5.3地面与排水5.3.1地面应使用无毒、不渗水、不吸水、防滑、无裂隙且易于清洗消毒的建筑材料铺砌(如耐酸砖、水磨石、混凝土等),地面应有适当坡度(以1.0%~1.5%为宜)。
5.3.2每50m2地面至少要设置一个排水口,排水口不得直接设在生产设备的下方。
所有排水口均应设置存水弯头,并配有相应大小的滤网,以防产生异味及固体废弃物堵塞排水管道。
5.3.3排水沟的设计应为圆弧形,其流向应由高清洗区流向低清洗区,并须有防止逆流的设计。
5.4屋顶与天花板5.4.1屋顶和天花板应选用不吸水、表面光洁、无毒、防霉、耐腐蚀、易清洁的浅色材料覆涂或装修,在结构上能起到减少结露滴水的效果。
5.4.2食品及食品接触面暴露的上方不应设有蒸气、水、电气等辅助管道,以防止灰尘或冷凝水等落入。
5.5墙壁与门窗5.5.1生产车间的墙壁应采用无毒、不吸水、不渗水、防霉、平滑、易清洗的浅色材料构用此材料装修高度应直至屋顶。
5.5.2墙壁与墙壁之间、墙壁与天花板之间、墙壁与地面之间的连接应有适当弧度(曲率半径应在3cm以上)。
5.5.3所有门窗结构应采用防锈、防潮、易清洗的密封框架。
5.5.4准清洁区及清洁区的窗户不得打开,其他车间的门窗应有防蚊蝇、防尘设施,若安装纱门、纱窗,应装设易拆下清洗的不生锈纱网。
5.5.5生产车间所有窗台要设于地面1m以上,内侧要下斜45℃。
5.6采光、照明设施5.6.1车间应有充足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加工场所工作面的混合照度不应低于300lx,配料及灌装车间不应低于800 lx。
5.6.2照明设施的安装应与天花板齐平,并装上防护罩,不得采用水银灯泡或含水银的设施。
5.7空气处理净化设施5.7.1车间必须安装有效的通风设备,其空气流向应从清洁区域流向非清洁区域,采用机械通风时,换气量应大于3次/时。
5.7.2通风口必须安装易于清洗、更换的耐腐蚀防护罩,进气口必须距地面2 m以上,并远离污染源和排气口。
5.7.3准清洁区及清洁区应相对密闭,并设有空气处理装置和空气消毒设施。
5.7.4清洁区根据不同种类的饮料特点和工艺要求分别制定不同的空气清洁度要求,如对于果汁和含乳饮料等需要热灌装的产品其清洁区应为10万级洁净厂房。
5.7.5洁净厂房的设计与建造应符合GB50073的要求。
5.7.6洁净厂房温度应控制在15°C~27℃之间。
5.7.7洁净厂房入口处应分别设有人员和物料的净化设施。
5.8供水设施5.8.1供水设施应能提供工厂各部所需的充足水量,并有足够的压力,必要时应设储水设备。
5.8.2食品直接接触及用来调配饮料的用水必须用专门管道输送,必须经过合乎卫生要求的过滤设备的过滤并与其他生产用水的管道用颜色加以醒目区别。
.5.8.3储水设备(储水槽、储水塔、储水池等)应以无毒、不导致水质污染的材料构筑,并有防污染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
5.8.4过滤设备必须安全卫生,符合国家相应的卫生要求。
5.8.4供水设施出入口应增设安全卫生设,防止有害动物或其他有害物质进入导致食品污染。
5.9污水排放及废弃物处理设施5.9.1必须设有废水、废气排放及废弃物处理系统。